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思修复习纲要题库-第五章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21-76815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5 09:36: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思修复习纲要题库-第五章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一、单项选择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B)。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家庭道德

D.2、“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 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属于(C)。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D)。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4、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 祸、火灾、溺水、急病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这是社会生活中(A)。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业道德的要求

C.家庭美德的要求

D.环境道德的要求

5、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分别形成了(D)。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6、社会公德一般义务包括有(C)。

A.缴营业税 B.缴学费 C.不得损害公物 D.履行合同

7、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 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B)。

A.公共生活 B.行为规范 C.高尚道德 D.法律规定

8、乘坐车船飞机的人应当做“文明乘客”,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演出 的人应当做“文明观众”,在图书馆读书读报的人应当做“文明读者”。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D)。A.行政法规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社会公德

9、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 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A)

A.社会公德 B.美学规范 C.宗教规范 D.法律规定

10、社会公德就内容本身来说(A)。

A.有阶级性特征 B.无全人类性特征 C.无阶级性特征 D.无全社会性特征

11、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C)。

A.局部行为准则 B.最高行为准则.基本行为准则 D.法律规范

12、社会公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基本要求是(A)。

A.保护生态环境 B.保护动植物 C.防止水土流失 D.防止大气污染

13、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是(B)。

A.狭义社会公德 B.广义社会公德 C.高尚道德 D.法律规定

14、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主要是(D)。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个人品德

15、影响公共生活、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 社会生活的最主要行为规范是(B)。

A.个人道德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家庭道德

16、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B)。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会道德风尚 C.生产进步程度 D.国际交往扩大

17、“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A)。

A.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B.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C.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D.共同合作的道德原则

8、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 相帮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这是我国现代社会提倡的(A)A.社会公德的要求之一

B.C.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

D.

19、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D.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0、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B)。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二、多项选择

1、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公德自律:(ABCD)。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主要是(AC)。

A.道德 B.风俗 C.法律 D.纪律

3、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是(ABCD)。A.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C.保障公共安全

D.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4、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在(ABCD)。A.危害社会的程度不同 B.违反的法律规范不同 C.行为的表现形态不同 D.受到的处罚不同

5、对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罚种类包括(ABD)。

A、警告 B、罚款 C、暂扣或者吊销机许可证 D、行政拘留

6、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下列(ABCD)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A.是本案当事人的

B.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C.是本案当事人的亲属的

D.本人或者其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7、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有(AB)。A.申请行政复议 B.提出行政控告

C.同时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D.提起行政诉讼

8、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ABC)检举、控告。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行政监察机关 D.人民法院

9、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是(ABCD),情节轻微尚不构刑事处罚的行为

A.扰乱社会秩序 B.妨害公共安全 C.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D.侵犯公私财产

10、《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CD)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维护社会安定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 D.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三、判断题(正确A,错误B)

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B)

2、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公德的特点有阶级性。(A)

3、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A)

4、法律规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B)

5、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进步程度。(B)

6、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公德的原则要求。(B)

7、家庭道德是人类社会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B)

8、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A)

9、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是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目的的基本方面。(B)

10、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A)

一.单选题

(1).(C)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P120 A.人口 B.地理环境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动、植物(2).法是()意志的反映。【C】P120 A.个人 B.所有社会成员 C.统治阶级 D.社会组织(3).法的关系根源于【C】P120 A.法的本身 B.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 C.物质的生产关系 D.意识的发展

(4).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是【A】P120 A.国家意志 B.集体意志 C.社会意志 D.个人意志(5)法的个别指引作用的优点是【A】P126 A.针对性强 B.多次适用 C.效率高 D.可行性强(6).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它的特殊的【D】P126 A.预防性 B.预见性 C.公正性 D.强制性

(7).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其中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指的是法的(A)P126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指引作用

(8)法律规范中具体指明的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的行为模式的是法律规范逻辑结构要素中的【B】 P126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结果

(9).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B】 P128 A.法律适用 B.法律制定 C.法律遵守 D.法律实施的监督(10).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D】 P128/ A.法律编纂 B.法律规定 C.法律汇编 D.规范性文件的清理

(11).下列不属于国家监督的是【D】P129 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B.行政机关监督 C.司法机关监督 D.舆论监督

(12).法的制裁作用发生的对象是【C】P130 A.每个主体 B.某个主体 C.违法犯罪者 D.社会

(13).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是【A】P131 A.宪法 B.法律 C.规章 D.法规

