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浅 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编辑:平静如水 识别码:21-26297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06:39: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 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江苏盐城工作站张兴翔推荐

浅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十一五省级课题《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实践经验

建湖县芦沟中学 汤红玲

关键词: 家庭

教育

案例

方法

内容提要: 通过课题实践,问题学生大致分为:暴力倾各型,自卑型,溺爱型,妒嫉型等,对于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在家庭教育上又有一些需每个家长共同注意的问题: 明白家庭教育已成为阻碍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原因;在家庭教育问题上要注意“八忌”;若遇到问题要掌握“七个一”教子法等。

家庭教育是解决育人问题的主战场,作为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是凡问题学生的背后都存在着问题家长和问题家教.对子女他们不懂得现在家庭教育所倡导的十大理念,即:“学会向孩子学习;孩子不是你的私有同财产;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没有家长素养的改善,就没有孩子素质的提高;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他们更不懂得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基础.所以往往造成了多种类型的问题生.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大致把问题生分为:暴力倾向型、自卑型、溺爱型、嫉妒型等几种。现在,结合我校的省“十一五”课题<<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的案例,来谈谈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及该如何解决。

一、暴力倾向型

王纪超,男,成绩差,他上课时经常无精打采,眼睛眯成一条缝,像是要睡觉状,但有时一旦来精神了,上课总爱插嘴,多动,自控能力很差,下课在走廊中、教室里看到他奔跑,听到他大叫的声音,课后常和他人发生争吵、打闹,是一个师生看了都要让他几分、头疼的人物。经调查发现,他这种性格的形成来源于他的家庭。他的妈妈是我校的食堂工人,初中文化,爸爸外出打工几乎常年不在家。作为单手人,又身为妈妈,所以免不了对他的宏大宠爱,溺爱有加,但孩子一旦有了错也不没时间说教就打骂,这造成了对孩子的影响,让他形成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的印象,至于效果如何,那另作别论。对孩子有暴力倾向的坏习惯家长有所了解,但是没有正确态度和方法指导,仍只采用暴力,结果非单解决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变本加厉,使他的家长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每次遇到我都说:“怎么办呢?”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急于见到改变的效果,而且不能从学生的做法先作严格要求,要先解决家长自身素质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步: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告诉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变好的,需要一段时间。第二步:不要再用暴力,尽量多用些事实说明暴力的危害,对他多进行说教教育。第三步:在学校我也从积极的方面来鼓励他,不强迫他学不喜欢的学科,让他从喜欢的学科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对有时出现的违规行为也可以采用冷处理的办法。第四步:定期与家庭进行联系。现在他各方面比以前好多了。

二、自卑型

徐婷婷,女,是一个异常文静的女孩子,上课时总是静静的听,从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平时与同学交往也不多,学习上很刻苦,她的学习精神在班级中不容怀疑的。但“一份汗水一份收获”的格 2 言在她的身上的实践总是失败——在考试中成绩总是在班级的中下游。在屡次考试的打击下,她的脸上掩盖不住心中的失望,她愈发沉闷了。经调查,她的家庭教育是这样的:因为她从小懂事、乖巧,再加之没大人带,爸爸上班,妈妈又有做不完的家务、农活,无暇顾及到孩子,从小就让她一个人在家“自娱自乐”,养成了孩子内向、不善于言辞的性格,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也从来不会向别人交流,碰到了困难也不会向别人寻求帮助,好朋友是一个也没有。

面对她的困扰我得帮她。我是这样来做的:第一、了解她的家庭、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交流方式及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求他们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从多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关怀。第二、定期和学生谈心,在学生身上倾注老师的爱心。但我注意到这种爱不能过份显露,以免引起了敏感,怀疑老师是在同情,或是在迫不得已地对她好。这种爱应该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在实际行动中给予,让学生在自已的体会是感受爱的震动,从而唤醒自已的心灵。第三、做到了定期地家访。我经常指导家长在各方面给予她科学、合理的教育,要求家长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给她以爱与关心,让她一步步走出封闭的自我空间,让她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第四、利用集体的力量。在班级中开展“一对一”的互助活动,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力争赶上,逐渐消除她的学习自卑心理。通过上述方法,我一步步来做,现在在她的脸上已经有了笑容,一改以前的模样,心情好了学得自然快了,现在成绩已经由不及格步入了及格的行列。

三、溺爱型

朱淮,男,长得一般,平时废话很多,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积极发言的情况很少,做作业拖拉,学习成绩在班上几乎垫底。平时在班上常会动武,屡教不改。该生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父亲在外,3 妈妈在家也很忙,对他的学习不能照顾周全,但是在物质上会给予他充分的满足,要什么买什么,缺乏对他的心理教育。平时生活大部分由外婆外公照顾,但老人对孩子非常溺爱,甚至于对作业有包庇现象。家长的无暇顾及,老人的包庇,这更使他变本加厉。家庭的溺爱使他在家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

了解了他的一切后,我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实验工作:第一、了解他的家庭、特别是与孩子的教育方法、交流方式及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求他们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从多方面进行关心帮助,而不是仅从物质上给予满足。第二、定期家访,做好与家庭的联络工作,根据家庭情况和家长谈心,包括和他外公外婆的谈心,正确指导他们在各方面给予孩子科学、合理的教育。告诉他们溺爱对孩子产生的后果,给他们讲了成功与失败的教育案例,给他们推荐教育孩子的这方面的书籍。第三、帮他改善与同学的关系,让同学们不再排斥他,融入到整个班级中来。在学习上多给予帮助,力争赶上。第四步:帮助他正确地选择自已的课余生活,召开“我的课余生活”“我的同学”等主题班会,让他感受到生活中除了自己还有别人,要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他的行为中也看到了爱的影子,作业完成情况也有好转。

四、嫉妒型

陈威,男,平时与同学接触不多,性格内向,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嫉妒心强,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往往造谣、中伤、穿小鞋等手段来贬低他人,安慰自己,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在他的家庭中,平时父母工作忙,对孩子百依百顺,对于孩子的所犯的错误也没有任何教育,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就绝对不会拒绝,也正因此当孩子不能如愿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情绪与想法,对别人的所得充满嫉妒,总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应该有,当没有时,就采取了一些不当的做法,久而久之,便成了坏习惯。

