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二房东升级的“WeWork”在中国有多少操作空间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20-650605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2 16:03: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二房东升级的“WeWork”在中国有多少操作空间

联合办公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公司WeWork,它让不同背景的人共享一个办公空间和行政服务,一起工作、交流、分享。同一空间下的跨界组合产生的叠加效应,是与以往封闭办公空间或SOHO所不同的。

3月8日,万科副总裁毛大庆离职再创业,要学习WeWork创业当“二房东”,但WeWork这个去年12月份就被估值50亿美元的“联合办公”场地,并不像只是赚取租金差价的二房东那样简单。

集约经营下的协作空间

《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WeWork:这间成立四年的公司主营业务是承租大面积的办公区域,然后进行分割,再分别转租给初创企业;它希望一起工作的创业者们互相交流创意,分享办公区域与行政服务;WeWork将最终发展成初创企业们的温室。

其实,这种WeWork模式属于写字楼联合办公模式,但它并不是这个模式的首创。联合办公模式还包括以ServOffice模式为代表的服务式办公室,而且这种模式早已进入中国。仅在北京,雷格斯、世鳌国际等服务商就建立了近百个写字楼。它们分布在国贸、三元桥、朝阳门等商圈。

ServOffice模式同样具备WeWork模式的四大特质,它以服务性为卖点,为客户提供具备办公家具、设施以及秘书、会计等人员和行政服务等整套办公体系,也是写字楼“化整为零”的经营典范。通过分割租赁空间、提供公共空间和服务,实现集约经营,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入,降低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的入驻门槛。这种办公室在欧美也被称为商务中心或即时办公室。在起源地美国极其普遍,它几乎存在商务区的每一栋写字楼中。

与WeWork场地的开放——透明玻璃隔墙的办公室和大面积的敞开式工位区不同,ServOffice的工位是以独立办公室的形式存在,更具私密性。入驻企业多偏向猎头、投资、企业顾问等咨询服务的商务类客户。硬件档次和工位租金也更高。当然,办公空间的开放与封闭仅仅是物理形态的,而联合办公的价值在于不同群体在一起交流、分享与协作。

无论是WeWork还是ServOffice,都是创新型办公场所的代表,与国内现有写字楼经营模式相比,它大体有四点变革:

第一,地产开发到地产运营的轻资产变革。虽然近年来国内商业地产、楼宇经济被看好,但是传统模式下“拿地、开发、招租”的资金投入量大,运作周期漫长。相比之下,以WeWork模式为代表的地产运营商通过物业改造升级,可以在数月内完成项目交付,快速回笼资金。

第二,写字楼产品形态变革。一方面,租面积到租工位,非标准产品到标准产品的进步,瞬间打破了以楼层、面积、户型、使用率等为代表的写字楼的复杂性。另一方面,租赁标的可伸缩性以及租期的灵活性,又减少了企业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顾虑。因此营销成本也将随着产品的改进而降低。从购买决策上来看,租一张工位和买一个汉堡有本质区别吗?

第三,集约经营到共享经济。客户获得的不再仅仅是一块面积或一张工位,还包括前台、会议室、茶水吧和休闲区等公共资源。而大部分企业对于公共空间存在依赖性,尤其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兴起,便携笔记本、iPad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尝试在多元化的空间内完成工作、交流、协作——但这部分空间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甚至包括工位本身也是如此。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使用比拥有更有价值。对运营方而言,服务新客户的边际成本趋向为零,有机会降低门槛获取更大的市场容量——类似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制。

第四,空间硬件到服务的变革。办公空间是企业最基本、最底层的需求。有了办公室,注册成立公司具备法人资格后,考虑的才是生产经营、财税、人力资源等服务增值。运营方提供的第三方服务降低了客户采购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第三方服务商的销售成本,而运营方自身则获得客户关系和黏性,最终实现三赢局面。

在中国的操作空间

支撑WeWork高估值的要素,不光是共享经济或房地产的创新模式,还有广阔的市场。

2010年,WeWork创办,美国“一人公司”的数量已超过2000万家,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让此数字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在WeWork获得3.55亿美元融资的2014年,美国自由职业者和独立工作者总量已达4200万人,他们是联合办公场所的典型客户。

