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附带答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
A.单行条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性规章 【B】
法规与政策分为:法规、政策、国际公约及规范性文件。法规体系:
国家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
国务院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一般称“规定”、“办法”,不得称“条例”)
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制定,不得称“条例”)
政策文件:党政部门向其下属单位和社会发布的有关政策的文件。
2.英国于1942年提出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被称为“西方福利国家的蓝图”。
A.肯尼迪报告
B.贝弗里奇报告
C.约翰逊报告
D.丘吉尔报告 【B】
英国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创了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的先河。
德国从1883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开始,逐步建立起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保险制度。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国家干预的现代社会政策制度模式。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影响下,英国1942年提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贝弗里奇报告”,以此为基础,逐步建成“福利国家”的基本体制。
70年代经济危机冲击,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兴起,西方各国开始改革社会政策。英国逐步又建起一个更强调个人责任,反对依赖国家的政策体制。
应对社会公平的呼唤,90年代中期开始走“第三条道路”,即兼顾公平与效率,强调国家干预与企业、社会、个人责任相结合,协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并要在社会政策中引入市场机制。
3.下列不属于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的是()A.人力资本的投资功能
B.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C.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 D.收入再分功能 【D】
公共政策: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处理公共事务,调节公共利益,而制订的行动方案和准则,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外交政策等。
社会政策:政府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社会政策的功能:
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积极性。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
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
4.下列不属于社会政策的社会功能的是()A.收入再分配功能 B.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 C.社会管理的功能 D.社会控制的功能 【C】
5.下列不属于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的是()A.社会控制的功能 B.社会管理的功能
C.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
D.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A】
6.下列不属于社会政策基本原则的是()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 D.社会保护 【C】
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以人为本、尊重人权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服务,并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这些服务。)
社会保护(避免或减弱某些群体受到利益损害)政府与民间相结合二、多项选择题
1.与其他公共政策相比,社会政策有以下一些特点()。ABD A.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B.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的目标
C.社会政策采用商业化交换的运行原则
D.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E.社会政策是与经济目标完全相悖的
2.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ABDE A.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B.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 C.促进竞争的原则
D.社会保护的原则
E.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包括()。ABC A.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
B.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C.激励劳动者积极性的功能
D.收入再分配功能
E.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
5.关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BCD A.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效力和约束力是一样的 B.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C.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D.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E.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6.下列关于“第三条道路”的描述,正确的是()。BCD A.是在70年代末提出的 B.是在90年代中期提出的C.一种新的社会福利理念和实践模式
D.试图兼顾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中间性福利体制
E.由英国撒切尔政府提出并实行
7.社会问题具有以下特点()。ABCD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社会性
D.过程性
E.永久性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过去社会政策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主要通过下面哪种方式()。A A.政府直接建立社会服务机构 B.政府通过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C.政府直接补贴服务对象 D.通过民间组织
2.社会政策经费最重要的来源是()。A A.政府财政 B.受益者的付费 c.国际援助 D.民间投入
3.下面哪种属于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的社会政策资源调动方式()。D A.征税 B.私人捐赠 C.专项收费 D.“两支队伍”建设
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
人力资源的调动方式——“两支队伍”建设(政府和民间的专门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物力资源的调动方式——多渠道筹措
财力资源的调动方式——征税;专项收费(如排污费、道路建设费);征收社会保险费;服务收费(如老年福利机构收取床位费)
4.社会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政策发展,这是社工的什么角色()。A A.倡导者
B.评估者
C.实施者
D.批评者
社工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
倡导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实施者——协助将政策转化为服务。
评估者——对政策方案、过程、效果做判断。
5.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的过程中,把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服务,这是社会工作者的什么角色()。C 4 A.倡导者
B.评估者
C.实施者
D.批评者
7.为了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地方人民政府将城市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于地方财政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补贴。这说明()A.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制定者
B.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者 C.政府是社会政策的资源提供者
D.政府是社会政策的调整者 【C】
8.如果我们把社会政策比作一定的政治产品的话,那么生产这个政治产品的就是社会政策的主体。这说明了社会政策的主体具有()
A.主体性
B.主动性
C.多元性
D.权威性 【B】
9.社会政策的直接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执政党,间接主体包括利益团体、公民和其他政党。这就是说社会政策的主体具有()
A.复杂性
B.主动性
C.多元性
D.权威性 【C】
社会政策的主体:
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执政党。间接主体——利益团体、公民和其他政党。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主动性、多元性、权威性。
10.社会政策直接主体的发言权远远胜过社会政策的对象,这说明社会政策的主体具有()A.复杂性
B.主动性
C.多元性
D.权威性 【D】 11.()是指社会政策的接受者
A.社会政策的主体
B.社会政策的对象
C.社会的弱势群体
D.社会政策的资源 【B】
12.社会政策的对象经常会需要社会的帮助,这说明社会政策对象具有()的角色 A.政策诉求者
B.政策接者者
C.信息提供者
D.政策要求者 【A】
社会政策对象的角色:政策诉求者、政策接受者、信息提供者。
社会政策对象的特点:被动性、差异性(政策对象可分成普遍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且从某项政策中得到的实惠有不同)、连带性(总是与某种社会需要或问题联系在一起)。
13.社会政策的对象从某项社会政策中得到的实惠会有所不同,这说明了他们具有()的特点。
A.被动性
B.多元性
C.差异性
D.连带性 【C】
14.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社会问题
B.社会精英
C.社会大众
D.执政理念 【C】
影响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社会问题、政策资源、社会成本、社会事件、社会精英、传播媒介、执政理念。
15.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致力于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这体现了()对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
A.执政理念
B.社会资源
C.传播媒介
D.社会事件 【A】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政策主体的角色有()。ABCD A.政策制定者
B.政策实施者
C.资源提供者
D.政策调整者
E.政策批评者
2.政府调动资源方式主要包括()。ABCE A.征税
B.专项收费
C.征收社会保险费
D.私人募捐
E.发动与利用志愿者服务
3.社会政策制定中涉及的内容包括()。ABCE A.确定社会政策的优先顺序
B.确定社会政策的对象 C.确定社会政策的标准
D.确定社会政策的预期效果
E.确定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4.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ACDE A.政策目标的调整
B.社会政策实施部门领导人的调整
C.实施社会政策的手段的调整 D.实施社会政策的步骤的调整
E.政策效力的调整
政策调整的内容: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手段、步骤、途径、方法、措施等);政策效力(如,作用范围偏大或偏小,实施时间过长或过短)
4.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有()。BCDEF A.过程标准
B.价值标准C.事实标准 D.行动标准 E.收效标准 F 效率标准
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
价值标准——比如,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是否坚持了公平原则等。
事实标准——比如,服务项目开展的具体情况,受益者的数量及收益水平等。行动标准——已投入的资金和已采取的行动是否完成了预先的计划。收效标准——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效率标准——投入产出比。
6.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有哪些()。BCDE A.理解政策
B.典型示范 C.建言献策 D.间接服务 E.外部评估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典型示范——身体力行,投身实践。建言献策
间接服务——在提供具体服务前做的准备。直接服务
外部评估——被聘为评估专家,对某个项目、政策进行评估。
内部评估——对自己正在参与实施的社会政策进行评估(属于政策内部当事人)。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农村低保金的发放形式分()两种 A.全额发放与差额发放 B.差额发放与分档发放 C.全额发放与分档方法 D.货币补贴与实物补贴 【B】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农村低保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农村低保金的筹集以地方为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其列入财政预算,省级政府要加 7 大投入。中央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申请农村低保,一般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受乡(镇)人民政府委托,也可受理,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委会对申请人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提出初步意见,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农村低保金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以按照其家庭的困难程度和类别,分档发放。
2.()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民政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A】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吃、穿、住、医、葬。
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农村五保供养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预算。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也可以从集体经营收入中再安排资金。土地由他人代耕的五保户,其收益归该五保户所有。
农村五保户可以在服务机构里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里分散供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主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3.下列不属于教育救助对象的是()
A.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
B.属于城市“三无”对象的未成年人
C.持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D.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D】
教育救助的目标:
1、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以及属于城市“三无”对象的未成年人,基本实现普通中小学免费。
2、持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未成年子女,基本实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高中阶段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4.新建廉租住房应当将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平方米以内。A.45
B.50
C.55
D.60 【B】
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
货币补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申请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尤其自行承租住房。实物配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申请家庭提供住房,按照规定标准收取租金。
在下列情况下,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退回廉租房:
1、将廉租房转借、转租,或改变用途。
2、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内未在廉租房内居住。
3、无正当理由累计6个月以上未缴纳租金。
廉租房申请和审核程序:
向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30日内审核——报送市(区)、县人民政府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15日内审核——转至同级民政部门——15内日审核——反馈至同级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公示15日。
二、多项选择题
1.具体来讲,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大体分为三类,包括()。ABE A.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法规
B.专项救助政策法规
C.社区社会工作政策法规
D.社会保险制度
E.临时救助政策法规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所涉及的“家庭成员收入”()。BCD A.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
B.包括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 C.是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
D.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 E.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补助金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城市低保对象包括四类:
1、“三无”居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4、其它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4.城市医疗救助主要有以下哪几种形式()。ADE A.社会力量资助 B.医疗保险 c.无息贷款
D.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 E.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农村医疗救助的形式:
1、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医疗救助。
2、尚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因患大病个人负担费用难以承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医疗救助。
3、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医疗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救助的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标准。对于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
《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净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下列哪些行为是法律规定应禁止的()。B A.在节假日允许未成人进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
B.在学校附近开设营业性歌舞厅
C.组织学生进行商业表演
D.向未成年学生出售课外辅导材料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招用的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
净化未成年人生活环境: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在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经营者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禁入标志;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2.高宏智的母亲五十岁。去年,高老太在公园遇到一位姓贾的丧偶老人,两个人想在国庆节登记结婚,却遭到高宏智的强烈反对。这涉嫌侵害了老年人的()A.社会交往权B.家庭自主权C.家庭重组权D.婚姻自主权 【D】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老年人合法权益:
婚姻家庭权——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居住权;婚姻自主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
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生活保障权;医疗保障权;文化教育权;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
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鼓励老年人为社会做贡献)
3.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或者雇用、容留妇女与他人进行猥亵活动等侵犯了妇女的()。C 10 A.婚姻家庭权利 B.政治权利 C.人身权利 D.自由权利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的妇女合法权益:
政治权利(平等的选举与被选举权,及管理各种事务的权利)
文化教育权利(适龄儿童都得接受义务教育;有实际困难的,应予以帮助;从事科学艺术文化活动)
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权利(禁止性别歧视;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的工作;“四期”保护)财产权利(家庭共同财产;财产的继承权)
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和人格尊严。
婚姻家庭权——婚姻自主权;生育权;家庭财产的占有、收益、处分权;子女监护权。
权益保障方法:行政保护、法律保护、社会保护。
4.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在继承公婆财产时应作为第几顺序继承人()。A A.第一顺序
B.第二顺序
C.第三顺序
D.第四顺序
《继承法》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我国《继承法》规定了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如果男方生前未留下合法有效的遗嘱,那么他的遗产就应该按法定继承来处理。被继承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若男方父母已去世、生前离婚如果表示他生前处于单身状态,那么他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就只有其亲生女儿了。他的亲生女儿即使改随母姓,也不是丧失继承权的法定理由,她仍然拥有对父亲遗产的法定继承权。而且在第一顺序继承人健在且不丧失继承权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5.在家庭保护方面,父母或者监护人除了要做到监护与抚养、关爱与引导、教育与培养之外,还要做到()。B A.批评与反思
B.民主与尊重
C.开展成长教育
D.传授知识与技能 7.为保护未成年人,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下列做法哪一条是不正确的()。D A.对司法活动中的未成年人进行司法救助
B.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D.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开审理
8.《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中国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C A.国家
B.社区
C。家庭
D.民间团体
9.对未成年人罪犯的关押管理原则是()C A 集中关押,集中管理
B 分别关押,集中管理
C 分别关押,分别管理
D 集中关押。分别管理
年龄与刑事责任: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具体措施如下:
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2、对未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3、对犯罪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4、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帮教和权利维护。
10.为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指导方针是()。D A.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 B.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
C.集中就业为主。分散就业为辅 D.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环境友好权。
12.下列哪些事项不属于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权?()A.给盲人免费发放盲文读物 B.推进残疾人参加体育比赛 C.在电视节目中添加字幕 D.组织残疾人残疾生活培训 【D】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老年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是()。ABCE A.老有所医
B.老有所乐
C.老有所养
D.老有所住
E.老有所学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为保障老年享受家庭赡养和扶养的权利,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哪些义务?()。ABDE A.生活照料
B.经济供养
C.人格尊重
D.精神慰藉
E.照顾老年人特殊需要,比如照料患病老年人
