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雨 教学设计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熟悉戏剧常识;了解《雷雨》的故事情节及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整体感知作品。
2.品味选文台词,揣摩特定场合下人物的声情举动,深入认识戏剧冲突,把握剧中形象。
3.点评剧中人物,辨析悲剧的性质及成因,增强对社会、人生的理性认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戏剧语言的鉴赏。2.难点:人物性格的剖析。【教学方法】
导读、点拨、讨论。【教学思路】
本课拟用三课时。各环节大体安排如下: 环节一 温故知新,预而立之
课前指导学生阅读《雷雨》原著,自行了解作家作品,温习戏剧常识,为研习新课做准备。指导学生阅读指定版本的书籍或电子书;了解戏剧的概念、种类、要素和语言特点;关注话剧的结构和特点;把握《雷雨》的戏剧情节及不同人物的相互关联;写一则阅读感言。
第一课时
环节二 交流梳理,整体把握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戏剧,对戏剧常识有一定了解与认识,本课给学生的课前学习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借此梳理戏剧的一般性常识,并以选文为例,对其加以部分的印证。这个过程也是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
1.明确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的整体特征;根据对戏剧种类的认识,明确《雷雨》为现代多幕话剧,悲剧。2.明确人物台词、舞台说明、戏剧冲突几大要素各自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理出选文部分的戏剧冲突。
3.请学生列出《雷雨》人物关系图,有不当处由学生订正。4.请学生概括出《雷雨》故事情节,有不妥处由学生补充。5.由学生提出提出并由师生共同讨论预习本课时遇到的疑难。
6.小结本课。明确下一课研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三 研习文本,因声悟情 1.品味台词,结合文本体会戏剧语言的特色,深入体会人物言行与人物内心世界的关系;透过人物对话层面,深入认识戏剧冲突。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中心,以节选的第一场为例,侧重鉴赏,由表及里地完成对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的深入领会。
教师先示范,几处经典台词的鉴赏由学生合作完成。2.学生品读,教师点拨,总结鉴赏戏剧人物语言的要领。(1)揣摩个性化语言,把握‚这一个‛人物独一无二的特性;
(2)体味潜台词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透过表情、动作等细节,深入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心理;(4)联系上下文语境,体察对话中人物思想的微妙变化;(5)体会特殊语言表现形式下的特殊情感;
(6)懂得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所表现出的民族心理特征; ……
3.演示话剧《雷雨》中与本课有关片段。4.师生共同总结‚好‛的表演应具备的要素。
(1)要进入角色,表演时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2)要依据情节需要把握好语调高低、声音大小、语速快慢等因素;
(3)恰当地‚留白‛,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 5.小结本课。明确下一课的内容。
第三课时
环节四 粉墨登场,活色生香 1.学生分组表演。2.师生评议。
环节五 探讨悲剧,感悟人生
1.对《雷雨(节选)》中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试作出整体评价。
2.《雷雨》是一部悲剧,它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生存的悲剧?试结合全剧谈谈你的认识。3.《雷雨》这部作品,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环节六 全课总结
(二)思路解说
以上删繁就简地介绍了教授本课的整体构想,下面结合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说明一下上述教学设计的思路。第一个认识:语文教学应是开放与约束的辩证统一。所谓开放,就是还学生一个自主、丰富的课堂。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天地,使他们在这个天地里各取所需,实现学习的最大满足。所谓约束,就是施教者在学生丰富,有时可能是杂乱的积累、认识中帮助他们理出头绪,使学生认知网络中千百个‚目‛有一个清晰的‚纲‛。
高中学生完全有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既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满足学习的个性需要。如戏剧常识,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通过查阅材料,会有更多的认识。但这些如不与实际的文本搭接,就变成了孤零零的点,久了就会从记忆中淡化,趋于没有。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阅读中去认识,就很可感,印象深。再如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等,学生读了作品会很自然地捕捉和思考到,而如果老师在学生认识并不全面的基础上生硬地塞给他,就违背了认知的规律。
语文教学譬如张网捕鱼,老师指导学生结一张网,并且指给他如何穿一条收网的绳子,织网的过程是开放,穿绳的过程是约束。
基于此,在上课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什么,关注什么,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方向和空间。对精力和能力更强的同学,还可以做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比如有的学生对《雷雨》已经很熟悉,就指导他拓展阅读范围,做些深入阅读、比较阅读,或者将关于作品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交给他们去探究。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先行走进文本,避免被老师拖带着学习,有益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个认识:教材是化整为零,教教材要化零为整。面对一个教学文本,我首先想到的是怎样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对于节选的篇目,这一点也许更重要。把握得好,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反之,也可能支离破碎,只剩些散乱的斑点。
曹禺是大家,《雷雨》是名篇。对于很少接触话剧的当代学生,帮助他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话剧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很有必要。
