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 古诗教学设计
1《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句语言美。3.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苏轼的诗歌《望湖楼醉书》,抬起手和老师书写课题。读读这长长的题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民主导学
自由朗读古诗,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湖雨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1.品读古诗
(1)黑云和打翻的墨水,白雨和跳动的珍珠有什么关系?
(2)作者是通过什么把他们联系到一起的?(观察和想象)
(3)想象画面,理解跳珠。
(4)忽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体现了什么?(变化之快)2.吟诵古诗
(1).想象画面读。(2).七言绝句的读法。(3).平仄读。(4)打着节拍读。
四、小结
短短的一首诗,仅仅二十八个字,我们就读出了西湖疾风骤雨的美,黑云翻墨的美,白雨跳珠的美。还寻到了二十八个字背后的那种精神情怀,面对风浪挫折乐观从容地面对。这就是诗歌的独特魅力。
五、作业:背诵古诗
2《寒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二、教师点拨。(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3)悟诗情。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3《钱塘湖春行》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3.从感受诗歌画面入手,进行诗歌赏析。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味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教学难点: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这样一位名人做客我们的语文课堂,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二、读与听(落实字词,培养想象力,提高朗读能力)
三、体味诗歌
1.自行放声朗读,圈出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2.齐读。(检测字音和节奏)
3.听配乐朗读录音,做好字音、节奏笔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4.想象诗歌中的西湖美景,请学生代表模仿录音朗读。
5.闭上眼睛,再次听读录音,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四、小结: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全诗借“行”字贯穿全诗,我们亦能通过诗歌凝练平实的语言,看到了诗人描绘的一幅生机盎然的钱塘湖早春景致。面对此景,诗人“最爱”还不足。
诗歌的美就在其语言音韵美、形式结构美、画面意境美、诗人情感美。
六、作业
4《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能真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层意思,尝试加以运用。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一、谈话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上一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钱塘湖春行》,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背诵这首诗,指名背,齐背。
2、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
3、山西村在什么地方?山西村只是一个山村,作者去一个山村游玩会有什么新的收获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4、指名读,师范读,生自由读,生齐读。
二、学习《游山西村》
一、二句:
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相互说。
三、学习《游山西村》
三、四句:
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同桌说。
四、朗诵,感悟情境
1、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2、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个人——集体。
5《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并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3、想象画面读懂意境,了解感受陶诗的语言风格。
4、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悟诗人的归隐情怀。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情感,读懂诗歌意境。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的表象,感悟诗人的隐逸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古代,第一位选择弃官回归乡村田园,过着隐居生活的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是否像我们感受到的这般美好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归园田居(其三)》。
二、整体感知
1、释题
2、齐读
3、理解诗歌大意:诗人回归的生活如何?请同学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说说诗歌大意。
4、把握诗中需重读的词语,理解诗歌主要内容。
三、理解主旨
四、想象品味
五、朗读传情
六、课堂小结:在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颗纯净逸世的诗心。
七、作业布置
朗读《归园田居》组诗。
6《使至塞上》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3、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4、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5、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带领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感悟诗意。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品诗境。
五、课堂总结: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7《论诗》
教学目标:
1、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2、体会诗中名句哲理及情感,赏析名句
3、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教学难点: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1、常识:赵翼,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鸥北,江苏阳湖人。本诗选自《鸥北集》,是评论诗人诗歌的。
2、翻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新鲜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3、有感情地背诵《论诗》。
4、布置作业:默写
8《浪淘沙》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
三、理解
看注解,合理想像,进一步理解词的语言,同学合作,用现代语言串通词的大意
四、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
五、背诵
七、作业
9《梦江南》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梦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江南好”
二、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感情。
这首词是温庭筠的优秀作品,表达了江南女子的相思之梦,思妇的离愁别恨。
三、引导学生赏析:
梳妆罢,独倚望江楼。[叙事,动静结合]
1、前半句,点明时间是什么时候?[清晨]
2、“独”,“倚”二字写出了思妇怎样的神情?