在家里SOHO办公,工作和家庭界限模糊也会引起各种不便。WeWork更像是一个正式的办公场所,并且大家可以聚在一起抱团取暖。

反观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房地产拐点论的出现,以及存量房时代的到来,资本界和媒体呼唤中国版WeWork出现也不足为奇了。

从大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的风口,市场与政策利好。2014年全年国内新注册市场主体1293万户,同比增长45.9%。

从社会分工来看,第三产业增长势头强劲,以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这些细分市场里,原有企业分工衍变成社会分工成为趋势,占中国企业85%的私营企业成为主角。

同时,2009~2013年货币供应量高达63万亿元,远远超过中国自开国以来到2008年底59年的货币供应量。高附加值、高回报的新兴行业增量货币的出口之一,资本市场也在不断推动创业。

而企业办公场所却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北京市写字楼存量虽早已突破千万平方米,但过去4年中租金却持续走高,整体空置率不足5%。

与此同时,老旧厂房和公建也迎来了新的生机,这正是“毛大庆(楼盘)们”所看重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背景下,北京推行淘汰“三高一低”产业的举措,将使大量的商办物业浮出水面。

一是老旧工业厂房。数据显示,北京市城六区内老旧厂房存量达数百万平方米。二是批发市场。根据京津冀一体化方案,北京市产业升级计划已被提上日程。朝阳区将外迁245个专业批发市场,东城区也有41个面临转型升级的市场,体量达100万平方米。

打着WeWork和“大众创业”的金字招牌,可以从政府手中轻松获取老旧厂房资源——这将成为地产人的金饭碗,无论是土地本身还是附属建筑物的持有和改造翻新,成本都要比开发模式低得多。价值洼地的老旧厂房稍作设计包装,即可实现翻倍甚至多倍的租金效益。即使不懂经营,也可以招来咨询和创投机构,输出创业辅导、投融资服务。

盯上WeWork模式的不仅仅是地产派,开发、运营、基金等所有关联行业,以及孵化器机构也在争抢地盘,它们尤其青睐低成本物业。创业者们对甲级写字楼高大上的硬件并不敏感,他们希望得到的是联合办公所带来的生态环境。

以往北京中关村,再差的写字楼租金每月也要200元/平方米,人均工位成本超过1200元/月,孵化器不得不采用平价策略、甚至赔钱对创业者提供工位出租,然后靠政府补贴糊口。如果老旧厂房获取物业成本可以无限降低,通过改造扩建或增加楼层实现复式、LOFT,那么租金压力不复存在,还可能以此形成竞争力,推出免费工位以吸引更多创业者,增加入孵团队,提高项目质量。

众多的对手

看似天时地利人和,但WeWork的本土化一定会成功吗?任何产品或服务的终端都是人的行为,而不同文化则可能是导致WeWork水土不服的因素。

服务溢价。WeWork收费并不低。包含了公共服务的工位月租是350~4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00~2500元。即使不考虑中美两国人均GDP比例和位置因素,其租金也高于北京普遍创业场地的工位价格。而当价格高于自己心理预期时,中国人习惯尝试用“每平方米价格”来计算租金成本,而忽略服务增值的部分。如果照搬WeWork的定价方式,必然形成门槛,更无法吸纳“大众创业”。

开放精神。在WeWork,创意、科技、专业服务、教育和非盈利事业等类型客户可以畅快交流、分享、互助,产生协作价值恰恰是其社区文化的精髓。反观目前国内,似乎只有科技孵化器才具备“联合办公”的基因,相同或关联行业信息对称,同一类人从了解到信任后的开放合作。而中国版WeWork如果不能产生多元化的行业聚集叠加价值,只是把五花八门的公司凑在一起,那仅仅是合租。

碎片化办公,移动办公的使用习惯。对于美国一人公司和自由职业者来说,全日制、一周7天可使用的办公地点可能意味着节省成本。这一点在WeWork的会员基数上可以体现:WeWork发展到20万平方英尺的时候,其空间最多容纳3000个人同时办公,但当时WeWork的会员是1.4万名。这说明租用固定工位的客户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会员会按需预订工位——WeWork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与传统办公空间的搭配使用。这种趋势在国内不知需要多久才会形成主流。

