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文章[共5篇]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30-757999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0-19 19:13: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文章

【篇一】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弱,深刻影响着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高服务功能,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在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由于对“分”的过于重视,对“统”的普遍忽视,农村普遍存在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活力不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现状。尤其是一些资源匮乏、人才奇缺的地方,普遍对发展集体经济谋划不足,缺乏发展思路,“民富村穷”现象则是普遍存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许多地方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都值得学习和借鉴。结合防城港市实际和近几年的实践,个人认为还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一、理清思路,明确村级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布局。当前,农村各类资源零星分布,农产品门类多、规模小,缺乏有效整合,市场竞争力较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化零为整”,通过规模化提升盈利能力。对各类资源有效整合,推动形成“一镇一产”、“一村一品”的整体格局。在每个乡镇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元,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品,一个乡镇拥有一个附加值高、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优势产业。

二、招才引智,注重发挥“能人”和“龙头”的引领带动作用。实践证明,致富能人和龙头企业不管是在产业发展还是乡村建设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因为致富能人头脑活、信息灵、威信高;

龙头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经济体量大、产业链条长、资源承载力强。所以用好用活“能人”的示范,量身引进“龙头”的带动,是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颈瓶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引导农村致富能人在自主发展、自立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发展思路,用知识技能、用思想观念、用致富手段带领集体经济寻找发展空间。在一些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让当地集体经济搭上企业发展的快车,使村集体经济借助企业的产业优势,发挥聚合作用,将资本、技术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把集体经济接入产业链条,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集体稳定增收。

三、村企互动,做活做大土地文章。纵观目前农村的现状,由于实行土地承包、山林确权和中央对涉农领域政策的倾斜扶持,很多土地都丢荒无人耕种,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科学合理对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是有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土地引资合股或流转的模式发展一、三产业,目前已成为一些资源条件和资源优势不明显、偏远贫困的村点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比如我市的沿边村屯、十万山腹地的山村,借助乡村旅游,通过土地整理,老宅基地还原,建设用地置换等,打造乡土气息浓厚、地方民族特色明显的采摘、农耕、小餐饮业等系列农家乐,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这就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成果体现。另外,按照“两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原则,在农村,我们还可以根据投入的强度,承受的能力,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的多种模式,通过转包、转让、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将农业土地向专业大户、涉农企业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部分城郊结合部还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联营、转换等方式进行流转,实现向城镇和工业园区的集中,实现“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村集体经济的较快发展。

四、建章立制,健全完善政策扶持的长效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要充分运用行政拉力和经济政策双管齐下,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出台更多的适合发展村级经济的优惠政策,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一些基层组织覆盖薄弱的村点,要强化党委和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精准施策,帮助贫困薄弱村明确发展方向,谋划发展路子。尤其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职责定位,使各级党组织在落实责任中各司其职,从而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同时,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关键。还要进一步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才能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篇二】

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既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又有利于形成更加结实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当下大力推进的脱贫攻坚工作,更是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得到明显提高。然而,从个别地方具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未真正认识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同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个别基层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足,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只要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

第二、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管理制度缺乏。一时尽管有些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没有根本性触动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步伐,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

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信心;

第三、缺乏创新发展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制定相关发展措施,然而,一些村依旧沿用老一套的经验措施来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

针对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及时总结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宣传上,要加大宣传和强化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一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宣传方式,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相应的村集体经济知识培训会,使得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深入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在管理制度上,要加强机制管理制度创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形成机制管理制度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在发展途径上,要理清思路,努力探寻发展村集体经济道路。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发展途径,同时,要注意防范取得一定成就之后的骄傲自满、安于现状心理的产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开创一个新局面。

【篇三】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研讨如何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框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做了深入地调查与分析,同时也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一、现状与做法

**县共有10个乡镇,228个行政村。截止2017年5月底,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16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3.2%,其中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105个,占46.1%,1万至5万元的村38个,占比16.7%,5万元以上的村24个,占10.5%。破零比例超预期,集体积累有潜力。主要做法是:

一是做足“班子”文章,强化发展带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班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摸底,按相关程序对空缺的12个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充实;

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以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对发展集体经济有成绩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

把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比重,作为乡镇党委年度考核指标,给乡镇党委加压,带动、督促、激发村“两委”干部主动发力和干事创业。截至目前,全县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有1个村,10万元以上的有15个村,其他各村收益不同程度有所增加。

二是巧织“产业”网格,夯实发展基础。主导产业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利用现有资源,拓展增收空间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引导农户发展韭菜、苹果、枣等优势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常乐镇平高村的韭菜、东郑村核桃每年分别为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1万元和6.4万元。另一方面按照筑巢引凤发展路径,与公司合作,形成公司、集体、农户三赢的格局。圣人涧镇涧东村依托复晟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了运输公司,为企业提供运输服务,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其三,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保险”的模式,拓宽产业发展领域。杜马乡龙源村与**县宇泽公司合作实现三方获利目标,张店镇风口村积极引导阳煤新科、千里红果蔬制品有限公司、风口现代农业园区等企业主动与村结对共建,达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目的。

三是深挖“资源”优势,扩展发展空间。挖掘和整合农村的自然资源、闲置资源和文化资源,采取新形式、新办法、新手段,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一个是利用村里闲置厂房、校舍、空地等资源,组织加工农产品、流通贸易、微商配送,借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二个是通过对村荒沟荒山、滩涂地、机动地进行重新短期发包。常乐镇石埝村、全坡村、浑里村等,征、占用土地提留款就突破180万元,三门镇将窝村、大咀村等通过对荒山荒坡打包入股,年年分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个是挖掘特色田园文化村、庙会文化村、窑洞文化村自然资源,建设原生态旅游村,开拓文旅融合新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洪池乡南王村利用檀道庙会优势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杜马东坪头开发窑洞文化壮大集体经济。坡底乡后窑村、坡底村、郭原村,曹川镇下涧村等利用景区优势,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第四个是依托过境工程、开采企业,组建货运站、运输队,提高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常乐镇上焦村、石埝村依托蒙华铁路过境工程的良好机遇,提升集体经济发展;