孤独的身影,久久凝望的神情。“独”字表明女子的处境与心境都是凄清冷寂的。“望江楼”则体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叙事,写景,抒情]
1、“尽”字表明时间已晚,船只靠岸,女子明知无望却还在等待。“斜晖”可见她从清晨等到了黄昏,却依然没有看到要等的人,于是倍加惆怅,失望,凄楚。
2、后两句描写斜晖,江水,白频洲等景物,实际上暗含怎样的情感?
以斜阳的含情脉脉,水流的悠悠不断,一切都如此的静寂,来衬托思妇的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正如李煜所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肠断”描写出思妇的愁肠欲断,面对当初与他分手的地方,越发的惆怅。结尾凄婉动人,表现出了思妇的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四、总结:
五、作业:背诵默写这首词。
10《临江仙》
教学目标:
1.理解词及其意境。
2.学会意象比较、分析形象、置换词句三种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词及其意境。
教学难点:学会意象比较、分析形象、置换词句三种鉴赏诗词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词的?
二、指导朗读
三、理解
⑴上阕的意象有哪些?(长江、浪花、英雄、青山、夕阳)
⑵这些意象哪些是象征永恒的?哪些是象征易逝的?(长江、青山、夕阳是象征永恒的;浪花、英雄是象征易逝的)
⑶比较这些意象,你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观?哪一句词表明了这个意思?(豁达超脱的人生观;是非成败转头空)
⑷从以上的学习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意象,明主旨倾向)
⑸下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白发渔樵)他的生活环境、生活情趣各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江渚上、打渔、砍柴、惯看秋月春风、喜相逢;固守着的那一份宁静与淡泊)
(6)能否把“一壶浊酒”改为“一壶美酒”?(不能,改了不能表现老者固守着的那一份宁静与淡泊)
四、小结:
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寓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了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五、作业:
背诵与默写。
11《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标:
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 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教学重、难点:
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教学过程:
一、写字导入
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 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
2、板书“梅”。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
二、朗读指导
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 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重点指导朗读)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愁)
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
三、诵读理解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
2、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
3、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有谁来眷顾它呢?(二)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
2、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这种凄凉呢?(三)出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苦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这引起了谁的妒?
(四)出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四、作业
12《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背古诗。
2、通过图、文、趣事,感悟、品味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熟记“也”与“亦”的同音读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感悟诗中意境,品读诗人情感。教学过程:
一、认知苔,引起对苔的兴趣 1.图片展示,观察特点
2.同学们,这样一种平凡的植物,会被什么样的诗人所喜爱呢,作者袁枚是个什么要的人呢?
二、作者介绍 1.简要介绍平生
2.讲述袁枚的独特思想,为诗句解析做铺垫
三、古诗赏析
(一)读准字音
(二)名词解释
(三)分解诗句
1.请同学解释,不同意见可补充 2.引导解析,深入理解
(四)整诗品读 1.齐诵、分诵 2.引导学生自述所感 3.观赏放大镜下美丽的苔花
(五)课堂延展
(六)课外拓展 1.自赏《苔》其二
2.了解苔藓植物的科普知识
13《卜算子》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操。教学过程:
一、解题
二、分组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三、深入研读
1、全文分为上下两片,共有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
3、这些意象特点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4、悟读,诗情画境
四、品读,鉴赏评析
五、背诵
六、作业
14《陋室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3.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
(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 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
15《长相思》
教学目标:
1.会写“榆、畔、帐”三个生字,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4、通过主题阅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交流有关思乡的古诗词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读懂词意
三、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作者行军途中,风雪交加的世界。
(二)聆听音乐,学生想象作者故园的幸福画面。
四、对比研读,感悟写法
对比阅读《泊船瓜洲》、《秋思》以及《长相思》,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五、主题阅读,积累运用。
(一)自读诗词,感知大意;体会感情,领悟方法。
(二)品读名句,丰富积累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二选一)
1、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如《菩萨蛮》《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2、阅读关于思乡的其他古诗词,如《西江夜行》《灞上秋居》《长安春望》《枫桥夜泊》
16《劝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教学难点: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从小学到现在,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这些年来,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时光隧道去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劝学》,“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
二、诵读课文
分段读、分男女生读、全文读、听课文录音
三、探究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也一样,对课文都有了各自得体会或感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首先,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有没有困难?