掌握了他的问题后我便实施了对他的教育。在对他的教育中我做了以下几点:第一、定期家访,向家长说明正确家教的重要性;第二、与他多沟通,从多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第三、要求家长与学校配合正确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现在他比以前好多了,记得有一次在班会课上,他能让自己处在证人的位置,证明同学确实没有偷钢笔,于是我对他的话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的目的当时是主要帮助他,让他自己也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已相信他已改掉了以前总爱中伤别人的坏品质。

当然只要是问题生,出现在身上的问题不可以总是纯粹的单一的,往往总是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以上所分类别,只是问题生的主要倾向,又因为这种种性格品质不是一时形成的,所以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家长的工作要一直不停地做好。在以上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思想,遵守十大家庭教育理论,然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经过长期的课题研究实践,我建议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白家庭教育已成为阻碍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原因。

1、把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都推卸给学校、给教师,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尽到自己的责任了,至于孩子成不成人成不成才要靠你学校了,如果不是这样要你学校做什么呢?

2、相当一部分家长长期忽视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与方法,家庭的育人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于还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水平,这样的家庭育人环境与学校教育对现代家庭的基本要求相差太远。许多育人深层次的问题本应在家庭中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孩子兴趣的培养行为习惯等,这加重了学校教师的负担。

二、在家庭教育问题上要注意“八忌”。

一忌父母态度不一致。表现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或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形成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状态。二忌 5 长辈与晚辈不一致。表现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宠爱,往往晚辈对孩子要求严,而长辈成了孩子的避风港。三忌朝令夕改,对孩子的要求昨天与今天不一样。四忌言教与身教不一致。表现在对孩子要求严格,可自己做的则是另一回事。五忌公开教育与背后教育不一致。表现在公开场合考虑影响和面子,对孩子从严要求而在背后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六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致。表现在溺爱孩子,对学校的教育和严格要求不配合,以至于表示不满和对立情绪。七忌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不一致。表现在注重吃、穿、用,忽视思想教育和智力开发。八忌对孩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要求不一致。表现在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道德、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若遇到问题要掌握“七个一”教子法。

避一避:要尽量避开他人教训孩子,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否则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阴影。缓一缓:家长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言语和行动过激。此时,最好先尝试着让自己放松,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选一选: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批评孩子才能达到目的。在融洽的氛围中,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批评,并认真思考、改正。绕一绕:借助讲述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委婉地教育孩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冷一冷:有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激一激:根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激励孩子改正缺点,奋发向上。笑一笑:用幽默作为批评的手段能清除孩子的逆反心理,笑声中受到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要做好家庭教育,首先得走出提高家 6 长素质的第一步。家庭教育走出一小步,学校教育将迈出一大步!

汤红玲,女,中文、英语双本科、双学位,任芦沟中学校长助理。近年来本人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数十篇,有十多篇在省、市、县级获奖,曾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县教坛水乡新秀”、“镇先进个人”、“镇优秀党员”等。

第二篇: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的提出: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纪律涣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成绩差,有自卑、戒备、逆反、冷漠,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心理问题。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擂肥逃学等也常常是问题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我校是一所城郊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纷扰,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2003-2006年,为了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开展了“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与学校辅导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的实际效果不如人意,在家校协作层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与学校教育实现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受到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极大困扰。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由于问题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几乎成为社会公害。党和人民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寄予厚望。在这样的情势下,学校和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教育问题学生的重任。然而,事实表明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尽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但也是困绕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曾经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问题学生教育开展过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但是从近年来问题学生不断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升高的严峻局势看来,问题学生的帮教和感化工作成效有限,没有能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因此,继续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深入探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与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成因,非常有现实性。作为初中学校也急需有新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解决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使本校更加深入系统地关注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这对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探究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这一课题将提高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1、政策依据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当前末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由此可见,研究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初中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2、理论依据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其家庭教育中找到依据和成因。其中14-17岁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高发期,最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初二和高一年级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两成以上的问题学生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半数问题学生的家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七种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一是管理上的简单粗暴型,对孩子非打即骂;二是教育素质不高型,有的家长学历不低,但教育方式过于平淡,有的还易走极端;三是放纵型,对孩子基本不管;四是溺爱型,凡事都护着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五,有的家长自身道德修养差、文化素质低;六,隔代教育型,父母外出谋生,家中老人只能让孙儿吃饱穿暖,无力担负教育重任;七,父母离异等造成的问题家庭也对许多孩子有负面影响。

3、理论假设:由于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其心理和行为异常之间有这很强的关联性,而不同的问题学生其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具体表现又不尽相同,因此,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就有可能深入揭示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的种种缺陷,从而找到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立学校教育干预其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和谐发展。

三、研究目标:

1、揭示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缺陷,探究问题学生身上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与其家庭教育特殊性之间的关联性。

2、寻找加强家校协作,利用学校教育干预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形成问题学生的学校辅导策略,促进问题学生健康成长。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本校初中生中的问题学生及其家庭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参考外地学校对同类问题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记录其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分析其心理和性格特点。

②个案研究法:搜集和整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通过对问题学生与非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的对比研究、以及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之间对比分析,寻找心理成因。

③文献法: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开阔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

④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优等生、中等生以及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特征对比研究,寻找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共性。

五、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将首先通过教师访谈,结合在校学生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全校1200多名学生中确立30名左右的问题学生,然后再深入学生家庭调查走访,记录和搜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的个案资料,洞悉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在亲子关系、习惯养成、目标引领、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掌握其家庭教育的类型、倾向和缺点,进一步探究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特征,其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轨迹。其家庭教育方式在其心理发展上起到何种消极作用,其家庭主要教育方式存在什么问题。还将深入研究网络成瘾,行为暴力,心里偏执,纪律涣散等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以及行为懒散,虚荣轻浮等问题女生的家庭教育缺陷。从而寻找利用学校教育积极干预家庭教育,更好地整和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表现特征和存在的缺陷,以及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做好本课题课题组成员必须深入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真实准确把握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方面的失策、失当之处,从而探寻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也正是研究本课题的难点。

