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塑造农耕文化,振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0-1072501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0 17:47: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塑造农耕文化,振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塑造农耕文化,振兴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必须将坚持“生态优先,宜居宜游”的理念,坚持保护农耕文化,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形成“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秀美农村、农业风景

以中心村建设为起点,全面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以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制定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争取城乡一体化处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河流、小微水体开展“五清”(清垃圾、清水上漂浮物、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清违章种植养殖),全面实施“五水共治”(污水、洪水、饮水、蓄水、水电)。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巩固拓展森林防火成果,全面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各项工作,保护绿水青山。

扎实推进抛荒林地、田地流转利用,恢复农业生产风景。农村不生产,就没有农村应有的四季特色风景。要打造更多这样兼备生产和旅游特色的惬意去处,带着孩子到农场里摘果子吃农家菜,在茶园里喝着新茶赏风景闻花香,研究一下茶叶的炒制过程,减少农村荒凉偏僻的视觉感观。

二、保护农耕文化,以农耕特色谋求产业发展

发展特色的民宿旅游项目。建立农耕民俗馆,收集全村生产生活用具、古建遗存,展示全村村容村貌的变迁,保存全村人民共享的文化遗产。改建或修缮闲置民居,集中设置民宿基地。在基地所在自然村,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将党员、组长、贫困户组成“旅游服务队”,让游客住得下、住得好、舒心旅游。

发展山区生态茶项目。借助“岳西翠兰”品牌优势,适度建设高标准茶园,加强低产茶园改造,因地制宜、有机施肥,打造深山生态产茶区。扶持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保障质量安全,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构建产业体系,真正把茶产业打造成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新建农产品深加工车间。充分利用农产品品种丰富的优势,将一些不易储藏、携带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加工,将农产品商品化,拉长旅游产业纵深。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奖励和吸纳就业奖励等,支持和鼓励发展特色产业。认真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乡亲返乡创业,增加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岗位。

发展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太阳能发电项目对山林田地破坏小,能为农户稳定增收。我们将继续争取光伏项目,加强已建村级光伏电站和户用光伏电站的管理,加强运营维护,确保发挥正常效益。

在建设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林、田、地的灭失性破坏,建设后达到“林归林、田归田、地归地”的效果。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确保农业发展有特色、农耕传统不变味,以农耕为特色,以特色

求产业发展。

三、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农田水利和安全饮水工程。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力度,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灌区渠系的配套改造为主,加大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加快河流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疏浚、山洪沟治理、护岸护坡等综合性治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结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红旗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打造山区水利发展升级版。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善后续扶持政策,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推进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加强后续产业发展,享有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实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建设小型全民健身广场,设置农民文化乐园。

移风易俗工程。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全面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铺张浪费。进一步弘扬慈孝文化,加强“孝道扶贫”,健全老年人关

爱服务体系,强化家庭主体责任。

社会保障工程。强化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对新增贫困户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定期对已脱贫户对照脱贫标准开展排查,建立健全返贫预警制度,最低限度防止返贫。

健全社会保障措施,强化兜底保障能力,严格落实教育扶贫、健康脱贫、保障兜底、社会救助等保障性政策,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保障标准,扩大覆盖范围,筑牢政策、保险、捐赠、救助“四道保障防线”,着力防范和阻断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学返贫、因残返贫等各种返贫,充分发挥“红旗源扶贫资金池”的作用,继续发动社会力量,拓宽资金来源,增强资金池的活力,保障其持续救助的能力。

第二篇: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2_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2_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此可见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点发展工业,并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但在农业发展上,投入较少,历史欠账太多。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整体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中央站位全局,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认为我党作为工农联合政党,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因为我党始终代表的是广大劳动阶级,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正是“初心之所在、使命之担当”。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两会期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其中,我认为:组织振兴,即推进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这是重要前提;人才振兴,就是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这是关键所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缺一不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重点谈谈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即: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近期,按照郑州市要求,我们和农业部门统筹谋划了一批乡村产业振兴重点战略项目,推进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将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对我而言,在今后工作中:一是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准确掌握乡村振兴内涵,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做好扶贫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真正脱贫;三是尽心尽力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搞好服务,尽快办理审批手续,为项目早日落地见成效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3篇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___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2

众所周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我国国土面积很大,有着较大贫富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才有乡村振兴的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因为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很多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尤其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3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第四篇: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路,通往幸福人家的路

塘,流向致富之路的塘

青马学员: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肖海洋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决策,它为新时代农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习近平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立足现实、联系实际提出的。这是党十九大的建设性提出,也是202_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历史要求。

习近平202_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由习近平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_年6月1日起才正式施行,但我国农村改革自1978年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如此算来我国乡村发展的路程已经走了接近43个年头,也取得了许多不斐的成果。可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乡村振兴一直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开拓创新。