3.老年社会保障权包括以下哪些权利()。ACDE A.健康权
B.娱乐权
C.文化教育权
D.生活保障权
E.享受生活照料的权利
4.妇女的婚姻家庭权利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E A.平等的财产权
B子女监护权
C生育权
D.肖像权
E婚姻自主权
6.《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有()。ABDE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教育权
D.受保护权
E.参与权
发展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接受与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
7.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主要有()。BCDE
A.组织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
E.社会保护
8.下面哪些行为是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ACDE A.父母在没有征得子女同意的前提下拆阅子女信件 B.企业或机构雇用17岁的未成年人作为雇员
c.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 D.家长因子女考试成绩差而体罚他们 E.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9.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BCD A.教育权
B.环境友好权
C.社会福利权利
D.劳动权
E.平等竞争权
10.下列哪些行为侵犯了妇女的劳动权利()。ACE
A.仅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
B.安排妇女从事与男性相同的工作
C.因为怀孕而解雇女性职工
D.收回离婚妇女的责任田
E.在哺乳期间不给予哺乳时间
《第五章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收养人最多可以收养几名子女()。A A.1名
B.2名
C.3名
D.4名
《收养法》规定:“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一)丧失父母的孤儿;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收养人必须:
1、无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年满30周岁;
5、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
6、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7、收养人只能收养1名子女。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办理收养登记是收养关系成立的必经程序,而收养协议、收养公正,取决于当事人意愿。
收养关系一经成立,便在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确立起养父母和养子女的身份关系,产生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近亲属关系相同的法定权利义务,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然而,养子女与生父母、近亲属的自然血亲关系不可改变,仍适用《婚姻法》中关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规定。
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除非协议解除,或诉讼解除。被收养人年满10周岁以上的,成立或解除收养关系,应征得本人同意。
2.《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的旁系血亲应禁止结婚。B A.二代之内
B.三代之内
C.四代之内
D.五代之内 3.女方在分娩后多长时间之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C A.3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二年
除自愿离婚外,《婚姻法》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人民法院准予离婚。感情破裂的情况: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中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4.关于离婚后子女的抚养与探望,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D A.离婚后亲子关系并不消除,父母对子女继续承担抚养的责任
B.在处理子女抚养归属时,要根据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进行 C.离婚后不具体抚养的一方要按时足额的给付抚养费
D.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自动失去探望子女的权利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费用的多少、期限,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法院判决。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探望的方式、时间,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法院判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依法中止其探望的权利。
5.关于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先法定继承,后遗嘱继承
B.先遗嘱继承,后法定继承 C.法定继承为主,遗嘱继承为辅
D.遗嘱继承为主,法定继承为辅
《继承法》规定的遗嘱形式包括:公证遗嘱(遗嘱人生前订立,并经公证机关公证,此是最有力、最可靠的遗嘱形式);自书遗嘱(遗嘱人亲笔书写);代书遗嘱(也叫“代笔遗嘱”,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录音遗嘱(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口头遗嘱(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
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开始。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利害关系人可申请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
7.目前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C A.男20岁,女18岁
B.男24岁,女20岁
C.男22岁,女20岁
D.男24岁,女22岁
结婚规定:双方自愿;达到法定婚龄;一夫一妻制;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8.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时,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年龄应相差多少周岁以上()。D A.10周岁
B.20周岁
C.30周岁
D.40周岁
9.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是()。C A.夫妻均等原则
B.夫妻差别原则
C.照顾妇女和子女原则
D.照顾老人原则
10.离婚时的经济补偿制度主要体现了下列哪类原则()。B A.对个人财产权利的保护 B.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肯定 C.对子女权利的保护 D.对父母权利的保护
二、多项选择题
1.亲子关系包含以下哪些关系()。ABDE A.父母与子女关系
B.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
C.寄养孤儿与寄养父母的关系 D.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
E.人工生殖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2.夫妻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CDE A.相互尊重
B.相互独立
C.相互忠实
D.相互继承
E.相互扶养
3.《婚姻法》规定在法定财产制条件下,下列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有财产()。ABCD A.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所得的工资
B.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所得的奖金
C.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生产、经营收益
D.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知识产权收益 E.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直系亲属的财产
4.协议离婚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以下哪几条()。ABDE A.双方当事人必须有合法的夫妻身份
B.双方当事人必须对离婚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书面协议 C.双方当事人至少一人亲自到场办理离婚登记 D.双方当事人必须都自愿同意离婚 E.双方当事人必须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下列哪些条件下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ABCE A.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B.配偶一方因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C.实施家庭暴力、遗弃家庭成员的
D.经常因教育孩子或赡养父母问题吵架的 E.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
6.在法定继承的前提下,以下哪些条件下可不均等分割遗产()。ACD A.存在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 B.各继承人之间存在收入和财富的差异
C.存在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但没有尽扶养义务的继承人 D.存在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人 E.继承人抚养子女的数目不同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有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第六章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与禁毒的法规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矫正的任务()。D A.行刑
B.矫正
C.安置救济
D.限制人身自由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心理行为,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
适用罪犯: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且不致危害社会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任务:行刑、矫正、安置救济。
3.我国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关是()。C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
社区矫正涉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等。
人民法院:根据刑事法律,使用非监禁刑罚,可以征求社区矫正组织的意见,并就判决书、裁定书抄送给社区矫正组织。
人民检察院:加强法律监督。
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开展社区矫正,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和帮扶工作。
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
4.()要加强法律监督,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程序,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公正进行。B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
5.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是()。A A.加强社区矫正
B.加强监禁矫正
C.加强教育矫正
D.加强惩罚矫正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日内处理。B A.10
B.15
C.20
D.30
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受理信访。信访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7.下列选项中,()不是社区矫正的对象。D A.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 B.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 C.易于改造,且放在社会上服非监禁刑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 D.剥夺了人身自由的罪犯
8.调解协议的履行必须出自当事人的()C A.需要
B.同意
C.自愿
D.服从
9.下列哪项不属于调解组织的三级调解网络()。A A.市(区)政府
B.镇(街)调委会
C.村(居)调委会
D.调解小组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人民调解是一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目前,调解组织已基本形成:镇(街)调委会——村(居)调委会——调解小组,三级调解网络。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10.人民调解委员会是()。C A.法律组织
B.行政组织
C.群众性自治组织
D.互助组织
11.下列哪项不属于人民调解的依法原则()。D A.受理和调解纠纷的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B.调解纠纷要以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 C.调解达成的协议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 D.调解纠纷要依据社会公德进行
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依法调解;自愿平等;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调解不是起诉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组织当事人向法院起诉)。
13.纠纷当事人()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纠纷的第一步。C A.发生纠纷
B.出现冲突
C.申请调解
D.提起诉讼
15.目前我国人民调解的主要政策法规依据是1989年颁布的()。A A.《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B.《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 C.《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规定》D.《人民调解委员会条例》
12.下列有关毒品和禁毒的说法错误的是()D A.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等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B.禁毒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C.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D.我国禁毒工作实行以惩治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法》,预防与惩治相结合,教育与救治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国务院设立禁毒委员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也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14.吸毒成瘾人员的下列情形中,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是()C A.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B.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C.在抚育自己16个月婴儿的妇女 D.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吸毒成瘾的戒毒措施:
社区戒毒——期限为3年。在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或者在户籍所在地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社区,接受戒毒。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可指定有关基层组织,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
戒毒治疗——医疗机构要有戒毒治疗资质,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
强制隔离戒毒——在一些情况下,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戒毒期限为2年,一年后,对于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可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第七章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A A.一级至四级
B.一级至六级
C.一级至八级
D.一级至十级
残疾抚恤:《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残疾等级划分为一至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分集中供养和分散安置。对分散安置的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发给护理费,标准为:因战、因公致使一级和二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因战、因公致使三级和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因病致使一至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应参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2.烈士遗属是指现役军人死亡、经相应的()批准为烈士、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的家属。A A军队政治机关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民政部门
3.现役军人死亡,县级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C A.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60个月工资;病故,40个月工资 B.烈士,12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80个月工资;病故,40个月工资 C.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 D.烈士,6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8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
死亡抚恤分为:一次性抚恤金、定期抚恤金。
一次性抚恤金: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除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还可再增发一定比例的一次性抚恤金。获得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获得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立一等功的,增发25%;立二等功的,增发15%;立三等功的,增发5%。
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顺序:第一顺序是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第二顺序是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一次性抚恤金由第一顺序的亲属享受,第二顺序的不享受;没有第一顺序的亲属,则有第二顺序的享受;同一顺序的亲属各自领取的抚恤金数额经协商确定,可均等,也可不均等。
定期抚恤金:参照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父母、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收入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2、子女未满18周岁,或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来源的;
3、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
4.定期抚恤金的标准应当参照()确定。B A.全国最低生活保障线
B.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C.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D.全国中等生活水平
5.残疾抚恤金的标准以及一级至十级残疾军人享受残疾抚恤金的具体办法,由()规定。D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
6.优抚安置工作是确保其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的一项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A A.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B.全国最低生活保障线 C.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D.全国中等生活水平
7.转业士官待安置期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发给生活补助费。B A.当地平均生活水平B.当地最低生活水平C.全国平均生活水平D.全国最低生活水平
士官退役的条件:
1、服役期满,未被批准继续服役。
2、服役满30年,或年满55岁。
3、军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
4、国家建设需要调出军队。
5、经驻军医院诊断证明本人健康状况不适于继续服役。
退役士官安置:复员安置(由征集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安置);转业安置(服役满10年,或其它条件);退休安置(年满55岁,或服役满30年,或其它条件)。
8.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是被任命为()职务,并被授予相应军衔的现役军人。C A.连级以上职务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B.连级以上职务或者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C.排级以上职务或者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D.排级以上职务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9.下列关于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顺序哪个是正确的?()C A.第一顺序是,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B.第二顺序是,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 C.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时,由第一顺序的亲属享受,第二顺序亲属不享受 D.同一顺序中的亲属各自领取一次性抚恤金的数额由民政部门确定
10.残疾军人里退出现役的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由()负责解决。D A.军队军级以上单位 B.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11.士兵包括义务并和志愿兵。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年 A.1
B.2
C.3
D.4 【B】 12.《烈士证明书》由()填写,代民政部颁发。A.烈士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
B.烈士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C.省人民政府 D.军队机关 【A】
烈士批准机关分为军队机关和地方人民政府两种。军人烈士的批准由军队政治机关负责,其它人员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
由批准机关填发《烈士通知书》,寄给其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然后由人民政府填写《烈士证明书》,代民政部颁发。
13.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是民政部门领导下的()
A.机关单位
B.事业单位
C.企业单位
D.民办非企业单位 【B】
14.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内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加强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B.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C.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D.所内军队离休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D】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实行所长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民主参与的管理模式。
所长负责行政业务领导。
党组织负责加强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管理委员会负责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15.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服务工作主要是()
A.集体性照料项目
B.集体性服务项目
C.个别性照料项目
D.个别性服务项目 【B】
16.我国抚恤优待工作直接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它属于我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保障 【D】
17.死亡军人兄弟姐妹可以作为遗属享受抚恤金的条件是()A.未满18周岁
B.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来源 C.由军人生前供养即可
D.未满18周岁或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来源并且由军人生前供养 【D】
18.服役满8年的士官孙某退出现役,按()安置。A.复员
B.转业
C.退休
D.退伍 【A】
19.军人钱某在参加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中死亡,其按()对待。A.烈士
B.因公牺牲
C.病故
D.正常死亡 【A】
20.年满()岁或服役满()年的士官可按退休安置。A.60、30
B.
