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范文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69-1008847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25 09:21: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枝干粗壮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生字词三遍2组词;3造句;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描红

课外读课文

背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习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宋庆龄图像,简介宋庆龄,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学习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学习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习背诵。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模版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教学设计

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

4.《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5.苏教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练习题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说课稿

8.《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

9.《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永善县桧溪镇中心校 李雪梅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 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宋庆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到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到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读帖,记忆字型。

2、学生提出难字,教师指导“瞻”、“龄”。

六、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

2、注音:枝干()繁衍()崇敬()瞻仰()

3、组词:

稠()俱()纪()蓬()绸()具()记()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题

二、探究课文,体情悟道。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

(2)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宋庆龄与故居的樟树深厚的感情)(3)朗读训练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1)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外形 蓬蓬勃勃)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自己读书做标记 ③交流:枝干、树叶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绿得发亮)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⑤看着图片,学生再来介绍樟树的特点 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2)学习第5自然段。

樟树不仅外形很美,更美在它的内在(板书:内在)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②学习第1~3句。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③学习第4~8句。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保香气拒绝虫子)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⑤指导朗读。⑥指导背诵。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赏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出近义词 崇敬()繁衍()稠密()永久()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恭敬地看()②大略地看()③ 向四周看()④聚精会神地看()⑤ 从高处往远处看()⑥从高处往下面看()⑦ 回过头来看()⑧仔仔细细地看()

3、造句: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四、实践作业:

搜集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内在 永保香气 拒绝虫子

第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领悟“树”的品质,升腾“人”的精神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

金凤

课文内容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文本解读: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阅读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教者对教材把握的深度。不论难度大小的教材选文,都有其编写意图和道理可说。每一篇都需要老师仔细阅读,透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以实现编写目的。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进行文本解读。

一、解读樟树,体会可贵

文本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文学鉴赏。而欣赏文学作品,总是先从形象感受开始的,然后形象才作用于读者的感情。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我们可以按照“樟树外在美——樟树的内在美——宋庆龄的人格美”的线索理解文章。

“樟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的品质美”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重点内容。通过对重点词语“枝干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香气永久保持”、“香气仍然不变”、“可贵之处”的理解,让学生仔细地品读,边读边想象,真正读进去,再读出来。在对话中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饱满的激情,以热爱、赞美的语气去朗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樟树的勃勃生机、赞美之情、可贵之处。

二、解读人物,感受高贵

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这只是第一步。对于这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优美散文,仅仅解读樟树的美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深入地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必须要走进宋庆龄,解读宋庆龄,感受宋庆龄品质的高贵。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走进宋庆龄,了解宋庆龄的事迹,感受她的高尚品质,人格魅力。由于四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和收集筛选资料的水平都有限,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提供一些文章,引领学生阅读,从而体会宋庆龄不屈不挠、无私奉献、正气凛然、爱国爱民的高尚品质。

三、解读表达,领悟技巧

樟树的形象有了,宋庆龄的形象也建立起来了。如何把樟树和宋庆龄联系起来,使宋庆龄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起来,从而领悟“象征”手法的特点呢?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再回归课文中,进一步深入思考,樟树和宋庆龄的相似点,找出作者写樟树的真正目的何在,以及宋庆龄对樟树情有独钟,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

学生经历了“品读文本——跳出文本——回归文本”的阅读历程,阅读达到了更深层次的品读。学生在回读过程中就能自然地把樟树和宋庆龄紧密的联系起来,此时的樟树已不仅仅是樟树,而是宋庆龄的化身,树美,人更美,达到了树即人,人即树,树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当然,对“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这句话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了。至此,“象征”这种难以理解的表达方式,学生也能有所体会了。

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品质。

3.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学情预测:

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运用了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法,借赞美樟树的可贵之处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以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两棵樟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但对樟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高贵品质却很难理解到位。因此,树和人融合一体,不可分割的的联系,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启发、引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关键词语

1.复习检查词语掌握情况。(指名两生板书,其余学生在听写本上听写。)

崇敬 四季常青

瞻仰 蓬蓬勃勃

纪念 香气永存

虫类害怕

可贵之处 2.反馈评议听写情况,订正错字。

二、品词析句,走近两棵树

1.提炼重点句“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1)(出示文中插图)这就是宋庆龄故居中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2)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3)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2.品读樟树外形之美(1)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两棵树”。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第四节,把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2)品词析句,交流汇报

