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精选]
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谈的主题是《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者――多读书,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看法在社会发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当代这样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一个教师的知识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他的知识就会变得陈旧,变得无用。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今社会,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教学设备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教师传,学生受的传统教学理念早已落后陈旧,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常言道: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有根的富足。我想说,面对读书,我是快乐的,充实的。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相信我们会把这次读书活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把读书和学习作为我们终生的必修课,因为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最后,我想说:让我们多读书吧,力争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第二篇: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
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
尊重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在我发言前,王瑛老师的发言震动全常我只能自我解嘲,几句话过渡到我的发言!呵呵!引言以下:刚刚王瑛老师为我们创设了 1个诗情画意的情境,让我们沉醉其中,非常膜拜哈!但是,我深信朴素的语言其实不影响对真谛的表述,下面让我和大家 1 起回归淡定的理想思考。
“应用情境课堂,培养学生爱听课的习惯”读书体会。情境课堂,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听课的习惯;情境课堂,以情感染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听课;情境课堂,以思启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通过思考到达爱听课的效果。情境课堂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每节课我们都在努力地创设这类很容易走进学生心灵,1 下子就可以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特别对1 年级的学生,这类情境课堂的创设更有着不容忽视的份量。只有孩子的思惟被唤醒,被激活的情境下,才能让学生全身心肠去听老师的讲课,去思考,去收获!但我们不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 1种积极的认真地学习状态,我们更应当关注这类爱听课、会听课、会学习的习惯培养!
其实情境课堂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流教育理念要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1直以来我坚信并遵守着这个原则。但是在今年,党我再次走进 1 年级的孩子,再次用情境课堂带领着他们快乐地学习时,我堕入了 1 个更深的思考——“兴趣究竟从何而来?”兴趣仅仅是天赋或潜能的自然表现吗?即便 1 个具有天赋或潜能的孩子能否自我开发?或是通过后天体验、见识启发、调动出来?
?
从启蒙到体验学习、延续发展、直到构成成熟的兴趣取向,这个进程不会只是 1 个人在参与,在这里有孩子们本身的寻觅和探索,有外界环境的引导和影响,有孩子们的执着和坚持,有外界环境的陪伴和一样锲而不舍的协助。所以说“兴趣”的构成,有它的“前世今生”。而我们则是增进这个进程的最有力的外界协助气力,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所要做的不单单是在每节课上,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应当从每个细小的环节入手,决不能有环节,没细节,真正关注学生内心的体验,让他们产生“爱听课、爱学习”的源动力——对学习的兴趣。相信这 1 定是 1 个漫长而艰苦的进程,但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我们的学生有信心,1 定会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靠近。有句话说“梦想是用来接近的,而不是用来实现的”,我想让这句话更完满些,我们可以向着梦想无穷接近!
多少年来,我们 1 直固守着给学生最优良的成绩这个信心,也 1直为此而努力。但终究能够成绩学生的,却是 1 些最本质的东西,比如良好的习惯。相信在培养学生构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我们也正在构成某种良好的习惯,证应了那句话——“在付出与收获的同时,成绩他人,页成绩自己。”这是 1 件共赢的事!
熟习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自信的人。只要是我认定的事,我都有足够的信心去做好它。追究我自信的缘由,我想可以用这样 1 句话来总结:从小生活在鼓励当中,让我学会了自信。但熟不知,为了这宝贵的自信,其实我付出了 10 分“沉重的代价”。
小时候,妈妈不允许我们看课外书,两个姐姐总是偷偷摸摸地看 1 些,总会被发现,他们会因此挨吵,乃至挨打。我其实不是个10 分听话的孩子,可是妈妈制定下的规矩,我还不敢不服从,因而我总拿着语文课本坐在平房上读,因此赢得了很多的“夸奖”,长此
下去,我那看课外书的动机便在妈妈片面的导向中渐渐消失了。
没在小时侯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我长大以后的再学习变得很被动。他人是为兴趣而读书,而我却是为提高自己而读书。我不知道在坐的各位有无和我”惺惺相惜”的,但我知道,这样读书会比他人少了很多乐趣。每天下班,大家都会看着我掂着鼓囊囊的书兜往家赶。我那提兜里装的有教案,备课资料,还有些其他的教育类的书籍。我每天不辞辛苦地把他们掂到家里,其实也并没看多少。吃过饭后,我宁愿在洗碗,拖地板上耗费体力,也不怎样喜欢拿着书躺在沙发上翻上几页。况且那样的坐姿会影响我的看书效果。我总要坐在书桌前,开着台灯,正儿 8 经地坐着跟办公室里 1 样的椅子,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你光听听就知道,这是多么“艰巨”的读书。可由于我的好学,我的认真,使我这样 1 个读书习惯不好的人也从那众多的教育书籍中取得了很多的灵感与顿悟,使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想,如果我的读书兴趣再浓 1 些,习惯再好 1 些,?
