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烤烟作为富民兴县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本站推荐)
把烤烟作为富民兴县支柱产业大力培育
作者:系安龙县县委书记 发布时间:202_-10-27 08:39:08 来源:黔西南日报 投稿邮箱:jrxy123@126.com 点击:
烤烟产值高、含税率高、产业链充分发育,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计划种植、合同收购”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育得较好、规范、成型的农业产业化产业。烤烟生产不仅是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烟草企业增效的短平快项目,而且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前我县发展烤烟产业必须破除的障碍
(一)干部认识障碍
一是部分乡镇党政干部没有真正理解烤烟是农民增收、财政增效的特色产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烤烟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没有真正把烤烟产业放在本乡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全局来谋划和思考,只单纯热衷于习以惯之的其他传统种植业,对烤烟产业缺乏信心和决心,让许多群众守着大片沃土过穷日子。二是少数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不了解烤烟的发展趋势。三是少数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四是部分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服务意识不强,精神状态较差,干劲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群众思想障碍
一是多年来单一种粮的农业产业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一些地方群众思想观念还较落后,只想吃饱,不求吃好的思想意识依然存在,影响和制约了烤烟的发展。二是个别农户既想通过种烟增加收入,又不想把主要精力放在烤烟生产上,零星种植,粗放管理,不按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有虫不治、有病不防、乱施肥料,生产的烟叶质量差、效益低,不会种,不会管,成了烤烟生产的反面典型,影响了烤烟的组织发动。三是个别农户小农意识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自己不愿种,也不想让别人种,在土地调剂、转租等环节上层层阻挠。
(三)基础设施障碍
一是烟水池不配套,水资源利用率低,要提升种烟质量,提升种烟效益,首先要解决好水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三小”工程和“烟水”工程,解决了部分烟地用水问题。但是,目前我们烟区的水利建设与现代烟草工业发展差距较大,仅建了少数蓄水设施,引、排、提等设施落后甚至未建,滴灌、管灌等节水设施更是一片空白。烟区缺乏统一的水利建设规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烤烟的发展。目前全县有67座水库、山塘和1.34万个水池(窖),每年蓄水3200万立方米,可供近10万亩水田灌溉,而仅灌溉了7.5万亩田地,这些蓄水工程灌溉的空间还非常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些蓄水工程的设计能力,加强配套,抓好雨季满蓄、挖掘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灌溉能力。在思考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的过程中,我想到了红旗水库和大鸭溪水库总库容达317万立方米,于是就谋划利用红旗水库和大鸭溪水库的水资源,在其下游的钱相、普坪、戈塘规划建设一个高标准、高效益的节水灌溉大型示范项目,采取管灌、滴灌、喷灌等现代节水方式,为下游近3万亩烤烟基地供水。这一设想能实施,这将是我县烤烟发展史和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笃山乡明年拟在拉坡村规模发展1000亩烤烟,就利用了龙山镇境内小河边水库的水资源。二是烟路配套相对较差。我县大部分烟区公路虽已修通,但由于缺少维护,路况质量差。三是老烟区烤房陈旧,烘烤工艺还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气流上升式普通烤房,烘烤条件差,烘烤难度相对较大。目前,我县共有烤房3200余栋,但多数烤房修建时间长、规格小,已不适应现在科学烘烤的需求,急需改造。四是耕作方式落后,绝大多数烟农在耕地整地过程中,仍然依靠人力和畜力,劳动强度大,烤烟耕作机械推广缓慢。
我县烤烟面临的机遇
通过对烤烟产业发展历史和当前政策、形势、环境等分析,我县烤烟产业发展面临三大机遇。
(一)从全国形势看,国家烟草局提出了“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的战略,烟叶生产由原来的稳控并重、防止过热转向现在的以稳为主,国内每年将增加200万担烟叶收购计划,并且将烟叶基地逐步向南调整。同时,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总体要求,国家近年来针对烤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我县发展烤烟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二)从省、州形势看,国家烟草局已确定将黔西南作为全国五个优质烟叶储备基地之一,在省烟草局确定的烤烟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中,黔西南州被列为开发西区并居六盘水和毕节威宁之前,在全国打叶复烤企业调整、联合重组的严峻形势下,国家烟草局特批黔西南州新建打叶复烤厂,这给全州发展烤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这些有利因素,州委、州政府提出将用3到5年时间,把全州烤烟由现在的64万担发展到100万担。纵观州内各产烟县市,唯有我县种烟条件最好,发展空间最大。
(三)从县内形势看,我县良好的土壤、气候条件和务实勤劳的干部群众几度创造了优质烟叶品牌,目前生产的优质烟叶成为“中华”牌等名烟的原料之一。为把握好发展机遇,做大做强烤烟产业,促进烟农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收,我们提出发展烤烟的“三步走”的思路,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烤烟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收购烟叶突破20万担。县委、县政府为做大我县的烤烟产业,改变乡镇财政困难,出台了最优惠的政策,可以说,我们烤烟税收扶持乡镇的政策是全州乃至全省最好的政策。
做大做强我县烤烟产业的主要措施
如何促进我县烤烟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把烤烟产业真正做成富民兴县产业,我认为,必须明晰一个目标,搞好一个规划,算好两笔收入账,抓住三个关键。