(14).下列国家机关中,行使我国国家立法权的是【C】P133 A.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15).下列机关无权提出行政法规议案的是【A】P144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各部、委 C.国务院直属机构 D.国务院非常设机构(16).我国的根本法是【A】P130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经济法

(17).()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P123.A.社会主义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奴隶制法律 D.资本主义法律

(18).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步骤是(C)P128~130 ① 法律执行 ②法律制定 ③法律遵守 ④ 法律适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19).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制度和最根本的制度是(C)。P133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下面即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D)P138 A宗教信仰自由 B人身自由权 C休息权 D劳动权

一. 多选题

(1).法律发展史上相应地先后产生过(ABCD)P121 A.奴隶制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资本主义法律 D.社会主义法律

(2).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分为(ABCDE)P125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E.教育作用(3).社会主义法律对于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ABCD)具有重要的作用。P127 A.国家制度 B.经济制度 C.社会秩序 D.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4).法律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ABCD)。P128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受法(5).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E)。P131 A.党的领导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人权保障原则 D.法治原则 E.民主集中制原则(6).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ABCDE)。P133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ABCDE)。P137 A.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和人身自由权 C.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D.社会经济权和文化教育权 E.特定主体权利

(8).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ABCDE)。P139 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依法纳税 E.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特征包括(ABCDE)。P142 A.体现中国特色社会本质的基本要求 B.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C.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D.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E.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文化要求(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包括(ABCDE)。P145 A.宪法相关法 B.民法商法 C.行政法和经济法 D.社会法和刑法 E.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判断题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P119 2.法律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P120 3.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P125 4.法律的规范作用不包括评价作用。(×)P126 5.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造、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P128 6.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P131 7.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其他法律比宪法更为严格。(×)P13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P137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P142 10.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145 11.法律发展史上先后产生过原始社会法律、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P120(×)12.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吗?(√)P131 1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民主集中制的建立(X)P132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国家的阶级本质(X)P133 15.人民主权原则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保证(X)P133 16.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P144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本质(X)P134

一、单向选择

1、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A)P140 A、前提和基础 B、基础 C、前提 D、前提和根本

2、(C)方面不属于实现有法可依。P141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道德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保中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B)P141 A、领导基础 B、领导核心 C、领导先锋 D、领导主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法律上和制度上解决国家发展中带有(A)问题P141 A、全局性B、地方性C、稳定性D、全国性

5、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B)P142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结果内在统一而多层次的国家要求

C、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6、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性质(D)P144 A、稳定性B、变动性C、连续性D、时代性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A)为重要组成部分。P144 A、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B、全国性法规、地方性法规C、全国性法规、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和基础性法规

8、(C)制定的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P144 A、全国人大代表B、全国人大代表大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常委会

9、哪个不是基本法律制度(B)P144 A、经济建设B、文化建设C、社会主义建设D、生态文明建设

10、(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刑法B、全国性法规C、诉讼法D、宪法

11、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就我国现行的法律而论,广义的法律指 D。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法律的整体 P119第二自然段

12、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就我国现行的法律而论,狭义的法律指 B。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法律的整体 P119第二自然段

13、法律是 D 的体现;是由 决定的。

A:国家制度 社会性质 B:统治阶级 人民公众

C:统治阶级意志 国情 D:统治阶级意志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P120第三、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14、法律的历史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 D A:1 B:2 C:3 D:4 P121-122黑体字

15、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 C 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A:私有制 B:国有制 C:公有制 D:按劳分配 P123第三段第一句

16、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 A 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领导阶级 D:资本阶级 P124黑体字

17、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史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 B 和。

A:科学性; 灵活性 B:科学性 先进性 C:灵活性 先进性 D:进步性 灵活性 P125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18、法律的规范具有 C 作用。A:1 B:3 C:5 D:7 P125-126黑体字

19、法律制定就是有 C 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A:执法权 B:司法权 C:立法权 D:行政权 P128最后一段第二句

20、法律适用是指国际 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司法 B:执法 C:立法 D:行政 P129最后一段第二句

21、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P144

22、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般分为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其中司法的主体是B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

C 国家监察机关 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P128

2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应有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C A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预测作用P126黑体字“强制作用”

2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属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的是A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P129

25、在我国的价格体系中,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A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P133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结合在一起的。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A A领导权 B依法纳税

