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收相关知识
税收相关知识
一、填空题
1、省局确定2014年全省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继续坚持 工作基调,牢牢把握 工作重点,深入推进 建设,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调两转三个确保” “两强一优” “三个地税”
2、加强税(费)政管理。对外,税政工作要 ;对内,要服务组织收入中心,强化征管促收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强化税政找税源
3、全系统要将防范和化解 作为确保干部廉洁安全的重要措施,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抓紧抓实。“四个风险”
4、要实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开展 活动,全面清理、逐项确认、分步明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清权、确权、晒权
5、在实施“春风行动”、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一是 ;二是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 加强技术支撑 丰富服务措施 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6、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人。对税务部门来说,组织收入是,征收管理是,税政法规是。中心工作 核心业务 灵魂所在
7、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税政干部队伍,这是关键,是核心。政治过硬 作风优良
8、各级税政部门要始终坚持以,用制度规范我们的,用制度约束我们的税政权力。制度管人管事 日常工作 税政权力
9、张云英局长在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强调: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键在于坚守“ ”,抓好“ ”,落实“ ”。一条底线 两个结合 三个加强
10、阳光办税是“三个地税”建设的 之一,也是我们要着力打造的 “名片”。重要内涵 行业形象
11、社会经济是税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根本的,国家的存在和对资金的需求则是。
决定依据 必要的前提
12、税收是 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国家 强制 无偿
13、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有、、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
纳税人 征税对象 税目
14、税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实现 职能。
国家
15、在我国税法的构成要素中,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征税对象
16、税收分配的主体是,税收分配的客体是。
国家 社会产品
17、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
财政职能
18、税收的首要和基本目的是为满足 需要。
社会公共
19、在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中,体现征税程度的是。
税率
20、在税率一定的条件下,流转税的纳税额与 有关;与 无关。
流转额 成本费用 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二、判断题
1、善于税收分析应该成为“税官”的看家本领,税收分析制度化、常态化应该是做好税收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
3、省局多次明确提出:“执法风险是当前最大的风险”。(√)
4、要把“保平安”作为带队收税的政治责任和廉政底线。(√)
5、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6、“为民、务实、清廉” 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7、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讲求实效,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领导带头。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8、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是全党面临的“四大危险”。(√)
9、《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国梦。(×)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税收。(×)财政
11、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12、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经济体制改革
13、《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15、党的十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6、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19、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内在要求
20、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21、全面提高公民思想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道德素质 22、2013年底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
23、《湖南省税收保障办法》于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2013年1月1日
2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税务机关提供涉税信息。(√)
25、举办演出、会展、商贸交流等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在订立合同之 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日起将合同和收入分配方案报送活动举办地的税务机关,并依法代扣代缴税款。(×)15日内
三、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B)A 全面建设 B 全面建成 C 全面建立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B)。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A)。A 五位一体 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 四位一体
4、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 必由之路 B 根本保障 C 根本方向
5、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A 内在特点 B 本质属性 C 内在要求
6、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B)。A 优先要求 B 根本原则 C 本质属性 7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 本质属性 B 内在要求 C 必然选择
8、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 必然选择 B 内在要求 C 本质属性 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9、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A),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A 战略思想 B 根本方向 C 内在要求
10、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B)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A 企业 B 政府 C 社会
11、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C)经济体系。A 外向型 B 综合型 C 开放型
1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C)。A 基本要求 B 根本方略 C 基本方式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A),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 兴国之魂 B 思想指针 C 发展指南
14、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A),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A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B 经济体制改革 C 工资制度改革
15、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B)、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A 自我监督 B 自我净化 C 自我管理
16、张云英局长在2013年在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 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作风建设会议上提出:“一调两转三个确保”的工作基调。一调是指(B)
A调结构 B调预期 C调查研究
17、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C)A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 C群众路线
18、张云英局长在2014年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键在于坚守“一条底线”抓好“两个结合”落实“三个加强”。“一条底线”是(B)A带好队 B保平安 C收好税 19、1994年,全省组织各项地税收入(B)A 38.18亿元 B 42.48亿元 C 51.48亿元 20、湖南地税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是(C)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1年
21、湖南地税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是(C)A 2004年 B2005年 C 2006年
22、湖南地税收入突破600亿元大关是(B)
A 2009年 B 2010年 C 2011年
23、湖南地税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是(B)A 2011年 B 2012年 C2013年 24、2013年,全省组织各项地税收入(C)A 888.73亿元 B 1103.35亿元 C1265.5亿元 25、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地税成立20周年。今年 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全省GDP计划增长10%,省政府要求全省地税收入增长(B)A 10% B 12% C13%
26、税收原则是指一个社会治税的指导思想,包括(A)。
A、效率、公平、稳定 B、文明、公平、稳定 C)效率、公平、法治
27、纳税人的最终税收负担是指(B)。
A、名义税负 B、实际税负 C、宏观税负
28、影响一国税收负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C)。
A 税制结构 B 主体税种
C 经济发展水平
29、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是指(C)。
A.税负的源泉 B.税收的资本化
C.税收的归宿
30、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税率越高,税收负担(A)。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四、多选题
