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08法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1-112307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30 18:58: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08法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工作指南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1、有研究价值;

2、有现实意义;

3、选题有一定开拓性;

4、符合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

5、题目大小适中

二、指导教师简介

龚战梅: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宪法学、法律人类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林 丽: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李德政:讲师,主要从事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王庆有:讲师,从事宪法、行政法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胡永平:讲师,从事宪法、行政法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张一兵:讲师,主要从事民商法学、民诉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刘新红:讲师,从事民商法学、民诉法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李卫芳: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法、劳动法方面教学和研究。赵建洪:讲师,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袁琳君:讲师,主要从事民商法学、婚姻法学、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吴玉萍: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研究。冯亚雯:讲师,从事民商法学、民诉法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张 异:副教授,主要从事刑事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韩 川:讲师,主要从事刑事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谭 明:讲师,主要从事刑事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张 瑜:主要从事刑事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王新艳:讲师,主要从事国际法、国际私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房 明:讲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国际法的教学和研究。

三、论文写作的要求

1、可以在所给选题范围内选题,也可自拟题目,选题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确定后填写《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2、制定论文工作计划。确定后填写《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3、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收集与毕业论文有关的材料至少在10篇以上(包括专著在内),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同时注意在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初稿时,请将参考的主要文献全文(至少5篇)复印一份交指导教师备查。确定后填写《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不少于3500字)

4、编制毕业论文提纲。在收集到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论文主题编写论文结构框架和体系,交指导教师审阅。撰写《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毕业论文的内容应该体现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

6、论文写作必须有良好的学风,研究态度必须严谨,对所用资料必须在注释和参考书目中加以列明。严禁抄袭、剽窃行为;抄袭、剽窃行为严重的,应取消其毕业论文成绩并予以处理。

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法理学:

14、市场经济条件下宪法功能的再认识 1.社会学视角下法的本质探析

15、社会转型与宪法变迁 2.“和而不同”:儒家礼制秩序的精髓

16、试论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 3.“八议”制的源与流

17、试论我国宪法监督体制 4.法治的人性预设

18、我国宪法修改的历程及评价 5.论清代“存留养亲”制度中的人道精神

19、宪法修改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6.论儒法合流的原因 20、我国宪法修改的模式分析 7.试析清末移植西方法律失败的原因

21、论宪法信仰 8.现代商业社会中的法律——亚当·斯密的法律

22、论宪法权威

思想探析

23、宪法惯例的生成及特点

9.美国宪政的精髓: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24、论宪法性法律

10.从《汗穆拉比法典》看古巴比伦的社会结构

25、当代违宪审查制度的特点 11.论法国的宪法文化

26、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 12.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之比较

27、论宪法监督体制 13.论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渊源与意义

28、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完14.正当程序的源与流 善问题研究 15.论法治的形式价值与实体价值

29、论宪法诉讼制度的价值及功能 16.论法律原则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 30、论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 17.论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三大基本原则

31、论宪法与公共权力 18.法律实证主义的法概念

32、WTO下的宪政建设 19.农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的建构

33、近代中国的宪政文化述评 20.《大清律》与维吾尔族习惯法

34、宪法与国际人权公约关系研究 21.西方正义论的历史轨迹

35、论宪法的国际化 22.论“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入宪的意义

36、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征 23.论近代自然权利论的基本特征

37、论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实现人民民主的24.论德国行政法律制度的特征 基本形式 25.英国普通法的形成及其启示

38、选举权平等性的理论与实践 26.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39、论选举制度的基本功能

40、论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宪法与行政法学:

41、公民投票问题研究

1、论宪法概念

42、宪政语境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完善问

2、“宪法为根本法”命题之辨析 题研究

3、论宪法与宪政的联系与区别

43、代议制度比较研究

4、论宪法至上与法治

44、试论专职代表制

5、论宪法的基本精神

45、论人大代表的身份

6、我国宪法关系初探

46、论人民代表素质

7、论宪法关系的特点

47、论人大会议制度的完善

8、论基本人权原则

48、论人大代表的质询权及其完善

9、权力制约的形态及其比较

49、人大会期制度完善问题研究

10、论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50、论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人大代表的监督

11、论宪法解释的功能

51、选举制度之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12、宪法解释基本问题研究

52、试论美国的选举制度

13、宪法序言法律效力问题研究

53、地方人大党委会在宪法监督中的作用初探

54、试论统一战线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94、死刑的存废与民生命权的保障 用 95、安乐死与公民生命权的保障

55、试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96、“人权”入宪的意义及思考

56、人民政协地位探究 97、立法平等与平等权的实现

57、论人民政协的性质 98、平等权的保障与差别待遇

58、试论民主党派参政制度 99、论言论自由

59、试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关系 100、试析公民结社自由的立法 60、试析我国地方立法中的问题 101、劳动教养制度与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保61、公民权利与社会安定的关系初探 障 62、试论民族区域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 102、论公民就业平等权的保障 63、论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效力 103、宪法视域中的“三农”问题 64、论宪法中的权利与权力结构体系 104、论城乡公民权利的平等保护 65、论我国行政区划的改革及完善 105、试析公民基本权利立法的价值取向 66、论我国的地方制度 106、我国公民基本权利限制问题研究 67、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及其优越107、论公民基本义务的性质及功能 性 108、论劳动基本权利的构成 68、论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性质 109、论生存权的保障 69、论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

110、信息安全立法与公民知情权保障的协70、论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特点 调 71、论中央和地方关系 111、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 72、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评价与展望 112、试论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 73、论基层民主自治 113、国家求偿权初探 74、试论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 114、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的关系 75、论公民 115、论社会保障权产生的背景 76、论公民意识 116、论公民控告、检举、申诉权的制度化77、论公民权与人权 保障 78、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权利的发展 117、我国关于公民出版自由立法的现状及79、论迁徒自由 发展趋势 80、论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保障 118、论公民的知情权 81、宪法基本权利效力问题研究 119、论表达自由的特征 82、论宪法基本权利的功能 120、刑事诉讼原则宪法化问题研究 83、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人效力问题研究 121、论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84、社会转型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发展 122、论我国公民权利的救济制度及其完善 85、我国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与国际人权公约接123、论公民基本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轨问题研究 124、正当法律程序对公民权利的保障问题研究 86、选举制度与政治文明 125、论司法权的性质与配置 87、比较各国环境权的宪法规定 126、论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88、论知识产权保护的宪法依据 127、公民受教育权问题研究 89、公民财产权研究 128、论环境权 90、论公民的被选举权 129、论宗教信仰自由 91、互联网时代的言论自由 130、宪法视角的司法改革问题研究 92、论新闻自由的界限 131、论司法独立

93、论我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完善 132、论人大监督权的理论基础 133、“个案监督”的是与非 134、论人大对政府财政的监督 135、论地方人大的立法权

136、论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 137、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民族立法权

138、我国人民法院的设置及其改革问题研究 139、论检察权的性质及功能 140、紧急状态的立法研究

141、论紧急状态时期的公民权利保护 142、试论我国行政诉讼的宪法依据 143、论总理负责制

144、论公职人员名誉权与公民监督权的冲突与协调

145、法治政府的标准 146、公众参与与民主政治 147、安乐死与公民的生命权 148、论罢工自由 149、论公民环境权

150、宪法权利与其它法律关系研究 151、论特别行政区与中央关系 152、乡、镇政权研究 153、监督法研究

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

1、论行政法的地位

2、论行政法的特点

3、论行政法的发展趋势

4、论行政法律关系

5、论依法行政原则

6、论行政合法性原则

7、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8、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

9、论行政主体

10、论行政主体的类型

11、论行政主体的地位

12、论公务员的范围

13、论公务员性质的认定标准

14、论公务员的权利及其保障

15、论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义务

16、论公务员的法律责任

17、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8、论行政职权

19、论行政职责

20、论行政授权

21、论行政委托

22、论行政协助

23、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地位

24、论开发区的法律地位

25、论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关系

26、论行政行为的要件

27、论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28、论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

29、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30、论行政行为的无效

31、论行政行为的废止

32、论行政行为的效力

33、论抽象行政行为

34、论行政收费

35、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

36、论行政立法

37、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

38、论行政许可

39、论行政命令 40、论行政强制措施

41、论行政强制

42、论行政征收

43、论行政征用

44、论行政奖励

45、论行政确认

46、论行政裁决

47、论行政强制执行

48、论非诉行政强制执行

49、论行政指导 50、论行政合同

51、论行政调解

52、论行政处罚的设定

53、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54、论行政程序

55、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56、论行政责任

57、论行政救济

58、论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59、论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60、论行政赔偿的范围 61、论行政赔偿的程序 62、论行政追偿 63、论行政补偿

64、论行政复议范围的确定标准 65、论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66、论行政复议决定的性质 67、论行政复议与行政终局

68、论行政复议机关对“规定”的审查 69、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70、论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的关系 71、论行政诉讼的功能

72、论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 73、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74、论行政诉讼排除范围 75、论行政诉讼中的国家行为 76、论行政诉讼地域管辖 77、论行政诉讼原告 78、论行政诉讼被告 79、论行政诉讼第三人 80、论共同行政诉讼人 81、论行政诉讼代理人 82、论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 83、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84、论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 85、论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 86、论行政诉讼证据的采信原则 87、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88、论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89、论行政诉讼中的撤诉 90、论行政诉讼中的缺席判决 91、论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中止 92、论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 93、论规章在行政审判中的地位 94、论行政诉讼确认判决 95、论行政诉讼撤消判决

96、论行政机关在诉讼中的改变权 97、论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98、论行政审判的根据

99、论行政诉讼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100、高校学生诉学校案件研究 101、公益行政诉讼研究

102、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模式研究

103、综合执法局之困境与出路——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作为研究视角

104、综合执法之反思——兼论《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

105、电子警察执法之若干问题研究 106、一事不再罚原则之反思

107、程序性控制与行政裁量权控制——以行政处罚作为研究视角

108、诉讼期间停止执行行政行为的理论与实践

民法:

民法总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法调整

2、论民法与市场经济

3、论民商合一

4、民商分立及我国民商法的关系

5、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6、民法与经济法的相互关系

7、论我国民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8、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9、论民法的私法性质

10、论意思自治原则

11、论诚实信用原则

12、论公序良俗原则

13、论民法的适用

14、论我国民法的渊源及其适用

15、论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

16、论民法的解释

17、论民事法律关系

18、论民事权利

19、论民法上的请求权 20、论民法上的形成权

21、关于民事权利的行使

22、市场经济与民法基本原则

23、论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

24、论诚实信用原则

25、论诚实信用原则的应用

26、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在物权法中的体现

27、、论民法对权利滥用的禁止

28、、可撤销民事行为研究

29、、无效民事行为研究 30、、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研究

31、论无效民事行为的违法性

32、论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

33、民事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34、论民事法律行为

35、论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

36、无效民事行为和待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比较

37、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38、论形成权

39、论抗辩权

40、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能力、责任能力辨析

41、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42、论自然人的法律人格与权利能力

43、论民事权利能力与人格

44、论民事行为能力

45、论未成年人的监护

46、论成年人的监护

47、试论监护的若干问题

48、论死亡宣告制度

49、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50、关于对我国的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51、个人合伙若干问题研究

52、论个人合伙的权利和义务

53、论法人合伙

54、个人合伙和法人合伙的比较分析

55、法人和合伙的比较分析

56、合伙企业法律问题研究

57、关于隐名合伙若干问题研究

58、试论企业法人被强制解散后民事责任的承担

59、论法人的本质

60、法人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61、论法人的财产有限责任 62、论法人的独立财产 63、论法人的能力

64、论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 65、对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比较分析

66、论企业法人的财产责任 67、论国家作为民事主体 68、取得时效制度研究 69、论除斥期间

70、论诉讼时效若干问题研究 71、论诉讼时效届满后的法律后果

72、论诉讼时效的客体

73、论无履行期限债务的诉讼时效的起算 74、论代理权 75、论间接代理 76、论无权代理 77、论表见代理

78、在民事审判中如何认定表见代理 79、意思表示瑕疵研究 80、论民事欺诈 81、论民法上的胁迫

82、论可撤销法律行为的范围 83、重大误解行为研究 84、论显失公平行为 85、论意思表示

86、论民事权利的保护 87、论民法上的物 88、论合伙债务 89、论连带责任 90、论请求权竞合

91、民事权利客体、标的、标的物的概念解析

92、论私力救济及其行使 93、民法上的正当防卫刍议

债法总论、合同法、侵权责任法:

1、论建立民法债权制度

2、交易安全与债法制度

3、论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

4、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竟合

5、关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研究

6、保证责任的若干问题

7、不当得利研究

8、无因管理研究

9、论缔约上的过失责任

10、论债不履行的法律责任

11、论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

12、合同责任和侵权行为责任的比较

13、论债的概念和特征

14、论设立债权制度的必要性

15、从实际履行到损害赔偿

16、浅谈债务人死亡且遗产无人继承时债权的实现

17、不当得利制度的立法目的

18、论责任聚合

19、论债的履行原则 20、论情势变更原则

21、论债权人代位权

22、论责权人的撤销权

23、论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

24、履行中的抗辩权研究

25、保证人的追偿权研究

26、论多人数之债

27、论债的履行原则

28、论债的转移制度

29、论不当得利之债 30、论无因管理之债

31、不当得利之债与无因管理之债的比较

32、拾得遗失物与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33、诚实信用原则与合同的附随义务

34、论双务合同中的履行抗辩权

35、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比较研究

36、论违约责任的免除

37、论对违约行为的法律救济

38、论继续履行

39、瑕疵担保与违约责任的关系研究 40、加害给付研究

41、第三人侵害债权研究

42、履行障碍研究

43、持续性债的关系研究

44、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法理基础

45、违约责任规则原则研究 46论根本违约

47、论预期违约制度

48、关于定金的若干问题研究

49、论实际履行原则

50、论违约金的性质和种类

51、论债的移转

52、论加害给付

54、论债的终止

55、论合同自由原则

56、免责债务承担合同的效力

57、论意思自治与契约自由原则

58、论合同法中的鼓励交易原则

59、论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效力 60、对效力待定合同相关问题的探讨 61、论无效合同

