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文件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20-543296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25 04:21: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文件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文件

办公室„2017‟35号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情报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我校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图书情报从业人员对业务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研究,在服务于师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科研能力,解决业务理论与实践问题,设立中国海洋大学图书情报研究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

第二条 基金项目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根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海洋大学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修订)》(海大字„2016‟27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安排、使用和管理遵循“稳定支持、自主安排、公开公正、统一管理、相互衔接”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由图书馆负责成立基金项目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组长由图书馆馆长担任。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能包括:

(一)制定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

(二)研讨与图书情报研究基金部署、实施、管理相关的重要事项;

(三)编制年度计划及概算。

第五条 管理小组具体负责基金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职责是:

(一)跟踪、监督和管理项目的实施;

(二)依据基金年度预算和使用管理的要求,组织项目的遴选和立项;

(三)开展评审评估、结题验收等工作,负责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协调等工作,监督项目的资金使用。

第六条 管理小组聘请专家参与项目立项、验收、经费预算和有关评估评审工作,专家对评估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负责。

第七条 实行回避制度,在项目评审评估和验收等管理环节中利益相关人员应主动提出回避。

第八条 实行公示制度,对立项计划、结题验收结果等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九条 基金项目申报工作面向全校进行,实行公开申报、平等竞争、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原则。

第十条 基金项目申请人须填写《中国海洋大学图书情报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

第十一条 基金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研究起止时间以立项通知为准。

第十二条 凡我校在岗工作,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备主持项目能力和条件的人员,均可申报基金项目。重点支持40周岁以下青年职工提升基本科研能力,鼓励优秀创新团队建设。

第十三条 已在其他科研规划部门(国家、省、部、市及学校等)立项的项目(含子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同一负责人同一时期只能牵头负责一个项目,作为团队成员参加者同一时期合计不得超过三个项目。正在承担项目的负责人,须待现有项目验收结题后,才能申报新的基金项目。

第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要依据申报选题及研究计划,科学、准确选定最终成果形式,一旦批准立项,不得随意更改。

第四章 项目评审

第十五条 管理小组将组建项目评审专家组,并召开项目申报报告会对项目进行审议,项目负责人进行陈述并解答专家质询。

第十六条 项目评审专家组对申报项目的选题价值、课题设计论证、研究队伍的水平与发展潜力、科研基础条件以及经费预算等内容作全面评判,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工作需要,择优立项。第十七条 管理小组按规定程序批复项目。第十八条 评审结果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九条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经费使用,并接受管理小组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项目负责人必须是课题研究的真正参研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承担课题研究的实质性任务。

第二十条 被批准的项目,不得随意改变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不得随意拖延研究期限。

第二十一条 项目在研期间,由于特殊原因在预定期限内无法完成研究任务或有其他情况变动的,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应向管理小组提交变动申请,填写《事项变更审批表》,由管理小组审批后方可执行。课题延期完成时限一般为3个月或6个月。

第二十二项 申报立项获批后,《申请书》中所列内容及项目组成员(含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得改动,确有特殊原因需更换或增减的,必须严格按本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二十三条 管理小组将所立项目及时建档管理。每个项目完整的档案材料(复印件)包括:(1)《申请书》;(2)《基金项目验收报告》;(3)最终成果;(4)批复报告等其它应存档材料。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施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的,视情况予以调整或终止:原定研究方案不可行;项目负责人离职或因故长期不在岗以致影响项目按期完成;有严重弄虚作假行为;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等。

第六章 结题验收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期满应进行结题验收。若由于客观原因需要提前或延期结题,项目负责人应提前一个月向管理小组提出提前或延期结题的申请。

第二十六条 项目验收依据的主要文件包括《申请书》、《基金项目验收报告》、项目最终成果等。

第二十七条 项目实施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数据库等,均应标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及项目编号。英文标注“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其研究内容须与图书情报工作相关,其中研究论文所发刊物,须为图书情报及相关专业期刊或本科高校学报类刊物。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八条 财务处负责基金项目的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第二十九条 建立健全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和项目实施的合理性

和有效性负责,应严格按照国家以及学校的各项财务管理规定审批使用经费,严禁以任何方式谋取私利。第三十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合理编制经费使用预算。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其支出预算为专项项目费,即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范围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等。

第三十一条 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金支付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等,应当按照《财政部科技部关于中央财政科研项目使用公务卡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库„2015‟245号)规定,实行公务卡结算。第三十二条 基本科研业务费结余按照《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管理。拨款当年6月30日前经费执行率达到50%,9月30日前达到75%,11月30日达到100%,未达到以上要求的收缴结余经费并核减下年度经费额度。

第三十三条 对未按计划执行的项目,终止拨款并收回已拨付未使用款项。对确需调整计划的项目,应在调整计划得到正式批准后恢复拨款。

第八章 资产与成果管理

第三十四条 用图书情报研究基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须纳入学校的固定资产帐户进行核算与管理。第三十五条 项目结束后,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的固定资产,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维护运转费用。第三十六条 项目形成的具有实用性的技术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由学校代表国家行使使用权和经营权。成果及无形资产使用产生的经济资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 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七条 财务处、图书馆应对基金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跟踪了解。建立项目反馈制度,及时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以保证经费按核定的预算合理使用。

第三十八条 项目因故终止,由管理小组负责组织进行清查处理。项目负责人应配合财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图书馆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决算报表及资产清单。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设备的变价收入)上交学校用于专项支出。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图书馆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图书馆 2017年7月4日

第二篇: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摘要:海洋曾经是人类的禁区,如今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希望,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大国,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海洋强则国家强的当今世界,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越来越能引起国人的注意和担心。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军事准备

前言

自从中国建国以来,美日,美韩,在我国东海举行了各种军演,这些形形色色的军演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而实质上这些由美国主导的军演都是针对中国,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战略的产物。也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三大海域的紧张局势。如钓鱼岛时间的不断升级。东海问题和钓鱼钓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时刻考验中日领导人的智慧也在考验着中国人民的忍耐力。

