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关于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电的调研报告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20-1049568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5 18:36: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电的调研报告

关于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电的

调查与思考

新型农村社区电网建设事关农村发展和百姓生计。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迫切希望用上质高、同价、安全、可靠的电,要求进行电网建设和改造的呼声空前高涨。为配合我市全面掌握新型农村社区用电现状,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我镇成立了新型社区用电现状调研小组,对我镇七个新型社区,涉及17个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社区用电基本情况

全镇新型社区生产生活用电基本正常。自

月起,我镇用电与城市用电实现同网同价。截止年

日,全镇累计投资

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电网建设与改造,包括

个千伏变压器

台,配电变压器

个,容量

千伏安,10千伏线路

千米,0.4千伏线路

千米。社区居民生活用电已全部由供电局直抄管理到户。社区电力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社区供电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供电质量显著提高,很少出现由于供电紧张而出现的“拉闸”现象,电费收取也比较合理,居民生活用电为

元/千瓦时。全镇新型社区电网经过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供电情况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电网建设和改造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仍然需要加大投入整治力度。

二、####新型社区用电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用电量持续高位增长,新型农村社区电网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渐突出。农村配电网已不能满足现代新型农村社区的需要。

1、变压器数量严重不足,电压合格率低:严重时电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目前仍需

KW变压器才能基本满足新型农村社区所需。####社区有居民说:“自家和亲戚同时买的电视机,就因为自己社区的电压不稳定,经常断电,电视机寿命远远短于亲戚家,现在都不敢买太贵的新电器,总是担心坏”。

2、资金缺口大:变压器安装费用高,很多社区在财力上根本承担不起。以###社区为例,新安装一个630千瓦的变压器需要80多万元,这对于其他本来就不宽裕的社区来说是负担不起的。有居民反映说:“变压器造价成本本来不高,一个630千瓦的变压器也就12万左右,但是因为安装验收都是同一职能部门,造成安装费远远超出变压器本身的成本”。监督制度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社区电力配套设施的完善。

3、网损较大:供电线路和设备损耗大,造成能源浪费;供电可靠性低,故障频繁,并且造成停电时间长,停电面积大。###社区在不到1000米的路段,连续安装了三个200千瓦的变压器,村中有懂电力的居民反映:“其实直接安装一个630千瓦的变压器就可以了,这样安装完全是浪费资源,浪费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

4、自动化程度低:供电紧张时负荷控制和电能分配手段落后,由于用电负荷的逐年增加,主杆线线径小,进户线老化,每到夏季高峰用电季节,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不到81%,有时大功率的电器根本无法启动。大任庄社区有居民无奈的说:“现在有钱,能买的起空调了,本该享受享受,不料,最热的时候,还是手摇扇最靠谱”。

(二)农村公用输电线路抗风险能力差,对雨雪、强风、冰雹等突发风险抵抗能力差。

1、农村变压器的设施设置不合理:易遭受恶略天气侵袭,比如变压器露天放置,防雨雪雷电能力差等。###社区很多居民反映:“只要一下雨打雷,家里就会跳闸,白天还好,就怕晚上下雨打雷,一停电,啥都做不了”。

2、监管力度不够:电力工作人员对农村线路附近环境监督不严,周围普遍存在树木、房屋、家用电缆等。

(三)安全用电和治安隐患不容忽视。

1、电力设施被盗严重,对线路运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也给群众的用电造成不便。我镇七个社区都不同程度出现过电力设施被盗的情况,###社区有居民说:“自己队里的地头,刚装了一个新变压器,一次都没用过就被盗了,到现在已经五六年了,每次浇灌农田都特别不方便,要从远处的一个厂子里接电,每次都要欠人情”。

2、农民用电安全知识缺乏。农民在购买电线时往往以便宜作为准则,购买非国家标准的电线来安装,家用线路容易出现短路、超负荷、漏电等情况,且多数社区居民为省钱都没安装漏电开关,造成一定安全风险。农村家庭生活用电总功率不断加大,电线、开关、插座等设施难以负载。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动,很多居民家庭开始有冰箱、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用电器,但是长期未曾更换的家庭电线、开关和插座等出现难以负荷的现象,###社区居民家庭出现电线烧焦,插座变形问题的达到了100多户,基本占到了五分之一的比例,而农村社区居民多数没有给于充分关注,只有到不得已时才会更换。

