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设计基础B》实验报告[本站推荐]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构运动简图或示意图
机 构 名 称 称 机构运动简图 自由度计算
活动构件数 n= 低 副 数 P L = 高 副 数 P H = 自由度数 F= 原动件数目:
运动是否确定:
活动构件数 n= 低 副 数 P L = 高 副 数 P H = 自由度数 F= 原动件数目:
运动是否确定 :
机 构 名 称 称 机构运动简图 自由度计算
活动构件数 n= 低 副 数 P L = 高 副 数 P H = 自由度数 F= 原动件数目:
运动是否确定:
活动构件数 n= 低 副 数 P L = 高 副 数 P H = 自由度数 F= 原动件数目:
运动是否确定:
三、思考题 1.机构自由度计算对测量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2.如何判断机构的运动简图正确与否?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刀具的基本参数 1、m 1 =
mm;
α 1 =
;h a1 =
;c 1 *=
2、m 2 =
mm;
α 2 =
;h a2 =
;c 2 *=
三、被切制齿轮的基本参数 1、m 1 =
mm;Z 1 =
;α 1 =
;h a1 *=
;c 1 *=
X 1 =0;
X 1 ’=+0.5
;X 1 ”=-0.5
2、m 2 =
mm;Z 2 =
;α 2 =
;h a2 *=
;c 2 *=
X 2 =0;
X 2 ’=(注:X2’为避免根切自选变位系数)
四、计算及实验结果比较 单位:m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项
目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 异同 计算公式 结果 计算公式 结果
最小变位系数 X min
位移数
分度圆直径
d
基圆直径
d b
齿根圆直径
d f
齿顶圆直径
d a
齿厚
S
齿槽宽
e
齿距
p
五、范成实验齿廓图(附图)
1.把所绘制的各种齿廓各剪一个贴在下面,并加以标注。
2.用透明纸把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的一个齿廓重叠描绘出来贴在下面,并比较齿形(齿廓一侧及分度圆线重叠)。.思考题讨论 1.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根切现象发生在基圆以内还是以外。
2.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异同点是什么?
实验三
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传动示意图
三、减速器主要参数测定:(单位:mm)
附表 1
圆柱齿轮减速器主要参数测定 名称 符号 数值 名称 符号 数值 中心距 1 级 a1
齿轮宽度 1 B 1
级 a2B 2
齿轮齿数 1 Z 1
B 3
Z 2
B 4
Z 3
齿轮外径 1 da 1
Z 4
da 2
传动比 1 级 i1da 3
级 i1da 4
附表二
减速器传动参数 名称 中心距 模数 压力角 螺旋角 齿轮齿数 分度圆直径 变位系数 传动比 符号 a m α β Z 1
Z 2
d 1
d 2
X 1
X 2
I 高速级
低速级
注:只填写测验实验部分的参数。
四、思考题 1.分析减速器的附件(通气孔、油标、油塞、起盖螺钉、定位销、吊耳)的作用。
2.为什么在拧起盖螺钉时要同时拧开?
第二篇:《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
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
2、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看、听讲陈列柜的展出和演示。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第1柜 机构的组成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 曲柄摇杆机构;② 双曲柄机构;③ 双摇杆机构 2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①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② 偏置取冰滑块机构 ③ 正弦机构 ④ 偏心轮机构⑤ 双重偏心机构 ⑥ 直动滑杆机构 ⑦ 摇块机构 ⑧ 转动导杆机构⑨ 摆动导杆机构 ⑩ 双滑块机构 第3柜 连杆机构的应用鄂式破碎机、飞剪;2 惯性筛;3 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4 鹤式起重机; 5 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6 插床模型。
第4柜 空间连杆机构
RSSR 空间机构、4R 万向节、RRSRR机构、RCCR联轴节、RCRC揉面机构、SARRUT机构第5柜 凸轮机构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和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和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和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
第6 柜 齿轮机构类型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
第7柜 轮系的类型
根据轮系中各齿轮的几何轴线是否变动分: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
第8柜 轮系的功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传动减速器 第9柜 间歇运动机构
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齿式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超越离合器、外槽轮机构、内槽轮机构、球面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第10柜 组合机构
反馈组合机构、叠加组合机构、串联组合机构、并联组合机构、复合组合机构
五、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结果分析 思考题1: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解答:机构由构件和运动副组成。其中,机构中的构件又可分成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而运动副又有低副和高副之分。
思考题2: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解答:优点:①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都是低副,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之间为面接触,压强小、耐磨损,可承受较大的载荷;② 低副的接触面容易加工,容易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③ 连杆的长度尺寸可做的较大,可在较长距离传递运动,适合于操纵机构;④ 低副的约束为几何约束,无需附加约束装置。
缺点:① 低副有间隙,会引起运动误差积累,运动精度不高。② 连杆机构设计复杂,难于实现复杂的运动规律。③ 连杆机构运动时产生惯性力难以平衡,所以不适用于高速的场合。思考题3:轮系的功用?
