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观后感-都做一棵尽职的树[本站推荐]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21-100712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4 00:44: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观后感-都做一棵尽职的树[本站推荐]

都做一棵尽职的树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

202_年10月22日

雨中的树,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 雨中的树,把人间最美的画卷颂读……

看过电影《雨中的树》已经几天过去了,主题歌的旋律与主人公的形象还一直回荡耳畔。李林森,一个普通的组织部干部,一个真正的人!他的言行,向人们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工作中,是如何做到“为官一任为人一场”都问心无愧的!因为是带着任务看的,知道要写一篇观后感,但几次斟酌,却又凝思搁笔,因为他让人感动的地方太多,他的离去太可惜,他的事迹也并不惊天动地,全是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里,用片中他的办公室主任的话说——管的都是些“破事儿”,可又是老百姓们真正需要的事儿!

随着儿子追思的脚步,影片向观众展开了李林森同志生前做过的一件件事情,也是烙印在人民群众心上永不磨灭的一桩桩往事!

抗洪救灾的危急关头,他亲临第一线,泥里水里,和官兵们并肩作战,丝毫没有一点领导干部指手画脚的做派。如果不是他熟悉百姓家的住处路线,带着救援小组划着救生艇,从岌岌可危的草屋里抢救出一老一小两个生命,这俩人不是为洪水冲走就是被屋子埋没„„因为他们刚一离开房子就轰然倒塌了。他就像是救苦救难的佛菩萨一样及时出现,解救了这一家人的危难。在这一场与洪水搏斗的战役中,全县百姓无一伤亡,可他一个组织部长却几乎累死。为解决失去家园的群众就餐问题,他想出一个好办法,以红旗(没有红旗就用红布红被面等醒目的标志物)来引起人们的注意,让拥挤在一个地方的人们分散就近吃饭。看到一面面鲜艳的红旗遍插村落,就好像一朵朵盛开在洪水中的莲花,是那么美,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想想当日的老百姓,看到那红旗,就有热乎的饭菜可以吃了,吃饱了肚子,人就不冷了。心情该是多么的激动啊!这红旗,代表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不可摧!李林森,他怎么就那么反应机敏急中生智呢!真是佩服啊!

年逾八旬的老党员屋子漏雨,他带领组织部牵头,联合老干部局等各部门解决了老人的住房问题,还送去了慰问金。虽然有人质疑老人当年曾自己离职回乡,但是李林森记住的是老人曾经为党和人民工作过的事实!他这是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一颗红心为党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

刘佩琦扮演的程乡长不会说不会道,看上去有点木讷,但是在一个海拔高气温低交通又极恶劣的乡镇一干就是15个年头,满脑子装的都是乡里的事儿,一张嘴就是山路要修啊、办厂缺资金啊,对自家的困难却只字不提。这样的一个人要想升官当然会遭遇反对。是李林森,以他实地考察体验生活的见闻为依据,掷地有声地讲述了老程的能力,力排众议,最终没让老实人吃亏,把老程提升为市森林公安局局长。这个结果,连老程本人都感到惊讶!

感人的不仅是他的知人善用,更是他评价一个党员干部是否优秀的独特视角——看一个人是否有能力,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是如何做的!他在组织部这个职位的确做到了任人唯贤!彻底颠覆了当前人们追求表面虚荣的腐朽价值观。无论是升官还是做人,都要以事实为准绳。学历并不等于能力,文凭不能代表水平!心踏实了,看人用人的能力就提升了。

他不仅善于发现人的优点,知人识人,也有一双能够洞察缺点的慧眼,更会教人。另一个想靠送礼买官的乡长,正是在他的教育和激励下痛改前非。“泡上一壶浓茶,好好洗洗你的肠子!”饭店里那决然退回几万元礼金的眼神,那铿锵有力的话语犹如醍醐灌顶,让沉迷于官场潜规则的曾经的热血青年幡然觉醒。当李林森患病手术时,这个人不但不记恨,还大老远跑来医院看望。他的廉洁奉公一身正气,感化和教育了每一个观看电影的人!