三、探索解决途径,提升社区电网现代化程度

农村电网建设乃民生之计,群众所需,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农村稳定,我们应当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安康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问题,把这项惠及老百姓的实事办好,使广大老百姓能够平等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为此,我们建议:

(一)把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象建设通村水泥路那样制定政策予以扶持。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当充分考虑巩固农村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等因素,把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将农电网建设和改造与新农村建设、迁移式扶贫、小集镇建设、通达工程等政府扶持的农村发展项目结合起来,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群众参与、各方配合的农村电网建设的管理体系,定期研究农电网改造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农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出现的矛盾,构建供、用、管的和谐关系。

(二)加强领导,做好规划。

1、要理顺部门与地方的条块管理关系。加快建立农村供用电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打造镇、村二级联动的工作平台。

2、要统一规划电网的安装。社区供电建设规划应与城建规划同步进行,城建规划要预留电网设施线路,确保高压线路、变压器等设施与人居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保证供电设施的合理布局。建议由规划部门牵头,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合理制订各社区的建设规划,明确三线(电线、通信线、电视线)的通道走向,林业部门要征求供电部门意见,制订电力线路走廊下禁止种植林木区域红线图,对线路底下的树木问题,要按法律法规规定及赔偿标准来解决。

(三)加大线网改造的力度。

1、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用足用活上级对新型农村社区用电倾斜的扶持政策,对残旧线路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改善电网设施状况,稳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2、要增加农村配电点建设:缩短供电半径,或将变压器扩容,消除个别社区、户电压不足现象。要多渠道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对农村用电政策和知识的认识,争取农民对农村用电建设工作的全面支持和配合。要指定职能部门派专人负责,全力解决阻挠电网改造的难题。

(四)探索新型能源在新型农村社区的推广应用之路

新型农村社区房屋质量比较好,房屋居住面积比较大,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用电量逐年提高。而太阳能技术的不断提升,建设成本的不断下降,为实施农村太阳能工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社区一般为8间,南北朝向,长约20m,宽约13m,因此房顶阳面面积大致估算为260m2左右。以汲城社区705户为例计算,屋顶可利用面积为183300m2。,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辐射量在502~586 kJ/cm2.yr。在晴天的阳光下每平方米大约14W,每天可发电256KW,不仅可满足本社区需要,还可以向电网发电。

(五)抓好宣传,确保用电安全。

1、供电部门要不断开展电力安全意识宣传:在各社区张贴宣传海报,以及在电杆、铁塔上喷涂电力安全警视标语等。安监部门要深入农村基层和企业,加强对用电安全的督促检查,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村用电安全隐患。

2、公安部门和工商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对盗窃电力设施销脏的废品收购站控制,打击不法行为:公安、治安联防队要重点对一些盗窃黑点进行伏击;公安、司法、供电、宣传等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大力宣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规,进一步提高民众依法用电和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城市近郊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我在××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焦店镇北部,面积××亩,有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党员××人,3个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环路和西环路两侧,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主导产业以煤矿产业为主,养殖业、物流业及其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优势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是要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按照农村的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资源,解放土地生产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其次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浪费。目前,××村3个自然村仅群众住房和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就达600多亩,通过社

区建设可以将3个自然村合并到一处,既能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又能节约土地400亩。节约出来的土地,适合复耕的就复耕,发展高效农村;适合退耕还林的就植树,美化环境;适合发展工业、服务业的,就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充分利用居住方式变化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张庄村距离市区近、交通便利的特点,可以建设“菜篮子”工程,发展大棚蔬菜,以及发展养殖业,开办养猪厂、养鸡厂等。二是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建设整合节约出来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体用地,建设产业集聚区,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村位于西环路与北环路交叉口,毗邻××矿、××矿、××矿等矿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交通运输业、物流仓储业、汽车修配、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目前,××村的物流仓储、汽车修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集聚区能够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农村经济转型。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然带来农村社会管理的创

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根据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

史传统,尊重和保护农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着重建设一种既有现代工业文明因素,又保存着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田园式”新社区,从而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必然会促使政府部门的职能延伸到农村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农村社区创新党建模式,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所以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现实要求,也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

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有限,难

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缺口。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外部引资还没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旧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管理监督、权益分配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风险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大家主动筹资的积极性。

(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

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会使生产设备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少数干部

