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20-1101520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2 20:24: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洛阳历史文化厚重,山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强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洛阳旅游业现状

(一)基本状况。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历史人文景观众多:龙门石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石刻艺术宝库,中国四大石窟和全省仅有的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办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关林是国内唯一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遗存。北部邙山遗存有东周以来诸朝皇陵为主的中国最大的古墓葬群和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千唐志斋、王铎故居、白居易墓、狄仁杰墓等众多文物遗址不胜枚举。沿洛河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和周王城五大都城遗址,史称“五都荟洛”。

洛阳山川秀美,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北有黄河及小浪底-西霞院风景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西有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和国家森林公园花果山、神灵寨;南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和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天池山,“北国水乡”重渡沟,以及木札岭、老君山、陆浑水库、伏牛山滑雪场等风景名胜。长达20多公里的洛浦公园宛如一幅丹青长卷镶嵌在城市中心。面积达3000多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与城市周围的周山、龙门山、小浪底、上清宫等森林公园相互拱卫,构成了巨大的城市生态网络。

洛阳牡丹国色天香,名甲天下,现有各类牡丹观赏园11个,种植和观赏面积达到3万多亩。洛阳从1983年起,每年举办集旅游、文化、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牡丹花会,至今己历28届,是全国著名旅游节会活动之一。

近年来,我市着力抓好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产业规模扩张、旅游经济效益提升工作,努力使旅游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运作、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0.96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9.62万人次,年均增长19.43%;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5亿人次,年均增长20.97%;旅游总收入亿1114.4亿元,年均增长21.61%。202_年,我市旅游创汇1.17亿美元,年均增长21 %,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今年1—8月份,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4079.5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35%;旅游总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1.3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97%;旅游创汇9044.3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7%;接待国内游客4104.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67%。国内旅游收入195.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1 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3018.8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36%,旅游景区(点)门票收入526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2%。

(二)产业规模。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95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旅行社10家,导游员3331人;星级饭店80家(其中待评1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32家;旅游景区(点)62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4家、3A级景区10家;旅游汽车公司6家,旅游车辆1800台;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301家,旅游商品39大类、202_多个品种;有龙门、小浪底西霞院、汉魏故城、隋唐遗址四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龙门、交通、航空、餐饮四个旅游集团;旅游专业村4个,特色旅游村镇29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6万人。

(三)重大旅游在建项目。

1.栾川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投资10亿元,包括伏牛山栾川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伏牛山世界地质广场项目、老君山景区深度开发项目、九龙山温泉深度开发项目、伏牛山滑雪场升级改造及室内滑雪项目等。

2.龙门文化旅游区修复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包括龙门石窟环境研究保护展示中心工程、园区规划编制和申请意大利贷款建设龙门石窟保护修复中心项目。

3.偃师玄奘故里文化旅游区扩建工程。总投资10亿元,包括休水河河道治理工程,停车场、玄奘故居、西行广场、玄奘寺建设工程,景区内部植物景观绿化工程,景区大门(含游客服务中心)工程,古村落改造工程,玄奘浮雕墙和地雕工程等。

4.嵩县白云山5A级景区提升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

5.嵩县天池山5A级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总投资1300万元,包括道路安保工程、飞来石步道改造、景区宾馆提升改造、旅游公厕提升改造、景区导示标识提升改造等工程。

6.嵩县白云山铜河换乘中心二期工程。总投资5500万元,包括职工食堂、宿舍楼、综合办公楼、司乘服务中心、广场绿化、美化、硬化、购物街等工程。

7.嵩县白河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是省政府确定的伏牛山旅游开发重点项目,总投资4900万元,包括综合服务大楼、云龙雅居宾馆等项目。

8.新安县龙潭大峡谷5A级旅游区提升改造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包括道路工程、景观水系工程、休闲长廊及景区内服务区改造项目、休闲娱乐项目、标识系统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专业拓展训练基地、停车场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度假酒店区建设等。

9.新安县青要山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总投资2亿元。

10.洛宁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包括投资2亿元的4星级酒店希桥酒店和投资6000万元的4星级酒店紫竹大酒店。

11.西泰山景区提升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包括西泰山风情小镇拆迁、配套工程建设等。

12.恐龙遗址馆建设项目。总投资1.8亿元。以白垩纪恐龙化石为主题,融科普、娱乐、休闲为一体,包括恐龙游乐园、遗址馆、博物馆、服务中心等项目。

13.洛阳市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在洛阳高铁龙门站建设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预订、投诉、票务代理、散客自助游、车辆协调和旅游推介等全方位综合型服务,让游客享受到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的高档次服务中心。

14.洛阳旅游观光巴士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开行通达洛阳市各主要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的旅游环线和旅游直通车,并逐步扩展到周边城市旅游景区(点)。

(四)主要旅游产品。近年来,我们加大旅游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了四季有节会、四季看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的旅游产品新格局。开发了“春有牡丹花会、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的四季旅游节会产品。每年河洛文化旅游节,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共同举办世界风情大型巡游表演,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众多文艺表演团体和数千名艺术家来洛表演,该活动已成为河洛文化旅游节的主要活动和特色旅游产品。

以神州牡丹园等重点牡丹园的四季牡丹观赏为卖点,推出四季牡丹旅游产品。围绕伏牛山滑雪场的高档次室内滑雪馆,推出四季滑雪旅游产品。依托龙门山温泉、栾川九龙山温泉等,推出四季温泉旅游产品。依托我市的牡丹画特色村、唐三彩特色村、青铜器特色村、黄河奇石特色村等特色旅游村镇开发特色生态游产品进展明显。围绕郑西高铁开通,打造了集历史文化游、牡丹赏花游、休闲度假游为一体的洛阳高铁旅游产品,叫响“乘高铁、游洛阳、赏牡丹、品杜康”旅游品牌。加上原有的以十三朝古都和龙门、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为主的历史文化游,以伏牛山生态度假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为主的生态游,以十大厂矿和郊县农业观光园、农产品采摘节为主的工农业文化游,以洛浦公园,新区风貌,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周山等四大森林公园为主的都市风光游等产品,使得洛阳的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和丰富,能够适应不同群体游客和市场需求。

(五)市旅游部门基本情况。市旅游局机关下设办公室、行业管理科、市场开发科、计划财务科、人事教育科、信访科、监察室和机关党委,现有工作人员30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4人,纪委书记1人,副科级以上干部10人。另有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监察大队、旅游培训中心、旅游年票管理办公室、假日旅游信息中心(旅游信息中心)6个二级机构,工作人员54人。

为加强对全市旅游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共洛阳市委于1999年成立了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现任旅发委主任是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洪昌,成员包括宣传部、团市委、发改、文化、宗教、旅游、文物、园林、交通、林业、水利等40个市直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旅发委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