(一)明晰一个目标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202_年10万担,202_年15万担,202_年20万担的“三步走”目标,通过实施“三步走”实现“三级跳”,即烟农收入202_年达到8000万元,202_年达到1.2亿元,202_年达到1.6亿元,分别是今年的两倍、三倍和四倍,烟叶税收也在成倍增长(这个数据还没考虑收购时价格上涨因素)。实现“三步走”目标,关键在于明年10万担目标怎么办,有了明年的10万担,才能有第二步即后年的15万担和最终目标20万担,要实现20万担的最终目标,关键在202_年,202_年的10万担目标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二)搞好一个规划
做好一个规划就是要做好烟区规划。烟区规划是能否实施“三步走”达到“三级跳”的前提。调整生产布局,促进烤烟生产向最适宜区域转移,是实施“三步走”、实现“三级跳”的基础。我县地形地貌复杂,集中连片土地相对较少,但调整空间大,烤烟生产成本表面看相对偏高,但实际上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要按照“稳定老烟区、发展新烟区”的原则,做好全县的烟区规划;按照“三个优化”的原则,做好乡镇的烟区规划,即优化种烟区域,优化种烟土地,优化种烟大户;按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原则,做好统筹兼顾。烟区规划要将烟水、烟路、烟机、烟电、烟煤以及烟区农民的素质提升等统筹考虑,以适应现代烟草工业的发展需要。
(三)算好两笔收入账
一是要算好群众的收入账。群众收入问题一直是困绕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问题,群众增收问题解决好了,“三农”问题就迎刃而解。算账的目的,就是和广大人民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过程,就是关爱民生、体察民情、为民办事的过程,就是“领着烟农干、做给烟农看、帮助烟农算”和带领农民致富的过程。群众的种烟收入账如何算,大到算总账。202_年,全县烟农仅种烤烟一项预计收入4000万元,户均收入8000余元,比直接从事粮食生产增收2500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二是算好政府收入账。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烟叶税收政策,是缓解乡镇政政困难的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之一。因此,乡镇党委政府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务必要头脑清醒,要有理财意识,发展烤烟的过程,也是培育税源的过程。
(四)抓住三个关键
其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就烤烟来说,从县到乡镇、到村组、到群众,务必要对烤烟形成统一的认识。一是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烤烟是富民强乡(镇)的产业,把发展烤烟产业的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确保与县委、县政府的步调一致,节奏合拍,上下一心抓好烤烟产业。二是要把烤烟生产宣传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来抓。要宣传好国家烟草局和省、州、县的优惠扶持政策,要制定好宣传提纲,统一部署,深入农户家中。只有群众种烟的思想基础牢固了,烤烟产业做大做强才有保障。
其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烟区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也是改善烟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的基础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强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烟水工程建设解决好了,就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种植烤烟的信心,就可以使烟农在常年冬春干旱的自然条件下,变被动为主动,掌握生产的主动权,达到烤烟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二是加快烟路配套工程建设,根据国家关于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烟区田间道路配套建设。要研究整合交通、扶贫、烟草等项目资金向烟区倾斜,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加快智能化密集型烤房建设。从今年的实践来看,智能化密集型烤房是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要在现有标准化烤房,特别是集群标准化烤房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在数量和速度上与种植面积增长同步。四是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配置烟机设施,降低烟农种烟劳动强度。
其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实践表示,哪个乡镇的行政抓烟队伍组织得好,管理得好,烤烟的发展就快,质量就高。二是要进一步深化乡情、镇情的认识,摸清底数,找到发展的突破口,要充分认识到烤烟是解决宜烟地区“三农”问题、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是要解放思想,力戒坐井观天、固步自封、盲目乐观,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烤烟产业的大好机遇,增强发展烤烟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是行政干部要懂种烟技术。一把手必须了解,分管领导必须熟悉,抓烟干部必须精通。在实际操作中,乡镇行政干部和技术干部概念是模糊的,是难以分离的,是融为一体的。我倡导行政干部技术化,技术干部行政化。五是技术干部队伍建设。烤烟要发展,烤烟生产技术队伍是保障,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生产技术队伍,抓烤烟技术推广,服务烟农。
第二篇:培育支柱产业 打造产业品牌
培育支柱产业 打造产业品牌
赴临武县考察心得体会——袁文雄 暖水镇党委书记
202_年9月19、20日,汝城县考察团在廖桂生县长的带领下,来到临武县考察学习,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觉得两地尽管自然条件有所差别,具体做法各有千秋,但临武县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使我触动极大,给了我较深的体会:
一、选准支柱产业,搞好示范带动
临武的一只鸭子、松阳的一片叶子就能响动全国,所以要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拳头产品做大做优,关键是选准产业、选准对象。暖水镇山清水秀,无大型工业污染;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光照足湿度够,精耕细作的农耕传统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根据暖水的这些环境特点和资源优势,我们请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论证,得出一致结论是:在暖水发展茶叶非常有投资价值。产业选准了,然后经多方考察,我们于202_年引进了非常适应暖水环境气候并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浙江松阳茶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根据汝城土壤含硒丰富的特点,取名为“汝城高山富硒松溪茶”,规划用五年时间,发展种植面积16000亩。202_年种植茶叶面积800余亩,202_年新增种植面积1000余亩。现在,茶叶长势良好,202_年即可初见成效,这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群众积极响应,预计202_年新增种植面积将达3000亩以上。