C依法服兵役D遵守宪法和法律P130宪法

27、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和情报,这种行为违反了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P144

28、甲因打架斗殴应被行政拘留。下列选项中,有权对甲进行行政拘留的是A 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P136机关

29、某市人民政府依法作出有关规范市区燃放烟花炮竹的规定。改行政行为是B A行政执法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被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 30、某作家创作完成了一部小说,则该作家对该小说享有B A专利权B著作权C发现权D商标权P137

二、多项选择

1、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是(BCD)

A、法律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C、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D、法律对社会全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课本p120倒数第二段)

2、社会注意法律的社会作用有(ABCD)

A、维护社会主义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B、维护社会注意的经济制度 C、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D、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课本p127-p128四段黑体字)

3、法律的历史类型中有(ABCD)

A、奴隶制法 B、资本主义法 C、封建制法 D、社会主义法(课本p121-p122四段黑体字)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ABCD)

A、人民主权原则 B、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坚持党的领导原则(课本p131-p132五段黑体字)

5、下列属于刑法规定的主刑的有(ABD)A、死刑 B、有期徒刑 C、罚金 D、拘役(课本p149第二、三行)

6、国家与法是(CD)

A、从来就有的 B、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

C、在阶级社会才存在的 D、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课本p119-p120法律的一般含义)

7、按照各国法律的源流关系、历史传统、社会条件以及形式上某些特点对法律进行分类,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AB)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法德法系 D、中华法系(课本p121倒数第四、八行)

8、以下属于大陆法系的特点是(BC)

A、承认法官有创制法律的权利,否认判例具有法律效力 B、法律成文化

C、在诉讼中,大陆法系坚持法官的主导地位,奉行职权主义 D、在法律分类上有普通法与衡平法之分(课本p122第一段)

9、法律的指引作用通过(BCD)

A、契约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课本p126第三、四行)

10、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为(ACD)A、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B、在地位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D、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课本p130-p131宪法的特征)

判断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但不由国家保证实施。()答案:错 p119 倒数第二行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除此之外,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统治阶级的道德、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等形式之中。()

答案:对 p120 第二段

3.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答案:对 p122 最后一段最后一句

4.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对 p130第三段

5.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案:错 p131--132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包括特定主体权利。()

答案: 错 p13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

答案:对 p140--141 8.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答案 :对 p144 9.民法商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答案:错 p147第三段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候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答案: 对 p133最后一段

一.单选题

1.()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A)

P126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2.教育作用主要有()种实现方式。(C)

P126 A.1

B.2

C.3

D.4 3._______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D)

P139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利益

C.依法纳税

D.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4.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B)P140 A.标志

B.前提和基础

C.动力

D.保证 5.狭义的法律是指()。(B)P119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指定的地方性法律

6.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等也在保证法律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

P120 A.纪律观念

B.权利意识

C.正义观念

D.义务意识

7.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如何构成,一般取决于这个国家的______、政治制度和立法体制等因素。(B)P143 A.经济传统

B.法律传统

C.政治传统

D.立法传统

8._______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向的法律规范。(B)P148 A.刑法

B.社会法

C.民法商法

D.行政法

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_____.(A)

P131 A.人民当家做主

B.人民主权原则

C.民主集中制

D.依法治国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C)

P133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_____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A)

P123 A.工人阶级

B.地主阶级

C.农民阶级

D.广大知识分子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P121 A.主观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二.多选题 1.根据法律的规律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分为()。(ABC)

P125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制裁作用

2.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先进理念()运用法律的力量引领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B)

P128 A.制度化

B.法律化

C.规范化

D.职业化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ABCD)

P137 A.平等权

B.政治权利和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权

4.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共同反映和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和()地位。(BC)

P136 A.经济

B.政治

C.法律

D.文化

5.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D)

P144 A.行政法规

B.宪法

C.法律

D.地方性宪法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由宪法相关法,______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ABCD)P144 A.行政法

B.经济法

C.社会法

D.民法商法

7.其中属于广义的法律的是()。(ABCD)

P119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指定的地方性法律 8.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是哪几种?(AD)

P119 A.制定

B.修改

C.补充

D.认可

9.属于宪法的基本原则的是?(ABCD)

P130 A.党的领导原则 B.人民主权的原则 C.人权保障原则 D.法治原则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式是_____.(AD)

