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21-23413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8 18:34: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ue)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u)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

朋:(古)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远方来。)(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不亦君子乎?)

(今)对别人的尊称。

3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可以为师矣)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蒙蔽,没有

6殆:(古)有害

(今)危险

7疏:(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8水:(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三、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v→n,老师传授的知识。)

2温故而知新。(a→n,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4饭疏食饮水(n→v,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a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6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日。)

四、文言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3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之: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③其

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④而:“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承接或顺承(然后,就)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

表并列:并且

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

表修饰:地

如:面山而居。(表修饰)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承接)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表修饰)

(8)不义而富且贵(表承接)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4一词多意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五、的框架

学习的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道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匹夫不可夺志也。

4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文学常识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号称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是“仁政”)。

汉以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孔子的最高封号是“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

2《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详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也是儒家经典巨著。“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宰相赵普),形象的概括了该书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3“四书五经”

①“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②“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牢记:“诗书礼易春秋”)

③“六经”:“五经”+《乐经》

(牢记:“诗书礼易乐春秋”)

(《乐经》(ue)早已失传)

4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②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③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尚的个人修养: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第三篇:《论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自主探究学案

课型:讲读课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前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一、自学检测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小组有节奏朗读前六章。(提示: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二、能力提升。学习前六章

1、学习第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注音:说(yuè)

愠(yùn)(2)解义: 学:学习

而: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时:按时

习:

复习

亦:也是

说:通“悦”,高兴,愉快

知:了解

愠:生气

君子:品格高尚的人(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5)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学习第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注音:省(xǐng)

传(chuán)(2)解义:

吾:我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

谋:出主意

而:转折 信:诚实

传:传授的知识(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5)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学习第三章(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注音:逾(yú)

矩(jǔ)(2)解义:

有:通“又”

而:表示顺承

立:独立

惑:迷惑

天命:自然规律

逾:超过

矩:规矩(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 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5)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①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学习第四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1)解义:

温:复习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4)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五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注音:罔(wǎng)

殆(dài)

(2)解义:

而:表示转折

罔:迷惑

殆:有害(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5)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学习第六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注音:箪(dān)

瓢(piáo)

陋(lòu)

哉(zāi)(2)解义:

贤:品质高尚

堪:忍受

乐:乐于学(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5)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前六章

反思:

第二课时(后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前六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论语>十二章》(后六章)。

一、能力提升。学习后六章

7、学习第七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注音:好(hào)

(2)解义:之:代词,学问

者:„„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4(5)课文探究:

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学习第八章(提示: 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注音:肱(gōng)

(2)解义: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疏:粗粮

水:冷水

曲肱:弯着胳膊 而:顺承

乐:乐趣

不义:不正当手段

于:对于(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学习第九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义:三:几个

行:走

焉;在其中

其:代词,他

而:顺承

善:优点、长处

从:跟从、学习(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4)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学习第十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解义:川:河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4)课文探究:

①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②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学习第十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解义:三军:军队

匹夫:普通人(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4)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学习第十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注音:笃(dǔ)

(2)解义:博:广泛

而:表并列

笃:坚守

切:恳切

仁:仁德(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二、小结

三、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后六章

反思:

第三课时

目标:

1、掌握文言文重要的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默写课文。

3、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能力提升。

1、通假字(提示:30秒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C,B-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B,C-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古:可以、凭借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

(4)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古:冷水

今:疏通、疏散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

(6)也吾日三省吾身 ...古:普通人

古:多次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今:数词,三

3、词类活用(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 D-A, C-B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 7(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4、一词多义(提示:1分钟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D,B-C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1)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2)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4)其:仁在其中矣

他的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博学而笃志

并列 .

5、特殊句式:(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当堂训练:(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1、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乎吾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准确翻译句子。(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学习指要》 《论语》的成语:

不亦乐乎 一日三省 反思:

从心所欲三十而立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9

逝者如斯择善而从

第四篇:《论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自主探究学案

课型:讲读课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前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一、自学检测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小组有节奏朗读前六章。(提示: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二、能力提升。学习前六章

1、学习第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注音:说(yuè)

愠(yùn)(2)解义:

学:学习

而: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时:按时

习:

复习

亦:也是

说:通“悦”,高兴,愉快

知:了解

愠:

生气

君子:品格高尚的人(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5)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学习第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注音:省(xǐng)

传(chuán)(2)解义:

吾:我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

谋:出主意

而:转折 信:诚实

传:传授的知识(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

复习了?”

(5)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学习第三章(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注音:逾(yú)

矩(jǔ)(2)解义:

有:通“又”

而:表示顺承

立:独立

惑:迷惑

天命:自然规律

逾:超过

矩:规矩(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5)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①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学习第四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1)解义:

温:复习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4)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五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注音:罔(wǎng)

殆(dài)

(2)解义:

而:表示转折

罔:迷惑

殆:有害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5)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学习第六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注音:箪(dān)

瓢(piáo)

陋(lòu)

哉(zāi)

(2)解义:

贤:品质高尚

堪:忍受

乐:乐于学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前六章

反思:

第二课时(后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前六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

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论语>十二章》(后六章)。

一、能力提升。学习后六章

7、学习第七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注音:好(hào)

(2)解义:之:代词,学问

者:„„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5)课文探究:

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学习第八章(提示: 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注音:肱(gōng)

(2)解义: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疏:粗粮

水:冷水

曲肱:弯着胳膊

而:顺承

乐:乐趣

不义:不正当手段

于:对于

(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学习第九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义:三:几个

行:走

焉;在其中

其:代词,他

而:顺承

善:优点、长处

从:跟从、学习(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4)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学习第十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解义:川:河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

(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4)课文探究:

①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②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学习第十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解义:三军:军队

匹夫:普通人(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学习第十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注音:笃(dǔ)

(2)解义:博:广泛

而:表并列

笃:坚守

切:恳切

仁:仁德(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二、小结

三、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后六章

反思:

第三课时

目标:

1、掌握文言文重要的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默写课文。

3、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能力提升。

1、通假字(提示:30秒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C,B-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B,C-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古:可以、凭借

今:泛

指品

德高尚的今:可能、许可(3)饭疏.

饮(4)饭疏食饮水 古:粗古:冷水 今:

通、疏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

夺(6)也吾日三.省吾身 古:普通古:多次 今:无

识、无

谋的今:数词,三

3、词类活用(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 D-A, C-B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一词多义(提示:1分钟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D,B-C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2)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为.人谋而不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4)其:.仁在其中矣

他的 .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博学而笃志

并列 .

5、特殊句式:(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当堂训练:(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1、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乎吾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准确翻译句子。(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学习指要》 《论语》的成语:

不亦乐乎

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 一日三省

三十而立

反思:

第五篇:《论语十二章》教学案

《论语》十二章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三)整体感知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点)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传不习乎?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三、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勤于复习

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以学为乐

诚实谦虚

珍惜时间 修身做人宽厚仁义

坚贞守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四、拓展提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五 课堂小结。

12章主旨归纳,本问通过孔子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个方面来谈,告诫人们要勤奋自勉,谦虚上进,加强修养,给每位求学之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六 作业:

P52,53 课时练。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