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显示技术论文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21-105602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30 18:26: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显示技术论文

纳米元件与纳米显示技术

所谓纳米技术,就是研究纳米尺度——0.1~100纳米这种微观范围内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生产新器件的方法和手段。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将为21世纪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生态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技术界面。市场调查公司Dataquest 在一份新发布的预测报告中指出,未来世界科技发展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将引发一场产业革命,其深远意义堪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相媲美。欧盟委员会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2_年,纳米技术产业将成为仅次于芯片制造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到202_年,世界纳米技术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一、纳米字母和元件微乎其微

纳米技术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纳米技术的杰作--纳米字母。1989年,IBM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隧道扫描显微镜的探针移动氙原子,成功地将氙原子拼成了该公司的字母商标——“IBM”,紧接着,又成功地移动48个铁原子,排列组成了两个汉字--“原子”,1996年,IBM公司设在瑞士的苏黎世研究所又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算盘,它的算子仅有百万分之一毫米大小,是由碳原子连接成的球状分子碳60,他们发明的这种移动单个原子或者分子技术,为新一代电子元器件的研制开辟了无限美好的前景。

美国普林斯顿NEC研究所和赖斯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研制出纳米管,这是一种把碳气化之后用钴和镍进行处理而获得的长分子串,有很强的导电性,其强度比铜高100多倍,重量仅是铜的1/6。这种纳米管非常微小,5万个纳米管排列起来,也只有一根头发丝那么粗,纳米管是一种很理想的导体,是制造纳米元件、超微导线和超微开关的首选材料。采用体积缩小了几百倍的纳米管元件代替硅芯片,将引发计算机领域的革命。美国国家航天和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迪帕克·斯里瓦斯塔瓦正在研制一种连接纳米管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连接的纳米管可以用作芯片元件,发挥电子开关、放大和晶体管的功能。

斯里瓦斯塔瓦博士指出:“我们利用一种超级计算机模拟技术复制这些碳丝元件。实验表明,我们有望制造出这种全新的纳米元件。我们曾经使用量子分子力学方法,也就是使用一种全程跟踪变化的计算机模拟技术,成功地预测了分子结构。因此,纳米元件的制造成功是大有希望的。”

目前,尽管斯里瓦斯塔瓦博士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只存在于超级计算机模拟实验中,但是不能排除的可能性是,在传统的计算机中运行的芯片尺寸,被纳米元件取代后将会变得像头发丝那样细小

二、纳米涂层显现管大显身手

在普通显现管或者显示管上涂一层纳米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电视机和显示器的静电,眩光和辐射。我国以前使用的这种纳米涂层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山东烟台佳隆实业有限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国产纳米涂层材料将会大大降低彩电显现管的生产成本,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新兴的绿色环保型纯平彩管,促进了防静电,防眩光和防辐射的纳米涂层材料的研制。我国目前已建和正在兴建的彩管生产线,对纳米涂层材料的年需求量近千吨,市场价值超过2亿元。

三、纳米级新型电路设计 在现代电子设计中,由于电子电路变得越来越紧凑,许多导线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彼此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导致整个电路的运行速度减慢,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短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珀杜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考希克·罗发明了一种新颖的纳米级电路,能够显著减少导线之间的干扰,大大提高电路运行效率,并且降低电路制作成本。

与传统的电路设计不同的是这种新的设计巧妙地避免了产生干扰的两种主要因素:一种是纤细的金属导线经常重叠;另一种是两根紧紧相邻的平行导线内的电流方向相反。正是这两种因素使得线间电容量,也就是存储在导线绝缘材料之间的无用电量增加了,从而影响了整个电路的运行,降低电路的运行速度,甚至会在某个条件下导致电路故障。在新一代电路设计中,电容问题已经成为瓶颈之一,因为这些电路的功率比常规电路更低,为此,设计中采用了轻型电池,一次充电可以运行较长时间,由于导线之间的互相干扰而引发的故障率比常规电路更高。

考希克·罗在设计电路时,将线圈的紧密度降低,并且将平行导线内的电流运动方向改为同一方向,从而使导线之间的电容量大为降低。考希克·罗将这种技术用来设计纳米级电路,大获成功。他还设计出一种计算机模块来预测电路设计效果,引起了同行们的瞩目,认为这种纳米级新型电路设计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设计方法。

四、DNA连接纳米电子器件

在实验室制造纳米电子器件时,遇到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制造细小的纳米金属导线,以便用这种极其细小的金属导线把纳米元件连接起来。