首先是整体了解作家和作品。阅读《雷雨》剧本的平均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不会给学生带来课外负担,相关的作家介绍与对作品的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如果学生看到了这一个‚点‛而不能有一个‚面‛的观照,就不足以建立起对戏剧的概要把握。在四大文学样式中,学生接触戏剧是最少的,而实际的视听媒介中接触舞台表演艺术又是接触最多的,多了解一些戏剧,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无疑是很切合生活实际的。这也给鸟瞰课文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然后是整体感知选文。借助这个文本,要帮助学生对戏剧(话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借助这个文本,也要对戏剧语言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就《雷雨》来说,在学生那里首先它是一个故事,‚知其然‛层面很容易达到;而《雷雨》是一个‚好‛故事,要达到‚知其所以然‛层面,就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相比于其他戏剧要素,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本来就要注意语言的涵咏,而戏剧语言又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明确了这一点,对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把握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都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我将鉴赏戏剧语言作为学习的重点,试图借助语言层面的突破,增强学生对戏剧深层内涵的领悟。第三个认识:一节课如一篇文章,要有一个集中而明确的主题。
我很愿意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不教给学生一些他不能理解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先自行觅食,消化。但要培养一个更健全,更有吸收力的胃,就需要精约的指导,而要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就要让一节课简约而有效果,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个集中而明确的主题。
上述三节课,第一节的主题是‚认识戏剧,整体把握《雷雨》‛,第二节的主题是‚把握要领,学会鉴赏‛,第三节的主题是‚感悟悲剧,启迪人生‛。
以第二节的教学设计为例,作为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田本相语),《雷雨》的戏剧语言,充分体现了民族化、群众化的特色,而这正是我们理解、鉴赏、应用民族语言的优秀范例。将‚鉴赏戏剧语言‛作为这节课的中心和重点,可以掌握一把通向民族语言殿堂的钥匙,也进而掌握一把通向曹禺戏剧殿堂的钥匙。
再以第三节的主题为例,这个设计是期望着学生学习之后能有一种精神的滋养。有人谈曹禺的创作时说:‚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钱理群)而从阅读的接受心理来说,我们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那‚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完成一种生命的体验。这应该是语文教学能够承担也应该承担的。
一节课的主题集中,既便于开放中的约束,又利于规范后的提升,这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关键。
第二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第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
“雷”“黑”“垂”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3、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5个生字,会写
“雷”“黑”“垂”3个字。
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教学过程:
一、听音辨识,引出课题。
你们喜欢下雨吗?老师也很喜欢,并且录了一些雨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原来雨宝宝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有威猛有力的暴雨,还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雷雨》(板书课题:雷雨)
随文识字“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电闪雷鸣的大雨,听好读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2.标一标自然段序号,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的。
1、学生自由读文,师个别指导。
2、出示3个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3、指导朗读第一个句子。
4、举一反三,学生练读后两个句子。
5、看来这几朵乌云并没有难倒我们,那么刚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雷雨前(1-3)
雷雨时(4-6)
雷雨后(7-8)
三、学习雷雨前景象。
过渡: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去见识一下雷雨前的景象,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跟读)
1、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乌云,这样的乌云越来越多,你能用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
(满天、黑沉沉)随文写字:“黑”
2、是啊,这样如浓墨般的满天的乌云压来,你有什么感觉?
3、怪不得(出示)“树叶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你能读出这种味道吗?(指导朗读)
4、这样闷热的天气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这阵忽然的大风还会吹得什么怎么样呢?请帮老师补充完整。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出示)“蜘蛛也从网上垂下来”四处逃窜,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发现他。
6、让我们一起来写写它吧。“垂”教识记方法
7、如果把这个“垂”字换成“爬”,你觉得哪个更好?(体会“垂”字的好)这个“垂”字用的多妙啊,再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
8、雷雨前其他小动物和人们在做些什么?练习说话。
9、过渡: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这一幕,你能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说一说吗?