六、研究步骤与计划: 本课题研究预计分四步走:

第一步:确立课题组组成人员,明确职责分工,申报本课题为市级重点课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确立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2007年5月30日前完成。责任人:付玉华、姚鸿斌。

第二步: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访谈,确立本校各班问题学生名单,建立问题学名录,(保密),全校20-30人,课题组成员、班主任深入问题学生家庭调查走访,每名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调查走访不少于五次,并填写好每次调查走访记录作为研究资料。撰写《问题学生XX的家庭教育个案分析》。2008年10月前完成。责任人:课题组成员。第三步:在数十份《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参考相关文献,找出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寻找有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撰写《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缺陷与对策分析》、《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论文。2009年8月完成。责任人:付玉华 姚鸿斌。

九、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质量和成果水平,如期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实现按时高标准、高质量结题,决定采取下列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研究补助如交通费、外出调查补助,培训经费,及时拨给小型会务费。保证各种文件的打印费。

2、纪律保障:课题组成员要服从分工,积极参加每一次课题研讨会议,认真、及时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确保研究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定期接受课题主管部门对研究过程的检查。发现弄虚作假、敷衍差事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步:整理和规范近三年的相关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报告》,认真修改完善,积极向教科院申请,确保按时完成预定研究任务,如期结题。结题时间:2009年12月。责任人:付玉华

对“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的个案分析 内容摘要:

小L为一名铅中毒的多动症问题学生,经过与其家长的沟通、指导,转变其教育方式,严格要求、多关注、多激励,从而使其有所改变,逐渐向正常生靠近,提高其自理自立能力,做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关 键 字:

溺爱 问题学生 行为分析 矫正转化 正 文:

小L是我班的一名“问题学生”。我对这名学生在一年半的教育教学内持续给予更多关注,和他的家长共同分析他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心理和行为方面共同对他加以辅导,帮助他矫正不良习惯,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

一、成长背景及家庭背景

小L,男,12岁,现为六年级学生。在小L的家庭中,妈妈因在橡胶厂工作导致孩子出生后严重的铅中毒,从而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妈妈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一味地溺爱;爸爸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要求也很低,除非是惹了什么严重的祸端才会严厉地教训,很少打骂,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娇纵的。

二、问题行为的原因

小L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因为他每次惹事或者是成绩不及格了,只要一说自己哪里不舒服了,妈妈爸爸就不会批评他、惩罚他,相反还会毫无条件地原谅、安慰他,所以,即使他想一个正常的学生,但是父母的行为举止却时时提醒他,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可以搞特殊。小L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造成他错误地认为同学都应该谦让他,他招惹了别人,他也不应该被批评、被教训。

三、家庭教育问题的概述

小L同学在家不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强。他的母亲性格软弱,对儿子没有约束力。父亲在家虽然对儿子进行教育,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极少发火打骂,但脾气还是有些急躁。通过对小L的家访,以及与他的父母和他本人的谈话,我可以大致地勾勒出小L家庭教育的问题。(1)妈妈温和的溺爱教育。(2)爸爸的疏于管理与抹稀泥教育。(3)父母教育方式基本属于溺爱放任自流型,使他在宽松放纵的的教育方式之间寻找空间。

四、问题行为的分析与纠正

1、对家长做好引导和分析工作,创造学生成功机会

家长听惯了老师批评和告状,回家后对小L无非就是不疼不痒得说说,这解决不了问题,几次下来他依旧是上课不听讲、招惹同学,甚至推翻桌椅、撕碎书本。因此,我在和家长的谈话过程中,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首先肯定小L的优点。我首先肯定小L能够主动打扫卫生、帮助同学整理学具的,然后再指出,他对同学讲脏话和动手动脚,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种先扬后抑的做法,使小L家长有了个适应的过程,听到表扬自己孩子,看到老师喜爱自己的孩子,也从心里愿意和我交流。

第二步:分析小L同学的问题。小L同学上课不听讲、爱搞小动作的现象,从医学上来分析,是他因铅中毒而造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从心理学来说,这是一种自我表现欲,他实际是想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如不能如愿,他便会恶作剧,用破坏性的手段来扰乱班上秩序,让人人为之侧目。

第三步,和家长共同讨论教育方法。从小L同学问题分析说明,学生需要别人对他关注。家长首先要正视孩子,不要一味溺爱,一定要把孩子当成正常的儿童,不要再有愧疚感、亏欠感,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如果犯了错误更要严厉教育;其次是要学会欣赏孩子,然后再称赞孩子尤其要学会激励孩子,这样才能发掘出孩子巨大的潜能。同时我也给小L同学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在上课时,我给小L上课发言的机会,他的积极性很高,作业也能完成了,有了错误什么放弃课间娱乐的时间追着老师改错。在几次考试中,语文基础知识都达到了45分左右(满分60分)。

2、改变教育方式,家校共同用情感的方式培养同孩子的感情

我对小L妈妈和爸爸在家庭教育上的建议是:改变教育方式,用健康的情感培养起自理自立的品质。首先请小L的父母改变过去溺爱、放纵的方式,因为这种方法随着小L年龄的增长,只会让其越来越依赖父母,越来越孤立自己,还会造成他很强的逆反心理,遇事不能正确对待,从而破罐破摔。所以,小L妈妈和爸爸应该对小L严格要求,但方法要恰当。我想,对他来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无疑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爸爸妈妈对小L的严格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要求孩子完成作业,同时也要让他注意自己疲惫的父母也需要问候;不仅仅要求小L在考试中取得合格成绩,也应要求他在家庭中,在集体中也有一份自己的责任。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的增加,孩子会逐渐明白,父母对他的爱虽然是不求回报的,但他应该懂得珍惜和感恩,懂得事理和情理。

同时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情感。比如:在班级中开展“我为妈妈献爱心”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做一天家庭的小主人,完成买菜、做饭、洗衣等日常家务,体会一下父母的辛劳,为妈妈洗脚。又比如在学生中提倡 “我是你的天使”的互助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用爱心回报付出!

