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编辑:梦里花开 识别码:10-985539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3 15:20: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梁河县 芒东中学 赵兴飞)

在本次“国培”学习过程中,我认真收看了谭家蓉老师所做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的讲座,对课程资源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程资源就是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室、生活经验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经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下是我对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体会。

一、灵活运用学生自己的经验,激发学生兴趣

农村地区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大多都是生在农村,都做过农活,从小接触鸡、鸭、鹅、猪、牛、马等动物,也熟悉水稻、小麦、甘蔗、烟草等农作物,甚至有些还懂得他们的生活习性,懂得怎样播种,怎样松土,怎样防治病虫害。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是某些方面有特殊经验的学生,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上来。例如,在讲“扦插材料的处理”时,同学们给我介绍了甘蔗的种植和杨柳的扦插。有些同学提出异议,认为甘蔗的种植不属于扦插,我抓住机会让他们比较两者的异同,最后我们一起得出:甘蔗的种植方式也属于扦插。

学生中有很多的生物实验材料可以利用。例如,我在讲“观察种子的结构”这个实验时同学们就从家里带来了好几种种子,有菜豆种子、玉米种子、黄瓜种子、水稻种子等等观察起来大家也很感兴趣。在讲到鸟类的特征时,有位同学还带来了一只家养的小鸡,许多同学对家鸽也很熟悉,所以同学们很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二、生物实验作为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发觉好多学生喜爱生物,是从喜欢生物实验开始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生物实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拓展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微观结构细胞时,采用实验法让学生把自己的口腔上皮制作成装片进行观察,绘制出细胞的形态结构图,这样直观的认识细胞使学生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使他们感受到细胞的真实存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如,在学习鸟卵的结构时,让学生每人自带一颗鸡蛋,在课上边观察、边学习鸟卵的内部结构,鸡蛋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但没有几个学生认真观察过它内部复杂的结构,课上学生亲自观察后不禁感叹:仅仅一颗小小的鸡蛋都有如此多的奥秘,尤其是卵黄上不起眼的胚盘,尽然是可以发育成雏鸟,这样在不经意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讲《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让同学们观察课前准备的全家福照片,然后畅谈一下自己的外貌与父母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然后再问:“妈妈是不是吧自己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的?”在这样一个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通过短短几分钟的交流,让课堂很好的贴近实际生活,不但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又很自然地点拨出本节的主要话题:基因是如何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放飞学生心灵。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启迪心灵,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仅靠有限的书面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教学的需要。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从互联网上即可获得越来越多的生物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还可获得动植物的趣闻、图片、视频、课件等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经过自己的筛选和简单加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例如:通过为什么父母小时候不能天天吃大米饭而我们能吃到,收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通过感冒时要注射青霉素,收集弗来明及青霉素的发现资料;通过糖尿病人需要注射胰岛素,收集班廷及胰岛素的发现资料;通过探究人类的起源,收集达尔文及进化论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另外,收集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收集克隆技术的资料,开展是否可以克隆人类自身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客观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应提高科学素质,遵守科学道德,用人的理性和良知驾驭科学,弘扬其正面效应。

五、因地制宜,加强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已构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结构。校本课程的提出,使学校能够真正参与课程管理,拥有课程管理的自主权,学校居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校本课程最能反映学校的具体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发展风貌。

总之,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肯动脑筋,肯想办法,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以积极乐观上进的主观态度对待生物教学,用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克难求进,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完全能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缩小同城市学校的差距,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202_.11.04

第二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心得体会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作为潜在的课程资源妥加应用,则不仅能自然地引入新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我认识到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大胆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

一、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探究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鸡蛋──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模拟制作细胞模型”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代表细胞结构,插入果胶中,模拟制作细胞模型,并在班级展示和交流。还有“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等许多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获取有关生物结构、功能知识,学会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时应体现探究的特点。学生先后探究了:“光对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等,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对照、选择材料和用具,并且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和整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二、运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课上学生展示交流,经过讨论得出叶的形态知识;再制成叶的横切面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总结出叶的结构;最后学生亲手制作一枚叶脉书签,伴随自己学习和成长。还有如校园艺术节花展时,学生看花赏花的同时学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花的结构;收集各种果实和种子带到课堂上学习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发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三、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 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人体生理知识时,我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心医院采访医生,了解人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方面的防治知识,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及无偿献血常识;到附近的农场卫生防疫站了解我国常见传染病防治措施、艾滋病防治知识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我还将有多年急救经验的学

生家长请到学校,让他运用急救模型给学生上急救知识课:开放性创口的包扎、骨折处理、煤气中毒处理、溺水紧急处理、人工呼吸的方法、120急救电话的拨打等。再进行急救演习,小组成员分角色扮演患者、医生、救护队员。通过急救演习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几种简单的救助生命方法,还培养了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效率阿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仅靠有限的书面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教学的需要。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从互联网上即可获得越来越多的生物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还可获得动植物的趣闻、图片、视频、课件等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经过自己的筛选和简单加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例如:通过为什么父母小时候不能天天吃大米饭而我们能吃到,收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通过感冒时要注射青霉素,收集弗来明及青霉素的发现资料;通过糖尿病人需要注射胰岛素,收集班廷及胰岛素的发现资料;通过探究人类的起源,收集达尔文及进化论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另外,收集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收集克隆技术的资料,开展是否可以克隆人类自身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客观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应提高科学素质,遵守科学道德,用人的理性和良知驾驭科学,弘扬其正面效

