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卢芝高嵌瓷艺术里的多味人生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21-56582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08 09:46: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卢芝高嵌瓷艺术里的多味人生

9月一天天临近,卢芝高内心又多了几分激动,亦感受到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这份责任感源自于一门倾注了他几十年心血的民间工艺美术——嵌瓷艺术。

潮州人卢芝高,平生只在做一件事情。这位老工艺美术大师在为嵌瓷艺术寻求和开拓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时,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热度与激情。艺术家的执著与追求完美的精神特质在卢芝高身上得到了典型的印证。

他在等待9月4日这天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对于他和他的嵌瓷艺术来说,都是重要且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中,他向许多朋友和工艺美术界的同仁多次致函邀请:这一天请到广东美术馆大堂来!

9月4日,广东美术馆将主办“原道——卢芝高嵌瓷艺术展”,策展人是馆长罗一平,协办单位是广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于卢芝高来说,此次展览的意义不只是扩大他个人的艺术成果和影响力,更是希望通过他的作品展,让社会、政府、工艺美术界更多地关注嵌瓷这门民间工艺的命运。

卢芝高带来的参展作品不像一般的艺术品般小巧玲珑,它纯然是一个“大块头”——十多米长的宗族祠堂屋顶。在这个颇具岭南建筑风格的屋顶上,采用了各种釉彩光泽的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粘接、堆砌而成了古代传说人物、凤凰、花鸟等半浮雕与立体圆雕效果组成的特种手工艺品。令人震憾的是,这件动用了20余名学徒共同创作完成的艺术作品,所用陶瓷片总量就有几万片,总耗时8个月,直到今年6月中旬才完工。

实际上,嵌瓷是一种潮汕地区民间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其特点是采用釉彩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出各种装饰图案或立体画屏,多用于庙宇、祠堂和民居建筑上的装饰。卢芝高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并喜爱嵌瓷,他相信嵌瓷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但也面临着传承的难题。

与嵌瓷结缘

嵌瓷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就已在潮汕民间出现。至清代时期,潮汕地区就兴建祠堂屋宇,人们注重装饰,开始不惜巨资,倾力而为。清代嘉庆《澄海县志》就有这样的记载:“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潮州嵌瓷艺术美化建筑,在当时也就迅速风行起来,盛极一时,成为潮汕地区民间建筑的一大特色。这种风尚还被潮人带到东南亚各地,现在泰国曼谷到处可以见到清代由潮汕人制作的用以装饰寺庙、花塔的嵌瓷艺术品。

嵌瓷艺术之所以在潮州地区兴盛发展,与当地的历史传统有关。古代的潮州盛产陶瓷,这些远销海外的潮州陶瓷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产生许多废弃的碎瓷片。也许是极其聪明的潮汕民间艺人,想了个变废为宝的办法,把这些废弃的瓷片修剪修剪,拼贴成一些有趣的图案嵌贴在屋脊上。当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瓷片按一定的顺序嵌贴后,立即有一种别具一格的美,装饰在屋脊屋檐上很醒目,而且还不怕风吹日晒,长年不褪色。自这种技法在民间开始流传之后,嵌瓷也就发展成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

回顾卢芝高平生的艺术经历,似乎他从出生就注定与嵌资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46年10月,卢芝高出生于潮州一个古建筑嵌瓷壁画的艺术世家。在8个兄弟当中,排行第三的他属于工艺天赋最高的,如今也是对嵌瓷艺术最有热情且成就最高的一个。

卢芝高从小喜欢画画,由于绘画基础好又勤于钻研,所以他创作的嵌瓷造型优美、人物传神、作品格调高雅,往往让人眼前一亮。正因为嵌瓷艺术是以造型绘画为基础的建筑装饰艺术,所以,卢芝高凭着他绘画的功底,在嵌瓷艺术上有了更专业的表现技法。

嵌瓷从前都是在户外建筑上作装饰,受传统文化及地域风俗影响,卢芝高的作品题材也以表现吉祥如意、福禄寿喜和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而装饰在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为题材,线条粗犷有力,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以大动态、大效果取胜;装饰脊头、屋角、檐下的嵌瓷,多以文武加冠为主体人物。

虽然卢芝高的嵌瓷作品都是由一块块瓷片剪裁粘接而成,细微处难免出现接缝粗糙的痕迹,但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卢芝高凭着他过硬的绘画基础,将一个个造形制作得惟妙惟肖,无论是关公、钟馗、仙佛道士,还是高士圣贤,其脸部皆以精绘细描得以传神,生动逼真。有的金刚怒目式,或刚髯愤张,目眥欲裂,魑魅魍魉遇之而丧胆;有的文雅端闲,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罗刹见之亦必敛手皈依。

作品遍及海内外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使嵌瓷工匠们有机会发挥其艺术才能。从这时候开始,民间的祠堂、庙宇等重修,富裕的人们建“下山虎”、“四点金”,为工匠们提供了新的表现舞台,掀起了嵌瓷装饰的热潮。卢芝高就在潮州如此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学习、摸索、进步。历年来,香港、台湾等地的传统建筑物要用嵌瓷作装饰,也纷纷前来潮州“寻师”。

