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案例分析精选题
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回答要点:根据目前青少年教育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③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④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⑤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回答要点:①甲属胆汁质,乙属抑郁质。②对甲在方法上,严厉批评,触动其思想,又不激怒他们,以防骄傲反应。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骄傲。教师自己不要急躁,也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任性。③对乙方法上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具体帮助。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成绩和进步。不要公开批评、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3、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回答要点: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4、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根据上述特征,判断该生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回答要点:该生抑郁气质类型。要多给预翔、帮助、鼓励,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培养其敏锐、机智、自信等良好品质,防止与克服、怯懦、胆小、多疑、孤独等消极品质。
5、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回答要点:①从众心理;②消愁心理;③交往心理;④虚荣心理;⑤好奇心理;⑥娱乐消遣心理等等。6、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回答要点:“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只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与深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转化成一定动力,那么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7、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回答要点:(1)甲属于抑制质气质类型;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对甲的教育:发物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多给予翔、鼓励、少批评、指责,引导积极参加活动,降低或调查。要求:克服迟缓、忧闷;增强自信、尊、培养活泼,开朗,勇于进取。对乙的教育:发物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服性粗暴、狂妄自大,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教育时,既要能力思想,又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8、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答要点:(1)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存在着差异;(2)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9、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他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辕马狂奔是什么心理现象?它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要点:(1)辕马狂奔属于条件反射;(2)是经过多次强化而形成的。
10、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是完全不一样?为什么?
回答要点: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会一样。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是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11、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学,她在集体中不合群,大家做游戏时,她却一个人独居;她动作迟缓,不敢大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她爱好不多,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她感情内向,好哭、胆小;她很听话,从没违犯纪律。判断该生的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回答要点:此同学为抑郁质气质类型。教育过程中应发展其认真、心细等特点;克服其迟缓、好哭等特点,培养其胆大、机敏、灵活、勇敢等特点。
12、我们在学习时听听音乐,或室内有钟表滴答声会让我们集中注意,绝对隔音,不仅无关的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也会被吸收,人在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有效地工作,而且会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为什么?(用注意的有关原理解释)
答案要点:避免干扰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某些微弱的刺激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的有意注意,而且会加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加强提高了神经兴奋水平,太安静的环境降低意志努力的程度,因而降低神经兴奋的水平,反而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正如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若夫说过:“绝对的死气沉沉的寂静并不能提高,而且会降低智力工作的效果。”
13、“放松而不放纵,忙碌而不盲目”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如果用来形容注意状态它应该属于那一类?
答案要点:是有意后注意状态,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状态上是无意注意的轻松,目的上象有意注意的明确,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14、请分析以下现象的原因:A、闭着眼睛倾听更清晰;B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C、.调产生温暖的感觉,绿色产生清凉的感觉。
答案要点:感觉的相互作用。
15、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答案要点: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16、小明是个聪明性急的孩子,他每次背课文如果刚好读十遍的时候就可以背过,可他到老师跟前就背不过了,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小明?
答案要点:过度学习的原理解释,学习程度应该是刚好掌握程度的50﹪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可以要小明再读5遍就可以熟练了。
17、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个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他们把它装配起来。这些工作完成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准确地画出他们刚才用过的圆规。结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准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正确。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更正确?
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把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记忆效果明显地提高。
18、瓦特由壶盖被开水蒸汽顶起的事例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受茅草能割破手指的启发,发明了锯子,上海铁路医院眼科医生受汽车驾驶盘的启发,研制了人工角膜。以上发明是不是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答案要点:原型启发
19、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胆小,不敢做一些危险性的动作。这时教师让某个胆大的学生先作示范,胆小的学生看到该动作他人能做,胆子也大起来,认为自己也能做,也大胆做起来。
答案要点:通过观察模仿可以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获得的行为。
20、德尼斯等人在孤儿院做过研究,发现留在孤儿院的儿童智力发展慢、智商平均只有53,而被领养的儿童智商发展快,平均智商达到80,特别是年龄很小时被领养的儿童,他们的智商可达到100。分析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
答案要点:环境教育和爱的作用
21、当我们欣赏中国水墨画时依然会把墨画的荷花和荷叶知觉为水红和墨绿,黑白电视和黑白电影依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为什么?