五、对问题行为纠正的效果和反思

在整整一年半的时间中,我对这个“特殊”的学生始终非常关注,积极与他的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改进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用情感的方式培养感情,使学生明事理和懂感情。在校内,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来对他的课堂行为进行矫正,这个方法成效显著,许多任课老师在上我们班的课时,都反映小L同学的变化很大,上课不仅不无缘无故发脾气了,还能努力集中精力听讲了,作业也能认真书写了。虽然有时小L同学的行为举止还会出现反复,但我一点儿也不急躁,因为在教育中学生的行为出现反复是自控力较差造成的,这是教育过程中经常自然现象,更何况这种反复多来自于她的身体疾病,只要他的总体变化是呈上升的趋势,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效的。小L同学在我开始对他实行行为矫正时,曾经很抵触我、甚至用仇视的目光审视我,但是我始终以微笑面对。而现在小L的感受是“我要好好学习,我可以以合格甚至良好的成绩毕业。”

通过对学生个案的研究,我认为,教育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调动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积极因素,利用家校互动对学生行为进行矫正,引导他们向良性的方面发展。实践也证明了通过家校互动针对性个案研究,有助于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完整人格。

每一个学生其实就是一本不断更新的教科书,或薄或厚,或精致或简陋,或一目了然或晦涩难懂。但是他们都能给我带来收获,带来启示。

总之,作为班主任对问题学生,我们应该全面分析他们,深入了解他们,加强与他们的感情沟通交流,善找他们的闪光点,激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用集体的力量温暖他们、信任他们;家校合作帮助他们,及时关注他们,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地教育、转化他们,“顽石虽坚,尚可雕琢”,使问题学生也拥有一片灿烂的天空,也能活得像优生一样精彩。

浅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和孩子所学的语文、数学一样,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孩子要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学习,要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同样需要学习。家庭为孩子奠定一个健康、良好、积极的性格和心理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教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孩子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与父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相处时间最长,因此,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职责。

由此我又想到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一个时髦的词——问题学生。这个词专指那些在学校中人格品行上有很大缺陷的学生。倒不是学校中其他一般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品德问题,而是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带来了超出一般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般问题,而是如品德不良、打架斗殴、人格变态等对学校具有挑战性的德育问题。往往学校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一类问题,于是制造这些问题的学生就成了学校里的“问题学生”。

我们不能反对认为个人的基因在某种程度上对“问题学生”的出现有一些作用,但是就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先天遗传的影响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是由后天教育决定的。先天基因的作用不可改变,所以对于教育来说就肩负了个人发展的主要内容。教育又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个人掌握文化知识,发展智力的主力教育方式,往往对于学生人格发展与形成所起的作用不如家庭教育更重要。“问题学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走向社会,是在父母的指引教育下逐步开始的。如果一些父母没有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或者自身就是一个“问题家长”的话,培养出“问题学生”就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了。

一、产生“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类型:

(1)、棍棒型的家庭教育。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在大众观念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农业文明中,社会发展模式与社会文明特征基本保持固定的,所以家长作为权威代表了古老的生活经验与真理,绝对服从家长的权威就代表着选择了正确。也应该承认在家长的棍棒威力下,古代社会也确实打出了一个个孝子贤孙。但是时代不同了,现在是一个无论在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文化传统观念都在极具改变的大变局时代。我们上一代人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观念已经与下一代有了非常的不同,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时代特征催化出一个人类从未有过的世界,我们不要指望那些过去时代的老观念去解决新生的冲击与挑战。棍棒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待子女稍有不如意轻则责骂,重则拳脚相加。长久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会缺少家庭温暖,会产生对父母的怨恨之心。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孩子易于形成富于攻击性的暴力倾向,且缺乏对人的关爱之心。

(2)、训斥型的家庭教育。这类家长与前一种方式的主要区别是“棍棒在嘴上”,希望*骂声来塑造出完全合自己意愿的孩子。表面上这种管教方式不像上一种方式更严厉,但实际上它更能引起孩子的心灵创伤,因为不绝于耳的恶言恶语对子女来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

(3)、完全管束型的家庭教育。这类教育与前两种家庭教育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就是这种方式基本上是希望以说服教育来施加影响。但是,家长们在唠唠叨叨中并没有能把握好教育孩子的主要原则,缺乏有力的说教,反而以太多的清规戒律冲淡了必要的规矩,使子女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4)、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可以这样说这类家庭教育方式是目前我们社会独生子女增多所带来的一种特定社会现象。以前的家庭中孩子多,犯不着去溺爱哪一个孩子。可是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溺爱就是常态了。独子的稀缺性使得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父母们的百般宠爱、千般依顺再加上物质享受的过度满足与父母们对孩子人格发展与精神引导的忽视相形益张。不客气地说,这样的孩子好像是被父母当作宠物来养的,孩子只有得到满足的权力,没有按必要的品行要求去发展自己道德的义务。如果父母可以以自己的出众人品以身示范的话,孩子一般还不至于发展成“问题学生”。如果父母的人格也存在缺陷的话,估计他们的孩子一般就会大成问题了——骄横跋扈、任性唯我。因为既没有必要的要求,又没有父母行为的示范作用,*孩子自己去自发地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既然家长对孩子性格等方面的形成存在着巨大的影响,那么在新的时代里家长们如何才能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1)、建立朋友关系。这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种连续持久的关注。不是今天心情好就和孩子好好地相处,明天心情不好就把孩子痛打一顿或者痛骂一顿。必须是像朋友那样和他相处、平等对待他们,绝对不是对他们发号施令!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他们的爱长的朋友,也是全家的朋友。是朋友,可以敞开心扉交流。同时,也拉近了情感距离。家长每天要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交谈,从中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的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孩子的快乐成长都是很重要的。有了情感的理解,就容易产生信任,对孩子的症结形成,就有了深刻理解,就可以互相信任,从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走出混惑。