1990年,卢芝高应邀前往泰国,用两年多的时间为泰国匕剑王公慈善堂制作嵌瓷,共制作了20幅5×3.5米的浮塑嵌瓷,每幅各嵌塑近百人物,形象各异,备受赞赏。卢芝高也以精湛的工艺使得潮汕嵌瓷弘扬海外。

在国内,经他手创作嵌瓷的古建筑,不乏名胜古刹。比如福建南普陀佛寺、汕尾市凤山祖庙、潮州市外江梨园公所、潮州市凤凰洲公园、从熙公祠、潮州市青龙庙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改良,卢芝高将嵌瓷艺术延伸至室内装饰品,如挂屏和立体件。他注重精工细作,填色描金,有的还用玻璃珠、胶片点缀,光彩夺目。

经多年的磨炼与探索,卢芝高在嵌瓷艺术上已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并实现诸多新的突破。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副会长,潮州诗社社长曾楚楠的印象中,卢芝高的嵌瓷艺术特色鲜明,他在对卢的艺术评论中如此描述:“以芝高兄之成就,称其为国画名家,毫不为过。而在嵌瓷艺术领域,他当然是领军的‘大匠’,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地位,更是实至名归。” “尤为难得者,芝高兄自幼年輙从其尊翁临习壁画,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描绘人物衣褶时,往往一笔成型,一挥而就,淋漓酣畅,有若流水行云,与精细刻划的头部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一疏一密之间,又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从而使其笔下的人物,于灵动飘逸中,折射出一种至为难得的道骨仙风。”曾楚楠在《卢芝高嵌瓷艺术》作品集作序时,如此写道。

世代传承

选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如果你实地去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湖美村参观卢芝高的创作基地,相信亲眼见证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就在两个月以前的某一天,像往常一样,年岁已高的卢芝高带着他的学徒们一起创作。宁静的小院充满着一派古典意境,宽敞的走廊正是他们的创作室,在靠墙的一排凳子上摆放着一个正在制作的祠堂屋顶。

卢芝高坐在竹凳上,鼻梁上架着深度老花眼镜,全神贯注指导学徒进行瓷片裁剪工艺。他右手夹着一支烟,像文学创作者那样的状态,他一边抽着烟一边教导学徒改进技法。烟雾在走廊萦绕,一时不散。

正是如此细心入微的师徒合作的创作,让卢芝高将平生所学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一辈艺人。实际上,在卢芝高所带的20多名学徒中,还有他现已44岁的儿子卢树生。为了使家族祖传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卢芝高让家里人不要放弃这门艺术。协助他一起经营的,还有卢芝高的弟弟卢芝猛,这位8兄弟中排行最小的小弟成为现今卢芝高嵌瓷艺术重要的助手。如今,嵌瓷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卢芝高本人又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要把这门工艺当作卢家的事业和产业发扬下去。

通过对卢芝高及其徒弟们现场制作的观察,我们了解到了嵌瓷艺术中的主要表现手法:平嵌、浮嵌和立体嵌。平嵌就是塑胚,俗称“缚瓦骨”。浮嵌是用砖条、瓦片等材料剪切成棱骨构架,立体嵌则是要先用铁丝扎好骨架,然后再配上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而成的灰浆塑好雏形。

在这个准备参加广东省美术馆展览的祠堂屋顶作品中,几乎三种工艺均用上了。第二个步骤是“剪饶”,通俗讲就是剪取瓷片。这是属于一项精细的活,卢芝高还得亲自动手,他把完整的五颜六色的瓷碗、瓷盘用钳子敲烂,然后再根据要创作的内容选取大小,颜色合适的碎瓷片用钳子加工取“饶”。一旁的学徒助手在他的指导下,也一边敲瓷碗一边剪饶。

此刻,他们正在制作一个威武的古代将士。在完成前面两道工序的基础上,接下来就要镶嵌瓷片“贴饶”。卢芝高说,这是嵌瓷最核心最重要的工序,对施工者有较高的造型和色彩方面能力的要求,而最后作品的水平也就取决于这道工序。

一件作品从始至终,他们要从整体构图、设色、层次、疏密、造型、动态等各个方面斟酌,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创作。到最后,还要做综合的微调,有些作品根据需要还要加以贴金、描银、钩线等步骤,有的还用玻璃珠、胶片等作为点缀。

这是一项耗时并且尤其考验人耐性的技艺,一件稍大点的室外作品,动辄就是由几千片几万块瓷片构成的,没有几个月或几年的工夫根本就完成不了。

潮州嵌瓷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艺,耗工费神,高空操作,安全系数低,承建量少等原因,使得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少。时至今日,若不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将濒临失传。如何让这门传统民间美术工艺得以更广泛地传承下去,成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卢芝高最为关切的问题。

在他目前招收的20多名学徒中,有几名是他家族嫡系后人。每年支付给学员的工资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卢芝高和其弟卢芝猛告诉记者,以前家族经营赚钱攒下的家底都投入到人才的培养上面。如今,他们自掏腰包,建造嵌瓷博物馆、开培训学校,当看到报名的人员日益增多时,他心里多了一份欣慰,但在资金等问题上出现的困难也让卢芝高兄弟感到不小的压力。所以,他们希望社会、政府更多地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扶持。

自潮州嵌瓷被纳入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之后,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均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礼遇,并积极对这项艺术进行抢救、保护、研究。