答案要点:知觉的恒常性
22、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过一个月就不觉得重了;同一口是井 水,你冬天觉得它很温暖,夏天觉得很清凉,其实温度没有变,这是为什么?
答案要点: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23、学习了舞蹈的人学花样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很快,这是为什么?
答案要点:技能学习的迁移性
24、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你认为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2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答: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2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答: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7、小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十分正常,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可他却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他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渐渐对周围的环境没了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不予理睬。大家都说他是个不合群的同学。小明为什么会不合群?请你进行分析。
答:不合群的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不合群的原因是多种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1)婴儿早期与同伴隔绝导致以后的适应问题。曾有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后半年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月是婴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的孩子由于在婴儿早期缺乏这种必要的同伴交往,有可能导致不合群。
(2)由于身边没有同龄伙伴和朋友,在家里主要同父母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与能给自己保护和支持的成年人很好相处(如教师),而不会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
(3)家长的过分保护,不让孩子与其他坏孩子来往,怕孩子受欺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是胆小、懦弱,均不受同伴的欢迎。
(4)曾在交往中遇到过挫折,失去信心,不愿交往。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因尿裤子而遭到同伴们的哄笑,于是就产生逃避集体场面的心理和行为。
(5)个性原因。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呆板、不爱活动的性格,因此不容易与大家交朋友。
(6)患有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对交往根本不感兴趣,也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28、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29、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我们在看电影时,为什么眨眼和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
记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的瞬间映像,其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或两秒。虽然信息的感觉记忆中保存的时间很短,但却很有用。我们看电影时,眨眼很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有感觉记忆在起作用。
30、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 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干扰或紧张,过了一会,当紧张被解除或干扰被排除后,回忆或再认自然也就顺利实现了。
31、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32、有些有关狼孩或者猪孩的报道,当小孩出生后,被狼或野猪等刁走,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等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发现他们的智商比正常环境综长大的同龄孩子低得多。请从心理学上分析这种现象。
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智商发展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不仅遗传是影响智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实践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在不同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丰富的舰艇刺激、母亲的抚爱等都会促进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方式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影响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遗传因素为智力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物质基础。先天就有脑缺陷的儿童,他就不可能有超常的智力。先天的遗传只是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最终实现还要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实践的影响。狼孩或猪孩又正常德遗传因素,他们具有智力正常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但他们脱离人类社会以后,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失去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实践环境影响,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参与实践,所以他们的智力发展就要受到严重的阻碍,当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智商会远远低于正常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33、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答题要点:
(1)《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2)情绪的左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例如,许多心因性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烂、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积极而正常德情绪体验尸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34、小娟生性柔弱,又在一个宠爱她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当有一天老师因为它做事磨蹭而批评她后,小娟无法接受,哭了很久,并不愿上学。请分析小娟的人格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小娟这种人格类型学生的教育意义。答题要点:
1.人格特征分析。
小娟的人格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特征表现为天性脆弱,心里敏感度高,易多愁善感,小心眼儿,畏惧退缩,行为缓慢等。
2.人格影响因素分析。
气质类型体现小娟人格发展的先天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她的宠爱也会强化她性情脆弱的特点,自身做事迟缓使得老师批评了她,进而诱发了她多愁善感的负面情绪,产生了回避学校的退缩行为。
3.教育策略。
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把握每种类型学生的人格差异,使用针对性教育措施。如小娟生性脆弱,小心眼儿,老师注意批评方式要婉转,最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
其次,要培养小娟做事麻利`意志坚强乐观人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再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帮助小娟发扬其人格优势,克服其不足。
