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医院药品管理规范化论文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20-50082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02 09:23: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医院药品管理规范化论文

医院药品管理规范化论文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零散、经常变动、领用频繁,在医院库存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医院药品管理严格控制药品消耗,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部门。药房不仅要保证提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药房管理机制必须由原来的封闭式经验管理逐步过渡到开放式科学化管理理念并贯彻到药房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促进管理模式的革新。

一、采购管理

1.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药品采购应由医疗机构具有请购权的部门统一采购,按计划并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制度》和《新药引进工作制度》。采购最优价格,合理确定不同药品的采购量、供应商,依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库存情况、临床需要等制定采购计划。通过预算计划,能使采购活动的控制具有可操作性,既要考虑药品的保险储备,防止缺货药品的发生;又要考虑药品的积压,防止储备成本过高。对药品采购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药品价格的透明度,降低药品费用及采购成本。纳入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范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新品种采购,应有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归口管理部门集中报本单位药品审批机构审核,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办理请购手续。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紧急情况下,特殊药品的采购流程,以满足临床需要。

1.2一些不法经销商会进一些假劣药品,并且以次充好,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使假劣药品进入医院,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商业贿赂或者变相的商业贿赂手段进行操作的。这样就会提高药品的价格,坑害患者,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延误病情,更有甚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给患者家属和医院、医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加强对药品的采购管理,杜绝假劣药品进入医院成了药剂科工作的头等大事。

1.3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制度。通常由药库或药房、病房等部门对所需购买的药品填写申请单,注明所需药品名称、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由独立于请购单位之外的其他部门检查订购单的合理性。药品采购回后,要及时验收、入库。验收人员应独立于药库保管员。

二、盘存管理

2.1加强药品物资核对管理,建立定期盘点制度。药剂科应每月对药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由药品会计月末对药品出、入、存进行结账,并据以编制月末结账信息查询表。药品保管员要根据药品会计提供的月末盘点表逐一盘点药品库存,做到账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如实填写盘盈盘亏表,并对盈亏原因做出书面说明,由药剂科主任签字报请院长核准后,财务依据审批后的盘点报告进行账务处理,以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药品的缺损、报废失效药品需及时分析原因,专职药品管理人员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保管负全责。

2.2药品的期末数量是否正确,取决于药品数量的确定是否准确和药品计量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而药品的数量要靠盘存来确定,常用的盘存方法主要有定期盘存法和永续盘存法两种。定期盘存法(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药品进行实地盘点确定期末存货的数量,再乘以各项药品的单价,计算出期末药品的成本,并据以计算出本期已销药品成本的一种药品盘点方法。通常称“以存计销”或“以存计耗”。永续盘存法(永续盘存制)也称为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是通过设置详细的药品明细账,逐笔或逐日记录并计算金额的一种药品盘点方法。医院应对药品进行不定期的盘点,每年至少应全面盘存1—2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医院按规定要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以代替以往的“以存计耗”,从而真实反映药品进、销、存情况。

三、明细化、信息化管理

3.1大型综合医院不仅要实行制度化管理,关键要将制度明细化。要建立健全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人员、设施到药品,所有的管理都必须有章可循。特别是药品的采购、中西药调剂、制剂、中药材炮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检验等的管理以及药房管理的评估,都必须制度化、明细化。医院还应建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可由药剂科、财务科、住院部、门诊部、医教科的负责人参加,定期对药品供应工作进行研究,提出关于药房药品指导性建议,对药品的供应单位要严格筛选,以确保药品质量价位合理,能及时提供药品为前提,采取招标、择优定点,合同订购等方式。

3.2医院药房还要实行信息化管理。要想提高药房管理服务质量,医院药房业务流程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根据医院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应该建立医院管理系统(HIS),以实现药房资源共享,使药房的流程更加科学化,以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如实现门诊就医患者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包括患者主诉信息、过敏史、用药史、影像学分析、理化检验数据等辅助诊断结果及医师诊断结论等资料,药师据此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良好服务。