相对于东海主要由中日两国的矛盾,南海问题牵涉到六国七方,更是是错综复杂。最近几年美国出于遏制中国战略的需要加快了重返东南亚的步伐,越来越积极的插手南海争端。而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中国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这些因素都使的南海问题变得日益复杂,也使得南海局势变得日趋紧张。

不管是美国航母进黄海,还是中日争端加剧,还是南海局势进一步恶化,都无一例外的影响了我国的海洋安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对中国海洋安全的担心和思考。无论从国际法还是从历史方面看,钓鱼岛、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从东北亚的日韩到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等国为什么要冒着侵犯中国主权和中国对抗的风险去侵占那些主权本属于中国的小岛呢?以下我从我国的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外交政策和外国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薄弱的海洋意识

中国历来是路上大国,重大陆轻海洋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习惯,中华民族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看不到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注意提高整个民族的海洋意识,使得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长期薄弱。而薄弱的海洋意识又导致我国长期轻视对海洋战略的研究,忽视海军的建设,使得国家的海防相当薄弱,海上力量投送能力也相当低。

二、综合国力不强

中国自古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历来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民族独立战争,几乎消耗了中华民族所有的财富。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建设上的失误又是我国失去20年的发展机会。而同时期的欧亚各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时期。这就使得我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国家实力对比中处于下风,而薄弱的国力又不能支持昂贵的海军建设,这就进一步降低我国威慑周边国家保护我国海域的能力。

三、外交政策不当

长期以来,中国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面对海上的各种争端,我国提出“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这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政策,特别是在我国国力较弱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政策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当南海各国无视中国利益,无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南海油气资源做出实际开发,并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情况下,我国还坚持这样的方针只能使南海问题更复杂,也使得以后解决南海问题的成本更大。

四、外国因素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奉行遏制中国的政策,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甚至西化、分化中国的目地。而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也有意引进西方国家的势力以抗衡中国。这就使得中国海上安全形势日益恶化。

而面对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和各种恶化我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各种复杂因素,我认为我国应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层面上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来突破我国面临的海上困境。

一.提高海洋意识,制定科学的海洋战略。

面对当前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无疑是当前最紧迫的工作。至于如何提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媒体全面关注和深入报道东海和南海争端,引导国人对我国海战略的思考,提高国人的海洋意识;二是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宣传和说明我国的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历史和现状,加深学生对我国海洋安全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海洋意识;

三、国家应整合和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加强对有争议海域的维权执法力度,并加强立法和行政管理使我国在相关海域的执法有法可依;四是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全面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大力支持和保护国内企业对我国东海、南海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发保护我国渔民在相关海域的海洋产业。

二.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着力解决国内矛盾,全面提高综合国力

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向来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条件。面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一是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全面提高低收人者的收入水平,藏富于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因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降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三是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政治改革,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是要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加强反腐败立法,提高民族的向心力。

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面对我国周边国家不断侵犯我国主权,我国应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武止战。一是要加强军事思想研究,探讨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战法,使我军形成完整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二是加快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武器的装备水平。三是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尤其要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的远洋作战能力、远程机动能力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四.完善和调整外交政策,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面对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的趋向,我国应制定系统的处理办法,以外交为前导,以军事为后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易到难不断化解周边国家在南海、东海问题上与中国的矛盾,各个击破。应避免周边各国形成同盟对抗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等无关国家插手南海问题。

第三篇: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编辑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简称老图——被看作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这里不仅有藏书,有自习室,也是珞珈讲坛的主讲地。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位于狮子山顶,是武汉大学的至高点,前面就是樱顶、老斋舍、樱花城堡。由开尔斯等设计,上海六合营造公司中标承建,1933年10月开工,1935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4767平方米。2013年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老图书馆成为武汉大学校史馆[1]。

中文名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书馆别名 老图建筑面积 4767平方米藏书数量 40万册 目录 1 简介 2 建筑特点 ▪ 整体 ▪ 装饰 ▪ 大厅 3 藏书 简介编辑

老图书馆在结构技术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组合式钢桁架混合结构承重,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率先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仿中国古典建筑的成功之作,同时也是中西建筑设计理论、技艺、手法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佳作,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潮流、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

建筑特点编辑 整体

老图书馆占地呈“工”字形,由一座主楼和前后两翼的四座附楼联结而成,整体外观为中国传统殿堂式风格,飞檐画角,龙凤卷云,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威武和庄严,内部则采用了西式的回廊、吊脚楼、石拱门、落地玻璃等,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发挥得完美而极致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15张)由于图书馆地基不敷使用,设计师凯尔斯便大胆地将主楼后移,采用基柱托起主楼后部,用环廊与地面相接,使图书馆的前方平坦宽阔,背面更加高峻宏伟。

老图书馆主楼第一层正面采用厚重的水泥台基和西式双立柱托起中式歇山顶;主入口为三开间单洞门,使用四对方立柱形成高大宽阔的门廊,既用了西式双联廊柱,又用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雀替、额枋。装饰

老图书馆的外部装饰极具中国传统特色,顶部塔楼为八角重檐、单檐双歇山式,形似皇冠,跨度达18米;上立七环宝鼎,除起到装饰作用外,还兼有排气之功用;屋顶上有采暖烟囱,装饰为通灵宝塔状,处处体现出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南屋角立有粗大的隅石,称为“云纹照壁”,北屋角立有小塔,其间护栏以左右的勾阑和中央的双龙吻背,造成“围脊”的效果。前部两座附楼的歇山顶屋脊与大阅览室相连,称为“歇山连脊” 老图书馆正门上方镶有中国图书馆的祖师爷——老子的全身镂空铁画像,基本造型为老子手持竹简,目光深邃地凝视前方。由于老子是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的一位“图书馆馆长”(周“守藏室史”),故特在老图书馆门前镂刻此“抽象简笔画”一幅,以纪念其弘扬华夏文化之功,并颂扬其治学与文献收藏之勤。老子画像两侧的云纹图案,寓意“青灯伴书卷”,象征着莘莘学子刻苦读书、治学之意境。大厅 四面通风与采光,能满足240余人同时阅览和借阅的需要,还兼有学术报告厅之功用。厅内整齐老图书馆一楼中部的阅览大厅,层高9.6米,与欧洲19世纪早期大厅式图书馆的格局陈列的黑褐色榄木桌椅都是当年的,古朴而美观,并一直沿用至今 老图书馆主附楼侧后面连接处还建有西式吊脚楼,是洗拖把的地方,细节的考究颇值玩味和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老图书馆不仅外形颇似北京故宫,其内部的取暖方法也与故宫极其相似:在一楼大厅阅览室的木地板下设有取暖道,寒冬时节,烧上烤火炉,热气进入取暖道而使地板发热,阅览室内便温暖如春。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这套取暖系统已不能使用。藏书编辑

