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树立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校园 (500字)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10-997681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6 22:40: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树立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校园 (500字)

树立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校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校如同一个小社会,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无疑也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有可能在学校教职工内部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氛围,使每个人心情舒畅,群体具有凝聚力,学校面貌也才可能蒸蒸日上;反之,就会出现人心涣散,纠纷丛生,磨擦不断,矛盾四起,宝贵的时间、精力都在内耗中丧失,不仅工作效益低下,学校管理目标难以实现,甚至还会危及学校的生存。因此,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教职工队伍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社会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领导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和谐。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二,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二、学校教职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是由人的理解、情感和行为等基本组成的。学校中领导者之间、领导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之间等任何层级的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这三种成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学校的人际关系通常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心理压力造成人际交往中的相互排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逐步占领了教育教学的领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江泽民同志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启动“跨世纪优秀园丁培养工程”,从学历达标、学历提高、学科带头人三个层次培养教师。各学校也为此实施了各种考核、竞争和奖励机制。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教师工作中相互排挤,如:同行教师写出论文发表,有的教师却在背后议论是抄袭、转载等等;有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就争名额,拿出一大堆理由,资格老、专业特殊、工作先进、发表论文多等等。

(二)学校领导集体缺乏凝聚力给学校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指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相互关系。办好学校、建设学校、稳定队伍、建设队伍等等,取决于学校各级领导尤其是校级领导,学校领导集体的团结和凝聚力以及领导成员之间所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是它的根本保证。一个团结和谐、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友情深厚的领导集体,必定是一个思想融洽、情绪稳定、工作配合、具有凝聚力的领导集体。这样的领导集体不仅在领导层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而且也是形成学校凝聚力的一个根本因素。当前,相当一部分领导集体或因个人的思想品德因素,或自身的认识、情感、行为、个性、能力等因素,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方面有失严明公正,或好坏不分、功过不分、拉帮结派、突出自己,从而直接影响了教职工的正常人际交往。学校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学校。领导班子要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如果领导班子之间为名利、为地位、分帮派、互相明争暗斗、必然造成师生员工思的混乱,行动的无所适从,产生个性被压抑,矛盾想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这样的局面,连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就更别谈校园的和谐了。因此,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三)工作矛盾和利益冲突给学校教师间交往造成较大的影响几年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确定,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但是,学校这块改革领域中最后的“净土”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的有力冲击,要求教师全奉献已不大现实,各学校更多地把教师创造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与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于是,学科起点不一致造成教学效果不一致,教学工作量不一致造成结构工资高低不一致,甚至所带班级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不一致也会使班主任津贴高低不一致种种矛盾出现时,教师之间也一改知识分子的过去“斯文”,面红耳赤,该争必争,毫不留情,过去是亲密的朋友也有可能成为今天的敌人。上优质课、评职称、年底评先、工资晋升等就更加当仁不让了。如此种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关系也就不堪一击了。因此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要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竞争,或多点进行团队合作的竞争,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再就是教工对各类的竞赛看得过紧,对个人荣誉看得过重,于是闭关自守,孤军作战,对同事处处提防,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

(四)个性品质与思想修养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障碍一般说来,教育工作者大多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思想素养,但也有少数教师缺乏良好的修养,或过于敏感、或口无遮拦,不善于处理同事关系,今天和这个不说话,明天跟那个吵起来,后天又与某人斗气,或在人前随意评论题他人的长短及生活隐私,甚至蓄意制造矛盾、中伤贬损别人,到领导面前进谗言;对学生板着面孔,不爱和学生接触,瞧不起学习不好的学生,偏向好学生;上课照本宣科,讲课枯燥乏味、经常考试,作业繁多,改作业不认真;讥笑学生在学习上的错误,当着同学们的面讥讽学生,同学回答不上的问题,教师当面使其难堪;态度粗暴,体罚打骂学生,或把学生赶出教室,与学生斗气,使性子,对学生的批评意见打击报复,对有缺陷的学生讽刺、挖苦、鄙视。这样,极大地伤害了同事间,师生间的感情,对融洽各种关系更是有害无益。

三、怎样构建和谐校园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农村教育和谐构建特色校园

科学发展观农村教育和谐构建特色校园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鹤壁市山城区石林乡中心学校校长李振明

遵照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根据山城区教育局党的统一布署,结合石林乡农村教育的现状,我们石林乡教育总支,中心学校在全乡作了统一安排,提出具体的学习讨论调研,查排办法。

乡中心学校在深入学习,讨论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组织了乡中心学校全体成员,于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共一个半周的时间对全乡所属三所初中,八个中心小学和十个教学点进行调研,汇总情况如下:

一、全乡教育现状

石林乡位于鹤壁市山城区东边,北邻安阳东邻汤阴,南接 楼,西邻老区,地理位置独特,自然形成三道河沟,习惯称作,中沟,南沟,北沟,全乡辖行政村39个,总人口39000余人,全乡初级中学三所,(其中区管一所乡管二所)中学在校生1586人,全乡完全小学15所,教学点8个,在校生2522人,全乡在岗教职工257人,新分见习生

二、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启迪

近年来在山城区教育局直接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林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师资水平,普照程度都有较大的进行的提升。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深入学校的课堂和管理。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树立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更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也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只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才能领到其真谛,只有领会了其中精化,才能运用科学的手段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实践进行改革。和谐的校园需要科学的构建,只有科学地发展农村教育才能和谐地构建特色的农村校园。

三、调研活动内容:如何办好成乡结合地区的农村教育

1、农村教育面临的社会现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道渴求,生育观念的更新,农民生育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少,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特别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前所未有的高涨。许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不再满足现有农村学校的教育模式,他们向往市区的寄宿制学式,他们甚至不用打工换来的血汁钱,交择校费。邻近市区的村小受冲击较重,如我乡,柳江中心校原有学生160余名,本学期只有50余名,三村学校也是由原先百余学生转到如今40来名学生,罗庄学校百余名全部流失,到周边的私学或办学效益好的学校就读,乡属二所中学学生流失也相严重,个别年级目前只有4名学生。

2、学生流失的原因。造成个别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诸多,但分析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知识意识提高,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要求标准提高,二是许多农民出外打工,无法照顾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把孩子送到全寄宿制学校,一是家长省心,免得接送时误工,二是省得对学生的作业辅导,而大部分家长无能力对子女进行家庭作业辅导,三是市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队伍,管理模式都比较优越,四是农村学校自身存在不足,硬件不硬,软件不挺。五是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教学管理,授课时间,在校时间的差异。

3、问题剖析

(一)公办学校办学优势

①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办学条件的对比,就目前石林地区小学的办学条件,公办学校优于私立学校。

②公办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和私立学校三分之一左右。③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初经费财政划拔私立学校靠收学费发放工资和正常开支。④公办学校的校长和教育大多数受过正规教育培训,有较高的职称和较高学历。

(二)私立学校的长处

①私立学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他的建立目的,主要是通过办学获取经济上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

②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是完全校长负责制,从某种角度上说他适应了现代人的子女就学的心理,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在校时间,教师从早到晚一跟到底。③教师实行优胜劣汰制,学校有权解雇教师。

④私立学校教师年青化,知识化,有竞争意识,有紧迫感有危机感。

4、个别学校学生流失给我们的警示。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从市边学校向市区学校流走从办学条件中差的向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流走,从村小向中心小学流走,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此下去不用几年一些学校就会没有生源,学校将不复存在。

5、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要想让农村的中小学得到巩固发展,使农村教育运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民学知识学文化的需要,就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考虑农村办学方向从根本上改变老一套办学模式,实事求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统筹规划,实行全乡教育,实行全乡教育一体化,具体设想有二。

思路一,科学布局,实行新一轮资源整会

依据石林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在石林乡三道河沟沿线分别建三所千人规模小学,实行走读寄宿两制相结合,中沟小学分别招收,现有的温沟中心校石林中心校,马村中心校的服务境内学生,以石林乡政府为中心校东西辐射,学生人予计为1400名左右,北沟小学,对时丰两寺望台东中间地为中心,分别招收现有的柳江中心校,寺望台中心校时丰中心校辖区学生,予计人数1200名左右,南汤以耿寺村北为中心分别招收苗庄中心校,耿寺中心校所辖地区学生,予计人数1100名左右。

学校规模占地面积予计30-50亩,管理模式按市区学校进行,这一设想于202_年8月份已由区教育局上报这一规划者能实现,将彻底改变石林乡的教育面貌,彻底根除学生流动现象,为石林乡的人才培养奠定百年基业。思路二,依然现状科学发展

1、在部分学校实行午餐供应,解决远途小学生中午饭难的问题。

2、对生源严重不足的个别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或全校节省教育资源。

3、优化校的领导班子,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每年对全乡校级领导进行综合评仨。对不称职的同志,提出警示劝退,免职。积极发现人才,学校领导步,实行意制,全乡校长,实行轮调制,推活全乡教育这盘棋,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另管理要有新跨越,新发展,从202_年中秋我乡实行校级领导任课制,制订了石林乡校级领导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正副校级的任课时数,并列入考核。