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存在畏难心理,怕资金难筹而导致举债建设或“乱尾工程”,怕征地拆迁的难度大、影响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存在模糊认识。许多农民群众虽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但对农村新社区建设的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的认为新社区建设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担心农村新社区建设是“一阵风”,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日后难以兑现。

四、加快我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

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

配合、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

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镇为

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

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第三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按: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卢展工书记在我县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11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为使县委领导客观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基层建议,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近日,县委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予以整理,供领导参考。

关于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应运而生的,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要走好‚两不牺牲、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作用。结合商水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三农‛问题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只有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商水新型‚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全局的方向性战略任务来抓,才能够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与外延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型 1 农村社区布局规划,通过小村并大村、大村扩容和空心村治理,进行资源整合而建设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相配套的现代化农民居住区。通俗的说,新型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的新型社区。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于新农村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一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主要侧重于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整合农村社区资源,深化农村村民自治,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发展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搞得越好,2 就越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受益就越多,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二、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现状

(一)规划情况。我县于202_年启动了(202_年——202_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个乡镇体系规划和90个中心社区规划的编制。目前,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已经省住建厅专家组评审通过,市规划设计院根据评审纪要正修改完善;20个乡镇体系规划成果已完成,等待县政府村镇规划评审文员会评审讨论技术审核;90个中心社区规划成果已经完成,正修订完善,增加骨灰堂和村级公墓等设施规划。根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将全县571行政村(居委会)规划为90个中心社区、136个基层社区。

(二)建设情况。目前,全县正在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6个(黄寨刘井、小集、郑埠口、练集朱集、汤庄西赵桥、平店刘营),1100多套住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准备启动建设的6个(集聚区家庙、城关乡大井、老城、平店东邓店、张庄李寨、邓城宋庙);部分乡镇正在做前期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

(三)建设模式。我县在建的6个新型农村社区,大致采取了以下三种建设模式。一是村委组织、群众筹资模式。练集镇朱集农村阳光社区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土地臵换、建设规划、房屋设计、建设施工、质量监督等环节均由村两委出面负责实施。在运作过程中,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采购、统一施工。村理财小组严格控制造价,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新型社区建设在阳光下运行,群众入住只需拿成本价,村两委为困难群众协调低息贷款,切实解决了社区 3 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阳光社区于202_年3月开工建设,第一期工程计划筹建住房270套,正在建设215套,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成一期住房建设任务。按照规划建成后的社区住房占地仅337.5亩,现住房占地900亩,将节约土地562.5亩。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政府统一组织、鼓励引导房地产进乡镇,把社区建设推向市场,吸收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黄寨镇郑埠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属于该种模式,镇村负责臵换土地,交给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价格由政府监管,政府、开发商、群众代表三方协商定价,使价格控制在开发商有适当利润,群众能接受的合理区间。社区内住房只能由社区内群众认购,郑埠口安居社区规划利用10年时间分五期工程来完成。一期工程总投资4600万元,于202_年3月开工,202_年3月完工,规划建商住楼12幢、住宅楼4幢、门店房119间、商品房308套,建1个专业市场,并做好路、自来水、电等配套设施,目前,一期工程 16幢楼房相继开工,已封顶8幢,道路、排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将陆续动工。三是统一规划、群众自建模式。在黄寨刘井和谐社区建设中,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征求群众意见,并对村庄整体搬迁和规划新建进行信访评估,根据群众意见,按统一规划自主筹建。乡政府负责臵换土地、搞好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房屋设计、施工监管等,施工过程由乡村组织专人负责统一监管。为坚定群众自建信心,先后三次组织干部、群众到新乡、山东等地参观、学习,最后全体村民表决一致通过。为提高群众自建积极性,政府投资300多万元用于社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每户又给 4 予10吨水泥补助。和谐社区规划占地390亩,规划总投资1.5亿元,规划简欧式独院住宅楼700套,并建成中心小学、幼儿园、敬老院、农村超市、卫生室、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目前,一期工程200套住宅楼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修建社区道路202_米。二期工程24套门面房、100套农户住宅楼于今年8月动工,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

二、制约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因素

(一)认识不够到位。大多数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认识不清,不能正确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导致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乡镇(街道)没有切实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摆上重要突出位臵来抓,工作不创新、不学习、不借鉴、不作为,畏难发愁、束手无策,过分强调客观困难。由于全县处于试点阶段,试点村建设刚刚起步,没有建设成形、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社区让群众参观,群众无法感受到新型社区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加上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一些刚建好住房和现有住房条件较好的农户,甚至有抵触情绪。