62、论合同解释原则 63、论合同的解除 64、论我国合同解除中的附条件解除与违约解除

65、论合同责任的分类及构成要件 66、论合同无效 67、论合同的解除 68、论合同的法律效力 69、论合同的主要条款 70、论合同的变更或解除 71、论合同的转让 72、论合同的担保

73、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74、论违约金责任 75、论合同解释

76、论违约责任制度的特征与功能 77、论违约行为的形态及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78、论合同相对性原则 79、论违约金 80、论合同的解释 81、论无名合同

82、买卖合同中物的瑕疵与权利瑕疵 83、论合同自由原则 84、论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39.论无效民事行为 85、论可撤销的合同 86、论格式条款 87、论赠与合同

88、浅析租赁合同中的转租行为 89、我国买卖合同性质和效力研究 90、非典型合同研究 91、旅游合同研究 92、一物二卖效力研究 93、转租之效力研究合同法 9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常见无效情形及处理和预防方法

95、建设工程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法律界定及处理原则 96、工程承包合同解除权行使的特殊性及难点分析

97、如何规制发包人以合同形式规避《合同法》286条款适用

98、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的代位权的行使问148、肖像权问题研究 题研究 99、“黑白合同”的法律界定及效力分析 100、试论保险代理人的无权代理行为 111、试析保险合同中的格式条款 112、试析超市的格式条款

113、论“最低消费”条款的法律效力

113、试析职业学校就业安置合同中的格式条款

115、试析电讯服务合同的格式条款

116、电信服务合同规制的若干法律问题 117、论合同中的第三人 118、论保证责任的免除

119、论买卖合同的特征与意义

120、对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问题的研究

121、对融资租赁合同相关问题的探讨 122、对电子合同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123、论涉他合同

124、买卖合同典型法律问题研究 125、论赠与合同

126、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问题 127、电信服务合同实务纠纷研究 128、论保险合同

129、客运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130、论委托合同 131、标准合同研究

132、论侵权行为法的完善 133、论共同侵权行为

134、关于共同危险行为的研究 135、论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136、论共同过错 137、论混合过错

138、关于无过错责任的研究 139、产品责任研究 140、公平责任研究 141、论过错推定

142、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 143、民法中的因果关系问题探讨 144、论人格权法体系 145、论一般人格权

146、身份权若干问题研究 147、论名誉权

149、论姓名权及民法保护 150、论法人名称权 151、论隐私权

152、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关系 153、信用权若干问题研究 154、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 155、关于死者名誉的保护 156、论侵权行为的责任条件 157、论特殊侵权行为

158、论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

159、对我国人身损害死亡赔偿金规定的质疑

160、知识产权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刍议

161、侵害生命健康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162、浅析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

163、小议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的统一164、论共同侵权行为的归责基础 165、论共同危险行为

166、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的赔偿之我见 167、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探究 168、自然人的侵权责任能力 169、论精神权利制度

170、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171、论保护死者人身遗存的法理根据 172、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认定与侵权责任构成

173、论侵权行为法的现代发展趋势 174、论特殊侵权行为 175、论过错责任原则 176、论无过错责任 177、论危险责任 178、论精神损害赔偿 179、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180、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181、试论隐私权制度中的权力冲突 182、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初探 183、论公交公司的安全注意义务 184、论学校的安全注意义务 185、论宾馆的安全注意义务 186、论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功能 187、论民法中的归责原则

188、试论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2、论物权法定原则 189、对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实务分析

3、论物权占有 200、试论侵权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

4、《物权法》用益物权制度评析 201、论民事责任的竞合

5、《物权法》担保物权编之评价 202、论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

6、空间权若干问题在物权立法中的体现 203、论我国人身权制度的完善

7、试论我国《物权法》的鲜明中国特色 204、论人身权体系

8、论不动产统一登记 205、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9、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制度研究 206、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与适用标

10、论预告登记 准 11207、论一般人格权的本质与功用 12208、论抽象人格权及人格权法在我国民法 13典中的地位 14209、论身体权及其与生命权和健康权的联 15系 16210、雇主民事责任浅析

211、论合同成立 17212、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可诉性探 18讨; 19213、抛掷物侵权责任研究; 20214、论医疗损害; 21215、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与解决途径; 22216、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民事责任研究; 23217、不真正连带责任研究; 24218补充责任研究; 25219、论戏谑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后果; 26220、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 27221、侵权死亡赔偿研究; 222、论医疗损害赔偿的具体项目及其计算标准; 223、论侵权法中的不作为因果关系; 224、间接受害人制度研究; 225、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制度研究; 226、网络著作权侵权证据研究; 227、侵害占有的侵权责任; 228、受害人同意与侵权损害赔偿 229、惊吓损害的民事法律责任; 230、性权利及其民事救济问题; 231、论学校在学生安全事故中民事责任的认定

物权法:

1、论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关于物的基本理论研究、登记对抗第三人的范围、物保和人保的关系、所有权保留买卖中的期待权的性质、论善意取得制度、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法律性质分析、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研究、地役权的从属性研究、物权法与拆迁制度的改革、准共有问题研究、准占有问题研究、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空间役权研究、特殊留置权研究、让与担保中的设定人的法律地位分析、添附制度和侵权规则的衔接、登记对抗的立法例选择问题研究、论物权法中的征收制度

28、论应收账款质押

29、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婚姻家庭继承:

1、论我国继承制度的性质和基本原则

2、论遗产的范围

3、论法定继承

4、论遗嘱继承

5、论继承的接受、放弃和丧失

6、试论我国监护制度的完善

7、论婚姻自由原则

8、论男女平等原则

9、妇女权益保障研究

10、性骚扰问题研究

11、儿童权益保障研究

12、论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13、老年人权益保障研究

14、论计划生育原则

15、论生育权

16、婚约研究

17、论一夫一妻制原则

18、同性恋者权益保障研究

19、无效婚姻制度研究 20、可撤销婚姻制度研究

21、论非婚同居关系

22、论继父母子女关系

23、防治家庭暴力研究

24、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研究

25、论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

26、夫妻人身关系研究

27、夫妻忠实义务研究

28、夫妻同居义务

29、夫妻家事代理权 30、夫妻约定财产制

31、夫妻法定财产制

32、家务劳动价值与夫妻财产分割立法

33、离婚诉讼中的调解

34、分居制度研究

35、论诉讼离婚的法律原则

36、协议离婚制度研究

37、离婚救济制度

38、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及债务清偿问题

39、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40、离婚扶养制度

41、离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

42、探视权制度

43、论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权

44、收养成立制度研究

45、现代收养法基本原则

46、亲属扶养制度

47、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48、论成年人监护制度

49、继承法基本原则 50、法定继承制度

51、遗产归扣制度

52、继承权的接受与放弃制度研究

53、继承权的取得与行使

54、继承权的丧失与恢复

55、遗嘱继承制度

56、代位继承制度

57、特留份制度

58、遗产债务清偿制度

59、遗赠扶养协议与继承合同 60、遗赠制度

61、无人承受遗产制度 62论婚姻的目的和意义 63、婚姻的伦理本质

64、论婚姻家庭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65、论第三者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民事责任66、论我国婚姻法的伦理精神

67、婚姻登记制度在婚姻法中的定位 68、事实婚姻

69、婚姻无效与婚姻的撤销 70、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71、重婚的认定与处理

72、婚姻法在民法典中的立法定位 73、论婚姻利益及其救济 74、夫妻财产制研究

75、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选择 76、约定财产制 77、论特有财产制

78、对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的评价 79、论配偶权 80、亲权制度研究 81、监护制度研究 82、收养制度研究 83、寄养关系研究

84、论亲属关系发生的根据与立法界定 85、论离婚的条件

86、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 87、精神病人在离婚案件中的诉讼地位问题研究

88、论探望权

89、论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90、论跨国婚姻的法律规则 91、论家庭暴力中的“冷暴力”

92、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 93、生育制度问题研究 94、论夫妻间的忠实义务 95、同居关系问题研究 96、同性“婚姻”研究

97、与婚姻关系有关的利害关系人的界定

98、论违反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后果 99、论夫妻共同财产

100、夫妻个人债务的界定 101、论离婚损害赔偿

102、论夫妻忠实义务与隐私权冲突的法律协调

103、论夫妻的法定代理权 104、女权主义与婚姻家庭立法 105、保护军婚与诉权冲突的问题 106、离婚自由权及其限制 107、婚姻关系的法律定性研究 108、婚姻规律与婚姻立法 109、婚姻法与民法的关系

110、再婚问题研究

111、婚姻仪式的价值研究 112、生育权的法律定位

113、夫妻间的相互债权债务关系问题研究

民诉法:

1、ADR制度探究

2、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思路或基本问题

3、民事诉权的保障

4、诉讼欺诈问题研究

5、论民事审判权的作用和范围

6、论法官阐明权

7、诉讼标的的理论与实践

8、论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

9、试论法院调解的完善

10、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

11、人民调解若干问题研究

12、民事审级制度的重构

13、论财产保全的理论与实践

14、诉讼担当的理论与实践

15、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16、论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立

17、论实验性诉讼

18、论团体诉讼

19、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20、对我国“调审分离”制度的研究

21、改革中的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

22、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

23、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24、电子商务举证责任分析

25、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若干问题研究

26、论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7、电子证据效力问题研究

28、论民事审前准备程序

29、论小额诉讼程序

30、论人民检察院抗诉权的完善

31、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研究

32、督促程序研究(或完善)

33、公示催告程序研究(或完善)

34、、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改革问题研究

35、执行程序中的参与分配制度

36、执行难与法律缺陷

37、司法鉴定有关问题研究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新增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商法:(以下选题为较大的研究方向,具体选题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1、论股东诉讼与股权保护;

2、股东派生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研究;

3、商事登记豁免问题研究;

4、公司的社会责任研究;

5、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研究;

6、公司资本制度研究;

7、公司董事责任问题研究;

8、公司僵局的解决途径;

9、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10、证券市场的自律监管机制研究;

11、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法律体系研究;

12、保险利益研究;

13、破产原因的反思和解析;

14、工伤保险之法律适用;

15、证券集团诉讼的立法思考;

16、我国公益信托制度建设的相关法律问题;

17、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利益衡平问题研究;

18、金融企业破产的特殊法律问题研究;

19、证券跨国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20、股权继承问题研究

环境法 :

1、环境立法体系研究

2、论环境污染纠纷中的举证责任

3、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研究

4、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对策研究

5、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基本法的创新

6、论国家环境监督管理职责

7、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

8、WTO环境规则在中国的适用

9、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研究

10、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研究

11、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研究

12、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完善研究

13、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研究

14、环境法基本原则研究

15、中国湿地保护立法初探

16、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17、光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18、热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19、电子垃圾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20、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对策研究

21、白色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

22、环境污染法律责任研究

23、城市环境管理的法律对策研究

24、农村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25、绿色壁垒与我国的环境贸易中的法律对策

26、入世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

27、污染转嫁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28、公民环境权研究

29、生态安全的法律问题研究

3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31、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和完善

32、西部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33、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34、地方环境立法研究

35、论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完善

3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研究

37、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38、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化

39、地方(区域)水资源保护法律对策研究 40、环境行政许可研究

41、环境行政执法研究

42、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研究

43、论西部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44、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45、论新疆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和完善

经济法:

1.论我国经济法的调整现象

2.大陆法系经济法理论与英美法系经济法理论之比较

3.经济法产生的动因分析 4.我国经济法基本原则分析 5.法的结构变动与经济法 6.政府职能转变的经济法思考

7.试述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与完善

8.论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 9.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10.对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 11.论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

12.企业并购反垄断法律问题研究 13.论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 14.论纳税人权利及其法律保护 15.税收担保法律问题研究 16.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研究 17.论税法的基本原则

18.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19.税收优先权问题研究 20.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 2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 22.产品质量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23.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研究 24.违反证券法的民事责任研究 25.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26.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 27.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 28.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 29.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

30.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思考 31.关联公司法律研究 32.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33.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34.银行业监管法制的不足与完善 35.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

36.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的若干问题研究 37.税收司法保障问题研究 38.论反垄断法的私力实施 39.反贫困的经济法思考

40.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 41.论经济法的宪政基础 42.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

43.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研究(民事、刑事责任)

44.论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

45.论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46.论反垄断和解制度

47.论反垄断法中的消费者利益保护

48.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49.论反垄断法中的宽恕制度

50.比较广告的合法性及其在我国的完善 51.刍议竞争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律 52.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 公司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53.信息公开制度论

54.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法律保障机制探析 55.我国直销行为的法律规制 56.探析论产品缺陷及其法律规制 57.论惩罚性赔偿责任