二、近年来主要工作

(一)抓好旅游市场开发。一是做好宣传营销。加强主流媒体宣传。长年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新浪网、通用旅游网等主流媒体高密度播放洛阳旅游形象和产品广告。旅游交易会促销。组团参加各类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宣传推介洛阳旅游产品。每年举办旅行商采购大会促销。202_年,邀请主要客源地旅行商1700家,集中考察我市及周边旅游产品和线路,签订向我市输送游客的组团意向突破1000万人次。制作洛 3 阳旅游宣传品。制作了包含中、英、日等八国语言的洛阳旅游宣传片光盘30万张,编印了《闻香识洛阳》、《丝路起点看洛阳》、《洛阳旅游指南》等宣传书籍30万册,洛阳旅游交通图50万份,各类洛阳旅游宣传折页、专项活动招贴画等100余万份。

二是推进区域旅游联合。联手江苏常熟、山东菏泽、四川彭州成立了中国牡丹行旅游合作联盟,共推“中国牡丹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牡丹文化游品牌;与陇海兰新沿线25城市联合,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与中原9城市合作打造中原城市群旅游共同体;与黄河沿线城市共同打造大黄河旅游联盟。

三是做好客源地市场开发。每年都组团赴北京及京津唐地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广深珠地区、郑西高铁沿线城市、本省周边及800公里半径以内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开展有针对性旅游促销,走访当地旅行商并签订组团意向。

(二)编制各类旅游规划。先后编制了《洛阳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10余部旅游规划,争取到 “十一五”国家安排编制4部大区域旅游规划中的《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和《中部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将洛阳纳入其中。目前,正在修编《洛阳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十二五”洛阳旅游发展规划》、《洛阳旅游交通物流规划》、《洛阳大新区旅游规划》等单项规划。

(三)组建旅游集团,打造龙头企业。以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旗舰企业,提升洛阳旅游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为目标,以景区为核心组建了洛阳龙门旅游集团、以交通为核心组建了洛阳交通旅游集团、以酒店为核心组建了洛阳航空旅游集团、以餐饮为核心组建了洛阳餐饮旅游集团。

(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开通12301全国统一旅游公益热线,以人工应答为主,为中外游客提供各类旅游咨询服务。在全国首家推出旅游电子门票。河南移动用户通过手机积分、M值或者扣话费即可购买包含龙门石窟在内的我市20余家主要景区及牡丹观赏园电子门票。洛阳旅游网改版升级,实现打折门票查询,旅游线路查询、房价查询等实时信息发布和搜索功能。开通了英文、日文、韩文、法文、德文洛阳旅游网站。建设洛阳旅游体验网,运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和三维立体动画等多种高端数字技术为中外游客提供网上游洛阳的独特体验。

(五)发行洛阳旅游年票。于202_年 7月1日面向全市市民正式发行洛阳旅游年票,共包含20个旅游景区,定价60元,可在一年内不限次数使用,使广大市民得到了实惠。目前共发行年票64万张,持年票进入景区游览的游客达400万人次,纳入年票的景区达到24个,全市年票发售点达140个。今年7月,济源市4A级景区王屋山风景区正式加入洛阳旅游年票。

(六)推动县域旅游发展。栾川县打造“绿色栾川·健康乐园”品牌,获得“中国旅游强县”和“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发展农家宾馆经验由省旅游局向全省推广。嵩县率先在全省旅游行业制订并实施了《农家宾馆管理规范》,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称号。目前,我市共有栾川、嵩县和新安县获得“中国旅游强县”称号,是全国拥有旅游强县数量最多的城市,拥有偃师市缑氏镇唐僧寺村等10个省级“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重点旅游村。

(七)持续开展全市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邀请外省市旅游专家对我市旅游服务质量进行随机暗访,举办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服务质量和业务技能大奖赛,召开旅游管理与服务现场会,实行旅游业发展巡查督办周报制度,提升了全市旅游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八)做好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龙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修复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洛阳黄河小浪底西霞院生态休闲度假基础设施项目、洛阳玄奘故里旅游区扩建工程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借助旅游节会平台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2_年全年共签约项目36个,约定项目投资额248亿元。今年上半年,组织参加郑州202_中国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大会,会上共签约旅游项目5个,总签约额达171.2亿元,占本次论坛总签约额的1/3以上,其中合同金额11.2亿元。

(九)加强与旅游院校合作。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人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旅游学院紧密合作,围绕洛阳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专业课题研究,以理论促实践,建设旅游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了合作共赢。

(十)转变机关职能。市旅游部门先后将旅行社门市部和二星级以下旅游饭店的审核、管理,旅游餐饮、商品等定点企业的审批、管理,辖区旅游市场管理、旅游安全等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市)区旅游局和旅游协会,达到了权力下放、管理下移、扩大覆盖、加强服务的目的。成立了市旅游景区业协会、旅行社业协会、旅游星级饭店业协会、旅游车(船)业协会、旅游商品业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行业自治、自律作用,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洛阳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氛围不浓。

全市上下对于发展旅游业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旅游业摆到应有位置和高度,全市全民发展旅游的合力还不够强,相关政策和措施还不到位,特别是没有出台扶持旅游产业的专项政策,旅游投入相对不足。

(二)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我市旅游行业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战,无序开发,没有将我市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进而扩展到市场优势,升华为产业优势,严重影响了洛阳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旅游工作覆盖面广,涉及文物、宗教、园林、林业、水利、文化、交通等众多部门,且分属于不同市领导主管,不少工作协调起来难度较大,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工作开展。旅游发展委员会由于职责不明晰,缺少约束力,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旅游景区体制、机制不活,我市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和部分生态景区是财政供给事业单位,市场意识和新产品开发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低下,旅游市场占有率和发展后劲不足。

(三)旅游开发存在误区。

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造成我市在旅游开发中存在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轻视旅游宣传营销,轻视旅游产品开发;重视外在形象建设,轻视旅游市场开发,轻视优化旅 5 游环境,轻视旅游管理的现象,没有按照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的要求来开发旅游资源,进而影响到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如我市花费巨资建设的定鼎门遗址、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后,游客稀少,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在城市建设开发中不注重游客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不完善,如缺少停车场和旅游公厕,旅游、交通等公共标识系统不完善等。

(四)历史文化产品开发不够。

相对于北京、西安、南京等同类型城市,我市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和产品转换力度远远不够,存在重保护轻开发,开发不系统,规模小,实力弱,吸引力不强等现象,与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地位不相称。