(二)课文行文思路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疑点,请大家讨论。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那么
1、就议论这点而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
2、这个论点是两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来是否还有生命力?(学习改变命运、终身学习)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4、荀子看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学习有什么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积累)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坚持、专一)
四、背诵课文
18《送友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并能背诵。
2、学生能理解诗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3、品味诗的美好意境,体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李白还有一首很著名的送别诗,大家想知道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送友人》
二、走进李白的《送友人》。
(一)朗读《送友人》。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让学生朗读。学生分小组比赛朗读,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好。
(二)理解《送友人》。
1.学生默读该诗,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依据关键字词的意思,学生依次说出每句诗的大意。
(三)背诵《送友人》。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该诗,看谁最先背诵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在硬笔书法纸上书写《送友人》。2.展示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师生欣赏、评价。
四、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句五句。
19《渡荆门送别》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同走近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2.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3.大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2.读懂诗情。
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名句赏析。
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
说说你积累的“送别”名句
20《短歌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
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生大声自读全诗。
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3、背景介绍
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1、我们讨论一下,从全诗来看,大家认为哪个字可以用来做全诗的“诗眼”呢?
2、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
五、总结:
《短歌行》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对于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的那种珍惜时间、积极上上的精神,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
第二篇:六年级毕业古诗复习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
教学目标:
1.回顾整理小学六年学过的古诗,进行归类,按类积累背诵、运用古诗。2.继续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古诗词复习方法中复习古诗词,按类积累背诵、运用古诗。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春晓》,要求学生仔细听,你发现了什么?歌词是首诗《春晓》 是啊,诗可吟可诵,可读可唱,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思想,陶冶性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诗林。
二、诗歌整合,梳理归类
这儿有几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古诗。看看你能不能当个小诗人,给这些图片配上合适的诗呢?(《春晓》《望庐山瀑布》《晓出净慈寺》《游园不值》)A、画中藏诗(展示四幅插图,请四组同学分别猜出相应的古诗。这四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景,板书:诗中有景。诗中有景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根据具体的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吗?)
B、诗中藏景,完成作业纸第一题。(写夏景的、写雨景的、写壮丽山河的、)
1、指名按类别说,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还看看同桌的诗句中有没有错别字。
2、做习题二第一小题
3、小结:像以上我们复习的这些诗句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山野景物以及安逸闲适的乡村生活为主,诗人们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当中,借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我们把这类写景的诗叫做“山水田园诗”。
过渡:诗中除了藏着景,还会藏着些什么呢?(情、志、理)。
C、诗中有情(思乡情、朋友情、爱国情)D、诗中有志 E、诗中有理
小组合作进行反馈。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小结:诗人把自己的相思别恨、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化作了一首首充满情意的诗词歌赋。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指板书)把学过的古诗进行分类整理,那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有条理性,背诵记忆起来就更加清楚明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
三、活用古诗,学以致用
过渡:如果我们在生活、写作时古诗词运用恰当,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根据语境补充诗句
(1)“。”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2)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3)“。”刚刚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连小蜻蜓都被吸引来了;而盛开的荷花却是。”真是别有一番景象。
(4)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5)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
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展示。对照屏幕上的答案认真检查自己所填的诗句,如果有错别字及时改正。(全对的举手,真了不起,这些诗句你们已经掌握得很扎实了。有错的同学,相信通过刚才的改正,你们一定也能将这些诗句牢记在心了。)(10)
四、吟唱词曲,课堂小结
学唱《但愿人长久》。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受益于千古诗文的文学滋养,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棵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
无论,不管,即使,我也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2.《爱莲说》周敦颐
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
你觉得思想家周敦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默写《石灰吟》
在这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诗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写
一段话。
1、会认生字:破磨击尔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1简介作者: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写过“难得糊涂”
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官
2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板书:竹石
1学生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全班集体正音。
3教师吟诗,学生思考古诗是写竹,还是写石?