重点抓住“蓬蓬勃勃”“四季常青”“枝干粗壮”等词语品味樟树的顽强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相机指导朗读。(3)指导背诵。出示填空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而且伸向(),伸得()。()的树叶()。樟树(),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

(4)小结:樟树如此蓬蓬勃勃,充满生机,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3.品读樟树品质之美

(1)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难道仅仅因为它们长得蓬蓬勃勃吗?樟树还有什么可贵之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2)品词析句,交流汇报 重点抓住

①“香气可以永久保持”“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等词句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相机指导朗读。

②运用对比写法,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3)小结:这两棵樟树不仅蓬蓬勃勃,充满生机,而且具有可贵的品质,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三、拓展阅读,走进宋庆龄

1.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庆龄,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2.说说你所了解的宋庆龄。

3.多媒体出示宋庆龄的相关资料,读一读。

(1)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孙中山逝世后,她继承他的事业,保护他的旗帜,坚强不屈,一身正气,英勇奋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事业,为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宋庆龄斥责汪精卫、蒋介石叛变革命 1927年7月18日,宋庆龄在《人民论坛》杂志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斥责汪精卫、蒋介石叛变革命。宋庆龄声明:“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她严厉谴责汪精卫、蒋介石等肆意歪曲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宋庆龄在反共高潮中公开表态,与汪蒋决裂。(3)国际友人眼中的宋庆龄

我认为当时在上海,只有一个光辉灿烂、无与伦比的人物,她就是勇敢、美丽的孙中山博士的遗孀。——海伦 斯诺(美)

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罗曼 罗兰(法)

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安娜(美)

四、回读课文,人树合一

1、联系你所了解的宋庆龄的事迹,再回头读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更深入的发现?

2、学生自由发言,把樟树的美与宋庆龄的人格美结合起来谈。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

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4.补充宋庆龄樟树奖 们一起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五、总结课文,体会崇敬之情

1、指名读最后一节,完成填空

出示

人们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不仅这两棵樟树

,而且这两棵樟树还象征着宋庆龄。

2、怀着崇敬之情齐读最后一节。

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5、学到这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和宋庆龄一样对这两棵树充满了敬意,让我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借物喻人

崇敬 四季常青

瞻仰 蓬蓬勃勃

纪念 香气永存

虫类害怕

可贵之处

教学实录:

一、品词析句,走近两棵树

师: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会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

生:这是两棵枝干粗壮,十分茂密的樟树。作者说它们“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师:绿得发亮的树叶你看过吗?给大家比喻一下。就像„„ 生:就像刚被雨水洗过,很耀眼。生:就像抹了一层油似的,亮闪闪。

生:它们的树冠一定像撑开的绿伞,在下面乘凉一定很舒服。师:你很会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十分旺盛的樟树。生:这两棵樟树四季常青,生命力很强。师:你从哪里看出的呢?

生:因为“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是呀!这的确是两棵很美很美的樟树,难怪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时,宋庆龄说——

生齐: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点评: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樟树的特点,并在阅读中发展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扣住文章情感主线“舍不得”,让学生体味到樟树与宋庆龄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下面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不舍的情感会逐步升华,慢慢地将课堂推向高潮。】

师:其实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不仅因为樟树的外形美丽,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请你读一读第五节,说说你的感受。生:樟树本身有香气,而且香气能永久保持。

生:其他树招虫,而樟树本身能拒虫。这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生:“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这些句子都说明樟树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最可贵的地方。

师:为了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作者用了什么写法? 生:对比。与石榴树对比。

师:对。对比的写法更能衬托出樟树的可贵之处了。

师:这两棵樟树不仅蓬蓬勃勃,充满生机,而且具有可贵的品质,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说——

生齐: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点评:作为作者重点描述的两棵樟树的形象,首先从文章的铺叙中,提炼出描写要点:蓬蓬勃勃、拒虫、香气永久保持。这是从大量的描写中“读出一条线” 的读书方法,即概括、提炼的能力训练。然后,再回归到语言文字,进一步品味两棵樟树的特殊之处,不仅是在概括、提炼之后,从理性提炼回归到感性描述,品味作者语言文字的味道,更是在樟树和学生的情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认同式阅读的同时,用交流感受、感情朗读等方式,也建立起对樟树的情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拓展阅读,走进宋庆龄

