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首都医科大学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20-307970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4 13:34: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首都医科大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分为放射学(包括X线、CT、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学)、超声医学及核医学三部分。本学科研究内容包括:1.器官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基础,2.各个系统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3.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功能成影和分子影像学,4.介入放射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应用。5.医学影像的图像处理,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5.0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学时 2.0学分

外语(英语)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 至少2门 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 54学时 2.5学分 头颈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胸腹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脊柱、四肢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骨盆会阴解剖学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病理学 28学时 1.5学分 临床医学影像学 36学时 2.0学分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54学时 2.5学分

医学影像设备学 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 36学时 2.0学分 SPSS for Windows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 54学时

六、临床工作要求

医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结合课题进行本专业的临床工作,时间半年。根据博士导师具体情况,分别将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呼吸影像学、腹部影像学、骨与关节影像学、儿科疾病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列为本专业的重点三级学科。

目的: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熟悉少见病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体要求:结合课题研究,通过临床相关科室的实践工作,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能够正确书写X线、CT、MRI、超声及核医学的诊断报告,熟练完成各系统的影像检查操作等。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2.5学分

3、选修课 不做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6.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3.0学分

外语(英语)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 至少2门 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 54学时 2.5学分 头颈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胸腹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脊柱、四肢解剖学 29学时 1.5学分 骨盆会阴解剖学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病理学 28学时 1.5学分 临床医学影像学 36学时 2.0学分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54学时 2.5学分

医学影像设备学 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 36学时 2.0学分 SPSS for Windows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 54学时

2.5学分

3、选修课 1.0学分

(从选课表中选择)

六、临床能力培训与考核

(一)临床能力训练 Ⅰ、基本要求:(1)掌握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地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 技术操作。

(2)培养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系统的常见病和一些疑难病症的影像诊断,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第二阶段)规范化培训结束后的临床工作水平。

(3)熟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临床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Ⅱ、具体要求和安排:

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时间为一年半。完成一定量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放射检查和影像报告书写工作,掌握本专业常见病与一些疑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可承担院内会诊和临床教学工作,要求担任总住院医师半年,并可以代理一段时间的主治医师工作。导师可根据各自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博士研究生进行重点培训和临床技能考核。放射学(X线、CT、MR,12个月)

1、理论知识

(1)掌握X线、CT、MRI和介入放射学的原理及适应证。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影像表现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3)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4)熟悉本学科前沿领域内研究热点和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预测。

(5)熟悉较为疑难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

(6)了解少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

(1)掌握CT、MR和介人放射的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

(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3)熟悉某些疑难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4)了解少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医学(12个月)

1、理论知识

(1)掌握各种超声检查的原理及适应证。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超声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3)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4)熟悉本学科前沿领域内研究热点和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预测。

(5)熟悉较为疑难病例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6)了解少见疾病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

(1)掌握各个部位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书写超声诊断报告。

(3)熟悉某些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4)了解少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核医学(12个月)

1、理论知识

(1)掌握核医学检查的原理及适应证。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核医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影像分析原则。(3)掌握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4)熟悉本学科前沿领域内研究热点和新进展,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景预测。

(5)熟悉较为疑难病例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6)了解少见疾病的核医学表现和诊断思路。

2、临床技能

(1)掌握各个部位的核医学检查方法和操作技术。

(2)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书写核医学诊断报告。

(3)掌握放射性核素的淋洗、标记等技术,做好放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4)掌握图像采集、处理、分析及核素治疗和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技术。(5)熟悉某些疑难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6)了解少见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住院总医师:

申请博士学位者需担任住院总医师至少半年,并完成住院总医师以下职责: 1.全面了解科室各岗位的日常工作情况和独立处理某些疑难病症及危重病人。2.协助科主任管理科室日常医疗、教学工作,协调各专业组及科内行政组之间的关系。

3.协助科主任组织科内医疗和教学工作,组织病历随访、会诊和相关工作协调。

4.指导下级医师工作,书写并签核诊断报告,组织病例讨论。相关科室:

导师可为研究生选择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科室轮转,时间由导师结合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和研究课题制定。

(二)临床能力考核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7.0学分 外语(英语)90学时 4.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学时 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学时 2.0学分

2、必选课 至少4门 至少7.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 65学时 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 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医学影像设备学 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 36学时