四、充分利用药品电脑网络化管理

4.1根据管理模块的功能,进行药品请领。首先根据每周常用药品的消耗量计算出每种药品的高低限量并设定,然后每次领药就可根据高低限量或根据上周用药量自动生成入库申请单,对一些用量变化较大的品种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通过网络传输到药库,申请领药。药库接受请领单后,根据确认后的实发数生成出库单,发送到门诊药房。门诊药房对实物核对后便可上架入帐,实现了帐目数据的自动管理。对一些积压药品,系统可显示现阶段用量很少的记录,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避免不必要的积压。对告急药品,管理人员也可按系统提示及时领取,这样就可保证门诊药房药品流动的合理性从而压缩门诊库存。公务员之家 4.2按《药品管理法》规定,凡药品均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效期的药品禁止流入患者手中。对效期药品进行列表管理,每月定期进行检查,对效期较近的及时通知有关医生,或与相关科室进行协调使用,减少浪费。发放时依效期的远近依次发出。对已失效的药品及时报废处理,杜绝流入患者手中。

五、加速资金周转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计划地投放采购药品所需的货币资金是极有利于医院的。如果控制药品储备,药剂部门唯一获得药品采购资金的办法就是提高销售额,加快周转速度。而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不开大处方),提高销售额和加快周转速度的唯一办法是提高中、西药的投方率。药剂部门就必须尽量扩大储备品种和适当降低储备量。在保障医院用药的同时,节约货币资金,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通过延缓付款,控制药款流出量,控制药品库存数量,提高了医院资金的利用率,确保医院的正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而节约的资金,可用于再投资,为医院创造更大的效益。综上所述,药学服务并非一个简单的服务项目,而是一个内容丰富、专业化程度高、民众期望值高的服务体系。随着药学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管理措施的到位以及医院整体服务环境的不断改善,相信我们通过加强药学服务,会为药房服务模式开辟一个新局面,从而进一步促进现代医院药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浅谈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

浅谈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

【摘要】医院门诊药房是医院服务就医人员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高低,既影响着医院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形象,同时也关联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效果。因此,提高医院门诊药房窗口服务水平、增强窗口服务意识就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药房管理药品管理服务质量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零散、经常变动、领用频繁,在医院库存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医院药品管理严格控制药品消耗,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部门。药房不仅要保证提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药房管理机制必须由原来的封闭式经验管理逐步过渡到开放式科学化管理理念并贯彻到药房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促进管理模式的革新。中国医院目前的管理模式

大多数基层医院目前都使用计算机联网管理系统,住院部药房是医院管理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与药库、住院收费等科室实现信息共享。

1.1摆药管理

每天由病区护士核对录入医嘱,提交给住院药房,住院药房经发药打印医嘱摆药表,药师按医嘱摆药表进行用药审查、摆药,摆药完毕后,通知病区护士到住院部药房核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凭专用处方发药。

1.2药品管理

1.2.1药品质量管理

药师根据药库药品出库单,核对领人药品的数量和批号,同时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把合格药品根据储藏要求、先进先出原则分类放入药架。药师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两次检查冷藏室温湿度表和室内温湿度表并作记录,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立即采取洒水喷雾等措施,调整温湿度至规定的安全范围,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

1.2.2药品请领管理

根据药品日常用量,在计算机限量管理系统中设置药品高储限量、低储限量和请领数量。计算机缺药报警系统自动生成药品请领单,然后由住院部药房提交给药库,系统管理员根据临床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维护。既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使药师更有效地为患者和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又能及时补充低储药品,保证临床用药连续性。

1.2.3药品有效期管理

利用计算机失效报警系统管理药品有效期,结合电脑报警信息,对有效期在6个月内的药品提出报警。药房负责人填写近期药品明细表及处理意见,根据药品使用情况调拨门急诊药房或退回药库。最后将汇总信息上报药剂科。

