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21-102467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6 12:40: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http://lxks.offcn.com

【202_中公遴选·公文写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导语】202_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一、调查说明(一)调查目的

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内容

1.开展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学活动。2.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做心理辅导。

3.调查活动。①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②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③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④留守儿童的心事调查。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问卷,请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不记名选择与作答。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为80%。我们的问卷共设有50道题.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活动的男女比例为52:48。从调查人群的年龄角度看,在10岁以下的人占30%,10岁以上占70%。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各个层次的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二、情况汇总

1.父母的工作问题。在被调查者中,“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的占70%,“父亲出去打工”的占15%,“母亲出去打工”的占10%;“在县城内打工”的占15%“跨县、跨市打工”的占25%,“跨省打工”的占60%。

2.监管照顾问题。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监护人的不重视,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是许多留守儿童养成诸多不好的习惯,严重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被调查者中,“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60%的被调查者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0%的被调查者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8%的被调查者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2%的被调查者则“自己住”。

3.心理态度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心理状态不佳。在被调查者中,“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其中,“很担心”的占33%,“有点担心”的占46%,“不担

http://lxks.offcn.com

心”的占19%;“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我很棒,我做的很好”的占33%,“我做的很一般”的占54%,“我做的比很多人差”的占11%,其余2%的被调查者则称“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4.学习问题。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对于“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听老师话,十分刻苦”的占21%,“听老师话,比较刻苦”的占45%,“一般,不爱听老师话”的占28%,“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的占6%。“有没有在课后复习知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经常复习”的占31%,“很少复习,没时间”的占19%,“偶尔复习,想不起来”的占36%,“很少复习,不喜欢”的占13%。

5.人际关系问题。“在学校里的朋友多吗?”,回答“很多”的占41%,“不是很多”的占47%,“很少”的占11%,“没有”的占1%。对于“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这一问题,回答“喜欢,害怕”的占15%,“喜欢,不害怕”的占37%,“不喜欢,害怕”的占9%,“不喜欢,不害怕”的占39%。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 小学 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黄某,男,12岁,父母离异后另组家庭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姥姥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畏难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黄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姥姥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黄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黄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黄某提出以下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辅导效果

经过我和孩子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虽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2、他已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时完成作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3、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五、个人体会

孩子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孩子成功的钥匙,而孩子家长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尔基说过的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要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有信心转变黄某,让他健康茁壮地成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实践参加者: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留守儿童状况”课题显示,我国的留守儿童近202_万。在广大农村,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本人所在地方村民的走访座谈,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心理、学习、行为、安全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县统计局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县14个镇共抽取42个村民小组,调查时点为202_年3月20日。汇总结果显示: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30人,劳动力4966人。202_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为1336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人,减少2.12%。据此推算,202_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为134779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926人。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有23121人,占留守儿童的68.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10596人,占留守儿童的25.5%,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138人,占留守儿童的5%,独立生活的有44人,占留守儿童的1.1%。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

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

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代理抚养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纪律观念差,违法违纪现象严重;(2)沉迷于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又缺少必要的指导,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4)有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采取“物质+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乡壁垒的存在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

走城镇化道路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民进城务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或存在许多壁垒,还有些地区和学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一些城市学校要求流动人员的子女必须交纳一定的借读费才能入学;有的以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为借口将流动人员子女拒之校外;流动人员的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等等。而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要么是学费太高,农民工无法承担,要么是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孩子进城读书。这样,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2.从家庭角度看,亲情和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亲子关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不能跟在父母身边学习,一般由祖辈或者亲戚抚养,生活中就缺少了父爱或母爱,长期在这种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

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3.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

弥补。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目前,许多农村学校没有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必要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另外,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得不到改善致使留守儿童有可能接触社会上的“小混混”,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学校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安全、便利的住宿条件;学校不能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抚养人积极沟通,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和行为告知他们等等。

四. 对策与建议

1.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地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

学校,因此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寄宿制度,让留守儿童住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感觉大家庭的温暖。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让留守儿童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他们打开“心结”;同时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三要加强学校的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畅通的交流渠道。一方面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另外也可

以让孩子随时或定期与父母沟通、交流、谈心,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3.社会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之中。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学校、社区、村委会可以联合起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让有爱心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使他们减轻后顾之忧,安心学习。还可以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志愿者、“代理家长”等,让他们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保持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开办“农村留守儿童假期学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解决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让数亿农民工没有了后顾之忧,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的高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未来积蓄了充足的力量。为此,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切实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身体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城市的生力力量!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找不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

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缺少了监督和家庭辅导,对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外出务工,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代理抚养人管理监督不到位,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