55、30
C.
55、25
D.60、25 【B】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优抚工作中的抚恤是指对(),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予的抚恤金优待。ACE A.残疾军人
B.立功受奖的军人
C.烈士遗属
D.退役的军人
E.因公牺牲军人遗属
2.下列哪些情况符合转业安置的条件,并可以作转业安置处理()。BCDE A.服现役满8年
B.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C.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二等、三等伤残等级的 D.服现役未满10年,国家建设需要调出部队 E.符合退休条件,地方需要和本人自愿转业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规定,国家建立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妥善安置退役士兵。
义务兵:退役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由原征集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
志愿兵(即士官):退役后,服役不满10年的,按照义务兵的规定安置,满10年的,由原征集的县级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级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符合相关 23 条件的,作退休安置或转业安置。
军官:退役后,由国家妥善安置。
3.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死亡抚恤的类型包括()。AB A.一次性抚恤金
B.定期抚恤金
C.不定期抚恤金
D.临时抚恤金 E.终生抚恤金
4.义务兵和初级士官享受的相关优待具体包括()。ABCE A.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优待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B.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含合同制人员)的,退出现役后,允许其复工复职,并享受不低于本单位同岗位(工种)、同工龄职工的各项待遇;服现役期间,其家属继续享受该单位职工家属的有关福利待遇
C.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等,应当保留;服现役期间,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承包合同的约定缴纳有关税费外,免除其他负担
D.家居农村的退伍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当地政府负责安排工作 E.义务兵从部队发出的平信,免费邮递
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安排工作。
5.对优抚对象及其子女享受的教育优待包括()。ACDE A.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出现役后,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B.残疾军人的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应降低分数录取 c.接受学历教育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助学政策
D.现役军人子女入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
E.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6.士官符合下列情况的,需退出现役()。ACDE A.服现役满本期规定的年限,未被批准继续服现役的 B.服现役满20年或者年满45岁的 C.军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 D.国家建设需要调出军队的
E.经驻军医院诊断证明本人健康状况不适于继续服现役的。
7.我国优抚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予的抚恤金优待,分为()两类。BD A.军队福利
B.死亡抚恤
C.政府救济
D.残疾抚恤
E.社会优待
8.烈士批准机关分为()两种。BE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人民政府
C.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民政部 E.军队机关 【BE】 9.根据《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军队的现役干部有下列哪些情形可以办理退休()A.男年满55周岁
B.男年满50周岁
C.女年满50周岁
D.女年满45周岁
E.因战、因公致残,积劳成疾,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 【ACE】
10.残疾军人按致残原因分为()
A.因战致残
B.因公致残
C.因意外致残
D.因病致残
E.因其他原因致残 【ABD】
《第八章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属于村民会议的()职能。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监督
D.民主管理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核心职能是实施村民自治。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最高决策机构,其职能有:
1、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民主监督)
2、讨论决定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3、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民主管理)
4、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民主选举。要本村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提出罢免要求。)
村民会议的制度:
组成:本村年满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召开:年满18周岁以上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2/3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决策:到会人数的过半数通过。
召集: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或者有1/10村民提议召集。
【城市的居民委员会与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类似】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工作;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2.居民委员会的每届任期是()。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村民委员会的核心职能是()。D A.管理农村经济事务 B.监督基层政府
C.协助基层政府落实政策措施 D.实施村民自治
4.村民自治的最高决策机构是()。C A.村民委员会
B.村党支部
C.村民会议
D.基层政府
5.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的产生方式为()。B A.基层政府委派、指定 B.村民直接选举 C.村民代表选举
D.村民推荐、政府认定
6.居民委员会的根本属性是()。C A.政府基层组织
B.基层性
C.自治性
D.社会性
7.“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属于村民会议的()职能。A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监督
D.民主管理
8.居民会议的决定需由出席人数的()通过才能生效。B A.三分之二以上
B.二分之一以上
C.三分之上
D.全体
9.要求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投资的方式,形成社区服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体现的是社区服务要()A.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B.坚持社会化的原则
C.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D.坚持居民参与的原则 【B】
发展社区服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满足居民普遍而又迫切的需要。
2、坚持社会化的原则: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多渠道投资的方式,多种所有制并存。
3、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社区服务的不同类别和不同地区,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式。
10.社区服务的主体不包括()
A.居民个人
B.社区民间组织
C.驻区单位
D.企业 【A】
社区服务的主体: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
社区服务的内容:社区公共服务(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体和教育;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社区自助和互助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商业服务。
11.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属于()的内容 A.社区就业服务 B.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C.社区救助服务 D.社区卫生服务 【A】
12.在社区服务中,有些行政性工作本身属于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的份内职责,但落实到社区时,由社区组织做起来更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的方式。A.“一站式”服务
B.委托服务
C.购买服务
D.项目管理 【B】
二、多项选择题
1.居民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有()。ABDE A.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B.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C.为本居住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D.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E.协助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完成相关工作
2.村民委员会民主自治的原则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BDE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协商
D.民主监督
E.民主管理
3.村民会议召集的条件是()。CE A.村委会主任召开
B.村支书召开
C.村民委员会召集
D.任何一个村民都可以召集E.有十分之一的村民提议就应召集
4.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BCD 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B.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C.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D.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E.快速推进、一步到位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5.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主要有()。ABCD A.拓展社区服务 B.发展社区卫生 C.繁荣社区文化 D.美化社区环境 E.发展社区经济
社区建设的内容:强化社区管理、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
6.居民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中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是()。BD A.所有居民/村民
B.18岁以上居民/村民
C.对宗教信仰有一定限制
D.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E.在本地达到一定的居住年限
7.村民会议的职能有哪些()。ACDE A.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 B.审议村党支部工作报告
C.讨论决定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 D.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E.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
8.发展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包括()ABCD A.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依据
B.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方向 C.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路径
D.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基本任务 E.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管理思路
9.村民委员会具有()的性质。ACD A.群众性 B.民主性 C.基层性 D.自治性 E.服务性
《第九章我国民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捐赠人权利和义务的描述,不符合《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为()。B A.捐赠人可以随意选择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进行捐赠 B.捐赠人可以自主决定时间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C.捐赠人有权决定捐赠的数量和用途
D.捐赠人对于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可以留名纪念
捐赠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选择受赠人的权利。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都可以。
2、捐赠的决定权。有权决定捐赠的数量、用途、方式。
3、捐赠的留名权。可对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留名。(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4、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义务
1、捐赠的财产应是其合法财产。
2、按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3、捐赠给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的,应当与受赠人订立捐赠协议。
4、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由受赠单位按国家规定办理项目审批,并组织施工,或者由捐赠人和受赠人共同组织施工。
2.依据《公益事业捐赠法》,不能作为公益事业受赠人的为()。A A.境内外的自然人
B.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 C.公益性社会团体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公益事业捐赠受赠人分三类:
1、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慈善组织等。
2、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境外捐赠人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的。
3.依据《公益事业捐赠法》,我国对捐赠者的优惠措施不包括()。D A.对企业捐赠的所得税优惠 B.对个人捐赠的所得税优惠
C.对境外捐赠物资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D.对于捐赠的工程项目免除土地使用税
除了以上ABC三项,我国对捐赠者的优惠措施还包括:公益性社会团体可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对捐赠的工程项目,当地人民政府应给予支持和优惠。
4.“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是()的宗旨。A A.中国福利彩票发行 B.公益性社会团体
C.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 D.基金会
5.彩票公益金按()的比例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分配
A.50:50
B.40:60
C.60:40
D.30:70 【A】
国务院特许发行福利彩票、体育彩票。未经国务院特许,禁止发行其它彩票。禁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销售境外彩票。
彩票发行资金构成:返奖比例不得低于50%,发行费用比例不得低于15%,彩票公益金比例不得低于35%。
彩票公益金按政府性基金管理办法纳入预算,“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得用于平衡一般预算。
彩票公益金按50:50的比例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分配。上缴中央财政的,以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社会福利事业、体育事业和国务院批准的其它社会公益事业;上缴省级财政的,将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分开核算,按彩票发行宗旨使用。
6.2008年5月,为了支持四川灾区重建,某电视台组织抗灾义演,参与义演的企业和明星在演出中纷纷表示要捐助资金。但是,事后少数企业和个别明星表示不能捐出演出时承诺的资金,这()
A.表示企业和明星可以在晚会上虚假承诺 B.说明捐赠人有捐赠的自由
C.违背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对捐赠人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D.表示在娱乐场合的承诺仅仅是娱乐 【C】
7.某个企业在希望工程活动中出资建立了多所学校。请问,该企业对这些学校拥有什么权利?()
A.企业对其捐建的学校可以留名纪念 B.企业拥有学校的所有权
C.企业可以对学校上学的学生提出要求 D.企业可以对建成的学校进行处置 【A】
8.某地发生自然灾害,原籍此地的华侨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提出进行捐献一批救灾物资和资金。政府在处理其捐助物资的行为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有()A.将其捐助物资分发给灾区群众 B.用其捐款购买了大批医疗药品
C.使用其中的部分资金垫付了政府人员查灾的出差补贴 D.将其捐助的物资交给县慈善协会使用 【C】
9.某海外华侨给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海南省某县进行捐赠。在捐赠中他要求捐款用来修建从村庄到县城的公路。为了方便修路,县公路局将接受的资金交给下属的路桥公司,并要求其修建这条公路。请问下列行为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A.路桥公司使用资金修建了一条高于乡村公路标准的沥青路 B.路桥公司修建公路后,公布了修路费用清单
C.路桥公司修建公路后,利用剩余资金修建了供护路工人居住生活的住房 D.路桥公司根据公路局的要求增加了道路的宽度 【C】
受赠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依法接受捐赠。
2、对于不易存储、运输的财产,受赠人可以变卖,所得收入要用于捐赠目的。还可积极实现受赠财产的保值增值。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的,可将财产转交给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也可以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分发或兴办公益事业,不得以本机关为收益对象。
(二)义务
1、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竣工后,受赠单位应将资金使用和质量验收情况向捐赠人通报。
2、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将财产登记造册。
3、如实答复捐赠人对捐赠财产使用的查询。
4、订立了捐赠协议的,应按约定使用捐赠财产。如需改变财产用途,应当征得捐赠人同意。
5、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10.2010年4月,我国玉树发生地震。某企业利用企业留利捐款的同时,还组织职工进行捐款,请问,企业及职工可以享受哪些优惠?()A.对企业给予增值税优惠,用于奖励捐款个人 B.免除企业应该缴纳的所得税,弥补个人捐款损失 C.对企业和个人的捐款给予所得税优惠
D.给企业和个人以优惠政策,免除企业的绿化罚款 【C】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据《公益事业捐赠法》,下列符合捐赠财产使用规定的有()。ABCD A.受赠人在征得捐赠人的同意后可以改变捐赠财产用途
B.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当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实现捐赠财产的保值、增值 C.捐赠人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D.受赠人可以依法变卖受赠财产,但其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用于捐赠目的 E.受赠人可以随意处置受赠财产
2.依据《公益事业捐赠法》,以下属于公益事业的有()。ABCD A.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B.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C.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D 社区保健与社区健康教育 E.第三产业
5.公益慈善组织的特点包括()
A.非营利性
B.公益性
C.自愿性
D.大众性
E.社会性 【AB】
公益慈善的特点:自愿性、公益性、大众性(社会性)。
公益事业捐赠的原则:平等、自愿无偿、公益、合法与符合社会公德、国家鼓励。
《第十章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在基金会的财产管理和使用中()。D A.通过审批的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组织募捐、接受捐赠 B.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8%
C.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50%
D。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
基金会:公募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非公募基金会(不得面向公众募捐)。
公募基金会: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民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是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申请60日内,应作出回复。
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不得在内地组织募捐、接受捐赠(2014年6月1日起实施)
设立基金会的条件:
1、为特定的公益目的。
2、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人民币。原始基金为到账的货币资金。
3、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专职工作人员。
4、有固定的住所。
5、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民政部负责下列基金会的登记管理:
1、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2、拟由非内地居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会。
3、原始基金超过2000万的非公募基金会。
4、境外基金会在中国内地设立的代表机构。
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2.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应由()负责登记管理。D A.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 B.所在地的民政部门 C.所在地的公安部门
D 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构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构负责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的登记管理机构负责登记管理。
成立社会团体的条件:
1、或者单位会员数30个以上,或者个人会员数50个以上,或者单位和个人会员混合数不得少于50个。
2、有规范的名称、组织机构、固定住所、专职工作人员。
3、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应有10万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应有3万以上活动资金。
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免予登记的社会团体有三类:
1、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如: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地方性的社团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
2、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团体,如: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法学会、中国红十字总会、宋庆龄基金会等。
3、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
3.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下列当中哪项不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申办条件()。C A.举办者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及公民个人 B.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
C.活动资产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 D.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
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它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分类:
1、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个人出资且担任负责人。
2、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伙举办。
3、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两人或两人以上举办,且具备法人条件。