1.2.4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

加强对麻醉药品和精神类药品、毒限类、贵重类药品的管理。我院对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一直较为严格,对个别不规范的处方,及时与开方医师,修改正确后方能发放药品。

1.3出院带药管理

由病区护士核对出院患者医嘱,提交给住院部药房,经药师审核后,打印出院患者药品单。药师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药品的规格和数量等,确认无误后,每种药物贴上使用标签,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2药品采购管理

2.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药品采购应由医疗机构具有请购权的部门统一采购,按计划并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制度》和《新药引进工作制度》。采购最优价格,合理确定不同药品的采购量、供应商,依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库存情况、临床需要等制定采购计划。通过预算计划,能使采购活动的控制具有可操作性,既要考虑药品的保险储备,防止缺货药品的发生;又要考虑药品的积压,防止储备成本过高。对药品采购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药品价格的透明度,降低药品费用及采购成本。纳入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范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新品种采购,应有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归口管理部门集中报本单位药品审批机构审核,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办理请购手续。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紧急情况下,特殊药品的采购流程,以满足临床需要。

2.2一些不法经销商会进一些假劣药品,并且以次充好,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使假劣药品进入医院,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商业贿赂或者变相的商业贿赂手段进行操作的。这样就会提高药品的价格,坑害患者,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延误病情,更有甚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给患者家属和医院、医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加强对药品的采购管理,杜绝假劣药品进入医院成了药剂科工作的头等大事。

2.3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制度。通常由药库或药房、病房等部门对所需购买的药品填写申请单,注明所需药品名称、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由独立于请购单位之外的其他部门检查订购单的合理性。药品采购回后,要及时验收、入库。验收人员应独立于药库保管员。医院药品管理可改进的方面

3.1 完善规章制度

药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药品的疗效与医院的形象。制定出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如药房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药品调配工作制度、药品报废制度、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处方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以及药品储存管理制度等,同时做到层层管理、全面监督。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2 提高服务质量

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实际工作中要从点滴做起,力求让每一位患者满意。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药师一切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患者的利益,药师在药物 治疗 中提供药品的态度、行为、承诺、关怀、伦理、职责、知识和技能都是为了使患者获取最佳的治疗结果。药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⑴热情接待患者,做好药物咨询。⑵对药房暂缺但患者又必须要用的药品,进行登记,主动留下患者电话,药到后立即通知患者前来取药。⑶坚持查对制度,认真审核每一张处方,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保证药品调配的正确率,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使药房的工作能让每一位前来取药的患者满意。⑷尽量满足患者所提的合理要求,对药物不良反应和不宜服用所产生的退药,给予妥善解决。⑸在服务中规范服务和服务行为,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注意仪态仪表,树立药房窗口良好形象。

3.3规范药品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3.1 严格药品质量管理 药房从药库请领调入药品时,要逐一核对药品的规格、剂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外观等,对不合格的、有疑问的品种不得入药房。进入药房的药品要分类进行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3.3.2 药品效期的管理:药品都规定了有效期,妥善保管好药品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前提。对每个药柜、每种药品责任到人,责任人每3个月对所管辖药品逐一进行检查,防止药品霉变、变色、过期。对效期在六个月之内的药品进行登记,对效期在三个月内的药品,醒目标志,同时做到及时撤柜报损。

各部门负责人每月报损的药品需经部门负责人确认登记后,填写药品报损表,将申请表和所报损的药品目录一起递交药剂科主任处,经药剂科主任和主管院长批准后,由专人将报损药品送到指定地点按规定分类进行销毁。

3.3.4 滞销药品的管理

药剂科主任与各相关科室进行协调,将滞销的药品进行合理的使用,减少滞销药品的过期失效,减少药品报损数量,减少 医院 不必要的 损失。

3.3.5 特殊药品的管理

加强对麻醉药品和精神类药品、毒限类、贵重类药品的管理。我院对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一直较为严格,对个别不规范的处方,及时与开方医师,修改正确后方能发放药品。