曹川镇下坪村依托矿山企业,延伸服务“链条”,让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来源。

四是下好“扶持”功夫,创优发展环境。抓住集体经济发展有利时机,利用好惠农政策资金,整合农牧、扶贫、林业、果业、国土等部门项目扶持,在项目申报和产业升级重点扶贫农户的同时向集体经济发展倾斜,把政策用活,把政策用实,把政策用足。部官村争取水利专项资金投资机井建设,由村集体经营,2016年收入达3.6万元。依托引黄7级站建设,配套u型渠扩大水浇地面积,既拓宽了集体经济收入又让群众感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在专业合作社注册和农产品销售经纪方面,整合农业、工商、税务、电力、交通等部门职能优势,利用绿色通道,以农村集体法人为法人,登记各类社会组织,快速便利为集体经济发展建立增收渠道,张村镇窑头村先后争取资金220万元,建造日光温室大棚23个,以反租倒包方式,每年集体收入10余万元,部官乡黑窑村、圣人涧东韩窑村、涧东村、三门镇岳庄村等通过管理沙场、砖窑、石场、水库和组织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售经纪,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

五是健全“考评”机制,提供发展保障。县委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村级组织“评星定级”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乡镇党委、村级支部三级党组织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月督促、季点评、年考核的办法,进行考评。对工作推进缓慢、年度本地增收目标未完成的,乡镇领导班子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经过帮建转化,增收成效明显的,对村班子、村干部进行奖励。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村财乡管”“村务公开”制度,成立村级理财小组,加大集体经济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研究出台《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乡镇经管站统一设立村级资金专户进行统一管理,支出和报销逐级签字确认,专项研究入账,有效地提升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杜绝了资金滥用现象的发生。

二、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县委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谋划,各乡镇也严格按照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巡回观摩、实地调研,我们也发现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高。有的乡镇和村“两委”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还不到位,一味强调客观,认为村里自然条件比较差,可开发运用资源比较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畏难情绪。二是各村发展不够平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边村、有不可再生资源村,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最高的达到了30万元,但部分位置较偏远的村增收途径较少,可支配资金在5-10万元的有24个村,可支配资金在1-5万元的有38个村,可支配资金1万元以下的还有105个村。三是发展二三产业困难多。村级发展二三产业用地既受规划和土地指标限制,又受土地征收价格高、征用难、审批时间长等因素制约,项目实施较难。加上部分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发展二三产业缺乏优越的区位条件,要寻找合适的项目难度较大。四是村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随着社会组织和个体经济的不断增加,对村级组织提供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面临的窘状让文明乡村建设、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合作医疗、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及各项创建项目建设远远落伍于现实许多,村集体经济台账压力大,严重影响村级执政团队行使服务的权力。

三、对策及建议

按照省、市委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当前结合**实际,我们以建好一个班子、纠正两种倾向、坚持五项原则、探索八条路径为抓手,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要建好一个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带头人,往往能抓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建设一个好村子。我们将严把关口,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把那些眼界宽、能力强、素质好、呼声高的“能人”“贤人”选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岗位上来。以下半年村“两委”换届年为契机,加大村“两委”班子建设力度,按每村3—5名名额确定后备干部,建立起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库,强化适岗锻炼,提前压担培养;

充分发挥“领头雁”培训优势,对农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全体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加大农村第一书记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好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帮助所驻村理清思路、争取资源、拓宽路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升步伐,真正做到“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

要纠正两种倾向。一是纠正账上有资金就算有集体经济的错误倾向。村集体经济是村里通过发展服务型产业、经营性产业获得的收益,并不是各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二是纠正个别村“两委”主干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由谋取个人利益,损害村集体发展的倾向。要防止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借发展集体经济的名义,发展个人产业,造成集体资源的流失,阻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要坚持五个原则。思路决定出路,深入研究当前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遵循客观规律,真正理清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一坚持因村制宜原则,谋思路、选路子、上项目都将综合考虑发展趋势、现有基础、现实可能等,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二坚持创新思路原则,不断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用开放的视野、整合的思维,大胆探索、务实创新;

三坚持统筹发展原则,把农村民生改善与发展集体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统筹考虑、一体推进;

四坚持建管并重原则,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既开源又节流、既能建得好又能管得好。五坚持遵守法律原则,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要探索八条路径。按照市委提出发展集体经济的八种模式,结合**实际,一是产业带动。因村制宜、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兴办交易市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将周围企业或产业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增加集体收入。二是筑巢引凤。对人员密集地处交通要道、具有区位优势的村,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出租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资源开发。对具有水面、林地、滩涂以及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资源的村,村集体通过自主创业、合作开发、公开发包、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资产盘活。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认真核查闲置的校舍、厂房、工业用地等资产和征地补偿费、集体预留款、结余积累等闲置资金,通过承包、转租、拍卖、资产对换、年限抵债或理财、投资、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金的周转率,增加集体收入。五是股份经营。对集体资产、资金、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相对集中的村,村集体选择项目参与入股经营、获得股份利润,增加集体收入。六是服务创收。村集体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突出服务功能,成立专业合作社、民间文艺团体、“一站式缴费”服务点及综合服务中心等,为群众提供劳务信息、委托代理、设施维护、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种微利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七是民俗旅游。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条件、历史人文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的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和服务,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落,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八是联合发展。对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村,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集约开发,鼓励村与村联合发展,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展,增加集体收入。总之,路径、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要根据实际、创新思路、优化组合、灵活运用,真正实现有效发展、加快发展、持续发展。

【篇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体经济是根、是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是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消灭“空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此,井研县政协由农业人口委牵头,组织农业局等部门,抽调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该县宝五乡曙光村、纯复乡田家沟村、金峰乡战斗村以及三教乡部分村组,就如何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展开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了解了基本现状,摸清了发展路径和工作特点。

一、基本现状及特点

井研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单一,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据2016年村社换届离任审计统计结果,2016年底我县农村集体固定资产4071.76万元,村平20.5万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截止2018年3月,全县199个村级组织,其中“空壳村”58个,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90个,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49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1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1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有资源但盘活不多,有资产但管理不佳,有资金但使用不良,有经营但效益不高的“四有四不”现象。如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发展、壮大,是对各基层组织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挑战和严峻考验。为此,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相关部门及镇(乡)、村等各级组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示范引领、成效显著,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挂图作战”定目标。全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工作,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井研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一”工程实施方案》,从组建一个集体经济组织、制定一个科学发展规划、探索一条有效发展路径、配套一批有力扶持政策、建立一套激励惩戒措施五个方面,明确了促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保证、实施主体、发展规划、方法路径、政策支撑。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要求2018年全面消除“空壳村”,2020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5元以上。实行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县、乡、村都将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完成期限,健全考核体系,实施挂图作战。