在青年干部联谊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土可以被污染,水可以被污染,人心却要深深埋在泥土里„„”他的话激起了青年干部们的共鸣,获得了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正是因为他的心植根大地,所以他的人才站成一棵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树,一棵雨中的常青树!

同时他也努力尽到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职责。给父亲庆生日,他和妻子一起隐瞒了病情,为的是不让老人家担心;在生日家宴上,妹夫提出给妹妹安排工作的请求,他没法利用职权徇一点私情,只能向妹妹致歉;妹妹的明理也让人动容:“哥,你放心,以前和以后妹妹都不会给你添麻烦。从小你就好强,你要注意身体,有你是爸爸的骄傲就够了!”因为他们都传承于一个是非分明的父亲,老爹支持他这样刚正不阿秉公无私的做法!

当得知老父亲遭遇车祸的消息,他第一时间把老爹送进医院,强忍病痛,毅然背起老父爬上楼梯。尽管心知肚明,自己是一个病体虚荣、肝脏功能几近衰竭的人,却不顾摔倒再爬起的艰辛,手脚并用坚持着,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看得人可真揪心——那医院的电梯,怎么偏在这个时候维修呢?其实那地方并不是没有特殊通道,有给医生送红包的就可以通行,但是他没有搞特殊,没跟一个人说出自己组织部长的身份,一直坚持到闻讯赶来的弟弟接过老爹上楼,他却扑倒在楼梯上,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再爬起„„

难得的休息时间,他会陪着妻子和儿子共度假日。他对儿子说,“那棵大树是爸爸,旁边的那棵树是妈妈,那棵小树就是你。”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讲过的一篇课文《白杨》。儿子敬佩他的为人,将来一定会继承他的善良,做一个好人。如果他当官了,一定也是一个好官。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虽然李林森的人走了,可在人民的心中,他还活着——小面馆的摊主夫妇俩人,每当午饭时间,照例给他摆上一碗热乎乎的面,等着他来,温暖了灵魂继续赶路!每次下乡,到了吃饭时间,即使经过政府食堂,他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掏腰包去这小馆子吃碗面充饥,这样廉洁的干部怎么不令百姓怀念?看到此处,我们不禁要深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活得长久活得精彩与活得实在活得给老百姓留下念想,哪个更有意义?

他的生命过于短暂,对家人,他有着太多的歉疚,但是对人民,他无怨无悔。他唯一的业余爱好是打乒乓球,这是一项健康的休闲和运动。对于他的早逝,我在心里发出这样的呐喊:“这样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一个心态阳光的人,怎么就会得上那样难治的病?”其实,谁都知道,他的癌症,都是一次次忘我地为人民的事情奔波工作,劳累所致啊!因为他常常饮食无定,休息不足!

李林森太累了,他满心装着百姓的事儿,大到抗洪救人,小到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无不尽责!就让他好好歇歇吧!

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无论是松柏还是杨柳,无论是在山野还是公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在艳阳下还是雨雪中,它都在尽自己的职责,扎根泥土,为了完成一棵树的使命在生长在成长。一个人毕竟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共产党员,无论是在哪个单位在哪个岗位,都应该以李林森为楷模,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人!心无旁骛,尽忠职守,既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人民的期盼!也要对得起父母的教导,家人的付出!从我们的身上,散发出人性最美的光辉!

平凡可以卓越,普通工作也能成就伟大事业,只要集善良和公心为一身,这样的追求并不矛盾!

一个李林森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有善心的人屹立在阳光下,风雨中。李林森的事迹,教育和影响了数不清的后来人!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站成一片森林吧!