解答:1 实现大功率传动;2 获得较大传动比;3 用作运动合成;4 用作运动分解;5 实现变速传动; 6 实现换向运动。
六、讨论、心得
通过实验了解了机构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实际模型。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根据实际的机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学会用机构运动简图表达机械系统设计方案。
二、实验原理
撇开实际机构中与运动关系无关的因素,并按一定比例及规定的简化画法表示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工程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测绘的机构
2、草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用品(自备)。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1、分析机构的运动情况,判别运动副的性质
通过观察和分析机构的运动情况和实际组成,先搞清楚机构的原动部分和执行部分,使其缓慢运动,然后循着运动传递路线,找出组成机构的构件,弄清各构件之间组成的运动副类型、数目及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2、恰当地选择投影面
选择时应以能简单、清楚地把机构运动情况表示清楚为原则。一般选机构中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必要时也可以就机械的不同部分选择两个或多个投影面,然后展开到同一平面上。
3、选择适当的比例尺
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先确定各运动副的位置(如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导路方位及高副接触点的位置等),并画上相应运动副的符号,然后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画出机构运动简图,最后要标出构件号数、运动副的代号字母及原动件的转向箭头。比例尺:
l
实际长度lAB(m)图上长度AB(mm)
4、计算机构自由度并判断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
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要正确分析该机构中有几个活动构件、有几个低幅和几个高副。并在图上指出机构中存在的局部自由度、虚约束及复合铰链,在排除了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后,再利用公式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检查计算的自由度数是否与原动件数目相等,以判断该机构是
否具有确定的运动。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
F3n2PLPH
五、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及结果分析 见附页:实验报告
六、讨论、心得
通过对模型的实际测绘,了解并掌握了机构的运动简图的实际绘制方法。
第三篇:《机械设计基础B》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B》教学大纲
学分: 3.5 总学时:63 理论学时:63 面向专业:农业机械化(含机电师范)、交通运输
大纲执笔人:赵立新 大纲审定人:刘贤喜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在培养机械类高级技术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也常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为了满足报考研究生的同学学习和复习应试的愿望,我们开设了《机械设计基础B》。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重点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基础上,明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解决途径,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加以详细分析说明。
3.课程教学改革
以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和典型题例为主,对于《机械设计基础A》中缺失的内
容予以补讲。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平面机构分析(6学时)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运动副及自由度计算,自由度计算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复合铰链,面部自由度,虚约束。习题课
(二)平面机构运动分析(8学时)
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
解析法求机构位置、速度、加速度。习题课。
(三)机械中的摩擦及机械效率(4学时)
运动副中的摩擦。机械效率及自锁。习题课。
(四)齿轮机构及其设计(6学时)
渐开线及其特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的特点。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根切及范线法加工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大齿数。变位齿轮。习题课。
(五)轮系(8学时)
轮系的功用。
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习题课。
(六)凸轮机械及其设计(6学时)
推杆常用运动规律。
图解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基本尺寸的确定。习题课。
(七)平面连杆机构(8学时)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刺别。四杆机构的演化。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图解法和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习题课。
(八)其他常用机构(2学时)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螺旋机构。
万向铰链机构。
(九)机械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6学时)
机械运动方程。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习题课。
(十)机械平衡(6学时)
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及计算。平面机构的平衡。习题课。
四、考核要求
本课程一般采用闭卷考试,按考研的基本题型模拟考试并计成绩。
附:本课程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建议使用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杨可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主要参考书:
1.《机械原理》第七版,吴可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机械原理》第5版,孙 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第四篇:《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Machine Design B
课程代码:1010345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制冷、热电、包装、车辆 开课学期:4 或 5 总学时数:80
执 笔:俞爱林 甘慧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近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机械部分和参与技术革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