神经解剖学 54学时

头颈解剖学 29学时

胸腹解剖学 29学时

脊柱、四肢解剖学 29学时

骨盆会阴解剖学 18学时

基础病理学 36学时

神经病理学 28学时

器官病理学 40学时

临床医学影像学 36学时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54学时

2.0学分 2.5学分 1.5学分 1.5学分 1.5学分 1.0学分 2.0学分 1.5学分 2.0学分 2.0学分 2.5学分

3、选修课 4.0学分 视具体情况,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六、临床工作要求

根据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具体情况,分别将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呼吸影像学、腹部影像学、骨与关节影像学、儿科疾病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列为本专业的重点三级学科。研究生根据导师的科研课题安排和各自医院的实际情况从中选出至少三个三级学科进行半年左右的临床实践工作,参加门诊和病房的放射影像学、超声影像与核医学的临床工作。

目的:掌握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影像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X线、CT、MR、超声、核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具体要求:结合课题研究,通过临床工作,学习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进行技术操作和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5.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6.0学分 外语(英语)72学时 3.0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学时 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学时 2.0学分

2、必选课 共8.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 65学时 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36学时 2.0学分 临床岗位综合素质训练 18学时 1.0学分

临床通用技能训练 36学时 2.0学时

3、选修课 1.0学分

医学信息检索 18学时 1.0学分

(或选修本临床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六、临床工作要求

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此项内容适于临床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根据国家有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执行(试行)。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第二篇:影像与核医学

某医院儿科门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SWOT分析

某医院的儿科门诊每日就诊人数达600余人,由于患儿均有父母或其长辈陪伴,使得儿科门诊拥挤不堪,这种拥挤喧闹的环境既影响病儿就诊看病,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传染,又常因候诊时间过长引发一些医患之间的矛盾。由于医院对于儿科门诊管理参照其他专科管理,使得儿科门诊的护士疲于应付分诊,产生了一些护患之间纠纷。为了加强儿科门诊管理,门诊护士长对儿科门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采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取得一定成效。

(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该医院儿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医疗服务技术雄厚,服务质量口碑良好,门诊护士经验丰富、护理技术娴熟,管理制度完善,为儿科门诊管理奠定了基础。

2.劣势分析(W)医院儿科门诊环境拥挤、嘈杂、噪音大;门诊护理服务模式单一,与社会多样化服务需求相矛盾;医院护士数量严重不足以及对门诊护理工作的不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体系由护理部负责协调,门诊护士不足只能等待护理部进行调整和分配,常耽误高峰时机护理人力资源的到位,儿科护理工作有相当的专科技术要求,其他科室的护士难以胜任。

3.机会分析(O)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日益受管理层重视;医院提出“以人为本”,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关于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护士自身水平和护理管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4.威胁分析(T)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服务站、技术战在各医院间展开,服务对象维权意识增强,对医院的各项操作技术和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满就投诉到医院的行政部门,甚至形成医疗纠纷;儿科门诊是患儿集中的场所,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操作技术要求高等。

(二)应对策略

1.强化医院的文化环境建设,共建医患间和谐的医院文化氛围,加强医护人员敬业精神,提高服务质量。

2.改善医院儿科门诊的就诊环境和就诊流程,开展预约门诊服务,提供必要的儿童设施,让儿童在玩耍中等待。

3.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全院门诊工作的通报制度,及时、合理、有效配置普通门科和儿科门诊的护士调配。

4.重视护理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合理配置门诊护士并授予调配权限;实行护理排班的弹性制度,加强繁忙时段护士的力量;进行门诊护士的培训,优化护士的沟通能力和业务技能,使得门诊护士在不同岗位均能胜任。

问题:1.该护士长是如何运用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的?

2.该案例对你有何启示,在管理上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改进完善?答:1.SWOT分析,即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SWOT分析法的基本原则是每一个NGO(非政府组织)的战略设计以其之长,攻敌之短,利用机会,避免威胁。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SWOT分析法,也就是全面分析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的相互制约因素,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

2.可以对门诊护士进行梯队培养,加强培养护士的专科技能,成立骨干护士库,合理资源配置。

第三篇: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学科研和教学,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分子影像诊断与研究

2、脑肿瘤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3、脑血管MRA与CTA的研究

4、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上的研究

5、脑、心脏、肾灌注成像研究

6、血管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7、三维成像研究

8、血管病和介入超声研究

9、电子束CT在心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医学影像专业)学士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自然辩证法

(2学分)公共英语

(4学分)B类:

分子生物学

(4学分)

生化分析

(4学分)

神经解剖学

(4学分)

C类:

医学影像学

(4学分)影像解剖学

(2学分)影像技术与基础

(2学分)D类:

医学统计学

(4学分)医用微机

(2学分)医学文献检索

(2学分)医学免疫学

(3学分)细胞免疫学

(2学分)肿瘤学

(2学分)医学电子学

(2学分)肿瘤生物学

(2学分)六 ,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医学院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医学影像诊断与技术的培养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的实验技能,科研设计,影像设备使用,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应力求与省部级基金顶目或当前有较大影响(研究热点)的研究方向接轨,确保研究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论文题目初选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2位(至少1位为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交。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诊断发展的需要,从而改进培养方法,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学科研和教学,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分子影像诊断与研究

2、脑肿瘤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3、脑血管MRA与CTA的研究

4、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上的研究

5、脑、心脏、肾灌注成像研究

6、血管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7、三维成像研究

8、血管病和介入超声研究

9、电子束CT在心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医学影像专业)学士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公共英语(4学分)

B类:

分子生物学(4学分)生化分析(4学分)神经解剖学(4学分)

C类:

医学影像学(4学分)

影像解剖学(2学分)

影像技术与基础(2学分)

D类:

医学统计学(4学分)

医用微机(2学分)

医学文献检索(2学分)

医学免疫学(3学分)

细胞免疫学(2学分)

肿瘤学(2学分)

医学电子学(2学分)肿瘤生物学(2学分)

六 ,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医学院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医学影

像诊断与技术的培养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的实验技能,科研设

计,影像设备使用,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

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

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应力求与省部级基金顶目或当前有较大影响(研究热点)的研究方向接轨,确保研究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论文题目初选后由系组织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硕士学位应在答辩前请2位(至少1位为外单位)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主共三人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至少有二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其临床能力和学位论文进行考核和答辩。同时还应对其学位论文能否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水平,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如在答辩时尚未完成,可在毕业后一年内补交。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

对在校研究生全面实行中期考核,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档案。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不定期追踪调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能否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诊断发展的需要,从而改进培养方法,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医学影像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能力,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医学影像专门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和资料,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影像断层解剖基础与临床:

密切结合临床,从临床需求出发,丰富和完善活体(如CT、MRI等)断层解剖学资料,改变目前断层影像诊断以外国人数据为标准和以尸体断层解剖数据为标准的状态。

2、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乃至临床医学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介入放射学以微创为特点,集影像诊断和治疗为一体,其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3、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影像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综合影像学——“大影像”,强调各种影像手段的互补和融合,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比较、优选和组合,以发挥影像学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效益。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必须全部完成,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包括学术讲座在内,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22学分

1、政治理论

(1)自然辩证法40学时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30学时1.5学分

(3)形势与政策24学时1学分

2、英语

(1)英语读写72学时3学分

(2)英语听说72学时3学分

(3)专业英语60学时2学分

3、医学统计学50学时2.5学分

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72学时3学分

5、病理学24学时1学分

6、局部解剖学24学时1学分

7、影像医学与实验核医学60学时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1、医学文献检索20学时1学分

2、科技论文写作12学时1学分

3、医学科研设计20学时1学分

4、实验动物学18学时1学分

5、分子生物学24学时1学分

6、肿瘤学24学时1学分

7、高级生理学20学时1学分

8、实验核医学18学时1学分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每次0.5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每次1学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或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成绩记录。

六、培养方式方法

研究生在读期间,除必须完成共同必修课规定的学时、学分外,还需重点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包括导师指定的必读的中外书籍;学习有关工具书的利用,文献资料的检索、鉴别、分析;参加教研室的部分科研工作及相关的学术讨论,担任部分实验课的教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科研工作,对选定的学位论文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出学位论文,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

具体安排:

1、第一学年:学校统一安排学习公共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

2、第二学年:由教研室安排进行本专业研究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如文献资料的检索、选择、鉴别、分析、专业工具书的使用,了解国内外

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问题,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导师组对研究计划给予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教研室的学习在导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也可以安排一些专题讲座。第三学期结束时,以专业点为单位组织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考试,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第四学期主要继续完成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导师指导下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

3、第三学年:继续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主要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如备课、听课、实验课教学等),研究生至少每月向导师汇报一次学习情况并及时取得导师的指导。在完成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基础上撰写论文,完成后交导师批阅;5月份之前全部完成学位论文,并最后整理定稿、印刷,提交答辩委员会相关人员审阅后进行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一般硕士研究生论文科研时间不少于1年。

1、选题

在充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著等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的方向应尽量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相关或与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课题的选题应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确定。

2、开题报告

选题后应立即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邀请教研室及相关科室的人员参

加,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后,导师组及相关专家必须对其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最终确定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

确定科研课题后首先进行预试验。进行科研时,教研室及导师组应指定专人协助及指导科研工作。研究过程中要及时作好记录,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科研中应培养严谨、求实、慎密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4、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要求

三年级下学期主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五学期中进行,由本学科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者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

5、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系(部、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争取在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综述或其他论文。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首都医科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