(2)、在培养教育孩子的性格和道德等问题上如果一开始没有搞好,以后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纠正一个坏习惯往往比养成一个好习惯更困难。就像做米饭一样,要把夹生饭搞熟,比重新做一锅米饭困难得多。但是,我们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是不允许从头再来一次的!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要抓住件件小事施教,特别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尝试、第一次犯错误和第一次懂事理的表现,纠正错误也要在首次上多下功夫。

(3)、在物质方面

①、在孩子吃的方面,必须保证孩子吃好、吃饱,但不需要让他们吃得太好、太饱。不让孩子去追求高档食品,平时尽量控制零食,不许孩子挑食,家里做什么饭菜,就吃什么。平时在家做饭时,从来不问他们:想吃什么?这个吃吗?那个吃吗?盛到碗里的饭、夹到碗里的菜,必须吃完,不能浪费。

②、在孩子穿的方面,保证孩子有衣服穿,穿干净衣服,但不让他们穿得太好、太讲究。家里有比他们大的孩子穿剩下的衣服,只要能穿的,要接着往下穿。并时常提醒他们,要保持衣服的整洁干净。

(4)、和孩子建立弹性的亲子关系

成人要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孩子逐渐走向独立,成人对孩子就不必事事帮他。不要过于啰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长。有时孩子不愿听到家长的念叨,觉得家长老一套,不愿跟家长多谈,就是因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缺乏弹性。有弹性的亲子关系是,家长了解孩子能力的发展,对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去帮助他。这样成人和孩子双方都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5)、注重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心,孩子的自发性和独立性才能得到发展。怎么去让孩子生长自信心呢?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鼓励的、肯定的。不要总是说孩子这不对,那不好。这些贬义的用语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都是不利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做事的良好愿望。实际上,家长这时能体谅他,给孩子机会去重复操作,孩子自然会进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6)、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接触的都是成人,他需要和同龄孩子接触、游戏。在庭院中、在休闲时、在游乐场中,我们都要让孩子去接触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知道如何与他人相交往,避免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失去交往的机会与乐趣。为了你的孩子和你的未来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孩子,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家长。

“问题学生”教育之我见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部分所谓“问题学生”的个性表现是每个班主任最为头疼的事情。何谓问题学生?有关专家是这样表述的:由于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对象。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等(《当代教育学》1998年版,袁振国)。我还是倾向于从日常行为规范角度(即德育角度)定位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到班级的稳定和发展,不仅如此,班主任如果不能恰当地处理好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他们也许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出现新的问题,进而影响班集体建设,影响全体同学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教师要确立一个观念——问题学生并不一定就是坏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现代教育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情形也是这样,在一些方面表现比较薄弱的孩子,在另一些方面又表现出相对明显的优势来,没有哪个孩子在这几个方面都是表现很优秀的(或很薄弱的)。成功的教育就应着眼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看到孩子的优势成长潜质,并不断挖掘、培育,直至看到孩子的成功,这实质上是促进了孩子有个性的成长发展。班主任要切记: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就不会在主观上想成为“坏人”,或被别人瞧不起的人。问题学生也是正常的人,也有其一些闪光的优点所在。我们处理问题学生,面对的应当是他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他本人的其它方面,更不是他的人格。面对问题学生的行为,班主任只要是真诚地热爱他们、帮助他们、关心体贴他们、并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特别是要善于经常关注到他们的闪光点,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是会被教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只要始终这样想,教育问题学生最起码不会成为班主任特别的心理负担和过重压力。

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及其产生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做好帮扶工作。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般来说,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可能有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等诸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我一般不赞同在找问题学生产生原因时只强调说“个人的原因才是最主要的”,因为现在社会较以前极其复杂化了,对于年龄较小的未成年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没有辨认事物好坏的能力,更谈不上抵御什么诱惑的能力了,也许在他们看来某件本身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是非常正确的、值得学习的。班主任要结合问题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具体问题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帮扶工作。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早就表明,作为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爱和表扬,因此他们许多活动的出发点都与此有关。很多问题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一个最可能存在的原因就是他们某个时候的某一个心理需求没有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当然这个需求也许是过分的、不符合社会常理的,但他们当初是意识不到这点的),从而刻意追求个性表现,以引起师生关注。

今年我班上有一女生,经常没有集体观念,又是很夸张的表现自己的问题“个性”,比如经常上课吃东西、交头接耳、与同学发生小摩擦时哭、闹、骂。在我批评教育、指出其缺点时,她从不以为然,甚至有一次我并没有过多说什么她就哭闹着要跳楼;后来我又试图转化策略故意给她安排一些事务从而激发她的集体意识并尽可能发现其优点予以表扬,但收效甚微。在与家长沟通中,我知道她从小就处于溺爱的环境中,只要略有过激言行,其家长就会设法满足其愿望,长时间养成了她这种过激的自我中心思维定势。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我尽可能不去正面关注她,而是对其家长做了大量的教育指导工作,同时又通过她周围的同学和朋友感化、影响她。经过多方努力,现在的她总体表现较为稳定,较以前好多了。

最后,对个别问题学生,班主任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以适度的惩罚。惩罚不等于体罚,它是针对问题学生的一种强制性的纠偏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范围内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教育措施(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语)。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认识行为边际界限,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里显然是难以宽恕的错误,但是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措施是画出两张解剖结构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如果我们始终视惩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惩罚措施就不会出格。当然,我们还是要慎用惩罚,必须到不得已的时候。今年我班上有一名爱上网吧的男生,刚开始时是偷偷去网吧,一开始我与其家长配合做了大量的说教工作,而且要求家长在家中适度控制其上网时间,但效果甚微,他后来居然经常逃课去网吧,甚至给别人说“张老师就这两下子”。我想可能是我这种春风化雨的温柔方式助长了他的风气,于是有一天我试探性地把他叫到办公室,连大声呵斥带很响亮地拍打着桌子,最后还让他写出保证书,并果断要求其家长掐断家里的网线。当然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跟踪,我指导其家长帮助他安排课余的活动计划,并要求他把每天在家中的情况详细记录,定期交给我看。结果两个月下来,他就没有去过网吧,也慢慢把精力投入学习了,今年他已经读高二了,各方面表现还挺好。

