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班主任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特殊角色,不仅担任着专业课程教授,更承担着班级管理的重要责任。班级体是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主体,班风正、学风好、校风良,更关系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如何将班级管理的有序,如何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业,对于班主任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做好学生工作,班主任需要懂学生之所想、懂学生之所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班主任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1 问题的提出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伟大的陶老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更承担着育人成才的重任。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当今的青年教师而言显得越发困难。社会不断发展,诱惑不断增多,学生接触到的新奇事物也变得越来越多样,所以其心理变得越发复杂。作为当代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在当代素质教育的体制下,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也日益凸显,教育不仅关系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心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大批高分低能、高分无能的亚型人才,相关的教育部门也不断完善相关教育体制,大力推行德育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中小学生已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部分学校已经建立起了心理教育团队和心理咨询中心。作为当代的先进教师骨干,更要秉承教育理念,紧跟素质教育前进的方向,努力钻研,不断提升自我,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担任中学数学老师及班主任的七八年时间里,通过和学生的相处交流,也深切的感受到了学生心理的巨大差异和变化。也曾为学生的问题惆怅过、苦恼过,也为这些问题思考过、论证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在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中,也着力要求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而心理健康教育又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当前中学生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也推动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近来,校园欺凌事件、校园暴力和冷暴力、师生矛盾、学生人际交往等诸多问题频频发生。让我更加深切的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刻不容缓。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刻,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承担着学业和和成长问题的多重压力。生理上,身体器官和机能慢慢的发育成熟,身体得某些性状也不断凸显,让他们很多时候变得尴尬、羞涩;心理上,升入中学后要面临多重的困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闭锁走向开放、渴望成年又眷恋童年这些问题不断地萦绕在他们的心中,让他们变得矛盾,甚至有些痛苦。这一系列的身心发展问题、学业发展问题不仅困扰着每一位学生,也困扰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八年的教育工作当中,我也在不断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自我,能够更好地成长。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
在多年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慢慢的学会了和学生交朋友,和同学一起参与活动。终体会到,只有深入学生群体,感受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才能真正的懂学生之所想,懂学生之所为,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改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痛苦的,如何帮助这群活波、懵懂、有个性的青少年快乐的完成蜕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所以,传统规章制度的约定,老师的说道论理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真正能够帮助他们蜕变的方法,需要从心出发、从现实情况出发、从学生出发。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轻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让他们自身放下压力,释放心灵,慢慢的改变。到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班级管理有何重要作用呢?我个人也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得到一些感悟。
初次接手班主任工作的时候,自身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压力。心想还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能有什么问题,管理起来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也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做起了七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现实就是这样,当我们感受愉悦和快乐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扰正在向我们赶来。开学后的第二周,便有任课老师向我反馈班级有女孩子上课照镜子,多次提醒,并没有收敛。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觉得立马得采取行动来捍卫我作为班主任的尊严。于是我找到了这名学生,质问了她,并指责了她,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我暗自窃喜,班主任果然是由威严的。在接下来的班会课堂上,我又一次摆起了班主任的架子,强调了班级纪律,进行班风教育。一切都处理的有理有条,觉得自己还是能够很好胜任这份工作的。接下来,让我不解的是,各老师反馈的问题越来越多,上课传小纸条的、吃东西的、公然上课睡觉的、顶撞老师的;严重的也有打架的、早恋的、抽烟喝酒的„„如此种种,不胜其多。大概在2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该遇到的问题,我差不多都遇到了。每次解决的方法大概都是一样的,找学生谈话,找家长谈话,班会处理,班风建设。就这样的方法大概用了4年,但是每次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我也成为了学生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对我有的只是惧怕,而不是真诚的尊重,让我越来越没有做老师快乐感,而是增添了苦恼。