1、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ABCD)
A优化资源配置 B维护市场统一 C促进社会公平D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是(ABCD)
A完善立法、明确事权 B改革税制、稳定税负 C透明预算、提高效率,D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完善税收制度。包括(ABC)
A深化税收制度改革,B完善地方税体系,C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D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4、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是(ABCD)A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
B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
C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D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5、张云英局长在2013年在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 作风建设会议上提出:展望未来,全省地税要朝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奋斗(ABC)
A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设责任地税 B坚持规范管理,努力打造阳光地税 C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幸福地税 D坚持依法治税,努力实现法制地税
6、省局提出的“调预期”,体现在税收管理上就是要(ABCD)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A依法治税,部门说了算的想法要调减,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监督的认识要调高
B依法行政的法制意识及自觉规范行政行为的认识要调高 C严格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调强
D税款征收、税收减免、票证发放、税收稽查等方面的自由裁量权要调准调低
7、省局提出的“转观念”就是(ABC)A要树牢服务理念 B要增强规则意识 C要培养创新思维 D要防范执法风险
8、省局提出的“转作风”,要求(ABCD)A思想上要认识更深 B学习上要抓得更紧 C工作上要抓得更实 D廉政上要抓得更严
9、省局提出的“三个确保”是指(ABC)
A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B确保干部队伍平安和谐 C确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D确保地税事业向前发展
10、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就是要(ABCD)
A切实加强税收征管 B加大稽查力度 C推进信息管税 D强化税收分析
11、省局确定2014年全省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决策部署(ABCD)
A继续坚持“一调两转三个确保”工作基调 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B牢牢把握“两强一优”工作重点 C深入推进“三个地税”建设
D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2、“两强一优”工作重点是指(ABC)A强化征管基础,不断提高税收管理质效 B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 C优化税收服务,不断提升地税形象 D优化内务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3、张云英局长在2014年全省地税工作会议上强调:规费工作方面今年要重点加强(B C)A、费金的征收管理
B、两个教育费附加的费政分析,提高分析质量 C、做好预测和评估工作
D、推进地税对社保费的全面征收。
14、张云英局长在2014年全省地税工作会议上就税制改革问题指出:要认真抓好总局安排我省开展的(ABCD)等税制改革前期工作 A、经营性房地产模拟评税工作 B、资源税从价计征试点 C、土地使用税“以地控税”试点 D环境税调研测算
15、省局强调:加强征管基础工作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ABCD)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A通过强征管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B通过强征管促进税收管理 C通过强征管化解执法风险 D通过强征管提升地税形象
16、“四化两型”中的四化是(ABCD)
A新型工业化 B农业现代化 C新型城镇化 D信息化,17、“四化两型”中的两型是(BD)A“三二一次产业”结构型 B资源节约型 C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型 D环境友好型
18、当前,全党面临的“考验”是(ABCD)A执政考验 B改革开放考验 C市场经济考验 D外部环境考验
19、当前,全党面临的“危险”是(ABCD)A精神懈怠危险 B能力不足危险 C脱离群众危险 D消极腐败危险 20、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ABCD)A照镜子 B正衣冠 C洗洗澡 D治治病
21、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四风”具体指(ABCD)
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奢靡之风
22、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具体内容是(ABCD)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A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能力 B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 C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能力 D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能力
23、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时,总局提出并实施“春风行动”,就是要通过优化制度安排、简化办税流程、拓展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ABC)等方面存在的“四风”问题 A行政审批 B办税效率 C税收执法 D纳税服务
24、“春风行动”是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的生动实践。通过减负提效(ABC)
A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B提高办税服务效率 C使纳税人更加高效、快捷地履行纳税义务 D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
25、“春风行动”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就是(ABC)A通过简政放权,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B通过减负提效,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提高办税服务效率 C通过公开监督,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D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税务机关
26实施“春风行动”的目的,就是(ABCD)A优化纳税服务 B便利纳税人办税 C提升税务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D促进树立平等信赖合作的税收征纳关系。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27、“春风行动”提出了“三减轻”的要求,“三减轻”是指(ABC)A减轻资料报送负担 B减轻表单填写负担 C减轻税务检查负担 D减轻纳税人税费负担
28、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基本原则是(ABCDE)A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B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 C坚持讲求实效 D坚持分类指导 E坚持领导带头
29、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地税系统广大党员干部(ABCD)
A树立群众观点 B弘扬优良作风 C保持清廉本色 D集中解决“四风”问题
30、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使地税系统全体党员干部(ABCDE)
A思想进一步提高 B作风进一步转变
C征纳关系进一步和谐 D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E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31、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坚持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不变,将(ABCD)始终贯彻到活动的全过程。
A自查问题 B自省不足 C自我批评 D自我整改
32、张云英局长在2014年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与加强征管工作紧密结合。她要求:(ACD)A规范执法 B文明收税 C阳光办税 D科学评廉 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33、“关于加强工作督查”,张云英局长在2014年在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指出:(ACD)
A督查要常态化 B督查要科学化 C督查要全覆盖 D督查要有结果
34、今年全省税政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是(ABCDE)A聚焦热点,积极推进税制改革
B攻克难点,认真抓好房地产行业税政管理 C把握重点,全面加强所得税管理 D打造亮点,不断优化地方各税管理 E突破弱点,切实加强国际税收管理
35、省局领导在全省税政工作会上强调:税政干部队伍在自身建设上,要强化“三基建设”。“三基建设”是指(ACD)A努力提高基本功 B全面熟悉税收基本法规 C全面掌握基本情况 D完善税政工作基本制度
36、省局领导在全省税政工作会上要求税政工作人员要(ABCD)A提高创新意识 B提高大局意识 C提高法治意识 D提高风险意识
37、省局领导在全省税政工作会上要求税政工作人员在工作推动上,要坚持(ABCD)
A导向引路的方法 B齐抓共管的方法 C统筹协调的方法 D分析比较的方法
38、以落实《湖南省税收保障办法》为契机,2013年首次将依法依 湖南省地方税收业务知识题库(完整版)
规(ABCD)项目纳入全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成为推动综合治税的重要抓手
A征税 B缴税 C协税 D提供涉税信息
39、王军局长在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要求广大税务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ABCD)
A珍惜工作 B尊重职业 C热爱岗位 D奉献事业
40、王军局长在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要(ABCD)A以最严格的标准守纪律 B以钉钉子的精神改作风 C以零容忍的态度惩腐败 D以全方位的举措抓预防
第二篇:税收知识
“免费午餐”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讨论关于税的问题,个人所得税算得上是最与我们个人密切相关的税,正如我们所知,政府用税收提供的国家安全、公园等许多公共服务是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享受的,然而在享受同样服务的过程中,很多人为自己的高收入高税收而苦恼,另一部分人却为自己并未达到3500元的起征点的工资不必纳税便可免费享受公共服务而满心欢喜,其孰知天底下确实不存在“免费午餐”此等乐事!