3.4药品质量是医院药房质量管理的灵魂

门诊药房药品名目多、数量大、品类杂,如果药品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对窗口服务带来毁灭性打击,严重挫伤患者对药房服务的信任。因此,保证药品质量应成为医院药房全体药师的自觉准则。在医院药事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的把关监督下,门诊药房应建立起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确保药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药品。一些单位采用的集体招标、新药申购论证等制度,对把好价格、质量、厂家、药品包装、批准文号等关口,强化从药品库管理至药品发放中的各个环节,确保用药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药房还要严格执行麻、毒、限制性特殊药品的专人保管、专柜存放、专用处方、专用帐册、专册登记等规定,保证特殊药品的使用。药房内部还要开展经常性自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3.5 药师素质是医院药房质量管理的基石

随着药学科技的迅速,药学知识不断更新,药剂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要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药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照方拿药,更重要的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药师可以通过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培训、自学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医院应经常专项业务培训,科室也应制定详细的学习和考核方案,并确保学习质量。药剂工作者要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始终把提高专业技术、锤炼为病人服务的技能作为立身之本。抓好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的定期与不定期培训,加强药师业务学习,鼓励积极参加各项业务交流,取长补短,互相督促,共同提高药房人员的整体素质。

由于病人医药知识参差不齐,这就要求药剂人员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交待清楚,使患者正确执行医嘱,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发应。在此过程中,药师人员的严查严对、一丝不苟、耐心细致是救死扶伤精神的具体体现。

3.6现代化技术措施是医院药房质量管理的保证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它具有采集、交换、传输、存储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等特点。应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药品收费的漏费、错收,以及药品管理中的混乱等现象,是提升医院药房管理水平、维护患者利益、改善药剂人员工作环境的现代化手段,是医院药房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快速配药系统(Express Dispensing System,EDS):医院采用门、急诊快速配药系统(Express Dispensing System),即EDS,参照美国医院药房操作流程,采用“工序分流”和“分工合作”的模式,实行计算机数据输入及传送的信息化管理,药品经计算机条形码扫描后重新集合,经核对后发给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差错,方便了患者取药。

合理用药软件系统(PASS):利用信息自动化手段对处方和病历进行审查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错误。对医药专业人员提供用药指南、用药教育、不良反应报道、药物相互作用、对检验值的影响等5项药物信息的在线查询;对处方或医嘱中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敏史、药物剂量和注射剂的体外配伍等4个方面的潜在不合理用药进行即时性监测,并将监测信息提供给药师或医师,简便快捷、安全可靠。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目前,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已陆续建立了PIVA,实行静脉药物集中配制管理,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及门诊注射室配置的药物转为在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从而减少了质量事故及差错的发生。

效期药品智能化管理方法:利用Excel所具有的强大组织管理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建立基于Excel的效期药品智能化管理方法,利用“日期与时间”粘贴函数,形成药品目录表格,自动筛选出接近失效期的药品,所有药品的失效期一目了然,使得效期药品管理科学化,准确、方便。

医院药房语音系统:采用的医院药房语音系统是对传统的话筒加音箱模式的改进,此系统利用药房原有的计算机与话筒音箱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按钮,将事先录制好的语音回答播放给窗口病人听,具有语音清晰、操作简单的特点,此系统很好地避免了窗口工作人员在工作繁忙时不能耐心回答患者提问的尴尬。

因此,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措施对药房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使管理贴近临床、服务患者,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优化和扩充系统功能,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先进性,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让现代化技术服务于大众。

综上所述,加强医院门诊药房质量管理,是医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是医院服务患者、树立白衣天使形象的必由之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强药房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此过程中,药师素质的提高、管理制度的健全、现代化技术措施的应用,保证了药品质量、优化了医疗服务、保障了患者权益,必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三篇:医院零星改造工程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针对医院零星维修改造工程,从施工单位的选择、改造操作流程的改进、施工企业数据库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例全面分析探讨了后勤零星维修改造的长效管理方法。