58.论网络消费的法律保护

59.房地产税收制度研究 60.论公共财政的法治保障 61.论预算法律制度的完善

62.论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完善 63.论实质课税原则 64.论税收代位权

65.论税收撤销权

66.论税收债权 67.论资源环境税收

68.遗产税制度比较研究

69.现代税收程序法中的若干问题

70.论税法公平原则

71.论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构建中

72.论税权的配置

73.浅析财政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 74.论信息共享制度

75.信息安全法律研究

76.捐赠法律问题探析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1、论劳动权

2.社会保险立法体系初探 3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4.劳动合同竟业限制条款研究 5.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劳动标准 6.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工权益保护 7.浅析劳动法的社会法的属性 8.商业秘密的劳动法保护 9.反就业歧视立法研究 10.论平等就业权

11.特殊群体劳动权益保护研究 12.欠薪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13.论劳动法与劳动者的人权保障 14.论集体协商(谈判)制度 15.罢工权立法研究

16.职业培训法律制度研究 17.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研究 18.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 19.劳动监察保障制度研究 20.论社会保障权

21.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22.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23.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24.就业保障(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25.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26.生育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27.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研究 28.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研究 29.工会研究

30.论农民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31.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若干法律问题 32.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若干法律问题 33.论促进就业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3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析

刑法:

1、论当然解释

2、复合行为犯研究

3、偶然防卫研究

4、承继共犯刍议

5、违法性认识与犯罪故意之关系

6、论犯罪中止的有效性

7、论犯罪未遂中“着手”的认定

8、论监督过失

9、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

10、论中断的因果关系

11、关于包容犯的若干思考

12、论构成要件结果

13、被害人承诺研究

14、论打击错误

15、论必要性共同犯罪

16、论虚假破产罪

17、论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18、论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19、论受贿罪中的“特定关系人”

20、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21.论刑法的基本原则

22.略论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完善 23.论洗钱犯罪

24.论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

25.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26.罚金刑的立法思考 27.论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28.论未遂犯

29.论刑法上的犯罪概念 30.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31.论法人犯罪 32.论犯罪客体 33.论期待可能性

34.论犯罪故意或者过失 35.论故意犯罪的形态 36.论共同犯罪

37.论定罪的原则与方法 38.论刑罚的目的

39.论刑罚的正当化根据 40.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探析 41.金融诈骗罪探析 42.绑架罪探析 43.论刑法的解释 44.论罪刑相当原则 45.论刑罚个别化 46.交通肇事罪探析

47.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

48.论罪刑法定原则

49.罪行法定原则及其实现 50.正当防卫制度思考 51.死刑存废论 52.侵占罪探析

53.论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54.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完善

55.国际恐怖犯罪与我国的刑事立法 56.保护生态环境的刑法对策研究 57.野生动物的刑法保护 58.毒品犯罪探析

59.论环境犯罪严格责任的适用

60.坦白从宽与刑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 61.关于不作为犯罪的思考。62.累犯制度

63.论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法完善 64.环境刑法价值理念的重构

65.可持续发展与刑法的“绿色”变革 66.医疗事故罪探析

67.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再思考 68.环境犯罪严格责任研究

69.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思考

70.中国加入WTO后商标犯罪的立法完善 71.论实行行为 72.论单位犯罪

73.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界限 74.论刑事被害救济 75.论非法经营罪 76.法条竞合刍议 77.论刑法的谦抑性

78.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几个问题 79.犯罪预防论 80.论社会危害性

81.论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 82.没收财产刑研究 83.论刑法中的持有 84.论紧急避险

85.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比较分析 86.论教唆犯的性质 87.论共同犯罪的中止

88.论我国罚金刑制度的完善 89.论自首

90.放火罪若干问题研究 91.劫持航空器罪研究

92.论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若干问题 93.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 94.论假冒商标罪 95.论侵犯著作权罪 96.论故意杀人罪 97.安乐死立法研究

98.论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99.论非法拘禁罪 100.论重婚罪

101.论破坏军婚罪的几个问题

102.论拐卖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的区别 103.论抢劫罪的几个问题 104.论贪污罪的若干问题 105.论挪用公款罪的若干问题 106.论受贿罪的立法完善

107.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的思考

108.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中的“意志以外的原因”分析

109.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防范 110.女性犯罪趋势探析 111.青少年犯罪趋势探析 112.论职务犯罪

113.中外有组织犯罪立法研究 114 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115.我国刑法对人权保障的进步与缺陷 国际法:

1、论国际法的法律性及效力

2、论国际法的法律基础与社会基础

3、论人权与法律保障

4、试析大陆架划界的规定与实践

5、试析条约的保留

6、试析国家豁免的理论与实践

7、论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

8、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9、论钓鱼群岛的主权问题

10、论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11、论国际习惯法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12、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原则

13、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14、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15、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6、论国家主权豁免

17、关于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问题研究

18、关于国家自卫权问题研究

19、国际法上不加禁止行为的责任问题研究 20、论领海的法律地位

21、无害通过制度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22、论航空法中的责任制度

23、反恐中的国际法问题

24、论有关国际公约反对空中劫持的主要法律制度

25、外层空间的主要法律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26、国际人道主义法问题研究

27、论人权与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关系

28、关于难民问题的研究

29、论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法律依据 30、条约与第三方的关系问题研究

31、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比较研究

32、联合国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问题研究

33、国际环境法相关问题研究

34、论国际法的主体

35、评国际法上的承认学说

36、论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法基础

37、论国家责任和追究国家责任的方式

38、论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和中国的实践

39、论国际法上的难民制度

40、论国际法上引渡制度的新发展

41、论WTO法对国际法的影响

42、试论《南极条约》体系的法律效力和南极的法律地位

43、评述国际海洋航行制度

44、共同开发海洋矿物资源的国际法问题

45、评析海洋争端解决体制的特点

46、海峡两岸关于空中劫持的法律问题

47、论有关空中劫持条约的主要内容

48、人权宣言与1966年人权两公约

49、论人权方面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 50、论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51、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52、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标准

53、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54、论条约的保留制度

55、试论条约的解释规则

56、论“条约必须遵守”

57、试论条约法中的情势变迁原则

58、国家自卫权之研究

59、试论国际组织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60、关于国际法上自决权的分析 61、外交保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62、论大陆架的划界原则 63、国际法院与联合国安理会职权划分分析

国际私法:

1、国际私法的范围和体系

2、试论我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

3、论最密切联系原则

4、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研究

5、论意思自治说

6、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

7、论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8、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当代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9、论反致

10、论公共秩序保留

11、结合WTO规则,论最惠国待遇制度

12、论国家及其财产豁免

13、论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

14、论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

15、论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16、论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17、论我国关于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的立法与实践

18、论遗嘱的法律适用

19、论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20、论域外取证

21、论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22、论区际司法协助

23、全球化与中国国际私法改革

24、WTO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

25、中国涉外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国际经济法:

(一)国际经济法原理

1、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2、论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

3、论国际惯例的性质

4、法律全球化问题初探

5、论经济全球背景下的国家经济主权问题

6、国家经济安全法律保障制度构建

7、国家利益的法律保障制度

(二)国际贸易法

1、论国际买卖合同的违约救济制度

2、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解除权/不安抗辩权/预期违约

3、国际贸易中的商业风险及其法律防范

4、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制度

5、论原产地制度

6、论WTO体制下的关税制度

7、论非关税贸易壁垒

8、论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9、论贸易与环境政策的互动关系

10、论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问题

11、论道德贸易壁垒及其法律应对

12、国际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及其立法制衡

13、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探析

(三)国际投资法

1、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问题

2、国际投资待遇的法律问题探讨

3、论透明度原则

4、外资国民待遇若干问题

5、《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实施机制

6、外资管辖权的弱化与我国外资立法的完善

7、论BOT投资方式的法律问题

8、国海外投资的立法完善

9、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立法构建

10、论跨国并购行为的法律规制

11、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立法完善

12、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制度分析

(四)国际金融法

1、论跨国银行的法律监管

2、论国际融资租赁中的法律问题

3、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家货币主权

4、论国家金融安全的法律保障

5、国际保理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

(五)国际税法

1、论国际税收公平原则

2、论国家税收主权原则

3、国家税收管辖权刍议

4、反国际避税立法研究

5、国际逃税的法律对策

(六)国际贸易管制措施

1、我国反倾销法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2、外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的对策

3、反倾销中的“替代国”问题研究

4、我国补贴制度的立法完善

5、我国保障措施的立法完善

(七)国际经济组织法

1、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

2、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问题

3、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组织的关系

(八)世界贸易组织法

1、世界贸易组织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2、WTO争端解决机制司法化趋势

3、论WTO争端解决机制

4、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

5、论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6、WTO的基本法律原则

7、WTO协议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适用问题

8、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非违反之诉”

9、论GAS的一般义务

10、WTO发展中国家成员优惠待遇探析

11、WTO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与实践

第二篇: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政治学院202_级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一、调查报告报告类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调查报告——以乐山市高校为例 “中国梦”主题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乐山市民生活水平与幸福度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以某地农村留守妇女为例 乐山市区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入党情况调查报告——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90后大学生学风状况调查报告——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乐山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变迁调查报告

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兼职情况调查报告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的调查报告——以某地中学生为例 90后大学生课外读书情况调查报告——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以某地中学生为例

城镇或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乐山市公益慈善事业情况调查报告

乐山市隔代抚养情况调查报告

西部地区中小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调查报告

不同年级大学生恋爱观差异调查报告

乐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课余活动方式调查报告

大学校园内不文明现象调查报告

乐山师范学院非师范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乐山师范学院学生社团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物价变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青少年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状况调查报告——以某地失地农民为例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乐山师范学院食堂卫生情况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兼职与学习冲突情况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结婚意愿调查报告

乐山市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乐山市的物价水平与人均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乐山周边某乡镇小学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网上购物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教育差异调查报告

90后大学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啃老”现状调查报告

城市环境的恶化与整治情况调查报告

乐山市老年人文化娱乐方式调查报告

乐山老年福利院现状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超前消费调查报告

关于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流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90后大学生考证热调查报告

不同年级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乐山市旅游景区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障情况调查报告

某地区贫富差距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度情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调查报告

90后大学生理财观调查报告

90后大学生同性恋情况的调查报告——以乐山市高校为例 女大学生化妆状况调查报告

网络大V的言论对大众的影响调查报告,以乐山市民为调查报告对象 家风、家规调查报告

快递业在小城镇的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乐山师范学院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乐山市社会福利机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土地荒芜情况调查报告

90后大学生不良生活恶习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基层一般公务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社区法律普及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乐山市流动商贩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小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薪酬与专业相关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假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扶不起”的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调查报告

9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变化调查报告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幸福差异调查报告 高校周边餐馆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90后女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课余休闲方式调查报告

师德现状调查报告

医德现状调查报告

官德现状调查报告

医患关系现状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与教师关系现状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毕业生公务员报考热调查报告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春节红包调查报告(网络红包)

国家法定假日满意度调查报告

父母婚姻状况对大学生的爱情观影响调查报告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理想调查报告

二、科学研究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研究

“韩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时效性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培养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艺术性研究

现代家庭夫妻关系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成员心态研究 街头暴力现状与影响研究

新官德构建研究

新型医患关系研究

当前高校女性主义研究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研究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发展研究 大学生交往中的“潜规则”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市场适应性研究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研究

大学生多元思维方式培养途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现状研究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第三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浙江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英语专业论文选题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一、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一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如语言研究,文字研究,词汇研究,短语和句子研究,语篇研究,语言与文化等);

二、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如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文学流派研究,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三、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探讨、译本研究以及名家名著翻译作品对比研究等)。

四、英美文化(英美加澳新等西方国家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

五、教学法(语言教学研究,教学法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如:语言研究与语言习惯,测试与评估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展研究,英语学习个体差异研究等)。

六、商务英语相关研究,以英语为主的国际贸易与实务等相关研究

附: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Suggested Topics of Graduation Thesis for English Majors)

1.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Personality in Jane Eyre 《简爱》的主人翁个性分析

2.A Brief Comment on O’Henry Short Stories 亨利的短篇小说述评

3.A Comment on Hardy’s Fatalism 评哈代的宿命论

4.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mes of Pilgrimage to the West and Pilgrim’s Progress 《西游记》与《天路历程》主题的比较

5.A Probe into the Feminist Idea of Jane Eyre 《简爱》男女平等思想的探索

6.A Study of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本土文学的研究

7.A Study of Student-Centered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

8.A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Sports Terms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

9.A Study of Transitio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过渡词及表达法的研究

10.About the Breaking of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Great Gatsby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碎

11.About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2.About Transform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13.Application of English Idioms in Daily Life 英语习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4.Body Language Difference in Mean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15.Characterization in Charles Dickens’ Novels 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16.Choice of Correct Words in Translation在翻译中如何准确选词

17.Comment on Bernard Shaw’s Dramatic Art 评肖伯纳的戏剧艺术

18.Comparing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二语习得与母语的比较研究

19.Cross-culture Failures 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区

20.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习惯表达法

21.Cultural Factor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翻译的文化因素局限性

22.Develop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throug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3.Dialectics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辩证法

24.Differences between Audio-lingual Method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区别

25.Effects of Learner’s 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

26.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中心

27.Error Analysis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分析研究

28.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Foreign Affairs 外事用语中的委婉表达

29.Features of Network English 网络英语的特点

30.Food Culture in America and China 中美饮食文化比较

31.How to Appreciate English Pros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Ways 如何欣赏英语散文——传统与现代方法比较

32.Humor and Sati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幽默与讽刺

33.Influence of Mark Twain’s Works in China 马克吐温的作品在中国的影响

34.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nglish Vocabulary 科学技术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5.Inform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信息论与翻译