35、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
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这位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1)改变错误认识: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抑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不少学生是因为脑子里存在一些对考试不正确的认知,如“一次考试决定人生的命运”、“考不好无法对自己的父母交待”,而增加了对考试的畏惧感,一种解决办法是帮助学生澄清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把焦虑的具体原因写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地分析、辩驳、推翻、重塑正确的考试观。
(2)调整竞技状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题海战术,疲劳轰炸
(3)掌握考试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由易到难,切忌死绞难题,合理分配时间等。
(4)调控紧张情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积极地暗示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我会成功”、“我很轻松”等),焦虑转移法(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轻松的活动,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利用对抗条件反射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使神经过敏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模拟训练法(实际模拟考试情绪,让学生切身体会)等等。
36、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入浴池。可是,趁张某拿浴皂的当儿,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什么年龄特点?(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这位“爸爸”的做法对吗?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答:(1)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2)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反抗的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不对,容易使孩子要么养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
37、最近,空前的恐惧击碎了小李夫妇俩对孩子的甜蜜梦幻。孩子已将近三岁了,自从五个月时左眼眶磕伤,被包扎后,就发现孩子表现不正常,但并没引起夫妇俩太多注意,可最近,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事态的严重:他的左眼视力非常差,总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并在拿东西时,触摸目标特别困难,甚至不能判断自身位置„„夫妇俩深感事态严重,询问街坊邻居,都说不出所以然,于是„„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孩可能患了什么眼疾?(2)导致小孩这种疾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这种病产生还有哪些原因?(3)如何矫治,最佳年龄是哪个年龄? 答:(1)弱视。(2)婴幼儿期遮盖眼睛,致使外界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导致视觉发育停顿而引起;先天遗传,高度远视、近视、散光或两眼曲光数不等,斜视。(3)最佳年龄在3~5岁。将健康的一只眼遮盖住,强迫弱视眼注视物体(除正常活动外,让孩子多做一些如描绘图案、剪纸等精巧细致活动,以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如健康眼有下降情况,可打开该眼24~48小时,即会恢复。
38、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I设A>B,B>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选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工,在中班选用了题目Ⅱ,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请你给他指出来。
答:(1)思维(或思维水平的比较、判断的发展水平)发展水平。(2)他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具体特点:①儿童概念掌握;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③生活经验等因素对测验题目设置的影响。即儿童对抽象的符号A、B、C较具体的人生疏,理解能力差,影响了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发挥。
39、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孩子今年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小孩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心理医生说:“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许多。按上面案例,回答下面问题:(1)“年轻妈妈”从紧张到开朗说明了什么?(2)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3)你想医生给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答:(1)说明:①幼儿期心理变化迅速;②心理学常识急需普及。(2)让女士尴尬说明:孩子在言语发展过程中尚不能把人称代词区分开;“替小狗玩一次”说明孩子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创造性。(3)这是小孩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着急,应注意教育引导,特别是小孩创造性,要注意保护、培养;多学习幼儿心理方面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 识
40、××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他在该幼儿园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非常顽皮,经常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上午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原因是这样的:前几天,他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和以前一样主动找李明在一块玩,风风火火的,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这样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中,××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然而,他自己也经常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据此案回答问题:(1)X×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答:(1)说明在社会性发展中,××在同伴交往方面属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2)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41、遭遇心情低谷.该怎么办? X同学:我的朋友因为遇到了一些很郁闷的事,对生活失去了热情,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什么也不想做,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本来很开朗、工作生活都充满热情的他,现在变得郁郁寡欢了,我该怎么帮助他呢? 老师:你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你想帮助他,他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你要帮助他,首先要去关心他,有事没事的多陪陪他聊聊天,说说话。再者,要与他做一些开心的事情,你可以去引导他,因为他什么也不想做,这样下去有可能会更加消沉,所以你要动员他去做些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还有,伤口的愈合是需要时间的,也要给他自我疗伤的时间和空间。