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男女生赛读。
10、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再次朗读1-3自然段。
小结。
板书设计:
前: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闪电 雷鸣
雷雨
中:
后:
第三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赵 静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课前准备:课件、挂图。教学过程:
一、字理导入,激发兴趣
(一)字理导入“雨”字,共同感受四季不同的雨。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雷雨”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一)自读课文
(二)组内认识生字(生字学互考互评)
(三)出示词语小组带读
(四)出示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请学生根据初步了解到的课文内容按顺序摆一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雨前、中、后的情景。
(五)自己读课文并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分别是哪些部分
三、深入学习,感受情境
(一)学习雷雨前的部分
1、读雷雨前的内容,找一找课文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乌云压下来。”
对比读,体会课文描写得生动具体.3、师生对比读”雷雨前”部分。
4、体会“压”下来,训练朗读。看图,雷雨前,乌云很厚、很低、很重,连天空都托不住他们了。这些乌云像崩塌的山崖眼看就要压下来了。你会有什么感受?(沉重得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压抑,闷热)你应该怎么读这句话?
3、乌云压顶,看来要下雨了。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一阵雷声打破了宁静。我们可以说(闪电亮了,雷声响了。)没过一会儿,闪电越来越亮,雷声雨来越响。你想到了什么词?(雷声大作,雷电交加)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也感受到了大雨即将来临,它(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动画图,那垂下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蜘蛛慢慢垂的动画 明确:垂和掉、落不一样
3、学写“垂”
(二)、学习雷雨中的部分
1、默读4-6段。
2、用上越……越……,就写出了雷雨前景象的变化。那雷雨中的景象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你能也用上越来越说说雷雨中景物变化吗?
3、交流想象到的情景。
4、体会雨越下越大,自悟文中三个“哗”应该如何朗读。
5、听音频,体雨声越来越小,领会“渐渐”在此处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
6、出示投影片: ① 我长高了。②四周安静下来。
练习添加“渐渐”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看谁想得快,添得准。
(三)学习雷雨后的部分
过度: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天空中黑沉沉的,忽然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树儿被刮得东倒西歪,哗 哗 哗,倾盆大雨庞然下起来了。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空气清新,舒服极了。
1、雨停了,大地间又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图):
①引读:雨_____了,太阳_______了。一条_____挂在______。蝉____了。蜘蛛______。池塘里的_____,青蛙_____。② 出示投影片,______的雨终于停了。______的太阳公公又出现在_____。一条_____的彩虹____挂在____的天空。蝉______叫着,好像在感谢这场雷雨似的。______的蜘蛛又坐在______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______地叫起来了,为这雨后的美丽景色增添了无限生趣,人们呼吸着这______的空气,听着这______的声音,心里____极了。六拓展学习
1、试着说说雨后的景象。
2、布置作业: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第四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用精炼的文字,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为我们描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尤其是生动的景色描写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兴趣。而且课文不仅使用语言的描述,还有两幅直观的插图,更有利于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贴合实际,而且同学们在夏天也都碰到过雷雨的情况,这样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更可以与文章的文字内容进行结合,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同学们都喜欢这篇文章不同的内容。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自然界出现的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流利、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会用越—越—说词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
2、板书:雨。
3、同学们,那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大雨、小雨、暴雨„„)
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并请学生来读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2.学习生字词
现在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出示生字词)
a.找一位同学单独读。b.小老师领读 c.开火车读
d.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生回答,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熟字加偏旁)
e.同学们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 f.全班齐读
3.学习生字“蜘”“蛛”两字,进行对比 蜘蛛两个字都是虫字旁,但要注意蜘蛛中的蛛的虫字旁比蜘的虫字旁宽,“蜘蛛”的“蛛”字右边部件的长撇有穿插
4.现在请大家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雷雨的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学生来回答,教师点评。
(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5.谁再来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写雷雨前,哪几自然段写雷雨中,哪几自然然段写雷雨后呢?
