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平坝县夏云镇桥上村围绕“五心”建设新农村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20-268156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17:30: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平坝县夏云镇桥上村围绕“五心”建设新农村

平坝县夏云镇桥上村围绕“五心”建设新农村

近年来,平坝县夏云镇桥上村立足实际,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要求,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富”为核心,打牢发展基础。一是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强力推进班子自身建设。全村现有党员39名,男党员30人,女党员9人,预备党员2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12.9%,建立了村级妇代会、团支部、工会,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村务管理制度、村民会议制度等,村级组织机构健全。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凡是涉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策,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动村级管理逐渐走上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新建占地4亩、建筑面积465.19平方米的村综合办公楼、1个便民利民服务点,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对党员的村庄整治规划,科学规划定位发展方向,找准发展路子,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在巩固传统农业发展的同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在顺龙米业有限公司支持下,种植优质高产大米1200亩;利用夏云打造“黔中菜都”主体的机遇,种植各类蔬菜500亩,脱毒马铃薯200亩,修建蔬菜钢架大棚34个;鼓励村民发展畜禽养殖。引进二元杂交能繁母猪养殖场1个,存栏能繁母猪百余头,示范带动农户养殖1300余头,其中规模以上的养殖户4户;养鸡专业户1户,饲养肉鸡1000余羽,养鸭专业户5户,饲养肉鸭、蛋鸭500余只;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支持鼓励第三产业发展,运输、建筑、商业等行业的发展迅速。现有大型冷藏运输企业1家、拥有冷藏运输车辆18辆,建筑队10支,运输车辆30余辆,屠宰户9户,经商户27户,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以“学”为中心,提升群众素质。一是结合农村实际,广泛组织村民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村民法制观念,提高村民法制意识。二是通过办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现场观摩指导等方式,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民工技能和交通等法律法规培训,努力提高群众致富的技能和本领。每年培训1500人(次)以上,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组织群众60余人,到素有“庖汤第一村”美誉的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经营意识,切实转变群众的发展观念。三是整合“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等项目,设立便民利民图书室,每周向群众开放2次,使群众有书读、“有学上”,切实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整合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光盘,组织群众集中收看,让农民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技术空间。

以“乐”为重心,丰富精神生活。一是抓农村文化建设。修建1个村级文化广场,安装1套体育健身器材,建设农民文化家园1个、农家书屋1个,拥有各类图书2500余册,涉及种植、病虫害防治、养殖等;组建4支文艺宣传队,挖掘农村花灯、摔跤、秧歌、舞蹈等民间艺术,逢年过节,村民自发组织新春文艺汇演,自娱自乐,有力宣传了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打造涵盖美术、诗词、格言等为内容的文化长廊100米。配合做好文化“三下乡”活动和“2131”电影放映工作。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围绕节溪河流域,利用水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节溪河乡村旅游文化长廊,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在节溪河已建农家乐2家,有1家企业已入住桥上,拟投资2000万元建大型乡村旅游酒店1个,有4家企业已与村支两委达成投资建设意向协议,着手打造乡村旅游业,吸引外地客人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享农家乐、赏农家风景。

以“美”为“外心”,构建秀美家园。一是实施道路硬化工程,着力打造外部环境。2006年以来,争取建设资金600多万元,水泥硬化村寨主要道路路面8000平方米,寨内连户路路面9000米,村寨道路“白改黑”1600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彩砖600多平方米。修建田间机耕道10.8公里,田间水利设施沟渠560米,整治河道600多米。二是推进村寨亮化工程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夜间“行路难”。安装村寨简易路灯120盏,钢杆路灯30盏,射灯1盏,实现了村寨亮化。三是加强村庄美化、绿化建设,打造适宜人居的环境。争取危旧房改造和景观整治资金200余万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的要求,对100多户农房进行立面改造和实施景观整治,消除了危房和危旧房,实现了老百姓居有所安。安装原生态寨门标志石1块,修建村民休闲长亭1处。栽种行道树100余株,村容寨貌得到了美化、绿化。四是实施环境净化,营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实行门前三包,生活垃圾定点堆放,聘请3名保洁员,分片包干,每天打扫主干道卫生,确保公共环境有专人负责日常保洁。建设农村沼气池180口,修建卫生公厕2幢,垃圾池4座,改厕20户。实现了圈舍规范有序,村内环境大为改观。