4、充分利用职称晋 升,评优表先等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职称评审晋升工作关于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教师之间的团结,学校整体的和谐,职称评审要公开,公正透明,学校制定的条件,标准,要适合本校实际。通过职称评审推荐,促进学校工作的发展。在评造先进,表彰先进方面要实事求是,要克服评职称,论文,优质课,样样争,职称评过样样松,个别人职称评定前工作像头牛,职称评过滑如猴,学校管理人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高职称人员的作用,不能职称高,水平低工资拿得多,工作干的少,要创品牌学校,出名师效应学校要树立典型,树立榜样,对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给予荣誉和地位,经济政策也要倾斜。

5、利用效工资杠杆,托动学校感体工作车轮。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措施,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师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乡各中小学要根据上级绩效工资的级精神,符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分配方案,方案要向如下几方面倾斜,一是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同进,二是工作成绩(考试成绩)突出的同志,三是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力量,四班主作工作成绩显著,五是积极参与学校中心工作,精心服务于学生学校的同志,六是出满勤满点,埋头苦干的同志。

6、强化乡中心学校对下乡中小学的监管,形成常规的管理秩序。教育发展处于所有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整体水平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的质量,正如我们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一样,我乡的发展同样的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劳动者的素质最根本的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学生的质量,学生质量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首先的思想素质即思想品德道德情操,道德修养。在此基础上能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创造更好更多价值就是文化知识水平。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养。如何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如何评价一个教师传道授业的能力,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用什么方法评判,纵向横向如何对比,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质量检测。提倡素质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多年来人们一直再探索,试图改变考试这种古老而传统的审判形式,而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出更科学的路径,考试的结果是对平时教学工作突绩的部分显现,高考是一根引导办学方向无形的指挥掍,他引导无数的莘莘学子为此拼搏奋斗。人生学生生涯是一种接力赛,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环节需要努力拼搏,小学教育达场接力赛中,有着起跑线的重要作用。抓好小学基础教师是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乡中心中学校对所属的教育教学质量适时行监管理检测,事必然,责无傍待。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解决学生流走的法宝,只有教学质量过得硬,学校才能办得好,才有社会声誉,有了社会声誉的学校,还愁引不来学生吗!

第三篇: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安全教育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班主任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制度。

要认真研究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完善学校食品卫生、交通、人防、防踩踏、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工作制度,要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并要在课时表中有所体现,落实好开展安全教育的师资和职责分工。在寒、暑假前、春季、汛期等时期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增强学生防范意识。要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和计划,把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学校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橱窗等阵地,采取班会、观看宣传片、讲座等形式有计划的向学生宣传食品卫生、交通、防火、人防、传染病防治、防踩踏等安全知识。各学校必须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立一块专门宣传安全知识的橱窗,并要定期更新内容。

(二)学校要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每周要安排一节课时用于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并要做到有教材、有计划、有总结。

(三)开学初、放假前和暑期要有针对性地对全校学生集中开展交通、防溺水等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对新入学的新生要专门组织一次安全教育活动,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及时了解学校各种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四)加强对学生用水、用电、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要通过讲座、图片展和典型事例来警示学生,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学校要主动与公安、交警、消防、卫生、司法等有关部门联系,邀请相关人员来校举行安全知识讲座或座谈,确保每学期组织讲座或座谈一次以上。

(六)加强学生饮食饮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熟悉和掌握传染病预防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防范能力。

(七)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救治常识、安全逃离、紧急疏散和人防等知识的教育,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安全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对安全的认识。

(八)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室和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尤其要密切关注学校留守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制定详细的宣传教育方案。

(九)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和火灾的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学校、教师及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十)加强督查,确保落实到位。促进安全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工作要有新进展,安全要有新局面,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得更实,更细,更有成效。

第四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导我们说:“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我-的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我认为它将在不久的将来或十七大、或十八大会写进修改后的新党章,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早在十六大前一年,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从马列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又到邓小平理论,如果“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下一个是什么,下一个就是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校教育也是如此,不引进新教育理念,不进行课改,教育就不能向前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大跃进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四人帮后,曾提出过在XX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与时俱进是在十六大报告的指引下提出的,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毛泽东、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谈的也是发展生产力,但还不是先进的生产力,毛主席也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这是完全对的,也必须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我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继续提高。

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发展。

其实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总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对我们每个党员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只有整个社会的总体发展了教育才能发展。高招高

第五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大跃进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四人帮后,曾提出过在202_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毛主席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继续提高。建国初期人民的利益主要是当家作主和吃饱肚子,六、七十年代人们渴望有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可现在和今后人民的利益是要享受小康社会给人们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更加优美的生存、生活、工作条件和环境,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民的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发展。

其实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树立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校园 (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