42、面对公众,人的思维几乎停滞,该怎么办? X同学:我觉得在我身上一直存在这样问题,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言,即使发言,思维也会处于几乎停滞状态;脑袋老处于木钠的状态,有点不转弯;昨天经过侧试,我得了社交恐惧症,我该怎么去改变这种状况? 老师:第一,在公众面前发言,感觉紧张,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你一个人身上,你不是一个特例。这一方面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特点有关.在发言的的时候过多J也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过分地以自己为中心,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另一方面也与缺乏在公共场合发言锻炼的机会有关,如果你说的多了,紧张程度自然就会降低。第二,关于心理测试,要有个止确的认识,首先止规的心理测试(强调是止规的)对个人的成长具有参考价值,但是要记住一点,任何测试都是有局限的,有时效性和具体性。心理测试更多是具有参考价值,而不具有决定意义。
43、失眠,该怎么办? X同学:我最近总是失眠。晚上至J睡觉的时候,只要知道有人没睡我就睡不着。一点光亮,一点声音者哈受影响,越睡不着就越躁热。然后就是恶性循环清问,怎么解决? 老师:虽然你认为是心因性失眠但不要轻易断定自己得了失眠症,一般也,一个周至少3次失眠,时间至少持续1个月才能作为失眠症的时间标准。你说自己最近总是失眠,最近是多少天,为什么休息不好.仅仅是因为别人没有睡着,或是光线和声音的影响吗?自己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不开心顺心的事情?有没有生病?生病也会影响睡眠质量的。睡眠姿势,时间,生活规律是否被打破等等,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要克服睡眠民质量不高,克服失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其自然。如果一直是越睡不着越燥热,越燥热越睡不着,这样下去肯定是恶性循环。如果睡不着,就顺其自然,要相信身体,相信它是可以自我调节的。
学会放松。介绍一个简单的放松方法—心理放松法:平躺在床上,闭眼,自然呼吸。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双手或双脚上,全身肌肉极度放松,用沉重感来体验肌肉放松程度。默念自我暗示语句:“我的脚越来越沉重了”,“我的手越来越沉重了”,“我的全身越来越沉重了”。一旦意识到与四肢沉重感无关的意识,立即停止,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手和脚沉重感的体验上。一般情况下能在放松中人睡。此种方法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4、课堂神游.该怎么办? X同学:不知为什么,我在上课时总是不能集中精力,不是打纯,就是想入非非。怎样才能集中精力听课,排除外界的干扰? 老师:上课打目屯说明你的作息时间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是不是睡的太晚,作息有没有晒律;如果作息时间有规律,一般上课不会打肺。上课要集中精力,就需要在课前预习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激发更大的动力和兴趣拍耳又仅有想学习的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事是要有学习的行为。也许你也知道要做,但是没有去做,所以 还是不行的。不能总想什么,而是要去做点什么。这是大学生活中必须培养的一项素质。比如你有读书的想法,就应该多去泡泡图书馆,在里面泡久了,我相信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
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 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A: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B: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
(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2、(1)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2)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B: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 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答:(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
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 15 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④要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
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第二篇: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3、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4、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根据上述特征;判断该生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5、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6、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7、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8、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9、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他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辕马狂奔是什么心理现象?它是如何形成的?
10、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是完全不一样?为什么?
11、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学;她在集体中不合群;大家做游戏时;她却一个人独居;她动作迟缓;不敢大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她爱好不多;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她感情内向;好哭、胆小;她很听话;从没违犯纪律。判断该生的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12、我们在学习时听听音乐;或室内有钟表滴答声会让我们集中注意;绝对隔音;不仅无关的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也会被吸收;人在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有效地工作;而且会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为什么?(用注意的有关原理解释)
13、“放松而不放纵;忙碌而不盲目”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如果用来形容注意状态它应该属于那一类?
14、请分析以下现象的原因:A、闭着眼睛倾听更清晰;B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C、.调产生温暖的感觉;绿色产生清凉的感觉。
15、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16、小明是个聪明性急的孩子;他每次背课文如果刚好读十遍的时候就可以背过;可他到老师跟前就背不过了;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小明?
17、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个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他们把它装配起来。这些工作完成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准确地画出他们刚才用过的圆规。结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准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正确。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更正确?
18、瓦特由壶盖被开水蒸汽顶起的事例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受茅草能割破手指的启发;发明了锯子;上海铁路医院眼科医生受汽车驾驶盘的启发;研制了人工角膜。以上发明是不是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19、在体育课上有些学生胆小;不敢做一些危险性的动作。这时教师让某个胆大的学生先作示范;胆小的学生看到该动作他人能做;胆子也大起来;认为自己也能做;也大胆做起来。
20、德尼斯等人在孤儿院做过研究;发现留在孤儿院的儿童智力发展慢、智商平均只有53;而被领养的儿童智商发展快;平均智商达到80;特别是年龄很小时被领养的儿童;他们的智商可达到100。分析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
21、当我们欣赏中国水墨画时依然会把墨画的荷花和荷叶知觉为水红和墨绿;黑白电视和黑白电影依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为什么?