在制造纳米金属导线时遇到困难之后,科学家们另辟蹊径,找到了用DNA分子连接纳米电子器件的新方法。

以色列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DNA链可用作生长微型电线的模板,科学家们使用一个DNA分子就能够成功地将一根银导线吊装在两个金电极之间的微小间隙上,这种新技术可用于生产纳米级电子器件。

DNA模板可解决生产纳米电子器件中最大的难题,这是因为纳米电子器件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实现自装配,即这种DNA桥可以自动粘附到电极的粘端。特定的粘端可用于在特定电极间吊装导线,使纳米工程师可完全控制元件的连线,正确连线往往是工程师们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之一。

目前科学家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采用最有效,最廉价的方法制造出纳米器件。科学家们认为最好的方法设备对原子逐个进行排列,以使它们形成这种结构,从而达到“讨好而又不费力”的效果。

DNA金属来导电,但银导线的导电性能尚不能尽如人意,可能是由于沉淀颗粒太大的缘故。这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正在实验用各种不同的金属,不同的生长条件和各种后生长处理来改善金属的导电性,以便能够顺利地制造出更多的纳米电子器件。

五、纳米技术芯片控制元件

德国埃森大学两名科学家通过控制金原子团的二维有序结构,日前研制成功一款世界上最小的微电子芯片控制元件,这项成果可以大大提高芯片的集成度,降低芯片能耗,这是纳米技术在微电子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

微电子技术发展至今,其芯片控制元件最小的尺寸是180纳米,是目前微电子材料技术工艺可以达到的极限。为了研制出未来结构所需要的更小的控制元件,科学家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金属原子团所呈现的量子效应的电子特性,制造出更小的纳米级控制元件。用金属原子团制成的一个晶体管元件仅有10纳米大小,在它里面的金原子团微乎其微,只有1.4纳米大小。目前市场上计算机芯片最小的晶体管尺寸是180纳米,每个元件控制过程通过的电子数量约为10万个以上,而现在采用金属原子团制造的晶体管元件,其控制过程仅通过1个电子,因而能够极大地降低能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纳米粒子显示器呼之欲出

高清晰度平面屏彩电拥有极佳的图像质量,但是其高昂的价格却令人望而却步。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观,这是因为基于纳米粒子(粒径50nm)的几款新型纳米显示器即将走向成熟。纳米粒子显示器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显示屏很薄,所现实的图像比现有的PDF,LCD的清晰度和亮度更高。

美国正在开发的纳米粒子显示器,采用氧化钆或氧化钇制成栅网屏,这些氧化物中所含的稀土元素在电场作用下会发出亮光,如果含铕会发出红光,含铽会发出绿光,含铥会发出蓝光。另一种显示技术则是用纳米粒子制成发光二极管薄模显示器,拟用于军用飞机。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发现,纳米粒子的长度尺寸则可影响发光的颜色,由鎘和碲组成的2nm粒子会发出绿光,而其5nm的粒子则会发出红光。

为了使纳米粒子显示器实用化,可以一种尺寸比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还要细小的纳米管来传送电子,以取代传统平板显示器中所用的笨重的电子枪。密执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每个像素上装上了大量的纳米管,每个纳米管都可以向该像素发射一个电子。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纳米粒子发光体都可以收到节能的效果。纳米粒子发光体的能量利用率高达90%,而传统的平板显示器仅为17%。DVD机如果采用纳米粒子显示器,由于节能效果很高,它每充电一次就可连续放映两三部电影。

七、纳米电脑不是梦

据美国迈特公司(Mitre)的纳米技术权威詹姆斯·埃伦博根最近所作的预测语惊四座:“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重新排列磁盘上的分子制造出分子芯片,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出体积只有针头大小的纳米计算机,这种纳米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比我们现今用于在磁盘驱动器上装载信息的物理结构小得多。因此,在不久的某一天,我们将能够像今天下载软件一样从网络上下载硬件。”

纳米技术的一个分支是分子电子学。由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惠普实验室组成的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自行组装的所谓的逻辑门。惠普实验室研究人员菲利普·库克斯说,“这个研究小组下一步的目标是缩小芯片上的线路。旨在生产出“单边为100纳米的芯片”。他还说:“目前的生产成本之所以非常昂贵,是因为生产机械需要有极高的精确度。但是采用化学方法制造,我们可以生产出长卷,然后只需切成小块就行了”。