(二)规划不够健全。虽然我县已完成了(202_年——202_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个乡镇体系规划和90个中心社区规划的编制,但是按照《城乡规划法》应走的程序还没有走完,加上我县对上级的规划设计经费没有完全到位,目前规划成果仍不能指导建设实践。目前,我县启动的6个试点村的建设规划,均是找相关部门再次进行的规划,这样不仅增加了启动的资金困 5 难,还有可能造成与全县规划不尽一致,影响全县整体规划的落实;由于各种原因,全县136个基层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仍没有启动,必将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规划不到位,规划编制的严肃性无法落实,导致了农村建房出现无序建设势头,非法占地违法建房现象突出,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增加了阻力。

(三)资金严重短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投资来源包括节省土地产生的补偿金、群众交纳的资金、村集体积累的资金、争取的政策扶持资金四部分。但土地臵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臵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而土地净收益补助则要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群众不很富裕,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农民建房每户需投入12—15万元,根据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大部分农户能够接受的支付能力在5万元左右,就是手中宽裕的农户也会习惯性地储备部分资金用于防备生活中的各种风险,而不可能一次性地拿出自己的全部储蓄;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据测算,建一个500—800户的中等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需要800—1500万元,加上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大院、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需公共投入1500—202_万元。按照目前我县对刘井、朱集示范点的资金整合情况看,大约能整合资金500万元左右,建设缺口依然很大。

(四)政策不够具体。我县在202_年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111‛工程有关指示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311‛ 6 工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10月份,制定了《商水县中心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商水县加快中心村建设奖补办法》,此政策只针对10个试点村实行。今年5月份,我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的意见》,对全县中心村建设制定了目标任务和实施办法。但这些政策不仅相互重复,还与目前提出的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相匹配,导致大部分乡镇持观望态度。

(五)土地制约突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只能走增减挂钩路子,但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指标较少,全省仅有2万亩,争取难度很大。目前,我县的刘井、朱集、郑埠口试点土地审批走的是先建后拆模式,根据省国土厅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规定,列入土地增减挂钩的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一般3年)腾空旧址,但看到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拆迁的难度很大,实施拆迁的措施不明确,在规定时间内最终达到节约土地、腾出土地、复垦土地的难度较大,已不再审批受理先建后拆模式。邓城宋庙、平店东邓店、袁老袁庄、黄寨小集实行的先拆后建模式,目前卷宗市已阅过,但暂时省厅不予受理,县国土部门正在积极做工作。由于土地制约,一些村迟迟不能开工建设,如平店东邓店等。

三、几点建议

(一)抓住机遇,创新运作。抢抓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创新工作理念,整体推进周商一体、黄寨‚三点一线‛‚三化‛协调试验区和练集、平店、黄寨‚一园一区一基地‛建设,把以上三项当成三个大的整体项目去规划、申报、运作,制定项目区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和明年任务,明确项目区所在地党委、政府的责任,整合资源、资金,强力推进项目区内新型农村社区建 7 设。

(二)加大力度,强力推进。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示范点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完善设施,尽快入住,打造1-2个建设成形、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样板。二是加快推进房地产进乡镇工作,建议明年选择有条件的3—5个乡镇为重点乡镇,每个重点乡镇选择一条街道连片重点开发,加大对沿街低层门面房的拆除力度,统一规划设计建设5层以上的底商住宅楼,一年完成建设任务,打造出房地产进乡镇的样板街道,逐步提升小城镇的建设水平。三是督促已列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乡镇,在等待项目批复的同时,同步加快社区规划编制、进村入户调查等前期工作,为早日开工创造条件;未列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乡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明年上半年顺利申报奠定基础。

(三)广泛宣传,转变认识。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建议在县电台、电视台开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频道或增设专题栏目等。二是与当前开展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市三次党代会活动相结合,加大对干群的培训和宣讲力度。通过宣传,让广大干群切实明白‚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好新型农村社区能给群众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等,从而转变群众认识,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

(四)加紧规划,加强管理。一是抓好我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个乡镇体系规划和90个中心社区规划编制的调整和完善工作,尽快按照《城乡规划法》走完法定程序,尽快启动136个 8 基层社区的规划编修,使规划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得到落实。二是加强对农民自建房的管理,乡镇政府有权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进行管理,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减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阻力。