36.Inter-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英汉谚语的互译

37.Jane Austen and the Heroin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丝丁和《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

38.Lexical Gap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nter-Translation 英汉互译的词义差异

39.Linguistic Features of Abraham Lincoln’s Addresses 论林肯演说词的语言特征

40.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siness Contracts 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

41.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42.Linguistic Taboo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谈汉英语言中的禁忌现象

43.Logical Fallacies in English Writing 英文写作中的逻辑谬误

44.Metaphoric Expressions in Poem …论《…》诗中的暗喻

45.Methods and Procedures in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的方法及过程

46.Needs Analysis of Language Learners 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分析

47.On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论第二语言学习的态度及动机

48.On Charles Dickens Style in … 论狄更斯的《…》中的语言风格

49.On T.S.Eliot’s Mythological Consciousness 论艾略特的神话意识

50.On Teacher-Learner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

51.On the Character of Shylock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52.On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议翻译标准

53.On the Development of Jane Eyre’s Character 论简爱的性格发展

54.On the Feasibility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China 谈交际法在中国的可行性

55.On the Functions of Ambiguity in English 论英语歧义的功能

56.On the Humour of Mark Twain 马克吐温的幽默观

57.On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Theory 翻译理论的重要性

58.On the Learning Strategy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谈英语的学习策略

59.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语言特点

60.On 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1874-1963)评议弗罗斯特的诗歌

61.On the Poetry of William Wordsworth(1770-1885)评议沃兹沃斯的诗歌

62.On the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on 浅议翻译原则

63.On the Relations of Basic Language Skills 基本语言技能的关系

64.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peeches by Elder and Younger Bush 论老布什、小布什语言风格的异同

65.On the Style of Wi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的文体分析

66.On the Tragedy of Loman’s Famil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推销员之死》中罗曼一家的悲剧

67.On the Vividness and Images in Poem … 论《…》诗文的生动性与比喻

68.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 蔑视女性的词汇和表达法

69.On the Writing /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 论涉外经济合同写作/翻译

70.On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Terms 论计算机的术语翻译

71.On Translation of Tourist Guide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72.On Translation of Trade Names and Names of Export Commodities 论商标、出口商品名称的翻译

73.On Winston Churchill’s Prose Writing 评邱吉尔的散文写作

74.Parallelism in English英语中的排比现象

75.Personality Factors to the Suc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个性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76.Points of View and the Mode of Discourse in Vanity Fair 论《名利场》的观点及言语方式

77.Politeness and Indirect Speech Acts 礼貌与间接言语行为

78.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79.Professional Skill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中国中学外语教师的专业技能

80.Relations of Speed and Understandabilit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中

速度与理解性之间的关系

81.Relationship between … Theory and Language Research论…理论与语言研究的关系

82.Relationship of Age to SL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论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83.Rhetorical and Narrative Devices in A Farewell to Arms 《永别了,武器》的修辞与描写手法

84.Scarlet and Black in The Scarlet Letter 《红字》中的红与黑

85.Semantic Analysis of Nominalization in EST 科技英语名词化语义分析

86.Sex Differentiation and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论英语中的性别现象及性别歧视

87.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es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异同

88.Social Contex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外语教学中的社会语境

89.Study of “Hemingway Style” 论“海明威风格”

90.Symbolism in Idiomatic Expressions 论习语中的象征手法

91.Syntactical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 谈商务英语写作的句法特征

92.Syntax in John Milton’s Paradise Lost 弥尔顿的《失乐园》的句法探讨

93.Techniques of Theme Produc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主题的表现手法

94.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chniques in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交际法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95.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Language Vocabulary 计算机语言词汇的特点

96.Th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actors in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97.The E/C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暗喻的英汉翻译

98.The Function of Grammar in English Study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99.The Influence of L1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100.The Influence of Wars on American Literature 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01.The Linguistic Charms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魅力

102.The Negation in Translation 论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

103.The Role of Grammatical Rule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语法规则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104.The Significance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sting 外语测试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05.The Theory of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C Translation 等效翻译理论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106.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专有名词的翻译

107.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 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108.The Use of Nouns in English 英语中名词的使用

109.The Ways of Expressing Emphatic Ideas in English 英语中强调语气的表达方式

110.Thomas Hardy and hi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哈代和他的《苔丝》

111.Translation of Rhetoric Devices in 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论科技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112.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Idioms and Slangs 成语、俚语的翻译技巧

113.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Proverbs, Loanwords and Colloquialisms 谚语、外来语和俗语的翻译技巧

114.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 and their translating strategies.商务英语合同及其翻译策略

115.cultural difference and 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文化差异与跨文化商务交际

116.Linguistic features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 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分析

117.Business marketing and cultural difference商务营销与文化差异

118.Social-cultural analysis to Business activities商务活动的社会文化分析 119.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商务沟通与文化差异

120.Business etiquettes and Business activities商务礼仪与商务活动

121.Th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东西方人际关系要素差异探析

122.On Values of Chines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从词汇角度读中国人的价值观

123.Research on Sino-Western Differences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合作原则的中西方差异初探

124.The Comparison of Euphemism in Wording of Sino-Western Letters中西书信用语的委婉语比较

125.How to avoid ambiguity in different culture如何避免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歧义

126.On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Vocabulary on Chinese Language

英语网络词汇对汉语的影响

127.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tym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英语词源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

128.An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Prejudice in VOA 《美国之音》的语汇与政治偏见分析

129.A Comparison Between News Report ofBBC andVOABBC 与VOA新闻报道之比较

On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

On Treatment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132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Chinese(汉英公示语的翻译)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ames of Commendation(英语商品名称的翻译)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 Skill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技巧

An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Poetic Image诗歌翻译的意象问题探讨

A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itles of English Films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137 A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itles of English Novels英语小说题目的汉译问题 13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oem “ Untitled “ by Li Shangyin

第四篇:新闻系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学生毕业研究文选题

“用事实说话”的新闻客观原则研究 “由发表重要讲话”说起 《人民日报》新闻语言的特点研究 《时尚》杂志的传播学意义

《中国青年报》新闻语言的特点研究 报道主体的形象思维与新闻的可读性研究 不同媒体在运用信息来源时的差异研究 财经记者在中国传媒中的崛起现象研究 采访中视觉功能的意义研究 传播时尚化的受众心理研究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的关系研究 从导语形式看写作主体的新闻观念 从动态消息视角考察媒体的新闻意识 从美国时代周刊的主笔制论中国名记者的培养 从纽约时报杰森·布莱尔丑闻看新闻记者的素质从受众角度谈体验式采访

从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看环境新闻

从通讯报道的时代变化看中国的新闻观念的演进从网络情色内容的泛滥研究媒介与受众的合谋 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研究

从新闻无学的观念看当前的新闻学教育 从与传统新闻的比较看网络新闻制作特点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研究

从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看电视采访 大众传播功能的多维解读 大众传媒平衡报道的技法探究 大众传媒与文化导向 大众化报纸的同质竞争研究 大众媒介的负面功能研究 当代新闻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跨国传媒的特点研究 党报报道的特点研究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空间研究 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研究 河北省报业市场研究 河北省报业生态环境研究 电视文化发展的误区研究 电视新闻栏目定位研究

调查性报道的主体心理研究

动态消息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考察 都市报的发展研究 都市报的价值取向研究 都市报转型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图片编辑研究 对本质真实研究的再思考 对新闻评研究文体分类的研究 中国灾难性新闻报道研究

二元对立与新闻评论的选题关系研究 负面报道的文化动因研究

格拉斯哥学派与中国当代新闻观的比较研究 国内众多媒体采用通稿潜在原因研究 会议新闻采访研究 简明消息的纯新闻性研究 焦点访谈选题特点研究近代维新派办报思想研究 经验性消息的写作动因研究 李大钊新闻思想研究 邵飘萍新闻思想研究 静态式版面解读 两会新闻报道研究

“事实”与“说话”的理论悖逆研究 报告文学的边缘性研究 采访中的人文关怀研究 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女性缺席研究 大众传播过程中的意义误读研究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 工业革命对全球新闻事业的影响研究 陆定一新闻理念的局限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伦理思想研究 媒介发展的跨区域现象研究

媒介公众形象与目标公众的心理匹配研究 媒介舆论监督的越位研究 民生新闻舆研究监督功能研究 从帮忙类节目看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学生毕业研究文选题

深度报道的兴盛对传统新闻观念的消解与互补研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研究 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述评性消息对新闻话语霸权形成的作用研究 网络传播环境下把关人的角色嬗变研究 网络的舆研究监督功能研究

网络对于大众传播媒介话语霸权的解构研究 网络新闻的价值诉求研究

我国传媒介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研究 现代媒介文化的人文缺失研究

媒介表达与欲望建构-消费社会的传播图景 消息结构对新闻观念的制约研究 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研究 新闻故事化的现代趋势研究

新闻市场化与新闻报道内容低俗化的关系研究 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矛盾及对策研究 信息时代新闻价值观的转变研究 信息时代新闻敏感的培养研究 媒介的责任解读

媒介话语空间和民间话语空间的间离研究 媒介话语权利研究

媒介集团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 媒介社会角色的流变

媒介市场细分与媒介的个性研究 民谣的传播学解读 穆青作品的语体特点研究 拟态环境的边界

频道专业化发展趋势研究

全球化与中国当代电视的发展策略研究 人文关怀与环境新闻关系研究 软新闻的受众本位解读 深度报道的时代性研究 深度报道的主体性研究 网络对于公共领域的构建研究 时评的选题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的文化报道研究 研究市场细分下的受众定位 促成新闻报道简洁风格的因素研究

电视台娱乐节目盛行的原因研究 社研究与评研究员文章的功能分化研究 体育新闻报道中语言形式的得与失研究 新闻报道中“据称”现象研究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研究 中国“舆论监督”溯源研究 中国舆论监督理念溯源研究 中国电视主持人的明星制

重大新闻事件舆论监督失语的深层原因探究 受众需求对新闻写作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 述评性消息与新闻客观性原则的矛盾研究 媒介议程的设置主体研究

谈网络传播环境下大众传播理研究面对的挑战体验式采访的可读性意义研究 体验式采访的真实性研究 网络传播对于新闻价值的重构研究 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沉默的螺旋” 研究 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研究 网络传播中的舆研究领袖现象研究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

研究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网络时代新闻采访的变革研究 网络新闻编辑研究 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网络新闻采写的原则及方法的宏观研究 网络新闻发展趋势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的长尾理论 析“日前”的潜在新闻理念惰性 现代传播的消费特征研究 现代媒介企业制度发展研究 媒介产业化研究 消费社会的符号学阐释 心理学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研究 新华社新闻语体研究

当前报纸版面设计流行趋势研究 新闻报道创造性的思维学研究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叙述视角的选择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学生毕业研究文选题

新闻报道的全知视角与文本性失实 综合性消息的全知性叙述视角研究 新闻报道的人称研究

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差异及失实程度研究 新闻报道的新华体与小报体的对比研究 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与求异思维 新闻报道与国家安全关系研究 新闻报道与历史文本的关系研究 媒介表达与民族认同

新闻报道与事实之间关系的符号学探析 新闻报道中女性地位研究 新闻编辑的思维特征研究 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研究

多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意识转变研究 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意识研究 报纸专刊定位研究 副刊编辑的角色定位研究 新闻采访的人际传播视角研究 新闻策划研究

新闻产业化与真实性原则的矛盾研究 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关系研究 新闻传播的主体性意识对可读性的消解 新闻传播主体对新闻现象的价值操控 新闻调查选题特点研究 新闻故事化的文体性差异 新闻话语霸权与新华体的关系研究 新闻话语权的操纵层面研究 新闻价值的多维挖掘研究 新闻价值的主客体关系研究 新闻时评热现象透视 新闻现象与本质的哲学研究 新闻写作的现象学研究

新闻写作主题先行的主体心理研究 新闻叙述的次知视角与客观性报道 新闻叙述的戏剧视角与客观展示

新闻叙述视角与报道主体的主客观差异研究 新闻叙述文体走向研究

新闻叙述与文学叙述对读者情感触动的差异研究

新闻娱乐化原因研究 新闻语体的特点研究 新闻语言的句式研究

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的关系研究 新闻自由的维度研究

意识形态与正负报道的关系研究 隐形采访与舆研究监督研究 硬新闻软化的方法研究 有效传播与受众心理研究 娱乐新闻写作的低俗化现象研究 灾难新闻的价值审视研究

灾难性报道在受众新闻需求中的作用研究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社会责任观研究 正面报道的中国文化动因研究 中国报告文学特性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办报思想的转型过程研究 中国农业新闻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河北省电视台农民频道研究 地方电视台新闻改革研究 电视新闻方言播报研究 电视读报节目研究 电视选秀节目研究

中国新闻报道的公文化研究 中美新闻报道中讣闻的比较研究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模式研究 专业采访报道的特征研究 专业记者的发展趋势研究

宗教对新闻报道价值取向的影响研究 访谈类电视节目研究 电视栏目剧研究 故事类电视节目研究

中国电视节目同质化竞争原因研究 帮忙类电视民生节目传播隐忧研究 卫视新闻改革研究

湖南卫视对于电视改革的启示意义研究 新闻话语生产与控制研究 频道专业化研究

网络舆论生成机制研究

从铜须事件看网络舆论生成特点

谁在设置媒介议程?-议程设置理论的再思考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学生毕业研究文选题

从汶川报道看沉默螺旋理论现实应用 地方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研究 网络舆情演变与评估研究

第五篇: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法学院)