(二)积极探索重示范。由于全县村级组织点多面广、分布分散,各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域条件参差不齐,集体经济发展底子厚薄不均。为此,全县结合县情通盘考虑,按照全面启动、重点安排、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原则,将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确定宝五乡曙光村、纯复乡田家沟村、金峰乡战斗村为试点村。为全县稳步有序推行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多种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成功经验,树立示范“范本”。

(三)创新模式拓路径。试点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思考拓宽思路,动员群众勇于参与、利益联结共促发展,在寻找发展路径方面探索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产盘活型。金峰乡金峰村对原村闲置的果场30余亩进行土地整理,培肥地力,另外流转土地40亩,组建金峰村集体农场,发展规模特色种植(地瓜育种),预计2018年村集体收入可增加5万元以上。二是服务创收型。宝五曙光村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土地预流转,加大对业主的服务力度,与流入方协商每年按每亩20-40元收取公共资源使用及服务费,至今已协调流转土地1200亩。三是产业带动型。纯复乡田家沟村利用“奕嘉怡”公司落户该村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现代特色种养业,实施种养循环发展的契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集体土地120亩流转给公司,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5万余元。四是股份合作型。三教乡瓦窑村利用企业产业转型后闲置的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公司生产生物燃料,每年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万元。五是利益联结型。柑橘产业环线建设乡镇抓住现代农业“百里产业环线”建设的机遇,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积极实施土地预流转,提升土地的集中度,大力引进业主发展优质晚熟杂交柑橘。如三教乡流转的5000余亩土地所涉及的村皆与业主达成协议,柑橘投产后按纯收益的10%分红,村集体和流转土地农户各占5%。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土地流转农户的双赢。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集体经济的经营人才紧缺。农村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会,导致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了集体经济不会管。

(二)催生集体经济的有效资源不足。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绝大部分村集体资产分得彻底,统得不够,集体占有的资源十分有限。部分村集体资产仅塘堰、村果园、老村委会或村小学,资源价值十分有限。个别村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

(三)规范集体经济的管理有待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资产有人监管、账目有人审批、问题有人过问、困难有人解决”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建立。

(四)支撑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单一。在变化不定的市场大潮中,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选择上,发展路径不宽、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无特色。工作更多还停留在设想层面上。在寻找将合适的人与项目,缔结为合适的经营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缺乏深入思考。

三、对策与建议

(一)广纳贤才,提供集体经济人才支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实施“领头雁”工程。二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选派好“第一书记”。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多途径优选村班子成员。从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分子中选拔经济型人才。

(二)深化改革,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壮大集体经济要靠改革。但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才有希望。坚持“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支部领办、村组合一、公司运营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设立股民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推行企业化治理,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经营人员负责制,严格规范重大决策、管理运营、利益分配、资本管理等日常行为,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确保村集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广泛惠及农民群众。通过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让支部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

(三)统筹运管,形成集体经济发展合力。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三个统一”。一是统一管理。村党组织牵头进行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量化评估,有效整合,全部入社。以集体“三资”为主体,吸纳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长期外出务工农民、其他有意愿流转农户以及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果园等资产流转入社,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收储、统一购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统一用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产业工人队伍,吸收本村富余劳动力加入,动员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就地务工。既解决农民外出打工“活难找、薪难讨”的困境,又解决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村级组织议事无青壮年群众参与的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农村稳定,增强农村活力和生机。三是统一筹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接省、市、县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等各类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可以吸纳民间投资入股,通过多种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四)创新路径,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要围绕百里产业大环线,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按照“建一个万亩产业园,连片增收过亿元,一个户办产业园,人均增收超万元”目标,积极引导培育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园区。要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前瞻需求,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发展产业增收型经济。围绕柑橘、畜禽等主导产业,将村集体土地和农户流转入社土地统一种植优质柑橘,同时发展果药经济和家禽养殖等林下经济。二是发展资产盘活型经济。盘活宅基地和四荒地,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力开发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和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将新增土地流转租赁给新型经营主体或入股龙头企业。所得租金按村、组、农民1:2:7的比例分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长效增收。三是发展混合经营型经济。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产资源量化折股,以入股的形式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资本或龙头企业,定期按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四是发展劳务创收型经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劳务服务部,由合作社劳务服务部有组织的为柑橘、水果规模经营户提供果园修剪、打药、套袋、采摘以及代种代收等专业化服务,实现集体盈利、个人增收。五是发展产业延伸型经济。围绕柑橘、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果品包装、运输、贮藏等相关配套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六是发展乡村旅游型经济。结合井研深厚的国学文化、耕读文化,培育分享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美景美村美宿美食“四美融合”,发展集体经济。

(五)利益联结,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探索新型主体与农户建立保土地租金、保农户就近务工、保贫困户零投入创业、保产品订单收购等四保和销售利润二次返利分红,农户土地、资金入股企业经营保底分红,果品保鲜存储增值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了让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可学习借鉴建立集体收益“4321”分配机制:提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分红,使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真金白银的实惠;

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10%用于扶危助残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有效解决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等现实问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是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

【篇五】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挥却面临诸多难题。

(一)资源禀赋不够好。一是集体资产较少,尤其是经营性固定资产缺乏,不少农村沦为“空壳村”。二是资源利用受限,以荣昌为例,农村资源绝大多数属于社级集体所有,村委会无权直接支配,难以统筹利用。三是人力资源缺乏,一方面,农村以留守人员居多,缺乏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专门人才;

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底子薄,效益有限,难以吸引外来人才。

(二)资产确权不到位。以荣昌为例,在调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中发现,村集体许多固定资产没有办理产权证,如经营性设施、村办公用房等;

多数村的集体经济没有进行依法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地位不够明确,不利于村集体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三)发展主动性不强。一是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各种消极思想较为强烈,比如,有的村干部认为国家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村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为了开展工作经常自讨腰包;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上级额外增加的工作负担。二是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基层干部担心发展集体经济出现亏损,担心被组织追究,受群众埋怨;