(五)整合资金,加大支持。一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在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集中投放,综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项目资金利用整体效益。二是尽快出台下发加快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具体的奖补政策,包括启动资金、项目整合、信贷支持、收费减免及社区居民权益保障等,并指导各乡镇针对试点村实际、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具体的新型社区建设方案。

第四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宁陵县后陈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宁陵县城镇化发展领导组办公室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推进农村小城镇化新型社区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基于此,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后陈社区位于宁陵县城西,社区中心距县城2公里,S325省道南侧,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社区共辖后陈、潘集、前陈、张瑞寒、解洼、张三庄、东张楼、苏庄、訾庄、西张楼、张白、十里铺、严庄、姚庄十四个自然村。社区总人口8663人,总户数2288户,总耕地面积7894亩,党员总数110人。

后陈社区综合建设用地面积共计1350亩,原14个自然村居住占地总面积4073亩,社区整合后新增耕地面积2723亩。后陈社区建设分为“一心一带两片区”。一心:社区管理中心、文化大院、党员教育基地、社区超市等组成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一带:沿村北后陈水库和张解沟形成了一条自然景观绿化带;两片区:以景观带分割的南北两个居住片区,南片区安排789户老龄人员居住,为2层连体楼,面积165平方米,不超过2分半,北片区为5层和高层住宅楼,安排1499户中青年居住。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202_年以来,社区“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高效发展强实力,提升品位显魅力,惠民富民增动力,文明和谐添活力”的工作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于博个人无偿出资500多万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800多万元用于办企业和帮助村民建房。县委、县政府又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社区建设,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社区202_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完成24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202_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202_年工农业生产总 1

值达到275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使后陈社区从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典型新农村社区。

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拆除旧房43345平方米,新建楼房51360平方米,改造废旧坑塘4处;在老水库取土19万多立方,填平了村内外坑洼地,消除了空心村,使社区新增耕地366亩;建造了村民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多功能大礼堂等公共设施;社区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兴建了村预制厂、水电暖安装公司和3个建筑队,创办了博远粮油、永胜木业、宏运木制品、鼎盛农业科技和中天混凝土5个股份制企业;成立了久赢种植、华裔农场品开发等4个专业合作社,转移安排劳动力500多人。先后修通了七纵五横道路共计16.3公里;街内外安装了路灯、红外线可视电子监控,确保了社区群众生活财产的安全;同时狠抓乡风文明建设,凡婚丧嫁娶一律不准大操大办,定期开展“三好”、“四户”等评比活动;对社区内外486座坟墓全部迁移至公墓,社区1200亩耕地实行了群众较满意的合理流转,发展高效大棚有机果蔬1000亩;实施了井井通电工程,新打机井18眼,埋地埋管6300米,地埋线6700米,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后陈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村新型小城化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我们先后召开3次社区“两委”会、社区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走访群众35人次,倾听其呼声,了解其所想所盼。经过分类归纳,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沉思:

(一)集中搬迁不便操作。随着农村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意识不尽一致,一些潜藏在农村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表露出来,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极个别人对党的政策及政府的引导怀有本能的不理解,譬如在一个自然村内绝大多数人同意并支持搬迁,但仅有几户因计生超生或其他原因被政府处罚而不理解,故不同意搬迁,这就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二)新建房户成为不愿搬迁的“最大一族”。有的农户倾全部家产,盖了一座新房,在无扶持资金的情况下,仅靠做思想工作,效果不甚理想。

(三)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由于社区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强大的公共积累作支撑,对一些困难户的帮助局限于社区党组织的义务劳动支持,扶持效果甚微,使这些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

(四)农户搬迁融资渠道单一。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贷款环节多,手续繁琐,一些农户“望贷止步、谈贷色变”。

根据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着力解决:

一是社区建设应尊重群众意愿,不强迫命令,不强制拆迁,注重宣传引导。在启动建设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开始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鼓励条件较好或急需建房的群众先建,条件较差或暂可不需要建房的可以后建,对于社区住宅,规划设计不同造价的户型供群众选择,避免农户建房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

二是引导农民入住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坚持建得起,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将培育产业支撑,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首要前提。一是将已入住社区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部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范围优先免费培训。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应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二是依托经济园区,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入住社区劳动力,促进农民就地转移。三是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使群众从有限的土地中解脱出来,增加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发展新型农民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克服过去“家家点火、处处冒烟”的小、散、乱状况,实现千家万户的大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机衔接,增加同类产品上下游的关联性,该区久赢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入社成员突破95%。