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你来到潮汕某些地方,放眼这里许多祠堂庙宇等建筑物的屋脊、檐下、照壁上许多五彩缤纷的主体图案,说不定,哪一座屋顶上就留下了卢芝高和他徒弟们的作品。

位于潮州韩江边的青龙古庙,是潮州市一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春节前,古庙主座进行了翻修,庙前面还新添了一处精美的拜亭。这些建筑上,斑斓精致的嵌瓷艺术,就出自潮州嵌瓷传人卢芝高和他的徒弟们之手。

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潮州的凤凰洲公园是他的得意之作。1999年,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发展旅游事业,潮州市政府决定将建于明朝隆庆二年,已荒废多年的潮州八景之一的“凤凰时雨”辟为“凤凰洲公园”,分期建设和恢复这一景区。该项目的嵌瓷工艺便交给了卢芝高负责,而这也成为卢芝高的代表性成果。

凤凰洲公园首期恢复奎阁、凤凰台和天后宫三组古建筑,卢芝高按修旧如故的原则,主刀恢复明、清时期古建筑的风貌,展示潮州传统古建筑艺术特色和古文化艺术内涵,使之成为人文昌盛的标志地。

重修的奎阁重现了“耸阁三层,八面攒尖宝顶”,为祀文昌关帝,壁画的设计就按祀文昌关帝内容和现场空间考虑壁画的尺寸和内容,每幅画讲述一个故事,例如与关云长有关的桃园结义、水淹七军等。

如今,若有机会走访潮州,你可以去凤凰洲公园的天后宫欣赏尾顶的嵌瓷精品,“八仙八骑八童”、“三阳开泰”、“双凤朝牡丹”、“三雄图”及“红梅鹦鹉”等五组造型高不过盈尺,却都神态逼真,灵光闪动,栩栩如生。

现在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卢芝高还是感叹说:“这真是一项很辛苦的工夫,没有多少人能坚持的下来。”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冬天寒气透人,卢芝高都是亲自登上屋顶,将瓷片一片片粘上墙体。累的时候,静坐在凳子上环顾公园上的天空,抽上一根烟,想想嵌瓷艺术的未来。

这种思虑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困难重重,但卢芝高还是坚持他的艺术追求,继续建博物馆、办培训学校,培养接班人,今后还希望嵌瓷成为“国礼”,随国家领导人到海外进行文化交流。对于嵌瓷艺术未来的命运,卢芝高以带着潮州方言的普通话说:“嵌瓷,不能丢掉它,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传承它,但我相信以后会发展得更好的,我相信。”

链接

专家评论

作为一位文化传承人,卢芝高既继承传统,又融入了当代的意识,使传统的文化和当代的文化有所融合,而不至于使当代人认为传统文化与我们相隔久远。这是卢芝高先生的一个贡献,并不是一般的做传统、传承的嵌瓷技艺者所能达到的,他有所改进但在改进中又能保持传统的根本,不偏离传统,这是他的一个特点;另一方面是卢先生的嵌瓷所呈现的所有主题,体现人紧扣着宗族文化——“孝”与“忠”。“孝”、“忠”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本,有孝就有敬,有忠就有畏。

几千年来,我们由宗族文化产生的思考,就是一种宗教意识,只是这种宗教意识更人性化、更生活化了,恰恰就是在卢先生的嵌瓷艺术、嵌瓷灰塑中,在整个祠堂屋檐的各种各样灰塑故事、龙凤呈祥中,卢先生把它们都表现出来了,通过忠孝达到一种敬畏,通过敬畏规范行为,通过规范行为达到天地中和。

第二篇:艺术与人生作文

艺术与人生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与人生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与人生作文1

邱吉尔曾说:“宁可失去五十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艺术是人类生活中的王冠,艺术之树常青。古往今来,多少光辉不朽的艺术品被世人顶礼膜拜、万世称颂?多少人类的骄子为艺术而孜孜不倦、穷首皓经?

林清玄所访问的三位画家:一位带着使命感、生命的存在是为了艺术,一位以“快手”著称,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第三位把艺术看作偶然的散步。

我由此陷入深深的思索!

人的精力、生命都是有限的,这毋庸置疑;但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也不能否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面对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艺术追求,我们应该怎样做出智慧的抉择和平衡?

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阿基米德面对士兵的大刀也要完成题目的运算;他们为艺术而生存的态度深深影响了后人,由此产生了多少艺术的殉道者!

曹雪芹晚年生活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他创作《红楼梦》,“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书未完稿,就“泪尽而逝”,终年不到四十岁。当代作家路遥对写作的艺术追求近乎苛刻,他扎根陕北,日夜写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轰动全国,但路遥也因积劳成疾,不久英年早逝。

隐居海岛在艺术的世界陷落的顾城,面朝大海为艺术的现状呐喊的海子……他们可曾想过:艺术也可以有游戏和散步的因子?

