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三论三观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0-991609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1 09:51: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论三观

学习“三问三观”的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三问三观”的本质内涵

围绕“三问三观”主题开展学习研讨,抓住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性问题。“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只有首先弄清和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的方向问题,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的核心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是考察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观”关键也是要落实在工作学习上。群众观就是想问题、做工作要从群众出发;权力观就是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所用;事业观就是党员干部想干事业,为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有业绩感,有经得起群众检验、实践检验的业绩。“三观”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群众观是前提、权力观是基础、事业观是关键。“三问三观”是一个统一体,相辅相成,只有真正把“三问”搞清楚,才能树立好“三观”。作为我们党员干部来说,不但要在理论上回答好“三问三观”,而且要在实践上把握好“三问三观”,时时处处警醒自己,时时处处摆正位置,时时处处造福百姓,力争在工作实践中得到百姓的认可。

二、把“三问三观”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始终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首先要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向群众请教。”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一定要躬下腰、沉下身、潜下心,虚心向群众请教,要善于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善于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在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要带着“三问”,认真自省、反省,更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握好“三观”,纳诤言,改不足,做表率。这里,我想可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着力在增强群众意识、树立群众观点上下功夫。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经典理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为百姓代言、为百姓谋利。从我的工作实际来说,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是谁”。我们是平川中学的党员干部,不是一般行政区的党员干部,既要具备一般普通党员干部的素质,也要具备为民培养人才的党员干部的素质,要把自己当成冲锋陷阵的“运动员”,牢牢盯住区内一流高中的内容不放,争取早日“破门”,跻身市内“第一方阵”。同时要明确“为了谁”、“依靠谁”,要弄清平川中学的“群众”是谁,我们平时的联系除了学生外,还有学生家长,他们都是我们的“群众”。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勇当开路先锋,又要甘当铺路石,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稳全局的事,让企业发展好、让创业者成功、让居民满意,多为高新区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这次开展“三问三观”学习讨论,要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思想根源,要结合新一轮发展实际,加强学习,提高境界,要向一流高中学习,要在学习中增进同学生、同家长、同教师同行的感情,在学习中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着眼群众的需要改进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二是要着力在深入基层、服务学生上下功夫。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工作主体在基层。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键是要多同学生交流、多办学生的事。党员干部与学生的感情,是靠经常沟通教育培养出来的。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保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在结合实际,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实践证明:我们做的工作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关键还要看我们的党员干部有没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因此,我们需要按照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设定我们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注重带着课题下基层,注重带着任务下基层,广泛征求百姓意见,要接地气、问民生,切实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三、“三问三观”的落脚点在于实干、在于抓落实、在于解决问题 可以这么说,一切作风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从权力观扭曲上找到根源;一切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行为,都源于党员干部乱用滥用权力。下一步,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诟的成效体现在当前工作上来,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和干部正风工程。

一是要立足实干,把心思摆放到抓好当前重点工作上来。实干,是老百姓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老百姓把你推上这个位置,赋予你权力,就是要你勤奋做事、奋发做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作为党员干部来讲,一定要再实干中找办法,在实干中破难题,以实干取信于民。我们要分析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分类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要通过开展“三问三观”学习讨论,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劲头焕发出来,以好的作风把群众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区上下一心干事业、一道抓落实的合力,以实际行动干出一番让老百姓满意的成绩。

二是要紧贴民心,把着力点聚焦到办好民生实事上来。好的作风,是在为群众办一件件实事中培养起来、体现出现的。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树立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围绕群众的需求来作决策,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来推进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实际成效。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事情来抓,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承诺兑现好。

杨兴锐

第二篇:三观论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就共产党人如何看待人生、权力、事业,如何立身、用权、做事,作了系统的回答。“三观”是对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的思想观念的概括浓缩,世界观标举人生指南,权力观揭示权力本质,事业观蕴含施政方向,相互联系,融为一体。“三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哪一个搞不好,都会影响其他两个。世界观是“总阀门”,是管总的,对权力观事业观起引领作用;权力观,是世界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价值反映,权力观发生偏差,必然导致事业观走偏,也表明世界观没有改造和树立好;事业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权力观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因此,习近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树三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向书本、向实践学习,通过学习各样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不断提高理论理论素养、道德修养,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辨别力,不断增强党性党风党纪意识,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自律,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时刻把住人生底线,守住思想防线,增强对各种诱惑的抵抗力,把自己锻造成一身正气、百毒不侵、敢于负责、勇于创新、严于自律的共产主义战士。

