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69-1021476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6-03 22:44: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

主备人

四年级

数学组

姓名:韩巧英

执行者

四年级

授课时间

202_年

日(星期

第节)至

202_

****年**月**日(星期

第节)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根据算式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自主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教学

重点

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

难点

通过比较进一步 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加强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教学

方法

学法

指导

教法:回顾交流法,练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学法:练习法,回顾总结法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第1

课时)

编号

执教者补充

一、交流展示复习单

1、谈话: 昨天已经布置了让同学们回家复习整理第四单元《运算律》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复习单。

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这部分知识,谁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交流自己的整理复习成果呢?

2、同学展示。(随机补充,简要说说各个运算律的含义。)

(预设)主要展示内容:四则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率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率和结合律;

乘法分配率。

补充:减法的性质

(板书:名称+字母表达式)

3、梳理回顾学习过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还掌握了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先观察算式特点,发现规律,做出大胆猜测,然后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最后得出结论。

观察    猜测    举例    验证

这四步过程是帮助我们探索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方法。

最后我们得到的结论就能用于数学学习了。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用于竖式的验算;在解决问题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减法的性质获得多种解题策略;同时遇到25×36这样是计算,我们更多了一种途径,选择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运用这些运算律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简便,还能获得更多的解题策略。

二、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点。

1、提问:你觉得哪个运算律的知识学习起来最难?为什么?(了解学生运算律知识学习中的薄弱点,估计学生的薄弱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二是对于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分。)

2、解疑答惑,举例比较,启发思考。

(1)出示题组:125×(80×8)125×(80+8)

(2)谈话:老师在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在做这两题时容易出错。你猜猜那些做错的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3)这两题你会做吗?请在题单上独立完成。

(4)学生展示讲解做题方法。(展台)

(预设:从符号观察125×(80×8)用乘法结合律,算640个125是多少;125×(80+8)用乘法分配律,表示计算88个125是多少。)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第2

课时)

编号

执教者补充

1、关于乘法分配律的专项练习。

(1)自主设计乘法分配律的各种题型。(要求所用数字要尽量便于简便计算。)

(2)汇报展示,学生口答。

(预设以下题型)

77×37+23×37  156×37-56×37    25×(40+4)25×(40-4)99×37+37   101×37-37

102×35      98×35

三、综合训练。

1、观察算式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律填到括号里,并写出第一步运算。

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乘法交换律;④乘法结合律;

⑤乘法分配律;⑥减法的性质。

101×46-46()517-(65+417)()

=

=

25×44()

=

2、解决问题

(1)星星水果店运进32箱苹果和48箱梨,每箱都重15千克。运来的苹果比梨少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只列式不计算)

(2)学校为同学们增添课间体育用品,谭老师买来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算一算,每块羽毛球拍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

五、课后延伸,挑战自我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3×32+33×32+33×32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板书设计:

运 算 律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第二篇:《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和灵活运算的能力。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习过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这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有益的。同时,学生所积累的计算经验也将对以后继续学习小数、分数等内容的计算提供方法上的支撑。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小数同样适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同桌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地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以基本训练为素材,回忆知识点。

1、谈话揭题

今天复习什么内容?(运算律)什么是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一些规律)

2、出示习题帮助学生回顾各运算律。

口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45+26=26+□,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3×56=56○□,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122+(78+45)=(□+□)+45,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7×25×4=7×(□×□),运用了(乘法结合律)。45×67+45×33=(□+□)○4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回忆各运算律内容及字母表达式

提问:我们在四年级一共学习了这五个运算律。你学哪个运算律时觉得最轻松,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个运算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运算律的字母表示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填空回忆学过的加法结合律、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过的这些运算律之间的关系。】

二、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点。

1、你觉得哪个运算律的知识学习起来最难?为什么?(了解学生运算律知识学习中的薄弱点,估计学生的薄弱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二是对于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分。)

2、举例比较,启发思考。

(1)出示题组:25×(40×4)

25×(40+4)

(2)谈话:老师在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在做这两题时容易出错。你猜猜那些做错的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3)这两题你会做吗?请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不同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比较。第一题运用乘法结合律,而第二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3、基本训练。

当个小法官: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

①65+35÷7×6的第一步算65+35,这样很简便。()②101×46-46=100×46。()③134×8=125+9×8。()

④25×(40×4)=25×40+25×4。()⑤350÷50×7=350÷(50×7)。()⑥125×7+3×125=125×(7+3)。()

三、在整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1、如果将这五个运算律的知识来理一理,分分类?你会怎么处理呢?(先在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再汇报)

如果学生提出将加法和乘法的分别归为一类,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纵向分分类。

在“乘法分配律”时,启发:乘法分配的表达式中即有乘法也有加法,你觉得分在哪一类合适呢?有不同的意见吗?