任何艺术都是艺术家在有限的生命历程里做出的艺术贡献,这本身就需要艺术家兼顾艺术与人生之间的平衡。

“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这样嘲笑自己的身体。二十岁的他以轮椅为伴,也曾报怨过命运的不公,也曾在林草茂密的地坛前哭泣,但智慧使他最终化苦难为力量,在文学的天地里率性而为,不求高产量,不求打动别人,只求感动自己,最终奏响生命的乐章,成为文学殿堂中一颗闪耀的明星。

艺术是人生行走的步伐,若走得太快,或脚步太沉重,都难以与人生同步。

“快手”过度,“难产”无度,皆过犹不及,我觉得都没有把握艺术的.真正意义,“艺术就是偶然的散步”正好适度地将艺术的至高境界与自己的精神心灵相结合,达到物我合一,把握好了艺术与人生的平衡度,留住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同属于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法罕背着改变父亲瘫痪、母亲贫穷、姐姐嫁妆的沉重使命而艰难苦学;乔伊一定要赶在毕业前完成直升机项目,最终自杀;兰彻却能率性而为,把枯燥的学习当成生活的游戏,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获得了原子笔;风靡世界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了我们多么真实的人生启迪!

人生是皮,艺术如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要把鹰的期望强锁上画眉鸟的眉头,把人生变成艺术,把艺术融入人生,让艺术于偶然的人生情趣中诞生吧。

学苏轼聊发少年狂,兼顾艺术与人生的平衡,方能留得青山,自主沉浮!

艺术与人生作文2

干净的玻璃窗上,映衬着大巴上的学生,或嬉笑打闹,或独自思考。欣喜若狂的我,按捺不住时间的漫长,望向窗外,看远处的山,远处的水,远处的房屋和人,一切都在移动,在视线里变得愈来愈小。

近了,更近了……

熬过了这近一小时,打破车上沉闷的气氛,终于下了车,呼吸到了新鲜空气。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组队,便各自踏上征程。我跟着伙伴们走进一个不大的屋子,眼前的一切都仿佛充满魔力,马上吸引住我们的眼球。各式各样的机器,模板,陶泥……。哦,还不忘两个身穿素衣,满面笑容,看似年过半百,脸上也有了皱纹的慈祥老爷爷。一个是周老师,一个是杨师傅。他们不仅平易近人,还技艺超群,有得一手好本事,正因如此,印象颇深,花费的笔墨自然也需多些。这不,一进屋,他们马上带我们参观。

先是看到个大机器,初见它,我可有些纳闷:这么笨重的东西,能有多大作用?听周老师这样细细道来,才知道,原来叫练泥机。先用细线切割出成块的白泥,再用那机器炼成长条状的。为了方便我们理解,还和杨师傅一起演示了一次,真的如他所说,我们都簇拥在周老师身旁,惊得目瞪口呆,赞叹不已。我便在忙碌之余飞快地记录。

下面才是最激动人心的环节,那就是自己制作陶瓷。不过,杨师傅要先教我们制作工序。开启一个圆盘机器,杨师傅拿来一块现成的白泥,看准时机,用力拍打,让它落在了圆盘上。我们个个屏息凝视着他,见他快速把手打湿,扶住机器,娴熟地整理,打型,三下五除二,不出几分钟,便做出一个精致小巧的小葫芦。要练成这样,得需要多少天的辛苦努力和付出才能完成呀!我心里暗暗佩服杨师傅,太厉害了。接着是自己制作,大家都几番推让最后还是都欣欣然开始尝试。样式很多,做水杯的,碗盆的,花瓶的,都有。轮到我时,已过去一个小时。其实,我早已蠢蠢欲动,杨师傅刚好来帮我打型。开始了,我心里想着:一定要做个杨师傅那样好的!坐下来,看圆盘急速旋转,令我眼花缭乱。我的手用力按压,装模作样地把调整口子大小。可泥此刻变得不受控制,仍然飞速转动,我使尽浑身解数,才暂时把它镇压。时间本流逝飞快,在我看来,却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最终抵不过陶泥,败下阵来,做了个“四不像”,上大下小,连能否立住都是个问题白欢喜一场,但我还是十分愉悦。因为整个上午,空气中都弥漫着甜蜜的味道。

制作陶瓷需要设计,制作,烘干,上釉。因此,我们陆续体验了设计陶瓷外形和上釉。听老师说,制作远远不止这么几道工序,而是有足足三十多!三十多,第一次体会到,一个精美艺术品的背后,付出的是多么大的艰辛!

直到将要离开,我还是不能平静……

艺术与人生作文3

我从不把什么东西珍藏在身边,因为,我总觉得,东西放在身边会遗失的,只有珍藏在心里的,永远都不会忘却……

那是一年暑假,我由于钢琴考级,便只能按捺住考上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发狠地练着。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那特有的微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飘入我的耳朵,拂过我的脸颊,掠过我的刘海儿。树叶沙沙作响,晚霞含蓄柔美。在这一刻,世界变得静得出奇,仿佛只有这声音存在。哦,是笛声,是有人在吹笛子,这笛声婉转悠扬,舒心流畅,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

我陶醉了,沉静了……许久,才从思索与想像中醒来。

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只是,后来听到的笛声总没有第一次那么好了。每天,只要我一放下琴,笛声便准时地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仔细地听。我想像着,吹笛子的是个孤独的老人,在诉说着心事;也许是个孩子,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孩子骑在老水牛背上吹笛子的情景……

有一天,当我照例走到阳台上向下看时,我看到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他正吹着笛子。忽然,笛声戛然而止,当它再次响起时,我惊异地发现,他吹的是我弹的曲子!虽然笛声时断时续,但我仍能分辨出来,这是我喜爱的一首曲子。不是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一个人仅凭耳朵听曲子,就能用手中的笛子原封不动地吹出来,而且吹得如此准确,虽然吹得不太熟练。做到这一切的,还是我往日十分轻视的工人!我感到震惊!