实际上,任何人想要“逃税”免费享受政府用税收提供给每一个人的服务也并非易事,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是与税收分不开的。当我们走进李宁时,所买衣服的价钱里也许包含过17%的增值税;当我们走进乐购时;所购食盐、白糖的价钱里也许同样包含过17%的增值税;当我们为结婚购买新房子时,所付房子的价钱里也许包含过1.2%的房产税;当我们驾车上班时,所耗汽油里也许包含过支付的资源税。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我们花的钱里已经包括了所买东西的各种税款而已。如此说来,“逃税”享受政府的“免费午餐”似乎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容易。
其实,在我国现行的税法体制中,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接税,我们平时所谈论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等一般认为是直接税,通俗讲就是个人直接负担纳税了。还有一类是间接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一般认为是间接税,通俗的讲就是生产者把生产出来的物品在进行销售的时候会把这些货物应该纳的税款一块加在售价中卖给我们消费者,只是我们消费者买这些货物或服务的时候,看到的标签上的价格里并不显示加在里面的税款,默默地为里面所含的税“买单”的其实正是我们消费者自己,钱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我们的腰包,而我们才是真正的纳税人。从专业的角度上讲,这就叫做“税负转嫁”。
当然,税负转嫁可分为前转,转给消费者;后转,转给提供生产物品的上游企业;旁转,转给其他的行业,例如相关的运输行业等等。而大部分的税其实还是前转给消费者承担了。
曾有人调侃说“想‘逃税’免费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服务并非无计可施,只要你可以‘不吃不喝,不动不睡’,你做到了么?”
第三篇:税收小知识
我国税收产生的历史进程
早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凭借其政权力量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一般认为,贡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干年土地收获的平均数按一定比例征收的农产物。到商代,贡逐渐演变为助法。助法是指借助农户的力役共同耕种公田,公田的收获全部归王室所有,实际上是一种力役之征。到周代,助法又演变为彻法。所谓彻法,就是每个农户耕种的土地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获缴纳给王室,即“民耗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都是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的某些特征,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春秋时期,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发展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成熟时期。春秋之前,没有土地私有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到春秋时期,在公田以外开垦私田增加收入,于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了“初税亩”,宣布对私田按亩征税。它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是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同时也是税收起源的一个里程碑。
除上述农业赋税外,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出现了商业手工业的赋税。商业和手工业在商代已经有所发展,但当时还没有征收赋税,即所谓“市廛而不税,并讥而不征。”到了周代,为适应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开始对经过关卡或上市交易的物品征收“关市之赋”,对伐木、采矿、狩猎、捕鱼、煮盐等征收“山泽之赋”,这是我国最早的工商税收。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市场税收
古代市场单称为市。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由来已久。商代末年,商人贸易就已出现,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都属官办,所以没有市场税收。到西周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官营工商业之外,出现了以家庭副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和商业,集市贸易日益增多,因此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市场税收。周代市场在王宫北垣之下,东西平列为三区,分别为朝市、午市和晚市。市场税收实行“五布”征税制;一是分纟次布,即屋税;二是总布,即牙税;三是廛布,即地税;四是质布,指对违反契约文书者所征之税;五是罚布,即罚金。市场税收由司市、雇人、泉府等官史统一管理,定期上交国库。
(注:纟次一本义为绩麻线,引申为按市的次第收税。)
最早的田税
年),列国中的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这是征收田税的最早记载。这种税收以征收实物为主。实行“初税亩”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最早征收的车船税
最早对私人拥有的车辆和舟船征税是在汉代初年。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朝就颁布了征收车船税的规定,当时叫”算商车”,”算”为征税基本单位,一算为120钱,这时的征收对象还只局限于载货的商船和商车。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把非商业性的车船也列入征税范围。法令规定,非商业用车每辆征税一算,商业用车征税加倍;舟船五丈以上征税一算,”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和”骑士”(由各郡训练的骑兵)免征车船税。同时规定,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给以处罚,对告发的人进行奖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车船税停止征收。
【税收发展】 亦称“税收演变”。税收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完善过程。税收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税收名称的演变发展。中国历史上税收有许多名称,如贡、助、彻、赋、税、租、捐、课、调、役、银、钱等,其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是贡、赋、租、税、捐几种。奴隶社会一般称贡、助、彻;封建社会用租、调、赋、税;社会主义社会则用税。
2.征收形式的演变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的征收形式由力役、实物发展到货币形式。奴隶社会一般采用力役、实物形式,封建社会采用力役、实物、货币三种形式;社会主义社会除农业税征收实物外,其余税收都采用货币形式。
3.税制结构的演变发展。如从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类型来看,各国税制结构,一般经历了如下三个过程:第一,以直接税为主的原始税收制度。由于当时商品货币经济很不发达,国家只能采用简单的对人或对物课征的直接税。例如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主要税收贡、助、彻,土地税与人头税等。第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古老的直接税逐渐降到次要地位,而让位给对商品课征的间接税。间接税种类很多,如对消费品课征的销售税,对劳务课征的营业税,对进口货品课征的关税,对盐课征的盐税等。第三,直接税和间接税并行的现代税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一般以直接税——所得税为主,间接税为辅。中国目前以间接税——流转税为主,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所得税也必将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税种。
4.税收法制的演变发展。历史上税收法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国奴隶社会的贡法、助法、彻法是最简单的征收规定;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从法律上确定了对私人土地征税;唐代的“租庸调法”和“两税法”以及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都是税收法制上的重大改革。现代西方国家十分重视税收法制的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税法代表人民的意志,在新时期不断完善和健全。
5.由“财政型”税收向“经济型”税收发展。税收在其发展过程中,最初是以取得财政收入为目的,统治阶级一般只管取得财政收入,而不管其对经济的影响如何。然而税收本身不但是一种分配形式,而且是一种经济杠杆,在其分配过程
中,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可以阻碍或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了税收的杠杆作用,并运用它来影响经济。例如鲁国的初税亩用来限制开垦私田;汉代的算赋用来刺激人口繁衍,对商人课征重税用来贯彻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国家十分重视税收对经济的作用,例如对出口产品免税、对进口产品征税是为了发展本国产品生产,保护本国产业等。中国也充分认识到了税收的经济作用,采用了种种税收调节手段,如消费税和营业税等实行差别税率照顾某些产业的发展,开征固定资产资方向调节税引导投资行为,对出口商品免税和对进口商品差别征税,从而保护和促进国内工农业生产等。中国与西方的古代税收