能力再强 1 些,我肯定会从书中取得更多的东西,我也会比现在更优秀很多。
不怕大家笑话,前 1 阵子,我又从阅览室借走了大家可能都看烦了,翻烂了的 4 大名著之 1“红楼梦”,放在我的床头,每天临睡前翻上几页。我想的是,自己文学功底不深,作为语文教师,它需求的不单单是掌握好的教法,更多的是自己用自己精深的文学素养感动学生。
今天在“好书大家读”推荐会上,我跟大家交换了我的读书历程。虽然这是 1 段其实不让我引以自豪的过去,但我还是抱着 1 颗真诚的心给大家交换了出来。愿大家能从我的例子上得到启示。希望有孩子的同事能够鼓励孩子多看书,千万不可浇灭他们那高涨的读书热
忱,不要在书的内容做过量的限制,只要思想健康,只要他们喜欢,就放心让他们读吧!同时,也希望和我有类似经历老师们能够早早觉悟,趁着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学习型校园的大好时机,能够管住自己,行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吧!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庇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酷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酷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在告诫我们平时只有多读书,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可我却在读书的进程中有这样的体会:
(1)越是读的书多了,越是发现自己晓得太少了。
(2)读书时和作者有共鸣的地方(谢老师说的那样),觉着这点说的有道理,那点写的也很好,为何我自己就表达不出来呢?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想法,那就赶快记录下来,如果不及时记录,过后很快就会忘得 1 干 2 净,等到哪天想用道时却不知他在何处,所以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作为 1 名老师,每天要面对几 10 个学生,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要上课,备课,改作业,辅导,谈话,写各种资料,整天有忙不完的事追着自己,哪有时间去读书?这个问题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1 条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 1 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毕生的友谊,把读书当做1种享受,就像我们得到1件心满意足的衣服后那种兴奋。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我们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我们具有的知识海洋中的沧海 1 粟,这样在教学工作中就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也就不会把工作当做 1 种负担。
?
(4)教师浏览的意义 ?
我们的学生,在 1 本书上痛苦奋斗多年,除错过书本外的很多知识,而且 1 直很难与书本建立联系,这类与书疏离的状态将伴随其1 生。培养学生浏览习惯很重要。每天朗诵 15 分钟是美国教育的秘诀。我们教孩子去酷爱与渴望读书,远比我们光告知孩子去读书重要很多。事实也证明,学生对浏览的喜好程度,关键取决于他的父母和老师对书的爱好程度,试想一想如果 1 个老师除课本,在课堂上历来不讨论其他书里的内容,那他的学生对其他书又会爱好到甚么程度呢?自然也有例外,对这样的孩子,老师是“最后的希望”,是孩子“在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后 1 个加油站”。如果老师能找到方法让孩子享受浏览的乐趣,养成毕生浏览的习惯,那末孩子就有较大的机会健康成长,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也就为未来的老师减轻了负担。
我们实验小学正努力以“书香”营建校园特点,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学校为我们创设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没理由不去读书活动。我们都知道,站在伟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 3 更 5 鼓,功只怕 1 暴 10 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眼光浏览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 1 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最后,我要把朱永新教授的 1 句话送给大家,以此共勉。“浏览,让贫乏和平庸阔别我们!浏览,让博学和睿智解救我们!浏览,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浏览,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在 1 起,进行这次读书交换活动,其目的是要大
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同时也包括自己在读书进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读书学习中的做法和体会拿出来,跟各位老师做真诚的交换。
我们学校有许多喜欢读书的老师,特别是卞金涛老师、高英猛老师、韩开平老师等,他们博学多才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他们读书是为了兴趣,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在上学的时候,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曾是 1 个喜欢读书的人,优美的诗歌、散文,各类小说,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但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在繁琐的工作眼前,读书的兴趣渐渐地淡去了,今天的自己总是感觉是在压力下读书。
之前,我们常常说要想给学生 1 滴水,教师必须要有 1 杯水,要想给学生 1 杯水,教师必须要有 1 桶水。但新时期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 1 来源,学生在某些知识方面超出了老师是常有的事儿,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仅满足于 1 杯水、1桶水,不求知识的拓展和加深是完全不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活水”,要做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所以,我认为即便读书的兴趣散去,我们也应当在压力下读书,由于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我的学习是从反复浏览初中历史教学用书和高中历史教材开始的。我购买的书籍,我自己把它们分为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课堂教学 3 类。近期我购买的书籍主要有:《教师语言的艺术》、《给历史教师的 101 条建议》、《优秀教师的经典说课案例》、《史记故事》、《成功教师的 22 条军规》、《人 1 生要读的经典》等。分别放在家里、办公室里、学校宿舍里,利用休闲时间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自己在学习进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惑,特别是繁忙的工作,总是不能够依照事前的计划读书。
?