晚上,妈妈竟也谈到了这位工人:“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太阳底下盖房子,比你累多了吧?人家晚上雷打不动地吹到你上床,人家活得不是挺轻松嘛!”

我不再叫苦。于是,早晨,梦中的笛声把我惊醒;晚上,窗外的笛声陪我入睡。在我练那首曲子时,笛声总悄然响起,只是,轻轻地,似乎生怕被我听见。终于,他不再害怕。于是琴声和着笛声融会在一起,分外地和谐、优美、宁静,妙不可言。我激动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我觉得,我找到了这首曲子的真谛,是这位工人朋友帮我找到的。是的,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考级时,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笛声,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乐曲,终于,我考上了十级!当我兴奋地冲到阳台上准备鼓起勇气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我怔住了。几天的激动与紧张使我忘却了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是的,我将永远不能再与那笛声合作!

不知在哪一天的哪个角落,我又听见了笛声。我总觉得这笛声好耳熟,原来,那笛声,那段记忆已被我永远珍藏在我心底!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仍在吹笛子?你知道吗?一位远方的姑娘多么希望和你合奏一曲——《思乡曲》。

艺术与人生作文4

好不容易放了一次没有作业的假,本来想好好睡觉,把以前亏的、落的、睡好的觉统统补回来,没想到妈妈扯了个:“让我气质好,动作文雅,不要半途而废”的借口,千言万语、死拉硬拽地想让我“重操旧业”继续去学古筝,唉,这个假期的美梦又报销了。

看,今天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空气清新,不好好玩一玩真是辜负了上帝的好意,可是我却要去上枯燥无味的古筝课,我只能和表妹坐在车后坐感叹连连,大人们太不理解上帝的心啦。“吱――”一声,一栋宿舍楼林立在我们面前,我慢慢吞吞地边下车,边感叹现在的科技真发达,下车跑的这么快,让我紧张的心情那么快就到来了。进了电梯,按了10楼,一切照常进行。到教室了,我和表妹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地透过铁门往里看,“嘎吱―”一声,一位有点微胖的女老师站在我们面前,姑妈连忙打招呼,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堆后,我和表妹就开始上课了。

那老师听说我学过一点古筝,就叫我弹一首曲子,就自己先去教表妹一些古筝指法,接下来就轮到我郁闷了,我学古筝是上个世纪初的事情呢,都是那么旧的事情了,我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记得那密密麻麻的曲谱啊?!再三思索之下,我凑合地弹了一首〈〈小星星〉〉,简直是曲不成曲,调不成调,那老师愣了一下,用极为难的口气说了一句:“还行。”我心里比谁都明白,这肯定不是真话,可能是因为我们第一次见面,想给我个好印象吧!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是我还是兴奋了好一会儿,至少说明了这个老师没舍得让我一开始就碰钉子。后来老师让我练指法,我练了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开始自编自唱,还兴奋得翘起了凳子。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兴高采烈到忘我之时,身后响起“啪!”的一声,我原本翘起的凳子被打了下来,一个声音响起:“弹古筝事凳子一定不能翘,而且必须要坐直,手腕必须拱起来,还有,你弹的是什么曲子?我怎么没听过?”我转过去一看,竟然是这个培训中心的主任,我还没回过神呢,主任却在意外地抓起我的左手放在琴上,说:“左手要顺着琴码的方向斜着放好,这样才对。”刚说完,主任拍了一下我的右手,严声厉色地说:“手腕拱起来!”接着她拉了一下我的凳子,说:“往后坐,身体离琴要有一个拳头的距离。”话音未落,耳边又响起老师教训表妹的声音:“不是这样弹,是大指和食指同时拨响,还有弹琴的声音再大一点。”抬头一看,老师手里还拿着一把尺子,看来老师要“新师上任一把火”了,看来以后的日子就只能熬着过了。

就在老师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时间分分秒秒流逝,一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经过汽车的飞驰,我回到了可爱温馨的家里,回想着老师让我们回家练琴两个半小时,明天来上两个半小时的课的“忠言”,叹一口气,今晚又要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艺术与人生作文5

山东省济南市70岁的单孟渤是济南蛋雕、刻瓷的“双料”传承人。对雕刻的热爱,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年已古稀,他仍没过上清闲的养老生活,而是料理着自己的一间工作室,传承非遗。

用他的话说:“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忙过,也从没像现在这么充实过。”

“半路出家”,兴趣酿就的非遗人

在单孟渤看来,他能成为民间艺术家,起初全倚仗“兴趣”二字。单孟渤人到中年,才开始接触并痴迷刻瓷和蛋雕两项艺术,是典型的“半路出家”。和刻瓷的缘分要回溯至1992年他到淄博出差,当时恰巧赶上当地陶瓷琉璃艺术节,单孟渤在展会上看到现场有艺人表演刻瓷,立刻被这门美丽的艺术“惊艳”了。“在瓷盘上能刻出各种画面,真是不可思议!”