第二篇:一棵开花的树

《一棵开花的树》教学设计

执教人:张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颂诗歌,感悟是个感情,体验诗歌的美

2、了解意象的含义以及“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学习鉴赏现代诗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2、感受美丽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美丽的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首美丽而深情的诗——《一棵开花的树》。

一、朗读与感悟

(1)师配乐朗读,初步感知对此诗的印象。〈一读〉。

(2)写出这么美丽的诗的人又是谁?(介绍作者席慕蓉)。

作者简介:

席慕容,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一位来自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落居台湾。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师补充:席慕蓉擅长写“乡愁”、“人生”、“爱情”,风格淡雅、温馨、玲珑剔透。

(3)学生练读,进一步感知,并提问三人分别朗读。〈二读〉

二、鉴赏与分析

(1)初次看到这一题目,你关注什么?(提问)

师过渡:问题林林总总,很有针对性,也很有深度。

(2)本诗到底写人还是写树?(从哪里看出→人)

(3)既然是写人,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板书:

美丽端庄、大胆坦率

追求美好、执着虔诚

完善自我、渴望爱情

失落心碎、无怨无悔

(4)“我”借助这棵树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

最美丽→求佛→凋零

渴望 →追求 →失落 →无悔

颤抖→慎重 →无视

师小结:这种情感是真挚的、强烈的,而诗的灵魂就是情。情真意切才动人。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是自然的,毫无矫揉造作之势。一开头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没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没有寻寻觅觅的悲悲切切,从始至终就像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如泣如诉。情之真,意之切,不禁让人黯然神伤,潸然泪下,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5)请同学深情朗读,读出这种细腻的情感。〈三读〉

(6)那么,作者的这种炽烈的情感为什么不在诗中直接表白,说“我喜欢你”、“我在等你”、“黄花树下,不见不散”、“你来吧”,而要借一棵树来表达呢?→含蓄、委婉

师过渡:对,这就是一种含蓄。中国人讲究的就是这种含蓄、朦胧的美,不仅是爱慕之情、相思之意、离别之苦,可以这样表达。绮丽的田园风光、雄浑的大漠边塞、浓浓的亲情、拳拳的爱国之意,诗人都可以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来含蓄表达,其实这种具体事物在诗歌中有个特定的名称叫“意象”。(大屏幕出示“意象”的概念)

师过渡:其实这种用具体代抽象的写法叫“象征”,或者叫“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们平时作文也可尝试。

齐读感受“开花的树”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象征手法。〈四读〉

三、拓展延伸

(1)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你同意吗?你喜欢爱情诗吗?(学生背诵“爱情诗”)

师过渡:的确,爱情诗构成了古诗词中最柔软的一部分,从《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到《紫襟》中的“青青紫襟,悠悠我心”;

从陆游的“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到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从王实甫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到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情”字荡漾了几千年,触摸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爱情诗让中国诗词如梨花带雨,而爱情又让生活如佳人回眸。这次第怎一个“情”字了得!

(2)它的确美得动人,美得让人心碎,美得让人不敢轻易触碰。它也美丽了我们的季节,美丽了我们这个下午,让我们齐背,重温这份美丽。〈五读〉

席慕容这首《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这首诗的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蓉说,这是她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她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她在替它发声。席慕蓉说,在她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山盟海誓,只“最美丽”简单的三个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有了佛的成全,“我”这棵开满了花的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颤抖着盼望的花朵和热情的叶片。然而不知是你出于无心还是出于有意,“终于无视地走开,”将一棵期盼的心揉碎了,开满了花的树也随之凋零了。这种时时处处都在涌动着的炽热的情感与冰冷的无视相对应,更加重了失落的铭心刻骨。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跳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我与你,人与物,热情与冷漠,等待与无视,这种种相对立的形态冲击着读者的想象世界,也更映衬出抒情主人公那种追求无着的落寞与凄凉。而这首诗的成功就在于突出抒情主人公与开化的树、物与我的关系,凝聚成传情达意的意象派群落,以及将感觉视听化的艺术效果,读之不由人不叹息。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第三篇:一棵开花的树

一棵开花的树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摘自《席慕容诗集》

青春

之一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14

| 评论

第四篇:一棵开花的树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容A Blooming Tree ?