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发展的思考不深、路子不宽,办法不多,存在“等靠要”思想;

村干部村务管理繁杂,工作任务较重,可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精力、时间受限。

(四)体制机制不灵活。体制方面,存在多头管理、多棒指挥现象,多数部门和镇街直接或间接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使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机制方面,现行的财务管理办法不适应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比如资金开支管理混乱、相关审批手续繁琐且审批时间长;

激励措施缺失,基层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而且合理开支难以报销。

为此,建议:

(一)把握发展原则,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科学发展。一是把握稳步推进的原则。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要素,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本村的资源条件,稳步推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忌盲目冒进。二是把握村民自治的原则。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创造力,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凡是涉及重大问题,可由村民讨论民主解决。三是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各村要找准自己的发展优势,突出重点抓好集体经济项目,不搞面面俱到,集中精力、财力办大事。四是把握有保留的资产入股原则。在选择入股合伙时,要对村里的资产进行认真梳理和科学分配,切忌一次性把资产、资源全部投入,避免造成一旦合伙不慎,全军覆灭的结局。

(二)坚持因地制宜,广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从各村实际出发,走“一村一特、一村一业”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比如,允许异地入股优质企业,结合产业优势筑巢引凤,与周边村社、本地相关行业或协会等合作办企业,抱团发展。管好用活现有集体资产资源,做好登记造册,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充分发挥社级集体的优势,积极整合村、社两级集体资产资源,多形式联合发展集体经济。落实好有关征地、土地整治及其他涉农项目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三)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扶持政策,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和帮助力度。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清产核资、量化确权及“三变”改革,让更多农民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共享改革成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和“三权”抵押贷款落地进度,完善涉农政策性保险及贷款担保机制,创新特色“三农”信贷产品,强化税收及金融支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相关部门应本着支持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最大限度包容和理解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不应过度求全责备,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增强组织保障,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树立“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理念,强化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创新“支部+协会”服务体系,加强能力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根据集体经济发展需要,不拘一格聘用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监管和考评机制,切实解决人才缺乏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帮助村集体经济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指导服务;

完善激励机制,改进对镇街领导班子和村干部的考核办法,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村一级评优评先的考核范围。

【篇六】

**村位于**乡东部,与松滋河毗邻,辖41个村民小组,人口4697人,全村耕地总面积8000余亩。近年来,我村坚持党建统领,充分发挥“支部核心、党员示范、群众主体”三位一体作用,大力推进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兴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2016年,全村高峰日接待游客过千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万元,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0元。2017年**村被评为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经济及产业发展现状

在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发展建设过程中,我村充分发挥水乡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荷田+”“稻田+”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湘莲泥鳅、稻田龙虾、特色蔬菜、休闲产业”四大支柱产业。

1.“荷田+”生态产业。荷田套养泥鳅、鳝鱼是一种立体高效种养模式,每亩平均产值在3500元以上,高的可达7000元,每亩纯收益在2500元左右。因为效益高,我村莲鳅面积由去年的1000亩发展到今年的3000亩。

2.“稻田+”生态产业。**村现有稻虾养殖700亩,稻虾模式亩产值在4000-6000元,每亩纯收益为3500元左右。这种模式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不仅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还能实现一水两收,增加收益。

3.特色蔬菜产业。我村瞄准农业多功能,精心打造味觉农业产业园,引入线椒、圆椒、彩椒、小米椒、油葵等一批可食可药可景的经济作物。园内各种特色蔬菜总面积达到400亩,每亩平均产值约为1.6万元,每亩纯收入在7000元左右。

4.农业休闲产业。**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了不少游客,据统计,周末每天接待游客人数超过300人次。**村现有农家乐20家,平均每家年纯盈利在25万元左右。包含吃农家饭、住农家店、体验农家生活、采购农家土特产等在内,**村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以上。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村支两委通过“优化服务、配置资源、盘活资产、强化管理”四种渠道,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为全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1.土地流转服务收益。通过发动群众参与、优化生产环境,县农投公司给村集体每亩20~30元的土地流转服务费。按照当前2000亩左右的规模来算,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6万元左右。

2.劳务输出收益。村里成立了劳务公司,合理调配全村劳动力资源,为县农投、经投及外来投资公司提供劳动力服务。成立劳务公司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解决了各产业板块之间因劳动力密集度差异而造成的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公司可根据用人单位情况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避免了人力闲置。二是解决了村组劳动力分散,各用人单位自行组织招工难的问题。三是通过公司统一合理定价,避免了恶性竞争,既保障了用人单位及劳动力利益,又维护了村内稳定。

3.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入股收益。村里将**小学、村部、村内电排机埠等固定性资产交由投资公司经营管理,按照其固定资产估值(1000万左右),获得1%左右的固定资产入股收益,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0万元。

4.乡村旅游分红收益。随着全村旅游产业的升温,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村拥有较大规模的农家乐12家,估算今年每家年纯利润30万元左右。考虑到15、16年是发展培育阶段,村集体没有收取相关管理费用。2017年,村集体计划向每家收取5000~10000元的管理费用。此项村集体年可增收6~8万元。

三、关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几点体会

自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在**定点以来,村支两委一班人在县乡两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在推进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我有几点深刻体会。

1.抓落实,坚持党建统领是核心。充分发挥“支部核心、党员示范、群众主体”三位一体作用,让支部能号召、让百姓听号召,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干部,就是抓民心,就是抓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重点是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通俗易懂、具有约束力的村规民约,并逐一上户要求人人签字。目前,村民在建设投入上投资投工总额达1500多万元,占总投入的79%。在农村环境综合政治上,实现了“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房前屋后、房里房外常年一个样;

在无上访村创建上,实现了矛盾不出户、不出租、不出村,全村百姓还自发拆除了自家围墙,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

在土地流转上,百姓给支部承诺,什么时候流转、流转后干什么等等,全听支部指挥,老板来投资只要与支部对接,没有任何障碍。

2.做产业,流转整村土地是前提。**村在产业开发过程中,尤其注重整村土地流转,连片开发服务。按照“四区”的规划要求,即观光农业区、农耕体验区、休闲度假区、农场休闲体验区,成片成块流转3000亩发展“荷田+”生态产业,流转700亩发展“稻田+”生态产业,核心区整体流转400亩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同时也集中流转土地满足必要的旅游设施建设用地。