P134 A.长期共存

B.相互制约

C.服从领导

D.肝胆相照

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_____.(CD)

P125 A.民族性

B.世界性

C.科学性 D.先进性

12.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ABC)

P122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B.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C.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法律至上原则

三.判断题

1.法律具有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P126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职能。(√)

P127 3.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P136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基本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P141 5.西方学者认为,法指的是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公平原则。(×)

P119 6.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精神生活条件基础上的。(×)

P120 7.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P144 8.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的主干。(×)

P144 9.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体现政体。(×)

P133 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P133 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P120 12.资本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P123

第二篇:思修复习纲要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3、如何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

4、怎样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5、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6、大学生应如何遵守网络中的道德要求

7、人生目的在人生世间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8、大学生应该照那些要求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9、怎样认识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10、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1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那些特点?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2、什么事道德,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功能?道德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13、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的联系?人生观组成人生目的的重要性

14、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联系?

15、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社会公德?什么是家庭美德?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什么?原则是什么?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式什么?

18、大学生为什么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9、做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20、大学生怎样以培养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1、恋爱中的道德?

22、对实现理想 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23、谈谈认识竞争与合作

24、认识价值评价标准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理性爱国

2、谈谈对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认识

3、结合大学生生活,论道德建设

4、近年来就有人扶跌倒路旁的老人,却被诬为肇事人,请就社会道德建设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篇:思修题库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

2、理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精神现象。()

3、理想产生实践,实践指引理想。

()

4、理想有实现可能性,是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

5、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6、不同的人,信念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不同方面,信念也不同。()

7、宗教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9、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讲艰苦奋斗,不能讲物质利益。()

10、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11、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

()

12、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5、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

16、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不是一个实践问题。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A

6、A

7、B

8、A

9、B

10、B

11、A

12、A1

3、A

14、A15.A16.B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关于理想,认识正确的有: A、前途前途,有钱才图;理想理想,有利才想

B、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肮脏的

C、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理想的美好有充分的想象,而对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 D、理想属于 “实然”范畴

()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A、两者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B、正确的社会理想是由正确的个人理想规定的

C、社会理想的实现,必须以个人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D、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总和

()

3、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B、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C、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D、大学生只有熟读马克思主义,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4、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下列哪一“化”理解有误: A、世界多极化

B、理想信念国际化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多样化

()

5、中国梦就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D、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科学的信仰来自:

A、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人们对宗教的忠诚和坚信

C、人们对不切实际的观念的迷信和追随

D、人们对荒谬的理论的狂热和崇拜

()

7、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不断增强: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8、关于理想,表述正确的有:

A、理想不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可以脱离现实天马行空幻想未来 B、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幻想未来

C、现实之树深深扎根于理想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9、把理想转换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民族独立,当家作主求解放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途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一带一路”战略()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一带一路”战略

()

13、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是:

A.实践B、学习C、智慧、D、幻想

()14.、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

A.信念B、理想C、情感D、意志

参考答案:

1、C、2、A

3、D、4、B

5、D

6、A

7、D

8、B 9.A 10.A 11.A 12.B 13.A 14.A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B、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C、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D、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也必定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关于艰苦奋斗,表述正确的有: A、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B、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 C、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D、艰苦奋斗,就是不讲物质利益()

3、信念:

A、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B、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复合体

C、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D、信念是理想的根据和前提,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4、关于顺境与逆境,表述合理的有:

A、在顺境中,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使人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B、逆境就是天不遂人愿,再努力也枉然

C、顺境气氛宽松、条件优越,躺着睡大觉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D、逆境虽然环境恶劣,但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积累经验、丰富人生阅历()

5、关于社会理想,表述正确的有:

A、社会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B、社会理想是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 C、社会理想是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D、社会理想受个人理想的规定和指引()

6、关于中国梦,表述合理的有:

A、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 B、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和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D、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和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

7、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要:

A、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B、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D、以改造世界为己任()8.关于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理想体现了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理想既有时代性,也有阶级性 C、理想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D、理想有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之分()9.关于信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信念是一种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B、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形成有机的信念体系 C、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 D、信念与信仰一字之别,相差万里

()10.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11.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既不能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B、应该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二者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D、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12、理想的类型有:

A、政治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

()

13、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应该做到: A、立志当高远B、立志做大事C、立志需躬行D、追求个人奋斗

参考答案:

1、ABCD

2、AB

3、ABC

4、AD 5 BC

6、ABCD

7、ABC

8、ABC

9、ABC

10、ABCD

11、ABC

12、ABCD

13、ABC

四、简答题

1、简述对于理想和现实的认识上存在的偏向?