三是加大对群众尤其是困难户扶持力度。诚然,近两年来,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农民逐步摆脱贫困,但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根据调查:目前建房每平米造价600元左右,户均建房投资需10多万元,该区30%农户年均收入在4万元左右,自筹资金10万左右,甚至可以满足建房投资需求,而50%农户年均收入在2—3万左右,自有资金在7—8万元,建房资金缺口在2—3万元,还有20%农户年均收入在2万元以下,需要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对这些困难户,可通过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或利用危房改造资金解决。

四是科学安排部署,周密设计步骤。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让群众对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有正确的认识,并将经群众代表大会或群众大会同意或确定的户型向群众公示,让群众选择,并申请报名。之后群众代表按照集中连片优先,急于盖房优先的原则,确定入住农户,签定搬迁协议等,使整个建设过程有条不紊,有章有序。

五是典型引路,分步实施。选择村情好,群众觉悟高的村做为试点村先启动,政府积极搞好各种服务,创新实践,培植典型树样板,典型引路促启步,将政府的引导变为群众的自愿行动,形成强大合力,为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动力,使这项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战略工程有力、顺利、健康推进。

四、对策和建议

一、建议上级政府选个试点县进行社区建设体制改革,撤掉乡(镇)级编制,把乡(镇)干部分流到各个社区工作,既减少了办事程序,又提高了办事效率,既不增加财政支出,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干部老龄化。有效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如不能进行体制改革,也可先把乡(镇)主要领导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城乡发展管理中心”,抽调一名副县级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乡(镇)领导可继续服务各自区域内的社区。

二、建议上级政府出台支持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的政策,简化社区建设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加快组织完善社区班子建设,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基础设施。抓住中央、省在发展政策上向农村基础施设建设倾斜的机遇,搞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选项立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村民最关心、最迫

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入手,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后陈社区集中投放。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二)大力发展经济。立足现有情况,引导经济强人、致富能人积极投资,选上项目带动村域经济发展。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进行聚零为整,规模化经营,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三)加强民主建设。按照“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有一个好的创业氛围,有一个好的扶持政策”的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高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农村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强的组织基础。要特别注意发现一批思想作风正派、致富带富能力较强、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农村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培养,改善农村党员干部的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

(四)促进社区和谐。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不间断的培训,使9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1-2项劳动技能,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懂法、守法、用法水平。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使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议,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办,搞好基层民主建设。倡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积极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五)提升社区品位

后陈社区所要建设的不但是一个村的旧貌换新颜,一个村的生活改变,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一种深化。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民生活,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完成社会主义农民的根本转变,实现农民生活与城市接轨,缩小乃至等化城乡差距。

宁陵县城镇化发展领导组办公室

202_年5月26日

第五篇: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加快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工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河东、金沙等10个乡镇的13个新型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和村组干部、农户交流等方式对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工程进度、土地利用、资金筹集、基础设施配套及社区管理运行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呈现的特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我区把农村小康住宅建设做为实践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审时度势在全区实施新农村“百村万户”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迅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按照“农民集中居住、生产生活分离、功能配套完善、社区管理规范”的目标,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今年以来,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48个,10561户,其中动工新型农村社区24个,9983户,动工小康住宅点24个,578户。

(一)农村面貌变化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社区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人畜分离,把后院从原来的生产区变为生活区,有效地杜绝了畜禽、秸秆进入小区,影响环境卫生的“三堆”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城乡融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农民将住上单元房,购物有超市,休闲有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二)群众得到实惠多。几年来,市、区财政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小康住宅示范点建设。对近两年20户以上的小康住宅示范点,今年300户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每户给予不少于2万元的补助,农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村信用社发放微利、政策性信贷,其它商业银行积极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五和乡为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和建设银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为社区入住农户办理按揭贷款。一些企业集团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住房一次投入长期使用,据调查,目前我区农宅82%以上是砖土木结构,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农宅基本是全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农民在住宅建设上的重复投入。

(三)拉动投资贡献大。今年以来,全区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和小康住宅示范点共10561户,目前已完工8526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1亿元,占同期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04.86亿元的6.74%。带动了钢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砖瓦等一系列建材生产消费,促进了家电、运输、通信、建筑、餐饮等行业发展,拉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增长。