2、刚才从运算方法上分成了两类,你能横向再看看、再理理吗?引导学生再从规律特点上继续思考。(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最终整理图

观察数、符号、式子的特点,理解相关运算律的特点。

3、通过刚才的整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你还会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搞混淆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理解,更加增强了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综合训练。

1、关于乘法分配律的专项练习。

(1)自主设计乘法分配律的各种题型。(要求所用数字要尽量便于简便计算。)

(2)汇报展示,学生口答。可以课件预设以下题型。

77×37+23×37

156×37-56×37 25×(40+4)

25×(40-4)99×37+37

101×37-37 102×35

98×35(3)通过训练,你有什么新收获吗?(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二是相关的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

【计意图:这样的结束语,学生既可以讲课本学到的知识,也可以讲学习知识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不仅可以反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知识链接]介绍在13世纪,欧洲人采用“双倍法”计算乘法。如计算46×13的过程是:

46×2=92 46×4=92×2=184 46×8=184×2=368 368+184+46=598 如果把这样的计算方法和我们今天的计算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你能用乘法分配律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反思

上第一节课时,从课堂教学流程上看,学生写出了很多,也交流了不少,论据可谓充分。可在课后交流评析时,科组长的一句追问:“学生真算了吗?”使我如梦初醒,当时我只设想到只要学生能列举的等式两边相等就算理解了。学生所举的大量实例都只是在机械地模仿,举的例子也是漫无目的,不知道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师的本意是让他们通过计算来验证,而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如此“验证”,徒具其形,未具其神。如此“验证”,所谓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的目标实现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罢了。教学的失败使我陷入了深刻的思考。教学流程虽致力于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意识到“枚举归纳”是小学阶段重要的验证方法,但是对于“枚举归纳法”都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于是我们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再学习,明白了所谓枚举归纳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反例,从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第二课时有了第一课的基础,学生学得够“饱”。但是课后,当有的学生说到:“交换了再结合还没我列竖式算得快!”我才醒悟到课堂上也应该指出我们现在探究的是计算方法的简便,不计书写和麻烦。

第三课时,通过加法运算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向乘法运算律的教学迁移,在教学乘法运算律时给学生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教师只是进行适当的点拨,整个探索过程主要通过学生来完成。新课改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强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我提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是符合学生的内心需要的,他们需要动笔计算证实自己的想法,需要同伴合作及时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事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合作不是盲目的,由于合作前的充分酝酿,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小组学习中。而且在合作前,我给学生提出要分工合作,使学生的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合作是成功的,先是紧张的举例验证,然后是有效的总结交流。规律的得出顺理成章,同学们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体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也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对于简便计算,是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应用运算律,在教学中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验简便,选择简便;二是体验灵活,适应变化。

学生的知识的理解莫过于能加以运用。第四节课是一节运算律的复习课。班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简便计算中运用方法进行简算的能力。再进行简算的练习无非是浪费时间或是造就“熟练工”而已。

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在复习这一环节,我们重点训练了25×4=100、25×8=200、125×8=1000,35×2等这样常见的也是常用的简便计算的算式。在学习新课:35×1816时,学生心中有了简便计算的关键的一步:35×2、25×4,就自然而然地从已知的数中去寻找,很快地就有了答案。在训练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情况出现,部分学生有些措手不及,看来这方面的练习还得多做,所谓熟能生巧还是需要,让学生在大量不同类型的题目中感悟方法的巧妙和解题的技巧。

第四篇: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武店中心小学 朱守丽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4~55页。

内容简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算律的有关知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这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率奠定了基础。本课时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交流出现的两种算法,把两个式子写成一个等式,通过比较,发现等号两边算式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概括它们蕴含的共同规律,并用字母式子表示,从而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通过计算说理,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学习知识,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1)(34+6)×9 3×10+10×7(2)125×69×8 25×65×4 【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学习埋下伏笔】

在学生口答(2)讲到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导入:“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这样安排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展开 1.激情导入

师:我们班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书法组的张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漂亮的服装,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愿意做回小会计帮老师算一算需要花多少钱吗?(课件出示商店场景)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2.探究新知,掌握规律

(1)教师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买夹克衫用去多少元?买裤子用去多少元?买5套衣服一共用去多少元?夹克衫比裤子贵多少元?)【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选择买5套衣服一共多少元?(其他一步计算的问题随机口答解决)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出“买5套衣服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你们可以帮助郑老师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解答,然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都表示什么意思

(3)学生列式解答,完成后汇报解法和想法。A: 65×5+45×5

B:(65+45)×5

=325+225

=110×5

=550(元)

