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
1、陈寅恪
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2、王国维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3、严复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4、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5、梁启超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第二篇:著名教育思想家思想总结
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 相同点:1.其教育思想都以社会的目的作为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前者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未来从事某项社会职业的能力,后者在于通过教育形成人类的共同道德品质。这样,两者的教育既培养了人类社会生存能力,又使之具有社会正义观念。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为的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持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杜威提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他主张“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型的社会生活”,“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为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提供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这就是杜威所谓“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所体现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性目的。
2.把道德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任务。
赫尔巴特把道德教育视为全部教育目的的核心。认为全部教育应围绕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这一根本的问题,因而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无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为此还规定了“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认为这些内容应体现在教学之中。
杜威指出:“如果教育制度没有认识到它的道德责任,它就是不忠实的和盗用公款的,它就没有做到设立者对于它的要求”。“学校的社会性,总的说来乃是衡量学校道德工作和价值的尺度。”他正确地提出,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育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道德教育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影响和改进行为,使行为变得更好的一切观点。在道德教育上,赫尔巴特与杜威都认为,没有道德教育,教育目的就是一句空话。不相同点:教育目的的差异
赫: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并强调必要目的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安分守纪以及毫无怀疑和和反抗现有制度的人。
杜: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1实现教育目的的两种不同方法。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方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
赫尔巴特把管理看作是防止儿童反社会倾向的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强有力手段。提出了惩罚、监督,建立严明的规章制度等管理措施,以及通过约束,限定,制裁等以性格训练法为主的德育方法,体现了一整套以从外界施加压力为主的教育方法。
杜威则提出了“学校生活、教材与教法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他批评那些用教师和私人感情投资,同学问竞争,为将来的成功而拼搏的此类以刺激引起儿童行为动机的方法,认为这是基于培养自私自利为出发点,十分有害。他指出,儿童生来就具有要施舍,要做事,要服务的本能倾向,教育应该加以利用,转向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他认为把重点放在矫正错误行为,而不是看重培养积极的服务习惯,是教育上的病态。杜威的主张反映了一种积极诱导,引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以达成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
2.为实现教育目的进行课程教材研究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之最后目的在于德性,而达到终极目的的最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使学生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他把兴趣分为二大类共六种,自然的兴趣有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历史的兴趣包括情性的,社会的,宗教的,由此设立适应多方面兴趣要求的学科。赫尔巴特的课程体系反映了对学生进行充分知识训练和工
业化社会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
杜威则从“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念出发,提出:“从做中学,经验中学,行动中学”的教学理论,主张根据儿童现有的直接经验来进行教学。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烹饪,缝纫,手工等应成为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它能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搬到学校教育中来,他反对提供学生经验之外的知识,反对高、低年级的分科教学。
3.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教学阶段划分与教学法设计
赫尔巴特把“兴趣”分为:“注意、期待、探求、行动”四个阶段,主张教学依次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程序进行,并相应采取“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综合教学法”等不同方法。
杜威则研究了教学中人的思维过程,提出“思维五步说:置疑、提问、假设、推断、验证,”由此教学采取“暗示、经验、假设、整理、验证”五个步骤,并主张打破分科和班级,按专题融合各学科知识的单元教学方法。
一、教育目的的差异
赫: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并强调必要目的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安分守纪以及毫无怀疑和和反抗现有制度的人。
杜: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三、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
赫: 提出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的观点。将教学阶段做了明显的划分: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过分公式化。
杜:从实用经验主义出发,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强调课程适应社会。
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侧重点不同。
赫:侧重于道德教育,强调教学服从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制性。这表现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保守性。
杜:侧重于以儿童为中心,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五、对儿童的管理态度。
赫:通过威胁,监督,命令,惩罚,来达到教育顺利进行的目的。但同时,主张权威,慈爱的作用。
杜:学校组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同时,不放任。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原则是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来的,依据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研究,他认为,知识与道德有内在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的。因而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先有知识,先手一般教育。因而,教育性教学的含义就是: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所说的“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赫尔巴特写道:“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又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
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是其最高目的。这样把教育与教学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表明赫尔巴特对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条规律已经有了认识,并且进行了明确的论述,在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已为现代教育学所承认,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给我们以启示:
一、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
二、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裴斯塔洛奇和卢梭对第斯多惠的影响:
1805年至瑞士参观斐斯塔洛齐的学校之教法,喜爱斐氏的教学,因其教学法是活的,启发学生的兴趣,而确定了他努力的方向。福氏从瑞士回来至模范学校教书,自己收了四十名儿童(9至11岁),他按照斐斯塔洛齐主观教学法,每周一次带儿童到郊外让儿童自由玩耍,特别引导他们接近大自然,由栽培花草、树木来培育儿童的爱心,由图画的教学来启发心智,线的平面关系、立体的空间关系,由简单进入复杂,让幼儿去发现和了解,这些教学法获得大家的好评。福氏决心将自己的一切奉献于教育界,又更增加他的信心去研究卢梭──爱弥乐的教学法──“经验是来自儿童”,福氏思考斐氏和卢梭、亚伦多的教育,并且由教育生涯中知道人类教育的意义──哲学的思想。教育是什么?基础教育是什么?理想的教育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思索的中心课题。
福氏对斐斯塔洛齐教育法非常感动,他觉得这种教育法才是真正给予人类幸福。但福氏并不盲从,他辨别斐氏教育法的优、缺点,特别研究户外游戏,了解游戏是发展儿童精神、情绪、身体的强大力量,观察全神贯注做游戏的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可以发现他们充满着高贵的神情和强壮的体力,游戏陶冶了优良的精神,在散步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益处,培养人们高尚、安静、思考力各种优良的精神,所以,人类当常常和大自然共同生活。
赫尔巴特与第斯多惠的比较:
见总结
第三篇:先秦著名思想家——庄子思想研究
先秦著名思想家——庄子思想研究
(学号:4515010003 姓名:姜健
专业:哲学)
庄子是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像很多其他的先秦诸子一样,庄子也是生前寂寞身后显隆,庄子的思想具有深邃的哲理性,所以虽经历两千多年,庄子所受的关注以及人们对他的研究仍与日递增,因此,庄子的思想很值得我们后来者深入研究。
一、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先秦庄子学派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祖上出自楚国公族,其先人避夷宗之罪而迁至宋国蒙地。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内圣外王思想,汲取了儒家、法家与阴阳家的思想,但仍然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其内圣是道家之圣,外王也是道家之王。庄子认为虚静、恬淡、寂漠、无为是天地万物的最根本特征,人们若能体悟到这一根本特征,那么有位者就能成就帝王之业,无位者也可堪称为人中之素王。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不对帝王而对平常百姓说话的人,庄子用他特有的述说方式告诉我们如何找到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为我们展 现出不同寻常的新世界,令我们向往。庄子认为我们应该将自我作为为中心,将自我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度,但是庄子不是希望消灭分别,他认为差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存在好坏、优劣或高低之分,他非常强调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
庄子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及特立独行的个性而与其他诸子不相同。他辞官隐居,远离政治,似乎缺乏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感,但实际上他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显示其对社会和世人的关怀。
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生活方式呈现内在的一致性。庄子曾为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多次拒绝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宁愿过清贫自在的生活时,这表明他己将理想转化为个人的信念,并已融入于现实的行动当中,达到了为学、为道与为人的统一。
庄子真心希望世人能够顺应自然,实现天人平等、和谐、合一的理想状态;他认为当政的君主要清静寡欲,摒弃礼义法度,顺随人民率性之为,以达到“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同时劝告世人要消除感官贪欲,珍惜个体的生命,维护纯朴的天性,通过自身的主观修养成就理想人格。
二、庄子的主要著作
庄子的代表作品为《庄子》、《逍遥游》以及《齐物论》等名篇。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学者著有道家经典《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庄子》在汉代经过整理编辑,汇集了庄子数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晋代的向秀、郭象注解后成为流行至今的通行版本。无论《庄子》的 内在的思想体系还是其外在的历史影响,都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庄子》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虽然曾发生过一些变化,但该书始终是庄子的思想代表,影响着思想史的发展,庄子以不拘常理的观念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想境界。
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庄子的学说涵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但根本精神归依于老子哲学。庄子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为“天道无为”,他认为事物都在变化;认为“道”“先天生地”,从“道未始有封”都属唯心主义体系。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放弃妄为。他还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庄子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是其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庄子的文章想象力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善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也有很大影响。
三、庄子的理想视角
庄子的理想不同于儒墨局限于社会的视角,源自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庄子站在宇宙的高度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因而视野更广阔,认识也更深刻。庄子指出了因人类的肆意妄为而造成的天人关系的失衡,批判了礼义文明引起的人性异化,痛斥了世俗政治的种种弊端,抨击了道德说教的虚伪,谴责了世人因追逐外在功名利禄而损害自身生命的行为。
庄子理想的内在关系中,由合理的天人关系构成理想社会和理想 人格实现的前提。如果天人关系失调,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当然,建立合理的天人关系并非庄子的根本目的,他的价值指向是实现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如果理想社会主要涉及到人类群体,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了努力才能实现,那么,理想人格则指向个体,取决于每个人的主观修养。庄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个体之上,因而,他更重视理想人格。
庄子的理想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它在揭露、批判文明弊端时,出现了全盘否定人类文明的倾向,它因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性发展趋势而流于空想。但庄子的理想对独立人格的维护、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都值得肯定。庄子理想中所包含的理论智慧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天人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人格的转换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庄子齐物而主张以道观之,反对以人灭天,崇尚逍遥之境,这种立场同样体现于其自身的生活过程。
四、庄子的自由、平等思想
作为哲学家,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隐含着具有文化价值和法律意义的观念或意识,这其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就是庄子的平等、自由观。这些内容哲学界或有论及,但往往拘泥于精神的层面与哲学意义,而在法学界对此更没有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自由、平等观在中国文化中如凤毛麟角,极为罕见。
道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中,惟一能真正从宗法关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思想体系,隐而不仕的游世态度,就全面反映了道家与宗 法关系的脱离以及对平等和个人自由的追求。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其实,摆脱了宗法关系束缚的庄子才是真正的“知人”者。庄子追求的是“真人”,他代表的是当时的中国文化中寥若晨星、凤毛麟角的觉醒的个人意识。就当时的社会历史而言,庄子的(也包括老子)思想具有“后现代性”,与当代的一些后现代主义者相比,庄子也不乏更深刻的一面。虽然庄子从自然人性出发而形成的平等、自由意识离现代社会的要求还有些距离,但它毕竟第一次对此进行了探讨,是古代中国个人意识觉醒的标志,庄子对君主专制政治的批判与声讨,是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庄子思想也存在偏激的一面,他将人的自然性视为人的根本属性,忽视人社会性的一面,他认为一切具有社会性的东西,诸如礼义法度、圣王圣贤等都是对人自然性的破坏。他理想中的自由境界,是要人像自然界的牛马、草木一样,融于自然之中,以至于连人的肉体存在,也被视为对自由的限制。但庄子自由观的缺陷绝不能掩盖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庄子认为在人世间,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的两难世界,也正是在这样的世界,逍遥是很难得事情,而且人的逍遥又不能在人世间之外中得到,必须在这个两难的人世间中建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的视野也必须要限制在这样的人世间,人们应该将自己的视野从世俗的世界扩大到自然的生物世界,然后再到整个宇宙空间,伴随着这种扩大和变化的,是人审视自己的特有方式,这样,人的心胸也会随之变大,也就不再固执于人世间的得失名 利,庄子对官场生活极其厌倦,做官只做到漆园小吏,大概比现在的乡长还小,因此他曾穷得向河监侯借粮,这些都是其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的结果,但他活的确像个自由奔跑于田野间其乐无穷的自由的兔子。