在此,我给各位年轻的教师提出几个建议:
1、明确目的:首先根据个人情况思考自己为何而读书。
2、选择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你喜欢看甚么样的书,你需要看甚么样的书)。
3、制定读书计划:既包括短时间计划,也包括长时间计划。计划每一年每个月,乃至每周每天读甚么内容。
4、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这也是 1 个积累的进程,重点写出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体会,把读到的东西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5、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编写教学设计、优良课评选、论文评选等,各种活动会成为你读书的动力,活动促使你去读书,查阅各种资料。1 个教师不管是本身素质的提高还是专业理论的提升,都是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进程中才会有质的奔腾。
从年龄上讲,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已经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等到我们这类年龄,没有精力读书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到的东西太少。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应当尽自己的所能,使自己做到最好。从现在开始,就努力读书吧!或许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最努力的!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说实话,作为今天读书活动的第 1 个发言人,我很紧张;作为 1名数学教师,我更紧张,好像“读书交换“是语文老师的专利似的;作为 1 名中年人,我倍感紧张,由于近段时间我总感到自己的白发在不断的增长,而自己各方面的提升却进展缓慢,虽然我 1 直提示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虽然感觉自己写起文章来更得心应手了,但却有些力不从心了,没有那末大的精力了!
?
正如读《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1 样,早在去年雷夫老师到北京演讲的时候,我就听王庆华老师介绍了他与雷夫老师面对面的交换的感受,知道了雷夫老师的睿智,《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的精彩,却 1直没有机会 1 读为快;后来,孙校长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我又由于自己眼睛的问题,没能及时的上网浏览。所以开学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到图书室去借来了两种不同版本的《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从而满足了我好久以来的反复研读、感受奇迹的心愿,知道了原来雷夫老师的成功也经过了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断付出,也经过了艰辛的淬炼。
如今,手捧《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静静的感受第 56号教室内产生的奇迹,认真学习雷夫老师对孩子们在浏览和艺术方面的引领,分享着雷夫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演变历程时,我就恍如找到了自己努力地方向、付出的决心!
说句实在话,我和雷夫老师 1 样,1 直都相信“酷爱浏览的孩子们将具有更美好的人生。”却不知道该怎样点燃孩子们浏览的豪情。虽然我也曾带领孩子们上“读报课”,和孩子们在早读时间同享“浏览经典”的美好,并要求孩子们写多少篇很多于多少字的数学日记······却始终不知道如何衡量孩子们的浏览能力,并引领他们为自己的人生而读,还经常以自己是数学老师作为搪塞的理由。
如今,仔细浏览、分析雷夫老师的做法,我将努力如他所做:和孩子们 1 起浏览,并展现给孩子们自己浏览的乐趣和收获,并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即使我非语文老师,但又有甚么能阻挡我酷爱浏览、喜欢写作,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的信心呢? ?
关于雷夫老师与孩子们艺术的交换,原来我只知道可让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丰富多彩,并阔别无聊的纸牌、麻将的诱惑。却不知,掌
握艺术知识的进程亦可让孩子们学到纪律、责任、牺牲、练习、纠错、聆听,和时间管理,还可让孩子们在度过愉快时光的同时,保有独特的自我。
最关键的是雷夫老师对孩子们信心的渗透,我们都知道“撼山易,撼心灵,难!”“教给孩子们知识容易,渗透孩子们心灵的信心,难!”“简单的说教容易,心灵的接受,难······”但第 56号教室的孩子们却 1 致建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心,并努力地做到最好。从而教会我们: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则,而非靠言辞说教。想让孩子们努力学习,自己就得先成为 1 个他们眼中从未见过的勤奋之人;想引导孩子们善待他人,就 1 定要让自己时时处处友善待人;想要孩子具有幸福感,自己就要先做具有幸福感的老师······ ?