税收是国家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税收,或称赋税制度的国家之
一。赋税在中国古代往往就是政治的组成部分,许多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赋税改革。而且赋税改革也往往和政治改革一样昙花一现、半途而废或改而无果,甚至小善不彰,大恶随至。总之,赋税在中国古代是屡改屡败,屡败屡改,最终也没多大成果。
然而,这也是历史,这也就是历史。
中国古代税收特点
不断改革
我国的赋税制度大约发端于公元前3000多年。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这是赋税的雏形。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这是我国最早开始征收的地税。
秦朝时期赋税非常沉重,农民要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交给政府。赋税繁重,民命不堪,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汉朝时开始“编户齐民”,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编户制度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徭役制度的正式形成。
在汉朝,农民的负担有4项:田租、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公益性无偿劳动)、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实行与均田制配套的“租调制”。这项制度规定,受田(分到政府分配的土地的)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栗,还必须缴纳“调”,即帛或麻作为户税,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唐朝的前期沿用租调制并发展为“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和定量的绢或布,还必须服徭役。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缴纳绢或布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这就是“庸”。
唐中叶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弊端显现。公元780年,宰相杨炎提出并推行“两税法”,按照财产和土地的多少征收户税和地税。户税按户以钱定税,地税按田征粮。征收时间也开始固定,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
这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奠定了唐朝后期至明朝中期赋税制度的基础。北宋主要实行两税法,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将力役折银分摊到田亩征收。
清承袭明制,以“田赋”和“丁役”合称“地丁银”,作为国家的主要税收。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即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时期存在的人头税,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杜绝了历史上长时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我国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征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演变为以田亩为主,征收的物品由实物地租为主演变为以货币地租为主,征收的时间从不定时演变为基本定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演变为纳绢代役,税种由繁杂多项演变为简单划一。
中国古代赋税思想
轻徭薄赋
在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问题上,中国古代的理财思想大多主张以赋税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比如北宋的思想家李觏提出了“国之所宝,租税也”,而有的则主张将财政收入来源的重点放在非税的经济收入上。比如《管子》一书就反对强制征籍,主张扩大经济收入以代替租税,主张用货币、价格、贸易等政策增加非税的经济收入。西汉重臣桑弘羊、元朝丞相卢世荣也主张将财政的重点放在经济收入,如盐、铁、酒等专卖收入,贸易收入等方面。
在税收方面,中国古代的理财思想大多主张“轻税”。孔子和孟子提出“轻徭薄赋”,隋文帝时期苏威提出“轻赋役”,明代理学名臣丘浚提出的“上之取于下,固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较有特色的观点,比如魏晋时期思想家傅玄提出赋税“至平”、“积俭趣公”、“有常”、“壹制”说。至平,意思是根据官吏的多少、年成的丰欠来平均征税。积俭趣公,即为公节俭,不浪费民力。有常,即征收要有稳定的规章,赋税要相对稳定。壹制,即统一制度。
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刘晏提出“知所以取人不怨”和“因民所急而税”的原则。取人不怨,是指政府通过控制物资和市场物价等经济手段来取得财政收入,而不是单纯依靠增加税收来达到目的。因民所急而税,是指选择人们日常急需的商品课税,其税源充足,稳定可靠,容易收到广收薄敛的效果。
北宋的思想家李觏、文学家苏轼均主张通商。李觏和苏轼反对国家专卖,主张让私商自由经营,国家征税。李觏说:“今日之宜,亦莫如一切通商,官勿专卖,听其自为。”苏轼提出了“农本俱利”的观点,主张通过减免商税方式促进商业经营活动,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商税收入。
明代重臣张居正反对苛征商税,主张厚农与厚商并重。他认为国家要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可利农,农可资商,农商应相互平衡与协调。
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对善赋民与不善赋民提出了新的比喻。他说:“善赋民者,譬如植柳,薪其枝叶而培其本根;不善赋民者,譬如剪韭,日剪一畦,不罄不止。”他认为,减税是涵养税源的手段之一,适当减税,反可以增加税收。
清代学者王源主张重商,指出:“本宜重,末亦不可轻。假令天下有农而无商,尚可以为国乎?”他认为商人须跻于士大夫之列才是杜绝商税偷漏的根本途径。他主张实行资本税,取消繁杂的商税。
中国古代赋税定律
越改越重
尽管历代的赋税思想大都倾向轻徭薄赋,但在赋税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却经常是反其道而行之。其规律常见有三:
一是王朝中期暴增律。随着王朝周期性始末兴亡的变化,赋税制度总是初期轻徭薄赋,中期诛求无度,结果“民力殚残”。
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产,认为国民“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是天理,自然就会出现“竭天下之财以厌一己之私”的结果。因此,各个朝代总是政治和财政同步盛极而弊生。这几乎成为古代中国无法逃脱的宿命。各代王朝衰亡的过程基本是相似的,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腐败,接着就是穷奢极欲,权力搜刮民脂民膏,民力不堪重负。于是官逼民反,王朝崩溃。
二是官吏层层加码律。百姓承担的赋役捐税的名目和数量,常常会由官吏机构由上向下逐级递增,层层加码。
中国古代皇权制度是一种全能性统治。皇权既是行政者,也是立法者和执法者,自然也是制税者和征税者。代表皇权的任何个别官员都可能不受限制地体现全方位、多功能的统治威权,也都可以利用手中权力,增加赋税徭役的名目和额度。
南宋文学家杨万里深痛地叙述过这种弊病。他说,导致百姓“破家鬻子”的最终根源,其实就是各级官吏的统治威势,这种威势必然导致官吏们层层加派的恶税制度。
三是非法转正律。明末思想家黄宗羲曾指出,中国历代的赋役制度改革总是将旧的苛捐杂税归并统一征收,以图减少加派之弊。但是改税以后随着统治者贪欲的增长,又会生出新的名目以加派赋役。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秦晖也称这种现象为“黄宗羲定律”。
中国古代皇权统治下的赋役所要支撑的是一个庞大的权力体系,皇权和各级官吏不断生出赋役的名目,苛捐杂税常常会超越国家正税而成为赋税的主要部分。
历代王朝中具有改革眼光和能力的政治家常试图归并赋役种类,简化征收过程。但赋役改革往往成了对以往非法加征加派的合法追认,然后,又有新的苛捐杂税创立出来。如此反复,以致无穷。
如宋代,数次税制改革后,又开启了“折税”、“给赏”、“丁绢”、“税米”、“义仓”、“加耗”等数不胜数的非法加征税目。经过这样多次改革,每项税役的征收额度就加到最初的10倍以上。
第四篇:财务税收知识
7个关键词,详解建筑业营改增政策核心点
2016-04-15 09:32:56来源:中国税务报作者:【 大 中 小 】添加收藏
○税率和征收率:11%和3%
○纳税地点:机构所在地申报纳税,可申请汇总纳税
○“跨地”经营:服务发生地预缴,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预收款纳税义务时间: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清包工:可选择简易计税办法
○甲供工程:可选择简易计税办法
○过渡政策:老项目可选择简易计税办法
“试点纳税人应尽快熟悉36号文内容,及时掌握增值税的各项管理规定,妥善进行过渡期间的增值税处理。”山东百丞税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华说。
36号文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了《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文件构成了建筑业营改增的主要政策和实施办法。