2、简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5、大学生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6、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7、怎样正确处理实现理想过程中顺境与逆境的关系?

8、如何正确处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9、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0、信念的含义。

11、信仰是如何分类的?

12、怎样理解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28。

2、参见教材P32。

3、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现实。

4、(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5、参见教材P25

6、参见P36

7、参见P35

8、参见P32

9、参见P27

10、参见P22

11、参见P23

12、参见P22

第四篇:思修题库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统 加强道德实践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

2、中华传统美德中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良好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

()

3、中国传统道德已成为历史,某些还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抛弃。

()

4、中华传统美德虽然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但并不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

5、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谦敬既是个人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

6、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

7、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8、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9、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

10、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调节人类关系的唯一手段()

11、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都需要遵守道德规范,所以道德没有阶级性()

12、我们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没有必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13、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民服务()

14、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15、在集体的束缚中个人无法获得自由

()

1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17、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

18、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

19、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A

6、A

7、A

8、A

9、A

10、B

11、B

12、B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A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辩、公私之辩,而核心和本质是:

A、公私之辩

B、义利之辨

C、理欲之辩

D、公私之辩、理欲之辩

()

2、从仁爱精神出发,中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和平共处。在对外关系上: A、中国人历来主张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 B、各民族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建设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C、倡导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3、关于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的意义,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 A、有利于人们深刻把握历史、认识社会、审视人生,更好地致富快致福 B、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C、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6、道德的评价方式是

A、真假

B、善恶

C、合法与否

D、高低()

7、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社会关系

B、自我意识

C、生产实践

D、劳动()

8、道德赖以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社会关系

B、自我意识

C、生产实践

D、劳动()

9、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提是

A、社会关系

B、自我意识

C、经济基础

D、劳动()

10、“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它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 A、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C、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D、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

11、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它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D、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12、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说明中国古人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C、强调和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D、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

13、中国古人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强调“察色修身”,“以身戴行”。这说明中国中华传统美德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D、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四个全面”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

B、“四个全面”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16、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 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

17、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D、社会分工的不同()

18、——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风俗习惯

D.社会舆论()

19、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A.劳动

B.经济

C.婚姻

D.思维()20道德是——的反映。

A.社会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理环境()

2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

2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原则。

A.共产主义

B.集体主义

C.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

23、人类最初的道德以

的形式表现出来。A、风俗习惯

B、社会舆论

C、法律条文

D、自然法

()

24、道德的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调节功能

D、评价功能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A

6、B

7、A

8、B

9、D

10、A

11、A

12、B

13、D

14、A

15、C

16、A

17、C

18、A

19、A 20、A

21、A

22、B

23、A

24、A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有: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C、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D、是全盘复古的需要()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有:

A、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3、关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认识与表述合理的有: A、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有精华,有糟粕 B、中国传统道德是封建社会的道德,应该抛弃

C、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德目、观点进行新的诠释和激活,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D、发挥中华传统美德人伦日用的化育功能,使传统美德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

4、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A、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D、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因为: A、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B、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C、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D、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6、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内心信念

D、国家强制力

()

7、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社会关系的形成B、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D、意识到人与动物的区别()

8、道德的约束手段有

A、社会舆论

B、国家强制

C、传统习俗

D、内心信念()

9、道德的主要功能有

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调节功能

D、强制功能

()

10、以下各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有

A、夙夜在公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D、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

11、中华传统美德一向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以下体现该美德的有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仁者自爱

C、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12、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自古就讲求谦敬礼让,反对骄矜自傲。以下体现该传统美德的有

A、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B、不学礼,无以立 C、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D、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13、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

A、认识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

1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勤俭自强

D、敬业奉献

()

15、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点道德传统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B.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C.个人健康成长上重要条件

D.改革开放的需要

()

16、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A.文化复古主义

B.历史虚无主义

C.功利主义

D.实用主义

()

17、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主要有。

A.学思并重的方法

B.省察克治的方法

C.慎独自律的方法

D.积善成德的方法

()

18、我国古代注释家把“德”注释为“得”,认为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这个解释表达的意思有。

A.道德品质是道德规范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

B.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唯一途径是道德教育

C.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D.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

()

19、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A、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道德调控的手段不断丰富 C、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

D、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20、道德是:

A、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B、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C、以善恶为评价方式

D、社会关系的产物

参考答案:

1、ABC

2、ABCD

3、ACD

4、ABCD

5、ABC

6、ABC

7、AB

8、ACD

9、ABC

10、ABCD

11、ABCD

12、ABC

13、AD

14、ABCD

15、ABC

16、AB

17、ABCD

18、ACD

19、ABCD 20、ABCD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2、简述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3、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内涵

5、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6、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7、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精神包括哪些?