3.求发展,选择运作模式是要领。在发展过程中,经过认真摸索,最终选择了“公司+集体+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即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和服务,平台(农投公司)负责规划和管理,市场(外部公司)负责投资和经营。

4.要增收,促进利益共享是关键。**村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多种模式。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公司与公司按股份分配。如县农投与高城公司和大方公司分别建立了股份合作关系,收益按照各自所占股份比例分配。二是村集体与公司是租赁分配。村集体不参股,只收取集体资产租赁费用,比如土地流转服务费、资产租赁费。三是村民与公司是租赁和劳务分配。群众流转的土地租金每亩是600元,全村流转户青壮劳力400人左右,基本都是在本村就业,按一对夫妇200元/天的标准计算,每年大约150个工作日,一年劳务可创收3万元。

第二篇: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1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没有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就会失去凝聚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而且还会导致一些基层干部总是在农民身上打主意,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又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

当前,在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条件下,如果集体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农村公益事业就很难发展,农业社会化崐服务体系就难以健全,农村基层组织也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这不仅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不利,而且直接影响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本条件,是农村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 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省甚至全国农村的现实告诉我们,由于农民之间劳动力状况、经营能力、文化科技水平、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一个村真正能办得起项目,靠自身力量致富的农民还是少数,大多数农户和农民还要依靠村级组织带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尤其是那些困难户,更需集体的扶持和帮助,才能脱贫致富。如,沂源县苗山村素有种植韭菜的传统,为帮助群众解决交易场所,村集体建起了占地村集体经营管理。去年销售韭菜6000多万元,带动了周围年增加收入15万元。带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只有村级集体经济搞好了,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才能把家庭分户经营的优越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结合起来,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如日照市由村集体投资兴办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季节性专业批发市场45处,全市村集体每年因此增加收入莒县刘家址坊村兴办的果菜批发市场年增加村集体收入多万元。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

12亩的韭菜批发市场,3000万公斤,交易额达到万多亩韭菜基地建设,村集体当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73002

由701因此,万元。其中,仅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象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集体经济没有一点实力,村级组织就难以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所谓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通通都谈不上。村级集体经济搞好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就能一呼百应,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冠县田马园村地处黄河故道,从1979年开始,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艰苦奋斗,集体治河,造出2500特品种,集体统一管理。去年,仅水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村集体承包费收入近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支撑。村级集体经济强大了,就有能力兴办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推动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如我省龙口市,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去年底,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村办幼儿园、小学达院和娱乐室等群众活动场所,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再如青岛市城阳区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村级组织有能力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文明进步。目前有建立了文化大院、田园书社、村史展览馆等教育阵地,的村组建了民间文艺演出队伍。该区还在全省农村县市区中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车、村村通电话、村村通自来水,养老保险率达到

近几年,95%,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320多个,有3

50万元。38085%,五保老人供养率达到

90%,75%的村50%多亩良田。村立足实际,积极引进名优稀

多个村建立了文化大100%,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

以上充分说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市场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面上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个别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少村债务包袱沉重。主要表现在:

1、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没有集体经济无关紧要。也有的认为,现在,国有企业、区乡集体企业都完成了改制,各级都在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再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些不合时宜。还有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投资上工业项目,创办集体企业,就要村办村管等,对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有模糊认识。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当年无集体收入。从全省面上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呈东强西弱态势。67%,而西部菏泽等五市有集体收入的村只占差41个百分点。村21个,占93.4

理直气壮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06年,东部青岛等五市有集体收入的村占再如薛城区,去年,6.2%。10万元以上的村4

有的村干部49.8%的26%,两者相319个,59个,仅占17.8%;

部分农村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据统计,全省有全区当年没有纯收入的占全区行政村的当年有纯收入的村%,其中纯收入在纯收入在5-10万元之间的村26个,占7.9%;纯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237个,占71.8%。从集体收入来源看,除少数村来自村办企业外,大多数村主要靠“三提”款。尤其是我区由于农民负担较轻,“三提”款数额较少,且征收难度大,存在拖欠现象。据统计,到去年底,全区拖欠“三提”款115万元。

3、村级负债较多。2005亿元,村均30.4万元。9994.64万元,负债村占全区行政村的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4、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善,改制中存在对集体资产不评估或低评估;挪用、平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费用占村级集体支出的比重过大。这些情况,使群众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放心、不关心,甚至还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5、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业管理者大都是本村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如薛城区张范镇大甘霖村,村主要负责同志反映集体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同时,由于村里工作、生活条件差,外地人才又不愿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6、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不宽松。断发育和完善,买方市场的形成,原先靠小规模、低价格、年,全省村级负债总额达242年,薛城区村级集体负债达51.5%,村均30万元。

流失严重。有的在村办企业有的乡镇政府侵占、一些村办集体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5

2005也有的村级财务不公开或假公开,原材料加工、资源性开发为主的集体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加之,当前民营经济迅速发展,集体企业受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双重挤压,竞争优势明显减弱。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大都是依靠煤炭、矿藏等资源优势,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这种优势将不复存在。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需做大量工作

1、要选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头人。村级集体经济能否发展起来,村级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是关键因素。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真正把热心于集体事业而且有本事兴村富民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主要领导岗位上来,并切实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后进班子的整治力度,对需要调整的村支部书记,要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产生。对村里确实没有人选的,结合区镇机构改革,从区、镇机关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全面实行农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进一步拓宽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范围,激发和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镇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做好新形势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2、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因村制宜,从强化集 体资产管理、搞好资源开发和社会化服务入手,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二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走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一是发展农村服务组织。建立覆盖农村各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化服务网络,及时为农民提供一系列服务,并从中适当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种有偿服务,既解决了农户发展生产中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难题,村集体又可得到部分收入,使双层经营都能发展起来。二是搞好村级社会化服务,走服务创收的路子。通过发展专业村,围绕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办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创办服务实体,开展中介服务等,开辟村级集体收入的新来源。三是挖掘资源潜力,走资源开发增收的路子。“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集体统一开发,分户承包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既增加农民收入,也使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四是盘活闲臵集体资产,走资产增值增收的路子。通过建立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对集体的水利设施、企业厂房、设备等实行租赁或承包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五是搞好集体土地经营,走以地生财的路子。土地是村集体最主要的资产。盘活用好这部分资产,是增加村级收入的有效途径。六是办好村办企业,走企业强村的路子。村办企业基础比较好的村,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管理,加快技术改造,使村办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快发展,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七是大力招商引资。要发挥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充分利用闲臵场地、厂房和设施,对外出租、拍卖、招商引资,增加集体收入。八是理顺区镇 村三级财政体制。在有条件有能力的镇,从税收增量中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确定村级上缴基数,增量全留或增量部分按比例返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调动村集体的积极性。