最后,我们再扫描下国内现有写字楼市场,看看中国版WeWork会有哪些对手。

虽然大多定位科技类孵化器,总理口中的“互联网+”,北京市每年60万毕业生,使得集中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大学周边的孵化器看上去更吃香。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官方发文,国内已有超过1600家孵化器,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

即服务式办公室行业。如果说孵化器服务的是准公司和初创型企业,那么服务式办公室则偏向人少、图方便,适合从事现代服务业的经理人创业,主要是扎根城市的商务区的甲级写字楼,如北京国贸CBD、上海陆家嘴、广州珠江新城、深圳等。据笔者近年来不完全统计,国内主要一线城市的服务式办公室数量超过300个楼层,办公面积近50万平方米。

与工业园区大多处于城市边缘和城市周边卫星城镇不同,此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很多集中在市区内。以798为代表的老旧厂房翻新改造的园区,文化、广告等行业企业扎堆,奥运会之后新增了尚8、77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品牌。从物业获取角度,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毛大庆们”的主要对手。

包括以SOHO中国为代表的甲级写字楼,以及更多更广的乙级写字楼和国有三产办公楼。虽然楼宇品质差,但大多位居城市中心。后者在硬件复制上并不难,已经有很多从业者打着孵化器或服务式办公室的名义经营。如果从软性服务和创业辅导方面下手,也会瓜分WeWork的市场。

价格、文化和使用习惯是中美两国的主要差异,也是行业人士普遍担心WeWork在华水土不服的关键因素。能否处理好上述问题是走出第一步的关键所在。

WeWork在欧美两地的十几个办公场地中,创意、科技、专业服务等类型客户高度集中,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企业之于任何一家公司都具有依赖性和互补的可能——一方面是入驻客户,另一方面又充当了生态环境的一份子。如果能够顺着行业关联、产业融合的角度去营造一个利他、多赢的生态圈,WeWork模式还是很有希望在中国土壤上开花结果。

第二篇:中国有多少球迷?

中国有多少球迷?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的球迷指的是足球迷,并不包括篮球迷,排球迷,还有什么乒乓迷,羽毛迷,歌迷,车迷等等。想要真正搞清楚中国目前实际的“足球人口”,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1.中国目前有多少人口?中国的人口结构如何?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1,353,821,000人(2012年估计),也就是说在13亿五千万左右。中国的人口结构主要分三个个方面: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以及地域结构。中国目前男女比例为51.27% VS 48.73%,计算出来的实际数字就是男性为6.9亿,女性为6.6亿;年龄结构方面,0到14岁的占17%,15-59岁的占70%,60岁以上的占13%;地域性方面,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占48.73%。以上的这些数字是我从网上查来的,一定不是十分的准确,但是大体上可以反映我国人口的总体情况。

2.中国足球人口的初步估计。

有了以上的一组统计数字,根据一些原则,我们就可以初步计算出我国球迷的大体数量:1.女球迷的数量很少。我这样说一定会有女球迷马上拍我的砖头,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女孩子对体育的兴趣远远比不上综艺节目,娱乐新闻,美食,旅游,购物,美容这些拿手的领域大,这是事实,必须得承认。因此,中国女足球迷的数量撑死了也不会超过一百万。实际上,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庞大了。2.60岁以上的球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到现场看球也有很多次了,居然从来没有见过有一个超过60以上的老人,按道理讲,他们退休无事,刚好可以看球消遣,这足以反映现实状况。中国的足球迷大部分还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三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现在60以上的老人估计喜欢篮球,排球和乒乓球的不少,但是喜欢足球的肯定寥寥无几。不信,你可以想想自己家里的老人,他们懂得足球为何物?3.14岁以下的不能算是球迷。14岁以下,也就是还没上初中的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他们也许喜欢足球,懂得足球,但是他们对于足球的认识还不是十分的足够,因此不能称之为球迷。一定有人会说14岁以下踢球的孩子也不少啊,但是看看这些年中国足球青训的整体情况我们就知道,矮子里面选将军,这个数字多死了也不会超过100万。4.中国广大的农村有多少人喜欢足球?踢过足球?中国有6.5亿的农民,就算是扣掉一半,3亿,最少有三亿的农民兄弟不知足球为何物。我敢打赌,咱们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目前的中国,新一代的年轻球迷要么是身处大城市,读书时候就有条件接触足球;要么就是参加高考上了大学的所谓“精英们”,在大学里面喜欢上了足球,在广大的农村,小县城,绝大多数的学校里面仍然没有一块像样的足球场,他们怎么可能有机会接触足球?