师: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庆龄,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说说你所了解的宋庆龄。

生: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生:她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

生:我听爸爸说,她对少年儿童很关心。„„

师:我这儿有一些宋庆龄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略)

师:根据你对宋庆龄的了解。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她是个很美丽,很伟大的人。

生2:她是个忧国忧民,很爱国的人,像林则徐一样。生3:她一身正气,很勇敢,顽强不屈。生4:她有奉献精神。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和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生5:我想到了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想把它送给宋庆龄。

师(带头鼓掌):说得太好了!真是太恰当了!你真是太有才了!【点评:有关于宋庆龄的情况,课文里几乎是个空白。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宋庆龄,知之甚少,他们从一些资料上了解的知识是零散而有限的。要想真正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必须要引领孩子走进宋庆龄,感受宋庆龄光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感受她的一身正气,感受他的高尚人格。因此,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适当的课外拓展的补充资料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宋庆龄的印象,为下面联系课文,理解“人树合一”做好铺垫。】

三、回读课文,人树合一

师:联系你所了解的宋庆龄的事迹,再回头读读课文,想想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看了宋庆龄的照片,以及人们对她的评价,我觉得宋庆龄像樟树一样,长得很美。

师:是啊,宋庆龄仪态端庄俊美,的确很美。你发现了宋庆龄和樟树的第一个相似点。

生:“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我觉得宋庆龄就像樟树一样,把她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和人民。

生:她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伸向四面八方。师:真了不起。这一点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生命力很强,也是蓬蓬勃勃,四季常青。

师:是呀。面对艰苦的斗争,她总是不屈不挠。

生:宋庆龄像樟树一样有香气,并且香气能永久保持。她一身正气,蒋介石、汪精卫等坏蛋都怕他。

生:老师,这样说来,虫子就是国民党反动派吧?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联系得很恰当,说明你动了脑筋了。生:我感觉文中的石榴树好像是反动派,叛徒等大坏蛋似的。师:哦?说说你的想法。生:你看,石榴树容易招虫。那些叛徒、反动派也容易叛变,禁不住诱惑的。师:嗯。你分析得也很有道理。这样读书,我们就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把书读厚了。

师: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师:学到这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和宋庆龄一样对这两棵树充满了敬意,让我们一起说——

生齐: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树人合一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难点。但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品读了樟树的特点和对宋庆龄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再回读课文,就不难发现:原来樟树与宋庆龄之间有太多的相似。树即人,人即树,人和树已经融为不可分割的一体,樟树也成了宋庆龄的化身。“借物喻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环节的教学也体现了要指导学生把书读厚,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的指导思想,逐步培养学生要掌握前后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读书方法。】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这节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吟诵几首小诗:《梅花》、《竹石》、《青松》。

读得真好啊,同学们,从你们的吟诵中,老师能感觉到你们不但欣赏诗中所赞颂的这些植物,更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是不是?相信上完今天这节课,你们也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课文中描写的那两棵樟树。

一、揭题导入、复习词语

1、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位于上海的宋庆龄故居,学习课文—— 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永久保持

可贵之处 崇敬

瞻仰

纪念

师(评价):你读得既正确又响亮。读词语和读书一样,带着感受和理解来读就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一遍。(齐读)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高的挑战,谁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几个,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两棵让宋庆龄无法舍弃的樟树,用心体会它们的特别之处。

二、层层深入、缘文悟情

1、扣词读“厚”,感受“蓬勃”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樟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生:蓬蓬勃勃

师:板书“蓬蓬勃勃”。非常好!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植物长得茂盛

师:这是字典中的解释,在课文中,你们能理解、感受到它的意思吗。再次品读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边读边把它们圈化出来。

学生交流

(一)、第一句扣“粗壮”和“伸” 师:“粗壮”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樟树长得很好,很茂盛。

师:想不想看看粗壮的枝干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同学们惊讶的表情说明你们都感受到了枝干的粗大、结实,这就是——蓬蓬勃勃 那句子能不能读好呢?(指名读、齐读)师:这些枝干不但粗壮,而且—— 生:“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师:追问:这说明什么? 生:枝干很多、很长 师:哪里看出来?