老图书馆现为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古籍馆(特藏部),以收藏历史文献为主,其内部空间由目录厅、检索厅、阅览厅、书库和辅助服务厅五部分组成,平面分布合理,使用方便。目录、检索出纳台介于书库和中央阅览大厅之间,并通过环形内廊与阅览厅直通,读者、工作人员与书籍的流线组织符合现代图书馆的使用功能。馆内前部两翼各4层为办公用房,后部两翼各7层作为书库。书库采用夹层来扩大使用面积,层高仅2.4米,充分考虑了空间利用的经济性。书库使用面积约1186平方米,藏书容量最初为15-20万册,经扩建后达到40万册,这在民国时期的大学图书馆中是屈指可数的。老图书馆馆藏甚为丰富,从影宋仿元的珍稀刻本,到明清的方志丛书,从经史子集到家谱族牒,从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到武大师生的著述收藏„„,武大现存的20多万册线装古籍,包括800多种善本(有300多种已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000多种方志、400多种家谱和2600多种历史报刊等全藏在这里。

武汉大学图书馆编辑

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其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而闻名于世。图书馆源于上个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馆,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全馆现设文科分馆、理科分馆、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和医学分馆等五个分馆,均为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1] 2000年8月,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四校图书馆也相应合并为新的武汉大学图书馆。全校现有馆舍面积图书馆为41925平米,资料室为 16601平米,总面积达到 58526平米。武汉大学图书馆正在拟扩建 3.5 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新馆竣工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得到提高。武汉大学图书馆老馆及其周围的建筑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国内图书馆界绝无仅有。[1] 中文名武汉大学图书馆外文名 Wuhan University Library 前 身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创办人张之洞正式建馆 1917年图书(万册)687.24[2] 目录 历史沿革 2 规章制度 3 馆藏管理 ▪ 分馆

▪ 软硬件设施 ▪ 行政组织结构 4 场馆规模 ▪ 文理分馆 ▪ 工学分馆 ▪ 信息分馆 ▪ 医学分馆 ▪ 特色馆 ▪ 新馆介绍 5 馆藏资源 6 服务指南 ▪ 开放时间 ▪ 现任领导 7 馆办刊物 历史沿革编辑

武汉大学图书馆

1893 年——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 1928 年——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

1935 年——狮子山顶图书馆建成(现武汉大学老图书馆)1985 年——现图书馆大楼建成

2000.8 ——原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图书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图书馆、湖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合并组成新武汉大学图书馆[1] 规章制度编辑 目录:

1、武汉大学图书馆读者入馆须知

2、武汉大学图书馆读者借阅证件管理办法

3、武汉大学图书馆图书借阅办法

4、武汉大学图书馆网上文献数据库使用与管理规定

5、武汉大学图书馆图书流通与书库管理工作规范

6、武汉大学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办法

7、武汉大学图书馆研修室管理办法

8、武汉大学图书馆书刊损坏遗失赔偿办法

9、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献复制办法

10、武汉大学图书馆存包柜使用与管理办法

11、武汉大学图书馆省内高校馆际互借办法

12、武汉大学图书馆电子版学位论文服务规则[3] 馆藏管理编辑 分馆

总共630万册。

图书馆现设四个分馆:文理分馆、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和医学分馆。

各馆图片(9张)文理分馆主要收藏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管理、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类文献;

工学分馆主要收藏水利、电工、动力、土木建筑、电子、机械、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类文献;

信息科学分馆主要收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计算机科学、大地测量、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制图、印刷技术、光学电子仪器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类文献;

医学分馆主要收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管理学、口腔医学等类文献。全校各院系还设有20多个图书资料室,与图书馆共同组成学校的文献服务体系。软硬件设施

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听音收视、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课题查新、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现拥有服务器、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近2000台(套),建成了高带宽的馆内局域网和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可通过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互联网(INTERNET)向网上用户提供文献服务。读者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本馆的文献收藏信息、文献数据库及网上资源。

武汉大学图书馆设有八个国家级的文献中心,分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中地区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中区域中心、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加拿大政府出版物收藏中心、欧共体与世界银行资料中心、联合国资料保存馆和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为全国高校及社会用户提供服务。

百年名校,人文荟萃;珞珈山下,卷帙飘香。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其搜罗宏富的藏书和良好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成为莘莘学子博览群书、涉猎各科知识、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场所,传播知识的圣殿,孕育人才的第二课堂。现代信息服务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将以忠诚的敬业精神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引导大家度过在武汉大学的求学时光。行政组织结构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全馆业务、行政工作;接待各类来访;对外交流与宣传;公文收发、处理、登记及归档管理;馆刊的组稿、编辑、制作、发行;业务统计及信息收集;会议会务筹备;馆舍管理与维护;设备采购与管理,办公用品供应;安全卫生管理;财务管理

二、采编部

中外文书刊、数据库、电子文献的采访、订购;中外文书刊、数据库、电子文献的分编、加工;新书分配;书目数据质量控制,以及书目数据库管理,并向 CALIS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上交本馆书刊编目数据和馆藏信息;书目回溯建库工作;CALIS华中地区中心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协调工作;国际国内文献交换与赠送