(五)旅游整体质量效益不高。

202_年,我市接待游客总量高于西安、烟台、青岛等国内主要旅游城市,与杭州相当,但旅游总收入却不到杭州的1/3;游客人均消费不足500元,郑州、威海、青岛、烟台等城市均是我们的2倍以上。202_年我市旅游业总收入约占GDP的12.5%,与南京、杭州等旅游城市20%左右的比重差距仍然较大。客源结构中入境游比重偏小,202_年我市每百名游客中境外游客还不到1人次,杭州、桂林、青岛等城市分别是我们的6.3倍、10.1倍、3.6倍。在旅游产业规模上,我市的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导游人员等人数与主要旅游城市也有不小差距。

(六)部分旅游项目进展缓慢。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市部分旅游项目进展相对迟缓,存在项目已经签约的还没有落地,已经落地的资金没有到位影响开工,少数项目建设缓慢等情况,影响了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洛阳旅游产品不能适应当前旅游市场需求。目前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需要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娱乐等多类型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而我市的产品体系仍然以龙门、白马寺、关林等单纯观光型产品为主,属于旅游产品的初级阶段,不能满足中高端游客的需求。我市缺少夜间旅游产品,仅有的音乐喷泉表演仅在节假日和有重要贵宾时开放,不能定期为外地游客表演,文化娱乐项目缺乏,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旅游演艺节目,游客来了留不住,留下了又缺少能让游客消费的项目。商务会展活动开发不够,商务游客比例低。生态游产品虽然很红火,但是种类单一,养生游、探险游、体验游等高端产品还相对缺乏。虽然开发有温泉度假区,但是规模较小,还不成气候。缺少特色化、便携化的旅游商品,价格高,制约了旅游购物消费增长。

二是交通瓶颈制约明显。突出表现在航线、航班少,没有国际航线;列车始发车少,软卧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市高端游客、商务游客、远程游客、境外游客的增加。

三是整个旅游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在:观念落后,作风不过硬,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管理服务水平低,发展速度不快。

四、近期工作及下步打算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办好河洛文化旅游节主要旅游活动。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世界风情巡 6 游活动较往年有新提升、有新亮点,成为我市又一旅游名片。组织好旅行商采购大会,向与会旅行商推出我市旅游产品,签订更多组团协议,为202_年旅游市场开发打好基础。办好河南省第二届旅游商品交易会暨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提省我市旅游商品研发水平,进一步开拓市场。

(二)做好受灾景区灾后重建工作。向省、市汇报受“7.24”特大暴雨袭击的景区受灾情况,积极争取上级援助。做好受灾景区重建规划,组织受灾景区想方设法开展生产自救,早日恢复正常营业。

(三)做好入境航线工作。积极向市政府汇报航线工作,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联系航空公司和旅行商,争取我市入境航线实现突破,确保我市一类航空口岸资格,推动入境游增长。

(四)抓好旅游规划工作。做好《洛阳旅游产业规划》修编和《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交通物流规划》等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定稿后送市评委会审议。

(五)提高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提升洛阳旅游体验网,加快建设洛阳无线旅游平台,实现洛阳旅游WAP网站、手机看牡丹、电子门票、手机旅游信息查询等功能全覆盖。

(六)抓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深入开展“202_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针对游客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组织开展全市旅游服务质量专项治理和检查活动。对全市现有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加强联合执法,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专项活动,推动我市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七)抓好202_年旅游宣传营销准备工作。一是做好央视202_年旅游宣传广告投标准备工作,二是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城市旅行商,签订202_年旅游组团合同。

今后以将洛阳打造成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带动全市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提高旅游运行效益和质量。大力推进洛阳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等复合型旅游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规模、质量、效益型转变,延长游客在洛停留时间,增加游客人均消费,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整体效益。

(二)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洛阳市游客服务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游客集散服务网络。开行通达洛阳市各主要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市场和文化娱乐场所的旅游观光巴士。重点推进龙门文化产业园区国债项目、玄奘故里旅游区、伏牛山白河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缩小我市与旅游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

(三)不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按照“吸引游客、方便游客、服务游客”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加快航空、铁路、公路、客运码头、城市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等交通环境建设,优化、美化城市综合环境,完善城市旅游标识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 7 水平,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树立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提升洛阳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积极申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文物旅游示范区,努力将龙门、西霞院、汉魏故城、隋唐城遗址等四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及栾川旅游产业集聚区培育成为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引导各种旅游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要素齐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的精品旅游文化经济区。将鸡冠洞、老君山、白云山、神灵寨等景区培育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将伏牛山滑雪度假区、重渡沟、养子沟、西泰山、龙潭峡等景区培育成为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将我市4A级以上景区培育成为国家级国民旅游示范区。

(五)做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嵩县陆浑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洛阳市栾川县蝴蝶谷休闲度假庄园项目、洛阳市龙门站米兰旅游集散中心及配套五星级酒店建设、洛阳河洛文化产业园-神龙苑旅游开发项目、黄河西霞院旅游区(吉利区)整体开发项目、偃师市玄奘文化产业园区玄奘修学院建设项目、洛阳西马沟农业旅游观光生态园、中国(洛阳)春华秋实生态酒店(二期)、马兰河漂流项目、龙门西山温泉度假村项目、洛阳古城一日游项目等旅游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资金到位工作,完善项目前期手续,能开工的抓紧开工建设。

(六)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以“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载体,做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引导有关县(市)区对列入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的特色旅游村镇抓好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深挖特色旅游村镇文化内涵,突出鲜明特色和差异化,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抓好特色村镇延伸拓展,吸纳周边村镇农村劳动力,带动周边村镇脱贫致富。

(七)加快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加强旅游与节会、商务、会展、体育、娱乐业的结合,大力发展节会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体育赛事旅游等旅游新产品。加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加强旅游与文物融合,按照“使地下的文物走上来,书本上的文物走出来,古代的文物活起来”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把洛阳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为洛阳旅游和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探索发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交叉产业。

(八)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制定洛阳旅游商品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开发牡丹、青铜器、唐三彩等洛阳特色旅游商品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旅游商品企业积极开发特色突出、便于携带的优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定期在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策划举办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

五、几点建议

一是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并做重要指示,对旅游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进一步提高全市上下对旅游业的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合力。

二是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打破旅游管理政出多门的现有格局,探索整合文物、旅游、园林、林业等部门涉及旅游的管理职能,改变旅发委有名无实的现状,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形成全市旅游工作一盘棋。如果条件暂不具备,可将 8 旅游工作相关部门相对集中地划归一位市领导主管,以便加强协调。

三是出台旅游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旅游投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将旅游业发展目标任务列入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考核,除常规指标外,还要增加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旅游星级饭店的客房出租率,旅行社组织的来洛旅游团队,旅游包机、大巴和专列等旅游企业考核指标,由市绩效考核部门、市旅游部门统一评价、考核,实施奖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篇: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浅析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摘 要:洛阳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也需进一步推进发展。本文围绕《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反展的实施方案》,分析洛阳市文化产业现状、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洛阳;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增强,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是经济与文化交融的表现之一。它既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大众的需求所在。