4.安全无保障

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部份住家偏僻学路途

较远,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

有些地区不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进城对务工人员子弟:要交纳借读费,办理各种手续,中考和高考回户籍所在地,须支付高昂学费。

2.从家庭角度看

父母长期外出,儿童除在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3.农村学校存在缺陷

由某些主客观原因。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周边环境,住宿条

件不够重视;也没有建立与其父母沟通信方式。

三、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重视和加强对学生

关爱工作.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娱乐场所以及社会治安环境

家庭方面

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2.学校方面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寄宿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咨询,三要加强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与学生家长畅通的交流渠道。

4.社会方面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政府部门及其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

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本乡镇近百名留守儿童家庭的实地走访,并结合对我县一些中小学的调研情况进行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1 留守儿童数量大,增加教育压力

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指14周岁以下的儿童)约为1 980万人,流动儿童为农业户口的约有1 000万人。仅淮安市就产生了近16万的留守儿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0-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52675人,祖辈照料的43188人,其它亲朋照料的8731人,无人照料的756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突出,教育状况令人堪忧。

1.2 智育:学习积极性低,成绩不佳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做事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的回家作业因无人监管完成得不好;多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成绩明显下降。一位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骆老师介绍,他所带的班级43名学生中,留守儿童竟占八成,其中80%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其中超过30%的学生属于“差生”。

1.3 心理教育: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失,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问题。可以想像,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更是障碍重重。心理教育的欠缺产生的心理问题,给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1.4 体育: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1.5 德育: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教育,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之祖辈的溺爱,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待人处事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

1.6 教育方式:隔代监护,职责物质化

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他们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通常是在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而在精神和道德上教育引导少,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上放任自流。有的监护人对待孩子迁就放任;有的漠视与孩子交流思想的要求;有的对待孩子粗暴,甚至漫骂、体罚。隔代监护往往不能提供健康的亲情交流环境,留守子女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

1.7 教育环境:安全隐患多,易受到伤害

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教育,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难教育”原因分析

2.1 社会改革急待深化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改变生存状况而外出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教育难的根本原因。

2.2 家庭情感缺失

亲子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幼年时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情感交流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这必然导致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内疚,常使用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缺失的精神关爱,而孩子对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另外,被留守在家的孩子多半由祖父辈或亲戚代为监管,而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逐渐地,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便也突显了出来。

2.3 学校教育的疏忽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呵护。然而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理念更新不够,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即使有,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将长期存在的战略性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正在突显,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3.1政府保障

3.1.1设立留守儿童专项资金由于人口流动而引发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地方政府新增的事权,政府应拨相应的专项资金。在村社可以建立更多的“留守儿童之家”,并在其中设立亲情热线,让留守学生与父母及时沟通,及时为孩子们传送温暖;设立谈心室,为有心理疑惑的孩子提供一个倾诉的窗口;采取疏导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专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其心理偏差,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3.1.2深化制度改革,扫清制度障碍首先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弱化甚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权利和社会利益,在家庭经济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让他们的子女能留在他们的身边就近上学。

3.1.3制定切实政策一是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办农民子弟学校,提供随时转学、就近入学的条件。二是开办寄读学校,住宿由政府提供补助,学校配备专职的生活教师。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给留守儿童体检、实行看病统筹制度。四是提供免费活动场所。如提供免费书屋、免费观

看影视片、免费进入电脑室、发放免费游园票、书券。

3.2社会关怀

3.2.1社会舆论影响社会媒体和舆论在社会文化中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因此要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媒体应该行动起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爱护留守儿童。

3.2.2开展多彩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对留守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通过假期探亲的方法,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时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儿童读书征文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流动书库、进行留守儿童演讲、文娱、体育比赛,让留守儿童愉快地生活。

3.2.3执法部门营造优良教育环境留守儿童对是非辨别力不强,自制力差,容易误入岐途,这就要求执法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取缔非法经营的各种娱乐机构,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杜绝未成年儿童入内,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

3.3学校引导

3.3.1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改善学生饮食条件,优化其寄宿条件,只有生活条件真正得到了改善才能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有效地发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功能。

3.3.2办好心理课堂增设相关的课程,在为所有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充分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学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学校应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课程,引导青少年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3.3.3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粗野、蛮横的方式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情绪与你作对。这不仅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也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3.4家庭呵护

3.4.1加强沟通,增进情感外出务工家长尽量不要双双外出,实在无法克服,要双双外出的,要健全亲子关系,满足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提高沟通频率,同时注意沟通内容不仅谈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厚爱。

3.4.2指导孩子慎重交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特殊的监管环境,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留守儿童容易结交不良青年。

3.4.3引导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留守儿童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感情脆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