总之,好的老师就是教室里的奇迹!让我们在反复研读、感受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期待着自己也能努力的把每个孩子都变成酷爱学习的天使,期待不 1 样的精彩!谢谢大家!
第三篇: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
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读《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章梦娇
都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说起来挺惭愧的,因为自从有了宝宝之后,看的书便成了《育儿大全》、《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之类。在现在这个人们宁肯捧着手机看网络小说,也不愿意去书店买本畅销书的时代,我也已经随波逐流的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
说起来,自己以前也算是个文艺青年的。初中时正值新概念作文大赛风靡,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成名,于是开始关注他,看了《三重门》,看了《长安乱》,看了《一座城池》,这个为人个性,文字犀利的小伙子,着实影响了我一段时间。昨天跟穆老师聊天,问他,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他说,张爱玲《十八春》,高中时也是喜欢她的,不过,现在这个年龄再看张爱玲却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和感慨了。教了地理之后,开始对一些自然人文方面的书籍感兴趣。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书,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大家认识它可能通过一部风靡全国的纪录片,而我也是先看的片子后买的书,然后通过读书,发现书本着实比纪录片耐人寻味,这本书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但比起片中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画面,这部纪录片更为人称道的是它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书的封面,体现的既是筷子与肉,又是远山近水和轻舟,美食与美食背后的人与事,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韵味。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的是历史和文化因素。记得“主食的故事”里,讲了这样一件事,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儿孙从宁波回来,为儿孙制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吃着年糕唠家常,然而,短暂的相聚后,儿孙们各自离开,家里又剩下这对老人。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没有了人情味的美食是不可口的。确实,人们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光是美食,更有流泪的冲动。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每一个鲜活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书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才是组成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看着笋被挖出来,火腿被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驮着黄馍馍的大伯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的落泪,是啊,劳动人们最光荣,多可爱的中国!
它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探讨当今社会中人类该如何善待食物,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有着纪录片里所未曾涉及的名家谈美食,一篇篇诙谐幽默又折射社会人文的小散文十分有意思,汪曾祺的《豆腐》,梁实秋的《笋》,让我们看到平凡的事物背后的艺术气息。
这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这本温暖,可口,感动的——《舌尖上的中国》。
第四篇: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通用)
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范文(通用5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总不得不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发言稿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在我发言前,王瑛老师的发言震撼全常我只能自我解嘲,几句话过渡到我的发言!呵呵!引言如下:刚刚王瑛老师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情境,让我们沉浸其中,无比膜拜哈!但是,我坚信朴素的语言并不影响对真理的表述,下面让我和大家一起回归淡定的理想思考。
“运用情境课堂,培养学生爱听课的习惯”读书体会。情境课堂,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听课的习惯;情境课堂,以情感染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听课;情境课堂,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通过思考到达爱听课的效果。情境课堂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每节课我们都在努力地创设这种很容易走进学生心灵,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这种情境课堂的创设更有着不容忽视的分量。只有孩子的思维被唤醒,被激活的情境下,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去听老师的讲课,去思考,去收获!但我们不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认真地学习状态,我们更应该关注这种爱听课、会听课、会学习的习惯培养!
其实情境课堂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流教育理念要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一直以来我深信并遵循着这个原则。但是在今年,党我再次走进一年级的孩子,再次用情境课堂带领着他们快乐地学习时,我陷入了一个更深的思考——“兴趣究竟从何而来?”兴趣仅仅是天赋或潜能的自然表现吗?即使一个具有天赋或潜能的孩子能否自我开发?或是通过后天体验、见识启发、调动出来?