在后来的工作过程当中,我也开始学习班级管理的方法,开始阅读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课堂教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并参与一些工作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增强了我对教育工作的自信心。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学生问题的源头和关键之所在,学会了用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会了做一个懂学生的好老师。对于班级和教学管理也更加游刃有余。
4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班级管理和教学发展的重要性
4.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成长危机,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会真诚倾听,适当开导,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彼此距离。一个好的老师不是只会言传身教,而是在于学会倾听,作为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更要如此。学生面对问题是再所难免的,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应对问题的方式以及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十五六岁的孩子,思想还不成熟,而自我中心意识又极强,所以总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所以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学生聊天、沟通,问明缘由,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一棒打死。就比如早恋问题,这是各中小学都极力扼杀的大问题,但事实上是屡禁不止。这个阶段,面临青春期发育,性意识逐渐萌芽,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是生理发育的正常表现。遇到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将这种好感转化为友谊,并告诉他们如何交往,使之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催化剂。相反,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叛逆期,如果横行阻挠,不但不能扼制,反而会助长他们的行为。
4.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尤为必要的。学生在学校日常活动中,常常会形成男女两派,形成严重的性别对立问题;宿舍隔阂,常常形成宿舍对立问题,甚至因为私人恩怨引发的班级对立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是校园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又常常是学生应对不好的问题。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性格也越来越多样,谁也不愿服软屈服。适时地开展心理团辅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阶段性交往矛盾是十分关键的。在团体活动中,通过集体游戏和互动,打破彼此之间的僵局和隔阂,在团队的影响下,个人会以集体为主流,放下自己的个性,融入团体。心理辅导老师,在团队引导中发挥关键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的调节,对于缓和人际交往矛盾是十分有效的。人际关系的缓和是班级形成向心力和良好风气的有力保证。4.3 推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有利于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生学不好,归根到底都是不想学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动机,也离不开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心情浮躁,盲从心理极强,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同时,作为老师都明白这些问题是无法阻止的。既然,不能阻止其发展,为何不引导其更好地发展。所以,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程,比如性教育、毒品、赌博、烟酒、网络危害等,需要老师教授他们如何去应对、判别。许多老师,对于这些敏感的东西大多数情况是避而不谈或者一味的严令禁止。但是,这些手段都适得其反。不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普及和教育,反而增加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他们会暗地里背着老师去做更多违规违纪的事。不普及毒品等成瘾物质,一味压制,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顶风违纪也也要去尝试。所以,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也要调整教学策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多启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乐趣。
4.4 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建设文明校园,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生发展的好坏,也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是学校教育当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工作开展的中心和导向。人们常常说,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老师,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已经成为学校无形的名片,社会也经常会以学生素质的好坏,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一个学生抽烟,就会有可能发展为一群学生抽烟;一个学生违法乱纪,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群学生违法乱纪„„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方净土,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良好品行,建设和谐校园,是每一所学校的重要宗旨。帮助学生主体解决好首要矛盾,帮助学生主体健康成长,就是文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长、老师、社会共同的愿望。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脱离老师的过程,作为教师只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之路明灯。师德使然,作为老师,有着传道受业解惑,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成业的重要责任。秉承陶老先生“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的办学心愿和理念,定在教育事业中敢吃苦、愿吃苦,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终得桃李满天下!