二、搞好土地流转,扩大产业面积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殊要求,产业化及产业基地的建设规模尤为重要。土地不统一流转集中,就形成不了规模,也形成不了气候,更形成不了产业。临武的大冲辣椒面积、松阳的茶叶面积,无不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在引进松溪茶叶种植后,更是积极宣传,解放思想,将土地以最优惠的价格租给投资企业,以最优惠的政策扶持投资企业,而对种植农户,我们给予最实际的奖励、最好的技术服务。通过各种措施,从而使松溪茶叶能在暖水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三、打造产业品牌,实现多赢目标
在信息和商品高度发达的今天,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低成本。一只临武鸭,带动半个临武农户,一片松阳茶,给松阳带来总税收的三分之一。所以说品牌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而发展就决定一切。依据松溪茶的优势,我们要加强引导,把松溪茶品牌建设列入公益宣传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经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牢固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同时要坚持标准化生产,分步实现松溪茶通过国家“三品”认证,积极争取国际质量认证和安全认证,从而使松溪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的品牌,真正的实现企业赢利、群众增收、国家增税的目标。
在缺资金、少政策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一个山区小镇,要想打造一个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经济中叫得响的品牌,其难度是可想而知。因此,在我县农业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我向县委、县政府提几点建议: 1:整合全县的资金和项目,加大对重点产业项目的扶持和奖励。比如桂东为支持玲珑茶叶的生产,每亩由政府补助1200元,促进了茶叶面积的迅速扩大。
2:集中全县力量,搞好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尽快先打造出
一、两个有影响、高效益的品牌。远看松阳,靠一片茶叶就已名动全国、县强民富。近看临武,靠一只鸭子,人家就知道有个临武。其实,打响
一、两个品牌,就是增加汝城知名度最好的途径。
第三篇:加快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以“林果业管理增效年”为契机
加快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根据《XXXXX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XXXXX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各乡镇场开展以“林果业增效年”为契机加开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并通过现场参观、个人了解、专题考察、座谈讨论等形式了解基层林果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林果业工作实践和对发展我县特色林果业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林果业管理增效年”必须明确其主要目的和内容 按照自治区建设环塔里木盆地1200万特色林果产业带和地区提出的打造“中国枣园”、构建农牧民高收入框架的奋斗目标,把大力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作为优化林果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突破口,坚持以工业思维谋划农业,林果业区域布局形成。
XXXXX把林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产业培育发展通过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优化林果业结构、加大科技培训,突出抓好林果业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以“病虫害综合防治、果树夏季修剪、增加物化投入、高标准示范园建设”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各项技术措施的全面落实,推进林果业发展向标准化、高效益转变。以红枣、核桃及杏、香梨等果品为主,干鲜果品并重的林果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成为大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改善生态、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XXXXX林果业发展现状和布局
近年来,我县把大力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作为优化林果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突破口,取得一定成效,林果栽植面积扩张、产量增加,林果种类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我县各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果品及果制品已远销国内外市场,多次在全国林果产品博览会、学术研讨会上获奖。202_年被农业部和国家XXXXX分别命名为“中国灰枣之乡”、“中国小白杏之乡”,已成功注册“库车白杏”、“库车白杏干”、“库车酸梅”、“库车酸梅干”、“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库车药桑”等6个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17万亩香梨持有“库尔勒香梨”“梨园证书”、占梨园总面积的94.8%,申请登记“注册果园”2.25万亩。
我县林果业十一五规划面积为68万亩,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已达59.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7%,完成规划任务的87%。其中:红枣13.71万亩(完成规划的55%,明年嫁接建园4.4万亩后即完成规划任务的72%)、核桃16.95万亩(完成规划的113%)、杏21.05万亩(完成规划的111%)、香梨4.39万亩、葡萄1.46万亩、酸梅0.74万亩、石榴0.16万亩、桃0.53万亩,均完成规划任务的100%。杏、红枣、核桃、香梨、葡萄等树种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酸梅主要分布在乌恰镇、玉奇吾斯塘乡、阿拉哈格镇、齐满镇、墩阔塘镇等,桃主要在乌恰镇、伊西哈拉镇、玉奇吾斯塘乡、阿拉哈格镇、哈尼喀塔木乡、乌尊镇等。202_年全县果品总产量26.55万吨(其中:杏18.88万吨,葡萄3.38