1.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学会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设计资料;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零件失效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并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总学分数:5.0
编写年月:2006年6月 修订年月:2007年6月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本章知识点为: 机器、机构及机械的基本概念,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7学时)
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的表示方法,看懂并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掌握平面机构运动自由度的计算和运动确定条件的判定,能用速度瞬心法作平面机构速度分析。
本章知识点为: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6学时)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能按已知的几何条件和运动条件的要 1 求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本章知识点为: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铰链四杆机构有整转副的条件,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三章 凸轮机构(4学时)掌握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确定的主要原则,掌握盘形凸轮廓线设计方法。
本章知识点: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第四章 齿轮机构(8学时)
掌握齿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传动的尺寸计算;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及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
本章知识点为: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渐开线齿廓 齿轮各部分名称和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平行轴斜齿轮机构,圆锥齿轮机构。
第五章 轮系(4学时)
了解轮系的类型及应用,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和简单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本章知识点为: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轮系的应用,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第六章 间歇运动机构(2学时)
掌握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本章知识点为: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第七章 机械运动速度波动的调节(2学时)
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区别及其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第八章 回转件的平衡(2学时)了解回转件的平衡原理和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回转件平衡的目的,回转件的平衡计算,回转件的平衡试验。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4学时)
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零件承载能力的判定条件和有关基础知识,了解零件的材料、工艺性等知识,掌握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
本章知识点为:机械零件设计概述,机械零件的强度,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第十章 联接(8学时)
了解螺纹、螺纹联接和键联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掌握螺旋副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熟练掌握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各种措施,了解滑动 2 螺旋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了解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强度校核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螺纹参数,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机械制造常用螺纹,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旋传动简介,键联接和花键联接,销联接。
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8学时)
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材料选择及其热处理方法,掌握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其强度计算,了解齿轮传动的构造、润滑及效率。
本章知识点为:轮齿的失效形式,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齿轮传动的精度,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轮的构造,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第十二章 蜗杆传动(4学时)
掌握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材料选择及其热处理方法,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其强度计算,了解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及热平衡计算。
本章知识点为: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第十三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8学时)
了解带传动、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布置、张紧方式和张紧装置,掌握带传动、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材料选择及其热处理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的应力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V带轮的结构,同步齿形带传动简介,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链条和链轮,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滚子链传动的计算,链传动的润滑和布置。
第十四章 轴(4学时)
了解轴的功用和类型,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强度计算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轴的功用和类型,轴的材料,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轴的刚度计算。
第十五章 滑动轴承(2学时)
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轴瓦及轴承衬材料,熟悉滑动轴承的设计依据、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方法,了解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本章知识点为: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轴瓦和轴承衬材料,润滑剂和润滑装置,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