法学理论

【论文题目】 论法的本质属性 【提示要点】

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把法本质分为三个层次: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第一层次;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法本质的第二个层次;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因素是法本质的第三个层次。通过论述说明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统一性,说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关系以及和物质制约性之间的关系。【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76-387页 2. 3. 【参考论文】

1.李巍:《法本质的“层次论”质疑》《政法论坛》1995年01期

2.朱苏力:《法本质理论的接受与中国传统的“法”和“法治”》《比较法研究》1997年02期 3.米健:《从人的本质看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观念的原本认识》,《法律科学》1997年01期 4.童之伟:《法的本质是一种实在还是一种虚无——法的本质研究之一》,《法学》1998年10期

5.童之伟:《用什么方法确定法的本质——法的本质研究之二》,《法学》1998年11期

6.郝铁川:《论现代法本质的另一面》,《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关星 策向:《关于法的本质问题对话录》,《当代法学》1998年01期

8.郭道晖:《多元社会中法的本质与功能——第二次亚洲法哲学大会述评》,《中外法学》

1999年03期

【论文题目】

关于法的起源的几个问题 【提示要点】

一、法产生的历史过程

论述国家和法律是在氏族组织和氏族习惯无力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情况下,作为它们的替代物而产生的。

二、法产生的标志和形式

法的最终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产生、权利义务的分离、诉讼与审判的出现,法产生的基本形式有雅典法形式、罗马法形式、封建制法形式。

三、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法的起源经历了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法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参考书目】

1. 2. 3. 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54-176页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538-540页 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或新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苏)列维纳:《国家与法律的起源及其本质》,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0年编印 刘金国、舒国滢:《法理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论文】

1. 2. 3. 乔伟:《论中国法律起源的途径及其特点》,《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03期 武树臣:《中国法的起源及其特征》,《中外法学》1992年02期 谢石松:《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观》,《法学评论》1998年06期

1. 胡大展:《“灋”意考辨——兼论“判决”是法的一种起源形式》,《比较法研究》202_年06期

【论文题目】 论法律与科学技术 【提示要点】

本篇论文主要论述关于法律与科技的法理学问题,法律与科技的关系;考察科学和技术对法律制度、原则的各种构成性影响,诸如对法律体系和法律适用范围的影响、对立法的影响、对司法的影响、对法律观念的影响等;最后阐述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参考书目】

1.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论文题目】

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提示要点】

本篇论文应首先阐明法律体系的含义和特征,明确与法系、法学体系的联系与区别,其次阐明部门法的含义及划分标准,最后阐明当代中国的主要法律部门及“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划分问题。【参考书目】

1. 2. 3.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沈宗灵:《比较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刘海年、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中国法制出版社202_年版

【参考论文】

1. 2. 3. 4. 5.

【论文题目】 论法律实施的监督 【提示要点】

首先阐明法律实施与监督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体系,概括我国法律实施与监督的基本状况;其次从宪法是法律监督的基本保障和根本标准、法律监督首先是宪法监督的观点出发,论述宪法之上原则,宪法的直接效力和宪法解释与宪法司法化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宪法监督机制的设想;再次,运用分权和制衡理论,阐述只有权力制约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监督;最后,从法律质量、法律运作成本以及法律实施产生负作用的可能指出法律监督的局限性。【参考书目】

1. 2. 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王勇飞、王启富主编:《中国法理纵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刘翰 施嵘:《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学报》1993年03期; 沈宗灵:《再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学研究》1994年01期; 张广博:《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当代法学》1996年04期

徐显明:《“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维透视”笔谈 社会转型后的法律体系重构》

《文史哲》202_年05期; 郭天武.朱雪梅:《“一国两制”下内地与香港法律体系的冲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年05期

3.M•J•C•维尔:《宪政与分权》,苏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李忠:《宪法监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参考论文】

1.蔡定剑:《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探讨》,载于《法学研究》1989年03期 2.陈延庆:《论我国立法监督的权限和程序》,载于《中国法学》1995年02期 3.邓传明:《论法治国家的权力制约》,《法学评论》1997年02期

4.胡锦光:《立法法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及不足》,载于《宪法与行政法学》202_年02期 5.新华社:《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检察日报》202_年3月10日第1版

【论文题目】 论司法独立原则 【提示要点】

首先论述司法独立原则的由来和发展,说明司法独立是厉行法治、确保人权和国家权力正常运行的必然要求,并进一步阐明司法独立原则的基本内容;其次探讨原则与民主法治社会、与人权法律保护、国家权力制约之间的内在关系,阐述实施该原则的意义所在;最后探讨我国司法独立原则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赵震江:《分权制度和分权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梁治平:《法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参考论文】

1.尹志学:《分权制衡与现代法治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启示》,《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08期 2.傅兆龙:《权力制约——一条重要的政治规律》,《中国法学》1993年第2期

法律移植一般理论 【提示要点】

在法律移植问题上,在国内外法学中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它们不限于法律移植的词义、法律能否移植及其程度、范围,以及移植的对象、原因、方式、效果等问题,而且还往往涉及到法律本身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首先,关于移植的对象和内容。应注意作以下区分: 第一,所移植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个法律制度、部门法、法典,法律或仅是部分甚至个别具体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原则等。第二,所移植的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基本制度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密切联系的法律,或联系较少,甚至没有联系的法律。第三,就同一个法律或法律规则而论,还应区分它们的政治目的与社会功能。第四,所移植的是倾向国际一体化的法律,还是倾向特定民族或地区文化传统的法律。其次,关于移植的原因。从法律内容和变化速度而论,法律变化有质变与量变之分。最后,关于法律移植的效果。在国外比较法学中,往往将这种效果分为成功与失败两种。【参考书目】

1.沈宗灵:《比较法总论》

2.朱景文:《比较法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罗•赛德曼:《评阿兰.沃森的“法律移植:比较法的方法”》,王晨光译,《中外法学》1989年05期 2.沈宗灵:《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外国法译评》1995年01期

3.蒋传光:《浅谈法律移植的几个问题》,《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年05期

4.周少元:《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与法律移植》,《中外法学》1999年02期 5.王立君:《法律移植的界定》,《法学论坛》202_年02期

【论文题目】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提示要点】

法律与道德同为社会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中,以其独有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着重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并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要求;道德侧重从支配人们行为的内在思想意识进行规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它不同于法律(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实施),而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

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转化。道德是法的哲学内涵,是法律形成的伦理依据,而法律是一定伦理精神的体现;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尺度,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如果没有法律的保证会苍白无力。一般说来,守法在任何社会里都有道德内容,而任何社会的道德原则也都渗透在该社会的立法原则中。这种渗透还表现在有些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是一致的,如“敬老爱幼”、“忠诚可信”、“夫妻相互忠实”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要求。【参考书目】

1.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哈特著:《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参考论文】

1.蔡定剑:《论法的品质——兼谈宗教、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11期

2.刘作翔:《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

——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追问和再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8年01期 3.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 4.王云骏:《浅议道德规范法规化》,《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5.周永坤:《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正当性》,《法学》1998年第7期 6.刘佳:《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法理学、法史学》202_年02期

7.龙文懋/崔永东:《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法哲学思考 ——美英现代法哲学家论道德与法律关系评析》,《哲学动态》202_年09期

【论文题目】 法律文化解读 【提示要点】

文化已成为当今多种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文化的视角看待法律,通过对法律文化的构成及其过程的分析,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法律:

1、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

2、作为精神文化的法律,产生、传播和整合3、法律制度运行中的文化因素;最后阐明如何在重建新型中华文化的前提下,考虑中国法律文化的重建。【参考书目】

1.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2.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8年版(增订本)4.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2_年版 5.莫菲,《文化和社会人类学》,吴玫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5.杨力:《法律秩序的概念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2_年11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法律解释体制 【提示要点】

本文应首先论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及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其次论述我国法律解释体制是以最高权力机关常设机构的立法解释为中心,其它解释从属于立法解释的一个综合的制度系统;最后分析我国当前法律解释体制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参考书目】

1.哈特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2.波斯纳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4.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郭华城:《法律解释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参考论文】

1.苏力:《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2.张志铭:《关于中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3.陈金钊 刘作翔:《论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学习与探索》1997年03期 4.陈弘毅:《当代西方法律解释学初探》,《中国法学》1997年03期

5.程宗璋:《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法律解释工作的若干思考》,《探索》1997年04期

6.陶凯元:《中国法律解释制度现状之剖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7.徐晓峰:《法治、法律解释与司法改革》,《法律科学》1999年04期 8.周旺生:《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研究》,《现代法学》202_年02期

9.袁明圣:《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探微》,《法商研究》202_年02期

【论文题目】

论法律与政策的关系

【提示要点】

一、界定政策、执政党的政策的概念;

二、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是同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紧密相连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我国表现为社会主义法和党的政策的关系;

三、政策和法律的有机结合完善了我国社会调整机制,但同时应分析政策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参考书目】

1. 2. 3. 4. 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王勇飞 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肖永清:《论政策、法律、形式的相互关系》,《中州学刊》1982年04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 【提示要点】

首先分析法律意识在法治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论述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是评价社会主体对现代法律和法治主观把握状况的标尺 ,包孕着法律形式观现代化和法律价值观现代化的标准);其次分析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成因;最后论述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解决途径。【参考书目】

1.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1996年版 【参考论文】

1. 2. 3. 4. 5. 朱景文 李正斌:《关于法律意识与法的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外法学》1994年06期 李晓红:《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理论导刊》1995年01期

马长山:《伦理秩序、法治秩序与公民意识 ——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构建》,《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郭艳:《法律价值的冲突与选择——兼谈法律意识的现代化》,《青年研究》1998年06期 刘旺洪:《论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学习与探索》202_年06期

1. 2. 3. 谢晖:《权利与权力界──法制现代化的奠基石》,《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锦文:《论法制现代化的多样化模式》,《法学研究》1997年06期 严存生:《法制现代化的核心是合理性化》,《法学》1997年01期

4.李少伟:《法律观念与法律制度的互动──法制现代化实现的内在动力》,《河北法学》1998年06期

5.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中国法学》202_年05期

6.刘国利:《论当代中国的主动渐变型法制现代化道路》,《南京社会科学》202_年03期 7.蒋立山:《法律现代化的三个层面——从法律“西化”概念说起》,《法学》202_年02期 8.刘星:《现代性观念和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式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2_年第3期

【论文题目】

试论中国实现法治的模式与途径 【提示要点】

世界各国的法律发展过程 ,大致可分为“演进式”和“建构式”两种发展模式。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缺陷以及中国法治建设的后发性决定了中国不宜走“演进式”道路 ,而应走一条渐进的、按阶段进行的“建构式”道路。“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是相对于“自然演进型”法治道路而言的一种法治化道路模式,它是指一国的法治化运动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启动和推进的,法治目标主要是在政府的目标指导下设计形成的,是“人为”建构的,法治化进程及其目标任务主要是借助和利用政府所掌握的本土政治资源完成的。中国选择和走上“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是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客观选择。“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具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在法治化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矛盾和潜在的危险。

学术界从两大方面提供了实现法治的途径:一是更新观念,如民主观念、法治观念、权利观念、权力制约观念、法律平等观念等,特别是要反对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法律观,树立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二是改革领导方式和法制运作方式。要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处理好党与政、党与法的关系。转变立法方式和政策,改革立法制度,强化人大的立法权和监督权。改革行政执法制度,实现依法行政。改革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公正。【参考论文】

1.舒国滢:《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及其面临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6期 2.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下)》,《中外法学》1998年03期,04期 3.夏恿:《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4.吴家清:《国家与社会:法治的价值选择》,《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汪太贤:《试论实现中国法治的模式选择》,《学习与探索》1999年02期

6.郭学德:《试论中国的“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2_年02期

【论文题目】

论人权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要点】

本文主要是探讨个人人权与国内法的关系。

一、人权是衡量法律的价值标准: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诊断现实生活中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并错金法律的自我完善;

二、法律是人权的保障手段,人权的法律保护方法和形式是多层次、多种类的,即由立法、司法保护,又有个人的保护、宣言、原则的保护;

三、法律需要为人权的实际形式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即通过法律为人们行使人权确定技术上和程序上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界限。【参考书目】

1.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2.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3. 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参考论文】

1.李步云:《人权的两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1994年03期

2.刘海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权观念》,《中国法学》1994年03期

3.朱晓青:《论人权的共同标准——兼与万鄂湘同志商榷》,《中国法学》1994年06期

4.韩震:《论人权的历史性与理想性——兼评米尔恩的《人权哲学》》,《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03期

5.信春鹰:《东西方人权观念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东亚人权的文化基础”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社会科学》1996年10期 6.徐显明:《人权理论研究中的几个普遍性问题》,《文史哲》1996年02期