从启蒙到体验学习、延续发展、直到形成成熟的兴趣取向,这个过程不会只是一个人在参与,在这里有孩子们自身的寻找和探索,有外界环境的引导和影响,有孩子们的执着和坚持,有外界环境的陪伴和同样持之以恒的协助。所以说“兴趣”的形成,有它的“前世今生”。而我们则是促进这个过程的最有力的外界协助力量,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在每一节课上,创设情境,实现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应该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入手,决不能有环节,没细节,真正关注学生内心的体验,让他们产生“爱听课、爱学习”的源动力——对学习的兴趣。相信这一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我们的学生有信心,一定会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靠近。有句话说“梦想是用来接近的,而不是用来实现的”,我想让这句话更完满些,我们可以向着梦想无限接近!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固守着给学生最优异的成绩这个信念,也一直为此而努力。但最终能够成就学生的,却是一些最本质的东西,比如良好的习惯。相信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我们也正在形成某种良好的习惯,证应了那句话——“在付出与收获的同时,成就别人,页成就自己。”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2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自信的人。只要是我认定的事,我都有足够的信心去做好它。追究我自信的原因,我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从小生活在鼓励之中,让我学会了自信。但熟不知,为了这可贵的自信,其实我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
小时候,妈妈不允许我们看课外书,两个姐姐总是偷偷摸摸地看一些,总会被发现,他们会因此挨吵,甚至挨打。我并不是个十分听话的孩子,可是妈妈制定下的规矩,我还不敢不服从,于是我总拿着语文课本坐在平房上读,因此赢得了不少的“夸奖”,长此下去,我那看课外书的念头便在妈妈片面的导向中渐渐消失了。
没在小时侯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我长大以后的再学习变得很被动。别人是为兴趣而读书,而我却是为提高自己而读书。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和我“同病相怜”的,但我知道,这样读书会比别人少了很多乐趣。每天下班,大家都会看着我掂着鼓囊囊的书兜往家赶。我那提兜里装的有教案,备课资料,还有些其他的教育类的书籍。我每天不辞辛苦地把他们掂到家里,其实也并没看多少。吃过饭后,我宁愿在洗碗,拖地板上耗费体力,也不怎么喜欢拿着书躺在沙发上翻上几页。况且那样的坐姿会影响我的看书效果。我总要坐在书桌前,开着台灯,正儿八经地坐着跟办公室里一样的椅子,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你光听听就知道,这是多么“艰难”的读书。可因为我的好学,我的认真,使我这样一个读书习惯不好的人也从那众多的教育书籍中获得了不少的灵感与顿悟,使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想,如果我的读书兴趣再浓一些,习惯再好一些,能力再强一些,我肯定会从书中获得更多的东西,我也会比现在更优秀得多。
不怕大家笑话,前一阵子,我又从阅览室借走了大家可能都看烦了,翻烂了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放在我的床头,每天临睡前翻上几页。我想的是,自己文学功底不深,作为语文教师,它需求的不仅仅是掌握好的教法,更多的是自己用自己高深的文学素养打动学生。
今天在“好书大家读”推荐会上,我跟大家交流了我的读书历程。虽然这是一段并不让我引以自豪的过去,但我还是抱着一颗真诚的心给大家交流了出来。愿大家能从我的例子上得到启示。希望有孩子的同事能够鼓励孩子多看书,千万不可浇灭他们那高涨的读书热情,不要在书的内容做过多的限制,只要思想健康,只要他们喜欢,就放心让他们读吧!同时,也希望和我有类似经历老师们能够早早醒悟,趁着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学习型校园的大好时机,能够管住自己,行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吧!