关键词:医院改造;零星工程;施工企业数据库

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促使院区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不断翻新,医院零星工程改造项目日益增多。医院零星维修工程大多项目繁杂、单项资金较少、工期较短、管理简单,也包含施工急、决策时间短的临时性项目,而零星维修工程费用随建筑使用年限增加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与之对应的监管工作更不容忽视。从2014年开始,我院逐步对现有零星改造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改进,使改造工程更加规范、有效。

一、选择的对象及程序

我院总体规划一院三区,总建筑面积大、单体数量多、零星维修量大,维修质量、改造效果难以掌握,需要不断对施工单位的遴选、工程质量的把控、费用支出等方面经验进行总结。此前对超过10万元的新改扩项目需通过政府采购中心或招标办公室进行公开招标,而对未超过10万元的零星项目一般先从几家合作单位施工中进行议价,选取一家后审计付款,该做法存在对施工单位的选定主观、缺少科学依据,缺乏良性竞争的问题,使医院对工程的费用缺乏全过程的把控。改进后,我院将可进行零星工程招标选择的对象确定为10万以内的非紧急抢修项目,以施工方案和工程量难易作为参考指标,优先实施院内公开招标。过程为:基建处根据临床需求与规范要求设计出施工方案后,由代理公司或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编制工程量清单,从医院施工合作单位数据库甄选出至少3家并按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在审计部门、采购处、财务处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工程答疑,最终确认工程量和工程造价的开标、议价,综合评判施工单位的能力后现场公布中标单位,并予以公示,无异议后签订合同准备施工。

二、施工企业数据库的管理

有意向与我院合作的施工单位需提交单位资质文件,医院基建处审查资质、业绩、管理构架等条件后对施工企业进行分类,纳入施工单位数据库,之后获得投标资格。每对数据库的施工单位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应剔除数据库,并且三年内不在合作。基建处施工单位数据库每年更新一次,每次确定的单位数量不少于5家,每家施工单位均要与医院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合同和紧急情况下即时保障承诺书。若施工单位企业资质发生变化,基建处要及时调整施工单位的数量。对施工企业要注重现场管理,健全基建处制度与标准,引入质控工具,科学监管考核。

三、实施结果及成效

2014年,我院实行零星工程招标流程项目16例,总金额117.15万元,超过全年零星工程总量30%,2015实施零星工程规范招标达到全年零星工程总量的75%。通过两年的摸索与改进,我院基建零星维修工程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通过内部事前审计,设定标底,与各施工企业二次议价,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以2014年16例议价工程为例,共节省工程造价金额约13万,低于咨询价9%。

(二)施工质量明显改善

通过良性竞争和考核机制,调动施工单位积极性,在配合上更加主动,同类型维修工程的维修频率较2013年前缩短紧50%,工程质量和工期都有明显改善。

(三)完善基建处流程

完善基建处流程,管理更加科学,程序更加公开、公正,做到让临床满意,让职工满意。将每次可预见的改造项目事先在内网及公示区进行公示,对方案的制订公开征求意见,对中标的施工企业及其现场人员配置情况进行公示,对施工单位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材料运用实行质询机制。公平公正的选取施工单位,工程完成后进行资料的汇总与整理,并积极完善。

(四)做好审计控制财务风险

医院维修改造夜间施工时,水电费、工时量、材料单价等不同于普通施工计价,主要为人工成本支出。医院审计可以以此施工单位数据库为依托,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做好单项施工的成本核算,以便于医院内部审计时参考。另外,当医院出现紧急维修情况时,可以指定数据库内施工单位立刻抢修,并按工程分项单价签订意向合同,以实际完成工作量为准结算,避免施工单位漫天要价,便于紧急抢修之后的财务决算,控制财务风险。