3、要妥善处理村级债务。加强对农村债务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办法,使村级集体经济轻装上阵,尽快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同时,可采取群众自愿筹一点、清缴尾欠收一点、压缩开支省一点、发展经济壮大一点等措施,逐步进行消化处理。

4、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营造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总结推广一批从实际出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典型,表彰一批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带头人。二是采取切实措施,调动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可以把村干部的收入与发展集体经济情况挂钩,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贡献突出的实行重奖;对不能完成责任目标而又无力扭转集体经济薄弱状况的领导班子要坚决进行调整。三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整个农村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与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与体制创新相结合,要在逐步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时,积极探索村级 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构筑村级集体经济新的载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强村和富民结合起来,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加大对个体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使其尽快摆脱贫困落后局面。四是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要重点落实好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制度,特别是财务公开,要认真坚持一月一公开,确保公开率达到100%。区、镇经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检查情况及时通报,确保及时公开、全面公开、彻底公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8年10月14日)

2、《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1999年2月13日)

3、《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1999年11月19日)

4、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桓台县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5、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

6、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12月28日)

第三篇: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为了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办法和路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大安市财政局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大安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大安市现有223个村,2011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总值72367万元,总收入8393万元。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56个,占村总数的25%;无收益的村167个,占75%。集体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40个,5―10万元的村11个,10万元以上的村5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快速增加。村级总资产由2009年的21300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72367万元,增加了51067万元,从整体规模上看呈快速增加态势。

(二)村级集体经营能力极其弱。2011年,全市总收入中经营收入为205万元,仅占总收入的2%,而在总支出中,经营支出为263万元,仅占总支出的10%。

(三)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多数村集体积累底子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策(转移支付等)、资源(荒山拍卖、土地承包)、资产(土地补偿费等)带来的收入,2011年分别为2020万元、1073万元、4764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24%、13%、57%。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原有的收入渠道趋于萎缩,缺乏新的收入来源。

(四)村级负债严重。全市90%的村都有村级债务,其中负债30万元以上的村有76个,占村总数的34%。2011年底,全市村级负债总额为21230万元,每村平均95万元,每年给各村拨付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平均6万元,只能保村干部的工资、办公经费,根本没有资金用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影响和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高。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理解、不支持,部分乡镇、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本地的区位、资源等优势谋发展。

(二)发展资金不足。当前,除少数村利用现有集体土地、山林、房产等获得一定集体经济收入外,大部分村是“空壳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加之债务负担重,即使有能力、有魄力的村干部想要发展,也是一筹莫展。

(三)发展机制不健全。全市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不力。

(四)人才匮乏。当前,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严重缺乏人才。同时部分村干部队伍老化,综合素质不高,思想保守,发展上缺思路,管理上缺能力。

三、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及新型模式

近几年,各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方法,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1.村级班子过硬。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村,都有一个善谋事、肯干事、能成事的村级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两家子镇同权村大多是盐碱涝洼地,自然生产条件十分恶劣。1990年以前,同权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党总支书记洪向奎上任以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头等大事,立足资源优势,采取扶持引导、建立合作社、强化副业加工、发挥名牌优势等有效措施,推动了全村笤帚产品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了家家种植、户户加工的新格局。

2.发展路子选得准。发展好的村虽然情况千差万别,但都能紧密结合本地的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订各具特色的发展规划,选准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四棵树乡建设村努力挖掘集体增收潜力,抓住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契机,积极发展水田,新建大棚发展棚膜经济,目前,绿色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3.资源条件比较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村,大多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有的资源比较丰富,比如有林地、水面、草原等;有的位置比较优越,临近城镇、集镇,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接受产业和企业的辐射带动比较容易;有的资金比较充足,如因工业用地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补偿积累较多。而资源相对匮乏、没有特色产业的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几乎空白,基本都是空壳村。

4.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凡是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他们在千方百计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渠道的同时,狠抓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三资”代理制度,坚持开源节流不动摇,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不断增多。

(二)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全市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土地经营型,走以地生财的路子;二是资本运营型,走盘活集体资产增收的路子;三是资源开发型,走靠资源开发增收的路子;四是兴办企业型,走企业强村的路子;五是服务创收型,走有偿创收的路子。

四、推广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型模式的主要措施

(一)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去。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功模式的总结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村干部学经验、找优势,选择符合村情民意的发展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要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把该收的钱收起来。二是加强清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建立资产增值机制。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如新农村规划后的旧房用地及宅基地,是村集体一笔较大资产,要根据有关政策处理好,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村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由乡镇村级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监督。逐步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民主决策制度,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承包合同签订等重大事项,要按照要求,实行民主决策,接受群众监督。四是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凡新上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必须认真谋划、科学论证,经乡镇政府审核同意后实施,报市相关部门备案。五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镇、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成为考核乡镇、村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要在技术、人才引进上下功夫。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对于外来企业、个人与村集体合资联营,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发展项目的,财政支农资金优先予以立项补助和奖励,同时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凡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成绩显著的,优先提拔重用。

(四)在项目支持上下功夫。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应该与村集体经济项目相结合,统筹安排,组织实施。一是把村集体经济林、“四荒”地纳入土地整理,并将其和以工代赈、现代农业等建设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二是优先村级组织发展农村综合服务实体,在农村综合服务合作社等项目建设中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将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需要的水、电、路等配套项目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统筹安排,给予重点支持。

(五)在资金来源上下功夫。在强化村自身实力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市财政应安排一定资金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三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应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允许村集体将其直接经营管理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作为抵押、担保,贷款利率要尽可能优惠,贷款期限按照生产经营周期放宽到最大限度;四是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做好小额贷款工作。

(六)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制定出台支持和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适当给予税费优惠和减免。尤其是在土地政策上更要加以优惠支持,如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发展二、三产业。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或村庄整治新增加的有效耕地,由村集体所有和经营。