总之,庄子是我国先秦著名思想家,是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庄子哲学中有很多很多的重要、博大精深的理论,对我们有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作为中国哲学的探索者,应该努力和学好庄子哲学的精华,最好能将其哲学中的先进理论应用到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指路、解惑。
第四篇: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古代的“圣人”。他的言论和生平活动被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对后来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不研究《论语》,就不能真正把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孔子的很多思想,尤其是其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孔子的学说不仅受到中国人的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重视。
Confucius was a great thinker and educator in Chinese history.He was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and was respectfully referred to as an ancient “sage”.His words and life story were recorded in The Analects.As an enduring classic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The Analects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hinkers, writers and statesmen that came after Confucius.Without studying this book, one could hardly truly understand the thousands-of-years’ traditional culture.Much of Confucius’s thought, especially his thought on education,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society.In the 21st century, Confucian thought not only retains the attention of the Chinese, but it also wins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每年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赏月。夜晚,人们赏明月、吃月饼,共庆中秋佳节。
中秋节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远在他乡的游子,会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中秋节的习俗很多,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自2008年起,中秋节成为中国的法定假日。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August 15 of every year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is day is the middle of autumn, so it is called Mid-Autumn.One of the important Mid-Autumn Festival activities is to enjoy the moon.On that night, people gather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looking up at the bright moon and eating moon cakes.The festival is also a time for family reunion.People living far away from home will express their feelings of missing their hometowns and families at this festival.There are many customs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all expressing people’s love and hope for a happy life.Since 2008, Mid-Autumn Festival has become an official national holiday in China.中国航天业开创于1956年。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飞行工程(manned spaceflight program)。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2007年发射了“嫦娥一号”,即第一颗绕月球飞行(lunar-orbiting)的人造卫星。2013年,第五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发射成功,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China’s space industry was launched in 1956.Over the past decades, China’s space industry has created one miracle after another.In 1970 China launched its first man-made earth satellite, ranking China the fifth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independently develop and launch man-made earth satellites.In 1992 China began to carry out the manned spaceflight program.In 2003 China launched Shenzhou-5, a manned spaceship.The successful launch made China the third country to launch manned spaceships.In 2007 Chang’e-1, the first lunar-orbiting man-made satellite, was sent to space.In 2013 Shenzhou-10, the fifth manned spaceship, was launched successfully,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公元1405年,明朝的统治者为了稳固边防和开展海上贸易,派郑和下西洋。在此后的28年里,郑和带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出海的人员有10多万人,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纵横南亚、西亚,一直到非洲大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它展现了郑和卓越的航海和组织才能,同时展现了明朝的国力和国威, 加强了明朝和海外各国之间的关系。
Zheng He was the most famous maritime explorer in Chinese history.In 1405AD, the ruler of the Ming Dynasty sent Zheng He on a voyage to the Western Sea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border defense and develop trade by sea.In the following 28 years, Zheng He led his fleet, made seven voyages to the Western Seas with over 100,000 crew members in total, and visited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The fleet traveled far into South Asia and West Asia, and made all the way to the continent of Africa.Zheng He’s voyages to the Western Seas were a great feat in the world’s navigation history.It showed Zheng He’s outstanding navigation and organization talents;meanwhile, it exhibited the national strength and prestige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strengthe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overseas countries.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一种健身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拳动作缓慢而柔和,适合任何年龄、性别、体型的人练习。太极拳既可防身,又能强身健体,因而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太极拳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并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的合理内容,成为特色鲜明的一项运动。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太极拳也越来越受到众多外国朋友的喜爱。