3.中国有没有2亿足球人口?

根据以上几个原则算来,中国球迷的大概数字为:6.9X0.7X0.5 =2.4亿。中国有2亿球迷这个说法,我早在十几年前就听不少人讲过,大概02年韩日世界杯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刚刚开始喜欢足球,对于这个说法我当时就表示怀疑。实际上刚才的那个2.4亿的计算结果,并不是足球迷的数量,而是中国男性体育迷的数量,不仅仅只有足球,还包括篮球迷,排球迷,奥运迷(包括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这些毫无职业化可能的奥运项目)。中国有多少的篮球迷,NBA球迷?前一段时间我看过一个报告称,中国的NBA球迷有5000万之多,当然,也不排除这里面有篮球足球兼修的。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哥们,喜欢运动,但是不喜欢足球,也根本没看过足球,有时间更多的时候还是选择去骑车,跑步,游泳,打羽毛球,看看咱们周围的同事业余时间选择的运动项目,五花八门,你就知道,中国的足球迷绝对没有2亿!

4.有多少伪球迷?

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也喜欢把自己称之为“球迷”,整天张口C罗闭口梅西,但是一聊就会发现,他们不清楚什么是越位,不知道明年世界杯在哪个国家举办,这样的球迷,我更习惯称之为“伪球迷”。中国的伪球迷和屌丝一样的多,他们有些是“大赛型”的球迷,即只有在欧洲杯和世界杯的时候才看球;有些是“集锦帝”,即从来没有或者很少看比赛直播,只在赛后看一下进球集锦,他们在这些集锦里面认识了C罗和梅西;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国足的死忠”,具体表现是充满爱国情绪,五大联赛从来不关心,只有在中国国家队比赛时候,才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注一下,国足虐我千百遍,我待国足如初恋,这大概就是他们的境界。

5.有多少中国足球的球迷?

国内目前的球迷大多数从情感上来讲应该属于是欧洲五大联赛俱乐部的铁杆。毕竟,中国足球不景气,更多的球迷还是从电视直播中喜欢上了足球这项运动。这或许是咱国内球迷和国外球迷的最大不同,国外那些职业联赛开展良好的地区,即使是一家很小的球会,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即使这家俱乐部在一百多年里面从来没有拿到过一个像样的冠军,也会拥有大批铁杆的粉丝,这在国内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这就是国外的足球文化。咱们国内的很多球迷,对于英超和西甲,曼联皇马巴萨这些豪门的情况烂熟于心,却对国内的中超联赛很少关注,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中国足球的未来任重而道远,中国足球想进步,就必须有能力把我们这些“电视机球迷”“欧洲五大联赛球迷”请到现场看台上去,到现场去真切感受足球的魅力。摄像机镜头再高清,包装的再好,足球那些美丽动人的细节也不可能完全捕捉到,只有去现场亲身感受,才会完全体验到足球的美。中国目前有多少球迷到现场看过球?这就是个问题,前天我在新浪上看到上海上港的一场中超联赛坐了不到1万人,要知道,上海可是一个拥有2300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足球根本没有2亿球迷,2亿之说毫无科学根据,经不起考证和推敲。一个国家足球迷的数量直接反映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高低。英格兰总的人口只有5000万,却拥有英超,英冠,英甲,英乙四级职业联赛将近100个职业俱乐部,场场上座率高的吓人;反观我国,十几亿的大国,只有中超和中甲两级职业联赛,三十来个俱乐部,观众人数也只有恒大能说得过去,相互一比较,这就是差距。中国足球想要加速发展,球迷的数量至关重要,以目前的形势,如果不举办一次世界杯的话,球迷还是那么多的球迷,并且伪球迷的数量还会增加!

晚安!!