当然个人的成长进步除了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靠组织上的培养。没有组织给我们的舞台,我们有再大的本事,也是没有办法施展出来的。因此,常怀感恩之心,就会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多

一分清醒,少一分放纵,用感恩的心对权力,对待事业。无论是面对领导的批评,还是业主的苛责,时刻保持一颗感恩之心,能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快乐。

世界观是思想指南,权力观是内心指令,事业观是行为指导。三者融为一体、互为关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加强党性锻炼的根本要求,是指引共产党员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规范自己的人生追求客观需要。共产党员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作为一生的必修课目去探求、去领悟、去实践,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三观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五心:爱心(报效祖国)、忠心(献身事业)、热心(回报社会)、孝心(报答父母)、信

心(留给自己)

第四篇:浅谈三观

站的更高,才能做得更好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

益观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日益复杂、矛盾交织的社会环境,而面对各种尖锐的社会问题,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是当前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那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简称“三观”)。而这三观说到底也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岗位和领导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我们倡导和树立的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就是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努力带领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甘愿牺牲,乐于奉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权力、地位和物质利益的腐蚀和诱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在这些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成为善于治党治国、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领导人才,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就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做好工作。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

第一、强化领导干部的内因,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从内因抓起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并结合中国梦作为指导思想来不断改造世界观,打好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素质,使其自觉做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三观。如何才能做到。我认为,一是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所掌的权是在为人民掌权,所以要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为民,真正做到一切工作都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决不能把它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里,正是由于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从而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重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个道理古人早已说过,今天共产党人更应该明白它的含意。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引以为鉴,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因此,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三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一个人政治上的成熟,首先是理论上的成熟。通过学习来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和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免疫力,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关心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的具体利益,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政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强烈的党性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也是一个党性的修养问题,领导干部有了坚强的党性,就能够正确的对待和使用权力。自觉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党性观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衡量一个党员是不是合格,首先要看他党性强不强,如果一个党员没有党性就不配有党员的称号,一个党员没有党的意识,这个党就不成其为真正的党。前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已经证明了这点。因此,每个共产党员要增强党的意识,牢记职责,不辱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党员先进性,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第二、正确的三观要从外因抓起,铲除腐败的条件和土壤。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三观,除了在他们主观上(内因)要求外,在客观上(外因)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除了强化教育和管理以外。一是要加强监督机制,对干部行使的权力,要真正监督到位;二是要加强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强化行政许可。在干部行使自己权力问题上,除了加强监督外,还要实行民主化、制度化、程序化。要按制度程序去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最终是要出问题的;三是要实行轮岗,异地调动制度。中国古代官员任职并不是在某地干一辈子的,而且也是经常调动。在关键岗位上,特别是与人、财、物直接打交道的岗位,要实行任期考核,轮换岗位。对于县、市、省级的领导干部也要实行任期考核,没问题的异地调动,有问题的下来,以防在某地干时间长会产生和扎下腐败之根;四是实行任期考核,民主测验,末尾淘汰制。每年对政府部门的干部,直至机关办事人员,都要进行民主测验,要彻底铲除,不为民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衙门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以上四种措施长期坚持下去,使各级领导干部,直至办事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将受到限制,促进廉政建设,养成为民办事的作风。

第三、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目中,总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上级或某个领导给的。因而,他们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倾听群众呼声,群众的实际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说明,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权力、地位来源的认识发生了错位。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必须切实弄清权力、地位的来源和权力与义务、职务与责任的关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时刻把自己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满腔热情地为人民办实事,决不把自己变成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特殊人物。