以“和”为圆心,提高幸福指数。一是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等公民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倡导邻里和睦,家庭和睦,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二是强化社会创新管理,村支两委亲自抓,广大群众配合抓,“五老人员”协助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四在农家”活动的创建,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聚众赌博、酗酒闹事的现象没有了,全村没有发生任何刑事案件,没有一起群众上访案件,民事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平安村寨”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平安村寨不断涌现,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新建村级卫生室和计生服务室,全村1539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计划生育合格率达到100%,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均领取养老金,农村低保户和生活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四是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从简,杜绝了大操大办的现象发生。营造了社会主义新风尚。五是建立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关心老党员、生活困难群众、农民工及子女、关爱留守儿童、关怀 “空巢”老人。——责任编辑:陈苏洋

——信息来源:平坝县人民政府网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材料-镇村

新农村建设材料

西来桥镇西来村

西来村位于西来桥镇西南,地处集镇,南接常州,西傍长江,238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37户,常住人口4275人,耕地2420亩。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村两委班子以“20字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紧抓强村富民这一主线。近年来,村累计投资260万元,分期建立富民工业区,新建标准化厂房2100平方米,改造老厂房2000余平方米,工业区内实现水、电、路三通,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域经济长足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村级集体的增加,由“十一五”初的不足万元,到2010已达38万元;另一方面,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全村约400余人就近上班,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400余元。

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是强村富民的必由之路。为了充分利用岛镇特有的江滩资源,我村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对江滩进行围垦,建成农业生态园一座,现已成为集江虾、特色鱼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培育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在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探索中,我村大胆尝试,09年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100亩建成大棚秧草种植基地,随后在此基

础上,又成立了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集镇的优势为发展三产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整个西来桥镇“产业岛”建设的深入,三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更加迅猛,为此,村里的三产服务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以提供物业房的形式引导和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正如村支书施为民所说:“

一、二产的发展能强村,但真正要富民,还要靠三产,要人人有事干,人人有生意做,那么西来村就真正富裕了。”

发展重在利民,截止到2010年底,村累计投入400万元,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40000余平米,村内水泥路覆盖率达98%。下大力气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对河道沟塘进行疏浚清淤,对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和美化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院里整洁卫生,鲜花盛开。“村强,民安居”的设想已经初步实现。

以村民服务中心为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其中,每年定期举办文化培训不少于8期,累计培训村民不少于400人次。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西来村老年秧歌队和太极柔力球队先后在市镇表演比赛中获奖。

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几年来,该村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健全规范村务运行体系。建立三级议事机制。对于事关村级发展,群众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党

员、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我村通过“产业强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三篇:五凤镇小凤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五凤镇小凤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007年——2010年)

第一章

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五凤镇小凤村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属浅丘村,平均海拔400米,辖1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93平方公里,常年气温16.7度。东与简阳市宏缘乡交界,南与五凤溪社区、金凤村接壤,西与金凤村相连,北与小凤村、罗坝社区相邻,距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1公里。2004年12月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鸣阳、金牛村合并而成。

(二)人口状况

全村共17个组,1347户3465人,其中男性1802人、女性166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840人,其中男劳动力957人、女劳动力957人。残疾人86人,五保户18人,低保户47户。经商个体户61人,从事汽车运输48人,种植业大户5户,养殖业大户2户,营销大户2户。

(三)务工和就业情况

常年外出务工739人,其中男性348人,女性391人,省内务工165人,省外务工295人,县镇内务工279人,男性主要从事建筑业,女性主要从事服务业。

(四)农民生活条件及基础设施状况

农民居住方面:目前仍有125户323人还居住在土坯房内,主要集中在4组和8组。生活用水方面:目前受干旱影响,饮水困难户数110户318人,牲畜数607头。交通方面:县级公路2.3公里,村级公路9公里,社级公路13公里,硬化路面13900平方米。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小凤村共有堰塘3口,常年蓄水1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530亩。100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7个,沟渠25公里,水井450口,沼气池102个。