师:你真会读书啊。樟树的枝干粗壮,又多又长,真是—— 生:蓬蓬勃勃。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师:刚才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将“伸”这个字读得特别重,这是为什么呢?两个“伸”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谁能一遍做动作一遍来读这一句。(指名读)师:你读出了樟树枝干怎么样? 生:我觉得樟树长得很有力。

师:非常好!粗壮中蕴含着力量,这就是蓬蓬勃勃。读!把它放到句子里,谁还能读好它(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句扣“稠密”|“绿得发亮” 师:“稠密”是什么意思。生:又多又密。

师:又多又密到怎样的程度呢?谁能看图描绘?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密不透光,一根针都扎不进)师:对,这就是蓬蓬勃勃——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女生齐读)师:这一句中还有哪里让你觉得这樟树蓬蓬勃勃。生:绿得发亮。

师:“亮”这个字写出了树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带着这个感觉再来读这个词。

师:是啊,樟树好像在把它们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阳光下,微风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你来读。(开火车快速读)师:“稠密”“发亮”的树叶充满了活力,这也是蓬蓬勃勃。

(三)第三句,紧扣“无论„„总是” 师:樟树的蓬蓬勃勃是不是暂时的呢? 生:不是

师:哪句话看出来 生:“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师:哦,也就是说,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樟树总是——“蓬蓬勃勃”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樟树也是“蓬蓬勃勃”,在草木凋零的秋天,樟树还是“蓬蓬勃勃”,在冰天雪地的冬天,樟树仍然——“蓬蓬勃勃”。这就叫 生:四季常青。

师:我们再一起读好这句话。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两棵生命力顽强的樟树。同学们,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幻灯片出示: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选择一句写在书上空白处。学生写话、交流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不但读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还体会到了它的坚忍不拔,真了不起,掌声送给自己!

师:文字多么神奇,此时此刻,那两棵樟树好像浮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带着体会,动情地朗读这一段好不好? 生:齐读

师: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你们想记住它的样子吗?怎么来背诵这一段? 生:先背“枝干”,再背“树叶”,最后背“蓬蓬勃勃”

师:你可真会总结。根据这个提示,大家先自己联系背诵。(齐背)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爱上了这两棵樟树,难怪我们的宋庆龄奶奶会说—— 生:“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2、体会对比,感受 “可贵”

(1)师:如果说蓬蓬勃勃展现了樟树外形特点的美,那么作者在第五自然段则将樟树的可贵之处完全展现出来。放声朗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体现了樟树的可贵之处,用横线划出来

生交流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句子全都找出来了,请同学默读这一段,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写在书上。

(2)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们读懂了哪些,跟大家来分享吧。

“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樟树从什么时候就有一种香气?(帮助学生理解“本身”。)师小结:这种与生俱来,天生就有就叫“本身”。而很多树木是不具备这个本领的。所以说樟树的可贵之处—— 生:就在这里

师:这种香气什么时候会消失? 生:永远也不会消失

(3)师:对,这就是“永久保持”。哪句话具体告诉我们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生:“即使当他„„仍然不变”

师:找的很准确,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樟树的香气一直存在着。想一想,当它还是棵小树苗的时候,它的香气就

生:与生俱来了。

师: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它的香气—— 生:依然保持

师:当它成为枯枝败叶时,它的香气—— 生:仍然不变

师:当它已经成为木料被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 生:仍然不变

师:用四个字概括就叫做—— 生:香气永存(师板书)。

师:是啊,从破土而出到最后成为木料,从始至终,樟树都香气永存,它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樟树的可贵之处—— 生:就在这里。师:谁能带着赞赏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他突出强调了“即使„„仍然”。这组关联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无论如何樟树的香气都不会消失,会永久保持 师:说得真棒。谁能用自己的话赞美赞美这两棵樟树 学生交流

(4)师:这确实是两棵香气永存的樟树,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它的香气就 生:存在一天

师:只要这香气存在一天,虫类就—— 生:怕它一天。

师:原来,这香气还有防虫的作用啊!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对樟树的赞美。香气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啊。我们再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这香气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对比朗读)同学们,这两句那一句好,为什么? 生:多了“只要„„就”让我们感觉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这木质存在,虫类就怕它 师:你可真会读书。

(4)出示三句话。

师:同学们看,作者用了三组关联词将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三层意思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的文字吧。(齐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谁有勇气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这一小段。(指名背)