民办非企业单位合法财产中的非国有资产份额不得低于总财产的2/3。开办资金的最低限额每一类有不同。
4.下列哪项不属于由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民办非企业证书()。B A.《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 B.《民办非企业单位(集体)登记证书》 C.《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 D.《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登记证书》
5.下列符合《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的为()。C A.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届满不可连任
B.理事会所有决议须经出席理事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C.所有基金会中的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都不得兼任监事
D.秘书长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基金会设理事会和监事。理事会是基金会的决策机构;监事负责监督理事会,检查财务和会计资料,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及税务和会计部门反映情况。
理事会:
1、规模为5到25人。
2、每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届满可以连任。
3、用私人财产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互有近亲属关系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其它基金会,具有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理事会任职。
4、非专职的理事不能从基金会获取报酬;在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
5、担任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外国人,每年在内地的居留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6、每年至少开2次会议。
7、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才能召开。
8、决议须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6.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下列符合建立全国性社会团体基本条件的是()。A A.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B.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具有3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 C.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兼职工作人员 D.名称必须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代表其全国性特征的字样
7.某国内企业为救助先天脊柱裂的儿童,拟出资建立基金会,为此企业捐款150万元,但被告知不符合登记的最低资金限制。请问还需要多少才能达到登记标准?()D A.250万
B.350万
C.650万
D.50万
8.某基金会要决定的下列事项中,哪些需要出席理事三分之二以上通过?()C A.修改基金会职员管理制度 B.修改基金会筹款规则
C.引进某外籍人才,出任基金会秘书长 D.基金会在北京的常规筹款活动
需要出席理事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决议有:
1、章程的修改。
2、选举或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3、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4、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社会团体()。AC A.是民间组织中最为活跃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
B.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C.是由我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D.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所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E.均须经过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进行登记并具备法人条件
社会团体:由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公民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的资金来源:捐赠、会员的会费、向服务对象收取的服务费等。
2.提出成立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时,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ABC A.筹备申请书及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身份证明 B.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C.验资报告和场所使用权证明 D.场所卫生和消防许可证 E.个人纳税证明
3.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包括()。CD A.事业单位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B.社会团体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C.社会力量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D.公民个人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E.国有企业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4.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ACD A.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B.有10万元以上的流动资金
C.有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和必要的场所 D.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E.有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5.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理事会的职能包括()。BCD
A.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 B.章程的修改
C.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D.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E.监督基金会的运行
6.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以下符合基金会财产管理和使用规范的是()。ABD A.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B.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 C.国家性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5% D.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E.基金会可以有比较独特的会计制度
7.《基金会管理条例》从地域范围的角度将公募基金会分为()。BC A.国际性公募基金会 B.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C.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D.跨区域性公募基金会 E.社区公募基金会
《第十一章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 A.1个月内
B.2个月内
C.3个月内
D.6个月内
《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合法公平、诚实信用。劳动合同种类: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
下列情形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
2、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合同。
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档工资,或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 37 标准。
2.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须支付的劳动报酬不低于工资的()。D A.150%
B.200%
C.250%
D.300%
加班工资: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150%*日工资)。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200%*日工资)。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300%*日工资)。
3.《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B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4.以下关于试用期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B.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1次试用期
C.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D.在试用期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5.《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B A.年龄
B.性别
C.学历
D.已婚
6.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担任。B A.职工代表
B.工会代表
C.用人单位代表
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企业代表组成。
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担任。D A.职工代表
B.同级工会代表
C.用人单位代表
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8.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B A.30日
B.60日
C.90日
D.120日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如果要向法院提起诉讼,必须先经过()。D A.协商
B.企业调解
C.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
D.仲裁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各级人民政府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这体现的是()B A.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
B.平等就业和自主就业的原则 C.照顾特殊和困难群体就业的原则
D.禁止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
促进就业的原则:
1、国家促进就业的原则。颁布了《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就业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就业的服务体系。
2、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原则。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平等的就业机会,消除就业歧视,援助就业困难人员。不得以传染病为由拒绝录用(法律规定的传染病易扩散的工作除外)。农村劳动者与城镇劳动者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3、照顾特殊和困难群体就业的原则。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役军人由特殊规定。
4、禁止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16岁以下就业的叫童工;16—18岁就业的叫未成年工。禁止招用童工,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不同而受歧视。ABCD A.民族
B.种族
C.性别
D.宗教信仰
E.文化程度
2.以下所列单位中,经批准可以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有()。AB A.杂技团
B.体校
C.乡镇企业
D.外资企业
E.国有企业
3.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ABD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短期劳动合同
D.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E.终生劳动合同
5.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ABC A.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B.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合同,C.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D.违反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合同 E.违反用人单位所在社区规定的合同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报酬。
对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
1、撤销合同。对全部无效的合同予以撤销。
2、修改合同。对部分无效的合同予以修改。
3、赔偿损失。
6.下列各主体中,()有权确认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CD A.用人单位 B.劳动行政部门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人民法院 E.企业工会
7.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ABCD A.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 B.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C.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D.拖欠工资 E.企业经营不善
10.在劳动争议中,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有()。CD A.当事人和解协议 B.企业调解协议 C.仲裁裁决 D.法院判决
E.企业工会的决定
1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组成。BCD A.职工代表 B.用人单位代表 C.同级工会代表
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E.用人单位党组织代表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分为:一般仲裁庭、简易仲裁
庭(处理简单案件)
《第十二章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一项必要的()措施。C A.行政处罚
B.法律惩罚
C.经济限制
D.道德约束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
3.我国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环节是()。D A.医院
B.预防机构
C.保健机构
D.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
1、公共卫生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
2、基本医疗服务——小病、常见病、多发病。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A A.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B.基本医疗服务和疑难病症医疗服务 C.公共卫生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 D.疑难病症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6.医疗机构应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B A.心理辅导
B.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C.免费药品发放
D.艾滋病的告知
7.国务院设立全国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和()组成,国家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C A.医院
B.法院
C.军队有关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法规与政策的内容:国家免疫规划、职业病防治、地方病防治、精神卫生工作、慢性病防治、艾滋病治疗。
8.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是()。A A.生育政策
B.人口政策
C.管理政策
D.奖惩政策
1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是()。B A.全部流动人口
B.已婚育龄流动人口
C.已婚流动人口
D.女性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规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户籍所在地配合。
二、多项选择题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包括()。BCE A.企事业单位
B.社区、家庭和居民
C.社区中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D.农村居民
E.社区中的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
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原则包括()。BE A.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B.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C.由其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D.以户籍所在地管理为主 E.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7.公共卫生事件是指()。ABDE A.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B.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C.发现疑难病症
D.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E.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公共卫生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8.国家免费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包括()。ABCE A.孕情、环情监测
B.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
C.提供避孕药具、绝育术、人工终止妊娠术 D.未生育二胎的育龄妇女发科病的诊治 E.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治
9.我国的生育政策包括()。CDE A.父亲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两个孩子 B.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生第二个孩子 C.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D.有实际困难的可以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
E.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1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包括()。ABE A.健康教育
B.传染病、慢性病防治 C.食品卫生监督 D.药品安全监督 E.“小病”、“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第十三章我国社会保险的法规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职工因工受伤后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C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10个伤残等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3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依据3个等级的严重程度,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
一至十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4个月本人工资、22个月本人工资......6个月本人工资(等级之间相差两个月工资补助)。
一至四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伤残等级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90%、本人工资的85%、本人工资的80%、本人工资的75%。
五至六级伤残,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本人工资的60%。
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工伤的是()。C A.职业病
B.革命伤残军人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 C.因酗酒导致的伤亡
D.抗洪抢险时负伤
下列情形应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4、患职业病。
5、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
下列情形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48小时”的起算时间,即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
3.职工因工残的,不论伤残等级,都享有的待遇是()。A A.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B.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 C.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D.伤残就业补助金
4.供养亲属抚恤金按()一定比例发放。C A.单位平均工资
B.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 C.职工本人工资
D.行业平均工资
5.以下各项,不属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的是()。D A.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 B.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C.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因职称问题导致的争议 D.失业后生活困难
下列情形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1、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个人已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如:终止劳动合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下列情形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1、重新就业。
2、应征服兵役。
3、移居境外。
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
5、被判刑收监执行或劳动教养。
6、无正当理由,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机构介绍的工作。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6.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C A.12个月
B.18个月
C.24个月
D.36个月
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5到10年的,最长18个月;10年以上的,最长24个月。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机制是()。A A.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 B.实行个人缴费和集体扶植相结合 C.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 D.实行集体扶植和政府资助相结合2010年开始,全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按60元标准补助。
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构成。B A.国家账户和个人账户 B.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C.统筹基金和个人基金 D.国家账户和个人基金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纳的30%左右。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还包括其它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制度上覆盖了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个人缴费以个人工资总额为基数,又单位代扣代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也是这样的做法)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
二、多项选择题
2.以下各主体中,可以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的有()。ABC A.用人单位
B.工伤职工本人
C.工伤职工的直系亲属
D.工伤职工所属的工会
E.工伤职工居住地的社区组织
3.以下各项工伤医疗待遇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有()。AC A.治疗费用
B.交通、伙食补助费