四、不足之处

目前我院的零星维修招标系统还只是由基建处负责收集信息、主导完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务内部跟踪审计仍不够完善。计划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尝试建立电子招标系统,在医院外网上进行项目公示,施工单位可利用网络投标、网上开标、E化作业等,更加体现公平、公正性。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规范内部审计制度,加强计划与预算管理,促使零星工作相关制度建设步入正轨,同时要注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现场工程量核对管理办法。加强医院内部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全程跟踪管理,以便于规范化使用维修资金。此外,要高效利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提前准备改造方案,分析维修工程的特点与要求,打下扎实的基础协调工作,为正式维修争取充分的准备时间。

五、结束语

总之,医院零星的维修工程应逐步做到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建议要充分运用相应的管理工具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利用PDCA的管理理念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实现后勤零星维修改造的长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毅芬.医院零星维修工程的内控管理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3(03)

[2]陈青青.对医院零星维修工程管理的几点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12,06(05)

[3]徐林丽.规范实施医院零星维修工程[J].卫生经济研究,2012,08

[4]栾志霞.医院零星维修工程内部审计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医院管理,2015(03)

第四篇: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探讨论文

1规范化管理对策

1.1加强血液管理工作

血液为生命之源,临床釆血以及用血质量对患者生命健康可产生较大影响,相关部门应对采供血以及临床用血等工作做好规范化管理。输血科应将临床用血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正确管理卫生安全以及用血安全,并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输血科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做到科学规范用血,坚决禁止不规范临床用血情况[3]。输血科可采取随机抽查以及不定期检查等形式对工作中采供血情况进行监测,将整治工作与输血科日常规范化管理结合,不断改善采供血工作中所产生问题。与此同时,可建立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可对临床用血安全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应正确发展无偿献血以及相关工作。做好釆供血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操作的环境应保持卫生清洁。相关部门应协调临床采供血基础工作,提升群众的卫生意识,使其不良采供血观念得到改变[4]。采供血时应严格根据规范化流程,确保采供血工作安全完成,与此同时,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2完善血站血液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相关血液管理规范的发布,釆供血机构已逐渐靠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目标,从而保证采供血质量安全,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做出保障。输血科应完善对血液进行管理制度,依据情况对采供血点进行合理安排[5]。血站还可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流程指导,使输血科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输血科应定期对其血液、试剂以及温度等情况进行检查,保障所用血液质量安全,对采供血种类、时间以及数量等均做好规定,使工作轨道正确运转。血液质量可对受血者以及供血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输血科应保证采供血质量绝对过关[6]。针对此问题,输血科可组建管理小组,对血液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纠正,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以及流程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用血安全可受试剂质量问题影响,应将试剂放置于规定位置,对其所处环境的温度进行严格把控,标本在运输以及存放的过程中均应维持无污染状态。对相关仪器定时进行维修、保养以及调试等工作,以保证其工作状态维持在良好水平上,从而维持诊断结果的稳定性,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1.3强化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管理

临床应合理安排血液的使用情况,避免发生血液被浪费状况。保护血液的关键点在于对血液用途进行合理分配,输血科应将临床采供血安全以及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保证输血过程的规范化,确保用血质量的安全问题。对于输血者以及供血者进行采供血的过程应严格要求,坚决不允许输血机构发生自采血以及自供血的情况,禁止工作人员对临床用血进行变动。输血科应组建管理小组,定期对输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与督促,对于违反用血规范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理。开展关于用血安全的培训活动,鼓励医护人员多学习,提升工作技能,制定科学采供血计划[7]。将可输血液与不可输血液分开进行管理,输血过程中,应秉承禁止过量输血的原则,同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以及禁止浪费血液的基本要求,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与此同时,输血科还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对相关设施进行维修以及保养,确保硬件设施完好无损,可保障血液质量的安全。