8、简述道德的社会作用。

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97。

2、参见教材P104。

3、中国传统道德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4)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

4、(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5、详见 P79

6、详见 P76

7、参见教材P104。

8、参见教材P94

第五篇:思修题库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讲法治就足以安天下了,不必再谈德润人心。谈德治,容易回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

3、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

4、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让经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

()

5、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

6、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

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强调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8、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9、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1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1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12、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所以应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13、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就公民的权利而言的。

()

14、只要法律对公平正义做出了科学严谨的规定就能得到实现。

()

1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

16、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17、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

18、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就是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A

6、A

7、B

8、A

9、A

10、A

11、A

12、B

13、B

14、B

15、A

16、A

17、B

18、B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

A、12月1日

B、12月4日

C、12月12日

D、12月13日()

2、关于法治思维,表述错误的有:

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人要发挥聪明才智解决矛盾纠纷,保障人民的权利()

3、公平正义主要包括:

A、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B、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C、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D、宪法至上,法律普遍适用、优先适用,不可违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相统一。

A、依宪治国

B、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C、依法治国

D、人权保障()

6、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人权保障

D.以德治国

()

7、——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A.司法独立

B.法制观念 C.人民当家做主

D.依宪治国()

8、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仰

B.宣传法律知识

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9、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个是正确:

A.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

10、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A.法的国家强制性

B.法德普遍性

C.法的国家意志性

D.法的不可违抗性

()

11、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

12、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4、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5、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前提和基础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16、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重要条件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17、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关键环节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18、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最后防线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

19、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0、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

21、对依法治国首次做出完整的内涵表述是——。A.邓小平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江泽民在党十五大 C.江泽民在党十五届三中全会 D.胡锦涛在党十七大()

22、下列有关法律的观点错误的是——。A.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B.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C.法律产生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D.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C

6、D

7、C

8、C

9、A

10、D

11、D

12、A

13、B

14、D

15、A

16、B

17、C

18、D

19、B 20、D

21、B

22、B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辩证关系的阐述,合理的有: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C、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D、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

2、关于法治和德治,表述正确的有:

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B、违反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要受到惩戒,受到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法治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德治要培育和弘扬道德,进行道德教化 D、法治体现的是规则之治,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有:

A、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B、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C、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 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D、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4、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5、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哪些要素: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6、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有:

A、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C、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D、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是对公民个人幸福的最大尊重()

7、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有: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8、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正当程序

()

9、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

10、大学生可以通过()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A.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养成守法习惯

()

11、法治思维的含义包括:

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观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行为; 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12、法律至上性表现为:

A.普遍适用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抗拒性

D.持续稳定性()

13、我国依宪治国、依宪行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有

A、制度基础不同

B、领导力量不同

C、权力主体不同

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1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法治思维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

()

15、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主要表现为

A、普遍适用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违抗性

D、国家强制性()

16、权力制约的具体要求是

A、权力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17、从内容上看,公平正义主要包括

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规则公平

D、救济公平()

18、尊重法律权威要求我们做到——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19、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A.国家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纪检部门()20、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无约束地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C.权利义务相对等的观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1、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22、我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有。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C.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D.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参考答案:

1、ABCD

2、A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C 20、BD

21、ACD

22、ABCD

四、简答题

1、简析什么是法治思维?

2、简析什么是法律权威?

3、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有哪些?

4、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5、大学生培养法治思维途径是什么?

6、法律权威取决于哪些因素?

7、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9、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0、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1、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178。

2、参见教材P184。

3、参见教材P182。

4、参见教材P178

5、详见P183。

6、详见P185。

7、详见P187

8、(1)法律至上;(2)权力制约;(3)公平正义;(4)人权保障;(5)正当程序

9、(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4)养成守法习惯。

思修复习纲要题库-第五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