回到济南,单孟渤便对刻瓷着了魔,开始自学起来。刻瓷用的工具很简单,一支铅笔、一把小斧头和錾子。为了挑选适合的刻刀,他找了十几种不同质地的硬铝合金反复试验,请朋友帮忙焊接,而家里所有的盘子、碗,甚至烟灰缸也都成了他的试验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素描基础好,单孟渤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作品。后来单孟渤又开始尝试原材料更难把控的蛋雕。20多年过去,他似乎对雕刻这门艺术总有掘取不尽的兴趣。20xx年3月,他用鹅蛋所雕的镂空地球仪在网上走红,也带火了蛋雕这项非遗技艺。单孟渤说:“不管是蛋雕还是瓷雕都是非常小众的,大多数人从未接触过。”网络让非遗不再阳春白雪,更易走入大众视线。凭着热爱,单孟渤一路钻研,成为刻瓷、蛋雕界的大师,并肩负起这两项艺术传承发扬的使命。

苦练技艺,地下室一待就是十年

单孟渤的刻瓷启蒙老师朱振啓曾评价他:“有着深厚的基础,属于厚积薄发,谁都不能简单一下子就刻出这么好的艺术。”

单孟渤的雕刻事业起初并不被身边人看好,连妻子也对他的“不务正业”表露出不解。瓷雕噪声大,创作时间长,为了不影响家人和邻居,单孟渤每天吃完晚饭就钻进楼下的地下室。这片创作天地窄小闭塞,光线极差,环境艰苦,但无论严寒酷暑,有整整10年,单孟渤的闲暇时光就在那里度过。

精益求精,雕刻出人生的艺术

如今,单孟渤家的客厅就是他的个人艺术馆,对着门的墙壁上,挂满了他的刻瓷作品。电视墙上,一枚枚精美的蛋雕也让人目不暇接。一枚枚薄而脆的蛋壳上,山水、人物肖像、动物、书法等题材应有尽有,鸟笼、音符等造型各异。“每次完成一幅作品,我都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不断端详,正是这种成就感不断激励着我向前。”在单孟渤口中,大大小小的阻礙都不曾使他动过放下刻刀的念头,反而一件件精进的作品让他心中盛满获得感。

退休之后,单孟渤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他成立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全国各地的爱好者上门拜师。带徒之余,他便穿行于各处宣传蛋雕、刻瓷艺术。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蛋雕、刻瓷成为这位古稀老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篇:高三是凝结人生百味的梦

高三是凝结人生百味的梦

没经历过高三的人,对高中三年级的生活想象多半是不十分确切的,以为它只是背书、算题、成叠的试卷、成堆的草纸、半夜三更朦胧的睡眼和五六点钟狂鸣的闹钟组成的一场大苦难。亲历过高三,就真的感悟到高三其实是凝结人生百味的梦,这里有辛苦,有悲伤,更有欢乐,有真爱„„

“何物动人。六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打刚上高三开始,老师、父母的谆谆教导就时时在耳边响起,诸如“抓住一分一秒时间学习”“把心收收吧”“努力吧,现在全靠你自己了”。明明已说过了十多遍还是要说,明明都听了十几次还得听,言者痛苦,听者受罪。然而双方又都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心甘情愿的痛苦比痛苦来得深沉。唯在此时,苦与爱得到交织,唯在这里,乐与恨得到升华。

高三的学习也真是累,一天之中,语文发十张卷子,数学发十张卷子。物理发十张卷子„„晚自习上,化学老师揉着熬红的眼睛宣布经过化学组全体老师三个晚上的奋战,已将一百张高考模拟练习题整理出来了,现在发下去,希望大家尽快完成。上课之前,最时髦的话题便是昨天晚上的卷子最后一道题如何解;读英语的早自习上常见到一大批哥儿们姐儿们趴在桌子上做卷子,弄得英语老师火冒三丈,施雷霆之威。发卷子、做卷子、讲卷子、改卷子、整理卷子。构成了高三学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被卷子搅昏了头脑,只好上体育课去清醒。从题海中挣扎出来。抱着球跑向操场的脚步是何等轻快。有人羡慕高

一、高二的学弟们玩得无忧无虑,其实我说玩得最痛快的还数高三。高三上球场的心情。颇似孙悟空刚从五指山下解脱时的心情。打篮球、踢足球、抡乒乓。无论是谁,都弄得一身臭汗,头发乱蓬蓬,衣裤脏兮兮。

也许是到了高三兄弟姐妹们心特别齐吧,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甚至上升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如我的一个朋友戏称之为“高三人”。开口闭口便是“我们高三人”怎样怎样。“高三人”的确很特殊,许多事高

一、高二的学弟们做不出,而大一的学兄们又没兴致。只好由“高三人”们来做。如:在大马路上当着众人放声歌唱。全班五十多人一齐去滑旱冰等等。也许是到了高三快分手了吧。同学们的交往也便不同寻常,往往会交上特别知心的朋友。在月黑风高的晚上一齐骑车回家,一边唱歌一边大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这个说他非清华不上,那个说考南开也行;这个说美国炸驻南大使馆也太欺负中国人了,那个说中国应该用推土机把美国大使馆夷为平地,如此纷纷,不一而足。“高三人”就这样在沉重的压力下自己给自己找乐子。说苦是真苦,说乐也真乐。有位“高三人”很哲理地总结过:“唯有大苦,方能有大乐,高三,乃是大苦与大乐的最佳结合。”