C.辅助器械费用 D.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
E.治疗期间家属陪伴的费用
4.失业人员若有下列情形之一,将停发失业保险金()。ABCD A.重新就业
B.移居境外
C.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D.被判刑收监执行
E.获得大宗遗产或捐赠
5.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AC A.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B.城镇所有公有制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C.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D。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负担
E.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ACDE A.企业
B.军队
C.机关、事业单位
D.社会团体
E.民办非企业单位
7.《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做出了下列哪些规定()。ACE A.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管理 B.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国家民政部进行管理
C.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 D.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的所有医疗费支出 E.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
第二篇: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文件3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一、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1、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
社会政策的特点:①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的目标。②社会政策要体现全社会公有的社会价值。③政府的社会政策德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④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⑤社会政策坚持福利性的原则。⑥社会政策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①满足民生需要。②保护人权。③维护社会公平。④解决社会问题。⑤促进社会和谐。功能:①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调解经济运行的功能、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②社会政策的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的功能、社会政策的社会控制功能。③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社会政策的社会管理功能、调解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社会政策的原则:①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④社会保护的原则。⑤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政策的基本运行方式: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
2、社会政策运行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的主体、对象、资源
社会政策的过程:社会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等四个阶段构成。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①典型示范。②建言献策。③间接服务。④直接服务。⑤外部评估。⑥内部评估。
3、社会政策的发展
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①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②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形成于发展。③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
现代社会政策实践发端于欧美国家。西方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最早可追溯到1601年的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济贫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它的发布开创了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的先河。但欧洲各国大规模的社会政策实践是在工业化的促进下,在19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①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政策的特点。②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政策的转型。③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立法机关、政府行政机构和具有管理职能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为规范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和职业活动等事项,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而制定和发布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规范文件。在社会工作职业体系比较成熟的国家里,这类法规与政策体系比较健全,对社会工作的运行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类是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涉及到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儿
童社会工作要遵循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等。由于社会工作的领域相当广泛,因此所涉及的法规和政策也相当多。从数量上看,第二类的法规与政策是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中的主体部分。这一类的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主要反映了政府的社会政策,是社会政策的表达形式。因此,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在很多程度上是学习和把握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①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②针对特定人群的法规与政策。③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④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和戒毒等方面的法规与政策。⑤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⑥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⑦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⑧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⑨劳动就业的法规与政策。⑩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11、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12、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好包括规范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各种法规与政策。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 法规、政策和国际公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社会工作是制度化的助人服务体系,因此要求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政府的法规和政策运行。从这个角度上说,社会工作实际上被纳入到了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体系,在实施政府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工作的实践促进了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三、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城市低保的对象:城市低保的对象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持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有以下四类人员: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③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④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城市低保办事机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①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保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低保资金;统计、物价、审计、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低保的有关工作。②县级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城市低保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③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低保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④在全国层面,则由民政部负责全国城市低保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低保标准确立的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城市低保标准做出了一般性原则规定,即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金申请、审批和发放应遵循以下程序:①申请。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②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管理审批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③发放。城市低保待遇由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发放。发放低保金,应尽量通过金融系统实现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对象按月、及时、足额领取低保金。在审批低保金时,管理审批机关需视城市低保对象的不同情况,批准其全额享受或者差额享受。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保障对象批准其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其他保障对象均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提出了如下城市低保的监督复核机制。①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②对经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由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任何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都有权向管理审批机关提出意见;管理审批机关经核查,对情况属实的,应当予以纠正。③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暴力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低保金的手续。④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⑤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监督城市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农村低保的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低保办事机构:
农村低保标准确立的依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规定,并报上一级地方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农村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一般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村委会受乡政府委托,也可受理申请。受乡政府委托,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村委会对申请人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报乡政府;乡政府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乡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要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了解其家庭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并结合村民民主评议,提出审核、审批意见。在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申请人家庭按国家规定所获得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以及教育、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奖励性补助,一般不计入家庭收入,具体核算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申请情况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民主评议意见,审核、审批意见,实际补助水平等情况要向社会公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以在核查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按照其家庭的困难程度和类别,分档发放。
农村低保的动态管理:乡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了解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并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按程序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续。保障对象和补助水平变动情况都要及时向社会公示。
3、农村五保户供养法规与政策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抚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①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②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③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④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⑤办理丧葬事宜。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分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两种形式。
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①申请与评议: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应提供相关申请材料;因年幼或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委会评议,符合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将评议意见及相关材料报乡政府审核。②审核与审批:乡政府英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应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日内做出审批决定。对符合五保供养待遇的,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①县级人民政府和乡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②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全内部民政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③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④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产品生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⑤乡政府应当与村委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农村五保供养的监督: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和乡政府应当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负责督促实施。②财政部门应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③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④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应当向社会公共,接受社会监督。⑤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遵守治安、消防、卫生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
门的监督管理。
4、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医疗救助的对象:一类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另一类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农村:一类是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医疗救助的形式:城市:《城市医疗救助意见》规定,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后,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者特殊病种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补助。农村: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②③
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5、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程序: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部门和资源:
6、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与管理:
7、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法律援助的对象: 法律援助的范围:
法律援助的申请、审查程序: 法律援助的实施:
8、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机构: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形式及内容: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
9、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
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与程序: 灾害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 灾后重建的内容: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四、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1、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2、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
3、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 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与安置办法:
相关部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职责:
4、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五、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1、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
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的条件和程序: 救助措施的规定: 离婚的法律后果:
2、私有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遗嘱继承的内容、形式和法律效力: 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的主要规定: 遗产处理的主要规定:
3、收养关系法规与政策
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和程序: 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律效力: 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和程序: 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后果: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六、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玉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
1、人民调解法规与政策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体制: 人民调解工作应当遵守的原则: 人民调解的程序:
人民调解必须遵守的纪律:
2、信访工作法规与政策
信访工作的机构: 信访的渠道:
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和督办: 信访的法律责任:
3、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
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社区矫正的任务与内容:
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4、禁毒法规与政策
禁毒的目的、方针及机制: 禁毒宣传教育: 禁毒措施: 禁毒的法律责任: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七、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1、革命烈士褒扬法规与政策
烈士的认定: 烈属抚恤和优待: 烈士褒扬:
2、军人抚恤优待法规与政策
抚恤优待对象的认定: 死亡抚恤的具体规定: 伤残抚恤的具体规定: 优待的具体内容:
参照军人抚恤执行的情形:
3、退役士兵安置法规与政策
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 退役士官安置办法:
4、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法规与政策
军队干部退休的条件和待遇: 军队干部退休安置办法: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管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八、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1、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法规与政策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居民自治的内容:
居民委员会与基层政权和所在的单位的关系:
2、农村村民自治法规与政策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村民会议:
3、城市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 城市社区建设的原则: 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
4、社区服务法规与政策
发展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社区服务的主体: 社区服务的内容: 社区服务的方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九、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1、公益慈善事业法规与政策
公益慈善的特点和领域: 公益慈善组织:
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规定: 彩票与公益事业的发展: 志愿服务的特点:
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规定: 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我国民间组织发展法规与政策
1、社会团体管理法规与政策
社会团体成立登记: 社会团体变更登记:
社会团体的财务制度与税收政策: 社会团体的年检: 社会团体的终止:
2、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法规与政策
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 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税收政策: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终止:
3、基金会管理法规与政策
基金会的分类:
设立基金会应具备的条件: 基金会的组织结构: 基金会财产的管理: 基金会的年检: 基金会的终止: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一、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1、促进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促进就业的原则及政策支持: 就业服务于就业援助:
2、劳动合同的规定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
3、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4、劳动保护与职业培训的规定
5、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范围与机构: 劳动争议的调解: 劳动争议的仲裁:
6、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机构与原则: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职责和监察事项: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二、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1、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
公共卫生体系: 疾病预防体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
2、医疗服务体制法规与政策
城市医疗服务体制: 农村医疗服务体制:
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与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的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机制:
4、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三、我国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1、基本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
2、基本医疗保险法规与政策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定:
3、失业保险法规与政策
失业保险基金: 失业保险待遇:
4、工伤保险法规与政策
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认定: 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保险待遇:
5、生育保险法规与政策
生育保险基金: 生育保险待遇:
第三篇:2011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1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社会政策主体之一的民间组织最重要的特点是()。A.自治性
B.非营利性
C.开放性
D.可塑性
E.服务性
2.社会政策经费最重要的来源是()A.政府财政
B.受益者的付费 C.国际援助
D.民间投入 E.社会援助
3.个案研究属于社会政策评估中收集资料方法中的()。A.参与观察法
B.定量研究方法 C.定性研究方法
D.综合研究方法 E.参考研究法
4.“一旦政府制定翻实施某一项社会政策,这项社会政策将很难立即终止,而且在某一段时期其后果也是不可敢变的。”这表明了社会政策的()。A.权威性
B.严肃性
C.复杂性
D.变化性
E.连续性
5.下列属于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的社会政策资源调动方式的是()。A.征税
B.私人捐赠
C.专项收费
D.发动志愿者
E.罚款
6.社会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提出意见建议,倡导推动政策发展的角色,这是社会工作者的()角色。A.政策倡导者 B.服务提供者
C.行政传递者
D.政策批评者 E.政策表扬者
7.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的实施中,承担各种行政管理和组织工作,贯彻落实政策,这是社会作者的()角色。A.政策倡导者 B.服务提供者
C.行政传递者
D.政策批评者
E.政策表扬者
8,社会工作者是()的重要组织部分。A.政策倡导者
B.服务提供者
C.行政传递者
D.政策批评者
E.政策表扬者
9.我国过去社会政策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主要通过()的方式。A.政府直接建立社会服务机构
B.政府通过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C.政府直接补贴服务对象
D.通过民间组织 E.通过企业捐助
10.下列关于社会政策和社会需要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当代社会中,政府制定各种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B.社会需要是指为满足人的生活、发展和社会运行及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C.社会整体需要其实就是指社会整合,就是指社会成员及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保持密切联系的状态
D.通过社会政策能够更有效地满足社会整体需要
E.任何一个社会要维持其生存和正常运行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11.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中都会围绕着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而展开各种社会行动 B.解决社会问题并不是政府的职责,但是政府能够采取社会政策措施积极地干预,从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C.社会政策行动通过公民参与和民主程序,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必要的技术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保证更加公平和有效地解决各项社会问题
D.社会政策采取必要立法形式和行政手段,使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具有法律和公共行政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强调性
E.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可以进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能够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开发新的社会资源,以更加有效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12.下列关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效力的说法不正确盼是()。A.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的效力是不一样的
B.根据立法法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D.地方性法规、规章高于所有行政法规的效力
E.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13.在提供社会服务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商业性服务机构 B.初级群体(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和邻里等)C.互助组织 D.政府组织 E.民间组织
14.我国社会政策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A.社会保障政策
B.社会救助政策
C.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
D.民间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政策 E.优抚安置政策
15.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是()。A.社会发展水平
B.家庭成员收入
C.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
D.家庭成员的实物收入
E.当地工资水平
16.城市低保实行()。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B.地方首长负责制
C.地方民政部门负责制
D.地方行政部门负责制 E.以上均不正确
17.县级城市低保标准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A.国家
B.市级
C.县级
D.地方
E.本辖区
18.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日内办结审批手续。A.7 B.15 C.30 D.45 E.60 19.对无生活来源的保障对象发放保障金应()。
A.全额发放
B.差额发放
C.按原救济标准发放
D.等额发放 E.超额
20.一些地方为老年人乘车提供半价或免费的服务,这主要是保证老年人的()。A.健康权
B.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C.享受生活照料的权利
D.文化教育权
E.获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21.以下()文件对老年人的赡养与抚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及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A.《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B.《中国老龄工作发展纲要》
C.《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E.《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2.如果子女干涉独身老年人的再婚,这是侵犯了老年人的()。A.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B.财产所有权 C.住房权
D.婚姻自由权 E.继承权
23.以下()规定主要是在保护老年人的住房权。A.赡养人不得强行索取、占有老年人的财物 B.老年人有权决定自身的婚姻问题 C.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
D.老年人拥有从国家与社会获得生活保障的权利
E.老年人拥有法定继承的权利
24.某家庭虐待不育的妇女,这主要是损害了妇女的()。A.人身权利
B.财产权利
C.政治权利
D.劳动权利
E.婚姻家庭权利
25.我国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政策法规体系以()为主体。A.《刑法》
B.《妇女权益保障法》 C.《民法》 D.《婚姻法》 E.《宪法》
26.目前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A.男20岁,女18岁
B.男24岁,女20岁 C.男22岁,女20岁
D.男24岁,女22岁 E.男25岁.女23岁
27.《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的旁系血亲应禁止结婚。A.二代之内
B.三代之内
C.四代之内
D.五代之内
E.六代之内
28.关于离婚后子女的抚养与探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婚后亲子关系并不消除,父母对子女继续承担抚养的责任
B.在处理子女具体抚养归属时,要根据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原则进行
C.离婚后不具体抚养的一方要按时足额的给村抚养费
D.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自动失去探望子女的权利 E.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29.关于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下列说法亟确的是()。A.先法定继承后遗嘱继承
B.先遗嘱继承后法定继承 C.法定继承为主遗嘱继承为辅
D.遗嘱继承为主法定继承为辅 E.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各占一半
30.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是()。A.夫妻均等原则
B.夫妻差别原则 C.照顾妇女和子女原则
D.照顾老人原则
E.照顾男子原则 来源:考试大-社会工作者考试
31.城市低保金按月发放,低保对象超过()个月无特殊原因未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资格。A.1 B.2 C.3 D.4 E.5 32.下列不属于申请廉租住房对象需提交的必须材料的是()。A.单位出具的收人证明
B.户口所在地社区居委会出具的住房证明 C.居民身份证、户口册
D.婚姻状况证明
E.民政部门出具的救助证明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A.3年
B.5年
C.1年
D.2年
E.4年
34.居民会议由()以上的居民组成。A.16周岁
B.17周岁
C.18周岁
D.22周岁
E.20周岁
35.居民会议举行的期限是()。A.一年一次
B.一年至少一次 C.越多越好
D.五年一次 E.三年一次
36.对于从事居民委员会工作满()年以上,离职后无固定收入的人员,应当每月给予适当补助。A.7年
B.8年
C.9年
D.10年
E.11年 3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下列哪一次会议通过的?()。
A.十一屉三中全会
B.十五大
C.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D.十六大 E.十七大
38.某社区计划筹建一个老年痴呆症病人看护机构,并拟定由社区委员会主任出任负责人。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的规定,该组织通过审批后,登记管理机关应向其颁发()。A.《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 B.《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 C.《民办非企业单位(联合)登记证书》 D.《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登记证书》 E.《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登记证书》
3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基金会类型的为()。A.公募基金会
B.非公募基金会
C.单位性公募基金会
D.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E.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40.A市想设立一个资助资困大学生的公募性基金会,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其应具备的条件为()。
A.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 B.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 C.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
D.原始基金可为到账货币资金,或按固定资产折算 E.原始基金可通过银行借贷募集
41.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以下关于基金会理事会的错误选项为()。A.理事为5人至25人 B.理事任期由章程规定
C.每届理事任期不得超过5年 D.理事任期届满,不可以连任
E.用私人财产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互间有近亲属关系的基金会理事,总数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42.某基金会接受了某文具制造企业捐助的l0万元现金和一批文具,按照该企业捐助人的意愿,基金会计划将这笔资金和文具分批赠与本市的一个农民工子女小学。但该 校在接受完第一笔捐助资金和文具后,由于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问题被当地教育系统解散,学生被分流给附近的一些正规学校。对于未捐、赠出的资金和文具,该基金会可采取的处置办法是()。
A.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B.不能拍卖或者变卖,只能将未捐赠出的资金和文具返还给捐助企业 C.必须要重新和捐赠方进行商议,拟定新的协议,确定新的捐赠对象
D.必须要履行和捐赠方的最初协议,将资金和文具追踪赠与第一批被资助对象 E.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部分收入可用于自身开支
4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2 B.3 C.4 D.5 E.6 44.劳动者提前30日以()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口头
B.书面
C.口头或书面
D.口头和书面 E.任意
45.我国规定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A.40 B.4l C.42 D.43 E.44 46.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的工资报酬。A.150%
B.200%
C.250% D.300%
E.350%
47.生活自理障碍分为()。A.10 B.9 C.5 D.4 E.3 48.四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个月的本人工资。A.24 B.22 C.20 D.l8 E.16 49.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日内结束。A.15 B.30 C.45 D.60 E.90 50.在我国,()是劳动争议诉讼前的法定必经程序。
A.协商
B.调解 C.和解
D.劳动争议仲裁 E.其他
51.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个月 A.12 B.14 C.16 D.18 E.20 52.()主管全国的失业保险工作。A.国务院
B.国务院民政部-门 C.全国人大
D.国务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53.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个月。A.10 B.6 C.8 D.12 E.18 5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构成。A.国家账户和个人账户
B.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C.统筹基金和个人基金
D.国家账户和个人基金 E.个人基金和单位基金
5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机制是()。A.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 B.实行个人缴费和集体扶植相结合 C.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 D.实行集体扶相和政府资助相结合 E.实行个人负担和社会捐助
56.我国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A.医院
B.预防机构 C.保健机构
D.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E.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5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是()。A.社区
B.家庭
C.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等人群 D.居民 E.困难居民
5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A.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B.基本医疗服务和疑难病症医疗服务 C.公共卫生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
D.疑难病症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E.基本医疗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
59.医疗机构应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A.心理辅导
B.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C.免费药品发放
D.艾滋病的告知
E.艾滋病的传染知识
6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采取控制措施。
A.交通运输
B.人员流动
C.信息传播
D.食物和水源
E.药品和临时物品 来源:考试大-社
二、多项选择题
1.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
A.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B.城镇所有公有制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C.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D.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负担
E.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和职工三方共同负担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
A.企业
B.军队
C.机关、事业单位
D.社会团体
E.民办非企业单位
3.《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做出了下列哪些规定()。
A.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管理 B.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国家民政部进行管理
C.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 D.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的所有医疗费支出 E.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包括()A.企事业单位
B.社区、家庭和居民
C.社区中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D.农村居民
E.社区中的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包括()。A.健康教育 B.传染病、慢性病防治 C.食品卫生监督
D.药品安全监督
E.“小病”、“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6.艾滋病救助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要求是()。A.心理辅导
B.关怀、救助 C.教育救助
D.生活救助
E.生产与工作救助
7.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主要有()。A.试用期
B.培训
C.保守秘密 D.补充保险
E.养老保险
8.劳动合同的解除可分为()。
A.调解解除
B.自动解除
C.协商解除
D.法定解除
E.其他
9.法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
A.即时辞职
B.预告辞职
C.即时辞退
D.预告辞退
E.公司破产
10.劳动者有下列哪些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符合录用条件的
B.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C.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E.以欺诈手段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 11.劳动者带薪休息时间主要有()。A.法定节假日 B.年休假 C.探亲假
D.请假
E.婚丧假
12.《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的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A.名称、住所
B.会员资格及其权利、义务 C.招聘员工的程序
D.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E.团体的分立、合并
13.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以下叙述正确的为()。
A.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举办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 B.公民个人也可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
C.举办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利用的资产应为非国有资产
D.事业单位筹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利用的资产可部分为国有资产
E.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所从事的社会服务活动可有适当的营利性 14.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此类社会团体韵名称()。A.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B.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 C.全国性的社会组织的名称须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D.地方性的社会组织的名称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E.地方性的社会组织的名称若想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
15.某企业计划筹建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养老院。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该养老院在申请登记时需()。
A.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B.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人员 C.有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
D.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 E.有必要的批示
16.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准予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由登记管理机关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的()。A.组织结构
B.业务范围
C.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D.活动资金 E.业务主管单位
17.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主要有()。A.拓展社区服务
B.发展社区卫生 C.繁荣社区文化
D.美化社区环境 E.发展社区经济
18.居民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中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是()。A.所有居民/村民
B.18 岁以上居民/村民 C.对宗教信仰有一定限制
D.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E.在本地达到一定的居住年龄 19.村民会议召集的条件是()。A.村委会主任召开
B.村支书召开 C.村民委员会召集
D.任何一个村民都可以召集 E.有十分之一的村民提议就应召集 20.死亡抚恤金分为()。A.限额抚恤金
B.一次性抚恤金 C.定期抚恤金
D.足额抚恤金
E.其他 来源:考试大-社会工作者考试
21.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时,由()优先享受。A.烈士的父母
B.烈士的抚养人 C.烈士的配偶
D.烈士的子女 E.烈士的兄弟姐妹