What could make thou meet me

At the prime of my beauty

For this I'd been praying before the BuddhaFor half a century

May this worldly affinity be true

So the Buddha turned me into a tree

Growing in the path of thy way

Carefully、fully blooming the tree

And in the sun

Every flower is my earnest pray of yesterday

When thou art stepping closely

Please listen respectfully

That trembling foliage is the zeal of my waitingAt length thou art passing by without hearingOh, my love

They are not petals

But all my withering heart

第五篇:一棵开花的树教案

《一棵开花的树》教案

教学目标:

1.席慕容诗歌的风格特点;

2.《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诗的朦胧意境。

教学时数:安排两节课。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朗读,再讲析。

(導入…….)

(一):作者介紹

席慕容(1943—),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1943年生于原四川重庆。出身高贵,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随父军旅,1949年跟父母到台湾。她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纸风行,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引起文坛震动,造成“席慕蓉旋风”。后席慕蓉作品传入大陆,亦大受欢迎,“席慕蓉旋风”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画作浸润着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容的诗文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这样的艺术和生活经历使席慕蓉的诗有一种别样的美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空灵奇幻,让人回味无穷。这首《一棵开花的树》就有这样的特点。

二.赏析

1.少女怀春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蹦跳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分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的有缘无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分”的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凄凉之状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这是一首精致感人的美丽小诗,饱含真挚热切的爱恋之情。当我们走过缤纷的花丛,怡人的小径,亦或经过一株独开的花,一片残留的绿时,我们是否会想到在我们身边莽莽生灵中有那么一些正守望着我们,祝福着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因我们的存在而美丽,幸福?

爱情既是美好的,又是残酷的。人们总是渴望爱情,可它却常常太现实,让人失望、迷茫,然后便是撕心裂肺的痛。“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诗中主人公愿意来生化作一棵树,只为她苦苦暗恋的他能看到她,但上天总是喜欢捉弄人,他没有看见,径直走了过去,剩下了她,兴奋与激动转化为无奈与伤心,只能任凭花瓣落下——心也随之破碎,伴着花瓣飘落。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一位少女对爱情的追求与执着,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读罢此诗,思绪万千,悲从中来,不得不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惋惜。

2.男孩钟情

这首《一棵开花的树》写的是爱情,甚至更像是一种单相思。我们也可以假想这诗是某个男孩对某个女孩的爱慕心声吧。

第一句“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我们可以想象,有个男孩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遇到了一个女孩,见她第一眼时心就突突直跳:这个女孩美丽动人,她那种高贵的气质深深打动了男孩的心。于是男孩每天都来这里,都要在路口张望着,希望能再次遇到她,再次看到她的身影。可并不是每次都可以碰到女孩,男孩总有失望的时候,于是便有了“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尘缘”,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尘缘,因六尘乃是心的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这里运用了想象手法,很多时候我们都相信缘分,认为缘分是上天安排的,正有那句“五百年的守候,换得今生一次回眸”就是对缘分的一种注解,那么这个时候就希望佛能够给自己和这个女孩一段美好的姻缘,哪怕是在佛前跪拜五百年,也心甘情愿。最近有首很流行的歌曲《求佛》(誓言的专辑),想必大家都听过,其中唱到“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愿意用几世换来我们一世情缘,希望可以感动上天”。对很多人来说,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也许是太难了的缘故吧,所以才有这样用几千年来结一世的情缘的求佛,其情之深,让人叹为感动。在这首诗里,男孩也是相信他和女孩有这缘分,如果没有缘分,那么为什么自己能很多次偏偏遇到她而不是别人呢?既然有缘分,那么如何去珍惜呢?