第三篇:中国有多少彩民

中国有多少彩民

中国现在有13亿人,有大概是3亿的彩民,而且每天以1%的概率在增加。中3D。P3的概率是千分之一,中P5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中七星彩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中双色球的概率也是亿分之一,中大乐透的概率也是亿分之一。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就一定没回报。假如上帝告诉你明天你就是500万的中奖者,结果你很高兴,就等到明天去领奖,可是到了明天你去领奖的时候你才发现手中更本就没有彩票。再说了那只是一种娱乐,中就中不中就算做贡献,做好事为自己积德。

第四篇:潘之清中国有多少颈椎病患者?

中国有多少颈椎病患者?

—对36年流调报告的反思

山东威海颈椎病研究所

(潘之清 刘新宁 邹积威 王玉昆 谷源林 刘杰 付翠娥)

【摘 要】 目的 探讨当今国内颈椎病的患病率。方法回顾既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现在先进诊疗方法和诊疗设备,提出颈椎病患病率明显升高,且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其中以上网时间过长、乘车或开车时间过长。结果 颈椎病绝对值数升高是客观事实。结论现在颈椎病患者增多是绝对和相对两因素的综合,医疗条件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提高是重要因素,手术对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是重要治疗措施,反对过度手术。

关键词颈椎病;患病率;过度手术。

1.自我否定

1976年在山东省卫生厅资助下,我们对一个自然村和一个较大工厂1037名30岁以上者进行颈椎病普查结果,农民患病率为17.6%,工人为6.2%。因为是国内首次普查报告,又是在当时权威的骨科附刊即中华骨科杂志头版发表后(1-2),先后得到中国颈椎病诊治著名的北医三院和国内十余位同行的引用,中国唯一的颈椎病学术团体——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编辑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一书前言开首也引用了我们36年前的流调结果。对此我们感到的不是欣慰,而是有责任予以反思和自我否定,何故?经30年的总结研究,并参阅近20年国内几篇报告(3-6),患病率为8.1%-19.1%,患病率亦可能受到我们的影响。故确认36年前的实际患病率高于我们的报告,低估了中国颈椎病人数。

2.36年前的流调方法和设备落后,造成大量漏诊,当时我们的方法只有X线拍片,而且为了节约成本,只拍正侧位片,未拍左右、斜位、张口位和过屈过伸功能位,造成的误诊至少达60~70%,因无张口位拍片,环枢关节失稳、环枢关节半脱位,脱位,造成100%的漏诊。由于未拍过屈过伸功能位,对颈椎失

稳和滑脱必然造成大部分漏诊,而失稳是颈椎病的表现之一。近30年我们已把颈椎多方位拍片和动态X线检查作为研究颈椎病全面诊断的必查项目,初步体会,凡以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一律做CT或MRI检查。1998-2008年360例颈椎平片基本正常,经CT、MRI进一步检查,328例有明显的重型颈椎病表现,故仅正侧位片仅能发现30%~40%的颈椎病,而造成大量的漏诊而延误治疗。

3.近年来,颈椎病大幅度升高的原因分析。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患病率明显升高,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其中以上网时间过长、乘车或开车时间过长有关,故颈椎病绝对值数升高是客观事实。

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过去被漏诊、误诊的病人被及时发现,这个数目是无法确切统计,但肯定数目十分客观,笔者50年前在山医附院(现齐鲁医院)工作时,医护人员对颈椎病3个字十分陌生,许多脊髓型颈椎病长期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著名神经病学专家韩忠岩教授、李大年教授多次告诉学生,80%~90%的脊髓型颈椎病,曾误诊过运动神经元疾病。如1962年笔者经碘油造影确诊的3例脊髓型颈椎病,在确诊前去过北京、上海,神经科专家均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并不是那时的神经科专家水平低,而是缺乏现代的CT、MRI等先进的诊疗条件,因为二者的症状体征有许多相似的表现。

总之,我们认为,现在颈椎病患者增多是绝对和相对两因素的综合,同理,现在癌症这么多,固然有现代因素,但医疗条件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提高是重要因素。

中国有多少颈椎病患者?又有多少需要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这是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近十年,国内有几篇不同人群颈椎病患病率差异甚大,大学职工为10.8%,老年人为25.0%,机关人员为27.3%,白领人群为33.9%,公务员为54.8%(7-11),我们认为公务员为54.8%,基本符合实际,与我们近20年的观察接近,而其他人群,特别是工人、农民的医疗条件低于现实。据我们对各种职业患病率的差异综合分析,笔者在近20年在香港多次讲学和国内几次大型专业会议上讲到,两个50的观察,即50岁以上有50%以上患有轻重不同的颈椎病,症状轻重十分悬殊,多数不需要治疗,虽有痛苦,但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约20%~