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和实施办法究竟有哪些亮点?和以前营业税制下的规定,又有哪些变化?董华从7个关键词入手,作了细致的解读。
关键词1: 税率与征收率
建筑业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1%;但清包工纳税人、甲供工程纳税人,建筑老项目纳税人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3%简易征收,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为3%。
关键词2: 纳税地点
原营业税税制下,纳税人提供建筑劳务应该在劳务发生地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属于固定业户的建筑企业提供建筑服务,应当向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分别向各自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或者其授权的财政和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这与原来的方式有所不同,程序也变得更复杂。
虽然政策规定了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或者其授权的财政和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但根据前期营改增行业申请汇总纳税的经验,真正申请到汇总纳税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关键词3: “跨地”经营
对于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一般纳税人选择一般计税方法的,应按照2%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和小规模纳税人,应按照3%的征收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预缴基数为总分包的差额。这符合之前营业税的规定,按照总分包差额缴纳,并将税款归入当地财政。预缴税款的依据为取得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应以合同约定的付款金额扣除分包的金额作为纳税基数。
但是,实务中存在违反《建筑法》的分包情况,比如将主体进行分包,这类情况能否进行抵扣后预缴,期待后续文件能有明确规定。
关键词4: 预收款纳税义务时间
对于建筑业和房地产预收款纳税义务的时间,同原营业税规定是一致的,均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工程开始阶段,会收到部分工程预收款,而建筑材料等进项税的取得却未必及时,这样就会因抵扣不足而产生需要先缴纳增值税税款的情况。所以,建筑企业应统筹安排建筑材料的采购时间,保证增值税税负的平稳。
关键词5: 清包工
以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服务,指施工方不采购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或只采购辅助材料,并收取人工费、管理费或者其他费用的建筑服务。36号文对于清包工方式的计税问题,明确规定可以选择简易计税办法,即按照3%的征收率计税,如果不选用简易计税,则按照11%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对于清包工来说,由于仅有少许的辅料能取得进项税,选择简易计税方式,其税负比较低。当然,这对工程报价也存在影响,选择简易计税方式还是一般计税办法,对甲方能抵扣多少进项税是有差异的,因此在价格谈判时,甲乙双方基于自身的诉求,必然会有分歧,所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最适合的缴税方式。
关键词6: 甲供工程
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甲供工程,指全部或部分设备、材料、动力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的建筑工程。
但36号文未规定甲供的比例,比如甲供材的比例为20%或80%,两种情况对于建筑业的税负影响是巨大的。通常在甲供材料较少时,应选择一般计税方法,这样既保证与甲方工程报价的优势,又可以保持较为合理的税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建筑企业取得进项不充足或为取得进项付出的管理成本较大时,完全可以凭借该项规定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因为只要有部分材料属于甲供,哪怕只有1%,也符合条件,建筑企业就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营改增之后税负是否会上升的问题,原来按3%缴纳营业税,现在按3%缴纳增值税,由于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差异,税负比原先肯定还下降了。不过,选择简易征收方式对甲方肯定是有影响的,还要甲乙双方博弈之后再作定夺。
关键词7: 过渡政策
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建筑工程老项目,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或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项目。这一判定标准,与房地产老项目的判定是存在差异的,房地产老项目仅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注明的合同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产项目。
另外,36号文对于简易计税方法的选择,采用了“可以”字眼。也就是说,纳税人也可以选择一般计税方法,但对于选择一般计税方法,其进项税可以抵扣的节点未作进一步说明,将来应该对此问题出台更明确的规定,否则税企势必产生较大分歧。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对于老项目很可能会全部采用简易征收的方式。
最新资料:一般纳税人简易计税项目一览表(含能否开专票)2016-04-14 10:22:52来源:网络作者:【 大 中 小 】添加收藏
(2)营改增: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从这5个方面做准备
2016-04-14 10:20:25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崔荣春 孙斌 【 大 中 小 】添加收藏自5月1日起,建筑业纳税人将告别熟悉的营业税,改为缴纳陌生的增值税。准备时间已不多,建筑企业财税人员忙着参加政策培训、办理营改增纳税人登记信息确认、测算税负变化„„税制大转换,税率从3%跃升到11%,建筑企业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确保税负不发生大的变化?记者采访了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和建筑业税收专家,请他们解读政策关键点,为企业备战出谋划策。
面对税制转换,企业该如何应对?这是目前建筑企业最想知道的答案。
第二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上海市税务局货劳处的李慧嵩说,建筑业纳入增值税范畴,对行业影响巨大。建筑企业,尤其是一般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征管模式、会计核算、购销策略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建议企业在改造财务管理、登记一般纳税人资格、购置税控设备、申领增值税发票的同时,在进项税额抵扣等五个方面做好准备。
5个着力点
○进项税额抵扣是关键
○重新梳理选择供应商
○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建设
○关注视同销售和混合销售
○重视挂靠经营的涉税风险
第一,详细分析企业支出中的可抵扣项目,尽量做到应抵尽抵。建筑企业应做好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尽量选择正规的、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定价方式(是否含税)、发票开具方式等必要信息。其中,建筑材料方面,建议尽量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可取得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施工现场使用的水、电、气等动力属于可抵扣进项范围,但动力公司一般只向总表的登记方开票,实际操作中,建筑企业往往难以取得抵扣发票,建议在合同中与总表的登记方确认动力的转售事项;住宿服务可取得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但要注意属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部分不得抵扣。
第二,注意清包工或为甲供工程提供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简易计税方法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因此,从企业税收利益出发,不一定优于11%税率的一般计税方法。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选择适用,但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
第三,注意老项目可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过渡。如果老项目的支出大多已经完成,建议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如果老项目的支出大多尚未完成,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核算后作出选择。