这就是高三。高三的学习,将是人成功立业之本;高三的友谊,可以地老天荒,久而弥固;高三的师生情,像父子、母子一般深重,老师对学生严格,甚至严厉,可又不由自主透出慈祥。一生的命运由此决定,世界观由此形成,喊出的嗓音不再幼稚,迈出的脚步开始稳重。挥动的手臂开始有力,大脑的活动开始有序,人开始成熟。高三,促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无论是身体,是思想,都有了一个飞跃。失去了高三,生命就失去了一份激情,失去了一份纯真,失去了一份烫人的热量,失去了一份成熟;而把握住了高三,就把握住了整个人生。

如今我离开了高三生活,离开了母校,昨日却历历在目。回学校去看看,去寻找刚刚逝去的昨天,教室里、操场上,到处都有我昨日的身影„„高三的一切离我这么近,其实又那么远„„

回味高三,梦回高三,一个充满青春朝气的梦。

第四篇:1草房子里的人生百味-读《草房子》有感 - 副本

读《草房子》有感

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和文静的纸月。。。他们油麻地带来了不一样的六年,也给桑桑的脑海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小学经历,让他载着那一连串不平凡的故事告别了这座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

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想找桑桥的儿子,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他的小学六年,虽然得过一种怪病,但他在那个充满甜酸苦辣的集体中长大,懂得了除知识外好多好多的东西。这一切,是他的启蒙,是他自己的小学时光。

“秃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秃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是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秃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逃避同学一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能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甚至后来还用严重的错误来报复别人对他的侮辱。但是,即使这样,他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后来,秃鹤在一次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一个是身有残疾的“秃鹤”,另一个是美得让人忍不住

有保护欲望的纸月。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沉默,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地有了自卑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描写的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唯美。虽然纸月是私生子,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影响纸月的善与美。

在这六年中,桑桑还经历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些人与人间无邪的真情,同学间天真的友情。他从这一切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勇敢。。。这一切的一切在他心田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最后桑桑得了一种怪病,父亲桑桥不仅辞去工作来照顾桑桑,还带来他到处寻医,几经周折,他战胜了病魔。桑桑离开了那片闪着金光的油麻地,我想他一定不会忘记那些帮助过他长大的人啊。

第五篇:2020-2021年扶贫专题党课:品读扶贫一线故事 品味多味扶贫人生

2020-2021年扶贫专题党课:品读扶贫一线故事

品味多味扶贫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党建办公室的XX,感谢组织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本人经历过、看到过的扶贫故事,以及本人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感受。今天我授的题目是《品读扶贫一线故事,品味多味扶贫人生》。听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志可能会说,基层的扶贫工作又不是一道菜,怎么会有味道,又怎么会是多味的呢?毛主席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想知道扶贫工作的味道,就请听我为您摆一摆。因为我是一名乡镇干部,也是一名基层扶贫干部,201X年考取公务员后,我的第一站就是乡镇的扶贫办。虽然进入这个队伍时间不长,但我也从中初尝到了基层扶贫工作的味道,那是信仰的味道,实干的味道,成长的味道,奋斗的味道,合在一起就成了基层扶贫工作的“甜酸苦辣”,同时也汇成了基层特有的味道,感悟了别样的基层人生。

一、品读信仰的故事,品味扶贫工作的甜。

有一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信仰的味道》,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说得是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因为过于全神贯注,误把墨汁当红糖吃了的故事。墨汁为什么想红糖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还有一个故事叫《逆境不绝希望》,这是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说的是XX镇XX村X组村民XX大姐,X大姐丈夫的弟弟2017年患有肝癌,弟媳精神失常,生下孩子后就走失了,多年杳无音讯。为给了弟弟看病,夫妻俩花光了所有积蓄不说还欠了8000多元的贷款,弟弟2018年不幸离世后留下的11岁的侄儿XX也成为了“事实孤儿”,抚养也就成了问题。XX大姐看着无依无靠的侄儿,毅然放弃了去广州打工养家的想法,留下家中照顾侄儿。家里没有半点积蓄,年迈的老人要照看,几个子女要上学,原本富足的家庭一下变得捉襟见肘,一系列的变故,更让XX大姐一时变得迷茫,不知所措。乡镇干部在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及时将她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侄儿XX也申请了低保,让基本生活不成问题,基本教育有了保障,这一切让XX大姐又燃起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如果说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给她的生活照进了一抹温暖的阳光,那自力更生就是她脱贫致富的加速剂。在村里的帮助下,XX大姐不仅在离家3公里的扶贫车间上了班,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又能在下班后照顾到XX,同时,她还在家里种了一亩油菜、一亩水稻。依靠着好的扶贫政策,凭借着勤劳的双手,XX大姐家一步步改写贫困的命运,稳步实现了脱贫。2019年7月,XX大姐XX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她想以一个党员的身份去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的人,以实际行动来感谢党恩,回馈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常补精神之“钙”,就要坚守住崇高的信仰和追求。XX大姐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从怅然无措,到充满希望,再到战胜贫困,最后坚定入党信心,让我感受更加感受到信仰力量的可贵。共产党人只要有一颗矢志奋斗的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作为新时期的扶贫干部,同样培树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二、品读实干的故事,品味扶贫工作的酸。

