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学习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10-994596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3 16:09: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习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学习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质教育改革提了多年,但由于旧的一套教育体制根深蒂固,加之学校录取仍以高分来衡量,不少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仍较普遍地沿用“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将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机械的知识“容器”,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产生了厌恶感,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探究的问题,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新课改学习,使我深入地了解了这次课改的内涵,确实感受到这次课改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学习到新课程应该是探寻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

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物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三、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四、讲授力求新颖

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生物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以适应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愿我们共同努力!

第二篇:高中生物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本次高中生物新课改培训,使我认识了新思考教育网的魅力,在参加培训的几天里,收获颇多,感触颇多。

一、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新的课程需要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是教学活动的行动纲领作为一线的生物学教师,我们必须要理解课程理念、拥有课程理念,把我们新的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专题一的研修,我明确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四个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些理念是新课程的标志,也是新课程实施系列环节中的方向标。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落实,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争将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每一节课堂中,作一个新课程理念的推手。

二、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对第二个专题——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的学习和研讨。使我认识到在生物课堂教学当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十分重要。那么,高中生物课程一共有三个必修模块,有三个选修模块,其中选修三为高考内容。这样的一个课程体系和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知识的覆盖面减少了。但核心知识理解的深度比过去有所提高。培训老师就如何体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核心概念的教学有所提高的要求作了研讨。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明确了核心概念教学的方向与基本方法,通过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倡导成人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继续已经显得必要而紧迫,由于是对成人进行再教育,难以避免的使很多的培训流于形式,而接受培训者很难有收获。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多,我为各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而肃然起敬,为各位老师精彩的讲解而喝彩,为各位老师和蔼可亲的态度而折服。所学的知识,不管是理论性还是实用性,都对我们从事一线工作的教师有很大帮助,谢谢各位老师能让我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不但学到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很多为人师者的风范。

四、作为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有了进一步增强。

伴随国家计划课程的改革,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面对一双双充满对知识渴求的眼睛,面对一个个充满朝气而富有思想的精灵,普通的说教已完全不能满足。角色的特殊性不容我们有半点的马虎或懈怠。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去学的,要去钻研的还很多,而且刻不容缓!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也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我将重新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努力向前!

第三篇:高中生物新课改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改总结

开始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质教育改革提了多年,但由于旧的一套教育体制根深蒂固,加之学校录取仍以高分来衡量,不少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仍较普遍地沿用“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将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机械的知识“容器”,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产生了厌恶感,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探究的问题,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新课改学习,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情感关系,从整体上说,目前的状况仍难以另人满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互

动的源泉。优化师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

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且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

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总之,新课改使转变了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放下架子把学生当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目前尽管对新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希望能有机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202_年12月20日

第四篇:高中生物新课改探索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可以说,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不仅是教师所追求的,更是所期盼的,那么,教师应怎样创设一个有效互动的 课堂教学局面?下面,本人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创设一个有效互动的生物课堂教学。

一、探索正确的课堂互动元素是创设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前提

(一)教师民主型的教学风格,能为互动式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教师的民主型教学风格能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那些被教师给予更多自主权的学生比那些被教师控制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具有更多的能动性。因 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构建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对话意识,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支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一言堂”、唱“独角戏”等等垄断课堂的做法会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从而使课堂教学陷入沉闷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屈尊”和“倾 听”,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教师要注重运用语气委婉、温和的语言,如“XX同学,你还有什 么问题?”、“XX同学,你想说什么呢?”;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意见要多予以鼓励,或表示赞许,这样,学生才有对话的信心和欲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对 话的时间和机会,并教育学生要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思辩性的问题,如在《神经系统和神经 调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的手被针刺了一下立即缩回,而不会让针再扎得更深一些”,也要精心设计一些带有开放性的话题,如在《我国动物资 源的保护》教学中,提出“为保护动物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种问题的提出,学生一定有话可说。

(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初中生渴望成功,针对这一重要心理特征,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 的学习热情。

初中生的认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生物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相对抽象、枯燥,学生难于理解,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从日常生活现象、从实物、从活动、从视频、从动画等等方式、手段入手,在学生体验、体会的基础上,再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如在 帮助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时,我通过 “学生摸奖活动”、“烫手活动”、在学生面前吃起咸梅、学生做“膝跳反射”等活动,然后引出反射概念,又通过师生共同举例,如“吃东西分泌唾液”、“听到 铃声进入教室”,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反射概念。

二、采取恰当的互动教学策略是创设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互动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关键,如,在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时,要善于运用活动、问题、情景、幽默等手 段打破冷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措施,使用合理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

(一)运用启发策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从日常生活现象的感性认识、从生动直观的情景作为启发的切入点和引发 点,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延伸和深入。如在 “探究环境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活动作出假设时,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启发:(1)冬天和夏天的食物,哪个季节的食物易变质、发霉?(2)雨天和干燥的天 气,哪种气候条件下的食物会先发霉?(3)我们到超市买东西时,会发现很多食物是密封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在温暖、潮湿、暴露于空气的 食物易发霉,并由此作出这样的假设:霉菌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空气充足的环境中。在学生完

成探究活动,得出上述结论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 道我们应如何保存好食品吗?这时,学生很快总结出保存食品的方法:低温、干燥、密封。

(二)设置情景策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制造、优化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面或氛围来创设情景教学,使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它能够激发和 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情感活动。

从生活入手,如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发霉的面包、发馊的稀饭和变质的牛奶。在学生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再设问: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我们身边是否有微生物?从而引入新课。

从社会入手,如在《预防传染病》的教学中,通过介绍非典、禽流感、爱滋病等社会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再提问:什么是传染病?怎样预防传染病?