第四,注意纳税地点的变化及预缴事项,按规定办法操作。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固定业户)的纳税地点由劳务发生地变为机构所在地。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企业,一方面应按规定计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等,按期向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的税款后缴纳增值税;另一方面应严格按照36号文规定的预征方法和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
第五,在提供建筑业服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应注意税务处理方式已发生变化。营业税状态下,企业提供建筑业服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应当分别核算建筑服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分别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营改增后,这一行为应按企业从事的主业进行判断,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发生该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企业发生该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因此,如果企业以建筑服务为主业,提供建筑业服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取得的收入应一并按照11%税率缴纳增值税,优于按服务和货物分别计算缴纳。
“增值税的征收原理与营业税完全不同,企业要实现营改增的平稳过渡,规避涉税风险,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建筑企业在确定销售收入时,需要注意增值税的个性化规定,重点关注两个问题,即视同销售和混合销售。”税务专家庄粉荣提醒企业。
庄粉荣说,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36号文明确了视同销售的11种情形,由于生产和经营情况比较复杂,建筑企业在实务过程中可能发生上述11种情形,不要忘记申报纳税。同时,注意混合销售内涵的变化。自从我国引进增值税以来,混合销售业务的涉税风险一直困扰着纳税人,其原因是当事人无法将税法与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具体分析36号文第四十条对于混合销售的规定,就可发现其发生了本质变化,即在销售行为中由货物销售与非应税劳务的结合变化成货物销售与服务的结合,建议纳税人在实务过程中注意混合销售业务处理的涉税风险。
“增值税税制的违法违规处罚在所有税种中最严厉,所以营改增带来的变化都需要建筑业纳税人仔细研读,做好相应税收管理及风险控制。”大华久益华瑞(北京)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吴丽光说。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进修学院副教授曹胜新也提醒纳税人,高度重视挂靠经营的涉税风险:受建设资质等条件限制,建安企业挂靠经营现象较为普遍。被挂靠方建安企业提供建设资质,按照建安收入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费,并不参与挂靠方项目单位的经营活动。如果挂靠方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逃避纳税,税务机关往往将违法责任归属于被挂靠方,责令其补缴税款、滞纳金,缴纳罚款。营改增后,挂靠方会滋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需求,大大增加了被挂靠方的法律责任。
“留给纳税人的应对时间十分紧迫,企业应尽快了解政策,按增值税制要求,加强税收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合规遵从;调整生产经营模式,降低税负;重新梳理供应商,首选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设备、大宗材料供应商;开展专项培训,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及管理层都要认识到增值税法规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确保享受政策红利。”北京市国税局货物和劳务税处的鲁子建说。
制作财务报表的小技巧
2016-04-11 13:20:12来源:第一会计作者:【 大 中 小 】添加收藏
做财务报表的时候,有些工作不需要看账簿也可以做出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编制财务报表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完成工作。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 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 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 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 数)+(“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6、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7、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损益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 “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 映)。
9、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0、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1、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其他大部分项目都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各会计科目金额的变动情况计算出来的,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把基本的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学会了。
第五篇:税收学重点复习知识
1.税收及其特征
定义: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依靠手中所掌握的行政权,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居民、公民或经济组织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特征:
(一)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者和个人、社会组织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无偿性:是指税收国家向纳税人进行的无须偿还的征收。
(三)固定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及其征收比例,在实际征纳中,国家和纳税人双方都必须共同遵照执行。2.税收要点:
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税收的征税主体是国家,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手中掌握的行政权。
四、征税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五、税收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3公共物品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非分割性。4税收与公债区别P8 税收: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
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公债具有自愿性、灵活性、有偿性的特征。
5夏商周三代的“供助彻”,都是对土地上的收获物进行原始的强制征税,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
6税收效应:是政府课税对经济的影响,分为微观经济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两种。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对纳税人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对生产、消费、劳动力供给、私人投资、个人储蓄的影响。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包括税收对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影响,税收对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等。收入效应是指当政府对商品、所得或财产课税时,纳税人因此减少了实际收入或可支配收入。
• 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商品、所得或财产课税时,纳税人因此而降低了对原来经济行为或经济选择的偏好,转而用另一种行为或选择来代替。
7.税收总量政策旨在通过调节宏观税负来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如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中性税收政策。税收总量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 8.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9.税收的调控手段