万吨,香梨2.83万吨,红枣0.396万吨,核桃0.298万吨,酸梅0.31万吨),实现果品总产值41010.75万元,其中特色林果产值39717.73万元,农民人均林果收入72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4586)的15.7%,特色林果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拉动农民增收作用日益明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林果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栽植、农牧民素质培训等方面都比较欠缺,加之林果病虫害的危害、面积有扩大趋势,林果业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随着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林业科技现状与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是林业科技队伍人员数量和整体科技水平,已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缺乏真正技术过硬、专业水平较高的林果业专业和林业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人才。二是近年来经济林病虫害蔓延加快,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十分紧迫。三是果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低,保鲜仓储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县现有果品加工企业总收购能力约5万吨,仅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18.8%,而且果品加工企业门类不齐,加工品种单
一、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
3、林果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但栽培管理技术和肥水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增产增收作用。
4、随着全县果园面积的迅速扩大,病虫害发生蔓延严重,对林果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5、林果业具有前期建设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果园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林木优良种苗、肥水管理、技术人力、病虫害防治等投入都很大,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制约了产业发展。
四、以“林果业管理增效年”为契机,加快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的意见与建议
1、在机井灌溉、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方面、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方面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
2、上级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像小麦、棉花给予良种补贴一样,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与科技服务方面予以资金支持。
3、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建议以项目建设支撑病虫害防治事业,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4、加大对果农林果业技术管理培训力度,提高各级林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果农的科学管理水平。
5、林果业具有前期建设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果园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林木优良种苗、肥水管理、技术人力、病虫害防治等投入都很大,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制约了产业发展。需要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像小麦、棉花给予良种补贴一样,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与科技服务方面予以资金支持。
五、工作对策
(一)加强组织保障――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考核及奖励机制
按照“事前部署、事中指导、结果通报”强化指挥监督,严格生产考核。制定《XXXXX实施林果业管理增效年管理考核办法》、《乡镇领导干部、林果业技术人员林果示范园考核办法》、《林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巩固林果管理三级园,县乡技术员与示范园管理挂钩,党政领导与技术员“捆绑式”管理。以示范园的生产投入、技术应用、措施到位、产量效益、示范带动等项作为考核评价指标,对每个示范园进行验收。加大林果业在农业生产考核的比重,强化指导监督,充分调动广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林果业管理的积极性,从全县考查选派九名林果专业技术人员到九个林果业大乡任科技副职,抓示范园的管理和林果营销环节的组织协调,任职期限三年。抽调农口单位干部181名组成林果关键技术落实督查组,按统一标准督查施肥,保证投入。把握林果业技术关键环节,适时召开针对性的现场会、观摩会。通过专家或林果技术员现场讲解、现场点评,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不走样、不打折。
(二)落实资金保障――加大“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力度
202_年我县已投入林果业发展资金共计1422.72万元,其中县财政出资1254.72万元。主要用在:一是示范园追肥和挂果园喷施叶面肥,完成县乡村三级领导示范园追肥7次,挂果园香梨、酸梅、核桃、红枣等花期喷施叶面肥活菌剂(氨基酸)、硼砂、“枣丰灵”等5-7次;二是病虫害综合防治,三是对红枣嫁接建园成活率达到85%的农民给予每亩100元
补贴,四是开展林果业检查评比奖励优胜乡镇等。202_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资金扶持力度,投入资金1973.1万元用于林果业奖励资金、补贴资金――660.05万元、病虫害防治资金――673.4万元、林果业宣传、技术服务费用――365万元、建设烘干房补贴资金――52万元、林果业项目配套资金—222.65万元
(三)夯实技术支撑――加强林果业技术培训,强化林果业标准化管理