4小组讨论。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站立,扎根。破岩:风化的岩石。磨:磨难。坚劲:坚定,强劲。尔:那。任:任凭。
5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1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2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
3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
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要求默写《竹石》,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一、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二、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三、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1、板书“英雄”,哪些人称得上“英雄”?现代汉语词典上作了三种概括: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2、古今中外,你知道哪些英雄?
3、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位女英雄
第四篇:六年级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定稿)
六年级古诗词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继续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帮助并指导学生整合归类小学阶段古诗。
2、提高运用古诗能力,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学艺术和审美能力。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师: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词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漫步古诗词园)
2、古诗吟诵热身
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也开展了古诗吟诵活动,先我们一起来吟诵几首古诗吧?(吟诵开场)(第一首 《诗经 魏风 硕鼠》第二首 陈琴老师的调平起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第三首朱畅思老师的调 仄起七绝 《春日》
二、重温品读,记忆古诗(30分钟)
1、师:刚刚我们进行了漫步古诗园的热身活动。面对1-6年级小学阶段古诗,甚至还有课外小学生必背80首,我们如何积累它们,存放在自己记忆脑海中呢?
我们进行了讨论,决定小组以古诗的发展朝代、诗人、古诗的形式、以及古诗内容这几个主题归类,合作探究进行复习。(师点开课件)(1分钟)
你们小组开展的情况如何呢?现在请拿出自己的记录资料,继续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并推选小组代表上讲台来分享。(2分钟)(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小组汇报(18分钟)
师:说说你是怎样积累这首古诗?(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法、品读、记忆)(小组代表说)(师相机板书:背景 联想 吟诵)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分享,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同学们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掌握的这些方法(看板书),在中学,在大学,在以后的学习中都是可以运用。相信这些方法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品读和积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快乐过关,加深记忆
(目的:检查掌握古诗数量和程度)(10-12分钟)
师:同学们积累古诗的数量和熟练程度到底如何呢?看过电视节目诗词大会的同学就知道。不如大家来比一比,试试身手!有请我们的小小主持人:六4古诗大会现在开始!(课件出示)
第一关:吟诗对对。第二关:百家争鸣
第三关 :赏画吟诗
第四关:“飞花令”(还没想好怎么进行)
师:通过古诗大会,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恭喜你们!
四、迁移运用,促进提高(5分钟)
A 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中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考考你的迁移能力,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哪些诗句?(拿出你的古诗积累本,抢答后,再默写)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此情景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B 在日常生活或习作中,你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点名说)(根据时间定是否需要)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2分钟)
1、说说你的复习收获
2、总结:
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古诗内容,还领悟了不少复习积累古诗的方法。但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的小小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不学诗,无以言”,我相信只要同学一起努力,一定能传承中华文化。
六、作业布置,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积累,整理归类,资源共享
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交换进行考查
3、尝试做“小诗人”,创编古诗
第五篇:六年级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体会诗人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诗歌寄托的情感,即:所托之物言之何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背诵托物言志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石灰吟》和《墨梅》。
二、检查预习。
1、分别指名读《石灰吟》和《墨梅》,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2、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焚”“砚”
A、学生观察这两个生字。(“焚”为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上下大小均匀,下部撇捺舒展)(“砚”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提醒学生:左小右大,“见”撇画稍长)B、教师范写。
C、学生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学生书写时要时刻提醒坐姿及握
笔姿势)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1、知诗人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2、解诗题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
3、抓字眼,明诗意。
(小组交流疑难词语)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配PPT介绍石灰的开采过程)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击,撞击。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4、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教师小结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
5、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灰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四、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于谦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第二课时
一、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帮助,老师进行全班指导。
3、师生讨论。理解字词: 墨梅:本文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淡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
二、理解诗意
1、集体交流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3、朗读体会。
用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写法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五、拓展
说说其它描写梅花的诗(PPT展示)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七、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高洁、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