迈特公司埃伦博根领导的研究人员在8月中旬取得的最新成果是设计出一种用于组装纳米制造系统的微型机器人。其长度约为5毫米,但是,假设能利用纳米制造技术使这种机器人的体积不断缩小,它最终的体积可能不会超过灰尘的微粒。

体积如此微小的机器人可以用于操纵单个原子,并启发人们作出如下的种种假设:成群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型机器人在地毯上或书架上爬行,把灰尘分解成原子,使原子复原成餐巾,肥皂或纳米计算机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按照科学家们目前掌握的技术来看,虽然用原子制造计算机仍然是一个相当遥远的梦想,但是埃伦博根认为很快就能取得一定的进展,在几年内会获得重大突破。那么,是否埃伦博根所言不虚,人们将拭目以待。

第二篇:光电显示技术期末考查论文doc

光电显示技术期末考查论文

请按学术论文格式

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有参考文献

内容在3000-5000字

第十八周前(6月21日前)交

可任选以下一个题目:

1、中国平板显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液晶显示技术总结

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前景展望

第三篇:24. 8X8 LED点阵显示技术(精选)

24. 8X8 LED点阵显示技术

1. 实验任务

在8X8 LED点阵上显示柱形,让其先从左到右平滑移动三次,其次从右到左平滑移动三次,再次从上到下平滑移动三次,最后从下到上平滑移动三次,如此循环下去。2. 电路原理图

图4.24.1 3. 硬件电路连线

(1).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端口用8芯排芯连接到“点阵模块”区域中的“DR1-DR8”端口上;(2).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端口用8芯排芯连接到“点阵模块”区域中的“DC1-DC8”端口上; 4. 程序设计内容(1). 8X8 点阵LED工作原理说明 8X8点阵LED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4.24.2 从图4.24.2中可以看出,8X8点阵共需要64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且每个发光二极管是放置在行线和列线的交叉点上,当对应的某一列置1电平,某一行置0电平,则相应的二极管就亮;因此要实现一根柱形的亮法,如图49所示,对应的一列为一根竖柱,或者对应的一行为一根横柱,因此实现柱的亮的方法如下所述:

一根竖柱:对应的列置1,而行则采用扫描的方法来实现。一根横柱:对应的行置0,而列则采用扫描的方法来实现。

6. 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unsigned char code taba[]={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unsigned char code tabb[]={0x01,0x02,0x04,0x08,0x10,0x20,0x40,0x80};

void delay(void){ unsigned char i,j;

for(i=10;i>0;i--)for(j=248;j>0;j--);}

void delay1(void){ unsigned char i,j,k;

for(k=10;k>0;k--)for(i=20;i>0;i--)for(j=248;j>0;j--);}

void main(void){ unsigned char i,j;

while(1){ for(j=0;j<3;j++)//from left to right 3 time { for(i=0;i<8;i++){ P3=taba[i];P1=0xff;delay1();} }

for(j=0;j<3;j++)//from right to left 3 time { for(i=0;i<8;i++){ P3=taba[7-i];P1=0xff;delay1();} }

for(j=0;j<3;j++)//from top to bottom 3 time { for(i=0;i<8;i++){ P3=0x00;P1=tabb[7-i];delay1();} }

for(j=0;j<3;j++){ for(i=0;i<8;i++){ P3=0x00;P1=tabb[i];delay1();} } } } //from bottom to top 3 time

第四篇:通用技术论文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让通用技术课堂灵动起来

[摘要]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教育理念。现阶段,教师无法改变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普遍存在困难的客观事实,但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通用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即“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从而对我国通用技术课程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关键词] 通用技术课堂 灵动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教育理念。现阶段,教师无法改变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普遍存在困难的客观事实,但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通用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即“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从而对我国通用技术课程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基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及其年龄特点及智力水平的现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通用技术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必备的基础。让通用技术课堂灵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面,就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通用技术课堂灵动起来,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通用技术课堂,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使通用技术课堂多一些动感,多一些生气与活力等问题来谈谈具体的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新闻主播”进课堂

为了创设丰富的通用技术学习环境,营造丰富的技术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每学期初,笔者与学生约定,每节课开始的三分钟,由两名学生到讲坛来报道与技术有关的新闻,能结合学习进度则更佳。开始时他们觉得是在教师的“威严”下被迫的行为,但随之而来却产生了成功感:一是从图书馆、电视或杂志等甄选技术新闻的过程中开拓技术视野,了解了更多与技术相关的知识,从而能理解技术,甚至应用技术;二是在报道新闻时,从同学的肯定中得到激励。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从而使之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一个学期下来,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关于科学、技术的视野开阔了,对课程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增强了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能主动关注生活中的技术。