一、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日前,在《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反展的实施方案》[1]中明确提出了我市文化产业五年发展目标:到202_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方案》[1]指出,我市将紧紧围绕“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以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为依托,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重大产业项目和文化品牌为支撑,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一)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日益密切。文化产业作为新型的经济与文化结合的载体,对二者的发展和壮大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洛阳历史文化丰富悠久,可发展的文化产业也是多种多样。其中,突出洛阳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有:牡丹文化产业、洛阳文化传媒业、发展会展业、文化旅游产业、洛阳特色汤食文化产业、演艺娱乐业等。

在洛阳牡丹文化产业方面,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重中之重。自 1983 年举办首届牡丹文化节后,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成为洛阳的一大特色。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在每年 4 月 5 日至 5 月 5 日前后,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承办的以“花开中国”为开幕式主题的文化活动。[2]牡丹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了旅游、传媒、交通、餐饮等各行业的收益增长。同时,伴随着牡丹文化节的日益求精,建设洛阳牡丹书画品牌,工艺美术品生产基地已经提上日程。在《方案》[1]中,就突出强调要做大做强牡丹文化产业和工艺美术业,筹办世界古都论坛、国际文物艺术品博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活动。除了有牡丹文化节,洛阳市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会展。比如5月份和10月份的洛阳房展、车展,6月份的小浪底观瀑展,9月份的河洛文化节等。这些会展突出展现了洛阳文化,也在初步改变洛阳的经济文化产业建构和产业链。

除了注重传统且重要的牡丹文化产业,洛阳市的文化传媒业也在欣欣向荣的向前发展。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的新格局、洛阳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新组建,洛阳市新华书店的买书系统的完善,都显示出洛阳市致力于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传媒业的目标。并且,为了促进文化传媒产业的转型,洛阳市政府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小微型文化企业的精致、创新、专一。不仅从形式上,也从内容上逐步创新,既要体现洛阳市注重以人为本、时刻关注民生、反映民生的特色,也能体现洛阳作为历史名城的文化传承性与创新性。在实践中,作为洛阳文化灵魂的河洛文化不仅能通过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视频展现出来,也能通过互联网以各种形式,从早到晚,从街边马路到工作单位出现在百姓视野中。除此之外,各类以精品的演艺项目为主的演艺娱乐业、各种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正如《方案》[1]中所讲,建好洛阳隋唐百戏城、帝都百戏苑,加大引进音乐会、明星演唱会等商业演出。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洛阳文化深深扎根于民生的土壤中,将洛阳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连接,使洛阳文化既突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能保留自身特色,促进文化产业多样化。

(二)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之撑,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文化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必须得到重视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让人民群众更为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李亚在9月9日在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专题调研时指出:“现代产业体系中,旅游业是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文化产业是五大特色产业之一。”那么,洛阳要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道路,而洛阳市政府也从经济、生态、政治各个角度重视洛阳文旅游产业的开拓。

在对洛阳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方面,洛阳市政府、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非常重视。《方案》[1]指出,要提升文化旅游业布局、提升文化旅游业供给、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公共服务。针对布局,又提出要构建“一心一轴两带两翼”产业格局。所谓的“一心”主要指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隋唐遗址、佛教文化等资源,区域性特别是中心城区如老城区、新开发区打造集遗址保护、遗产展示、文化演艺、休闲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洛阳旅游会客厅;“一轴”,即即隋唐洛阳城旅游体验轴,打通北至上清宫、南到龙门石窟的古都文化龙脉;“两带”,即依托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洛河文化旅游体验带和伊河生态休闲旅游体验带;“两翼”,即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区和伏牛山山地生态度假区。其中的“一轴”“两带”“两翼”是洛阳市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洛阳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改变以前单线发展策略,实行多向发展,既要深深依靠中原河洛文化丰厚雄浑的资源,又要跟上时代脚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比如说“一轴”中的隋唐文化,实践中就表现为明堂景点的建设;而“两带”中洛阳生态休闲旅游区便是沿着洛河东西贯通建设休闲娱乐场所,西可以通到偃师,东可以延伸到龙门石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洛阳文化旅游产业在不断的挖掘丰富独特的河洛文化,整合根文化资源,形成精品文化旅游路线。

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牢牢抓住洛阳本身的文化根,也会与其他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相结合。比如,牡丹文化节可以说是旅游产业的一个产品,从牡丹节又延伸出了书法、国画的创作、欣赏和销售。它既宣传了洛阳牡丹文化、隋唐文化,提升百姓的精神素养,也促进洛阳旅游经济的发展。再如,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各种传媒手段得到宣传。而各种会展的举办,可以加大洛阳在全国的知名度,加深洛阳的影响力。而文化性音乐节等各种娱乐性文化产业的举办,能过推动洛阳交通、餐饮、旅店的更新创新,为洛阳市带来种种收益。

洛阳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的产物,它极大的推进了洛阳市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人文效益。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王晓辉介绍到:“洛阳市今年(202_年)前9个月,接待游客总数达8952.1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1%;旅游总收入716.66亿元,同比增长15.63%。”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文化旅游给洛阳市经济带来的新效益。而文化旅游产业也是增加游客知识,提升游客素养的一种方式。游客们通过参观游览龙门时刻、白马寺、牡丹文化节,了解到更多的古代文化,佛教文化,洛阳文化。除了游客,那些为学术交流而参加在白马寺、龙门石窟举办的人文活动,能够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在这里擦除思想的火花,共同促进各种文化的发展。这便是人文效益。同时,文化旅游产业还将生态平衡、人民生活包含进去。文化旅游产业中建设的生态保护区,因是沿河建设,旁边就是居民区,那么,这既是平时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又能从制度和法律上要求居民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况且,开发文化旅游必须要坚持生态优先,使得自然和人文资源完美契合。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将经济、生态和民生联系起来,做到自然和人文旅游的和谐。

洛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促进洛阳市经济发展,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能把生态文明纳入发展轨道中,这是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注重经济效益。洛阳市一直在寻求各种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就是为了更好的实践“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更好的经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生产力。[3]

二、洛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

洛阳市总的来说,有39家A级景区,5家5A级景区、16家4A级景区、13家3A级景区。有统计表明,洛阳市是中国旅游城市国际影响力20强。这表明了洛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再不断变强,不断拓展影响力,更表明了它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那么,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是什么样呢?