“佛于是把我化成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句采用象征手法,借佛的手,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因为有时候没有看到她的出现,于是很惆怅,恰好看到路旁的一棵树。男孩就想,自己若能变成一棵树多好,那样的话,就能经常见到女孩。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这时候,男孩就有些暗示:当她经过男孩附近“不经意的一瞥”时,男孩便故意扯着嗓子大声说话来引起她的注意,眼睛追随她那熟悉的身影。只要看到她,立刻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如果没有看到她,便如霜打的茄子,一整天都萎靡不振。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男孩期望女孩能懂得自己的心,期望她能看自己一眼,甚至当她从的身边经过,闭着眼睛,享受她残留在空中的气息。也许从这时起,男孩才真正知道喜欢一个女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那种看见她就有一种心跳的感觉。这里把看到那女孩那种激动心情比喻成那颤抖的叶,形象地刻画了那种遇到心爱之人情不自禁的感觉。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里运用比喻,为强调受伤后心的失落,女孩长时间的无视,让男孩有些丧气,那凋零的心更像是自己失望时候破碎的心。那执着的或说是执迷不悟的“颤抖”,抖来的只能是“你无视地走过”。“我”的五百年求得的不仅是失望,而是绝望。绝望得枝头仅余的几片花瓣也心碎了,它猝然无声地如当初的等待那样悄然地归于尘土,这便是等待的生命的归宿。

一切都是那么美丽,美在那淡淡其实却是很浓的情感里,真真切切的感觉,让人遐想和陶醉在那美好的时候。当然喜欢一个人就要说出来,爱在于表白,如果总是藏在心里,那也许就会成了伤痛与遗憾,这就需要些勇气。当然,很多人之所以不敢去表白,可能是在于怕对方的拒绝,另一个原因就是怕遭到女孩子的误解,从而诋毁了自己在心上人心中的形象。

3.诗的美

爱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悲哀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痛苦。是否真有轮回的造化成就着情感的延续与传递?亦或身边的美好本身就透漏着爱的信息?

当我们还是孩提时,愿做一棵开花的树,渴望成熟。然而时间无视渴望。成长与蜕变是花开花落的必然历程,岁月极美就在于它必然流逝。

阳光下朵朵盛开的是浓抹的重彩,一地花落的凄凉是突兀的可悲。难道,真的是一万年才修得人形,再有一万年才修得七情六欲,才可以站在所爱的人面前,流下第一滴眼泪?

也许一开始就注定是错,只是我不愿相信自己的缘分只有一次相遇的巧合。五百年的等待换回了相遇的那一刻,如果我再等五百年或者更长的岁月,你会不会看我那满树的期望是怎样为你纷纷而落?

一棵树,只开一次花,一个人,也只有一次美丽。只为你能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而你却无视地走过,踩着一层一层的花落,这才悟出:相遇不是美丽,相遇是错!在平凡的日子里,可以认认真真相爱的人,是有福的!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孤单的心,充满了对爱情的期盼却又似乎不为人知。她(他)情感真挚热切,哀婉之情中不乏执着于恒久,成为一种昭示——爱情,需要执著!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佛说: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可以一秒钟遇到一个人,一分钟认识一个人,一个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时间爱上一个人,但是却要用一辈子去忘记一个人。

诗第一句:“如何让你遇见我”,这是朴素热切的心愿,直率而深挚,毫不顾忌旁人的眼光。第二句“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道出了千百年来恋人之间的一种孩子般的透明而执着的心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因着这种心态,诗人为此求佛已“五百年”。为此,佛把诗人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开满了花的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里与其说是佛把诗人变成了树,不如说是诗人自己心甘情愿变成一棵树。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能够“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是一种怎样的痴心痴情呢!但是诗人的盼望终于落空了,不知是“你”出于无心还是出于有意,“无视地走过,”将一颗切盼的心揉碎了,开满了花的树也随之凋零了。这里写了一种错过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爱情,也是绝望的爱情。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花儿落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心破碎了却无法弥补。诗人借开花的树喻美丽年华,喻情窦初开、情真意切的美妙时光,将主人公那种持久、骚动、激昂、渴望的情绪意念表现得含蓄而又热烈。并把这种时时处处都在涌动着的情感与冰冷的无视相对应,更加重了失落的铭心刻骨。不成功的爱情是最痛苦的爱情,一厢情愿的爱情是最让人绝望的爱情。

热情遭遇淡漠,等待终于错过,这种种对立的形态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也更映衬出了抒情主人公那种追求无着的落寞与凄凉。“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不也正是诗人于茫茫大千世界中寻觅了许久而终于绝望的呻吟么?