2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2.1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

因输血所引发的疾病,其病因大多与患者所输血液中含有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微生物有关,可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细菌感染可导致患者产生输血反应以及溶血反应等症状,临床上因输血而导致的疾病中,肝炎以及艾滋病较为严重,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确保血液安全与质量的关键点在于防止输血产生不良反应以及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临床输血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点。

2.2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以及梅毒等疾病均通过血源进行传播,在釆血以及输血过程中,患者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肝炎病毒与HIV等疾病感染均有窗口期,若供血者于窗口期进行采供血工作,其血液虽为阴性,但输血后仍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2.3血液免疫学的因素

红细胞具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具有148种抗原,其成分中的每种抗原都可当作免疫原,可导致患者产生对应抗体,引发类型相同的免疫性输血反应。部分抗体浓度较低,不易被检测且进行交叉配血时不易凝聚,患者输血5~14d后,可产生延迟性溶血反应。2.4输血科工作质量问题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以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对待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工作。在临床配合抢救或手术中需紧急用血的情况下,应正确规范完成相关工作,做到争分夺秒。必须依据规范化程序,工作中细微的错误都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导致严重后果。

3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3.1严格把握血液制品交接手续

为确保血液质量的安全可靠,应严格把控血液制品出、入库关,各项交接手续应齐全。血液制品从中心血站取回后应认真核对并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是否有破损或漏袋,标签填写是否清楚等。对于不符合规范的血液应严禁接收。

3.2输血科应能满足不同血液制品的储存要求

输血科进行储血的环境应达到相关卫生要求,储血设施应满足临床上各种类型不同血液制品的存放条件。工作人员依据血液制品的种类、存放条件以及有效期长短等区别,将其分别存放于合适的专用设施中,设施上应标有显著的血型标记,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防止对其造成破坏。2~6℃冰箱内可存放全血以及红细胞悬液,-20℃冰柜可存放血浆,-38℃冰柜可存放冷沉淀,应在冰箱内放置温度计,对冰箱内温度每日定时进行监测。随时对所存放血液制品进行监测,注意其是否产生脂血以及溶血,血浆颜色是否呈铁锈色,是否产生絮状物以及凝块等变化[8]。如发生上述情况,应尽早与中心血站进行联系,将不过关的血液制品以及过期的血液制品存放于单独专用冰箱,等待中心血站对其进行处理。

3.3防止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为避免因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输血前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及血型鉴定。对曾有妊娠史、输血史以及近段时间内多次进行输血的患者,还应进行抗体筛查试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交叉配血以及血型鉴定,可受到冷凝集影响,因此,实验室温度应维持于20~24℃为最佳。凡血袋产生以下状况中的一点,严禁对其进行使用:血袋有漏血状况;标签字迹模糊;血液中产生凝块;血浆为乳糜状;血浆中产生较多气泡以及絮状物;红细胞与血浆层的分层界面模糊不清;过期等情况。临床上使用血液前,发血人员应与取血人员同时对血液进行核对。所核对血液应无溶血、无污染、无凝块以及无破损,且与受血者血液进行配血试验后无配血禁忌。发出血液应立即进行输注,严禁将所发放血液存放于临床,血液一经发出后一律不得返回。

4结语

输血疗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以及预防均需利用到血液。若临床对用血工作管理不规范或采供血某一环节发生错误,可对患者造成较大痛苦,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临床提供质量安全、合格的血液以及相关血液制品,满足临床工作需求,为输血科主要工作。因此,为保障输血科所用血液质量安全,应加强临床对输血科工作相关管理,对输血科工作进行严格把控,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保障临床用血的规范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顾红.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8(8):1178-1180.[2]李文静,蒋学兵,王燕菊,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065-2066,2068.[3]鲁君艳,姜志刚,谭正芳,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4-235.[4]陈荣仓,陈筱华,林碧,等.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2011,26(2):105-107.[5]王志红.Rh血型c和E抗原配合在输血安全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2,14(3):231-233.[6]吴海波,张亚文.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安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133-135.[7]孔祥骞,吴松远.加强输血科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1):104-105.[8]李哲.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与输血安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6):720-721.