22、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过一个月就不觉得重了;同一口是井水;你冬天觉得它很温暖;夏天觉得很清凉;其实温度没有变;这是为什么?
23、学习了舞蹈的人学花样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很快;这是为什么?
1、回答要点:根据目前青少年教育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③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④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⑤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回答要点:①甲属胆汁质;乙属抑郁质。②对甲在方法上;严厉批评;触动其思想;又不激怒他们;以防骄傲反应。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骄傲。教师自己不要急躁;也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任性。③对乙方法上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具体帮助。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成绩和进步。不要公开批评、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3、回答要点: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4、回答要点:该生抑郁气质类型。要多给预翔、帮助、鼓励;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培养其敏锐、机智、自信等良好品质;防止与克服、怯懦、胆小、多疑、孤独等消极品质。
5、回答要点:①从众心理;②消愁心理;③交往心理;④虚荣心理;⑤好奇心理;⑥娱乐消遣心理等等。
6、回答要点:“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只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与深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转化成一定动力;那么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7、回答要点:(1)甲属于抑制质气质类型;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对甲的教育:发物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多给予翔、鼓励、少批评、指责;引导积极参加活动;降低或调查。要求:克服迟缓、忧闷;增强自信、尊、培养活泼;开朗;勇于进取。对乙的教育:发物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服性粗暴、狂妄自大;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教育时;既要能力思想;又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8、回答要点:(1)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存在着差异;(2)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9、回答要点:(1)辕马狂奔属于条件反射;(2)是经过多次强化而形成的。
10、回答要点:虽然同听一位教师的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不会一样。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每个人的个体经历、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是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
11、回答要点:此同学为抑郁质气质类型。教育过程中应发展其认真、心细等特点;克服其迟缓、好哭等特点;培养其胆大、机敏、灵活、勇敢等特点。
12、答案要点:避免干扰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某些微弱的刺激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的有意注意;而且会加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加强提高了神经兴奋水平;太安静的环境降低意志努力的程度;因而降低神经兴奋的水平;反而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正如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若夫说过:“绝对的死气沉沉的寂静并不能提高;而且会降低智力工作的效果。”
13、答案要点:是有意后注意状态;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状态上是无意注意的轻松;目的上象有意注意的明确;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14、答案要点:感觉的相互作用。
15、答案要点: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16、答案要点:过度学习的原理解释;学习程度应该是刚好掌握程度的50﹪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可以要小明再读5遍就可以熟练了。
17、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把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记忆效果明显地提高。
18、答案要点:原型启发
19、答案要点:通过观察模仿可以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获得的行为。
20、答案要点:环境教育和爱的作用
21、答案要点:知觉的恒常性
22、答案要点: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23、答案要点:技能学习的迁移性
第三篇: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1、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但是他不会回答:“3+3等于几”这样的问题。家长感到很奇怪。在大人看来,前者属于除法题,后者是加法,为什么幼儿会回答前者而不会回答后者?请你分析一下原因。
2、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2)根据该特点,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2)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3、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答: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2)他不是通过算术公式来解决问题的,他之所以能回答前面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形成了直观的形象,而后一个题目仅仅是抽象的公式。
2、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3)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3、答:1)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2)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4、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答:1)小明父母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
2)小明父母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导致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说明小明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因为缺少交往实践而没有得到培养提高,孩子的同伴交往也已经受到了不良影响。小明可能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儿童(被排斥或受忽视)并进一步影响到小明的心理健康发展。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4: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案例5: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
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向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
案例6: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7: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8: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9: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案例10: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
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向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
案例11: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乙校的做法不对。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障。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的恶果将是:学生的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休息,当小二班的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觉,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睡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3、李晓辉怎么了?
李晓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到:“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晓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以上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4、张明是某市一中的学生,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并一再向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老师和家长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可两个学期下来,张明的打架次数虽然有所减少,可还是时不时地犯打架的毛病。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很为难。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于张明、老师和家长的做法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建议。
5、李老师经过一定的学习,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他在上课时总是先拿出5分钟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各种学习方法,比如如何划重点、如何加深理解、如何复习和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等。然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得到什么显著的变化。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