7.郭道晖:《人权观念与人权入宪》,《法学》202_年04期

【论文题目】

“法律全球化”的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有普遍性的,但并不排除某些国家或民族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特殊性。由于中外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因而其法律制度的发展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文应充分利用历史材料,认真分析、比较、研究这些共性与个性,从中阐明中外古代早期法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早期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内容、本质特征以及客观规律。[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尚书·吕刑》,见《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左传·昭公六年》,见《十三经注疏》下册; 《周礼·秋官》,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礼记》,见《十三经注疏》上、下册; 《仪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史记》卷二《夏本纪》、卷三《殷本纪》、卷四《周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11.胡留元、冯卓慧著:《长安文物与古代法制》,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12.杨炽译:《汉穆拉比法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3.马香雪转译:《摩奴法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4.郝际陶译:《格尔蒂法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5.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16.梅因著、沈景一译:《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7.朱塞罗·格罗索著、黄风译:《罗马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论文题目] 论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变革 [提示要点] 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变革,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时期,法律的秘密状态被打破,各国先后颁布了成文法,并通过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使得以“礼治”、“德治”、和“人治”为特征的早期法制逐渐让位于以“法治”思想和重刑主义为指导的君主专制集权法制。撰写本文要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发生这一变革的社会历史背景,通过对其具体内容的研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论文题目] 云梦睡虎地秦简与秦朝法律体系研究 [提示要点]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弥补了秦律失传与文献不足的遗憾,为我们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及社会状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撰写本文应以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内容为依据,以文献资料的记载作参考,配合其它文物考古材料,深入细致地考察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与法律制度,揭示其立法精神与立法特色。[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史记》卷五《秦本纪》、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栗劲著:《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周礼·秋官》,见《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礼记》,见《十三经注疏》上、下册; 《仪礼》,见《十三经注疏》上册;

《史记》卷四《周本纪》、卷五《秦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卷二十四《食货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胡留元、冯卓慧著:《长安文物与古代法制》,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刘海年著:《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12. 3. 4. 5. 6. 7. 8. 9.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栗劲著:《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刘信芳著:《云梦龙岗秦简》,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大庭脩著、林剑鸣等译:《秦汉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堀毅著:《秦汉法制史论考》,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10.张伯元著:《出土法律文献研究》,商务印书馆202_年版; 11.蒋礼鸿著:《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版。

[论文题目] 试论汉朝的刑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提示要点] “汉承秦制”,秦律的主要体系、内容为早期汉律所继承,其中也包括秦律中的残酷刑罚。汉朝早期实行“无为而治”,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一弊病,但没有对早期汉律刑罚体系做本质上的修正。文帝、景帝时期进行的刑制改革,使刑罚制度及其体系开始发生变化。本选题应从刑制改革的背景、内容特别是几个主要刑种的改变,分析这次改革的目的及其意义。[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2_年版;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年版; 高潮、马建石主编:《中国历代刑法志注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10.霍福存著:《复仇 报复刑 报应说——中国人法律观念的文化解说》,吉林人民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从汉朝法律原则和制度看法律儒家化的早期表现 [提示要点】

儒家的伦理精神在汉代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中开始有所体现,是中国传统法律早期儒家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汉代法律与儒家伦理二者间发生结合的原因,法律制度和原则的表现、原因、目的以及这些制度、原则对后来法律的影响。[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论文题目] 论汉朝春秋决狱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影响 [提示要点] 春秋决狱作为产生于汉代的一种司法制度,体现出赋予《春秋》经义极高法律效力的要求。本文应从春秋决狱提出的历史背景、具体推行活动和原则以及对后世法律的影响来全面分析、考察这一制度。[参考书目] 1.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俞荣根著:《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俞荣根著:《道统与法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武树臣著:《儒家法律传统》,法律出版社 202_年版。

33. 4. 5. 6. 7. 8. 9.

《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版; 浅井虎夫著:《中国法典编纂沿革史》,内务部编译处1920年版。

[论文题目]

魏晋南北朝时期刑罚制度的变化 [提示要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转型时期。从西汉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之后,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向着相对文明化发展。到北齐、北周以后,新的封建五刑制度初步确立。撰写本论文时,应当着重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刑罚制度的沿革、变化及其影响,考察当时的律学家们为创制新的刑罚制度所作的贡献。[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论文题目] 论《唐律疏议》对中国古代立法成就的继承与发展 [提示要点] 《唐律疏议》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战国秦汉以来的立法成就进行了一次集中总结,在中国及东亚诸国法制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撰写本文应在充分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法典体例、法律内容、立法成就等方面,将《唐律疏议》与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成文法进行比较研究。[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论文题目] 唐代律令格式法律体系研究 [提示要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十分完备的时期,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唐律以《永徽律疏》的形式保存下来;唐令《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卷二十三《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魏书》卷一百一十一《刑罚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 《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2_年版;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杨廷福著:《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刘俊文著:《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晋书》卷三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魏书》卷一百一十一《刑罚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陈寅恪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版;

仁井田陞著:《中国法制史研究》(刑法卷;法与道德、法与习惯),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版。

5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池田温编集:《唐令拾遗补》,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版; 《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钱大群著:《中国法律史论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李玉生著:《唐令与中华法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王立民著:《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_年版; 郑显文著:《唐代律令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张晋藩主编:《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史》,巴蜀书社1999年版; 徐道邻著:《唐律通论》,台湾中华书局1966年版; 戴炎辉著:《唐律通论》,台湾正中书局1964年版; 刘俊文著:《唐代法制研究》,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论文题目] 论唐朝司法制度的变化 [提示要点] 秦汉以来确立的司法制度,到隋唐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司法机关方面,出现了严格的法官责任制度;司法审级方面,规定了级别管辖与地区管辖的严格限制;在诉讼审判方面,创立了不告不理、死刑复奏、回避制度等新的程序原则;刑罚执行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方式、时间等。写作本文时,应在与隋唐以前的司法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研究唐朝司法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论文题目] 试析宋代的刑罚制度 [提示要点] 宋代建立之初,为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唐末五代以来刑罚过于苛酷的状态,曾对一般刑事犯罪减轻处罚。这一时期虽然基本沿用隋唐时期确立的五刑制度,但又创立了一种折杖法,它虽有变相减轻刑罚的作用,但未改变宋代刑罚制度不断加重的趋势。两宋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贼盗犯罪异常突出,因此,刑罚制度更为严酷。本选题在运用史料的基础上,论述宋代刑罚制度的构成、特点以及有关刑罚的实施,甚至酷刑的施用(如刺配、决重杖一顿处死、凌迟等)。[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9.

《宋史》卷一百九十九至二百一《刑法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 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刑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 薛梅卿点校:《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薛梅卿等主编:《两宋法制通论》,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赵晓耕著:《宋代法制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戴建国著:《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_年版; 郭东旭著:《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旧唐书》卷五十《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 刘俊文撰:《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仁井田陞著、栗劲等译:《唐令拾遗》,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池田温编集:《唐令拾遗补》,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版; 徐道邻著:《唐律通论》,台湾中华书局1966年版; 戴炎辉著:《唐律通论》,台湾正中书局1964年版; 刘俊文著:《唐代法制研究》,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刘俊文著:《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初探》,中华书局1989年版; 张晋藩主编:《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史》,巴蜀书社1999年版。

7[提示要点] 由于明初社会动荡不宁,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由朱元璋开创的明朝法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也直接影响到后来的清朝。本文可从明朝法律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法律制度(刑事、民事、行政、经济、司法等)的内容、特点及其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论文题目] 简评明初的重典惩贪 [提示要点] 宋元以来,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刺激,官吏的贪污腐败异常突出。朱元璋深知贪官污吏对民众的盘剥是导致农民起义的重要根源,因此,为稳定统治,朝廷必须对贪官污吏进行有效的打击,并试图通过治吏达到更好地治民、治国的目的。本文可从以下方面论述:

一、明初重典惩贪的社会背景。重典惩贪的成因及方针的确立。

二、明初重典惩贪的法律规范。《大明律》、《明大诰》等,明代惩治贪官污吏立法之严酷,为历代所罕见。

三、司法实施状况。重刑严惩(施用剥皮实草之刑,借助民众力量惩治贪官污吏等)。

四、作用及局限性。[参考书目] 1. 2. 3. 4. 5.

[论文题目] 论晚清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与近代化 [提示要点]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领事裁判权被强加给中国并逐渐扩大,中国的司法制度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而20世纪初的司法改革,最终开启了中国司法制度近代化的阀门。本文可从社会背景、晚清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与近代化及其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论文题目] 论清末议会制度的初建 [提示要点] 清末在仿行宪政的过程中,先后筹建了资政院与咨议局。这两个机构在运行过程中,起到了一些西方中央和地方议会的作用。因此,它们的设立可以视为我国议会制度的初建。本文可从筹建资政院与咨议局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政院与咨议局的筹建、资政院与咨议局的运行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参考书目] 1. 2. 张静庐等点校:《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 《大清法规大全》,政学社1909年版; 《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大清光绪新法令》,商务印书馆1909年铅印本; 《大清宣统新法令》,商务印书馆1910年铅印本。《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

卞修全著:《立宪思潮与清末法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_年版。1.《明史》卷九十三至九十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杨一凡著:《明大诰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明史》卷九十三至九十五《刑法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 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薛允升撰、怀效锋等点校:《唐明律合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蒲坚编著:《中国古代法制丛钞》,光明日报出版社202_年版; 杨一凡著:《明大诰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苏亦工著:《明清律典与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9建立独立的司法审判体系,不仅是近代中国完善宪法政治的诉求,也是实现司法体制近代化的必要条件。中华民国在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政府时期,围绕司法制度和司法与行政的分离作出了诸多努力。通过对这一过程中的立法活动与司法机构、司法人员选任体系等的比较分析,可以对这一时期司法独立原则的发展进行探讨。[参考书目] 1. 2. 3.

[论文题目] 试论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法制中的“社会本位”原则 [提示要点] 个人本位原则和社会本位原则在中国近代民法订立中都曾确立过。大清民律草案由于订立时处于二十世纪初,民法条文多取自德国民法,法律以十九世纪确立的个人本位为主。北洋政府时期,修订法律馆协修江庸认为,现在社会情状变迁,非更进一步以社会为本位,不足以应时势之要求。到南京政府时,已经明确社会本位原则。而南京政府的立法原则是以孙中山法律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对“三民主义”的不同诠释,尤其是借助孙中山的以国家自由观和集体平等观为理论基础的社会本位立法思想体系,使南京政府制定的民法典确立了社会本位的原则。[参考书目] 1. 2. 3. 4.

[论文题目]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土地立法初探 [提示要点]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反帝反封建和建立新国家的目标,特别注重解决土地问题。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中共中央在1946年5月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解放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为统一各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中共中央于1947年10月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作为各解放区普遍实施的土地法。本选题可通过比较研究,考察这部土地立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规范、内容、特点、作用、效力、影响以及经验教训等。[参考书目] 1. 2.

[论文题目] 论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人民调解制度 [提示要点] 人民调解制度是对审判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及时解决民间纠纷、息事宁人、减少诉讼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是人民民主政权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调解制度始于土地革命时期,至抗战时期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人民调解制度的调解范围,是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本选题主要论述革命根据地人民调解制度所确立的原则、内容以及化解民间矛盾冲突,促进人们之间的和睦礼让,安定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进而为稳定革命根据地秩序所发挥的作用。[参考书目] 1.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全四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张希坡、韩延龙主编:《中国革命法制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上册)、1992年(下册)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全四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张希坡、韩延龙主编:《中国革命法制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上册)、1992年(下册)版。吴经熊编、郭卫增订:《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汇编》,会文堂新记书局1947年版,或台湾版六法全书; 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202_年版; 黄宗智著:《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202_年版; 张生著:《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吴经熊编、郭卫增订:《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汇编》,会文堂新记书局1947年版,或台湾版六法全书;

哈罗德·J·伯尔曼著、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韩秀桃著:《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1希腊究竟为新罗马、即君士坦丁堡的诞生贡献了什么,它又如何将其印记深深留在了从巴格达到托莱多的穆斯林文明身上。概括而言,我们应在相当程度上“放宽历史的视界”。

[参考书目] 1.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 2.《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3.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_年版 4.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严群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5.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 7.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 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8.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8年

9.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_年 10.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11.库朗热:《古代城邦 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 12.古朗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李玄伯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 13.保罗·卡特里奇主编:《剑桥插图古希腊史》,郭小凌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2_年 14.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西方文明的源泉》,葛海滨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2_年 15.芬利主编:《希腊的遗产》,张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_年

16.厄奈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 柏拉图及其前人》,卢华萍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2_年 17.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希腊的生活》,幼狮文化公司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 18.基托:《希腊人》,徐卫翔、黄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_年 19.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王琼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_年 20.刘晨光等:《希腊四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

[论文题目] 罗马法相关论题 [提示要点] 罗马法是西方法治的源头活水,不仅在过去的历史上它是最具影响力的世界性法律体系,而且,在现代社会,罗马法的精神与技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不仅是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础,而且,对普通法也有主要影响。

罗马法方面的论文题目选择面较大,可以选择公法方面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私法方面的题目;不过从国内研究成果和资料储备情况来看,罗马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私法领域,可以借鉴

的材料也相对更丰富。因此,如果想要对罗马公法的有关问题展开研究,建议直接借助外文材料和外文文献。

[参考书目] 1.(法)勒内·达维著,漆竹生译,《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2.(德)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等译,《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3.(英)梅因著,沈景一译,《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4.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写,《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5.由嵘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6.(意)朱赛佩·格罗索著,黄风译,《罗马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7.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商务印书馆1989年。

[论文题目] 日耳曼法相关论题 [提示要点] 日耳曼法是西欧法律史上重要的法律体系之一。有关本章论文选题可能注意的问题有:

1、在研究日耳曼法的过程中,应注意时空上与其他法律体系的关联,一方面,日耳曼法受到了罗马法等外来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后世无论在继日耳曼王国解体之后建立的欧洲政权的法律中,还是在中世纪的地方法、王室法及近代西方大法系主要国家的法律文化中,均含有一定的日耳曼法因素;

2、国内有关日耳曼法研究的材料非常有限,若欲作较为深入的研究,须更多借助外文资料。事实上,整个外国法制史的研究都须特别注意此一问题。[参考书目] 1.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马雍, 傅正元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2.凯撒:《高卢战记》,任炳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3.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