第五篇:医院中药饮片规范化管理探析论文

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病救人的物质基础,在后续管理中需要结合具体管理要求进行,以规范化管理作为基础,突出管理重点和难点。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基于具体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果存在严重的管理不合理或者其他问题,势必增加管理难度。

1中药饮片管理现状

1.1进货渠道不正规

在用药过程中对中药饮片管理有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其用药合理性,必须确定正确的进货渠道,从当前管理现状入手,考虑到后续管理模式的具体要求可知,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从正规厂家选购材料。但是在实践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部分工作人员贪图经济利益,从不正规的渠道选购材料,导致质量和药性无法保证。进货渠道不正规,势必对规范化管理产生影响。

1.2缺乏炮制

对于中药饮片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进行炮制,根据用药要求以及属性克制,部分医院存在缺乏炮制的现象,甚至直接从厂家选购材料,直接配方出售。在炮制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必须做好有效的管理,按照形态和用药要求进行应用,保证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根据炮制管理方案和模式可知,如果饮片的形态不均匀,或者存在比例失调的现象,都会增加管理难度。如果炮制方式不合理,则会影响药物疗效[1]。

1.3验收制度不完善

根据现有验收方案和实施政策的具体要求可知,在后续利用阶段,对验收管理指标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以完善的验收制度作为基础,按照管理属性和模式要求实施,保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受到现有规范制度和管理方案的影响,存在验收制度不完善的现象,饮片质量不合格,甚至出现个别验收管理不当的现象。针对具体管理方式和模式要求可知,如果劣质饮片进入到市场中,没有对齐进行有效的管理,则会导致规范管理流于形式,存在用药隐患。

2如何做好医院中药饮片规范化管理工作

针对当前医院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按照管理要求实施,突出规范化管理的具体要求,按照模式要求实施。以下将对如何做好医院中药饮片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2.1严格控制药物质量

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做好饮片质量管理至关重要,考虑到具体管理方案以及属性要求可知,在后续管理阶段要按照用药管理要求落实,突出管理的作用。实施过程中控制药材质量,避免不法分子将假药混入到药房中。为了保证药物质量,需要从正规渠道选购药材,对采购员进行指导,避免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出现不正规采购的现象。此外需要对供应商的身份进行核查,药材采购阶段,必须对产地、厂家以及批号等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或者其他现象。采购人员必须保留采购清单,做好账单记录工作,经过对比后,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药材供应商进行采购[2]。

2.2做好库房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要做好库房管理工作,库房是药材储备的重要地方,药房必须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洁。在后续管理中,为了避免药材受潮,或者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必须保证质量。药材储备有一定的湿度和温度要求,库房工作人员要保持库房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材料变质,重要是对特殊药材进行特殊管理。最后要完善库房的保存设施,设计阶段对库房位置合理设计,为药材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其质量[3]。

2.3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针对现有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具体要求可知,在后续利用过程中要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规范其行为,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损失,要掌握日常管理知识。调剂人员要做好校队工作,检查处方药物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多配或者漏配的现象。最后是发药,必须核实患者的姓名、取药号和药物剂量。

3结束语

针对当前医院中药饮片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用药要求,做好规范指导工作,以用药评估作为基础,需要按照分类储存和管理要求进行实施,保证其用药的合理性,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从严格控制药物质量、做好库房管理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按照规范化指标落实,进而实现其有序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佳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中药饮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04(01):52-54.[2]任卫琼,欧阳荣,陈迎春,刘绍贵.提高医院中药饮片库管理的探讨[J/OL].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1(07):90-92.[3]周淑燕.浅析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药学,2009,09(02):225-226.

医院药品管理规范化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