众所周知,“酸”既是一种味觉,也是一种感觉。当它作为味觉时指的像醋的一样的味道;作为感觉时,那是体力劳动或者运动过后,引起的身体的乳酸堆积引起的酸疼感觉。醋越酸越好,活也越干越好,酸可以说是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的,是经历过时间的积淀和升华,正是实干的味道。我们身边同样有实干的故事,让我们品味酸的滋味。XX社区是由XX、XX、XX三村合并而成,合并后全社区总人口XX户XX人,贫困户XX多户,XX多人。由于合并前,原XX村属X级贫困村,所以合并后该社区也就成为全县唯一的一个贫困社区。对此,社区党支部书记XX心里一直酸酸的不是滋味,但他深知自己心里酸不算事,全社区XX多老百姓的心里酸才是大事,要摆脱贫困,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两横一竖”一个“干”字。精准脱贫,掌握精准数据是关键,为此,他通过上门深入走访,详细了解各户的实际情况,通过做政策宣传,挖出穷根,查找原因,帮助分析致贫根源;社区建立了扶贫和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贫困户以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在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安排就业岗位,多措并举解决安置住房,正是在他的实干担当下,使全社区于2018年顺利实现整体脱贫,剩余贫困人口也于今年6月实现全部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推崇实干,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例如,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通过品读X书记的故事,使我我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扶贫干部,更应该发挥实干精神,要主动带领基层群众学好脱贫攻坚相关的任务要求,摸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要脚踏实地办实事,千方百计办好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惠民生、造福祉的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做到敢闯敢试、敢想敢干,进一步找准问题所在,理清发展思路,把握难得机遇,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品读成长的故事,品味扶贫工作的苦。

看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同志都知道,总书记当时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坡,面对偏僻、贫穷的农村,历经了从“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从吃惯了“精米细面”到“玉米团子、水煮白菜等粗茶淡饭照样吃的满口香”的成长转变,青年习近平吃过了“苦”、受过了“罪”,才成就了今天的习近平总书记。吃苦能使人成长,我的身边同样不缺乏这样的故事。XX是我邻居家的孩子,比我年长几岁。他的家庭条件很差,从小就因缺钱没有上过几天学,在外面打工没什么技术,也赚不到钱,回到家乡后,曾试图开过餐饮店,也因为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门,加之年迈的父母接连几场大病后,让他成为了我们村为数不多的几乎贫困户之一,也许是这顶“贫困户”的帽子刺激到他了,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办理了相关证件,自己动手开始养殖XX,最开始的几十只,到后来慢慢的上千只,从开始的销路惨淡,到后来还带动村里好几户贫困户进行养殖,短短的几年,一栋崭新的大洋房修建了起来,日子也渐渐的好了起来。正当他对今后美好的生活充满憧憬之时,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法律将XX列为禁养野生动物。对于国家的政策,和XX聊天使,他的回答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国家政策是这样,那再难也得支持,我们现在好多养殖这一块的朋友都在聚着准备上访,我都是群里开导他们,要配合政府的工作,当初搞这个养殖的时候,政府也是给了很多方便的政策,而且现在政府也进行政策回收,亏钱是不会的,只是这条路子走不通了。”对于他的回答,当时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之处,晚上一想,着看似平凡的话,表露出的是贫困户或者说是人民群众,这是他们的一种感恩,对党和国家的一种认可和支持,更可贵的是,像XX这样年青一代,通过经历脱贫攻坚,真正收获的一份成熟和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时对青年们鼓励:“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吃苦的环境中,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XX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四、品读奋斗的故事,品味扶贫工作的辣。

夏天正午的阳光是火辣辣的,扶贫一线的工作生活也是火辣辣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扶贫干部是党的扶贫路线、方针、政策的最一线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两不愁三保障”等一些基本政策需要在基层得到贯彻执行;成立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等一些富民、惠民之举,需要扶贫干部宣传发动和组织推动;低保、新农合等一些利民、暖民之策和党的温暖关爱,需要扶贫干部传达到户、落实到人,日常琐碎又辛苦,工作普通且重要,无一不是“辣劲十足”,让人“大汗淋漓”。而我作为扶贫干部之一,同样享用着这股辣味,“五加二”、“白加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基层扶贫干部的作息时间表;受点委屈,吃点苦头是基层扶贫干部的家常菜。有人也曾经问我,是什么原因让我选择乡镇干部这一职业,从事脱贫攻坚这一事业,基层生活很苦,扶贫工作很累,究竟图什么?记得我当时笑笑没说什么,但是我心里却笃定了在基层摸爬滚打、努力奋斗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作为年轻党员干部,我们犹如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有知识、有干劲、有激情,但普遍存在阅历浅、经验少等问题,要想弥补这一系列的不足,必须要靠拼搏奋斗来解决。要练就“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本领,在工作中勤于学、敏于思,不仅有会干、实干、巧干的务实作风,也要有干净干事的底线思维,炼就成“多面手”和“全科医生”,才能应对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直面老百姓的时候,做到懂政策、明法理、知方法,才能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才能解决火辣辣基层问题,适应火辣辣的基层生活。

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们选择了乡镇,就选择了脱贫攻坚事业,选择了脱贫攻坚事业,就选择了品味其中特有的“甜酸苦辣”;选择品味扶贫的味道,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信仰,选择了实干,选择了成长,选择了奋斗,从而让自己的青春更加多姿多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滋有味,从而在最美的新时代成就最美的自己!

我的授课完毕,谢谢大家。

卢芝高嵌瓷艺术里的多味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