3国法制史学科中的英国法研究,多关注制度的宏观层面,部门法的具体研究较为薄弱。这种情况的改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对于历史和法律结合,理论法学和部门法学结合的自觉意识。[参考书目] 1.卡内冈:《英国普通法的诞生》,李红海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

2.约翰·哈德森:《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从诺曼征服到大宪章时期英格兰的法律与社会》,刘四新译,商务印书馆202_年 3.密尔松:《普通法的历史基础》,李显冬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4.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

5.迈尔文·艾隆·艾森伯格:《普通法的本质》,张曙光等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 6.小詹姆斯·R.斯托纳:《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姚中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

7.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8.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9.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

10.勒内·达维(Rene David):《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潘华仿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_年 11.H.W.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_年 12.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

13.格伦顿等:《比较法律传统》,米健等译,参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14.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 15.程汉大:《英国法制史》,齐鲁书社202_年

16.李猛:“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问题”,李猛(编):《韦伯:法律与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2_年 17.詹宁斯:《法与宪法》,龚祥瑞、侯健译,三联书店1997年 18.丹宁勋爵:《法律的界碑》,刘庸安、张 弘译,群众出版社1992年 19.丹宁勋爵:《法律的未来》,刘庸安、张文镇译 法律出版社1999年 20.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百揆等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 21.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群众出版社1984年 22.丹宁勋爵:《最后的篇章》,刘庸安、李燕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 23.库恩:《英美法原理》,陈朝璧译注,法律出版社202_年 24.高柳贤三:《英美法源理论》,杨磊、黎晓译,西南政法学院1983 25.沃克:《英国法渊源》,夏勇、夏道虎译,西南政法学院1984 26.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2_年 27.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2_年

28.盖斯特:《英国合同法与案例》,张文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29.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30.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

31.F.H.劳森、B.拉登著:《财产法》,施天涛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32.杨桢:《英美契约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

33.李红海:《普通法的历史解读——从梅特兰开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_年

34.特纳:《肯尼刑法原理》,王国庆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35.史密斯、B.霍根著:《英国刑法》,李贵方等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

[论文题目]

美国法相关论题 :

一、美国宪政的欧洲渊源

二、美国宪政的本土资源:以殖民地时期的经历为例

三、《邦联条例》与《美国宪法》的异同

四、《西北地域条例》与西部美国化进程

五、《联邦党人文集》的宪政思想

六、反联邦党人与宪法批准问题

七、《权利法案》分析

八、妇女权利与宪法修正案

九、黑人民权与宪法

十、土著美国人的法律地位变迁

十一、《反托拉斯法》与经济民主

54.伯尔曼蓍《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5.[法] 勒内·达维德蓍《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6.[美]艾伦.沃森著《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997年重印

[论文题目] 法国法的主要特征 [提示要点] 作为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法国法的主要特征是:以法典为主要渊源;法律规范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强调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法学家在法律舞台上扮演主角;法律推理方式采用演绎法。[参考书目] 1.伯尔曼蓍《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2.[法] 勒内·达维德蓍《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3.[美]艾伦.沃森著《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997年重印 4.何勤华主编《法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法、德民法典之比较 [提示要点]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法典化的两座里程碑,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分析这现况法典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入手,对它们不同的时代特征、语言风格、立法技术及编纂体例进行研究。[参考书目] 1.[德]K·茨威格特、[德]H·克茨蓍《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2.[美]艾伦.沃森著《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997年重印 3.《拿破仑民法典》,李浩培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何勤华主编《法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5.易继明著《私法精神与制度选择: 大陆法私法古典模式的历史含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对我国民法法典化的启示 [提示要点] 法国民法典开大陆法系民事法律法典化之先河,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精神价值在当代社会仍有现实意义,如法律公开、司法独立、私权天赋不可侵犯而独立于公权、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等,这些观念为后世各国制定民法典所遵从,也为我国制定民法典所参考。[参考书目] 1.[美]艾伦.沃森著《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997年重印 2.《拿破仑民法典》,李浩培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易继明著《私法精神与制度选择: 大陆法私法古典模式的历史含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4.[法]莱昂·狄骥(Leon Duguit)著《〈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通变迁》,徐砥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_年版 5.何勤华主编《法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近代法国行政法院制度成因之研究 [提示要点] 法国行政法非常发达,其行政法院制度不仅是法国司法制度之一大特色,更对近世大陆国家的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行政法院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源自封建时期“移审制”,以及大革命发生期间旧司法势力对政务的干涉等因素不可忽视。在近代“三权分立”思想在实践中建立、形成的过程中,行政法院成为理论与法国国情相结合的又一产物。行政法院确立的依据主要来自大革命时期的单行立法、宪法以及19世纪晚期关于行政法院的立法等。[参考书目] 1.何勤华主编《法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2.[法]古斯塔夫·佩泽尔(Gustave Peiser)著《法国行政法》,廖坤明,周洁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_年版 3.王名杨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6.徐建国著:《德国民法总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7.(德)拉德布鲁赫著:《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8.何勤华主编:《德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魏玛宪法得失谈 [提示要点] 魏玛宪法是进入垄断时代后制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部宪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标志着世界现代宪法史的开端。魏玛宪法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即最具民主性的内容当属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规定,宪法不仅囊括了几乎所有近代以来各国宪法普遍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而且还设定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权利,堪称人民权利与自由保障理念及制度之集大成者。魏玛宪法完善的制度设计和自由民主的特性,使其对二战后德国宪法原则的确立产生了渊源性的影响,并被世界许多国家宪法所效仿,因而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但是魏玛宪法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如赋予总统的极端权力以及比例代表制和选民名单制都为纳粹执掌国家政权提供了机会,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也在强权面前不堪一击,荡然无存。相关的得失分析研究与借鉴应是本论题的核心。[参考书目] 1. 何勤华主编:《德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2.(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建和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3.(美)路易斯·亨金等编,郑戈等译:《宪政与权利》,三联书店1996年版 4.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6.(法)里昂奈尔·理查尔著,李末译:《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山东画报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日本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与历史启示 [提示要点] 通过对明治维新以来,通过日本继受西方法制技术方面的成功和法治事业根本性的失败,揭示近代日本在继受西方法律成败的内在原因。论文主体结构: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发端;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展开;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技术性成就;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根本性失败;日本法律近代化的历史启示。[参考书目]

1、赵立新著:《日本法制现代化之路》,河北人民出版社202_年版。

2、陈根发著:《论日本法的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3、何勤华等著:《日本法律发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日]井田良治、山中永之佑等编辑:《日本近代法史资料》,京都法律文化社1983年版。

5、[日]石尾芳久等著:《日本近代法一百二十讲》,京都法律文化社1992年版。

6、[日]真田芳宪著、华夏、赵立新译:《日本的法律继受与法律文化变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从明治宪法到和平宪法:日本宪政的嬗变 [提示要点] 通过对从明治宪法到1946年和平宪法的转变,分析日本明治宪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1946年宪法的转型。论文主体结构:明治维新的政治转变;明治宪法的宪政理念和制度设计;明治宪法与军人主政;战败后的宪法改造与1946年和平宪法的制定;1946年和平宪法的转变;从明治宪法到1946年和平宪法的宪政反思。[参考书目]

1、[日]福泽谕吉著:《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日]宫泽俊义著,芦部信喜补订,董璠舆译:《日本国宪法精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

3、王金林著:《日本天皇制及其精神结构》,天津人民出版社202_年版。

4、[日]杉原泰雄著,肖贤富译:《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论日本民法典的折中性特征 [提示要点]

中国法律思想史

[论文题目] 论荀子的礼法论 [提示要点] 2.3.4.[参考书目]

1、《荀子集解》

王先谦

《诸子集成》本

中华书局 1954年12月版。

2、杨鸿烈

《中国法律思想史》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36年版。

[论文题目] 儒家“亲亲相隐”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1.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这是孔子维护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礼治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以“孝悌为本”的实际运用,是典型的以礼率法、以伦理屈法的伦理法律。的一个诉讼原则。

2.孟子:“窃负而逃”。他认为家庭血缘伦理和义务高于国家法

3.各代法律中有关“亲亲相隐”思想的体现。儒家“亲亲相隐”思想是后世封建法律“不得令亲属为证”的立法根据。[参考书目]

1、《论语正义》

刘宝南

《诸子集成》本

中华书局 1954年12月版。

2、《孟子正义》

焦 循

《诸子集成》本

中华书局1954年12月版。

3、《儒家法思想通论》

俞荣根

广西人民 出版社1992年5月版。[参考论文] 范忠信

《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论文题目] 老、庄法律思想研究 以“分”释礼,“礼法”范畴的提出; 礼法起源论; 礼法一体论。

1[参考书目] 1.2.3.[论文题目] 宋明理学对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提示要点] 1.2.3.[参考书目]

1、《朱子语类》

2、《四书章句集注》

3、葛兆光 著《中国思想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

[论文提目] 黄宗羲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1、“独夫民贼”论与“天下论”的民主主义法律观;

2、“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思想。[参考书目] 《明夷待访录》

[论文题目] 洋务派法律思想研究 [提示要点] 1.曾国藩的“变器不变道”思想; 2.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论。[参考书目]

1、《劝学篇》

张之洞著

李忠兴评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版。

2、《曾文正公全集》

[论文题目] 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提示要点] 1.改良派人物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太平之世不立刑”以及“公羊三世”的理论;梁启超系统的“变法维新”的理论;严复引“西法”以“警世”的变法理论。

2.孙中山“五权宪法”中的“融贯”的思想;“权能分治”的理论;团体本位的法律本质论。[参考书目]

1、《大同书》

康有为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版。朱熹与“理学”;

德刑关系论与“以严为本,以宽济之”的执法思想; “理学”与儒家法律思想的哲理化。《汉书·刑法志》

《晋书·刑法志》

《唐律疏议》

2、《梁启超法学文集》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1月版。

3、《孙中山全集》

[论文题目] 清末礼法之争与沈家本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1.清末修律中关于司法制度改革内容的争论;关于伦理纲常能否列入刑律正文的争论;关于立法指导思想的争论。2.沈家本“参考古今,博辑中外”的思想与中国法学的近代化。

31. 2. 3. 4. 5. 6.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2_年版 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2_年版 张乃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论文题目]

圣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二、奥古斯丁的“原罪说”:由罗马败于野蛮人的事实,奥古斯丁创立原罪说,因此人类的目的就在于由世俗之城向上帝之城的救赎,所以世俗之城不值得追求

三、奥古斯丁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关系:

四、自然法的层次:永恒法(上帝的意志)、自然法(永恒法在人的意识中的复现)与实在法(立法者在特定时间确定的行为准则)。以上的三分导致立法者原罪—实在法无正当性基础将会变得罪恶的观念。[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论文题目]

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教会的地位的变化与人的自然理性之光:原罪也不能遮蔽人的自然理性之光,因此人的地位有所提升,因此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又被称为基督教的人文主义

二、政治理论:由于上帝的存在即为某种统治,因此有统治既有政治生活,所以政治先于原罪(与奥古斯丁相反),这表明国家是政治统治的一部分,而非先天就是坏的。这就需要区分好与坏的国家,标准就是自然法

三、教会的位置:国家的世俗生活并非完美生活的全部,只有教会才能指引人们发现上帝设立的终极目的,所以国家从属于教会

四、法的概念分类: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7. 8.

[论文题目] 霍布斯的法律思想 [提示要点]

一、自然科学的影响:分析综合法(分析还原与理性重建)以及欧几里德证明法,使得霍布斯的哲学观念演变成机械的唯物主义

二、人性恶的自然状态论:自私的本质导致自然状态下的人处在相互怀疑和攻击的处境

三、社会契约论:自然状态的恶劣以及自救的本质,导致人们必须脱离这种处境,社会契约应运而生 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唐逸:《理性与信仰: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考夫曼、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与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2_)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2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202_年版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2_年版 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2_年版 奥古斯丁:《忏悔录》,应枫译,时代文艺出版社202_年版

唐逸:《理性与信仰: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刘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登特列夫:《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2年版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2_年版 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2_年版 张乃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5[提示要点]

一、奥斯丁与边沁的理论传承:边沁的功利主义与法律理论对于奥斯丁的影响

二、法律命令理论:首先,奥斯丁分析了“法律”一词的四种用法,其次,他认为只有命令才是“法律”一词的恰当用法,并且义务、命令、制裁是三位一体的关系

三、命令与主权者:并非所有的命令都是法律,只有主权者发布的命令才是法律。要想证明主权者的地位,必须借助独立政治社会与服从习惯这两个概念

四、法律实证主义理论: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因此法律和道德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参考书目]

1. 2. 3. 4. 5. 6. 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2_年版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边沁:《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2_年版 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参考论文]

1.陈景辉:“作为社会事实的法——实证观念与哈特的社会规则理论”,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凯尔森的纯粹法学 [提示要点]

一、纯粹法学与新康德主义哲学:新康德主义对于应然和实然的区分,使得纯粹法学关注的是法律应然问题的逻辑分析

二、规范理论:当我们观察某一事件或行为时,如果不借助相关规范的解释力,就无法理解其所具有的法律意义,所以规范在法律中不可或缺。

三、基本规范:规范之间是通过归属关系联结起来的,但是为了避免法律效力的无穷递归的困难,需要基本规范的出现。

四、伦理学上的不可知论与法律实证主义:价值判断的非确定性导致法律与道德的分离这个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参考书目]

1. 2. 3.