22.烈士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遗属应具备的条件是()。A.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的
B.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C.子女未满l8周岁或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残疾无生活费来源 D.兄弟姐妹已满l8周岁
E.兄弟姐妹已满l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该军人生前供养的 23.我国现役军人的残疾性质分为()。
A. 因战致残 B. 因公致残 C. 因病致残 D. 意外致残 E. 突发事件致残
24.下列关于社区矫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区矫正任务有行刑、矫正和安置救济三项任务
B.社区矫正内容有行为督导、教育矫正、投资公益活动三项 C.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
D.社区矫正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为机关和公安机关等多个相关部门
E.社区矫正是可替代监禁矫正的行刑方式 25.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包括()。A.被判处管制刑罚的罪犯
B.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C.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D.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E.被监禁的罪犯
26.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包括()。A.社区矫正组织
B.社区矫正志愿者
C.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专门国家机关 D.监狱管理机关
E.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 27.社区矫正的特征包括()。A.社区矫正性质的惩罚性
B.社区矫正功能的复合性。C.社区矫正措施的轻缓性
D.社区矫正的专门性与群众性 E.社区矫正目的的威慑性
28.要成为收养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哪些条件()。A.无子女
B.年满30周岁
C.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D.未患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E.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29.《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主要从()三方面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作出了规定。A.尊重
B.创造条件
C.参与
D.鼓励
E.互助
30.老年人住房权的含义包括()。A.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 B.赡养人有维修老年人自有住房的义务 C.赡养人不得侵占老年人自有的住房
D.赡养人有权改变老年人承租的住房的租赁关系 E.赡养人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从宏观的角度对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出了四种一般性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具体包括()。
A.加强法制建设
B.司法保护
C.健全法律援助制度
D.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 E.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2.依据《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B.丧偶妇女可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C.丧偶妇女的继承权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D.丧偶妇女不可成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E.丧偶妇女的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3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在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方面制定了()等措施。
A.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B.做好老年维权工作
C.营造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环境
D.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E.培育老年人才市场
34.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农村“三无”老人的供养包括()。A.保吃
B.保穿
C.保发展
D.保医
E.保葬 35.《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农村五保的()作出规定。A.供养目的B.供养内容
C.供养形式
D.监督管理
E.法律责任
36.下列关于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说法正确的有()。A.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B.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相关申请材料
C.由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
D.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E.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37.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A.治安
B.消防
C.卫生
D.财务会计
E.环保 38.下列关于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的历史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从历史上看,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起源完全相同
B.现代社会政策体系和专业社会工作都起源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
C.随着各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发展,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日益密切地结合起来,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也为社会工作提供了行动的空间和发展的条件
D.社会政策是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去满足下层民众的需要,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社会工作则以民间行动的方式去达到相似的目标
E.在20世纪中叶以后,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了一套制度在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39.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概念的含义包括()。
A.“福利”一词指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
B.“福利”一词常常被用来表示一种按照实际需要而进行的财富分配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福利性医疗制度等
C.“社会福利”一词只用作指一些专门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如贫困者、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孤儿等)的社会救济和专门化的服务
D.“社会福利”的含义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和过程
E.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的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
40.下列关于社会政策描述,正确的是()。
A.当代社会中,各国政府都在社会福利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并结合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的社会服务体系 B.社会政策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是公共政策中的一个领域
C.概括起来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在某种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政策学科在美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全世界的扩展,这一概念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使用
E.工业化社会以来,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完善的社会政策行动去替代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或弥补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不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D 6.A 7.C 8.B 9.A 10.C 11.B 12.D 13.E 14.A 15.B 16.A 17.C 18.C 19.A 20.C 21.A 22.D 23.C 24.A 25.B 26.C 27.B 28.D 29.B 30.C 31.C 32.D 33.A 34.C 35.B 36.C 37.C 38.A 39.C 40.B 41.D 42.A 43.B 44.B 45.E 46.D 47.E 48.D 49.B 50.D 51.D 52.D 53.D 54.B 55.A 56.D 57.C 58.A 59.B 6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CDE 3.ACE 4.BCE 5.ABE 6.BCDE 7.ABCD 8.CD 9.ABCD 10.BCDE 11.ABCE 12.ABD 13.ABC 14.ABD 15.ABCD 16.BCE 17.ABCD 18.BD 19.CE 20.BC 21.ABCD 22.ABCE 23.ABC 24.ABCD 25.ABCD 26.ACD 27.ABCD 28.ABCD 29.ABD 30.ABCE 31.ACDE 32.ABE 33.ACE 34.ABDE 35.BCDE 36.ACDE 37.ABCD 38.BCDE 39.BDE 40.ACE
第四篇: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农村低保金的发放形式分()两种
A.全额发放与差额发放B.差额发放与分档发放C.全额发放与分档方法D.货币补贴与实物补贴
【B】
2.()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民政部门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A】
3.下列不属于教育救助对象的是()
A.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的未成年人B.属于城市“三无”对象的未成年人
C.持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证发家庭的未成年子女D.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D】
4.新建廉租住房应当将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平方米以内。
A.45 B.50 C.55 D.60
【B】
二、多项选择题
1.具体来讲,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大体分为三类,包括()。
A.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法规B.专项救助政策法规C.社区社会工作政策法规
D.社会保险制度E.临时救助政策法规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所涉及的“家庭成员收入”()。
A.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B.包括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
C.是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
D.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
E.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补助金
3.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具体包括()。
A.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B.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C.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D.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E.提供外出时的交通费用
4.城市医疗救助主要有以下哪几种形式()。
A.社会力量资助B.医疗保险c.无息贷款D.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E.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答案一、二、1.ABE2.BCD3.ABCD4.ADE
《第十三章我国社会保险的法规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职工因工受伤后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A.3个月B.6个月C.12个月D.24个月
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工伤的是()。
A.职业病B.革命伤残军人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
C.因酗酒导致的伤亡D.抗洪抢险时负伤
3.职工因工残的,不论伤残等级,都享有的待遇是()。
A.一次性伤残补助金B.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
C.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D.伤残就业补助金
4.供养亲属抚恤金按()一定比例发放。
A.单位平均工资B.上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
C.职工本人工资D.行业平均工资
5.以下各项,不属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的是()。
A.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
B.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C.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因职称问题导致的争议
D.失业后生活困难
6.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6个月
7.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险的基本内容的是()。
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职业保险
【D】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机制是()。
A.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B.实行个人缴费和集体扶植相结合C.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D.实行集体扶植和政府资助相结合【A】
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构成。
A.国家账户和个人账户B.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C.统筹基金和个人基金D.国家账户和个人基金
【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工伤()。
A.因私事在工作时间和地点与同事斗殴致伤
B.在工作中因同事的操作疏忽而受伤
C.下班乘公交车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
D.出差时,见义勇为受伤
E.在工作场合因醉酒而致伤
2.以下各主体中,可以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的有()。
A.用人单位B.工伤职工本人C.工伤职工的直系亲属
D.工伤职工所属的工会E.工伤职工居住地的社区组织
3.以下各项工伤医疗待遇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有()。
A.治疗费用B.交通、伙食补助费C.辅助器械费用
D.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E.治疗期间家属陪伴的费用
4.失业人员若有下列情形之一,将停发失业保险金()。
A.重新就业B.移居境外C.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D.被判刑收监执行E.获得大宗遗产或捐赠
5.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
A.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B.城镇所有公有制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C.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三方共同负担
D。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负担
E.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
A.企业B.军队C.机关、事业单位D.社会团体E.民办非企业单位
7.《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做出了下列哪些规定()。
A.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进行管理
B.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国家民政部进行管理
C.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
D.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的所有医疗费支出
E.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
答案
一、1.C2.C3.A4.C5.D6.C
二、1.BCD2.ABC3.AC4.ABCD5.AC6.ACDE7.ACE
第五篇: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复习题
2012《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B)其预期效力。A.等同于B.不同于C.大概等同于D.相当于
2.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C)关系。A.对等 B.相关C.对应D.非相关
3.社会救济的对象(A)任何缴费义务。
A.没有B.有部分C.视情况有 D.有时有 4.规范性文件(A)法律效力。
A.不具备B.部分具备C.具备 D.有时具备 5.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一种(A)活动。
A认识B.实践C.思想 D.观念
6.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性,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这体现了(C)。A.利益原则 B.系统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连续性原则 7.社会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三阶段是(C)。
A.目标确立B.问题界定 C.方案设计和预测D.方案抉择
8.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是(A)。A.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B.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
C.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D.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
9.通过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D)。
A.补救性作用B.评价性作用 C.保证性作用D.预防性作用
10.社会政策法规实施中的协调,如在同一时间同时协调各种因素、各方面问题;或在同一层次之 2 间进行协调,一般称为(B)。
A.纵向协调B.横向协调 C.纵横交叉的综合协调D.全面有重点的协调 11.社会政策问题(C)社会公共问题。
A.等同于B.不同于C.来源于 D.大于 12.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A)参加社会保险。A.必须 B.可以C.自愿 D.可以不 13.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A)预防。A.可以B.不可以C.很难 D.必须 14.不属于瑞典模式的是(A)。
A.奥地利B.挪威C.瑞典 D.丹麦 15.“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属于(B)。
A.方面政策B.元政策C.具体政策 D.基本政策 16.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B)。
A.目标确立B.问题界定C.方案抉择 D.方案设计
17.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进行预测,这体现了预测的(B)。A.类比性原理 B.连续性原理 C.反馈性原理D.系统性的原理
18.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通过的(C)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会保障国际宪章”。A.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B.国际劳工组织宪章C.第102号公约 D.第118号公约
19.不属于当前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对象的有(C)。A退伍义务兵B.退役志愿兵C.现役军人家属D.军队离退休干部
20.对社会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的可行性分析,属于(B)。
A.行政可行性分析B.政治可行性分析C.法律可行性分析 D.经济可行性分析 21.“于平凡处见奇伟”,属于(D)。
A.信息类比预测法B.信息分析综合预测法C.信息推导预测法 D.信息透视预测 4 法
22.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社会福利基金由政府财政支出
B.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C.福利对象无须履行缴费义务 D.福利给付无须进行个人财产和收入方面的调查 23.社会政策与法规基本的分析方法不包括(D)。A.定量分析法B.价值分析法 C.系统分析法D.信息综合分析法 24.社区工作的最高层次是(D)。
A.社区救助B.社区服务C.社区组织D.社区发展
25.下列有关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的说法不准确的(D)。
A.有强烈的政治性 B.带有精神褒扬的倾向C.社会优抚的给付标准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D.是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不完善的
26.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A)。A.事前评估B.执行评估C.非正式评估D.事后评估 27.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间的关系是(A)。
A.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B.平行的关系C.上下级的关系D.没有关系 28.社会政策的稳定性,与法律相比,(B)。A.社会政策较稳定B.法规较稳定 C.同样稳定D.无比较的可能
29.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C)。
A.没有效果B.具有潜在效果 C.具有象征性效果D.具有直接效果
30.(C)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A《伊丽莎白济贫法》B.《劳工章程》 C.《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D.《亨利济贫法》 31.关于社会保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D)。A.非营利性 B.福利性C.强制性D.公平性
32.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类型可以分为(B)。
A.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C.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评估
3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判断必须以(A)。A.公共利益为重 B.集团利益为重 C.国家利益为重D.个人利益为重
34.“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B)。A.直觉判断 B.灵感顿悟 C.事实推断 D.归纳演绎
35.社会保障政策属于(A)政策。
.执行评估与事后 D A.再分配性B.分配性C.公平性 D.国有性 3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属于(D)政策。A.方面政策 B.具体政策C.基本政策 D.元政策
37.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D)。
A.意外效果B.潜在效果C.象征性效果 D.附带效果 38.不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B)。A.公共性 B.严重性 C.相关性D.主客观统一性 39.下列不符合德尔斐法特点的是(D)。
A.匿名性 B.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信息反馈沟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D.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40.社会保障立法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标志是(A)。
A.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B.第101号公约 C.《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D.《第102号 8 公约》
二 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社会政策与法规自身运行规律包括(BC)。
A.社会发展规律B.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 C.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规律D.社会政策与法规效益规律E.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规律