=550(元)

师: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什么的?再求什么的?(先求5件夹克衫要多少钱,再求5条裤子要多少钱,然后把两次的结果合在一起。)第二种方法是先求什么的?再求什么的?(先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再求出5套衣服要多少钱。)师: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又什么发现?(随机评价“原来变和不变可以如此和谐的溶于一道算式中”)

师:结合实际你能说说为什么左边的算式会和右边的算式相等吗?(小组轻轻的讨论)

(4)这两个算式能写成等式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要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算式算出的得数都表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钱,应该相等;两个算式都等于5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

课件出示:(65+45)×5=(65)×(5)+(45)×(5)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通过合作发现知识规律,并进行归纳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探究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举例探究

师:像这样的情况,是偶然巧合还是有其中的规律呢?你能举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来验证一下吗?学生举例,算出得数,如果相等,用等式表示出每组算式的相等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计算规律,再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进一步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严谨 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自己写,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挑选几组板书:(35+65)×12=35×12+65×12(23+27)×7=23×7+27×7(56+14)×50=56×50+14×50(28+2)×16=28×16+2×16 4.体验感悟

(1)师:大家举了很多例子,能说得完吗?看来情况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巧合,而是有其中内在的规律的,小声地读一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中间隐

藏着什么规律呢?请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规律?(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2)小组讨论交流:

有的可能用文字表示:(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丙数+乙数×丙数;也有的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探究的规律表达出来,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全班交流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规律表达清楚。

结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把两个积相加(注:多找几个学生回答)

(3)如果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怎么写?结合文字说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c+b×c,也可以写成c×(a+b)= c×a + c×b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分配律的算理,使得抽象的运算定律不再难理解——其实学生很早以前就接触过分配律,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分配律的外在变化规律,最后通过举例验证从乘法的意义角度进一步理解算理,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

5.同桌对口令(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一生说出一边的算式,另一生说出另一边边相应的算式)

【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形式旨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学生乐于参与。针对分配律的左右算式的变化规律设计的练习,强化对规律“外形”的感知掌握】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72×(30+6)=□○□○□○□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两种形式,使学生都能顺利变化,做完填空后让学生试着再进一步口算结果,让学生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为下面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作好铺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28+16)×7 28×7+16×7 □ 15×39+45×39(15+45)×39 □ 74×(20+1)74×20+74 □ 40×50+50×90 40×(50+90)□ 学生自己判断?师:你是怎样判断的?你能说说第三组两道算式为什么是相等的吗?(把74看成74×1)第四组的两道算式为什么不相等。怎样改一下能使它们相等?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如下图)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是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插漏补缺。】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重点提示学生第2题 48×3-45×3可以写成(48-35)×3把分配律中的加法类推到减法。第3题是开放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5.总结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率

A: 65×5+45×5

B:(65+45)×5

=325+225

=110×5

=550(元)

=550(元)(a±b)×c=a×c±b×c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理解了乘法分配率,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会利用乘法分配率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计算比较粗心,需要加强练习。

第五篇:运算律教学设计

《运算律》教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示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些运算律?想一想、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出示课件: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二、设置疑问,引入新课

加法运算律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律?

出示课件:1乘法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结合律:几个数连乘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先乘其中的两个数。

同学们的猜想对吗?下面我们去超市购买花土和花肥来研究一下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寻找规律(课件出示信息窗主题图)(1)整理信息。课件:花土:20袋 每袋25包 每包2千克

花肥:10袋 每袋8包 每包5千克(2)提出问题(师生讨论)

出示问题: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

(3)讨论解决 出示课件

第一个问题(2×25)×20或2×(25×20)

第二个问题(5×8)×10或5×(8×10)

说出算式的意义。

(4)初步感知运算规律

比一比,每个问题的两种解法,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件:三个数连乘,可以先用前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先用后两个数相乘,乘积不变。

2、合作探索,验证规律。验证猜想,学生讨论,举例说明。

3、建立概念,符号表示。

出示课件 乘法结合律:(a×b)×c=a×(b×c)

4、学生讨论举例验证乘法交换律 出示课件 总结: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5、比较规律,形成体系。

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也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现在请同学们把这四个规律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一种验算方法;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了运算的顺序,并且计算简便。

四、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50×30=()×()a×()=12×()78×85×17=78×(_____×______)81×(43×32)=(_____×______)×32

2、判断下面算式是否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并说出用的是哪种运算定律?

76×18=18×76()37×45=15×111()5×28×4=5×4×28()56×5×6=56×(5×6)()4×125×8×25=(4×25)×(125×8)

()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中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

完成教材第24页自主练习第1、2、4题。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