第十六章 滚动轴承(5学时)
熟悉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其代号,能正确选择滚动轴承的类型,熟练掌握轴承疲劳寿命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能识别其错误结构并能改正之。
本章知识点为: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滚 3 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第十七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1学时)
了解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和选用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和应用,刚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牙嵌离合器,圆盘摩擦离合器,制动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的内容较多、较广,并且是一门工程实践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很强,在讲述的过程中,对各种机构及零件,教师应尽量展示模型,结合课件的动画等进行讲解,以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采用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由浅入深,着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和答疑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解决同学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好相关的总结工作。
(四)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
(五)课外作业
合理布置作业习题,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平时测验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安排平时的课堂测验,每次测验不超过30分钟。
(七)考试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题内容涉及到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实际应用,题型可采用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分析和设计等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考勤、测验、课外作业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8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后续课程:专业课、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杨可桢等 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孙 桓等 主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濮良贵等 主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五篇:《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一、目的与要求
1、根据给定的实验内容、设备及条件,通过实验,达到开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掌握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测试原理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实现预期实验目的。
2、根据实验项目要求,进行有关“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及“综合机械传动”等实验方案的创意设计、实验装置的设计、搭接、组装及调试、实验测试方法的选择、实际操作规程的制订、实验数据测试、实验结果分析及绘制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图。
二、提供设备如下
1、动力装置
⑴普通电机Y90L—4—1.5
额定功率1.5Kw满载转速1420r/min
⑵变频交流电机
额定功率1.5kW转速1~6000r/min2、测试装置
⑴转速转矩测量仪额定转矩50N·m
转速范围0~6000r/min
⑵机械效率仪
3、传动装置
⑴圆柱齿轮减速噐
减速比 1:1.5,齿数Z1 =32,Z2 = 48,‘螺旋角β=8。4‘9‘,中心距a=100mm
法面模数mn =2.5;
⑵蜗杆减速器
蜗杆类型 ZA,轴向模数 m=3.250,,蜗杆头数 Z1 =4,蜗杆齿数Z2 =30,减速比1:1.7,中心距a=63mm;
⑶V型带传动件
型号 Z-1041,带轮基准直径d=106mm;
⑷链传动件
链号:08A,链节距 p=12.70mm,链轮齿数Z=21。
4、加载装置
CZ5磁粉制动器额定转矩50N·m滑差功率4kw
三、实验内容
1、实验方案设计;
2、传动方案选择设计;
3、实验装置搭建及调试;
4、实验结果测试;
5、绘制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图;
6、实验结果分析报告。
四、注意事项
1、增强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养成实验时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维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2、注意保持实验室内整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3、实验装置搭建完成后,须经指导老师检查、审定后方可开机操作;
4、实验室严格遵守设备及仪器操作规程,注意人生安全;
5、实验结束后应整理全部仪器、装置及附件,并恢复原位;
6、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五、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打开水源、效率仪、稳流电源,启动电机,打开计算机,点击“机械设计多功能实验台”,进入主界面。
2、关闭电机,断开动力装置与被测装置之间的联轴器,将效率仪输入调零。
3、还原动力装置与被测装置之间的联轴器,启动电机,将效率仪的输出调零。
4、点击“新建”进入测试菜单,点击“连续采集”正式进入实验。
5、顺时针转动稳流电源激磁电钮,缓慢均匀加载,加载完毕,点击“结束采集”,同时将激磁电钮回零。
6、储存数据、数据处理、打印结果
注意:输入功率<2kw、激磁电流<0.3A
《机械设计》创意及综合设计型实验
实 验 报 告
班级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_
一、实验内容:
1、传动系统的功能能量分配转速的改变 运动形式的改变
2、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二、自行设计及组装的实验台结构图:
1、综合实验台的系统原理图实验台结构示意图
3、实验台各构成模块的功能
三、实验测试数据:(要求每组打印一份,每位同学复印附于报告后)
P1、P2——输入端、输出端功率(kW);
n1、n2————输入端、输出端的实际转速(r/min);
n2/ n1——转速比;
η——V带传动及链传动功率;
ε——带传动滑动率;
四、绘制各传动的效率曲线(η-F)及V带的滑动曲线(ε-F)
五、思考题:
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与打滑有何区别?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带传动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当D1 = D2时,打滑发生在哪个轮子上?
3、影响传动效率的因素有哪些?M1与η间是什么关系?可以采取什措施提高效率?
4、啮合传动与挠性传动各有何主要特性?
啮合传动外壳尺寸小,效率高,传动比恒定,功率范围广等特性,小的制造误差及齿壳变形,在高速运动将引起冲击和噪声;挠行传动:载荷能缓和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制造和安装精度不像啮合传动那样搞。传动同样大的圆周力,轮廓尺寸和轴上的压力更大,效率低不能保证准确传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