作为一名根植农村的返乡大学生,也算是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家乡自振兴战略以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也为老百姓的打实的幸福生活铺了路。本次实践报告将从距离乡村老百姓生活较近的两个方面——路与塘,展开详细的实践报告内容。

路,通往幸福人家的路

路,对于自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而言或是很不起眼的一个方面,大家或许只会在‘欸,这条路好像被大卡车承载过重导致路面受损’或者‘欸,这条路怎么这么颠簸’才会意识到,“哦,这条路需要政府及时来修了,不然可能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但对于自小在乡下长大的我们来说,或许第一次进城才会发现“啊,原来城里的路是这样的平坦,下雨时也不会沾上满鞋的泥巴,也不用下雨天就穿上厚重行动不方便的雨鞋,原来走在平坦大道上是这样的舒服!”

路,在鲁迅的笔下是“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泥泞之路在乡村人的眼中永远是乡土情怀,但随着物质生活的需求大家也慢慢的渴望村里能够修上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去年回老家时,发现水泥路已经被提上了日程,那是一条蜿蜒不知道多少里的水泥路,承载着一辈辈人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其实说,修一条主干道水泥路已经是政府对于乡村很大的扶持,修水泥路的目的主要是在于方便村民出行,不用再考虑出行方面带来的困扰。从前,去镇上坐班车还要搭乘一段三轮顺风车,因为泥巴路泥泞又窄,客车无法驶入,但到镇上的这段距离又不是很近,只得看那户人家刚好出行,蹭个车。去年这是也只是初步规划,并没有正式施工。很遗憾,学业在身的我错过了最繁华的花旗,错过了家乡第一条水泥路竣工时的喜悦。但第一次踏上这条平坦大道时的感受十分波澜壮阔了,没有了以往乘车时的颠簸,但内心却有了几分颠簸,等到老家门口才发现,哇,原来这条康庄大道修到了家门口!它不仅仅是修到家门口的一条平坦的水泥路,更是修到人们心里的一条水泥路,更是通向人们幸福生活的水泥路。

政府对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扶持,极大的满足了乡村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满足了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这条路,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路。

塘,流向致富之路的塘

池塘,或许住在城市里面的孩子们并没有很多机会见到池塘,即使是我也没有很多的机会见到池塘,只有在回老家的时候才会在二爹家门口见到那个很久很久,很有年头的池塘,里面每天夏天盛开的荷花真的很美,二爹每年在里面挖出的莲蓬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之前为了增产增值,二爹还在里面放养了龙虾苗。如今,在前些时间,政府为了进一步增收增产,协商后将那个充满荷香的池塘改造成了鱼跃成群的鱼塘,水泥石板让这个鱼塘更具现代风味,从此二爹再也不用穿着胶雨衣下塘摘莲蓬,塘里的鱼变得越来越肥,人民口袋里的票子也变得越来越厚,这一切都归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与实施。不仅让乡村人民的精神变得越来越好,也让乡村人民的口袋变得越来越鼓。作为一名曾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看到家乡这种变化心里面也是十分的兴奋与喜悦,兴奋喜悦的同时也更应该感谢党和政府对于乡村的大力扶持与落实。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大步向前迈进了数十个年头,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富裕乡村都已经慢慢的由构想变为了现实,伟大的蓝图正因为一步步的稳扎稳打变为宏图。

乡村变新村,多方共联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目标实现,不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改变,首要任务即是鼓舞思想,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入到乡村在振兴的伟大战略中来,鼓励退役军人扎根干事创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建设工作等。其次,党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最后,建设人员完美实施每一项任务,对户对点对村精准扶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沟壑也正由于一项项的战略实施和人民不懈奋斗与无私奉献而逐渐缩小,当然,乡村的振兴不仅仅是只是振兴,更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加融合、更加融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乡村振兴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即无畏前路多险滩,无畏前路多险阻,只要有坚定克服的决心,坚定不移的步伐,坚守如初的本心,坚实正确的指导方针,所有眼前的苦难都将化作云烟。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联动,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成为历史上一个伟大壮举。

第五篇: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深入学习,笔者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优化村级班子结构。紧盯组织基础,努力建设村级治理“领导核心、战斗堡垒”。推进“双超双配双治理”工作。通过超龄干部劝退、违法违纪人员处理、末位淘汰等措施,裁减不适宜担任村干部的人员;针对村干部缺编情况,结合治理文化及能力水平低下的村干部,治理参与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的村干部,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村“两委”班子,实现村级干部“双配”目标。

提升基层党建达标率。按照“精准指导、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狠抓贫困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党建促脱贫作用。以“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为目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关爱关基层党建干部。制定《“五线四型”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办法》,把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平台。全面启动村级“五小”建设,即小食堂、小淋浴、小宿舍、小厕所、小农家书屋,保障了村干部基本生活需求。

塑造农耕文化,振兴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