三、系统部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管理;各类计算机硬件的采购与维护工作;CALIS 地区中心技术支持与技术培训;图书馆网络建设与规划;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办公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ILAS系统代理服务与技术支持。

四、声像部

声像资料采访、收集、加工、整理;网络声像资料收集和加工;声像资料阅览、复制服务;图书馆视听综合教育网站的研究开发工作;视听设备管理、维护工作;协助新生入学教育、馆内活动,提供设备保障服务

五、信息服务中心

《文检课》的教学及新生入学教育;科技查新与课题检索;特色库和导航库的建设;编、译二三次文献及专业期刊编辑;电子阅览室管理,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引进数据库测试及推广应用;读者和职工培训;CALIS华中地区电子资源建设与集团采购;国内外相关单位文献传递

六、典藏部

负责全校文献资源布局规划和藏书异动;负责全馆藏书复审剔除;负责全馆新书入藏、馆藏统计、财产注销;负责学院资料室自购图书的报帐与统计;三线书库管理工作;组织全校图书的调拨和捐赠;典藏目录和典藏数据库的组织管理

七、各分馆流通部门

负责办理各类读者借书证、阅览证等;办理读者证件挂失、补证,停借和离校手续;组织管理图书及新书的验收、入库工作;流通借阅服务;处理读者违章处罚、丢失赔偿;组织实施藏书异动和复审剔除;

组织新书展览和宣传导读工作;承担馆际互借等工作

八、各分馆阅览部门

阅览室的日常接待服务及组织管理;新书刊的验收、入库工作;阅览室文献资源开发、书目宣传、检索服务;期刊下架整理、送出装订工作;藏书(刊)的异动和复审剔除;参考咨询及导读工作;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

九、文理分馆特藏部

阅览室的日常接待服务及组织管理;新书的验收、分配工作;馆舍及古籍保护(阅览室、书库“五防”工作);古籍开发、数字化建设;参考咨询,导读及书目宣传工作;古籍的修补复;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古籍补充、调整工作;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面向中南地区高校文科专业提供阅览咨询服务;

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电子文献,网上资源的检索服务;文科课题的定题服务等。

十、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 面向全国高校生命科学专业服务;中心阅览室日常接待服务及藏书组织管理;参考咨询及导读工作;馆藏文献开发、书目宣传;外国生命科学教材推荐引进、评介;全国其他外国教材中心联系交流;

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

十一、学院资料室

资料室的日常接待服务及组织管理;本院专业文献的采集、分编、加工、管理;资料室文献资源开发、书目宣传、检索服务工作;为本院教学科研提供课题检索、定题跟踪服务;参考咨询及导读工作;

藏书异动和复审剔除;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4] 场馆规模编辑 文理分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位于文理校区内。

馆藏内容:拥有相当规模的文献资源,以中文、历史、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等方面的理论性书刊为收藏重点,馆藏文献总量已达到330万册。每年入藏中外文图书12000多种,订购报刊5000余种。在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中,武汉大学图书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外国哲学、国际法、行政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共产主义运动、经济学、北美经济研究、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中国古代文献、历史学、中国古代史、数学、凝聚态物理、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化学、植物学等17个学科的藏书被评为“研究级藏书”,居湖北省第一,其中马列主义、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字和生命科学等六个大学科的文献收藏量在全国高校居前五名。文理分馆加强了电子文献的收藏,已拥有各类型机读文献和数据库120余种,是收藏这类文献较多的图书馆。港台及原版图书15万余册,馆藏线装古籍20万册,善本800余种,其中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满足文理校区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藏书特点为文理图书全面收藏;教参图书系统收藏;科研图书重点收藏;博、硕论文完整收藏,使藏书体系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且具有研究性、学术性、学习性。

文理分馆下设办公室、阅览部、期刊部、流通部、文科中心、特藏部、声像部七个部门。工学分馆

武汉大学工学分馆,位于工学部1教学楼(20层高的主教学楼)西面,是以工学学科为主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馆舍面积9697平方米,入藏中外文图书百万册,报刊5000余种,电子文献100余种,音像资料350余种。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的布局,侧重在水利、水电、电力、机械、能源动力工程、土木建筑和城市建设等专业文献方面形成了独有的馆藏特色。工学分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关心职工、尊重读者”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第一、方便读者”的服务宗旨。馆内设有各类阅览室12个,阅览座位1千余个。除传统书刊(纸质品)外,还有现代化特征的“网上电子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数字化和对多种媒体的信息源的深层次连接,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一流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

工学分馆下设机构:流通阅览部、学科服务部。信息分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信息科学分馆位于珞珈山南麓,信息科学学部的中心。前身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9月,1962年1月新馆建成,建筑面积6351平米。信息科学分馆是全国测绘科学文献收藏比较完备的单位之一。主要收藏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工程、测量仪器与制造、计算机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印刷技术、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中外文图书、期刊、会议文献、本校区硕、博学位论文、技术标准、规范等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测绘学类核心期刊表中的12种期刊全部收藏;世界上出版最早的德国《测量》杂志从1873年的创刊号至今收藏完整。截止2006年底,信息科学分馆馆藏中外文图书约49万册、期刊5000余种、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遥感影像相片、10万余张。

信息科学分馆馆长段晓玲,下设流通阅览部、学科服务部、办公室三个服务部门,有工作人员43人。

我们的服务承诺是:“读者有百分之一的需要,我们将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医学分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位于武汉大学医学部校区,馆舍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收藏基础医学、医学病毒学、神经精神病学、计划生育学、护理学、医学管理学、心血管内外科学、显微外科学、放疗、肿瘤学、口腔医学等学科专业的文献。截止到2009年底,医学分馆馆藏中外文图书约20万册,入藏报刊3000余种。

医学分馆下设流通部、阅览部、学科服务部和分馆办公室四个部门。特色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位于新馆D3楼层。该部藏有线装古籍近20万册,善本800余种约1.4万册,其中有64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地方志1600余种、家谱400余种。影印古籍全部存放在C2中文阅览室,通过一条走廊与D3古籍阅览区紧密联结,读者可以无障碍穿行。