第二篇: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摘 要】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的健康。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学生因小事而自伤、伤人,甚至自杀、杀人等等各种类型的案例常常见诸于各种报刊媒体,让人惊诧之余陷入痛楚的沉思。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小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如此偏执行为?答案只有一个,心里健康问题!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小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如:上学期有个学生性格特别粗暴,动不动就骂人,满嘴的粗口;差不多天天都有同学投诉,教育了多次也没有改变,只好请家长帮忙了。结果请家长来的那天,人还没有到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骂骂咧咧的声音,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就是那个学生的家长拉着儿子来认错。在那一刻我才明白到,孩子的性格之所以这样,有一部分都是受家长的影响。此外很多家长由于本身婚姻的不和谐,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有钱给子女用就是疼子女、爱子女,从没想过,子女需要倾诉、关心、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忙很辛苦了,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外国的含蓄,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交了那么多钱给你们学校,你们教师就必须帮我教好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着他(她),我忙都忙死了。家长管教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教育更为重要。
而且现在在校学生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了家长的“小太阳”,家长对子女往往有求必应。而且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我班有个学生有事无事都经常不来上学,我觉得好奇怪。经我家访调查才发现:原来他是家中的“小太阳”。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疼得厉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后来爸爸妈妈回来了,觉得对他有所歉疚,所以也很宠他。结果他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主要父母稍有点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不来上学。如果家长是骂了或打了他,他就会成天不在家躲起来,令家长很头疼。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与他谈心、教育,又和家长沟通、联系,他才慢慢有所改变。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也更突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我们作为教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得多,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我们可以在心里欣赏成绩好、能干、听话的学生,但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偏爱用行动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甚至说某某同学成绩好、某某同学成绩差、某某同学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决定。例如:安排同学值日,同样也有安排组长负责检查,但有些组长会认为:我聪明能干,成绩好,老师赏识,让我当组长,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负责检查,要求同学做好就行了。对于这些学生,背后还得跟他谈谈心,让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务责任、有义务去完成。又如:有个同学突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会摸摸他的头,弯下腰,低声说:“你作业没能按时做完,昨天应该好累吧?说说给我听,是什么事?”让他解释完后,再说:“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加强心里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宽容、平等、愉快、自主、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一要发挥学校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二是不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心里健康教育上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提高家长的心里科学教育知识。三是重视社会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保证。形成尊重、关心,帮助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位教师曾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努力使他们都成人。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他所说的正常的社会人,应该就是指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应当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疏导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变得刻不容缓。只有三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和身心的和谐发展。说到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时时、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浅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015立培学校25亚本贤+浅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家长、老师、学校、社会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略了他们心理健康的问题。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拥有健康的心理也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中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家庭、学校、社会带给学生的压力一直有增无减,使得小学生产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据调查,在我国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学校和家庭应当如何引导学生,使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以一名几十年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小学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每一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加之家中老人的溺爱,使每个小孩养成了只懂得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不懂得付出爱,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还有有些家长喜欢为自家小孩打抱不平,把小孩之间的小吵小闹变成大人与小孩、大人与大人之间的矛盾,使孩子没有养成团结互助的习惯。这些“宝中宝”型的小孩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难以接受别人的指责和教导,也难以独立完成任何事。其实这些已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一心理问题目前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久而久之使一个活泼健康的小学生变成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
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和完成教学质量及教学任务,时常给家庭和小学生施加压力,总是以分数论英雄,总是用分数判断一切。有些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时喜欢分“好学生”与“坏学生”,并且夸大“好学生”的优点,他们即使犯了错误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坏学生”稍有不慎就会动辄得咎,使得这类所谓的“坏学生”就自然而然成为其他学生眼中的嘲笑对象,自信、自强、乐观等等渐渐远离他们,让小学生渐渐地走向心理不健康之路。
目前我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政策,未得到社会各界的正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几年,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出台了一项又一项,可是升学压力愈发增大。教师为了出成绩压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给孩子施加压力,社会为了发展得更好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小学生只能用幼小的心理承担一切,压力过大造成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引导和解决的方法
增强自身责任,积极教育子女。作为家长必须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
提高自身素质,作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成为孩子言行一致的榜样。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育水平。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懂得儿童心理特点,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方法,才能培养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孩子。
优化家庭环境,让孩子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要重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生活在充满欢乐的家庭氛围中,身心才能健康成长。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的的亲密关系,这需要家长付出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有爱心,有一颗童心。
三、学校如何创造小学生心理健康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合力才能推动教育的真正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因此学校在注重小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消除逆反心理,做好沟通与交流。我们要首先培养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是要求小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成人善意的批评;再次是教育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学校要帮助小学生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作出评价,发挥自身特长;其次是千方百计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
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教给小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
四、社会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关注
整个社会已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但以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本人认为教育下一代不只是家长、教师、学校的责任,全社会的人应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关注和加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
加大宣传素质教育的力度。尽管素质教育已实施几年,可是对这一教育形式的认识却很不到位,甚至有些领导的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校与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不良竞争现象。所以本人认为提高小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不能当做口号去喊,而应该让更多教育界的领导、老师、家长认识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性。才不会出现决策性的错误,害学生,损人才。