(一)核心旅游文化活动

洛阳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与历史,4000多年的建城市,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八大古都总建都最早、历史最长、朝代最多,它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多样,得天独厚。因此,具有历史文化烙印的洛阳市,它的核心旅游文化之一必定是历史遗迹、历史博物馆、古代陵墓、民间工艺等各种物质文化。洛阳市著名的文化历史景点是天子驾六博物馆、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明堂、玄奘故里等。这些旅游景点已经成为洛阳市的经典代表。同时,作为与武则天有着历史渊源的牡丹文化,在洛阳市政府的大力发展和推动下,已经延伸出了牡丹文化节,并举办了30多届。洛阳市文化旅游业的初步发展,就是抓住了历史文化和牡丹花卉这两个特点。

洛阳的牡丹文化节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旅游观光和经济合作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活动。牡丹文化节作为核心文化旅游产业,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游客的慕名而爱。每年的4、5月份,是洛阳市交通、餐饮、住宿收益最好的时候,而因牡丹文化节产生的各种旅游纪念品、牡丹为主的特色美食,也在此时大放异彩。同时,牡丹文化节还促进了洛阳市的招商引资,各种项目各种领域的签约不断。比如电子数码、生物医药、旅游开发、基础设施等,这些为洛阳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收益。[2]而赏完牡丹,游龙门、白马寺,从白马寺到龙门石窟,东西一条线的旅游路线使得旅游计划十分有利,这就提升了行业带动力。龙门石窟作为主要核心景点,在互联网应用上为洛阳市其他文化旅游景点的改革做了榜样。今年12月8日,在西安举办的“e服务.易时代”202_年陕西政务峰会上,龙门石窟现场分享了“互联网+”智慧景区的精彩历程。龙门石窟率先与腾讯公司联手,打造全国智慧旅游行业的标杆和典范。通过各种方便的微信支付形态,将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紧密连接,为游客提供便利。这种将科学技术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突破性进展,不仅转变了传统文化旅游方式,提升了旅游效率,也更加的人性化、便民化。这是将文化娱乐、信息咨询、文化服务通过科学技术即互联网纳入一体,是文化生产力提高的方式之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提升要求文化旅游必须跟上数字时代的发展步伐,龙门石窟作为洛阳市核心文化旅游景点,对互联网的应用是文化与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

牡丹文化节和龙门石窟作为洛阳市的核心文化旅游产业,必须要在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中起好带头作用,紧密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相互促进,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文化旅游形式的创新,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4]

(二)文化旅游品牌多样性

洛阳市是根文化是河洛文化,是隋唐历史文化。但是如果细分,洛阳市的特色文化化也有很多。《方案》[1]提到的9个品牌文化中,除了以白马寺佛教园区为主的佛教文化旅游品牌和以牡丹为主的牡丹文化旅游品牌是主流中心品牌外,其余7中文化旅游品牌很有特色。即以老君山为主的道家思想文化旅游品牌;以二里头、二程书院为主的的理学文化旅游品牌;以小浪底、洛浦公园为重的山水文化旅游品牌;以丝绸之路博物馆、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区为主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以涧西工业文化遗产街区保护、杜康造酒遗址为主的工业文化旅游品牌;以“特色文化小镇”“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为主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牡丹花都风情旅游线、“回归自然”古朴乡村旅游线、‘“古都史迹”踏访怀古旅游线、“河洛文化”民俗风情旅游线。这些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有的已经成为洛阳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还在建设和规划中。经济发展形式的多样性和高效率要求文化旅游产业要提高自身的开发率,不断将自身的历史根文化同现代文化相融合,不断的在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中发现现代文化的连接点,发展同现代文化相互转化的现实价值。比如打造以丝绸之路为主的文化旅游品牌,既符合洛阳市作为东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历史渊源,又体现国家注重丝绸之路发展的经济意义和现实价值。而“特色文化小镇”“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为主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更是响应了最近中国人民乡村游的现实潮流。

这7条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还有一部分是在打造之中。这就表明很多洛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还有开发空白,文化旅游资源的发现和开发还有待提高,从而表明洛阳市文化旅游经济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洛阳市的文化生产力还没有完全解放,那么提高显性的文化资源开发率,挖掘隐性的文化旅游资源,真正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旅游品牌,是洛阳市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民文化素养,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可以说,洛阳市的文化旅游市场会一直建设和发展下去,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长期发展。

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议

(一)发现并补齐“短板”

洛阳市作为文化旅游城市,从核心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中看出,它的文化旅游产业优势不言而喻,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旅游资源开发上看,除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牡丹文化节外,一些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这这就出现了单体资源、分散开发多,但相对集中不足,规模不大,产业链接短的问题,使得有些文化旅游产品不能形成品牌效应,没有太大的市场收益。从旅游收入看,202_年洛阳旅游总收入仅相当于青岛的66%、西安的72.6%、杭州的35.4%、苏州的41.3%。游客人均消费不足800元,仅为成都的70%、杭州的41.9%、青岛的44.9%、厦门的53.7%。游客人均停留天数2.25天,而西安是3.38天。从硬件设施上看,洛阳市的航线、高铁班次少,交通的不便利成为阻挡游客旅游的因素之一。同时,洛阳是位居中原,经济的相对落后阻碍的了科技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眼界的扩展、消息的共享,这使得洛阳市必须要加大开放力度,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更好的为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市场做铺垫。

为了更好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洛阳市提出必须要坚持“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建设“一心一轴两带两翼”的产业格局。以洛阳牡丹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知名旅游景点为核心,继续突出“古都”地位,深入打造洛阳市的历史旅游名城形象;以各种特色旅游品牌为辅,充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融合其他信息科技、娱乐、饮食、交通等行业,打造文化产业链,改革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合理配置各种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协调区域不和谐,提升文化旅游业在洛阳市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地位。针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洛阳市的旅游服务能力和舒适度,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5]

(二)文化企业与人才培养

文化企业和人才的培养对洛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洛阳市政府在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和规划方面占主导作用,但也应放手更多的文化企业。[5]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以市场导向为主,紧紧抓住企业以经济发展为主的目的,放宽文化企业发展政策,是文化企业发展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能提升文化效益。比如说为了提高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影响力,可借鉴《印象刘三姐》、《大梦敦煌》等制作精美的旅游文化演绎作品,将这些作品的设计交给全力支持和培育的洛阳日报,洛阳广电传媒集团等企业,让他们探索和总结演艺精品化和市场化运作经验,从而提升自身能力,推出更好的影视作品,精益求精,及宣传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有打造企业形象,一举两得。再比如提升洛阳市会展举办能力,可以多增强市场化运作。重视和培育符合现代会展业发展的专业展览公司,以私人公司为主力,以有经验和知名度的会展企业为基础,政府为这些企业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人才培育,从而培养能与世界接轨的专业会展公司。让他们这类公司可以为洛阳走出国内,走向世界建设更大更广的平台。[6] 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文化企业离不开各种优秀的人才,文化旅游产业也离不开复合型人才。[7]《方案》中指出,洛阳市围绕“河洛英才计划”,引进一批文化创意、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市场策划、宣传营销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将这些人才或团队投放到各个行业,为更好的促进旅游业发展服务;争取国家“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等人才和引智项目对洛阳倾斜,培养高素质、高知识、高领导力、高效率的专业人才;推进与国内知名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战略合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教育至关重要,洛阳市政府应该加大专业人才培育方面的投资力度,让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洛阳文化产业服务,为洛阳文化旅游产业服务。