总之,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如果失去学生,我们教师的存在将无任何意义,因此我们要关爱、尽全心全力教育学生。“问题学生”也是富有个性、灵性的未成年生命个体,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教育他们的重任,我坚信,只要班主任老师多一点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认真研究问题成因,我们就可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作更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第三篇:“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与应对策略

贺世豪是我班的一名“问题学生”。我对这名学生在一年半的教育教学内持续给予更多关注,和他的家长共同分析他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心理和行为方面共同对他加以辅导,帮助他矫正不良习惯,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

一、成长背景及家庭背景

贺世豪,男,9岁,现为三年级学生。在贺世豪的家庭中,爸爸妈妈从河南支边到新疆种植棉花地。家中他是独生子,父母非常溺爱。从三岁多就上学前班,6周岁上了小学一年级,学习习惯非常差,经常不写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成绩差。他爸爸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要求也很低,除非是惹了什么严重的祸端才会严厉地教训,很少打骂,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娇纵的。

二、问题行为的原因

贺世豪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因为他每次惹事或者是成绩不及格了,只要一说自己哪里不舒服了,妈妈爸爸就不会批评他、惩罚他,相反还会毫无条件地原谅、安慰他,所以,即使他想是一个正常的学生,但是父母的行为举止却时时提醒他,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可以搞特殊。贺世豪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造成他错误地认为同学都应该谦让他,他招惹了别人,他也不应该被批评、被教训。

三、家庭教育问题的概述

贺世豪同学在家不服父母的管教,逆反心理强。他的母亲性格软弱,对儿子没有约束力。父亲在家虽然对儿子进行教育,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极少发火打骂,但脾气还是有些急躁。通过对贺世豪的家访,以及与他的父母和他本人的谈话,我可以大致地勾勒出贺世豪家庭教育的问题。(1)妈妈温和的溺爱教育。(2)爸爸的疏于管理与抹稀泥教育。(3)父母教育方式基本属于溺爱放任自流型,使他在宽松放纵的的教育方式之间寻找空间。

四、问题行为的分析与纠正

1、对家长做好引导和分析工作,创造学生成功机会

家长听惯了老师批评和告状,回家后对贺世豪无非就是不疼不痒得说说,这解决不了问题,几次下来他依旧是上课不听讲、招惹同学,甚至推翻桌椅、撕碎书本。因此,我在和家长的谈话过程中,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首先肯定贺世豪的优点。我首先肯定贺世豪能够主动打扫卫生、帮助同学整理学具的,然后再指出,他对同学讲脏话和动手动脚,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种先扬后抑的做法,使贺世豪家长有了个适应的过程,听到表扬自己孩子,看到老师喜爱自己的孩子,也从心里愿意和我交流。第二步:分析贺世豪同学的问题。贺世豪同学上课不听讲、爱搞小动作的现象,是他从小养成教育习惯造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从心理学来说,这是一种自我表现欲,他实际是想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如不能如愿,他便会恶作剧,用破坏性的手段来扰乱班上秩序,让人人为之侧目。第三步,和家长共同讨论教育方法。从贺世豪同学问题分析说明,学生需要别人对他关注。家长首先要正视孩子,不要一味溺爱,一定要把孩子当成正常的儿童,不要再有愧疚感、亏欠感,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如果犯了错误更要严厉教育;其次是要学会欣赏孩子,然后再称赞孩子尤其要学会激励孩子,这样才能发掘出孩子巨大的潜能。同时我也给贺世豪同学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在上课时,我给贺世豪上课发言的机会,他的积极性很高,作业也能完成了,在几次考试中,数学基础知识都达到了45分左右(满分60分)。

2、改变教育方式,家校共同用情感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感情

我对贺世豪妈妈和爸爸在家庭教育上的建议是:改变教育方式,用健康的情感培养起自理自立的品质。首先请贺世豪的父母改变过去溺爱、放纵的方式,因为这种方法随着贺世豪年龄的增长,只会让其越来越依赖父母,越来越孤立自己,还会造成他很强的逆反心理,遇事不能正确对待,从而破罐破摔。所以,贺世豪妈妈和爸爸应该对贺世豪严格要求,但方法要恰当。我想,对他来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无疑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爸爸妈妈对贺世豪的严格要求,不仅仅停留在要求孩子完成作业,同时也要让他注意自己疲惫的父母也需要问候;不仅仅要求贺世豪在考试中取得合格成绩,也应要求他在家庭中,在集体中也有一份自己的责任。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的增加,孩子会逐渐明白,父母对他的爱虽然是不求回报的,但他应该懂得珍惜和感恩,懂得事理和情理。

同时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情感。比如:在班级中开展“我为妈妈献爱心”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做一天家庭的小主人,完成买菜、做饭、洗衣等日常家务,体会一下父母的辛劳,为妈妈洗脚。又比如在学生中提倡 “我是你的天使”的互助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用爱心回报付出!

五、对问题行为纠正的效果和反思

在整整一年半的时间中,我对这个“特殊”的学生始终非常关注,积极与他的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改进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用情感的方式培养感情,使学生明事理和懂感情。在校内,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来对他的课堂行为进行矫正,这个方法成效显著,许多任课老师在上我们班的课时,都反映贺世豪同学的变化很大,上课不仅不无缘无故发脾气了,还能努力集中精力听讲了,作业也能认真书写了。虽然有时贺世豪同学的行为举止还会出现反复,但我一点儿也不急躁,因为在教育中学生的行为出现反复是自控力较差造成的,这是教育过程中经常自然现象,更何况这种反复多来自于他个人学习习惯养成不好,只要他的总体变化是呈上升的趋势,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效的。贺世豪同学在我开始对他实行行为矫正时,曾经很抵触我、甚至用仇视的目光审视我,但是我始终以微笑面对。而现在贺世豪的感受是“我要好好学习,我可以赶上班里的上进生。通过对学生个案的研究,我认为,教育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调动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积极因素,利用家校互动对学生行为进行矫正,引导他们向良性的方面发展。实践也证明了通过家校互动针对性个案研究,有助于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完整人格。