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3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在告诫我们平时只有多读书,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可我却在读书的过程中有这样的体会:
(1)越是读的书多了,越是发现自己懂得太少了。
(2)读书时和作者有共鸣之处(谢老师说的那样),觉着这点说的有道理,那点写的也很好,为什么我自己就表达不出来呢?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想法,那就赶快记录下来,如果不及时记录,过后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等到哪天想用道时却不知他在何处,所以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作为一名老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要上课,备课,改作业,辅导,谈话,写各种资料,整天有忙不完的事追着自己,哪有时间去读书?这个问题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条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就像我们得到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后那种兴奋。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我们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我们具备的知识海洋中的沧海一粟,这样在教学工作中就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也就不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4)教师阅读的意义
我们的学生,在一本书上痛苦奋斗多年,除了错过书本外的很多知识,而且一直很难与书本建立联系,这种与书疏离的状况将伴随其一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很重要。每天朗读15分钟是美国教育的秘诀。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读书,远比我们光告诉孩子去读书重要得多。事实也证明,学生对阅读的喜好程度,关键取决于他的父母和老师对书的爱好程度,试想想如果一个老师除了课本,在课堂上从来不讨论其他书里的内容,那他的学生对其他书又会爱好到什么程度呢?自然也有例外,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是“最后的希望”,是孩子“在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加油站”。如果老师能找到方法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那么孩子就有较大的机会健康成长,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也就为未来的老师减轻了负担。
我们实验小学正努力以“书香”营造校园特色,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学校为我们创设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没理由不去读书活动。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最后,我要把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以此共勉。“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4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进行这次读书交流活动,其目的是要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同时也包括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读书学习中的做法和体会拿出来,跟各位老师做真诚的交流。
我们学校有许多喜欢读书的老师,尤其是卞金涛老师、高英猛老师、韩开平老师等,他们博学多才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他们读书是为了兴趣,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在上学的时候,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优美的诗歌、散文,各类小说,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但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在繁琐的工作面前,读书的兴趣渐渐地淡去了,今天的自己总是感觉是在压力下读书。
以前,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杯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新时代教师再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在某些知识方面超越了老师是常有的事儿,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仅满足于一杯水、一桶水,不求知识的拓展和加深是完全不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活水”,要做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所以,我认为即使读书的兴趣散去,我们也应该在压力下读书,因为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我的学习是从反复阅读初中历史教学用书和高中历史教材开始的。我购买的书籍,我自己把它们分为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三类。近期我购买的书籍主要有:《教师语言的艺术》、《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优秀教师的经典说课案例》、《史记故事》、《成功教师的22条军规》、《人一生要读的经典》等。分别放在家里、办公室里、学校宿舍里,利用休闲时间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尤其是繁忙的工作,总是不能够按照事先的计划读书。
在此,我给各位年轻的教师提出几个建议:
一、明确目的:首先根据个人情况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二、选择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你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你需要看什么样的书)。
三、制定读书计划:既包括短期计划,也包括长期计划。计划每年每月,甚至每周每天读什么内容。
四、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重点写出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体会,把读到的东西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五、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编写教学设计、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等,各种活动会成为你读书的动力,活动促使你去读书,查阅各种资料。一个教师无论是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专业理论的提升,都是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才会有质的飞跃。
从年龄上讲,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等到我们这种年龄,没有精力读书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到的东西太少。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尽自己的所能,使自己做到最好。从现在开始,就努力读书吧!也许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最努力的!
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5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说实话,作为今天读书活动的第一个发言人,我很紧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更紧张,好像“读书交流“是语文老师的专利似的;作为一名中年人,我倍感紧张,因为近段时间我总感到自己的白发在不断的增长,而自己各方面的提升却进展缓慢,虽然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虽然感觉自己写起文章来更得心应手了,但却有些力不从心了,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了!
正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样,早在去年雷夫老师到北京演讲的时候,我就听王庆华老师介绍了他与雷夫老师面对面的交流的感受,知道了雷夫老师的睿智,《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精彩,却一直没有机会一读为快;后来,孙校长向咱们推荐了这本书,我又因为自己眼睛的问题,没能及时的上网阅读。所以开学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到图书室去借来了两种不同版本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从而满足了我好久以来的反复研读、感受奇迹的心愿,知道了原来雷夫老师的成功也经过了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断付出,也经过了艰辛的淬炼。
如今,手捧《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静静的感受第56号教室内发生的奇迹,认真学习雷夫老师对孩子们在阅读和艺术方面的引领,分享着雷夫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蜕变历程时,我就仿佛找到了自己努力地方向、付出的决心!
说句实在话,我和雷夫老师一样,一直都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们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却不知道该怎样点燃孩子们阅读的激情。虽然我也曾带领孩子们上“读报课”,和孩子们在早读时间共享“阅读经典”的美好,并要求孩子们写多少篇不少于多少字的数学日记······却始终不知道如何衡量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并引领他们为自己的人生而读,还时常以自己是数学老师作为搪塞的理由。
如今,仔细阅读、分析雷夫老师的做法,我将努力如他所做: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并展现给孩子们自己阅读的乐趣和收获,并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即便我非语文老师,但又有什么能阻挡我热爱阅读、喜欢写作,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的信念呢?