(1)内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规模随经济景气状况而自动进行增减调整----当经济高涨时,实际税负会自动上升,从而产生紧缩的效果;当经济低落时,税负会相应下降,产生扩张性效应,从而达到“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一种税收宏观调节机制。(2)相机抉择:即“视经济运行情况而确定所采取的政策”,包括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等。在经济高涨时采取紧缩性税收政策,在经济低落时采取扩张性政策,以此来调节社会总供求水平,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相机抉择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10、税收稳定局限性: 1.税收制度不能频繁变动。2.税收调控空间有限。3.税收调控存在操作上的制约。
4.税收调控具有时滞性。(1)认识时滞(2)行政时滞(3)决策时滞(4)执行时滞(5)效果时滞
11、社会公平分为前提公平和结果公平。
前提公平是指各市场主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付出同样的努力,便可得到同样的汇报。结果公平是指为实现社会稳定,避免出现贫富悬殊,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进行二次调节,缩小贫富差距,避免出现社会动荡。
12、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制优劣的准绳。它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治税思想。
13、我国应遵循的税收原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税收的公平原则、效率原则、财政原则、法治原则。P46(1)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 衡量标准:一是受益原则。二是支付能力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缴纳相同的税款,即税收的“横向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该缴纳不同的税款,即税收的“纵向公平”。
(2)效率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二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的成本最小。经济效率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影响状况。行政效率可用税收成本率即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率来反映,(3)法治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应以法律为依据。税收的构成要素、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只能由法律确定。没有法律作为依据,国家不能征税,国民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4)财政原则:是指税制的建立要使税收收入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税收收入要充分:是指税收要满足一定时期的财政需要。税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适度。
二是税收收入要有弹性:是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即在现行的税率和税法下,税收收入(T)变动的百分比对国民收入(Y)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用公式表示:e=(△T/T)/(△Y/Y)。式中, e 表示税收弹性;△T表示税收收入变化量,T表示税收收入△Y表示国民收入变化量,Y表示国民收入。
税收弹性>1,表明税收富有弹性,税收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弹性=1,表明税收为单位弹性,税收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同步;税收弹性<1,表明税收的增长速度慢于、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税制设计应当使税收具有较好的弹性,一般来说应使税收弹性≥1.• 拉弗曲线:税负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税负过低,就不能满足政府的正常支出需要;税负过高,则不仅不会增加收入,而且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14、超额负担:除了正常负担外,经济活动因政府征税受到了干扰和阻碍,社会效益因此而受到削弱,则产生了税收的超额负担;超额负担分为两类: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经济运机制方面的超额负担无论发生哪一方面的额外负担,都说明经济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15、税式支出:P44-45
16、最优税制理论:综合权衡效率与公平对福利的影响,找出二者的最优组合,是最优税收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最优税制理论主要研究假定公平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如何使效率损失最小化。
17、拉姆齐逆弹性法则:对商品课税的最优税率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即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低税,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高税。有效率的商品税应对生活必需品课以高 税,而对高档品课以低 税。
18、需求弹性:是指商品或者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对市场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同税负转嫁成反向运动,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前转较困难,税负越趋向由生产者负担;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大),前转较容易,税负越趋向由消费者负担。(如生活必需品)。
19、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
税负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是最根本决定因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二)国家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家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往往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社会资源和财富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的分配,最终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在国家财政比较宽裕时,国家多趋于实行轻税政策,税收负担减轻。如果国家财政在某一时期发生了较大困难,出现赤字,这是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除了压缩一部分支出外,还可以增加税收负担。
(四)税收制度,一国税收制度直接影响该国的税负水平。包含1.税率2.计税依据3.加成和加倍征税4.减税、免税和退税
(五)经济结构.(六)国家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宽,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数量就多,宏观税负水平就应高一些,反之则低。
(七)非税收入规模.税收并不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唯一方式和渠道。在满足政府一定支出需要的情况下,如果通过非税形式取得的收入规模大,通过税收取得的收入规模必然减少。
(八)其他因素.比如政府收不抵支时一般具有强烈的增税动机。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低税负的推行;战争时期,为支付必要的战争经费支出,必然会增加税收总量从而增大社会总体税负。
20.宏观税收负担:比例越高说明对社会负担的负担越重,反之越轻。衡量标准:(1)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2)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3)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4)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21.微观税负衡量标准:(1)企业税收负担率(2)企业流转税负担率,(3)企业所得税负担率(4)个人所得税负担 22我国确定税负的原则
(一)取之有度,在确定税负总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以促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培植更加丰茂的税源,保证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量能负担,社会总体税负水平的确定要依据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纳税人个别税负也要依据各不同部门、行业纳税人的个别负担能力来确定。
23税负的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P67 基本形式:(1)税负前转亦称顺转,是指企业将所缴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