(五)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有土地资源7395亩,其中农业用地2546亩(田424亩,土1849亩),林地面积1151亩,主要林种为椪柑、脐橙及苗木;水域面积2219亩,滩涂等1479亩,采掘业2006年利税额为81万元。基本农田数量1040亩,人均耕地面积0.66亩。粮食作物4066亩,产量1140吨,经济作物737亩,产量136吨。2006年生猪出栏7102头,小家畜29463只,人均占有粮食329公斤,人均纯收入4175元。

(六)社会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全村有电视农户1280户,电话543户,卫生站点2个,村小学1所学生68人,幼儿园 1所23人,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办公室占地90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室1个。2006年 2352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

(七)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党支部和团支部基本情况。共有党员76名,其中男性党员

62人,女性党员14人;高中及以上文化9 人,初中文化30人,初中以下文化37人;35岁以下5人,35至45岁10人,45至59岁26人,60岁以上35人;外出务工24 人。党支部委员会由3

人组成,刘维兵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员252人。

村委会基本情况。村委会由3人组成,肖桂木同志任村委会主任。分别成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应急分队、计生协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领导和监督小组。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位一体”和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定位:重点打造椪柑、野山椒、速生杨产业,建野山椒深加工厂一个,形成“一村一品”;建服装加工厂两个;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目标:到2010年,土地规模经营达到60%以上,农民集中居住达到90%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第三章

产业发展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按照县委农业“五化”工作要求,着力打造椪柑、野山椒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以组建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建立新的产业发展体制和机制,实行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公司运作,以此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产业规划项目

1、种植业。在沿淮罗路两侧发展椪柑1000亩,并在各组发展野山椒1000亩。

2、养殖业。动员广大农户积极发展养殖业,抓好生猪及小家禽的养殖,2010年生猪出栏达到2600头,小家禽达到2.5万只。

3、林业。动员广大苗木积极种植各种经济苗木;增加花卉的培植;在沱江河鸣阳河段新种植1000亩的速生杨, 集中发展规模生态林和经济林。建好小凤村生态观光走廊。

4、服装业。抓好小凤村缝纫技能培训站的培训工作,为鸿翔制衣厂输送更多优秀的熟练技术工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就地就业。

5、野山椒加工业。新建年生产野山椒1000吨的加工厂一个;做好野山椒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工作,继续扩大野山椒种植面积,为野山椒加工厂提供量多质高的原材料。

(三)产业运行管理规划

1、形式。组建小凤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土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由公司集中规模经营,实行公司化管理,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工作任务。由公司集中开发椪柑、野山椒、经济苗木产业,由公司为服装厂、野山椒加工厂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场地、原料及人才资源,支持、鼓励农户向二、三产业转移。

3、集体经济的利益分配原则。集体经济壮大后,一是继续扩大开发、建设规模。二是发展社会事业。三是保证农民在公司务工中获取稳定的收入。四是在条件成熟后达到农民以股份换社保目标。五是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分红收入。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道路建设

为使村组、集中聚居点、企业等的连接更畅通、密切,2007年将新增2条硬化路面6千米,泥结碎石路9条共计5556.77米以改善目前村道道路状况。

(二)巩固水利设施建设

2008年前将完成微水池300口,新建农渠21条,改造提灌站5个,完成人畜饮水工程3处;通过以上工程可基本解决全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三)配强电力设施设备

2007年新增2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新增电力线路4.2千米,实现“户户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目标。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环境建设 1、2008年底,完成300户农户“一池三改”工程;为14组的农户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安装自来水管网。

2、加大对市县争取力度,认真落实土坯房改造政策,2007年完成50户、2008年完成75户,2年内将125户土坯房改造成砖瓦房或楼房。

3、加强院落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统一处理,对公路沿线农户的垃圾实行集中清运。

(二)“中心村”和聚居点建设

1、建设原则。按照遵重农民自愿的原则,动员、鼓励、支持农民到“中心村”聚居点建房,集中居住。建房形式为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

2、工作要求。未来五年中,凡本村农民不得再在原地原址改建或新建农房,必须到规划的“中心村”或聚居点进行统一建房。

3、“中心村”规划地点在12组,建设期限为3年,规划规模为集中农户167户,分二期完成,其中第一期完成87户(2008年8月以前)、第二期完成80户(2009年8月以前)。聚居点两个,一个规划在4组, 建设期限为4年,规划规模为集中农户57户,在2010年8月以前完成。另一个聚居点规划在6组,建设期限为4年,规划规模为集中农户88户,在2010年8月以前全部完成。