Tai Chi is a kind of martial arts, and a fitness exercise as well.It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With slow and gentle movements, Tai Chi is suitable for people of any age, sex, or body type to practice.It can be used to provide self-defense as well as build the body.Therefore, it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among Chinese people.During its development, Tai Chi borrowed and absorbed desirable element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 and martial arts, and it has developed into a sport with unique features.As a unique sport in China, Tai Chi is also gaining increasing popularity among many foreign friends.
第五篇:第24科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教案
第24科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及其主要成就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来源:Z*xx*k.Com] ①教师可设计“为什么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在欧洲得到飞速发展?”、“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等思考题,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近代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请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18世纪,法国有哪些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们的主张有哪些共同之处”等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说明问题以及发散思维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来源:学科网ZXXK] ③指导学生完成课后自己动手题,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并运用所得资料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④教师也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近代主要自然科学家成就简表》和《启蒙思想家及其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制作表格归纳整理。
过程与方法
①教师无论是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各类问题,或自己所设计的种种问题,还是指导学生制作简表或课后调查研究,一定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寻找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多展开讨论,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感知、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能力,增进素养。
②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整理出学习提纲或知识要点。
[来源:Zxxk.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和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②通过分析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形成;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真理必将战胜谬误,凡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事物,必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认识到启蒙思想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③引导学生完成“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成为利用原予能的理论基础。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利用原子能的看法”,形成“科学是柄双刃剑”。的观点。
④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后自己动手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并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著名科学家的成就、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难点:理解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 课前引导:
教师设问:同学们还记得文艺复兴的作用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因势导入新课:文艺复兴之后,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思想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①教师设问: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为何能取得重大成就?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重在鼓励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大胆思考探索,明确思想解放运动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并因势讲述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成就。
②教师设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求解: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分别在科学领域里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何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按科学家、国别、主要科学成就、意义等方面,制作《近代科学技术成就简表》。
[来源:Z+xx+k.Com] ③教师设问:为什么说牛顿提出的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分析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和牛顿成果的意义,以加深学生对牛顿成果的价值的理解。
④教师设问,要求学生思考回答:达尔文是怎样完成生物进化论研究的?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前一问,重在突出达尔文勤于观察和收集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对于后一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物学、人类思想观念、考古学、宗教、西方殖民扩张、中国的维新运动和新文化等方面认识其意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⑤教师设问: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原子能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从原子弹、原子能发电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的任务,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科学成果,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关键看科学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他用来做什么。
⑥教师设问:近代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请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二、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①教师设问:何谓启蒙思想?教师在学生思考后,指出其基本含义。
②教师设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求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有哪些重要思想主张?他们的思想主张有何共同作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要求学生按启蒙思想家、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共同作用等,制作完成《法国启蒙思想家简表》。
③教师设问。为什么说,启蒙思想起着动摇封建统治的作用?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揭露封建制度弊端;以天赋人权批判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国家是自由人民的“社会契约”,对不遵守“契约”的统治者,人民有权推翻他;为防止专制,国家政权实行三权分立,以相互制约;反对等级特权和不平等现象;主张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权利;私有财产是神圣的。
小结
利用板书,师生一起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线索,明确重点,巩固新知。完成课后习题
课后记:[来源: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