要制定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部门应该制定一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加大实施力度的监督,避免让这些制度流于形式。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育初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发育最快,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兴趣等在这阶段初步形成,各种潜能初步开发。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合力,为小学生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每一个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第四篇:浅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虎门镇中心小学 周桂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个人前途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加之社会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人们特别是学生群逐渐出现了一些心理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自身经历和学习体会,简单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据国内大量调查表明: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当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嫉妒、自我中心、任性、孤僻、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等。另据调查,约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杭州有个9岁的小学生,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一次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也是小学生)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我曾教过的一位男学生,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喜欢上课打闹,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的纪律。私下了解原来这学生只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于是,我经常鼓励他要自信自强,告诉他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希望他能争气。这位学生发觉到自己在群体里的重要性,从此他变得非常的乖巧,并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中的事务,成绩更是有明显的进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有三个方面意义。
一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是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处于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时,才最容易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道德规范,适应社会,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德。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青少年,往往易于接纳不良的品德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从而逐步形成不良的品德。
三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的生活与发展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地生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作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
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的不断升高,家庭气氛压抑,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更别说“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三、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需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健康状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个体一旦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挫折、欲望不能满足、受到威胁等,会使人心理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单靠自我无法调节,就得通过他人疏导,使之消除心中的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或者他人疏导恢复正常状态,则会出现心里不健康状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人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与异常行为,使学校、社会 的正常治安和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学生家庭的幸福。
总之,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严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一个人是否有健康快乐人生的关键,而这正也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2、《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程》
第五篇:浅谈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神泉镇中心小学 元惜慧
摘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祖国未来的栋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增多。为了使其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实施起来。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交通更为便捷,人与人之间外在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人的内心世界包裹得更紧,人的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1数到20,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早在1995年一项国家级科研调查中就发现:有30%的小学生和35%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数据在不断呈上升趋势。因此,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班级中孩子的心理状态成了我最关注的焦点。
一、学生的现况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沉默寡言,孤僻离群,自我封闭;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有的做事缺乏自信,时常怀疑别人在议论、讥讽自己;有的却过于骄傲自满,专门找别人的缺点、挑别人的毛病,从不思考自己的短处。有的对人对事大大咧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可又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从不考虑他人,遇事迁怒于人。有的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而有的则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表现考前焦虑不安、苦恼失眠,甚至在考场上因过分紧张而晕场„„诸如此类,还有许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对健康的描述是“健康不仅是无疾病和不衰弱,而且是保持躯体、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好状态。”1978年,国际初级保健大会亦发表了著名的《阿拉
木图宣言》,宣言指出:“健康是没有疾病或衰弱,更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因此,中小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的。
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会发生一些心理变化,导致问题。[1]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并且,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心理的自我调适机制相当不完善, 若缺乏有效引导, 极易形成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尤其是初中生, 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初期的过渡期, 身心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大等, 使他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 中小学生存在普遍的学习焦虑, 以及易冲动、自制力差、责任心不强、意志薄弱、孤独、逆反、忧郁等心理倾向。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 按照国际标准, 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地区抽样选取16, 472 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79.4%, 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9%, 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7%, 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 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可见,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研究与探讨。[2]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工作两年来,我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和父母关系、老师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我深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大意义。
首先,中小学生应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形成对自己正确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其次,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满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另外,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是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也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 实施素质与创新教育, 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就常规教学而言,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发展规律,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有助于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和发展任务。
三、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相关政策
200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3]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0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在政府、政策的大力倡导下,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均要求成立心理科,中小学也都要求开设心理咨询师,并配备心理辅导教师。随之,在大众媒体上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报道增多。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第十二套栏目“心理访谈”就是近年来推出的专门的心理健康类的节目之一。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政府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肯定。
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你我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4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
而对于小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到开发。[5]而我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黎龙辉,刘良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5)[2] 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R].1999.8.13 [4] 苏霍姆林斯基(苏).帕夫雷什中学[M].越玮,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60.[5] 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20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