应。

第三篇: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生物教学相对来说是比较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一门课程,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但是如果一味得照本宣科,就会把本来比较生动的课程教得比较死板,就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善于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从平时的教学中,我感觉要做开发好生物课程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因地制宜得选取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课上学生展示交流,经过讨论得出叶的形态知识;再制成叶的横切面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总结出叶的结构;最后学生亲手制作一枚叶脉书签,伴随自己学习和成长。还有如校园艺术节花展时,学生看花赏花的同时学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花的结构;收集各种果实和种子带到课堂上学习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生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二、要充分利用教学的硬件资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探究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鸡蛋──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模拟制作细胞模型”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代表细胞结构,插入果胶中,模拟制作细胞模型,并在班级展示和交流。还有“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等许多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获取有关生物结构、功能知识,学会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时应体现探究的特点。学生先后探究了:“光对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等,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对照、选择材料和用具,并且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和整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三、要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关系增进学生的知识面。

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人体生理知识时,我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心医院、铁路医院、电机厂医院采访医生,了解人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方面的防治知识,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及无偿献血常识;到佳木斯大学遗传实验室了解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的应用;到市卫生防疫站了解我国常见传染病防治措施、艾滋病防治知识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我还将有多年急救经验的学生家长请到学校,让他运用急救模型给学生上急救知识课:开放性创口的包扎、骨折处理、煤气中毒处理、溺水紧急处理、人工呼吸的方法、120急救电话的拨打等。再进行急救演习,小组成员分角色扮演患者、医生、救护队员。通过急救演习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几种简单的救助生命方法,还培养了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要重视网络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仅靠有限的书面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教学的需要。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从互联网上即可获得越来越多的生物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还可获得动植物的趣闻、图片、视频、课件等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经过自己的筛选和简单加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例如:通过为什么父母小时候不能天天吃大米饭而我们能吃到,收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通过感冒时要注射青霉素,收集弗来明及青霉素的发现资料;通过糖尿病人需要注射胰岛素,收集班廷及胰岛素的发现资料;通过探究人类的起源,收集达尔文及进化论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另外,收集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收集克隆技术的资料,开展是否可以克隆人类自身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客观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应提高科学素质,遵守科学道德,用人的理性和良知驾驭科学,弘扬其正面效应。

第四篇: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在本次国培学习过程中,认真收看了谭家蓉老师所做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讲座,对课程资源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生物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曾创作出了大量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有俗语、谚语、古诗等,如“一山不容二虎”、“鹜蚌相争,渔翁得利”等。它们大多是对生物现象的生动反应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精辟概括。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作为潜在的课程资源妥加应用,则不仅能自然地引入新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这些呢?

一、开篇引题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端。恰当合理、引人入胜的导课,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给予他们愉悦的心境,便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考虑用一个朴素而又喜闻乐见的俗语、谚语或古诗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和欲望,从而顺利导入新课。例如,讲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时,我们就可先列举“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及“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样的一些俗语,并设疑:“这些俗语分别讲述的是自然界的何种现象?”然后集体讨论分析:龙的后代仍然是龙,凤的后代仍然是凤,老鼠的后代也仍然保持其亲本打洞的特性„„这实际上都生动反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这样的一些俗语,就把深奥、抽象、难于理解的遗传变异现象,化为简单、直观、通俗易懂的歌诀,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系数,并能迅速把学生的思绪顺畅地领入新课,有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课中适时切入,帮助理解

新知的落实,是一节课的重点所在、目标所指,而有些新知难度较大,这时不妨在讲授新知时,适时切入一些俗语、谚语或古诗。这样不仅有形象感、亲切感,缩短新知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还能降低知识难度,有助于学生迅速牢固地理解新知。例如在讲授《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时,例举:“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一俗语,形象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又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为了形象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可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并可补充宋朝欧阳修的《答丁元珍》中的“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激活学生的思维,解释诗句反映的现象。这样可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喜悦,以鼓励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课收尾印证,巩固新知

一堂优质课,还应有好的收尾。若能在课堂小结时运用一些俗语、谚语或古诗并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归纳它们,往往能进一步印证新知,巩固新知,余味无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收到完美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后,不妨利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及“鹜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样一些俗语或谚语,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并绘制相应的食物链,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如在讲授《激素调节》时,可在结课时引导学生分析“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这一俗语,通过分析,学生就能顺畅、彻底地掌握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突破这一重点、难点。

我国的俗语、谚语、古诗等资源非常丰富,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平时注意搜集整理,并把它们作为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俗语、谚语、古诗开展课堂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轻松牢固地掌握新知!

第五篇: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巫山县龙溪中学 伍建军

历史的潮流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每件事物的传承和发扬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转换,而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夏商周”的“世袭制”至两汉的察举制和征辟制,到魏晋南北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再到清末的科举制,每一次教学改革的发展,都必然伴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也不断凸现。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科书,只是教学的工具,绝不是唯一的资源。” 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是教学的平台不是单纯的教科书,而是提供给教师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框架和师生在课内外实践、共同探究的导向。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好、用好的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学生生活的环境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对于生物学。因为初中的生物学中好多的知识都贴近生活,这就需要看教师如何来将课本和生活相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了。

比如说,在教学细菌和真菌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一些病例来加以说明。如:猪的五号病,红眼病,痢疾,非典,艾滋病等等。在向学生介绍细胞膜的作用时,可以就学校校门的门卫为例,门卫只让学生和老师进入,而不允许社会上的闲杂人员进入,向学生进行讲解。在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就我们龙溪镇的华山村的煤厂对周围环境和居民所造成的影响加以说明。

其实对于农村中学的教育来说,身边的课程资源非常的丰富,特别是我们学校坐落在大宁河边上,可供我们利用的课程资源太多太多。

加以我们学校正在施行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经过了思考,提出各具特色,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课堂里呈现着浓浓的学习气氛,如今我常常被学生们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充满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吸引,我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总之,“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