新建的古籍书库配备恒温恒湿、空气过滤、自动消防、隔热遮光等现代化古籍保护设施。书库内是整齐的全樟木书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天然的木质纹理搭配上深色条纹地毯,别有一派典雅庄重之气。

书库的两侧分别安排有古籍编目室、修复室和整理室。在编目室中,每一种古籍的特征被详细描述,使读者未见其书,便可对它有初步的了解。修复室是挽救破损古籍的医院,这里不仅有纸浆补书机、冷光工作台、超声波清洗仪等现代化修复设备,更有两位技艺高超的古籍修复师坐诊。那些痼疾缠身的书籍,不论是鼠啮虫蛀,还是水渍发霉,到了这里,都能重获新生。古籍整理室是为研究和利用馆藏古籍而设置,由专家对这些古老文化遗存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让它们能更好地为今人所用。

紧临书库的古籍阅览室是一个为古籍读者专设的阅览室,除法定节假日外,白天全天开放,闭架阅览。室内由博古架将其分隔为阅览区和服务区,布局独具匠心,若隐若现间,颇有宋代书院之遗韵。雪白的墙壁上点缀着几幅字画,更增添了几分雅趣。风和日丽的时候,煦暖的阳光从落地窗照进来,深红色的实木桌椅折射出柔和的光晕。[5] 新馆介绍

武汉大学新图书馆(11张)武汉大学图书馆(总馆)扩建工程位于珞珈山西麓,珞珈山广场东北侧,地处武汉大学主校区的中心区域。图书馆(总馆)扩建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54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31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4272平方米,容积率为1.36,建筑密度为29%,绿化率为37%。结构形式为仝现浇框架结构,独立柱基础。室内外机动车停车数为82辆,室外自行车停车数为800辆。图书馆新馆(总馆)扩建工程2008年底动工建设,预计2010年底完工交付使用。与现图书馆面积结合,届时该馆将是全国高校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庭院式图书馆。

2011年10月28日,新图书馆正式对外试开放。图书馆(总馆)新馆第一阶段的开放区域为图书馆大厅、A楼图书馆借阅区和电子阅览室、借阅区共有1600多个阅览座位,50余万册图书供读者借阅,新馆试行藏借阅合一的开放模式,读者可以带书包进图“图书借阅区”。图书馆(总馆)扩建工程遵循依山就势、新旧一体的设计思想,建筑优美,且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大空间、全开放、凸显交流共享功能的设计特色,毫无疑问将成为武汉大学的一处文化地标,开启武大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新纪元。馆藏资源编辑

2010年文献购置经费支出达2660万元,其中,学校常规经费1550万元,教育部各项专款290万元,“985”项目专款824万余元。与国内外 100 多所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校入藏印刷型中外文图书期刊入藏印刷型中外文图书期刊近26.6万册(件),订购中外文报刊6007种。截止至2014年12月,文献资源总量达1569万余册。印刷型文献共698万册,其中图书582万册,报刊合订本94万册,声像缩微资料22万件;2014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55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87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41万册,电子期刊130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学科覆盖面广,遍及文、理、工、农、医等各个领域,其中尤以我校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最为完整。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图书馆与国内外140 多所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馆现设资源建设中心、文献借阅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医学分馆等三个中心和三个分馆。在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中,武汉大学图书馆有21个学科的藏书被评为“研究级藏书”,水利工程、动力工程、电力工程、测绘制图等专业的中外文书刊保障率位居全国榜首,馆内还收藏有自 1907 年以来近一个世纪的生物医学检索信息;各种比例尺国家基本地形图和航空航天地球摄影照近10万件。其中,文献借阅中心主要收藏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管理、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类文献;工学分馆主要收藏水利、电工、动力、土木建筑、电子、机械、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类文献;信息科学分馆主要收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计算机科学、大地测量、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制图、印刷技术、光学电子仪器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类文献;医学分馆主要收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管理学、口腔医学等类文献。全校35个院系、研究中心及实验室设有图书资料室,在业务上由总馆统一领导,共同组成学校的文献服务网络。武大老图书馆外观。

长江商报消息 80岁图书馆即将维修,学子担忧能否“整旧如旧”

近日,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该校樱顶老图书馆即将维修的消息。有武大学生在微博上感言:再见武大老图书馆,真不舍;还有人表示担忧,修缮能否“整旧如旧”,否则会伤了“这座狮子山之巅的武大人精神圣殿”。

此前,武大老图书馆是该校古籍馆(特藏部)办公所在地。古籍馆主任吴芹芳介绍,老图书馆馆藏甚为丰富,从影宋仿元的珍稀刻本,到明清的方志丛书,从经史子集到家谱族牒,从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到武大师生的著述收藏„„武大现存的20多万册线装古籍,包括800多种善本(有300多种已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000多种方志、400多种家谱和2600多种历史报刊等全藏在这里。

吴芹芳表示,作为一座有着近80年历史的老建筑,老图书馆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但漏雨等客观因素还是对古籍保护带来诸多困难。从今年1月起,古籍部已经搬出老图,迁往新落成的五大文理学部图书馆总馆一楼办公。

武大校方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番整修将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不破坏老图的原貌。修缮完成后,老图将作为校史馆投入使用,馆内大厅将继续作为自习室面向学生开放。

也许武大官方微博上的这番祝愿最能表达学生们对老图维修的期待:“但愿此番修缮,对这座狮子山之巅的武大人精神圣殿而言,是赓续,而不是断裂;是重光,而不是湮灭。”

它是武汉城市地标之一

去年,首届武汉设计双年展暨艺术城市论坛活动组委会宣布,武大老图书馆与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江汉关大楼、汉口汇丰银行大楼等一起,当选“武汉城市地标”。

“老图太美了。满满的历史厚重感,虽离开珞珈山多年,但是老图还是让人那么的留恋。”上千武大学生回帖留言表示留恋。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位于狮子山顶,是武汉大学的至高点,前面就是樱顶、老斋舍、樱花城堡。