4、在“中心村”及聚居点建设中做好供水、环境、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第六章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1、完善集培训、教育、党员活动为一体的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多功能村级标准活动室,设置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室、文化服务站、农村便民书店、村广播室,以此为载体,加强党员、群众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和农村实用技术及农民就业的培训,培养一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队伍。

2、建立村级标准化卫生站建设,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计生服务体系,建立计生服务室,抓好“三查一治”,保持低生育水平,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3、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对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等群众的救助能力和水平,落实农村土坯房改造,扩大土坯房改造面。

4、切实搞好劳务培训,实现充分就业。认真做好本村劳动力调查、核实与登记工作。重点抓好以制衣为主的技能培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村劳动力就业全覆盖和充分就业目标。

第七章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一)党组织建设规划

1、继续开展村级党组织“五个好”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2、配强配足村级班子,认真开展好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对个别年龄大、能力差的村干部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参谋助村作用。

3、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十六字”方针,力争每年发展一至二名新党员。

4、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抓好党员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与培训,重点加强流动党员、在外务工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建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室,规范各项工作制度,以此为载体,发挥阵地作用,培养、造就一支新型党员和农民队伍。

(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全面实行党务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继续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

(三)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经常组织文化支农助教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特别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教育。通过努力,形成生存环境怡人、生活条件优越,文化生活丰富,家庭和睦,勤俭自强、诚信守法,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文明程度较高的新农村、新风尚,塑造农村新风貌。

1、小凤村村2007年至2010年新村扶贫发展规划表

2、小凤村产业和项目建设资金概算表

第四篇:桥上镇庄里村2011工作规划

桥上镇庄里村2011工作规划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拓宽致富途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经两委班子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对我村2011工作做如下规划。

一、进一步加强经济林建设,拓宽村民致富途径,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充分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结合我村实际,大力发展林果业。今年规划建设南头北坡至庄里北坡625亩核桃园区。园区建设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水利建设。我村处于翼城县桥上镇东部,全年干旱少雨,为确保经济林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好水利建设。我村共投资20万元,自东沟高速路桥下引水至后庄垣头,再到前庄和南头北坡顶,修建蓄水池12个,铺设管道6000余米,确保全区内每亩地的树苗都能浇上水。

(二)道路建设。为方便村民对林地的管护,投资约20万元,对原来只有一米五宽的田间小道进行拓宽改造,现已将从后庄至南头北坡长约3500米的道路拓至四米宽,并与庄里村主街道相连,为村民对林地实行机械化管理和产品运输提供便利。

(三)完善补贴制度,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为鼓励村民发展林果产业,我村村委会和种植户签订种植补贴协议,今年的小麦青苗补偿每亩300元,共涉及到350亩,共105000

元;经济林管护每亩每年补贴200元,涉及800余亩,共1.6万余元,今年将支付村民种植补贴2.7万余元。

(四)核桃园区统一规划种植。今春我村共种植核桃625亩2.1万株。共投资约20万元整地、打坑、打带、购买树苗、种树并腹膜。

二、改善环境,提升我村形象。

(一)投资25万元,修建庄里村村门,改善我村形象,为我村的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提供机会。

(二)投资20万元解决东沟--柴家,前庄--后庄自然村

1.5公里道路硬化,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农资运输难,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问题。

三、对村委会东房改造,改善办公条件。村委会东房原是村文化活动中心,由于年久失修,房顶大面积漏水,墙体严重裂缝,已成危房,无法满足村民文化活动的需求,经研究决定投资20万元,把村委会东边的平房翻修成二层,建成集乐器室、农民书屋、棋牌室、会议中心为一体的文化服务中心。

桥上镇庄里村

第五篇:云台镇陈峡村新农村建设进度

云台镇陈峡村新农村建设进度情况

一、工程进度

1、村内道路硬化1600米。

2、房屋亮化45座。

3、健身广场400平方米已完工。

4、文化墙已建70米。

5、庭院改造正在实施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1、广场实有面积有所增大,因地面不平。

2、资金划拨存在缺口。

三、今后打算

1、加快新农村建设整体进度。

2、在新农村建设文化上突出康北文化。

3、在新农村建设特点上突显云台特色。

平坝县夏云镇桥上村围绕“五心”建设新农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