二、“演员”进课堂

在通用技术的学习中,必然涉及生涩的技术基础知识,若由教师过多讲授,必然索然无味。让学生即兴表演,参与其中,是促进学生对技术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符合通用技术教学的特点和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课堂表演的形式有很多,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如在教学第二章的《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时,因本节内容抽象,学习困难较大,如果采取讲授、提问的方式教学,学生兴趣不大,后笔者请一同学扮演“设计师”,其他同学扮演“加工师傅”,设计师向加工师傅描述只有他看见的工件三维图。扮演“设计师”的同学在讲台上想方设法地比划着,台下“师傅”们就是不明白,在一阵阵的笑声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实际情境中,去感受技术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评论家”进课堂

在学生动手制订设计方案之前,给学生补充一节优秀作品欣赏课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技术作品的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优秀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技术基础知识,又给学生做出了作品评价示范。在对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又或者只说“好”与“不好”。遇到这类情况,教师要善于引导,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评判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好在哪里?”“为什么认为它好?”“为什么采用这个结构而不采用那个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材料而不采用那种材料”“采用某种颜色能给使用者什么样的心理感受?”等等。

其次,让学生去当评论家。同时要注意,通用技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总之,在通用技术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可能有很多困难,面对诸多困难,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俗话说“方法总比困难多”,有效利用工具箱开展活动课不过是其中的“沧海一粟”,并不起眼。然而,如果能够通过对工具箱的管理,移去阻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开展的拦路石,让每个学生经历设计活动,使学生感悟技术的思想方法、逐步规范了学生的操作行为、保持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又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管理水平,则可以说工具箱虽小,却蕴含了大意义。

第五篇:3D显示技术的几种实现途径

3D显示技术的几种实现途径

以前都只知道3G上网,隐隐约约听一些朋友说起过3D,我还总是把它们俩弄混,其实两个看起来像孪生兄弟的东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大家应该都听过3G,2G网络,他跟我们日常生活的必备—手机是息息相关的,所谓3G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那么所谓的3G究竟是什么呢?,在原来,喜欢玩游戏的男生可能要知道的要多一点,衡量一个游戏的画面制作水平及可玩性时,看它是否是3D操作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例如,由美国暴雪公司出品的风靡全球的大型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就是一个典型的3D游戏,入住大陆7年之久仍经久不衰,很大程度就是由于国内的3D技术不成熟,无法做出令众玩家满意的作品。而像泡泡堂,梦幻西游这些就是典型的2D游戏了。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空间,各种事物通过它表面的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瞳孔,然后视网膜上成一个二维的图像,然后我们的视神经才会把这些图像转换成一个三维的影像传输给我们的大脑,结果就形成了我们眼中的三维世界。三维就是一个空间(空间坐标系上建立的世界),二维就是一个平面(平面坐标系上的世界)。

因此简而言之,3D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在看一些二维的图像,影音等的时候产生视觉差,从而达到三维视觉效果的技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3D还仅仅是处于萌芽阶段,技术手段尚不成熟,其应用方面更是一片处女地。随着数十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3D技术也逐渐成熟,应用所需硬件设备方面也日趋完善。但真正为世人打开3D大门的还是美国的电影大师自己詹姆斯••卡梅隆,前泰坦尼克号的作者在蛰伏12年之久后的惊世之作—阿凡达。这部与09年上映的3D电影阿凡达彻底的点燃了世人对3D电影的激情,这也引起了电影制片商,放映公司的重视,当然也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各地各大影院的放映设备的3D化。

3D成像的原理就是是靠人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人的两眼之间一般会有8厘米左右的距离,要让人看到3D影像,必须让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两副画面实际有一段小差距!也就是模拟实际人眼观看时的情况。这样的才能有3D的立体感觉。

目前,在全球的电影院里商用化的3D放映技术主要包括主动立体和被动立体两种,近期,一些公司又推出采用RGB粉色技术的光谱立体放映技术(INFITEC)。而3D显示技术从当初发展至今40余年有数十种实现方法,目前为止世界上常用的有七种。分别是光分法、补色法、时分法、光栅式、全真式、观屏镜、全息式。其中在PC上流行的主要是补色法、时分法、光分法三种。下面来一一介绍:

1、光分法

光分法又称为偏振光法,电影院中普遍采用。现在有不少影院都拥有3D立体放映厅,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来播放两个摄影机拍下的电影,在屏幕上就会同步出现两组有差别的图像。此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

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2、补色法

补色法也叫偏色法,是另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现在也比较成熟,有红蓝(红青)、红绿和黄蓝,但采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色分法会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这样视频在放映时仅凭肉眼观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过对应的补色立体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效果,以红蓝眼镜为例,红色镜片下只能分辨除红色外的景象(红色镜片,底色为红色所以影片中的红色被忽略),蓝色镜片只能分辨除蓝色外的景象(蓝色镜片,底色为蓝色所以影片中的蓝色被忽略),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

3、时分法

时分法又称快门3D技术,是NVIDIA现在主推的一项应用,需要刷新率高于120MHz显示器和3D眼镜的配合来实现3D立体效果。时分法所采用的立体眼镜构造最为复杂,相对应的就是成本的增加。两个镜片都采用电子控制,可以根据显示器的输出情况进行状态的切换,镜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换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对应的画面(透光状态下),双眼看到不同的画面就能够达到立体成像的效果。

4、光栅式

为了迎接202_奥运会,接收的电视节目能立体化,我国现已制造出光栅式的立体电视机,但光栅式也有缺点,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体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电视上清晰度稍高,但这样一来,价格也就上去了,但光栅的不管怎样弄,想克服这个缺点是比较难,当然技术进步了例外。

5、全真式

由德国人托马斯•侯亨赖克发明的当今世界上唯一成功的全真立体电视技术,这项立体电视技术与全世界原有各制式电视设备兼容,从电视制作、播出系统,到百姓家的电视机,均无需增添任何设备和投资,只是在拍摄立体节目时,在摄像机上加装特殊装置即可。观众收看节目时,只需戴上一付特制的三维眼镜即可。眼镜成本低廉,经国家卫生部门鉴定,不会对眼睛产生副作用。如果不戴眼镜和看普通电视没有区别,目前这样的节目很少,这项技术面临淘汰。现在又有部分数字电视节目又有这种节目了。缺点:节目源少,立体效果并不是非常出色。

6、观屏镜

以前专用于看立体相机拍的图片对,图片对一般左右呈现。现在这种观屏镜也可看左右型立体电影。缺点:看图像或电影时最多只能是屏幕一半大小;优点:非常清晰。

7、全息式

全息学(Holography)自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问世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基本机理是利用光波干涉法同时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相

位。由于全息再现象光波保留了原有物光波的全部振幅与相位的信息,故再现象与原物有着3D电影(4张)完全相同的三维特性。换句话说,人们观看全息像时会得到与观看原物时完全相同的视觉效果,其中包括各种位置视差,这即是全息三维显示的理论依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全息才是真正的三维图像,而上述的各种由体视对合成的图像充其量仅是准三维图像(并无垂直视差的感觉),在各个角度看上去都是立体的,不用立体眼镜。全息显示技术的问世给真正的立体三维电视带来了希望之光。全息电视与立体电视相比,其优越之处不仅仅在于立体三维图像更接近于物体自身,而且还要从人眼对物体深度感在生理上的心理暗示来加以考虑。只是这种方法还未推广,价格贵得出奇,只在科技馆有展示。

当然,目前流行的裸眼3D显示技术是在时分法和光分法技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目前采用裸眼技术的手机、游戏机等产品较多。从技术上来看,裸眼式3D可分为光屏障式柱状透镜技术和指向光源两种。裸眼式3D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摆脱了眼镜的束缚,但是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其实3D立体影像并非门槛很高,像前文所说目前最廉价的偏色法(补色法)非常容易实现。对于PC游戏实现3D立体化而言,采用偏色法是性价比很高的方案。

现今3D风盛行,也有一些伪3D电影,也就是前期不是采用的3D技术拍摄的 经过后期加工或者后期3D制作而成的伪3D影片 这样的3D呈现效果不是很好。像好莱坞出品的3D动画大片《驯龙高

手》相比于之前伪3D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诸神之战》就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总之,要真的做到3D入户,人人都能享受3D技术带来的方便与乐趣,我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中国的电影制片商恐怕依然还要要在充满荆棘的旅途中探索一番。

显示技术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