一是加大科技宣传面,提高科技转化率。开辟电视专栏,制作、播放林果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专题片,送发《XXXXX果树管理工作年历》、《红枣病虫害防治》《核桃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册。二是狠抓技术队伍建设,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强化服务宗旨。县乡两级共举办脱产集中培训班培训县乡林果技术员培训林果技术员134人、乡镇村领导431人,结合科技下乡等培训农民技术员1216人、农民技术能手15348人次。三是把握林果业技术关键环节,适时召开针对性的现场会、观摩会。通过专家或林果技术员现场讲解、现场点评,确保各项技术措施不走样、不打折。果树生长季节每隔20天左右即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月召开一次农口例会,总结前段工作、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及时解决林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林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果树树势恢复,降低了冻害损失,实现了早见效和产量与效益的增长。
(四)健全病虫害防御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病虫测报防控体系,整合机构,集中力量,充分发挥人员、设备、技术的利用率。制定县有害生
物入侵防治预案,整合农技植保站、园艺组及森防站,成立XXXXX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整合乡镇农机站、林业站技术人员,组建林果病虫害防治服务队和乡、村测报队伍,每村配备测报员,专人负责有害生物分类、登记、汇总、分析,提高了有害生物防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二是坚持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防为辅,高效低毒安全,城乡同防,各种防治方法综合运用,春季病虫害防治中,将喷洒石硫合剂、绑扎束膜阻击带、杀虫灯诱杀、冬翻冬灌清园、刮老树皮、涂粘虫胶、人工捕捉抹除等防治技术综合运用、常抓不放,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将县城风景树与驻库单位、住宅小区的病虫害一并抓。财政出资购买杀虫灯及配件,由农技站负责对全县4321盏杀虫灯进行维修,并在重点果园集中开灯。购硫黄粉400吨、生石灰300吨、波美计230支,集中大型喷雾器436台(其中新增133台),以村为单位成立石硫合剂熬制及喷洒队223支,分别与村签订合同,每支队伍12人。全县共熬制石硫合剂202_吨,药液由村委会免费统一提供,机械由村里租赁,按每亩费用6-9元,每次作业后户主验收签字,年底一次收费,合同一定两年,按照“四统一”,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完成石硫合剂统防统治面积44.1万亩。春尺蠖防治任务10万亩,完成13.881万亩,其中飞机防治81000亩,农区人工防治57810亩。当前按照“四统一”,较往年(5月20日)提早20天开始防治枣瘿蚊、预防食心虫,防治枣瘿蚊10.73万亩,防治食心虫、蚧壳虫27448亩,今年上半年,腐烂病、食心虫、枣瘿蚊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危害程度较历年都轻。三是高度重视果树冻害防御,确保林果业安全越冬。把红枣、核桃幼树埋土保护,树杈包裹等防冻技术作为常规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到林果业秋冬季管理中。采取从冬前抓御雪防寒,雪后清扫树盘、树杈积雪,到早春覆膜提温、加强肥水的一系列措施,防灾减灾。
(五)培育龙头抓项目,推进林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特色果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争创名牌。已成功注册“库车白杏”、“库车酸梅”、“库车药桑”等6个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17万亩香梨持有“库尔勒香梨”“梨园证书”、占梨园总面积的94.8%。二是积极开展绿色和有机果品生产,严把果树种植、施肥、防病等生产环节技术关口,建设无公害果园6.02万亩,绿色果园3万亩。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新引进了新疆天枣源龟兹生物肥技术公司和XXXXX金泰木业有限公司等两家龙头企业,建设总投资1.78亿元、年产值4.8亿元。其中天枣源龟兹生物肥技术公司可年产林果有机专用肥20万吨,能满足40万亩基地林果有机肥需求。四是积极组织参加乌鲁木齐、上海、北京等地经贸洽谈和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强化宣传推销,进一步扩大我县果品品牌在疆外市场知名度。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果业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果业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发展林果业决定,全面实施以林果业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和林果增效年活动,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打造精品果园,提高林果生产综合管理水平,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实施林果业工程带动,强化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提高林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努力完成202_年的各项指标任务。
第四篇:胡锦涛主席关于大力培育
胡锦涛主席关于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强化全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精神支柱提供了基本遵循。胡主席把“忠诚于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提出来加以强调,充分反映了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根本政治属性,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最高政治要求,是全军官兵必须始终坚持和牢牢把握的最首要、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大力培育和努力践行“忠诚于党”这一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要求,始终成为党和人民高度信赖的重要力量。
一、“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因素
“忠诚于党”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居于首要位臵,这是由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
忠诚,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可贵因素和军人全部价值的基本前提。忠诚,即心存一志、不怀二心、始终如