(三)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形式

文化产业是出售文化、信息、智慧的经济活动,它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手段,以市场为目标,经过创新性的脑力劳动,来创造财富。既然如此,文化旅游产业就明显的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它的收益离不开创新。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应该和广告、美术、设计、电影、时尚等各行各业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形式。最具说服力的便是创造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形式。如通过对洛阳广电传媒的培育,创作出从形式到内容有新意的洛阳市旅游名城形象视频;通过人才培养,创新特色旅游纪念品,用传统文化打造现代旅游纪

【8】念品;通过开发洛阳方言,让洛阳方言成为一种具有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注重和创新洛阳饮食文化,即汤食文化,不仅限于洛阳水席这样老旧的品牌,用新的宣传等外在形式为洛阳饮食文化注入活力,增加汤食文化附加值。注重河洛大鼓的开发与表演,将河洛大鼓的表演与洛阳牡丹节相结合,与龙门石窟相结合,创新河洛大鼓的表演内容。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应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形成具有洛阳特色的旅游创新品牌。

参考文献

[1] 常书香.我市出台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六大工程 发展文化产业[N].洛阳日报,202_-11-25-04.[2] 赵丹丹.浅析牡丹文化节与洛阳经济发展[J].北方经贸,202_(10):93-95.[3] 洪 波.从绍兴文化到文化绍兴——绍兴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理性思考[J].绍兴文学院学报,202_(3):45—49.[4] 黄 春.江西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的互动模式探讨[J].科技广场,202_(8):225-231.[5] 尹得举 叶 苹.洛阳历史文化名称旅游开发探析[J].科技信息,263-264.[6] 吕玉辉.基于牡丹文化节个案分析的洛阳会展经济[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3):44-47.[7] 王琳丽.浅析洛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J].焦作大学学报,202_(2):72-74.[8] 王伟.洛阳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思考与实践[J].产品设计,116-118.

第三篇:旅游服装产业发展汇报(推荐)

“旅游+服装”新时代,开启旅游发展新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了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升纺织业文化创意内涵,体现产品文化价值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将成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增加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推动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与服装产业的融合,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提到

文化旅游资源,被游客所认同的旅游品牌效应景区即

,全市唯一的 和我县第二个国家AAAA级景区

,其自然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已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而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尤其是

等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受众群体逐年增加,如何找到旅游文化与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提升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贡献度将成为下个阶段发展的着力点。

借鉴桐乡与海宁旅游服装发展模式,我县的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首先应以大型商业综合体或旅游服装集群区为依托,建立区域性的旅游服装商品集散地,将服装产品融入到不同的旅游项目中,推动南陵旅游时尚文化与服装产业结合的同时,将传统时尚特色产业纺织品、服装融入到旅游文化之旅中,依托时尚文化建设,开展纺织文化之旅,让游客体验融入到纺织品的面料设计、服装创意设计、加工程序的过程中去,切身体验纺织文化乐趣,加大研发创意服装力度,以服装租赁的形式,便于游客与景点特色拍照留念;加强地区特色文化服装的设计和成果转化,激发游客的旅游购物心理,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

加强旅游文化与服装产业的有机结合,倡导穿着旅游服装游南陵的时尚旅游新口号,探索“旅游+服装”的新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在助力旅游服装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探索,积极配合,全心全意为经济发展助力。

第四篇:洛阳市林业产业发展座谈会发言材料

洛阳市林业产业发展座谈会发言材料

嵩县林业局

一、嵩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嵩县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种苗花卉等资源培育业稳步增长;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林产品交易市场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林业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2_年,全县林业产值44.600亿元。

(一)第一产业方面,年产值193600万元。

1、速生丰产林产业铺就林农致富路:

嵩县速生丰产林面积16.5万亩,蓄积783258立方米,年产值4950万元。其中杨树12万亩,蓄积633258立方米;泡桐1.5万亩,蓄积90000立方米;刺槐3万亩,蓄积60000立方米。

2、经济林产业成为林农的绿色银行:

全县经济林44万亩,年产值26650万元。其中天保工程以来新发展12万亩,年产值7200万元。

(1)、以李子、杏为主的小杂果经济林:

这里说的小杂果,是指时令鲜果,包括李子、杏等。近年来,河南省嵩县何村乡、大坪乡、库区乡、城关镇等乡镇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李子、杏、杏李为主的小杂果经济林,并全力实施时令鲜果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现有小杂果30000亩,年产值4500万元以上。该县何村乡从2002年开始,大力发展小杂果,形成了现在 15000亩规模。每年的5月到10月,全乡15000亩、20多种优质无公害时令鲜果先后投放市场。年产值在202_万元以上,林果业的收入,已占当地农民全年总收入的40%左右。202_年何村乡被河南省农业厅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2)、干果经济林树种:嵩县现有干果经济林24.1万亩,主要为核桃、花椒、板栗、柿子、油桐、黄连木等,年产值11054万元。

1)、核桃:嵩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群众素有在田间地头、村旁屋后栽种核桃的习惯,全县16个乡镇都有分布。主要产地有车村、白河、木植街、黄庄、德亭、大章、旧县等乡镇。202_年以来,我县按照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要求,在大章、旧县、德亭、闫庄、田湖等乡镇新建了一批优质核桃经济林基地。目前嵩县现有核桃3.7万亩,其中结果树2.8万亩,08年核桃产量1245吨,产值1743万元。核桃生产已成为我县车村、木植街、德亭、大章、旧县、闫庄等乡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花椒:嵩县花椒总面积3.45万亩,其中结果3.0万亩,年产花椒0.0525万吨,产值1050万元。主要产区为九店、黄庄、木植街等乡镇。嵩县九店乡从202_年起,大力培植花椒树产业,目前大红袍、四川青椒等优良品种花椒已达15000亩,实现“户均三亩花椒园,人均百棵花椒树”的目标,涌现出东岭、九皋、王楼等花椒种植专业村。202_年产干花椒10万公斤,产值400万元。五年后进入盛果期可年产干花椒50万公斤,产值可达1500万元,可使全乡人均增收650元。该乡还组建了120多人的花椒专业销售队伍,成立了花椒购销公司,并注册了“鹤鸣”商标,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同时,安置了大批返乡农民工,今年花椒收获季节约有1200余人参加与务工采摘,劳务收入达十多万元。