每一个学生其实就是一本不断更新的教科书,或薄或厚,或精致或简陋,或一目了然或晦涩难懂。但是他们都能给我带来收获,带来启示。

总之,作为班主任对问题学生,我们应该全面分析他们,深入了解他们,加强与他们的感情沟通交流,善找他们的闪光点,激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用集体的力量温暖他们、信任他们;家校合作帮助他们,及时关注他们,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地教育、转化他们,“顽石虽坚,尚可雕琢”,使问题学生也拥有一片灿烂的天空,也能活得像优生一样精彩。

我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粗略地谈谈我的几种教育方法:

一、正确对待问题学生,把更多的爱心献给问题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平等对待、认识问题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问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及家里受到批评、歧视及埋怨较多,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就变得很敏感,心存戒心,而且逆反心理很重,经常的批评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但是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老师要懂得一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既要懂得如何教,更要懂得为何要这样教的原因,从而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也能冷静对待,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心平气和,诚心相待。因此,我们在教育问题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们在教育问题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这是做好特殊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时、有效的沟通是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步骤,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问题生在家及学校的情况,以寻找最佳教育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

第四篇:“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与应对策略

论文题目:《如何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学校名称:长沙市工读学校 论文类型:教育研究 作者姓名:杨 健

撰稿日期:2013年3月18日

如何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长沙市工读学校 杨健

摘要:如何对问题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转化,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就可以达到起到很好的效果,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对家庭教育失当的行为和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后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此来确保对问题孩子教育转化的全面性与彻底性,进一步提升教育转化问题孩子的实效。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 失当行为 有效干预

当看到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人民艺术家李双江老师那布满阴霾的脸孔时,作为专门从事问题孩子教育转化的工读学校的教师,我们的心不禁在滴血。任何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他必须会有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个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家庭教育失当的类型

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者通过对进入工读学校的数千名问题学生进行了的详细抽样调查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导致问题学生出现的家庭因素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失当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无力管教、自由放任型

自由放任型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力对孩子进行管教,如留守儿童,一边是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教育,他们只能将孩子放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每天生活在孩子的身边,但是却要么是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要么是因教育能力和水平有限,无力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教。还有就是家庭破裂、父母离异分居或不合的,容易使青少年失去家庭的温暖,造成人格的失调,由于家庭关系僵化,孩子得不到安静合适、温暖的生活空间,心灵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心理会畸形发展,变得厌世,导致心理变态。产生自卑、多疑、暴躁等人格缺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引诱,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百依百顺、骄纵溺爱型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年轻的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竭尽所能地给孩子尽可能好的,让子女在家中处于优越地位,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生活上的任何需求,使其经受不起任何挫折,家长认为对孩子只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而忽视了思想教育,或是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扭曲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便易产生偏激行为。久而久之,则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性,当父母无法再满足子女过分的要求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怨恨父母,甚至社会,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的不良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父母对子女的错误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护短怂恿。致使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体罚打骂、粗暴生硬型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定下过高的目标。当达不到自己定下的目标时,往往“恨铁不成钢”采用粗暴的方法以待,深信“不打不成才”,家长不自觉地、无意地损害孩子自尊心的事常常可见。甚至部分家长还有暴力倾向。有些家长则平时放任子女,一但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便打骂、体罚。这些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受创伤,从而产生恐惧,增大了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行动自私、情绪自卑,逆反心理大,父母无视子女青年期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性加强的心理特点,用强硬的手段一味的要求孩子顺从听话,按父母的规划发展,无理粗暴的干涉,这样使孩子自我评价萎缩到实际能力以下,孩子应有的正当欲求和需要被禁止。这样专制干涉的教育,会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更甚者可因对这种教育的仇恨而成为暴力攻击者,对人粗暴冷淡,难以和人和睦相处或者丧失对生活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并产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心理缺点。

家庭教育的失当和缺失都会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不当,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诱发因素。

二、家庭教育失当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失当可以从家长本身与环境当中寻找原因,而这些原因中,家长的思想、心理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可以从家长的观念与认知与孩子的成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错误教育行为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 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父母不了解子女的成长规律,导致教育方式失当

随着中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中学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三)家长专制思想严重,导致家庭教育环境恶劣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在众多犯罪的青少年中,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或死亡,缺少家庭温暖,有的是因为父母地位低微或有生理缺陷、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导致心理上产生深深的自卑,由于长期的压抑,甚至形成仇视社会、痛恨社会的心态,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同时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对待子女不公正、管理专制、疏于对孩子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暴力等,都会使原本应该是温暖港湾的家变成孩子噩梦的魔窟,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危机。其中以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的伤害最大。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一方对另一方实施的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无论 家庭暴力的对象是否是孩子,都会给孩子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这些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自卑、恐惧、抑郁、焦虑、仇恨、情绪不稳定、情感淡漠等情绪问题;行为退缩、流浪、吸毒、酗酒等行为问题;严重的导致或诱发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等;他们可能因为不能忍受而自杀或杀人。

三、加强教育指导,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一)创新家长学校教育方式,指导家庭教育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作为工读学校来讲,更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创新家长学校教育方式。学生家长是一个很大的复杂的社会群体,要做好指导工作,没有明确的指导途径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的良好途径。家长学校的任务重点在于对家庭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针对性的家教指导讲座对家长的育子方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发挥家长学校在提高家长素质方面的作用,学校课题组将家庭教育指导与管理列入学校工作和德育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动机,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教学,以专家讲座、播放学生学校生活剪影、学生汇报会、学生特长展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千名教师访万家等形式,讲授一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家教中的困惑,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激发了家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家长参与研究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家庭教育

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有利资源整合我们的教育。开展家长座谈交流活动,家长座谈交流活动是学校对家长进行集中性指导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渠道,具有面向全体家长的特点。可以有全校性的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的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教师除简要介绍本班学生学习和表现外,还对家长提出教育建议,要“信任孩子、赏识孩子、做孩子的表率。”家长们可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家教的成功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利用身边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例如,发现孩子的问题,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当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在交往中被打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正常现象,孩子哪有不挨打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挨打时教师应该及时制止;还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讲道理等等。对此,家长纷纷发表看法,可都没找到造成孩子间打闹的真正 原因。为此,教师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间打闹的原因,科学指出孩子间打闹极有可能受到影视作品中成人对生活、事物不满意时用打闹来宣泄情感方式的影响。教师与家长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种看法,自觉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促使家长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