这首诗成功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与开花的树、物与我的关系,凝聚成传情达意的意象群落,以及将感受视听化的艺术效果,读之不由人不叹息。尤其是,一棵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极具画面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几乎开在读者心里,让人过目难忘。全诗体现的总体风格是宁静、执着。在看似平淡的语气下,是波澜起伏的心的大海。这心海的波澜将一直为着爱而潮起潮落——尽管这爱也许是绝望的(三)主题分析

其实席慕蓉诗歌的三大主题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了:爱情、人生、乡愁,但我在这里想要结合席诗最多的三种心理状态:蓦然顿悟时的悔恨——曾经的无心错失-------平静后的淡然来对她的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当然这三种状态的出现先后在不同的诗歌里可能会有不同。

爱情的错失

席慕蓉的诗歌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她的爱情诗写得忧伤动人。而她的诗歌中的爱情的错失,只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自己的真情被别人无视的错失,另外一种是别人对自己的真情被自己无心的错失。世事无常,人生的海洋里,我们的船总会如徐志摩写的那般匆匆偶遇,又急急分离,时间甚至都吝啬得不让我们说出自己的爱意。而这种人生中普遍存在的宿命般的状态,被席慕蓉紧紧抓住,并将其描画成一幅幅人间悲情的画面。正如她在《诱惑》中写的:“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都会使我流泪

/使我 在叶终于落尽的那一日

/深深地后悔”。

现在我们来看席慕蓉代表作《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席慕蓉在描写这个单相思者的爱情时,为了让这份爱情更加动人心弦,做足了烘托气氛的前戏,在佛前五百年的乞求,那种阳光下的“慎重”,那种“颤抖”,让我们对那个女子那种对意中人的真挚感情,无比动人,而与此相对比的是,她的意中人的漠然和无视,让这份感情增添了一份悲壮的气息。正是错失者与被错失者的慎重与漠然这两种感情的强烈对比,让这首诗歌表现出巨大的张力,从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而另外一首《回首》:“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

/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

/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

/却没料到 回首之时

/年轻的你 从未稍离

/从未稍离的你在我心中

/春天来时便反复地吟唱

/那滨江路上的灰沙炎日

/那丽水街前的一地月光

/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

/那渡船头上风里翻飞的裙裳

/在风里翻飞 然后纷纷坠落

/岁月深埋在土中便成琥珀

/在灰色的黎明前我怅然回顾

/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 必得忧伤?”刚好描写的是另外一种错失: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对别人的真情漠然,从而错失,这种现象让我们想到了王家卫电影:“有些人是离开之后才发现离开了的才是自己的最爱。”当然说这似乎有些跑题了,但我们也可以说有着同样情感的王家卫电影有那么多的追随者,那么席慕蓉的诗歌也当然会有人喜爱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两者的对比中看出另外一格席慕蓉是个明显的特色:哀而不伤。这一点我们留到下面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讨论中再说。在这首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无心的错失与顿悟时的悔恨,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这种不同情感的张力,吸引了读者引起共鸣。

席慕蓉的爱情诗在主题上一个非常强烈的特色就是爱情与青春的融合。我们可以从她的另一名篇《青春之一》中看出:“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其实青春与爱情本身在生命中就是经常重合的,但是席慕蓉将其强调性的结合在一起,让青春的逝去和爱情的错失这两种伤感的人生体验融合,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伤感。

但是我们得看到,席慕容的诗歌之所以在万千“鸳鸯蝴蝶派”诗歌中冲出重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她的诗歌不仅写了伤感,伤感之后还有一种安天乐命的自我安慰,一种平静后的淡然。而正是这一点,让我们想起了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诗歌的定义:诗是宁静中的沉思。这种情感状态正是中国正统儒家诗教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的传统所强调的。席慕蓉一本诗集的名字就叫《无怨的青春》,她写道:“我终生所爱慕的人啊