3)、板栗:嵩县板栗面积1.2万亩,其中结果0.65万亩,年产量0.275万吨,产值600万元。主要产地为车村、白河、木植街等3个乡镇,已形成产业基地。

4)、柿树:嵩县柿树总面积1.99万亩,其中结果树1.7万亩,年产果0.425万吨,产值796万元。主要分布在九店、饭坡、闫庄、田湖、大坪、何村、纸房、城关、德亭、大章、黄庄、旧县、库区等13个乡镇的丘陵地区。主栽品种有牛心、四沟、鸡鸣等9个涩柿品种;次郎、富有等3个甜柿品种。

5)、油桐:嵩县油桐面积7.83万亩,其中结果6.0万亩,年产量0.24万吨,产值3915万元。主要产地为黄庄、木植街、纸房、何村等6个乡镇。近几年来油桐籽价格有所回升且价格基本稳定,每公斤桐籽收购价在1.2-1.8元之间。

6)、黄连木:黄连木又名黄楝树、楷木、黄连茶等,漆树科黄连木属木本油料树种。落叶乔木,树冠近球形。在我国华北至华南、西南均有分布。雌雄异株,寿命长,耐干旱瘠薄。黄连木果实含油率在35%左右,果肉含油率在50%左右,种子含油率在25%左右,油可作燃料油、润滑油,也可食用,每2.5吨黄连木种子可以生产1吨生物柴油,所以又称“柴油树”。嵩县是河南省森林资源大县,是“柴油树”——黄连木的适生区。全县现有黄连木成林5.9万亩,年产值2950万元。据悉该县经市、县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的百年以上黄连木古树就有60株。该县的黄连木优良种源作为林木良种已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嵩县现有药用经济林16.9万亩,药用经济林主要为山茱萸、皂荚、杜仲、金银花(二花)、银杏等,年产值11000万元。

1)、山茱萸:又名枣皮、药枣等,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经济林树种,主产于我国的河南、浙江、安徽、陕西等地。河南省年产量占全国1/3左右,嵩县是河南省山茱萸的主产区之一,年产量约占河南省的1/4左右。

嵩县山茱萸现有总面积12.6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5万亩,年产值7596万元以上。广泛分布于车村、白河、木植街、德亭、大章、旧县、黄庄等乡镇,尤以车村、白河、木植街等三个乡镇分布最为集中。山茱萸已成为我县药用经济林产业的主要树种,山茱萸栽培已成为我县富民惠民的优势产业。涌现出白河乡上庄坪、油路沟、大青,车村镇明白川、天桥沟,木植街乡石磙坪、禅堂等山茱萸栽培专业村。

2)、皂荚产业: 皂荚树又名皂角,为苏木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根系发达、耐旱,盛果期长达200年,树龄可达600年以上。皂荚刺即皂荚树的棘刺,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性温、味辛、无毒,主治痈肿、疮毒、癣疮、胎衣不下;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之功效,被列为抗癌中草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全年均可采收,以9月至次年3 月为宜,将棘刺剪下,晒干或趁鲜纵切成斜片或薄片后晒干。

河南省嵩县九店乡是我国最大的皂荚刺集散地。多年来,每到农闲季节,该乡便有202_多名群众三五结伴,自带专用工具,遍走江苏、湖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城乡,专业采集皂刺,每年从外地采集皂荚刺400余吨,销售额1600万元,外出采集者人均增收达6000元左右。该乡九皋村陈海军,去年麦收前外出20余天采集皂荚刺300余公斤,价值9000余元。

近年来,嵩县在县城周边十个浅山丘陵乡镇大力发展皂荚种植。截止目前,全县已栽种皂荚树3万亩。已培植出九店乡、阎庄镇、饭坡乡、田湖镇、纸房乡等皂荚栽培重点乡镇。202_年本地产皂荚刺近400吨,销售额1400万元,已成为河南省及全国最重要的皂荚刺生产基地。

嵩县现已成立皂荚刺购销公司5家,下连300多名走乡串户收购皂荚刺的农村经纪人。为拉长皂荚刺产业链条,购销公司还把收购的皂荚刺加工成薄片,然后出售给药材市场、制药企业。

2、嵩县现有从事苗木培育、花卉种植,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企业8家,经营面积从50亩至200亩不等,培育的造林树种主要为速生杨、板栗、核桃、杜仲、侧柏、刺槐、臭椿等;城镇绿化树种主要有大叶女贞、雪松、红叶李、栾树、桧柏、垂柳、金丝柳、五角枫、白日红、紫荆等。

3、嵩县在林木种子采集、培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龙头企业有嵩县林木种子站、嵩县绿源绿化种苗科研有限公司。年均生产、经营林木种子、野生地被植物种子、观赏灌木种子近100个品种、数百吨,辐射全国20余省、市、自治区,部分品种如截叶胡枝子、黄栌、野菊花、黄连木等产量、质量方面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魁蒿、截叶胡枝子、野菊花、流苏等20多个树种(品种)还通过中国林木种子公司等单位出口国外。

4.嵩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6.9万亩,产量1万吨,08年产值9000万元。龙头企业有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

5、采矿业是嵩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探明黄金储量80吨,年产黄金15万两,是全国十大产金县之一,“高都赤金”以其成色足赤蜚声海内外;境内金源黄金公司、前河公司、金牛公司等国有金矿是上市企业“中金黄金”的成员企业,全县各金矿日处理金矿石能力1万吨。钼矿资源丰富,其中龙头企业丰源钼矿位于河南洛阳市嵩县德亭乡栗子园村,钼矿储量4.6亿吨、钼金属储量34万吨,单体矿量为全国第一,采选能力为每日3000吨。其他莹石、铁矿、重晶石、花岗岩等矿藏均有可观的开发价值,采矿业08年产值15亿元。

(二)第二产业方面

1、嵩县是天保工程重点实施县,每年人工商品林采伐指标一般 在1.2万立方米左右,但我县现有持有“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的木材加工点122家,其中75家为家庭作坊式带锯、木匠铺,以帮助乡邻加工家具、解木材等来料加工为主;其余40家以加工、销售板条等为主,7家以加工芯板为主,出要为外地木材加工企业提供经过初加工的板条、芯板。

2、其他林产品加工:

嵩县林产品加工的一个特色就是以槲叶为主的叶类加工业,槲叶为槲树的叶子,叶片大,椭园形,色泽鲜,味芳香,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经过腌制、灭菌、真空包装等技术处理,色泽纯正,柔韧鲜嫩,不会对食品产生任何影响,分解物不会污染环境,是一种理想的环境保护食品包装材料。在日本被称作“食用级的包装纸”,作为日本男孩节的食物包装,多年来直接从我国进口,每年约十几万箱(每箱3000张),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也有较大需求,国际市场前景看好。

采摘槲叶及初加工,是嵩县车村镇农民的一项重要营生。每年5月采摘槲叶季节,山上人山人海,人员最多时达1.5万人。除槲叶外,嵩县还成功开发出竹叶、柿叶等叶类绿色食品包装材料。