一、决不移易。忠诚,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中,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始终被人们看做是最基本的道德遵循。从屈原情系故国魂洒汨罗,到岳飞精忠报国矢志不移;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千古绝唱,到邓世昌甲午海战勇撞敌舰的慷慨悲壮,无不折射出中华儿女忠诚品质的熠熠光辉。“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忠诚,更是所有军队和军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一支军队如果不忠诚于其所归属的阶级和政党,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个军人如果没有忠诚的品格和行为,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所有军队无一不把忠诚作为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要求。但必须指出,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对于那些旧军队来说,忠诚的意义是极为有限甚至是错误的,它在本质上是“忠诚”于少数人的利益,服务于少数人的统治;对军人“忠诚”的要求也是极为狭隘的,官兵往往身披“愚忠”的沉重枷锁而成为统治者驱使的工具,以至失掉人格尊严。只有无产阶级军队和革命军人,其忠诚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之上的,是忠诚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崇高、最为合理的价值追求。
“忠诚于党”是人民军队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和革命军人最高的价值标准。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带领人民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我们党从历史的经验特别是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逐步认识到了掌握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亲手缔造和领导了自己的军队,明确规定了我军是党的执行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一根本政治属性,确立了党指挥枪这一根本建军原则,并通过在军队中建立起党的各级组织和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旧中国历史上各式各样的军队,在封建帝王手里都是维护封建“家天下”统治的家丁,在军阀手里都是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工具,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真正成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子弟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对于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来说,忠诚最为根本的就是对党的忠诚。这既是我军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也是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最高政治要求,是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须臾不可偏移的基本价值准则。
“忠诚于党”贯穿于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全部历程和革命军人牺牲奉献的全部实践。我军80多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就是一部人民军队听党指挥、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的历史。我军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英雄军队,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我们就一定胜利。”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体现到革命军人的价值追求中,就是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忠诚之心,就是“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的自觉行为。可以说,忠诚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激发内在动力、规范行为方式。纵观我军历史上涌现出的无数英模人物,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还是和平时期的雷锋、苏宁、李向群,他们的事迹无不闪耀着忠诚于党的光芒。近些年来,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履行军队历史使命的实践中,不管遇到多少艰难和危险,只要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广大官兵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忠诚于党,广大官兵才能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为党的事业舍得一切;才能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才能自觉履行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二、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忠诚于党”有着鲜明的时代要求
任何一个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忠诚于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着鲜明的时代内涵和要求。
“忠诚于党”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体现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党的领导体现在思想上,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革命军人忠诚于党,首先要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党的思想理论和纲领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制度,是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的可靠保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特别是敌对势力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影响官兵思想,改变我军性质。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抵制一切削弱和破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错误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挥。这是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最高的政治纪律,也是忠诚于党的根本性要求。