外观:装饰极具传统特色

老图书馆的外部装饰极具中国传统特色,顶部塔楼为八角重檐、单檐双歇山式,形似皇冠。据校档案馆资料记载:塔楼跨度达18米;上立七环宝鼎,除起到装饰作用外,还兼有排气之功用;屋顶上有采暖烟囱,装饰为通灵宝塔状,“处处体现出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老图的南屋角,这里立有粗大的隅石,档案馆资料称为“云纹照壁”。在北屋角,立有小塔,其间护栏以左右的勾阑和中央的双龙吻背,造成“围脊”的效果。

大厅:取暖系统与故宫相似

一楼中部是阅览大厅,工作人员介绍,层高达9.6米,四面通风与采光,能满足240余人同时阅览和借阅的需要,还可以作为学术报告厅。

据介绍,老图书馆不仅外形颇似北京故宫,其内部的取暖方法也与故宫极其相似:在一楼大厅阅览室的木质地板下设有取暖道,寒冬时节,烧上烤火炉,热气进入取暖道而使地板发热,阅览室内便温暖如春。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这套取暖系统已不能使用。

武汉大学档案馆前馆长徐正榜评价,老图整体外观为中国传统殿堂式风格,内部则采用了西式的回廊、吊脚楼、石拱门、落地玻璃等,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发挥得完美而极致,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潮流、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

记忆

它是武大精神地标

对于大多数武大学子而言,老图书馆不仅是一个自习和求知的地方,更是武大的精神地标。这座建于1935年的老建筑不仅是珞珈讲坛的主办地,也是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举行的地方,学校的校徽、宣传片,无不以老图的飞檐作为最重要元素。虽然该校新图书馆扩建完工已经投入使用,但老图书馆作为自习室的一楼大厅里200多个座位经常座无虚席,老图外,不时有毕业生新人在这里取景拍摄婚纱照,有学生在一边排演话剧,游人来来往往。

“老图书馆是国内比较早用钢筋水泥的结构表现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站在楼上可以一览武大的风景。”徐正榜介绍,有重要外宾或者领导人来武大的时候,老图是重要的一站。为了保护,老图平常不对学生和游人开放。但每届学生毕业时,每人都有一次登上老图书馆顶楼的机会。

典故

1928年,武大校址选定珞珈山之上、东湖之滨后,李四光和著名农学家叶雅各到上海请了美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开尔斯设计武汉大学的校园。开尔斯是美国人,他对东方的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十分熟悉。武大老图书馆为开尔斯设计,上海六合营造公司中标承建,1933年10月开工,1935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达4767平方米。

本报记者刘丹实习生李爽

人80岁而耄耋,老态丛生。但80年对于一座历史建筑来说,却还是年轻。站在武汉大学狮子山脚下抬头仰望,历经79年风雨的老图书馆依然巍然屹立。它是武大人文景观的制高点,也在去年被选为“武汉城市地标”。

1933 年开工建设时,美国著名建筑学家开尔斯可能没想到,他主持设计的这座图书馆,会在将来令成千上万的学子毕业后还魂牵梦绕。在此工作了10年的武大图书馆工学分馆馆长李玉安告诉记者,1928年李四光在该校建校的筹备会上提出,新建大学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尊师重教和重文化的思路。而在那个年代,图书馆就是“人文”的重要代表。为了体现其中心位置,图书馆不仅位于校园中轴线上,还选址于狮子山顶,其下便是樱顶、老斋舍、樱花城堡。“图书馆左边是文学院,当时文学院的选址其实地势更高,为了让图书馆‘站得更高’,修建时,文学院地基的绝对高度还被挖低了5米。”李玉安说。

一个西方建筑师设计泱泱中华的大学建筑,决定了图书馆先天的“混血基因”:故宫式的房顶上,石制牌匾上篆书“图书馆”3个字包含沧桑。内部,西式的回廊、吊脚楼、石拱门又显得洋派十足。仅一楼中部的阅览大厅,层高就达9.6米,四面均为落地玻璃。虽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打磨,图书馆的铜质门槛被踩得锃亮,木窗日渐腐朽,蓝绿色琉璃瓦片已经斑驳,但只一摸那石柱,便像是与深沉的历史打通了脉络,感慨无限。

对于大多数武大学子而言,这里早已成了学校的精神地标。学校的校徽、宣传片,无不以老图书馆的飞檐作为最重要元素。

时光荏苒,今年暑假老图书馆开始闭门修缮。武大校方有关负责人表示,整修将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不破坏老图书馆的原貌。修缮完成后,老图书馆将作为校史馆投入使用,馆内大厅将继续作为自习室面向学生开放。

第四篇: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新区)设计调研报告 1.河大图书馆总概况

河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中心

馆坐落在新校区西大门,是河南大 学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总工 程面积47495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图书馆由主楼和南北辅 楼组成,内设开架阅览室、报告大 厅、多功能展厅、电子检索厅、采 集中心、电子阅览室、视频点播室 等,是一个集阅览、教学、科研为 一体的现代化的大型图书馆。图书馆的主题结构形式为钢

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主楼 基础为筏板承台下桩基基础,辅楼 为独立承台下桩基础。结构形式相 对复杂,平面形式不规则;无固定

标准层。外部饰以单面玻璃使其看起来更加神秘,完美。灰的面砖、灰的石材、灰的金属以及灰的玻璃,构成了建筑灰色的基调。然而,不同的质感又赋予它们不同的表情:砖石的坚毅,金属的挺拔,玻璃的变幻,配合着每天若明若暗的光韵流转,共同谱曲着含蓄而多姿的协调。

2.机构设置河南大学图书馆的机构现设置为“六部两室一中心”:分别为: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技术部、信息部、特藏部、行政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和采编中心。校设有河南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3.部门设置

馆长室、党总支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采编中心、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