从活动入手,如在植物《呼吸作用》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做一个小活动:屏住呼吸,看看谁坚持的时间长。然后教师问: “大家屏气时有何感觉?”学生:“憋不住…”再迁移到植物的呼吸,教师:人需要呼吸,那么,植物是否也需要呼吸呢?

当然,还可以从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史或人类史、以问题形式、用背景入手等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中设计出形式生动、内容感人、寓于思考的教学情景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要求,它能够为教学创造真实的问题情景,提供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

(三)形成认知冲突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抓住教学契机,刻意营造认知冲突,把事物、概念之间的矛盾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师进一步 引导、分析、点拨,可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如有句俗语: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前面我们不是学习过“如果施肥过多时植物细胞会失水吗”,这样形成认知冲突, 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合作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 在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等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好的选择。

三、突出课改理念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创设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保证

设计一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师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依 据。如在 “调查同学患近视眼的情况”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1)课前布置:①学生查找青少年近视眼诱发因素的有关资料②调查本学期与去年同一时期班级近视眼的患病 率并进行比较③患近视眼的同学与正常视力的同学某些用眼习惯的比较(2)课堂上相互交流课前的资料查找和调查情况(3)组织学生讨论:①如何克服不良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眼的发生?②应该养成怎样的良好用眼习惯。

(二)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

将教学设计的着眼点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如在《合理膳食》一节的教学片段设计如下:

1、多媒体展示能体现合理膳食重要意义的材料,以此帮助学生明白:“吃什么”、“怎样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完成“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活 动,然后讨论“如何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

3、组织学生完成“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活动,并交流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然后讨论“如何纠正自己不良的饮 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以上将教学设计成一个个活动

单元,明确活动的目的、过程、关注点、学生体验等等,通过活动展开让课堂散发生活的气息,反映生命的价 值,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有所收获、得到发展。

(三)以问题为中心

教学设计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为背景,设计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在问 题的展开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片段教学设计: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1906年以后的凯巴森林并以曲线图的形式反映“凯巴森林中黑尾鹿的数量变化”,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1)从1906--1925 年黑尾鹿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1925年以后森林中黑尾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3)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 素导致这种变化的?(4)你能得出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吗?

生物教师要深刻领会、理解课程标准、课改精神,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很好的对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并设计出相关的互动环节,使知 识在课堂中生成、深化,让思维在教学中被激活、被丰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创设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节课如果学习内容、知识是肤浅的,学生的思维是处于低层次的,即使表面热热闹闹,师生、生生交流不断,这种所谓 “互动”课堂教学显然缺乏实效。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知识的认识规律: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从许多个别的生物现象到生物学的基本规律、从知识经验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有价值、有思考性问题的呈现,引发学生深入的思维。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各学习小组 展示他们制作的生态瓶,并交流设计方案及实施情况。经过各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有的小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长,有的小组生态瓶中的生物很快就死了。根 据这种情况,马上以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不同的生态瓶中生物的存活情况不一样?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从生物现象去找本质”,在 学生得出“生物的生活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存活较长的时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又能引导 学生的思维活动“运用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篇: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魏 金 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之一,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所学习到的知识,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浓化探究氛围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在教学中,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见“新课程标准”),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提问、思考、讨论,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为成疑难的思考者、研究讨论者,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知识的迷宫,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陶行知语)的胆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基于以上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常用语应是:“想读吗?”“想怎样读?”“想说什么?”“想表演吗?”“想知道吗?自己试试看。”“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谁来帮帮我?谢谢!”等等,甚至有时候,教师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想当“老师”的愿望。首先,以合作学习小组(3--4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帮助自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个别疑难。其次,教师解疑,教师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请教”,由愿作“导师”的学生解疑答难,老师则当“旁听生”,在他们讲疑答难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教师的想象,同时,也只有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能成为现实。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再像一般教师活动那样,把没有争议的定论教给学生,而是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三、质疑问难,搭建探究平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索,有思索才会进一步探究,然后才会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问。”(肯尼思.H.胡弗语)•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们可先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要求,认真诵读或默读,在阅读感知、思考领悟中圈点勾划,旁批侧注,翻字典,查资料,扫除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再由他们自己提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带有任务观点,比较肤浅,不着边际,甚至在课堂上招致学生的唏嘘声,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鼓励,要善于把握学生们思维火花闪现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具有善于疑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四、表达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在探究成果展示会上,喜欢古诗词的同学朗诵、赏析了古今中外描摹春天的诗文来盛赞美春天。擅长丹青的学生则用手中的彩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长于写作的学生则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顾忌,表演不分优劣,认识不分高低,理解不分深浅,只要积极交流,积极展示,就给予热情鼓励。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智慧和能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实处。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学习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