(课文1、2、3自然段写雨前,4、5、6自然段写雨中,7、8自然段写雨后。)
三、细读赏析。
(一)雷雨前。
1、(出示雷雨前奏的课件)大家看,说说你看见了什么?(满天的乌云、树叶一动也不动、蝉不叫。)
2、请学生个别读这两句,尤其着重“黑沉沉”和“压下来”加深语气读重音(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全班齐读。)
3、同学们想想这时有风吗?(没有风)
4、那你从哪句话感受出来的?
(读课文“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
5、夏天天气特别地热,又没没有风,你感觉怎么样。
(生回答,感觉不舒服,很难受,强调连最爱唱歌的蝉也是一声也不叫。不是一般的闷,而是十分的闷。)
6、(出示课件)天气变了,你又看见了什么?
(闪电、风把树叶吹得飘起来了、蜘蛛从网上逃走了。)出示课件声音配乐,并让学生理解垂与掉的区别。
7、听到雷声,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你找到了吗?可以读一读吗?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教师指导全班朗读。
8、现在请同学们一起随着老师的手势,像雷公公一样,老师手低的时候,读的声音就要小,手高的时候,读的声音就要大一些。教师指导朗读。
9、全班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10、大家读得可真好,谁能用越—越—说词语。请学生回答。(越来越好、越长越高、越来越黑„„)请学生用词语造句。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通过老师的问题你们感受到了雷雨前天气的沉闷与可怕了吗?如果还没感受到,请同学们拿起你的书,我们再来朗读一下1──3自然段。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五、布置作业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3自然段。板书设计:
雷雨前(图): 乌云 压下来 刮大风
叶不动 枝乱摆 蝉不叫
蜘蛛逃 电闪雷鸣 15雷雨
雷雨中
雷雨后
自我推荐意见
这篇课文《雷雨》从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重点突出三点,第一点是对于生字词的学习。我在教学课堂中使用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并采用如个别学生单个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并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蜘蛛”这两个字,达到新课程对于生字词教学的标准。第二点在于对学生的指导朗读上。这篇文章词语精炼,文章描述的形象生动,学生可以很容易的为文章进行分段,但是每一段落中的每一句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由雷雨前天黑沉沉的压抑到电闪雷鸣,情感由低沉转向高亢。雷雨中的雨变化的大小,雷雨声的强弱,声音由大转小。雷雨后太阳、彩虹、青蛙的出现又让人读出一种美感。第三点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来开发学生动脑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学生毕竟刚刚开始接触全文分段,所以肯定会有不少同学无法完成分段,这篇文章以提问为主,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听课结果和对课文的学习。这些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通过对这篇文章逐句的分析与学习
第五篇:《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田里禾苗绿,落在水中看不见。(雨)
2、提问: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指名回答)
3、出示“雷雨”的课件。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2、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
3、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4、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部分?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交流识字情况。(包括怎样认识的生字、组词、说句子等内容)
2、老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1)、指名读带拼音的字词。(2)、指名领全班学生读词语。
(3)、指名说说是怎样记住本课的生字的,并用生字组词、说句子。(4)、给生字开花。(一字组多个词)(5)、去掉拼音再指名读词语。(6)、开火车读词语。
3、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2、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3、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了雷雨前的景象,哪一部分写了雷雨中的景象,哪一部分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5、学习雷雨前的景象。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提问:雷雨前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2)、出示课件(黑沉沉的乌云)云已经很沉、很厚、很重了,眼看就要压下来了,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郁闷)
(3)、指名读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反复读,齐读)(4)、除了乌云,雷雨前还有什么景象?(出示课件)理解“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就在这时,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强调“垂”字。
(5)、后来又怎么样了?(出示课件)指名读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反复读,齐读)
(6)、用“——越来越——,——越来越——”说一句完整的话。(7)、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啊!一场大雨就要下下来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郁闷的气氛吧!(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
6、学习雷雨中的景象。
(1)、出示课件(雷雨时)
(2)、指名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3)、齐读第五自然段。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理解“渐渐地”意思。
7、学习雷雨后的景象。
(1)、雷雨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2)、出示课件(雷雨后)(3)、教师示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雨后的景象真美啊!你能美美地把这一自然段再读一遍吗?(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
(5)、出示课件(雷雨后的花、树、天空、白云、彩虹等)(6)、提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话练习)
8、再读全文
9、考考你(排列错乱的句子)
10、拓展练习:
1、下雨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
2、彩虹为什么会出现在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