(七)要在组织推进措施上下功夫。一是选好配强村级班子。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重点,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市场意识强和吃苦耐劳、公道处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大幅度提高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在村干部中的比例。二是加强村干部培养锻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同时,将市内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各类典型村作为培训基地,开展定期学习交流,促进共同提高。三是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积极改善村级办公条件,适当提高在职村干部报酬待遇。四是建立领导联系村工作制度。通过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整体推进集体经济上台阶。

(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汤星颐

第四篇:关于城郊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关于城郊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二十字方针”的第一句就是“产业兴旺”,核心要义就是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全镇作为一个城郊镇,下辖**个村、*个社区,总人口*.*万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是市城郊乡镇居住人口中心乡镇。近年来,镇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硬指标,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实践,通过政策撬动、产业驱动、村企联动、示范带动,不断培育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极”,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有力助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镇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一是集体柑桔园、茶园租赁,二是集体留存荒地发包租金,三是集体资产租赁收入,如集体门面房、仓库等,四是市场主体土地流转费。截至当前,全镇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个,****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村均收入**.**万元,收入最高村达***万元,最低村仅*万元。

二、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目前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镇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缺乏与时俱进思维。随着城镇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出不流入,城乡发展中形成“融不进城市,回不去的乡村”等心态和能力双重不平衡,牺牲农村优先发展城市等发展战略局限在过去城市和农村分割的思想观念,导致对农村价值的重视不够,对城乡融合的宣传力度不够,对产业融合定位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二是缺乏绿色生态发展思维。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不够,常常拘泥于“为了发展农业而发展农业”的传统发展观念,农业产业发展定位不准,视野不宽,日常生产发展各自为阵居多,没有形成“报团取暖”的思维。三是缺乏农业品牌化、特色化、标准化思维。农业生产单一化、同质化竞争严重,无法运用农业现代化发展理念加强农产品特色及优势,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极大影响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

(二)专业人才队伍力量弱。

一是党组织负责人能力偏弱。镇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平均年龄在**岁左右,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大专学历*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关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识还不够强,思路还不够清晰,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的经验,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劳动力输出逐年增加,青壮年人口外迁尤为突出,削弱了农村生产发展活力。加之留在本地发展的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和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缺少懂经济、有头脑,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领头人。三是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不够。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及规模受限,小农户分散种植居多,市场竞争力量不足;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发展不多,作用发挥不足,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缺失;部分村集体资产利用不充分,一些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的状态,不仅不利于资产价值的发挥,而且容易导致资产管理出现新的问题。

(三)城郊镇定位发展受限制。

一是可利用土地少。近年来城郊村被征用大量土地,受用地指标、规划限制等影响,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正在逐步减少,基本农田、一般农田转化为建设用地难,村级集体经济不能放开手脚发展,致使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收入较少。二是发展方式单一。镇由于位于城郊,受到诸多政策限制,小农户分散种殖居多,村集体经济除了发展茶叶加工、花卉苗木、蔬菜等产业,其他产业发展量较少、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差,规模生产效益及观光、休闲等特色产业拉动效益尚未显现,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经营。三是配套设施不足。不均衡的城乡要素分配、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满足不了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乡村道路虽然有了极大改善,但后山村依然存在等级低、道路窄、路网覆盖率低等问题,矿产资源开发破坏生态环境严重,违章建筑占道、背街小巷道路和居民聚集点的“脏、乱、差”顽疾未根除。

三、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思路与对策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政策环境,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选优培强村级班子。

一是优化村“两委”班子。选优培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不拘一格地把思想先进、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年轻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提高村“两委”班子引领发展经济的能力。带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抓好村干部学习教育。通过开展市场经济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授课培训,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用较好的典型和事例,引导村干部开阔视野、对标典型,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本领。三是强化村干部责任意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村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引导村干部牢固树立“不抓集体经济发展是失职,抓不好集体经济发展是不称职”的理念,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定期开展村级财务使用排查,督促做好各项财务公开,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展。

一是找准城郊村定位。必须立足城郊村实际,结合本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人文环境等因素,以推动城镇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对接市“中优”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二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施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蔬菜、时令鲜果、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等高效农产品,加快发展林果种植和林下经济,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本地名特优农产品品牌。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农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临近城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假日旅游经济。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一体化产供销体系。

(三)加强政策扶持保障。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国家直接投入的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除拨款时明确产权的,原则上要归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保进一步强化村集体经济原始积累。二是强化金融支持。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设立专项信贷资金,主动降低门槛,提高服务效率,丰富金融产品种类,主动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支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做大做优做强。三是加强项目统筹。主动转变发展思路,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多形式、多渠道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有力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

第五篇: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最近,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我们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初步思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虽然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各地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对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盘活资产。各地积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对村里废弃的土地河滩、关停企业等闲置资产进行拍卖、租赁、重组、置换,盘活了资产,实现了增值。如泗洪县魏营镇涧北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几年的砖瓦厂以公开招标形式租赁给东台市一老板,一下子救活了厂子,不仅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力进厂做工问题,而且使村集体每年获得12万元租金。龙集镇应山村通过拍卖方式,转让水厂、机泵站等经营权,使集体增加收入近45万元。宿豫县顺河镇雨露居委会和顺河居委会把集体积累以股份形式投入到秀强玻璃有限公司、华达涂层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通过分取红利增加集体收入。

二是开发资源。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则,利 用村里水、沙、石、农作物、土地等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建筑材料、粮食加工、林木栽植等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收入。沭阳县沭城镇前巷村依托沂河滩地,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年发包滩地收入20万元。泗阳、泗洪县地处洪泽湖畔的乡镇,各村都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做水产养殖文章,将水面承包到户,平均每村每年可实现集体收入近5万元。宿城区抢抓城市“北扩西进”机遇,确立植树造林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各居民区把适宜的土地全部栽上了杨树,预计10年后这些树木将为居级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是利用外力。一方面利用省、市、县、乡挂钩扶贫、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财政供养人员结亲结对帮扶的机遇,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等不足,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泗阳县城厢镇XX村抓住省委领导联系点契机,积极争取资金扶持,解决了修桥、铺路等老大难问题,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条件。泗洪县西南岗地区是全省扶贫工作队多年的挂钩扶贫点,该地区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仅XX年就争取无偿资金1509万元,捐赠物资折款90万元,项目117个,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扩大村级集体的规模和总量。泗洪县双沟镇双沟村利用是国家名酒之都双沟镇所在地,省道徐宁路、宁宿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等优势,辟出黄 金地段50余亩,兴办村级工业园,吸引外商投资的企业在园区投产,成为集体收入的可靠来源。宿豫县顺河兴建占地1020亩的工业园区,培植资本和产品市场,引来工业项目12个。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发展空间。