(5)师:课文读到这里,老师有一点疑惑,这一自然段开头3句话有50个字,和樟树好像一点关系也没有,不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这描写别的树的文字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生:对比

师:说得太妙了,原来这是一种对比反衬的手法呀。我再请男女同学分别朗读这一段的前后两部分,我们一起来体会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品质。(男女生朗读)

三、人树联系,懂得写法

师:这样的朗读更让人感受到这两棵香樟的与众不同,高洁可贵。难怪人们——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难怪宋庆龄奶奶说—— 生:“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师:是啊,宋庆龄是如此喜爱这两棵樟树,她经常在树下散步、休息,举行茶话会,接见国家领导人,樟树陪伴她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宋庆龄喜爱樟树,也想成为像樟树一样的人。那么她是这样的人吗?

(出示图片)让我们跟随这些图片仰望宋庆龄的一生:

1.宋庆龄早年留学美国,回国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建国后,她担任了国家副主席,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如同樟树——蓬蓬勃勃

2.在危难时刻,宋庆龄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这就如樟树(香气可拒虫)

3.宋庆龄的一生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关心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她的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 香气永存 宋庆龄自己是这样说的

(出示“我将踏着革命„„”)(生齐读)

外国友人这样评价她:(出示„„)(男女生读)所以人们—— 生齐读第六段

师:是啊,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一课的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吗? 生:不是 师:是啊,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早已融为了一体。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人们只要看到这两棵树,闻到这香气,就会想到宋庆龄。难怪人们——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联系全文,本文表面上是在写樟树,其实是在写—— 生:宋庆龄。

师:说得好!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这种高明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借物喻人,记在书本上。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喜爱,对这位伟大女性——宋庆龄的敬仰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朗读并背诵全文。

2.为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宋庆龄——永远的美丽》,相信你们会对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有更深的了解。

板书: 蓬蓬勃勃

香气永存 借物喻人

香气拒虫

第五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上节课的部分学习内容

课文写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些什么? 第一部分(1-3):上海宋庆铃故居里有两颗樟树。第二部分(4-5):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第三部分(6):讲人们爱在两颗樟树前留影记念。

2、导入新课: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文,思考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2、指答。(因为她舍不得那两锞樟树。)

3、齐读。(读出宋庆龄对樟树的喜欢。)

4、导语:宋庆龄喜欢樟树的什么呢,樟树长的什么样子。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感悟樟树“形象”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2、再读、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讨论交流,投影出示:(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指导“发亮”和“四季常青”(太阳能够发亮

,因为它本身能够发光,小露珠能够发亮,因为他可以折射光,但绿叶却不是这样,这一个“亮”字积蓄了多少生命的能量!指名读。

投影出示植物对比图就如你们所说,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樟树展开了绿色的双臂,它是那么──(蓬蓬勃勃);当赤日炎炎的时候,樟树披着一身的绿叶,它还是那么──(蓬蓬勃勃);当秋风乍起的时候,樟树穿着绿色的盛装傲然挺立,它仍然是那么──(蓬蓬勃勃);当寒风凛冽的时候,樟树那稠密的树叶却绿的发亮,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吧(出示,齐读最后一句)。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对于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读重音。(指读、齐读)表达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4、导语: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樟树不仅外表好看,而且还有什么特别的内涵呢?

(二)品味樟树精神,体会樟树的可贵。

1、自由读文第5自然段,思考樟树和其它树相比有什么可贵之处。

2、交流、投影、板书。(拒虫、永久保持香气)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3、导朗读。(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舍不得他们,带着这种理解,我们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4、导语:小结特点,樟树品质的高贵。高贵的品质仅仅指樟树吗?

四、体会樟树与宋庆龄的共同“精神”

1、组织交流宋庆龄的资料。(师生合作)(投影)

2、讨论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有的可能说: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而宋家三姐妹的外表也是非常出众的,因此从外形看,宋庆龄和樟树一样长得挺拔秀丽。有的可能说:樟树四季长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宋庆龄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孙中山去世后,她仍然积极参加抗战,说明她是樟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的可能说:樟树的香气,令虫子害怕,而宋庆龄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精神让敌人望而生畏。有的可能说:樟树身上的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这就像宋庆龄一样她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3、导语:《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人们在樟树下留影无疑是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板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4、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以物喻人 借物抒情

六、作业(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