坚持“忠诚于党”与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长期以来,我们党为维护和实现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进行了不懈奋斗,立下了不朽功勋。中国人民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深切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富中国、强中国、发展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都不可能得到实现。我们党是执政党,并要长期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从这个意义上讲,忠诚于党,内在地包含着忠诚于党所代表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忠诚于党所服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忠诚于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服务全国各族人民,是忠诚于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就是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满腔热忱地报效国家和民族。
三、在履行使命任务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
“忠诚于党”既是革命军人恒久不变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更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性要求,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全体官兵必须在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的具体岗位和生动实践中,强化信仰,砥砺意志,牢固确立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
把“忠诚于党”建立在知党、爱党、信党的理性基础上,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革命军人忠诚于党是建立在高度理性自觉基础上的,对党的科学理论的高度认同,对党的奋斗成就的由衷赞许,对党的正确领导的充分信赖,是这一忠诚的根本依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我军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指针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石。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也是当代革命军人知党、爱党、信党的源头活水和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忠诚于党,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的坚定信赖,切实打牢忠诚于党的思想政治基础。
把“忠诚于党”体现在立足本职岗位、履行职责使命上,努力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归根到底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要靠完成任务的具体实践来体现、衡量和检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这是党和人民对人民军队履行基本职能的时代要求。人民军队忠诚于党,从根本上体现为能不能有效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革命军人忠诚于党,从根本上体现为是否具备履行使命的能力素质,能否完成好各项任务。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平时担负着参加经济建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进行战备执勤巡逻、维护社会治安等重要任务,战时要参战支前、配合主力部队赢得胜利。在信息化局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这就要求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必须进一步认清职责使命,把忠诚于党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爱岗敬业、提高素质、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努力完成所担负的各项任务。
把“忠诚于党”落实到强化政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上,自觉服从党组织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我们党是由7000多万党员、几百万个党组织结合成的统一整体,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是党有力量的根本保证。军队各级党组织是所属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是带领部队完成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事业能不能成功,军队建设能不能搞好、任务能不能完成,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对于革命军人来说,忠诚于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绝对服从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挥,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当前,国际政治斗争形势十分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宣扬各种错误观点、散布各种谣言,千方百计地妄图抹黑党的形象、抵毁党的影响、削弱党的领导。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对维护党的高度集中统一、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兵预备役人数众多、岗位繁杂、思想活跃,容易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思潮,也容易受到侵蚀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强化政治意识,严守政治纪律,不听信和传播各种政治谣言,不参加各种非法的政治组织,不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自觉接受军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双重领导,带头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始终成为党和人民可靠的武装力量。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因素?
2、新形势下革命军人“忠诚于党”有什么鲜明的时代要求?