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首先,要牢记党的宗旨,心中装着群众。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宗旨问题是党的根本问题。历史也充分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就会遭受严重挫折。因此,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自觉地维护党的性质,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急,与人民群众结成唇齿相依的“鱼水关系”。其次,要恪尽职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把群众观点深深地扎根在头脑里;感情上贴近群众,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感情上同群众不能有一刻疏远;行动上深入群众,经常深入基层第一线,倾听群众的疾苦,殚精竭虑地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工作上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重大决策之前,注意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以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认可为根本依据。再次,以服务奉献为天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树立克己奉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坚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同时,还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把它当作检验自己党性纯不纯的重要尺度。

第四、强化党性意识,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 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就要增强党性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尤其是在对待权力、地位、利益上,要有清醒头脑和平衡心态,始终保持崇高的思想境界。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不要争官大官小、排位前后,更不能争权夺利,制造事端。要热爱本职,淡泊名利,克服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党的事业上。

坚持廉洁自律,做遵纪守法、勤政为民的模范。古往今来,清廉若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直是被中华民族所称道的“好民”形象。历史上的“好官”讲廉洁,只是展示其个人的美好德行。我们共产党人讲廉洁,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自觉过好权力关、金钱关、色情关和人情关,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一要拒腐蚀。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要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自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功名利禄、金钱美色的引诱面前立场坚定,心澄如水,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二要讲原则。切实管好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及亲属。要处理好原则与人情的关系,增强对党和人民的责任意识,不要被各种各样的关系网束缚自己,坚决反对拉拉扯扯,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的庸俗作风;三要守纪律。严格遵守党章、准则以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做到“四个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头,做到头脑清醒,是非分明;管住自己的嘴,做到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住自己的手,做到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腿,做到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同时,要注意慎其所好,尤其对有损于自身形象,或影响秉公用权,或可能被人利用的爱好,一定要坚决戒除。做到常怀律已之心,常排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不为私利所为,不为金钱所诱,不为享乐所惑。

总之,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现在当干部是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只有站在这个高度之上,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论“三”

论“三”

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古语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今女曰:三个诸葛亮不及个臭皮匠。

理由有:

(1),当初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孔明先生不过是一介草夫,隐居的“山人”,不被大家所认可。空有一身奇才,却不肯为大众服务。这样,即使有三个诸葛亮,又有何用?而臭皮匠技术精湛,不怕苦,不怕累,热心为大众服务,虽默默无闻,可实现了自身价值,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样,诸葛怎胜臭皮匠?

(2),如若刘备身旁有了三个诸葛亮,兵临城下,大敌当前,三人各出一计,导致刘备摇摆不定,最后灭国成为必然结果。即使,在三个诸葛亮的协助下走向富强,独霸一方,国泰民安。朝中无事,三人便开始争权夺势,明枪暗箭,勾心斗角,最终刘备被逐下台。凭三人的聪明才智,绝对有让蜀国灭亡的实力。倘若此时刘备身边的是一个深明百姓疾苦的臭皮匠,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百姓疾苦,给刘备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最终使蜀国更加富强。谁能说三个诸葛亮比得上臭皮匠?

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最头疼的学生有一类,那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生。可是,在今天,我越来越感觉到有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

如今学业任务之重,是大人们无法想象的。每天我们被迫输入大量知识,几乎没有消化的时间。如果能做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利用“晒网”时间,及时巩固和复习学过的知识。就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地,远比在没有消化的

情况下学习新的知识有益得多。

不仅是学习,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及时对废水废物加以处理,还是无法挽救污染现状。适当地进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行动,更有益于环境的保护!

三,三思而后行

抱歉,先祖们,今日,小女认为,必须“先行而后三思”。很多时候,我们丝毫没有考虑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时候,我们必须马上作出决定。“大敌”面前,如果我们犹豫再三,拿捏不定,很可能会错失最佳时机。有时,可能因此失去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况且,作为新时代的主人,遇事优柔寡断,将难成大业。所以遇事要“先行”。

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做出准确,正确,又完美的决定,所以,事后要“三思”,从中得出真知灼见。“前事之失,后事之师”!

辩论到此结束。

三论三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