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一科抗生素使用分析及整改措施
内一科抗生素使用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现象仍然存在,从抽查病历用药情况看,部分医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有的病历中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有的病历中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或无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有的病历痰培养药敏结果与选用的抗菌药物不符,病程中无分析记录;有的病历中未反映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入院后微生物送检前首选限制类抗生素,第二日查房中未反映或分析为什么选用此类抗菌素,部分病历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病程中无记录分析。
二、二季度使用抗生素前三名的医生为:XXX,XXX其原因可能是管病人相对较多,住院时间长,导致抗生素用量大。
三、二季度微生物送检率达到53.5%,达标,抗菌素的选择必须按照药敏阳性选择。
四、对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务必高度重视,整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如发现不规范用抗生素罚款100-500元,情节严重者请示医务科处理。
五、加强三级医师查房,规范医师的抗生素应用,xxx、xxx主任医师各负责一组,认真执行抗菌素分级 管理制度,不能越权开具抗生素,二联、三联应用必须经上级医生指示,对特殊使用抗生素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凡停用、更换、联合使用抗生素必须在病程中详细记录及说明。
六、反复学习《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制度》、《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开展工作。
2014年10月20日
第二篇:抗生素使用分析
抗生素使用分析、反馈、整改会议
时间:2011-4-24下午15:00 地点:医务科科室
参加人员:分管院张锦华、二甲办主任梁美凤、医务科主任陈玉地、质控科蔡元行、外科主任陈盛颖、颅脑外科主任周培勇、骨科主任陈长光、妇科主任刘刘、产科主任王晓艳
张锦华院长:最近我们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情况进行了检查,主要是检查运行病历中记录的对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今天召集几位讨论一下,现在由梁主任给大家分析一下。梁主任: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几个问题:
1、抗生素超范围使用,手术科室一类切口使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不符合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文件规定只能用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
2、使用的溶媒不符合规定,检查发现我们的医生使用的溶媒为250ml,按规定溶媒为100ml。溶媒太多,会引起头孢类药物分解,不但降低了疗效,而且产生了其他物质,增加了过敏几率。3、4、5、手术前用药没有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术前半小时用药。外科有用喹喏酮类药物,按规定尽量不用喹喏酮类药物。骨科发现有先用克林霉素一次,又改为头孢类药品,病程记录里又不说明改药的原因,这违反用药规定。按规定是先用头孢类药物,如果头孢类药物有过敏,再考虑用克林霉素。
6、产科剖宫产患者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按规定是在婴儿出生后断脐后给药,不知道产科是如何使用的;还有发现用的是第二代头孢类药物,这不符合规定,按规定只能使用第一代头孢类药物。
7、头孢类药物是浓度抗菌,有发现临床医生一天仅用药一次,而且用量偏大,这也不符合用药要求,要按规定一天两次给药,要按规定的用量给药。以上是我们检查发现的问题。
张锦华院长:梁主任反馈的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我们临床上存在的,希望能引起各位的重视,病程记录中要体现对用药进行分析,要按规定用药,回去后要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学习,对不符合规定使用抗生素的病历,我们已经进行了整理,并且按科室归类,作了登记。希望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要进行处罚,跟奖金挂钩。各科室把我们整理的病历带回去,重新作好病程记录,分析抗生素使用理由。
第三篇:内一科上半年医疗质量整改措施文档
内一科关于上半年医疗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1.质控小组积极制定关于日常质控活动及分析的详细规划。2.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3.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现状梳理台账,积极完善风险预警及干预机制。
4.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检查方案,制定科室绩效考核方案。5.进一步完善交接班记录及危急值登记、输血病人输血记录等。6.加强病历书写规范的管理,严格按照最新病历书写要求进行病历书写,定期进行病历书写培训、学习。7.认真学习落实18项医疗核心制度。
第四篇:内一科2012工作总结
内一科2011工作总结
2011年内一科在院,科两级管理下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良好业绩,工作总结如下;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全年业务总收入(流水)332万,比上增长70万;
2)全年住院病人 920人次;比上增长44 人次;
住院病种:缺血性脑血管病658人次,头晕60人次,其他神经科疾病(癫痫 头痛 肌无力 神经症等)60人次,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出血37例,有机磷中毒15例,上消化道出血8 例,胃肠道病75 人次,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住院总人数 78%,出血性脑血管病占住院总人数4.5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占住院总人数7%,消化中毒疾病占10 %。科室管理与学科建设:
1)开展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
内一科以收治脑血管病为主,病种单一,专业性强,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为保持学科先进性,我科根据国内外脑血管病指南,结合我院病人经济文化特点和最大限度发挥我院医疗资源制定我科脑血管病诊疗常规,规范治疗脑血管病,使病人得到合理有效的救治。通过诊疗常规的实施提高了科室专业化水平,并合理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确保了医疗安全。
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重复住院率明显增加,科室拥有了一定的患者群体和一定的知名度。在病人较少的状况下完成了本的经济目标。全年无任何医疗纠纷,确保了医疗安全。
2)扩大诊疗科目 提高科室专业层次:
本收治了多例神经科疑难复杂病例,如多发性硬化 脊髓病、脑炎、心理障碍等,特别是一例我科确诊的僵人综合症病人,曾在多家三级医院未能正确诊疗,经在我科诊疗后症状好转,最后到北京复查也证实了我们的正确诊断。另一例吉兰-巴雷病人和重症肌无力病人在外地多家三级医院未能确诊,经我科专业诊察明确了诊断。有多例心理障碍多年在各级医院按器质性疾病治疗,花费大量医药费不能解除病痛,经我科正确诊疗,短时间即恢复了生活和工作能力。另有多例在外市县诊疗不满意的卒中病人专程来诊或住院,均获满意疗效。在门诊开展了头痛、癫痫、面瘫、帕金森病、神经症等专业诊疗,提高了科室的专业层次,扩大了专业影响,也吸引了一些外县病人慕名来诊。同时使这类常需到三级医院就诊的病人在本院得到及时方便的诊疗。
3)开展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
本重点加强了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工作,采用运动疗法、肌肉康复仪、针灸、良姿位摆放等康复手段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有效促进了瘫痪的恢复,特别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肢体废用症的发生,提高了脑血管病的康复水平,康复专业的开展增加了脑血管病人治疗项目,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形成了一定的专业特色。
4)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在门诊、病房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心理障碍进行科普性宣传,促进了医患沟通,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人的信任度。
5)疑难危重病例的救治:
成功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救治了多例拒绝手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小脑梗死病例。抢救成功多脏器衰竭、重症有机磷中毒等危重病例多例。科室营销:
在日常工作中强调最大限度治疗好每个病人,向病人推销科室和每个医护,获得病人满意度来扩大宣传。对乡医送的病人给予特殊关照,加强与乡医的关系。开展电话随访工作,加强与病人的联系。通过这些措施扩大病人来源。通过对病人精心诊疗,深入沟通,科室在当地拥有了一定的患者群体,反复住院和通过老病人介绍住院 就诊逐渐成为病人来源的主流。先进事迹:
全科团结一心,互相支持,为完成本工作目标积极努力,特别是医生组在人员少工作繁忙时互相照顾,各位医生在科室减员情况下日夜连续工作,克服个人困难,毫无怨言,并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工作,同时并确保了医疗安全。
主治医师工作积极,热情主动,医患沟通深入,经常加班,积极支持和关心科室工作,起到骨干作用。
护士工作积极主动,并积极参加医院各项政治活动,在护士长岗
位空缺时主动承担护理组织工作,协调医患护患关系,多次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差错发生。存在问题:
1)病种单一,病人来源不足,病人住院治疗指征低,床位使用率不高;
2)本院病人内部不良竞争,本专业病人分流最多,尤其脑出血病人,另外干部病房对慢性脑血管病人也有一定分流。
3)医护专业素质与专业开展目标不匹配,以及护理工作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专业发展。
4)主管医生因休班(县外)脱离病人时间长,不能保证每日查房,对病人管理不到位。
62010年工作计划:
1)业务收入在本基础上上浮20%;进一步扩大经济收入。
2)住院病人在本基础上上浮20%,提高床位使用率;
3)加强脑科专业化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及专业层次,(1)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规溶栓治疗,脑出血微创治疗,提高脑血管病的救治水平;
(2)初步开展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多学科治疗脑血管病,集抢救、治疗、康复一体化,进行脑血管病无缝隙治疗,形成专业特色。进一步提高我院脑血管病治疗的专业水平。
(3)开展脑血管病重症监护治疗,提高ICU病房使用率,提高重危脑血管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4)开设头痛、癫痫、帕金森病、心理障碍、卒中咨询等专科门诊,进一步扩大专业治疗范围,提高科室专业化层次。扩大病人来源。
(5)探索对单病种应用临床路径模式治疗。
2012年即将来临,我科全体员工对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充满信心,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内一科
2011.12.15
第五篇:内一科2011年工作总结
内一科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院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进效益的一年,也是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年,更是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在院领导的坚强领导之下,内一科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兴科、稳定发展”的这个主题,进一步增强全科职工的率先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质量意识,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加强行风建设,提升科室形象,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现总结如下:
第一,在思想政治方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组织全科职工认真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积极响应医院组织的“两好一满意”活动,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采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会谈等形式组织学习“两好一满意”的各项内容,各职工有学习笔记、有交流心得、有座谈体会。并以此为主线,使科室的各项工作以质量好,服务好,病人满意的“两好一满意”为指导。认真组织传达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与院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职工医德医风教育,使全科职工在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遵纪守法自觉性等方面都大有提高。
第二,在业务工作方面。我们深知,医疗质量是医院科室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科室的生命线,也是管理成效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积极响应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服务宗旨,做到基础环节、终末质量并重,自我控制与全面监督并举。在2011工作中做到了没有一起医疗纠纷,没有一起医疗投诉。科室的各项工作也在紧张和有序中稳步进行。在2011,我们的出院病人数达到 380人,与上的出院76 人,分别同比增加500%;业务收入 50万,与上的12万相比,同比增加417%,床位周转率80%,同比增长405%。这些成绩是在当前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中,在医院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取得的。当然也离不开内一科全体医务人员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人员少,工作压力大可能是全院大多临床科室共同现状,这种情况在内一科尤为突出。在一个年出院病人数近400人次的科室,只有5名医生(包括科主任),还要参加门诊,医院的义诊,查体,保健等活动,工作的确是在很高的强度中进行的。但是科内的医生们都任劳任怨,不记名利,经常加班加点,做到忙而不乱。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保证了科室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快速发展,在2011,在医院领导下,我科加强了急救培训与演练。科室注重急救知识的更新与操作技术的培训,开展了多个急救知识学习专题,科内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急救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在2011,我们收治的急危重病人近百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0余人。
第三,在业务学习方面。我们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尤其对工作5年内的年轻医生,做到严要求。积极组织科内医生参加院内外学术讲座。注重个人专业的培养,在科有特色的基础上做到人有专长。科室每月进行业务学习2-3次,内容有急救知识,危重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还包括每个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疗法,并积极的应用与临床工作中。对有特殊要求的病人,我们帮助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到科室会诊,在为病人服务的同时,有助于我们医疗水平的提高。
第四,在科室管理方面。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2011年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完善对工作量,病例质量,病人满意度,工作制度,操作规范的考核和测评,结果纳入及月奖金发放和年终人事考核,有效地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中严格执行基本规章制度与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目前,科室形成了严谨,认真,扎实的科风。
第五,存在问题与不足。做为建科时间较短的科室,自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科室人员不足,医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2、科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科室管理方面,有些制度需要更进一步细化,4、在奖金分配方面,虽然已经做到多劳多得,但差距可能需要进一步拉大,5、有时候科室间协助,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6、科研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六,2012年工作打算。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巩固“两好一满意”活动取得的成果,以社会需求、群众满意和医院需要为标准,扎实抓好科室建设。
2、鼓励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3、进一步细化科室管理,尤其是医疗质量各环节控制,病例质量控制,4、争取开展新技术,新疗法2-3项,总之,回首过去,通过2011年一年的努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医院领导正确决策,指导的结果,是全科医护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晶。今后,更应与时俱进,在科室建设中大胆改革、开拓,不断创新,以取得2012年科室建设的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