/曲终人散后

/不管我是要哭泣着

/或是 微笑着与你道别

/我都会庆幸曾与你同台。”一种妇人的安然静静呈现,让我们欲哭无泪之时又感到更加强烈的意味,从而使得整首诗歌更加意味深长。

当然,我们翻阅整本诗集,看到更多的爱情诗是让我们在前两种顿悟与错失中轮回着。席慕蓉的爱情错失,多姿多彩,变化万千,既有人做主人公的,也有让事物做主角的,比如《彩虹的情诗》:“我的爱人 是那刚消逝的夏季

/是暴雨滂沱

/是刚哭过的记忆

/他来寻我时 寻我不到

/因而汹涌着哀伤

/他走了以后 我才醒来

/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 写在/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还有人物一起联袂主演的,比如《莲的心事》:“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

/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正是多种多样的主人公和多种多样的际遇,使得席慕蓉的爱情诗千变万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指向了那种错失后的伤感,但这种伤感被席慕蓉极为用心的选择了温情的词语加以淡化。

人生的错失——生命的无奈

席慕蓉的诗歌中描写人生主题的,主要表现的是她对人生宿命的认识,这种宿命,有对

命运的无奈,比如《绣花女》:“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

/是命运选择了我/于是 日复以夜

/用一根冰冷的针

/绣出我曾经炽热的/青春

”,也有对时光逝去的无奈,比如《年轻的心》。当然我们也必须知道,无论爱情还是青春,起诉都是人生的一部份,而对对青春爱情的失去的叹惋,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表达,这也就是她的《诱惑》所要表达的:“终于知道了

/在这叶将落尽的秋日

/终于知道 什么叫做

/诱惑

/永远以绝美的姿态

/出现在我最没能提防的/时刻的/是那不能接受 也

/不能拒绝的命运

/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都会使我流泪

/使我 在叶终于落尽的那一日

/深深地后悔。”这是一种深沉的人生体验,而是人用形象生动的意象和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让读者去静心体会。谁的人生能没有遗憾呢?正是这一点,让席慕容的诗歌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的热爱。她的一首《结局》:“当春天再来的时候

/遗忘了的野百合花

/仍然会在同一个山谷里生长

/在羊齿的浓荫处

/仍然会有昔日的馨香

/可是 没有人

/没有人会记得我们

/和我们曾有过的欢乐和悲伤

/而时光越去越远 终于

/只剩下几首佚名的诗 和

/一抹

/淡淡的 斜阳”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感,同时也采用了席慕蓉常用的一种自我安慰的语气。这种回首青春爱情的心态总是会浮现出来,让读者也随之叹惋。

乡愁——身份的错失

乡愁,似乎是台湾诗人普遍喜欢的主题,无论是余光中、郑愁予,还是纪弦、洛夫。而

席慕蓉的诗歌中的乡愁则体现出女性别样的情怀。那种对蒙古草原生活的向往和对牧羊女生活的向往,对长城风沙的歌唱,似乎与余光中式的长江黄河的歌颂有不同的情意。在《命运》中,她写道:“海月深深

/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

/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

/而塞外

/正芳草离离

/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

/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

/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 /飘扬 今夜扬起的是

/欧洲的雾

/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

/而塞外

/芳草正离离

”那种身份的错失,使命运造成的,也是时代造成的,作为个体的人,我们是无可奈何的,除了写表现乡愁的诗歌,作为一个诗人,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而席慕蓉的乡愁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兴起,比如她在《植物园》里写道:“美丽的母亲啊/你总不能因为它不叫玄武你就不爱这湖?”于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成为其诗歌中乡愁的引起之源,比如风沙,比如草原,比如湖,比如高气压,等等。这也体现出席慕蓉诗歌中女性特色,她没有男人诗歌中的大气和壮阔,但她在一点一滴的细微处悄然的打动着每一个异乡人的心。心思细腻而温柔,诗句清淡而感人。