30%需非手术治疗,1~2%需手术或介入治疗。对我们的调查,有专家赞同也有专家怀疑。1989年在武汉举办的全国第二次学术会上我谈到上述观点,有著名骨科专家坦率的表示异议,2年后的大连会议和4年后的杭州会议,这位专家均出席并在大会上公开表明,经他调查后认为两个50的观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两个50的观察是可信的,中国有多少颈椎病患者就不难算出。仅举一个家庭为例,原齐河县卫生局局长祖孙三代均患颈椎病,他与38岁的儿子经MRI检查,均为脊髓型颈椎病,十多岁的孙子头颈疼经X片亦为早期颈椎病,经半月治疗,已有6年未复发。全国类似家族绝非他一家。

4.颈椎病为什么这么多,都需要治疗吗?

1999年11月1日在香港接受晚报姜素婷记者采访,回答颈椎病患者的疑问,概括有七大因素均可出现颈椎损伤,即自胎儿娩出时产伤到成人至少有七大因素造成颈椎外伤。13年前还未发现上网、乘车、开车等新增致病因素。人生至少有十种外伤造成颈椎病多发的因素,只要有1~2种情况,就难免遭受颈椎病之苦。但不必要有过度人人自危。因大部分预后良好。约20~30%需保守治疗,1~2%需介入或手术治疗。即绝大多数可以内科保守治疗,极少需要手术治疗。

因晚报的姜记者采访我们的报道发表时整整一版,在香港影响很大,香港数位患者来电询问,也有大陆同行引用,其中一句话原文是“潘教授反对手术治疗”此话是误解,我原话是“我们反对过度手术治疗”。直至今天仍是这个观点,手术对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是重要治疗手段。但目前基层医院扩大手术指征,仅依靠CT或MRI报告压迫硬膜,而不据临床实际有无压迫体征过度手术,过度手术的不良后果之一就是应该手术患者也怕手术治疗。建议骨科专家对基层医院多加指导。同时建议非骨科医师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介绍到骨科进行早期手术,以免延误治疗良机。

参考文献

[1].潘之清 颈椎病骨科附刊 1978.7:1-8

[2].潘之清 颈椎病山东科技出版社1980.济南

[3].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4].胡嘉彦,金耀清,王继铭.颈椎病患病率调查报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2,11(2):65-66

[5].杨新文,朱远熔,白跃宏,等.上海市徐汇区颈椎病患者情况调查.中国康复,2011,26(2):101-102

[6].胡亚明,廖祥洲,叶立汉,等.肇庆市居民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现代康复,2000,4(3):378-379

[7]梁秋发,原林,黄立清,等.原广东省佛山市3所大学成年教职工及其家属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3年随访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3-5

[8]林红,张拓红,扬辉,等.北京市895名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2002,10(6):270-272

[9]王楠,周红玲,张澄,等.北京市机关职工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4,7(13):985-987

[10]王越敏,刘申,朱毅,等.白领人群颈椎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4):114-115

[11]王海泉,孟迎春,孙广恭.公务员使用电脑及颈腰椎健康情况调查分析.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

(6):596-599

[12]田伟,吕艳伟,刘亚军,等.北京市18岁以上居民颈椎病现况调查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12,8(32):707-713

第五篇:目前中国有多少家人寿保险公司与财产保险公司?

讨论主题:

1、目前中国有多少家人寿保险公司与财产保险公司?

论讨纪要:(可附页)

答:1.保险公司-人身险: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东方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嘉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瑞福德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佛山支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东莞支公司,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恒康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安联大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电日生保险有限公司,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创安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泰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保险公司-财产险: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美亚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美亚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美亚保险公司佛山分公司,美国联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爱和谊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利宝互助保险公司,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日本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社,苏黎世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有限公司,皇家太阳联合保险公司,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大连),三星火灾海上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法国安盟保险公司,安联保险公司,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2、请选择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分析其保险责任及除外责任,并说明该产品能起到什么风险保障作用?

二房东升级的“WeWork”在中国有多少操作空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