关于雷夫老师与孩子们艺术的交流,原来我只知道可以让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丰富多彩,并远离无聊的纸牌、麻将的诱惑。殊不知,掌握艺术知识的过程亦可以让孩子们学到纪律、责任、牺牲、练习、纠错、倾听,以及时间管理,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度过愉快时光的同时,保有独特的自我。
最关键的是雷夫老师对孩子们信念的渗透,我们都知道“撼山易,撼心灵,难!”“教给孩子们知识容易,渗入孩子们心灵的信念,难!”“简单的说教容易,心灵的接受,难······”但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却一致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并努力地做到最好。从而教会我们: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则,而非靠言辞说教。想让孩子们努力学习,自己就得先成为一个他们眼中从未见过的勤奋之人;想引导孩子们善待他人,就一定要让自己时时处处友善待人;想要孩子拥有幸福感,自己就要先做拥有幸福感的老师······
总之,好的老师就是教室里的奇迹!让我们在反复研读、感受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期待着自己也能努力的把每一个孩子都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期待不一样的精彩!谢谢大家!
第五篇:读书交流发言稿
一种发自心尖的痛
张静
记得期末读书交流时,我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用大大的字体写下了一行字:中国的考试制度不改革,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就不会改变,中国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不会真正地转变,中国孩子的悲哀就会不断地重演,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不会在中国的教室里发生。写下这段文字是在听到这几天最热门的话题——高考分数、感受到自己期末这段时间里复习时的辛苦、想到自己儿子再过两年就要面临高考时发自肺腑的话语。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坚信:在中国找不到雷夫那样的老师。听了常丽华老师的报告,我很惭愧,自己犹如一只井底之蛙,居然还不知道中国也有雷夫。常老师,和自己年龄一般大的老师,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师,她是在用心地做教育啊!听常老师的报告,我很激动,我生怕看掉大屏幕上的一个字,生怕自己的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常老师的一句经典话语。我听得很认真。听完报告,两个词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羡慕、惭愧。
羡慕:
我羡慕常老师的学生。他们是幸运的。能遇到这样用心的老师,而且这样的老师还能带动家长的配合,一起关心、陪伴他们的成长。你看,他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如天使般纯洁。他们又是那样的富足,真的如小蚂蚁般地藏下了人生所需的大量的食物。他们能从课内到课外、从教材到课外书、从校园到社区、从教室到大自然。他们不会反复地抄写那几百个生字、机械地背诵那几篇课文、不断地做着一套又一套的卷子,但是他们的知识储备却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学生。做常老师的学生多幸福呀!
我羡慕常老师的家长。能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他们放心。家长们在配合老师孩子的过程中历练了自己、成长了自己,同时也见证了孩子幸福成长的过程。做常老师的家长多幸福呀!
我羡慕常老师。常老师用心地做着自己的新教育,但是她得到的回报也是丰硕的。家长的理解、科任老师的配合,那都是对常老师最好的肯定呀!几乎常老师能想到的,家长就能做到。其实,我们也用心思考过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想这样那样地去做,可又担心这害怕那,可望而不可及呀。
六、一庆祝活动时,烈日当头,孩子们都热得受不了了,一个家长用最难听的话骂学校,于是,我就给他讲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活动,可他却用了最脏的话骂了我。生平第一次被一个人用脏话骂我。我只能噙着泪水默默忍受。我们的家长不是常老师的家长。
六、一庆祝活动时,孩子们两次往返体育中心,因为天热,考虑到孩子们走路很辛苦,我决定带着孩子们坐车,400元的车费却难住了我,我得先给家长发信息征求他们的意见。可到了期末收费的时候,学校领导又几次发信息说不准搭车收费。这也叫乱收费吗?我这个班主任做这么小的事情都要畏手畏脚,我还能做什么?常老师是幸福的!惭愧:
作为妈妈,我感到惭愧。儿子对都16岁了,可我却记不得什么时候给他讲过童话故事,记不得我可曾和他一起编织过童年五彩的梦。作为班主任,我感到惭愧。我是住读班的班妈妈,多数孩子的生日都是在学校里度过,我却不曾为一个孩子过生日,更谈不上用心地给他们讲生日故事。其实,常老师的做法是很朴实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很多老师都能做,可我们却没有做。
踏上工作岗位十几年了,自以为我每天的工作都是认真的,没有对不起孩子和家长。可听了常老师的报告,看到了常老师教室里发生的奇迹,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为自己,为儿子,为自己的学生,为自己的家长。那是一种发自心尖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