四是凭借能人。近年来,各地通过“两推一选”、“双直选”等形式,把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选拔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增强了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宿豫县王官集镇苗圩村经济能人王勤范上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发挥本村资源优势,通过完善村加油站和砖瓦厂的承包机制以及拍卖林权等,使集体收入每年增加14万元。王林村由一名村干部牵头,把该村50多个木材加工个体户联合起来,进行整组,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效益,每年为村级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村集体收入乏力,积累偏少。XX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21151.92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仅为893.6万元,发包上交收入4730万元。至XX年底,全县村集体积累总额9738.29万元,积累额在10—50万元的142个村,积累额在10万元以下的381个村,有积累的村仅占全市村的

42.3%。

二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的比例较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有381个,占村总数的26.7%,这些村仅有少许收入有的甚至没有收入,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

三是村集体负债数额较大,入不敷出村逐年增加。全市村级负债虽经近几年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采取多种方式化解 40008.35多万元,但至XX年底,仍然有22392.11万元负债。XX年全市收不抵债村246个,占村总数的17%。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减少,而支出却有增无减,如果去掉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入不敷出村将会大幅度地增加。

四是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98年以前,全市每个乡镇都有村办企业,尽管收入效益低,但还有收入,随着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变为个体私营企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减少,加上技术、资金、管理的缺乏,村级集体经济举步维艰。真正创办企业的直接经营性收入893.6万元,仅占总收入的4.2%,并且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公益事业较多,集体积累较少。村级负债中,用于兴办集体企业形成的负债仅占其总额的18.4%,况且当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筹集也十分困难,创办集体企业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暴露了思想观念的滞后和机制体制的僵化

总体上看,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农村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随着全市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地被大部分村民淡忘,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路子不宽,想搞也搞不好,连国有企业都通过改制卖光、破完,何况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以上这些思想认识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严重挫伤,再也不愿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全市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随 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的村对集体资产搞“一刀切”,强行拍卖、折抵,造成原有集体资产流失、积累减少,不少村仅剩几间办公室,甚至有的村连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无米之炊”。此外,部分农户长期拖欠以往的乡村统筹提留款,村里为了完成任务,拿现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垫付,造成集体资产日渐减少,当村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时,有的村甚至办贷款交账,导致村集体背上债务包袱,繁重的债务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部门挂村包户帮扶的力度不够,不少只是在逢年过节搞搞慰问,没有实质性举措,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多年过去了,被帮扶的村、户还是老样子。另一方面乡镇党委基本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农村个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业税费的征收上,扶贫工作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则缺乏扶持,而且随着县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部门应履行的职能没有到位,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监管形成了真空地带,一段时间处于无人管的地步。

四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应该承认,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和村级区划调整,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但是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要求比,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别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而是想从中捞取好处,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取得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等等,这些已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新形势新阶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的挑战,要围绕新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举措,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新的跨越。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又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新的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好队伍、选好载体,优化措施,强化激励,以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在具体的策略上应坚持“四个原则”,落实“四项措施”:

坚持的四个原则是:

一要坚持改革与创新相同步的原则。面对农村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跳出计划经济的 思维定势,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致力于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建立健全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的运行机制。二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配合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依靠村级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同时,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也必须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三要坚持增收与节支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又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办法,健全监督机制,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和发挥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四要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的原则。强村与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也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相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加大村级集体经济非生产性支出,消耗积累资金,损害村级集体经济。

在具体工作中应采取“四项措施”:

1、鼓劲加压,营造浓烈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 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各级党委、政府统一思想认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发展办法,努力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开源节流,拓展发展空间。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实力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城郊和交通要道的村居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要道经济,积极搞好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招商引资等项目。农业乡镇的村居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如沿湖乡镇的水产养殖则独具优势,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做大文章。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自己独具的资源优势发展村办企业。要强化招商引资,形成壮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当前实施“工业突破”、“项目推进年”的有利时机,全方位招商引资,整合村级资源,打造发展平台,有效解决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资金短缺、技术创新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构筑壮大集体经济的 新优势。

与此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品位。加强现有资产管理,严格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清理村级债务,加强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县级经管部门要严格对各乡镇、各村的财务收支、经费使用、账目结算等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杜绝乱借、乱用、贪污、浪费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聚集村集体财力,坚持民主理财,接受群众监督,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防止和减少村级不良债务的形成。

3、帮扶引导,凝聚工作合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组织享有广泛的经营自主权,是理所当然实现增收的主体,但政府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行政命令、越俎代庖等现象,没有真正激活村级组织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导致好的增收措施发挥不了好的增收效果。因此,在市场与村级组织之间,政府应主动转变角色,起到辅助引导作用。要抓住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的宣传提高工作,总结经验,大力推广;要加强政策扶持,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起步难、深入发展难等问题,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和投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做好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解决村集体经济无启动资金、无周转资金等困难;要优化技术服务。深入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定期送科技下乡,提供无偿服务,引 导农村运用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技术含量,增强发展能力;要搞好经营性服务。各结对挂钩帮扶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帮助完善村级生产设施,选好发展思路,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强基固本,优化保障机制。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着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夯实组织保证。一是选配好“领头雁”。要旗帜鲜明地确立选“能人”、“大户”做村官的舆论导向,并通过大范围、多渠道、宽领域,不拘一格地他们及时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二是强化教育培训。以实施市委提出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培训“156计划”为契机,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农村市场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三是强化监督激励。以全省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为契机,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三是创设发挥党员干部群体作用的有效载体。强力推进市委部署的“三双富民”工程,组织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分别进行挂村结对帮扶和挂户结亲帮扶。指导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搞好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深入开展“带 头富、带领富”结对竞赛活动,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争先创优、建功立业热情,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后发优势。

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文章[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