依托洛阳山珍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嵩县车村百合轻工业有限公司两个龙头企业,嵩县年产槲叶、竹叶、柿叶等出口叶类6万箱左右,实现产值202_万元,创汇240万美元,2800余户贫困农民从事采叶和初加工,户均年收入3000元。

3、嵩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6.9万亩,龙头加工企业洛阳顺势药业 有限公司,年产中成药900吨,产值7484万元。

(三)第三产业方面

森林生态旅游已逐渐成为嵩县县域经济中的一项支柱产业。嵩县依托国有嵩县五马寺林场和国有嵩县王莽寨林场先后开发了白云山景区、天池山景区、木札岭景区等三大森林生态景区。202_年以来,嵩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旅游强县”战略,目前三大森林生态景区已累计投资4亿多元,改造硬化了200多公里旅游干线公路20余家高档次旅游饭店、300多家家庭宾馆,接待床位达到15000个,兴建了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了一批有嵩县特色的旅游商品。目前,上述三大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除此之外,嵩县依托群营林区丰富、优美的森林生态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陆续开发了伊河漂流、卧龙谷、陆龙山、杨山、龙池十八瀑、唐代古银杏群等在省内小有名气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

二、嵩县林林业产业存在问题

我县林业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少,林产品加工水平低;林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林业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和潜力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我县无从事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培育的造林公司,说明我县的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培育产业仍处于发展的较低阶段。

(二)全县有种苗花卉0.5万亩,但规模都还较小,缺乏龙头企 业。

(三)木材加工方面,急需培育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目前已和香港罗照木业达成合作意向。

三、发展思路与具体目标:

嵩县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_年,基本建成特色和优势突出、结构和布局合理、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

1、调整优化种植和养殖业结构。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实现人造板生产与原料林基地建设的一体化;加快无公害经济林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核桃、板栗、花椒、柿树等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和品种;调整结构;扩大山茱萸、辛夷等中药材种植规模,提高名优中药材生产能力;着力培育林木种子产业,力争202_年前,有1家龙头企业进入省级林木种子龙头企业行列。

2、壮大振兴林产工业。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技术改造,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探索林产品增值的新途径,建设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林产工业项目。大力发展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林产品加工多次增值。202_年前,至少新建成1个省级大型木材加工龙头企业,解决目前嵩县木材加工无龙头企业的现状;要继续把槲叶等叶类加工做大做强,努力进入省级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

3、大力培育森林旅游业。凡森林资源相对集中、环境优美的林区都要积极建设森林公园。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品牌及基础 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森林旅游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森林公园和各类森林生态园建设成生态旅游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体育健身基地。

4、不断完善林产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外向型林业产业。围绕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立和完善木材、干鲜果品、中药材、苗木花卉、人造板、家具等区域化林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建立干鲜果品、林木种子、中药材、山珍特产等出口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林产品出口贸易,提高林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5、突出重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要从现有林业企业中选择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培养,使其尽快成为龙头企业;对产品市场销路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型企业,要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加强引导,发展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6、加强林业产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鼓励科技人员研究、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领办和创办开发实体。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有偿方式参与林业产业开发。

四、区域布局与建设任务:

(一)、按照全县河川区发展速生杨,坡岭地发展刺槐、泡桐的角度狠抓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每年新增202_亩杨树 丰产林基地建设、500亩泡桐基地、500亩刺槐基地建设。

(二)、按照“嵩南干果,嵩北水果、全县核桃”的经济林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经济林。在巩固嵩南山芋肉、九店花椒、何村时令鲜果三大传统林业产业的同时,按照全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全县8万核桃基地建设(其中202_-202_年新发展4.5万亩);完善提高何村乡、田湖镇、库区乡小杂果基地;巩固九店乡、黄庄乡花椒基地;发展好九店、饭坡等乡镇皂荚基地。

(三)嵩县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发展方面,突出嵩县特色,立足嵩县资源,着力培育林木种子产业,力争202_年前,有1-2家龙头企业进入省级林木种子龙头企业行列。

1、建立野生和特色花卉苗木种质资源库。

突出嵩县优势,加强野生和特色花卉苗木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工作。建立包括流苏、黄栌、黄连木等优势特色花卉苗木育种平台,加快花卉苗木品种的驯化和选育,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苗木品种。

2、建设珍稀灌木树种采种基地:

主要培育黄栌、白绢梅、珍珠梅、美丽胡枝子、中华绣线菊、四照花、盐肤木、文冠果等珍稀灌木树种。

3、建设乡土地被植物采种基地:

主要培育紫花地丁、狼尾草、截叶胡枝子、白茅、野菊花等乡土地被植物。

4、建立野生观赏花木驯化基地。

5、进一步加强容器育苗,要在在容器种类、容器规格、苗龄、树种上取得突破,除侧柏外,还要多育栎类、绿化苗木、花卉苗木等树种,力争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容器育苗基地县。

6、狠抓生物能源树种育苗基地建设,以嵩县乡土生物质能源树种——黄连木育苗为主,文冠果、乌桕、毛徕为辅;常规育苗、容器育苗一齐上,力争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生物能源树种育苗基地。

(四)林产工业建设

主要包括新上1-2个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年加工能力在8000立方米以上的木材加工企业。

(五)在生态旅游开发上,在巩固完善3个4A级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的同时,继续上规模、上档次、上项目、创品牌,每年完成生态旅游投资3000万元以上,年实现生态旅游综合效益2亿元以上。

(六)市场流通业

202_年要进一步建设好、县城、白云山、天池山3个旅游山珍大市场;202_-202_要建设嵩县中药材批发大市场、车村镇、白河乡、德亭镇3个旅游山珍大市场。

五、拟扶持的龙头企业规模

1、香港罗照木业嵩县分公司,年产值5000万元;

2、托洛阳山珍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年产叶类产品3万箱,年产值1000万元;

3、嵩县车村百合轻工业有限公司,年产叶类产品3万箱,年产 值1000万元;

六、意见建议

(一)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市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等财政支农资金,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投资比例。

(二)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对面向农民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要简化贷款手续。允许林业经营者依法以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抵押申请银行贷款。

(三)采伐限额方面:个人、集体或企业凡在一个县(市、区)内营造人工商品林1000亩以上和平原林场营造的商品林,应允许向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单独编制采伐限额。采伐已经达到数量成熟或工艺成熟指标的人工商品林,其采伐限额不足的,应优先上报解决。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和在非林业用地上营造的人工商品林,其主伐年龄应由林木所有者确定。

第五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2_年、202_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202_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2_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2_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2_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202_年截至目前,202_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2_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2_年的400万增加到了202_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2_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2_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2_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2_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2_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2_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