2.社会政策与法规基本的分析方法是(ABC)。
A.定量分析法B.价值分析法 C.系统分析法D.利益分析法 E.信息综合分析法
3.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BD)。
A.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辅之以政府财政开支 B.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C.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D.救济对象没有缴费义务 E.政府承担大部分,救济对象承担小部分
4.关于社会政策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说法正确的是(ABDE)。
A.其原因在于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B.其原因在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内在规定性C.转变不可预防D.转变可以预防 E.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5.政策法规预测按其范围划分,可分为(ABE)。
A.宏观预测B.中观预测C.长期预测D.短期预测E.微观预测 6.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ACD)。
A.公共性B.严重性 C.相关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系统性 7.工伤保险基金由(AB)构成。
A.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B.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C.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D.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的利息E.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的利息 8.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BC)。
A.自愿性 B.福利性C.强制性 D.公平性E.补偿性 9.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引导功能主要体现为(ADE)。
A.明确目标 B.创造条件C.破旧促新 D.指导行动 E.统一思想
10.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类型可以分为(CD)。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E.事前评估 11.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的标准是(ABCDE)。
A.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B.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C.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D.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E.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小 12.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遵循的原则有(ABCD)。A.利益原则B.系统原则C.可行性原则D.连续性原则 E.节约原则
13.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不正确的是(ACE)。
A.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 B.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C.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D.救济对象没有缴费义务E.政府承担大部分,救济对象承担小部分
14.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BCDE)。
A.自愿性B.强制性C.给付性 D.社会性E.时间性和地域性 15.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有(ADE)。
A.促进功能B.强制功能C.平衡功D.调控功能E.引导功能 16.在方案抉择时要对社会政策法规方案进行(ABCDE)分析。
A.行政可行性 B.政治可行性C.法律可行性 D.经济可行性 E.技术可行性 17.属于瑞典模式的是(BCD)。
A.奥地利B.挪威C.瑞典 D.丹麦 E.德国 18.下列有关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有强烈的政治性 B.带有精神褒扬的倾向 C.对象涉及全体国民D.社会优抚的给付标准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E.是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不完善的 19.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B.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 12 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D.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不可预防 E.等同于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20.属于当前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对象的有(ABD)。
A.退伍义务兵B.退役志愿兵C.现役军人家属D.军队离退休干部 E.革命伤残军人
三、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
1.(√)《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2.(√)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社会优抚方面。3.(×)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小于法律。4.(√)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事前评估。
5.(×)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13 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没有效果。
6.(×)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7.(×)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间是平行的关系。
8.(√)社区工作中最普通最广泛最直接的社会服务工作是社区服务。9.(×)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10.(×)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取代效用分析方法。
1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判断必须以公共利益为重。12.(√)率先采用社会保险政策的是德国。
13.(√)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的核心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组织优化。
14.(×)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15.(×)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根本标准是效益标准。
16.(√)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附带效果。
17.(√)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中不停顿地进行控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一控制方式属于动态控制。
18.(√)社会政策与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效力明显减弱,需要改变时,应该先立后破。19.(√)价值分析法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20.(√)“构建和谐社会”属于元政策
2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22.(×)规范性文件具备法律效力。
23.(√)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24.(×)“于无声处听惊雷”属于信息类比预测法。
25.(√)社区工作中最普通最广泛最直接的社会服务工作是社区救助。26.(√)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是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27.(√)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体现了可行性原则。28.(√)政策与法规制定中方案抉择最基本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29.(15)
√ 社会政策法规实施中同一时间同时协调各种因素、各方面问题横向协调。
30.(×)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补救性作用。
31.(√)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32.(√)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进行预测,体现了预测的连续性原理。33.(×)对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的可行性分析属于行政可行性分析。34.(×)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对照-标准-纠偏。35.(×)社会政策法规只能由国家来制定和实施。
36.(×)政策和法规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37.(×)社会政策与法规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理念依据。
38.(√)某社会政策与法规处于其正效力递减的时期,此社会政策与法规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减小。
3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40.(×)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
四、简答题
1.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
答:1.社会政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性。公共性是指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是在公共领域发生的。(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有着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因素。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
(3)主客观统一性。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是客观现象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出来的,但是又和人们的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等不可分割,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简述瑞典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答:2.瑞典模式的价值取向不是享受福利的选择性,而是福利的普遍性,把社会权利作为提供福利 17 的核心依据,它努力满足人们比较高层次的需要并在这种层次上追求平等。(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强调福利的普遍主义原则,强调公民权,强调权利和平等,福利的获得并不以是否就业为标准。普遍主义原则认为,只要公民活着,他就有权获得福利。
(2)以国家为基础,主张通过逐渐扩大预算来扩展社会服务。也就是由国家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制定各种社会福利计划来扩大社会服务。
3.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答;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如下几个特征:
(1)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由党和国家通过决策和立法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强制性干预(2)具有给付性。社会保障的目标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给付才能实现
(3)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享受对象的普遍性上,还表现于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
18(4)时间性和地域性。时间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有相应的调整及不同。
4.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何种效益?
答:4.(1)任何一项社会政策法规都有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价值实现,产生理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理论效益是指通过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实践的检验,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为深化政策法规研究和新政策法规的出台打下基础。
(3)经济效益是指通过一定经济价值要素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使人们的利益分配关系更趋合理。
社会效益是指政策法规都是为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制定的,执行政策法规要掌握政策法规受动者的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促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执行政策法规一定要讲效益,并且一 19 定要讲综合效益。
5.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什么内容?
答:5.政策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政治可行性——指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这是方案论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经济可行性——指执行方案所需要的一般性资源(财力)和特殊资源(人力、物力、信息等)的获取和支持程度。
(3)行政可行性——指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力的大小和效能高低。(4)法律可行性——指方案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5)技术可行性——指方案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实现目标的程度。
6.简要说明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类型。
答:(1)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可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正式评估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 20 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非正式评估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的要求。
(2)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是由政策法规系统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外部评估是由政策法规系统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
(3)从政策法规评估在政策法规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法规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法规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这种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事前控制的工具,是政策法规评估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执行评估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的评估。事后评估是政策法规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法规效果的评估,它在政策法规执行完成以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估方式。
7.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有利于节省社会政策与法规资源。(2)有利于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绩效
21(3)可以避免社会政策与法规僵化(4)可以促进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
8.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14、45、42、43、44、45、46、50条等均涉及我国社会保障内容。,其中第45条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根本依据。
(2)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男人权益保障法》等。
(3)法规,如各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4)规范性文件,如决定、通知、意见、复函等。
9.什么是社会政策问题?
答:(1)社会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2)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会公共问题,但有些公共问题已经引起政府或全社会的注意,有些则没有引起注意。只有那些引起政府及全社会注意的问题,政府才能制定相应得社会政策进行解决
10.社会政策与法规有哪些功能?
答:主要有以下3个功能:(1)引导的功能。从以下3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明确目标;指导行动和统一思想。
(2)调控功能。包括了社会政策与法规调节和社会政策与法规控制两个方面(3)促进功能。通过以下3个方面的作用体现出来:创造条件破旧促新和提供保护
11.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有哪些方面?
答: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1)对偏离政策法规行为的矫正监督。为了矫正偏离政策法规的行为,保证政策法规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政策法规实施过程中,要监督执行者是否完整、准确地执行了政策法规,有没有偏离政策法规精神或违反政策法规规定的行为等
(2)对政策法规失误的矫正监督。在政策法规执行过程中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预防性作用、保证性作用、补救性作用和评价性作用
12.为什么社会保障水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答:(1)社会保障的水平不能超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水准,必定使社会保障发挥其稳定机制的作用,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必定挤压经济发展资金,影响必要的社会资本积累,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2)社会保障体制也不能滞后,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成员产生不满,造成社会动荡,从而削弱社会保障的稳定机制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3)社会保障立法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准
五 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答:社会政策与法规效果有如下几种类型:
(1)直接效果。即政策法规实施对主体所要解决的政策法规问题及相关人员所产生的作用。比如,某些人的生活、环境或行为由于某项政策法规的推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这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情况,相对来说是显而易见、较易测定的。
(2)附带效果。政策法规实施过程可能对并非直接作用对象的环境、团体、个人产生效能,这种效能超乎政策法规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一项政策法规的副产品。如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显然有助于实现某种程度的社会公平,保障那些贫弱孤寡的人们,却也助长了社会中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
(3)意外效果。有时一项政策法规的推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投入很多,期望很高,却收效甚微;一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种豆得瓜,没有太多的期盼和投入,却有出人意外的收 25 获。
(4)潜在效果。有的政策法规明显有助于改善眼前的状况,产生短期效应,有些则不能。但是二者都有潜在影响,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表现出来。这种潜在效果虽然不易测定,但却很值得评估者的注意和考量。如一项以提高贫困地区儿童识字率为宗旨的智力开发计划,可能会在未来影响他们的发展和谋生能力。
(5)象征性效果。有些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内容是象征性的,它可能具有的有形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其初始的用意也不过是让有的人群得到印象,以为他们要求的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之中,从而减轻对政策法规的压力,或者也可能因此而激发起某种精神。如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或许没有实现目标,但却使人们相信政府关注着贫困问题。
2.简要论述专家会议决策法的特点及弊端。
答:特点: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的判断。它的特点有:A.能够发挥若干专家所组成的团体的宏观智能结构效应,这 26 种效应往往大于团体中各个成员单独创造能力的总和;B.通过多个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引发思维共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喜的创造性成果;C.专家会议还有助于专家们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的提示以及内外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来弥补个人意见之不足,并将所产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活动集中于战略目标,从而为重大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2)弊端:A.与会者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充分;B.权威的影响较大,权威一旦发表意见,其他成员往往会顺其思想发表意见,或者碍于情面、权势而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产生所谓的“乐队效应”;C.易受表达能力的影响。头表达能力较好的人,能够简明扼要并且有说服力地提出自己的论点。不善表达的人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观点不能被别人知晓;D.容易受“潮流”思想的影响。在决策过程中,一种新见解通常意味着要改变一个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了的且习以为常的观点,发表这种新见解的人必然成为会议上不合潮流的人,与此相适应,他所提出的非正统的观点即使很有价值,也往往遭到怀疑甚至进而被否定;E.发言人受自尊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发表意见之后,往往不能冷静认真地考虑其他成员的意见。有时即使是明确知道自己的论据不够充分甚至出现错误,也不愿公开予以修改,因而使会议易出现僵局。
3.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答:(1)生产力标准,是政策法规评估的首要的标准;
(2)效益标准,政策法规效益指达到政策法规目标的程度。这个标准关注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目标相符,在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3)效率标准。政策法规效率是政策法规效益与政策法规投入之间的比率。
(4)公正标准,公正标准是指在政策法规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
(5)政策法规回应度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确立这一标准,目的是要从总体上衡量政策法规对社会的宏观影响。
4.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28(l)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尚有一些领导者对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改革旧的决策体制,是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一项政策法规制定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实施。但如果没有控制能力,结果会是实施不力或实施走样,甚至导致政策法规半途而废,即政策法规中途停止运转。(3)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带有某些试验性的新政策法规出台较多,有的新政策法规与其他政策法规之间配套不够,时常出现政策法规之间的互相碰撞和摩擦。(4)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如果缺少了监督,就有可能使错误的政策法规得以出台,使政策法规的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我国政策法规运行系统的政策法规监督机制特别薄弱,既缺乏对政策法规监督的职能,又缺乏对政策法规监督的意识,更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