(三)密切家校交流,提升家庭教育

学校对家长开放,请家长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这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和社会效应。开展家庭教育主题经验分享交流会。家庭教育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源于我们在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教师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成功有效的,对此,我们把这些宝贵经验介绍给更多的家长,一方面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动弥补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同时,我们还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成功事例记录下来。例如,有的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和谐相处的,有的家长培养孩子意志力成效突出等,我们请他们在亲子活动中介绍过程、意义,让更多的家长在今后教育孩子中有所启发和借鉴。另外,我们还和家长们就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当孩子任性怎么办?家长们各抒己见,活动教师还针对如何培养情感智力,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一一做了讲述。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教育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而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通过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有效指导,大大提升了问题孩子的教育矫正效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问题青少年教育之后的反弹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旭,论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10年5月(下)

[2] 张娟,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J],大众文艺,2010年第1期

[3] 王韬,青少年自卑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第2期

[4] 静进,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10年第24卷第5期

[5] 高鸿云, 吴增强, 邓伟等,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第1期

[6]张学清 汪思倩

家庭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临沂市罗庄区傅庄中心小学,

第五篇: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方案

问题的提出: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异于同龄人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纪律涣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成绩差,有自卑、戒备、逆反、冷漠,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心理问题。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擂肥逃学等也常常是问题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我校是一所城郊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纷扰,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2003-2006年,为了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开展了“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与学校辅导策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的实际效果不如人意,在家校协作层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与学校教育实现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受到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极大困扰。

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最近十年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由于问题学生得不到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几乎成为社会公害。党和人民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寄予厚望。在这样的情势下,学校和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教育问题学生的重任。然而,事实表明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尽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但也是困绕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曾经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问题学生教育开展过方方面面的研究,包括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但是从近年来问题学生不断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升高的严峻局势看来,问题学生的帮教和感化工作成效有限,没有能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因此,继续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深入探索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与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成因,非常有现实性。作为初中学校也急需有新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解决此类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使本校更加深入系统地关注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这对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探究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这一课题将提高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1、政策依据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当前末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由此可见,研究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初中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2、理论依据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问题”都可以在其家庭教育中找到依据和成因。其中14-17岁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高发期,最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初二和高一年级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两成以上的问题学生来自单亲或离异家庭,半数问题学生的家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七种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一是管理上的简单粗暴型,对孩子非打即骂;二是教育素质不高型,有的家长学历不低,但教育方式过于平淡,有的还易走极端;三是放纵型,对孩子基本不管;四是溺爱型,凡事都护着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评价过高;五,有的家长自身道德修养差、文化素质低;六,隔代教育型,父母外出谋生,家中老人只能让孙儿吃饱穿暖,无力担负教育重任;七,父母离异等造成的问题家庭也对许多孩子有负面影响。

3、理论假设:由于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其心理和行为异常之间有这很强的关联性,而不同的问题学生其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具体表现又不尽相同,因此,开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就有可能深入揭示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的种种缺陷,从而找到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立学校教育干预其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和谐发展。

三、研究目标:

1、揭示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缺陷,探究问题学生身上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与其家庭教育特殊性之间的关联性。

2、寻找加强家校协作,利用学校教育干预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形成问题学生的学校辅导策略,促进问题学生健康成长。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本校初中生中的问题学生及其家庭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参考外地学校对同类问题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记录其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分析其心理和性格特点。

②个案研究法:搜集和整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通过对问题学生与非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的对比研究、以及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之间对比分析,寻找心理成因。

③文献法: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开阔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

④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优等生、中等生以及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特征对比研究,寻找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共性。

五、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将首先通过教师访谈,结合在校学生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全校1200多名学生中确立30名左右的问题学生,然后再深入学生家庭调查走访,记录和搜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的个案资料,洞悉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在亲子关系、习惯养成、目标引领、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掌握其家庭教育的类型、倾向和缺点,进一步探究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特征,其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轨迹。其家庭教育方式在其心理发展上起到何种消极作用,其家庭主要教育方式存在什么问题。还将深入研究网络成瘾,行为暴力,心里偏执,纪律涣散等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以及行为懒散,虚荣轻浮等问题女生的家庭教育缺陷。从而寻找利用学校教育积极干预家庭教育,更好地整和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表现特征和存在的缺陷,以及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做好本课题课题组成员必须深入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真实准确把握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方面的失策、失当之处,从而探寻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也正是研究本课题的难点。

六、研究步骤与计划: 本课题研究预计分四步走:

第一步:确立课题组组成人员,明确职责分工,申报本课题为市级重点课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确立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2007年5月30日前完成。责任人:付玉华、姚鸿斌。

第二步: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访谈,确立本校各班问题学生名单,建立问题学名录,(保密),全校20-30人,课题组成员、班主任深入问题学生家庭调查走访,每名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调查走访不少于五次,并填写好每次调查走访记录作为研究资料。撰写《问题学生XX的家庭教育个案分析》。2008年10月前完成。责任人:课题组成员。

第三步:在数十份《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参考相关文献,找出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寻找有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撰写《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缺陷与对策分析》、《学校教育干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论文。2009年8月完成。责任人:付玉华 姚鸿斌。

九、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质量和成果水平,如期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实现按时高标准、高质量结题,决定采取下列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研究补助如交通费、外出调查补助,培训经费,及时拨给小型会务费。保证各种文件的打印费。

2、纪律保障:课题组成员要服从分工,积极参加每一次课题研讨会议,认真、及时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确保研究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定期接受课题主管部门对研究过程的检查。发现弄虚作假、敷衍差事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步:整理和规范近三年的相关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报告》,认真修改完善,积极向教科院申请,确保按时完成预定研究任务,如期结题。结题时间:2009年12月。责任人:付玉华

浅 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