4.走进河南大学图书馆

进入图书馆大门以后,首先要穿越一排的刷卡机和一 排自行车,然后看大的便是图书馆大厅。大厅正面的形象 墙是大用的理石材质,形象墙前面是几个起装饰作用的石

材方体。(右图1)仰视则可以看见三层通高的中庭,中庭的有两根方形柱子,用大理石装饰表面,即呼应大厅形象墙又起到装饰空间分割的作用。在这中庭里既有交通元素又有景观元素,共同构成一种复杂的空间体验天花有两部分组成,靠大门处的天花是有条形的镜子和红色塑胶组成,装饰氛围很强。(右图2)而大厅中心顶部的玻璃天棚是有方格状框架加上玻璃,金属组成。(右图3)

在一楼过廊两侧还设有非常人性化设施—商店,可以供师生选购物品及停驻休息。过廊里外两侧还有许多植物,及净化空气又装饰空间。大厅右手部分有一个过廊,里面设有电梯和步梯,呈直线布置,便于交通。

图书馆的各功能空间均采用了统一模数化设计,在此基础上,更将9个分类阅览室以一种“模块”式的空间划分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区间,以最便捷的交通形成人流及书流的高效联系场地设计因地制宜、集中紧凑、节约了用地,缩短了馆内的交通路线和争取到了更多的室外绿化面积,并为今后的扩建留有充分的余地。5.各楼层布置图平面布置方案最终形成内聚式开放空间的构思,例如右图一楼平面布置图,即是多个路径、单一大堂入口管理的建筑处理手法。又使各部分形成一个既分割有联系的布局,使不同的区域划分更明朗化。6.其他

入口处台阶

采用有斜坡,非常人性化,方便了学生的出行。顶层露台 半开放式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静又自主的读书空间 内庭院

丰富空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步梯

节约建筑空间

满足人流的多样性选择 美化空间、装饰性强

防火措施,设备齐全加强了安全保障。

河南大学新区图书馆的特点可以归结如下:

1、因地制宜,巧妙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利用平台组织人流集散生成核心空间

2、图书馆既是校园的交通核心与功能核心,更是全天候的校园生活中心场所

3、全天候多向开放、全方位多层次交融:核心空间的多角度阅读

第五篇:大学图书馆学期工作总结

大学图书馆学期工作总结

2015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按照学校2015年工作要点和图书馆2015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图书馆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围绕优化服务、拓展图书馆教育和信息服务的功能,通过扎扎实实工作,为全校读者提供了较好的信息资源服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图书馆按照《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有关规定》,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学习制度,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图书馆业务学习相结合,图书馆部门学习计划与各科室学习计划相统一,并与年终考核相挂钩。一年来及时向图书馆职工传达和学xxx自治区、学校党委的文件精神,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学校关于整治“三非”活动专项行动中,全馆工作人员体现了较高的政治素质,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以立学立改的方式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并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些都保证了图书馆的和谐稳定,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

二、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文献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优化调整,推进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书刊订购 本图书采购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顺利推进。一年来通过开展读者需求调研和书刊荐购,对文献采选工作和馆藏结构进行调整,严格采选制度,实施了书刊政府采购招标,坚持书目或中标书商订购与外出现采图书相结合。截至11月共采购图书24498册;期刊订购1153种,1176份。为紧密联系教学科研需要,继续实行了教师参与图书采购工作,邀请了各学院教师21人到新华书店现场选购图书近2300余册。在期刊订购过程中,继续广泛征求各学院教师的意见,对部分期刊做了一定调整。截止11月底,图书馆馆藏总量为145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为103万余册,电子书42万册。

2、继续做好数字资源建设

数据库资源订购基本与上年保持一致,但加大了工作力度,对一些续库数据库子库进行了调整,并与数据库商联系开通了约30个新数据库进行试用,目前已购数据库25个,与试用数据库达到了50多个。数字资源基本满足了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需要。

同时,加强了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目前总量达到了87754篇,年内新增7879篇,增长10.1%,其中:学科理论信息动态4045篇(其中英文179篇),剪报信息库2239篇,新疆区情信息库378篇、经济专题数据库1063篇,研究生论文库154篇。

(二)细化管理,做好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

在这一年中,图书馆继续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1、满足读者需求,延长开馆时间

图书馆目前读者达到2万余人。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克服人员不足、职工年龄偏大、女职工多等种种困难,自3月份开始延长开馆时间,做到了周一到周日(10:00—23:00)书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全天候开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截止目前,书库开放达到14082小时,阅览室开放达到18753小时,电子阅览室开放达到255032小时。

2、提高管理水平,用好学生志愿者

为满足读者对双休日延长开馆时间的需求,图书馆经学校批准同意,在全校研究生、本科生中共招募了30多位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双休日值班工作,我们制定了图书馆志愿者守则,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开展活动,并在年底开展优秀学生志愿者的评比表彰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探索。

3、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

为了充分利用好现有馆舍,对书库部分图书进行了转库工作,共下架到密排书库图书8万余册,并按分类排架规则,对转库图书重新入库排架。为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对调整后图书进行了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4、调整流通阅览服务,吸引更多读者来馆。

在3月份延长开馆时间同时,我们调整并增加了流通阅览开放时间,注重管理细节的改善,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空间资源。截止目前,书库借还图书317342册;阅览室接待读者858329人次;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254292人次。新增办理vpn有效账号1769人,累计达共2834人。全年办理新生一卡通4970人,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4270人。同时,为读者办理认证工作全年近1万人次。

5、在学校的支持下,6月开始启用新电子阅览室。增加了阅览座位200个。

(三)拓展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求,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1、开通“超星移动图书馆”

在学校的支持下,图书馆今年引入了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该系统是专门为图书馆制作的专业移动阅读平台,是以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为支撑,通过手机、ipad、pad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读者提供搜索和阅读数字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校师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自助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电子资源查阅、图书馆最新资讯浏览等,并有140万册电子图书、海量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元数据供读者自由选择,扩大了我馆网络电子资源拥有量,使我馆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与内地高校图书馆处于同一水平上。