(四)土地节约集约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以多层或小高层为主,按照小区式集中建设,单体面积在90㎡左右,大幅度节约了土地。如金沙乡金厦社区,规划占地1204亩,入住农户4049户,可节约用地750亩;河东乡中心社区一期规划占地300亩,入住农户630户,可节约土地840亩。据区委农办测算,目前我区农村住宅占地近27.9万亩,户均1.5亩,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全区预计占地不到8万亩,土地节约的空间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入户和群众交谈以及在乡镇召开座谈会了解的情况看,群众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担忧,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规划滞后。全区新型农村社区总体规划还没有启动,部分乡镇只是依据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搞建设,选址的随意性很大。空间布局辐射人口少,建设规模小,如发放镇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了贾家墩、双桥和小路社区,造成入住农户分摊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和运行成本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布局统筹考虑不够。

(二)建设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设手续多,报批困难。如高坝镇十三里社区报批手续达15项之多,收费平均达到170元/㎡,办完所有手续时间长达6个多月。有些社区土地使用不规范,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社区后期的运行和管理还没有深入研究,群众还存在上水何处来,下水如何排,取暖怎么供,社区谁来管的顾虑。

(三)基础设施配套缓慢。各乡镇普遍重视住房实体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较缓慢。个别乡镇未将基础设施配套部分计入住宅建设成本,实现完工入住的资金缺口大。如河东乡前期为鼓励农户到中心社区居住,未将供暖、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关费用摊入房价,建设资金缺口达600多万元;补助资金、危改资金和其它项目资金拨付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基础设施配套;已经建成的示范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没有全面完工,影响了群众入住的满意度。

(四)筹资渠道不宽。新型社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乡镇初步测算,每户建筑面积以80--120㎡计,建房资金需要12--18万元,主要靠群众集资和政府补助。建设500户以上规模的社区,按照目前设计要求,水、电、路、供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户均需2--3万元,资金压力相当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的难度。

(五)工程质量管理不够规范。部分社区建设前期工作不细,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个别施工企业技术力量不足,规范性施工不到位;有的乡镇工程招标、质量监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监理费用由施工方承担,工程监理错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职责;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施工检查、旁站监理不到位,资料记载不全,存在质量管理漏洞。

三、对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践证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契机。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带动,用新的理念指导建设,用实际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建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建管队伍,具体负责政策研究、组织协调、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会议制度,凡是区上办理的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尽量减免各种规费。市一级报批的建设手续,由乡镇提供完备资料,对口区级部门协助报批。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乡镇、村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乡(镇)村积极运作、农民主动参与”的推进工作联动机制。

(二)坚持规划先行,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依照《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邀请国内有资质、有影响的规划单位,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域界线,采取合村并点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各乡镇的详细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要充分考虑各乡镇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人文环境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和规模。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建设模式,建议城郊和工业园区乡镇发挥土地增值优势,借助相关政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以小高层和高层为主;金色大道沿线条件较好的乡镇,以高层或多层为主;人口分散,经济条件薄弱、有荒滩空地的沿山边缘乡镇根据群众意愿以二层或平顶房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风格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强化产业支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注重产业发展。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要更大范围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劳务输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催生一批高效节水种植大户、设施农牧业大户、特色林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从而使农民群众既不离乡也不离土,就近就业,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合作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发挥优势,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解决入住的后顾之忧。

(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瓶颈。资金短缺是制约目前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因素。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扶持政策,探索市场化融资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资金。一是建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机制。区上每安排一定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地生财,借地发展,对集体建设用地,除统筹安排好农村社区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外,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应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三是整合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统一拨付、集中投放”的原则,用于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进行包装,积极推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五是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担保方式、投融资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多方化解资金难题。

(五)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满足群众的购买能力而忽视工程质量。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要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电、水、沼气、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科技信息网络)、“五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三有”(休闲广场、农家店、农家书屋)、“一集中”(垃圾集中处理),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确保群众买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

(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还将引发农村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社区建成后,几个村集中居住,村级组织如何设置、集体资产如何管理、物业和社区服务如何开展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同时,就要提前思考社区管理工作。建议有关部门和乡镇及早研究农村社区管理的新途径,培养一批指导社区管理及服务的人才,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蓄积力量。

关于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电的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