3、联系实际谈谈作为民兵应怎样在履行使命任务中培育“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
第五篇:兴边富民
兴边富民,教育为先
——202_年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报告
09中文班段继坤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时代委以我们大学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任,我们须时刻铭记我们任重道远。暑期“三下乡”活动是我们播撒热情的绝好机会,我们把“科技下乡”、“卫生下乡”、“文化下乡”充分贯彻落实。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在西双版纳州团委的领导,学院团委的组织下开展的。活动从202_年7月9日开始,7月22日结束,为期半个月的活动已经取得了成果。在此次活动中,我对教育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的重要性友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真正体会到了“兴边富民,教育为先”。为此,我做出此次活动的实践报告。
一、基本情况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提供的智力保障,人才资源的开发取决于当地的教育发展的水平。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属于欠发达状态,这形成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西双版纳州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强州战略的实施上加大了力度。我从西双版纳州的教育现状入手,探究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的对策,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提供智力保障。
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现状
西双版纳州各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教育是提高各民族社会成员文化素质、推进本民族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与其他一些地方农村学生由于经济贫困而失学相反,在西双版纳州,许多学生却是受经济状况好转的刺激而厌学,甚至是辍学。目前,全州范围内初级教育中厌学现象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遏制,确实令人担忧。
(一)在活动中,我们到勐仑镇一站时,在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看着她聪明伶俐的样子,我忍不住想问她对于读书学习的看法,于是我们有了一段对话:
我:“小朋友,你有几岁了?”
小女孩:“我有八岁了,今年上二年级了!”
我:“小朋友,你喜欢读书吗?”
小女孩:“不喜欢!”
我:“那是为什么呀?”
小女孩:“不知道!”
我:“那小朋友喜欢干什么?”
小女孩:“我喜欢玩!”
......小女孩的回答很简洁也很干脆,和小女孩交流完,我突然觉得很压抑。我相信很多小孩子都是很喜欢读书的,尽管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是那么明确,但是和这个小女孩一样
不喜欢读书喜欢玩的孩子也还是很多,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要怎样和我们交流。也许,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童真的表现形式,但是如果在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中间,那个小女孩的观点成为普遍的话,对西双版纳州教育发展势必会造成阻碍。
在小学教育中就有“厌学”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影响到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
(二)初中阶段的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更加明显,甚至有辍学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教学秩序,这种情况加剧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三)初中阶段的“厌学”现象恶果在高中教育上明显暴露出来了,由于初中的“厌学”导致高中的升学率降低,加之辍学情况对高中生源造成影响,这种情况的加剧使很多学生家长对西双版纳州的高中教育质量产生质疑,于是就把自己的孩子不惜重金送到其他地方去读,这就造成了优质生源的流失。
(四)高等教育的速度缓慢,本地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影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州委以一所高校。在这种条件下,我州的高中毕业生应该可以有很好的机会“在家门口上大学“,但是由于我州高考成绩不理想,很多考生成绩不过线而无法入读,这就使学院在本地的生源很少,学院的大部分生源都来自其他州市甚至其他省市。而这些外地生源毕业后大多数都会选择离开西双版纳到其他地方去发展,这就使当地仅有的高等教育资源严重流失。
三、教育现状形成的原因
造成西双版纳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缓慢,人才资源匮乏现状的原因很多,通过活动中的了解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因素
边疆民族地区各族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家长认为发家致富就是要从经济上着手,读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这种观念就使他们对教育的重要性不重视。这种比较狭隘的思想观念就限制了孩子的教育。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缺的是人才。通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人才强州战略,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边疆民族地区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资源优势,将为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提供重要的智力保障。
(二)经济因素
西双版纳物产丰富,有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很多农民都有橡胶、茶叶这些产业。很多学生放学后就参与家长割胶采茶,面对从哪些作物所取得的收入,他们对经济的追求与日俱增,慢慢地就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经济方面的原因促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家长在某种程度上也失去了对子女教育支持的积极性。
(三)社会因素
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充斥着很多片面甚至歪曲的观念和理论。“读书无用论“就滋长了很多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情绪。种思潮是有害的,而且这种思潮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如果不加以遏制,将会对边疆民族地区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四、解决教育现状问题的措施
(一)当地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把素质教育的精髓真正灌注到我州各中小学校。在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和师资上要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有效的整改。
(二)各学校在对学生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问题上要细致入微,在学校的德育建设上要加大力度,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三)相关部门要把教育宣传工作任务下发到各县各乡镇的政府部门,在落实到各村寨的村民小组,让广大的农民群众都能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让自己孩子受教育的必要性。
西双版纳州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欠发达,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才资源的短缺,而教育发展滞后是人才短缺的根本原因。全州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初中阶段的教育,以致影响到高中阶段,甚至是高等教育。实施西双版纳人才强州战略必将为西双版纳的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学习的氛围,加强师资培养,健全教育设施,举全社会之力,不断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