(四)艺术特色

席慕蓉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词方面:温柔去棱角化,从容恬淡

席慕蓉的诗歌,总是娓娓道来,语气轻柔,从容不迫,即使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她也会尽量使其温柔化,比如:“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 必得忧伤?”一种极为强烈的情感,似乎要喷涌而出的悲伤悲愤在其一唱三叹的三个排比问句的转化下,成为一溪涓涓细流,使得力量的强度转化为时间的长度,意味深长便由此形成。另外一种将喷薄的悲伤转化为深长的意味的方式便是在悲伤的心绪在即将到达顶端的时候嘎然而止,比如:《一个画荷的下午》“在那个七月的午后 如果

/如果你没有 回头”在这里,席慕蓉用了两个相同的“如果”将这种情感弱化,也使得强烈的情感温和了。而这种连接词的重复和上面说到的排比句的运用,正是诗歌温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选词造句上,席慕容也是极力有意识的运用较为温和的词语,她有意识的让自己的诗歌创作体现出女性的温情,这也正是她的诗歌多错失却少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那种伤感短暂的绽放之后便被诗人有意的自我安慰冲淡了。我们读她的诗,很容易便能看到那个不时回首青春岁月纯真爱情的妇人总是在神伤之后平静。

句式方面:蓦然回首如果一切可以重来

纵观席慕蓉的诗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满是“若……,那么……”,“当……,当……,我……”,“曾经……,而今……”,“假如/如果……,可是……”“让……,让……,我已经……”

“在……,在……,而在我心中……”。总之,那种蓦然回首真相恍然大悟的感觉总是如此熟悉,但是诗人又让这种顿悟在人生的无奈中变成无奈的悔恨。于是,我们读者也只有跟着悔恨,联想这自己的生命际遇,伤感不已。而且,席慕容还不时假设一切可以重来,假设出种种美景,但接着她又以一系列的“可是”告诉我们,那一切都只可能在诗歌中诉说而已。

意象方面:清新典雅气质

风清云淡、百合,而且是山巅黄昏里盛开的百合、月色下的月桂树、涉江采下的芙蓉、古长青藤、山茶花、相思树、新雨后的莲花、深夜盛开的昙花、羊齿的绿叶、开满了玉兰的树、月夜下的山林、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等等。而女子,应该是活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比如十六岁的弹箜篌的女子唱着古相思曲、楼兰新娘、打浆的越女,闻听子夜之变的妇人。总之席慕蓉的诗歌总是在清新俊逸的温柔意象中来塑造典雅的意境,让读者体味那种意境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美丽,在城市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喧闹的今天,席慕容在坚持用她的一只细细的笔,给我们描画一个依旧典雅美丽的世界,尽管她满怀忧伤,但她是如此动人,如此静谧。而她诗歌的意境也由此形成了一种清新典雅的恬淡。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教授学者韦勒克在其《文学理论》中曾经指出:文学语言是极富内涵性的语言,它总是通过自身指向它所联系的文化历史,让人产生联想。而诗人也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让语言在她的笔下散发出清新恬淡的气息,而席慕容的诗歌必然还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是准备写台湾另外的诗人余光中或者郑愁予的,但由于对他们的诗作不太熟悉,最终还是选择了比较熟悉的席慕容,毕竟,读她的诗已经四年了,也一直都想把她写出来,最后就写成这样了。

席慕蓉的很多诗容易被人简单理解成爱情诗,最有名的就是《一棵开花的树》。“我并不反对这样理解,可是有没有人知道,我是真的看见了一棵开花的树,那纯粹是大自然给我的启示。当时火车一转弯,也就两秒钟,那棵开满白花的树便见不到了。”

遇见那棵开花的树,后来我一直没有再见过那棵树。可是我从来没有忘记它。有一句诗说“海,是蓝给自己看的”,它是开给自己看的吧?现在我老了,有点儿自信,我在想,它是开给我看的?让我有这么一回头,看到它最美的一刻;我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替它发言,因为它,我写下一首给自然的情诗《一棵开花的树》。

不论何

观后感-都做一棵尽职的树[本站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