2、继续扎实开展以“走进读者,用心服务”为主题的读者服务月系列活动

(1)“世界读书日”活动。为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树立学校的文化形象,让读书成为生活的时尚,在4月23日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里,向全体师生发起读书倡仪书,并同时开展了以弘扬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阅读理念,提高读者阅读素养,树立我校文明阅读新风为主线的“我爱图书馆”有奖征文活动,为读者服务月系列活动拉开序幕。经评委打分,共有1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四名,优秀奖八名。

(2)开设爱心图书漂流站。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倡导“诚信为本、以书交友、快乐阅读”和“分享?信任?传播”的绿色阅读理念,图书馆在经世楼六楼大厅和图书馆一楼大厅分别设立了“爱心图书漂流站”,迄今为止共有5000余册广大师生捐赠的闲置不用的图书进行了免费借阅和漂流,使知识、爱心和诚信得到了传递。

(3)新生入馆教育活动。为使2015年新生充分了解和利用本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新生中以“知识的喷泉,信息的海洋——热爱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为主题,为14个学院开展《新生入馆教育》19场共计3100多人,并进行了研究生新生使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走进图书馆。

(4)读者培训活动。为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充分了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快捷方便地使用图书馆已购或试用的各类数据库,与万方、清华同方(cnki)、读秀、超星、维普、国研网等6家数据库商合作,年内开展了8场数据库推广使用培训活动。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为他们更好地使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帮助,也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5)“畅游书海好读者”评比表彰活动。为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和引导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不断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素养和读书热情,图书馆开展“第二届畅游书海好读者”评比表彰活动,对2015年以来借阅图书最多的前十位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共30人分别给予表彰和奖励。

3、开展深层次信息咨询服务

(1)进一步提升信息咨询和课题服务的能力。一年来,共为我校21项课题(10项国家课题,10项自治区课题,1项校级课题)提供了基础性的文献检索8193篇,分析课题论文4篇,分析9种课题问卷调查并统计调查问卷2467份;撰写课题统计报告2篇,有力发挥了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功能。

(2)大力加强与各学院之间的联系。为了做好馆藏文献和网上文献信息开发工作,掌握教学科研工作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经常深入到各学院进行宣传,先后到9个学院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推介工作以及如何使用数据库,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

(四)不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一年来,我馆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各类学习活动,邀请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本馆信息咨询部同志进行关于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基本知识等方面的讲座2场,安排11人次先后去深圳、武汉、北京等地学习培训,回来后给全馆同志做报告,谈学习心得和体会。加强业务培训,安排参加自治区图书馆举办的业务培训等。加强馆际交流,5月赴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参观学习,6月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来我馆交流访问。通过交流学习,开拓了视野,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水平,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五)不断加强党支部和党风廉政建设

图书馆高度重视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以理论学习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做到了党建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活动,今年4月,为缅怀革命先烈,坚定对党的信念,加强党史、党性和爱国、爱疆教育,图书馆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赴烈士陵园举行扫墓活动,凭吊革命先驱,使同志们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今年9月至11月图书馆党支部按照中央、自治区、学校党委的要求,认真组织了习近平、张春贤等中央、自治区领导的讲话精神,按照活动安排,分别组织进行学习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普遍谈心、意见建议梳理、立学立改等过程,撰写本单位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使党员们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坚强和反对“四风”方面切实加强了廉洁自律,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

(六)做好工会工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今年3月图书馆女职工集体荣获自治区科教系统、区教育工会颁发的“先进女职工组织”称号,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图书馆加强对馆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馆务公开,注意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凡涉及到职工切实利益的都要召开馆务会,并在图书馆网页上进行公示。同时,图书馆工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今年5月组织职工赴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踏青,在学校运动会上组织职工积极参与比赛项目,并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为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和谐图书馆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七)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014年我馆被评为学校最佳文明单位,为保持这一荣誉,图书馆时刻以最佳文明单位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落实学校党委的工作安排,制定《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创建校级文明单位实施方案》,图书馆和各科室主任签订精神文明创建责任书,使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调动全馆职工创建的积极性。

(八)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防松

图书馆始终认真贯彻“防查并举、标本兼治、重在预防”的方针,坚持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从加强安全意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正确使用消防器材、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等多方面入手,确保了来馆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图书馆书刊、设备资源的财产安全。为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加强全体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邀请乌鲁木齐公义消防知识宣传中心教官为全体职工做了消防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提高了自身应对突发事件和火灾事故的应变能力和自救防护能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能够常抓不懈,在校计生办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的人口生育政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2015年图书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修订完善以及学习和落实有待深入;二是人员年龄偏大,人员结构不合理;科级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三是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科研成果少;四是深入学院开展主动服务不足,读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层次还需提高,服务内容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五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宣传推介和深层次服务还需加强;六是对职工的工作生活方面尤其是对困难职工生活关心不够。

四、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图书馆将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中心工作提供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

(一)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理论学习与提高,保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坚强。转变工作作风,改正“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民主管理、文明单位建设和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工作。

(二)进一步加快建章立制工作。完成制度的修订、完善和增补,加强制度的学习和检查落实,以制度保障各项工作有序高效。

(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群众意见确定调查研究项目,重点做好有关职工工作生活方面的调研、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情况的调研、读者服务调研和学科服务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及时改进工作。

(四)继续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加快数字资源和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努力增加重点学科的中外文图书和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的采购经费,同时积极挖掘网络免费资源,有效使用calis、cashi以及协作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加强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和学科服务工作。建立学科馆员管理办法,探索和实践学科馆员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开展深层次服务模式。继续做好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数据量稳步增长。

(六)进一步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宣传推介工作,确定人员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资源和服务的宣传推介。完善新生读者入馆培训教育工作。

(七)努力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调整人员结构和工作内容,继续引进高学历人才,不断提升馆员综合素质。加强对职工的学习培训,多派出职工进行疆内馆际交流,参加学习班和会议交流。

(八)加强科研工作,制订相关措施,围绕图书馆工作和服务制定研究选题,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从事与图书馆专业、技能相关的研究工作,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文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