(2)税负后转,也称税负逆转或税负向后转嫁。即纳税人所纳税款因种种原因不能向前转给购买者和消费者,而是向后转给货物的供应者。
(3)税负消转(4)税负资本化
转嫁影响因素:p69 •
(一)商品供求弹性.•
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是决定流转税转嫁的最主要因素。税负转嫁最终取
决于供求之间的弹性关系。
• 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即Ed/Es>1,税负更多地倾向由生产者负担;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即Ed/Es<1,税负更多地倾向由消费者负担 •
(二)课税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竞争程度.(三)征税范围
(四)反映期限
(五)税种.24.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种税的搭配问题。
25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
26.税制分类:根据体系内税种的多寡分为复合税制和单一税制。
1.课税对象性质 2.税负能否转嫁 3.税收管辖支配权 4.计税标准 5.税收与价格关系 6.税收收入形态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目的税和资源税 直接税和间接税
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从价税和从量税 价内税和价外税 实物税、货币税和力役税
7.是否具有独立的计税依据 正税和附加税
8.存续时间的长短 9.是否具有特殊目的 10.税收负担的确定 27.税制结构及其影响因素P99
临时税和经常税 特别税和一般税 配赋税与定率税
(1)是指各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包括主体税种的选择以及主体税与辅助税的配合等问题
(2)经济发展水平;一国某一时期的需求;税收政策目标;税收征管水平;各方博弈。
28.税权配置:税制体系中包括不同的税种,这些税由不同的机关制定和管理;包含三种类型:分权型、集权型、兼顾型。
立法程序:税制出台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科学的立法程序应该具有参与性、公开性、交涉性等特性。
29增值税:是对商品或货物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所征的税。根据对固定资产的不同处理方式,将增值税分为三种类型。增值税在多环节缴纳,消费税一般在生产或消费的某一环节征收。
(一)生产型增值税,产品销售收入中只扣除外购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而不扣除劳动手段的折旧部分,就整个社会来看,其形成的增值额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因此叫生产型增值税。
(二)消费型增值税,产品销售收入既扣除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又扣除本期购进的全部固定资产,这就意味着全社会的生产资料不在增值税征税之列,而只对消费品征收,故叫消费型增值税。
(三)收入型增值税,产品销售收入中既要扣除劳动对象的消耗部分,又要扣除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其所形成的增值额相当于国民收入(V+M),故叫收入型增值税 增值税优缺点:
(一)优点
1.符合中性原则,由于增值税是对商品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征税,在售价相同的情况下,单位产品被征税额始终一致,克服了传统流转税因流转环节不同而税收负担不同的缺点。
2.稳定财政收入,采用间接计算法,买方对卖方形成有效的监督
3.有利于资本的形成。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设备的进项税额,有利于资本形成。4.准确退税、鼓励出口。在实行增值税后,产品不论流经多少环节,税负都是可以明确计算,一国可以实现准确退税。产品以无税面目出现在国际市场,有利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产品展开竞争。
(二)缺点:
增值税制度复杂,纳税人的遵从成本与政府的征管成本比较高。一国实行增值税后会引起该国物价上涨。
30所得税:是对公司或个人所得所征的税。所得:是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的成本费用之后的余额
31.个人所得税: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自然人)纳税人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P143 特点:1.计算征管较为复杂2.税负不易转嫁出去3.存在经济上的重复征税
4.一般采取累进税率
32.财产税:是所有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类的总称。财产依其性质分为两大类:动产与不动产。
特点:
(一)该税来自于货币资金积。货币资金积是指货币资金积累,而货币资金积累是指财产。流转税、所得税来源于货币资金流,财产税来源于货币资金积。
(二)历史悠久
(三)多为地方税
(四)征税时需要对财产价值进行评估
(五)易使纳税人不愉快
(六)征管成本高 优 点:
(一)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财产税能够增加有产者的负担,抑制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矫正社会的奢侈浪费之风,缩小贫富差距。对不劳而获的资产课税,可以鼓励人们积极劳动,有利于社会进步。
(二)可以矫正目前所得税的某些缺失
P174-175
1.资本利得,如果政府在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之外再征收财产税,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将会被征税,是对个人所得税的一个有力补充。
2.推定所得,课征财产税可以对不公平的现象产生一定的矫正作用。
缺点:
(一)有可能出现所纳税额与所获收益不匹配现象,财产税为地方税,主要用于地方教育支出,每位居民负担财产税的多寡与其享受的来自于教育的收益未必成正相关关系。
(二)有可能出现纳税困难的情况
1.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不足时会出现纳税困难。
2.因某种原因房产税负突然上升导致纳税人纳税困难。
(三)有可能出现不公平现象
由于不动产较易稽查,难以逃漏,而动产则不易稽查,因而财产税的税源较多集中于不动产,无法让财产数额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负,从而会违反“横向公平”原则;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财产总额多者可能负担较轻税负的现象,违反“纵向公平”的原则。
(四)有可能造成纳税人行为的扭曲
• 1.扭曲持有财产类型的选择。人们为规避税收,会增加动产投资,尽量减少不动产投资。
• 2.扭曲纳税人财产坐落位置的选择。财产税作为地方税,各地方的评估比率与名义比率可能不同,有效税率也不同,这将影响企业与居民的位置选择。
3.扭曲个人是否持有财产的决策,财产税对财产征收,有时可能会课及财产本身,从而侵蚀税本
33、房产税: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去世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遗产的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征收的税,有时被称为“死亡税”。
34、税收管理的三个层面:战略层、运营层和工具层。
SMART法则: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计量),Ambitious(积极向上),Realistic(现实),Timely(及时)
35、国际税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纳税人可能会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征税,纳税人也可能利用各国税制之间的差异来避税,税收关系扩展到一国政府同外国纳税人之间、一国政府同外国政府之间,由此而带来的一些税收问题和税收现象成为国际税收。
36国际重复征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课税对象的重复征税被称为国际重复征税。
重复征税:是指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两次或更多的税,其在封闭经济及开放经济条件下均可发生。
37.国际避税:指跨国纳税人以合法的方式,利用各国税收法规及国际税收协定中的漏洞、差异或缺陷,通过变更其经营地点、经营方式以及人和财产的跨越税境的流动等方法来谋求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规避税收负担的行为。
国际逃税:是指跨国纳税人运用欺诈伪造、弄虚作假、巧立名目等种种手段,以达到少缴或不缴有关国家税款的违法行为。
两者不同:
• 1.国际逃税所采用的手段具有欺诈性,是对税法的公然违犯和践踏,世界上人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法对逃税行为都规定了惩罚措施;而国际避税所采用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手段,不具有欺诈的性质。
• 2.国际逃税的直接后果变现为世界范围内税基总量的减少,• 而国际避税一般并不改变世界范围内的税基总量,仅仅造成税基在不同国家间的转移。
二)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 • 1.各国对税收管辖权的不同规定,在国际税收实践中,国与国之间实行的税收管辖权可能不同;即使实行相同的税收管辖权,对其含义的界定也可能不同,这些均为国际避税提供了可能。(1)两个国家间同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2)两个国家实行不同税收管辖权 • 2.各国税收制度存在差异 3.国际税收协定的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