1. 2. 3. 4.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参考论文]

凯尔森:“法律为何被遵守?”,张书友译,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凯尔森:“何谓纯粹法理学”,张书友译,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凯尔森:“论基础规范”,张书友译,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马驰:“康德认识论下的基础规范”,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论文题目] 哈特的法律理论 [提示要点]

一、对服从习惯的批判:规则与习惯之间的差别,其中的关键在于习惯缺乏批判反思的内在姿态,因此仅仅体现为行为的一致性这个外在的面向

二、内在观点与社会规则:注意社会规则这种特殊的规则形态兼具规范性与事实性的两个方面

三、法律是由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结合的产物:借助次级规则的事实性与规范性兼具的特点,解释初级规则的效力来源

四、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由于需要借助事实性的方面解释法律的规范性,因此就无需寻求道德上的解释,所以法律和道德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参考书目]

1. 2. 3. 4. 5.

1. 哈特:《法律的概念(第二版)》,许家馨、李冠宜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莱西:《哈特的一生:噩梦与美梦》,谌洪果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哈特:《法律、自由与道德》,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莫里森:《法理学》,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参考论文]

陈景辉:“作为社会事实的法——实证观念与哈特的社会规则理论”,郑永流主编:《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72. 胡锦光著:《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3. 韩大元主编:《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_年版; 4. 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论文]

1.朱福惠:《论宪法的部门法特征》,载《现代法学》202_年第3期;

2.廖中洪:《宪法是不是“法”》,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_年第2期;

3.殷啸虎:《宪法的根本法特征问题新探》,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_年第4期; 4.尹德龙:《试论宪法的概念》,载《法学探索》1996年第3期; 5.王磊:《论宪法的概念》,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5期。

[论文题目] 略论民主与宪政的关系 [提示要点]

一、民主的涵义;

二、宪政的涵义;

三、民主与宪政的差异;:

四、民主+宪政=理想政体。[参考书目] 1. 陈云生著:《民主宪政新潮》,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2. 焦洪昌主编:《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吴家麟著:《宪法学》,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4.韩大元著:《亚洲立宪主义》,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论文]

1.《关于宪政主义的若干思考》,《宪政精义》,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4年编印;

2.陈端洪:《宪政初论》,《宪政精义》,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4年编印;

3.张文显:《民主+宪政=理想政体》,《宪政精义》,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4年编印;

4.刘军宁:《市场与宪政》,《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5年11月版;

5.邹平学:《宪政界说》,《法学评论》1996年第2期;

6.焦洪昌:《民主与宪政的差异》,《函授教学》(中国政法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编)1996年第2期;

7.程燎原:《关于宪政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宪法与民主 [提示要点]

一、民主的概念;

二、宪法对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三、社会主义民主;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

五、民主与依法治国。[参考书目]

1.〔美〕科恩著:《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吴家麟著:《宪法学》,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3.〔美〕托克维尔著:《美国式民主》,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4.陆德山著:《中国宪法学若干问题讨论综述》,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

5.谢维雁著:《从宪法到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2_年版。[参考论文]

94.谭泉:《论宪法的修改》,载《中国法学》1988年第3期; 5.马雪生:《现行宪法修改刍议》,载《河北法学》1988年第6期;

6.扈纪华:《美国修改联邦宪法的若干情况》,载《法学评论》1988年第6期; 7.于浩成:《宪法权威与宪法修改》,载《法学》1989年第2期; 8.周伟:《论宪法修改内容的限制》,载《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4期;

9.胡锦光:《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规范性和技术性》,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10.韩大元:《关于宪法监督、修宪方式与宪法稳定性》,载《法学天地》1999年第5期; 11.韩大元:《修宪价值与完善宪法保障体制》,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12.房保国:《关于我国宪法修改基本模式的探讨》,载《福建法学》202_年第2期; 13.刘淑君:《修改宪法的理论思考》,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2_年第2期。

[论文题目] 违宪审查制度研究 [提示要点]

一、违宪审查权与民主理论的关系;

二、违宪审查权与立法权;

三、违宪审查的方法与违宪审查的理论;

四、我国违宪审查的发展。[参考书目]

1.许崇德著:《宪法学》(外国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美〕詹姆斯·伯恩斯著:《美国式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浦增元著:《宪法》,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

5.刘志刚著:《宪法诉讼的民主价值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参考论文]

1.李树忠:《从宪法的法律性看宪法监督的司法化》,载《开放的宪政》,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4年编印;

2.杜钢健:《违宪审查比较研究》,《湘江评论》1997年第1期。

3.陈云生:《现代宪法保障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82年第6期; 4.胡锦光:《宪法监督体制成因研究》,载《宪政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李令德:《试论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载《宪法论文选》,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6.胡锦光:《论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载《中国法学》1985年第1期;

7.韩大元:《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载《法学评论》1985年第3期; 8.黄明利:《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载《中国法学》1985年第1期; 9.李忠:《论复合宪法监督模式》,载《宪政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0.陈云生:《论宪法实施的组织保障》,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84年第11期; 11.王玉明:《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比较研究》,载《河北法学》1985年第1期; 12.胡锦光:《专门机构审查制评介》,载《外国法学研究》1985年第3、4期;

13.韩大元:《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载《法学评论》1985年第3期; 14.罗耀培:《论宪法的实施保障问题》,载《法学研究》1986年第2期;

15.王才松:《浅议违宪和对违宪的监督审查》,载《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3期; 16.舒扬:《略论美国的违宪审查权》,载《重庆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

17.董成美、胡锦光:《我国违宪审查的组织机构初探》,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 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987年第5期; 18.胡锦光:《日本违宪行为的分类》,载《法学与实践》1987年;

19.李运冈:《略论我国宪法监督实施的关键》,载《法治论丛》1986年第2期;

20.胡锦光:《我国违宪审查的方式与处理初探》,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987年第 9期;

21.胡锦光:《论西方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趋势》,载《河北法学》198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988年第1期;《比较法研究》1987年第3期;

114.肖蔚云:《略论香港终审法院的判词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释法》,载《浙江社会科学》202_年第 期; 15.韩大元、张翔:《试论宪法解释的界限》,载《法学评论》202_年第 1期; 16.王广辉:《宪法解释与宪法理解》,载《中国法学》202_年第4期;

17.孙婷婷:《对中国宪法解释体制的一次挑战》,载《中国律师》202_年第12期。

[论文题目] 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提示要点]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部完善;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外部完善;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下而上的完善;

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参考书目] 1.蔡定剑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王晓民主编:《议会制度及立法理论与实践纵横》,华夏出版社202_年版;

3.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徐秀义主编:《乡镇人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尹世洪、朱开扬主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2_年版。[参考论文] 1.朱庚:《人大制度中的中国特色及其实践》,载《法商研究》1994年第6期; 2.李元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载《依法治国论丛》202_年第7期。

3焦洪昌、姚国建:《对法院向人大会议报告工作的质疑》,载《岳麓法学评论》202_年第2期; 4.肖金明:《大制度中的中国特色及其实践》,载《法商研究》202_年第4期; 5.朱宏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载《政法论坛》202_年第6期; 6.朱蔚平:《简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表决制度》,载《现代法学》202_年第5期;

[论文题目] 论我国的监督制度 [提示要点] 1. 监督制度的含义 2. 我国监督制度的内容 3. 我国监督制度的类型 4. 我国监督制度的完善

[参考书目]

1.蔡定剑著:《中国的监督制度》 [参考论文] 1.徐秀义:《我国省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规述评》,《中国法学》1993年第5期;

2.董立坤:《完善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机制》,《明镜》1993年第6期;

3.袁文光:《略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东岳论丛》1994年第3期;

4.李洪朗:《论国家权力机关法律监督作用的发展》,《法学评论》1994年第2期。

5.孙黎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与监督系统》,载《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3期;

6.李树忠:《从宪法的法律性看宪法监督的司法化》,载《开放的宪政》,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4年编印;

7.陈云生:《现代宪法保障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82年第6期; 8.胡锦光:《宪法监督体制成因研究》,载《宪政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胡锦光:《论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载《中国法学》1985年第1期;

10.李忠:《论复合宪法监督模式》,载《宪政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12. 周伟:《论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限》,载《现代法学》202_年第4期; 13. 毛峰:《美国立法体制的特征》,载《武汉大学学报》202_年第4期;

14. 苗连营:《立法程序的功能分析》,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_年第3期;

15. 丘宝华、李余刚:《论立法公开制度及其完善》,载《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_年15期; 16. 苗连营、宋雅芳:《论地方性法规的批准与备案制度》,载《郑州大学学报》202_年第2期; 17. 王春光:《我国授权立法现状之分析》,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5期; 18. 王映辉:《试论立宪规律》,载《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9. 王磊:《对行政立法权的宪法学思考》,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 20. 徐向华:《论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权力关系》,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4期;

[论文题目] 市场经济与宪法 [提示要点]

一、市场经济与宪法的关系;

二、宪法对市场经济的保障

三、市场经济对宪法的影响; [参考书目]

1.李龙著:《宪法学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何华辉著:《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谢维雁著:《从宪法到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2_年版。

[参考论文]

1.程华:《市场经济法律观的两个转变》,载《河北法学》1993年第4期;

2.宁乃如:《市场经济呼唤平等权》,载《法学研究》1993年第4期;

3.戚渊:《市场经济与宪法学研究的深化》,载《天津社会科学》。

4.童之伟:<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宪政意义》,《法学评论》1994年第6期。5. 前红:《论宪法变迁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非对立性》,载《河北法学》1996年第4期。

6. 金成:《宪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载《现代法学》1993年第6期。7. 韩大元:《市场经济与宪法学的繁荣》,载《法学家》1993年第3期;

8. 周方:《经济体制改革与我国现行宪法的稳定性》,载《法学评论》1986年第2期; 9. 康健:《论经济制度及其宪法表现》,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2期; 10李小明:《论宪法对经济制度的保障作用》,载《法学》202_年第10期。

[论文题目] 论选举制度的完善 [提示要点]

一、我国选举制度的若干思考;

二、选区的划分及代表名额的分配;

三、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及等额、差额选举问题;

四、民族自治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

五、选举结果与人大代表团的组成;

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选民的关系。

[参考书目] 1. 蔡定剑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 2. 王玉明著:《选举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3. 蔡定剑主编:《中国选举状况报告》,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4. 胡盛仪等著:《中外选举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2_年版;

[论文题目] 论公权与私权 [提示要点]

一、公权与私权的概念;

二、公权与私权的历史沿革;

三、公权与私权的界分;

四、公权与私权的法哲学思考。[参考书目]

1.夏勇著:《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参考论文]

1.蔡定剑著:《国家权力界限论》,《宪政精义》,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1994年编印;

2.焦洪昌:《公权与私权的界分》,《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

3.邓正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第2期;

4.刘楠:《论公、私法二元结构与中国市场经济》,《民商法论丛》第4期;

5.张曙光:《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5年11月版。

[论文题目] 论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参考书目]

一、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

二、中央政府享有的权力;

三、特别行政区政府享有的权力;

四、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参考书目]

1.《邓小平论“一国两制”》,团结出版社1994年版;

2.《邓小平论祖国统一》,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3.王叔文著:《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4.许崇德著:《港澳基本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云冠平著:《基本法概论》,暨南大学出版杜1992年版;

6.《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文件》,人民日报出版杜1990版;

7.蓝天主编:《一国两制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i997年版;

8. 杨静辉、李祥琴著:《港澳基本法比较研究》,港澳基金会出版; 9. 肖蔚云著:《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10.肖蔚云著:《论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版;

11.宋小庄著:《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12.王振民著:《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清华大学出版社202_版; 13.肖蔚云主编:《香港基本法的成功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参考论文] 1.叶昌富:《“一国两制”下的若干宪政问题浅析》,载《政法学刊》202_年第2期; 2.周伟:《论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限》,载《现代法学》202_年第4期; 3.王振民:《“一国两制”实施中的若干宪法宪法问题浅析》,载《法商研究》202_年第4期; 4.张荣顺:《略论中国宪法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载《中外法学》1990年第4期; 5.陈腾芳:《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载《政法学刊》1996年第4期。

[论文题目] 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提示要点]

一、联邦制;

二、三权分立;

三、总统制;

四、违宪审查。[参考书目]

1.李昌道著:《美国宪法纵横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美〕卡尔威因:《美国宪法释义》,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3.〔美〕托马斯:《美国式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曾广载著:《西方国家宪法和政府》,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罗豪才著:《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7.郑全咸著:《资本主义国家宪法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杜1994年版; 8.陆润康著:《美国联邦宪法论》,书海出版社202_年版;

9.张千帆著:《西方宪政体系》(上、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美〕布莱斯特等著:《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11.〔美〕布鲁斯著:《我国人民:宪法变革的原动力》,法律出版社202_年版; 12.〔美〕杰罗姆等著:《美国宪法概论》,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3.〔美〕詹姆斯等著:《美国式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美〕加里著:《美国政治基础》,1994年版。

[参考论文] 1.王宝明:《美国的宪法监督制度》,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_年第6期;

2.邓峰、张鹏:《试论美国民主制度建立的基础》,载《黑龙江社会社会科学》202_年第5期; 3. 胡锦光:《美国总统的弹劾程序》,载《法学前沿》1999年第3期; 4. 王宝明:《美国的宪法监督制度》,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_年第6期;

5.潘华仿:《略论美国宪法的联邦主义原则和法律体系》,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_年第6期; 6.王曦:《试论美国联邦和州宪法在环境权问题上的发展》,载《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6.曾尔恕:《评美国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载《政法论坛》1990年第1期。

08法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