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七大以来历次党代会对台湾问题的论述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21-66752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31 16:19: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七大以来历次党代会对台湾问题的论述

七大以来历次党代会对台湾问题的论述

路克利

2012-4-11 8:45:0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祖国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以后,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台湾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党的一大到六大,中国共产党都没有在政治报告中系统讨论过台湾问题,但提出了统一中国的主张。如在一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在二大上,中国共产党把“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作为首要任务,并且提出:“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由于时代的局限,在前六次党代会政治报告中,没有具体论述台湾问题。到了七大时,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台湾问题作为政治报告的重要内容加以论述。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做了长篇口头报告。关于台湾问题,《论联合政府》明确指出:“开罗会议又决定将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是很好的。”开罗会议是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开罗所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发表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这个宣言曾对将台湾等地归还中国做了明确的规定。七大政治报告的这一论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求中国政府坚决收复台湾的坚定立场。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刘少奇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其中9次提到“台湾”一词。在政治报告中的《国家的政治生活》一节里,郑重宣布:“我们愿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而避免使用武力。”这个重要决策,是1955年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做出的。在修改这部分内容时,毛泽东加写了两段十分重要的话:“解放台湾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谈判丧失了可能性,或者是在和平谈判失败以后。”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则,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这是在党的正式文件里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所以特别引人注目。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九大政治报告》4次提到“台湾”一词。主要内容有:“美帝国主义至今还霸占着我国领土台湾„„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亿万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下定决心,并且充满了胜利信心,一定要解放自己的神圣领土台湾,一定要把一切敢于来犯的侵略者,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九大政治报告通篇没有再提和平解决的方式,但仍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统一中国的坚强决心。虽然中国内地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但在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样重要的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仍然坚定地表明了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周恩来代表中央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台湾省是祖国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我们对台湾同胞寄予无限的关怀。台湾同胞热爱祖国,向往祖国。台湾同胞只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才有光明的前途。台湾一定要解放。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要统一。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志愿和神圣义务。让我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这次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形势有了好转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大会表明了对台湾各族人民的关怀,重申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坚定立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华国锋作《十一大上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根据公报(指中美联合公报,编者注)的精神,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美国必须断绝同蒋帮的所谓外交关系,撤退美国在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的一切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废除同蒋帮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台湾省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解放台湾,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容许任何外国干涉。”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报告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谈到了台湾问题,字数不多,没有具体提解放台湾的方式,但明确强调了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干涉。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胡耀邦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中多处论及台湾问题,12次提及“台湾”一词。主要内容有:“我们要同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全体爱国人民一道,努力促进祖国统一的大业„„美国虽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又通过了一个违反两国建交公报原则的‘与台湾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把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对待„„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台湾回到有5000年历史、10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不可分割的伟大祖国的怀抱,是全国同胞的共同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任何党派和个人都无法抗拒。这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预。我们希望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督促国民党当局,审时度势,以国家前途民族大义为重,不要执迷不悟,及早举行国共两党的谈判,共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明确提出及早举行国共两党的谈判,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解决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报告在结尾指出:“长时期的历史经验,必然使我们的党心、军心、民心,集中到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富强,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这个基本要求上来。”再次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奋斗。从这个报告可以看出,自从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十二大报告用了前所未有的字数谈论台湾问题,反映了党中央在台湾问题上有了更多具体的主张和措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十三大政治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两处论及台湾问题,第一处:“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英、中葡已就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达成协议。我们还要按照这个原则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历史将证明,按‘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和实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第二处:“让我们党同全国各族人民,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让我们大陆同胞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强调了与台湾同胞的团结。这次报告论述台湾的文字不多,“台湾”一词仅出现两次,但是,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历史性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对台湾问题做了多处表述,“台湾”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6次。主要内容包括:“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强与英国、葡萄牙两国政府的合作,使香港和澳门平稳过渡,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动。我们将继续促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推动两岸人民的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大力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共同振兴民族经济。我们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找到双方都认为合适的办法。希望台湾当局顺应民心,消除阻挠祖国统一的人为障碍,使两岸关系有一个新的发展。”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是一次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中“台湾”一词出现13次。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十五大报告特别对“一国两制”内容做了说明,这是以前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没有的,将有助于台湾民众了解“一国两制”的真正内涵。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这次报告中,“台湾”一词出现27次,为历次党代会报告之最。报告专辟第八部分——《“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来论述台湾问题,字数达1251字。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我们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灵活性和极大的诚意。在一个中国基础上,两岸什么都可以谈,第一步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等问题,有了第一步,自然有第二步、第三步。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将是一个分步走的过程,是一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

综上所述,从七大到十六大,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始终不渝地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法越来越灵活,经验越来越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也更加关注,提出了越来越具体化的方针政策。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对中国的统一大业来说,就剩下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历史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是深得民心的,是符合实际的。

第二篇:历次党代会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到13日),提出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共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这次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形势有了好转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提出的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解决了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揭开了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全会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系统的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江泽民提出新三步走的战略方针。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将我们党一贯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科学地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指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

1992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三个有利于:

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三步走:

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新三步走: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2010)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2020)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2050)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共两制: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三个代表: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基本内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

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其三,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基本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三篇:历次党代会

历次党代会 >>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后转到嘉兴南湖)举行。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全会

中共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

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历次中央

中共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历次中央全会

第四篇:新中国历次党代会

新中国历次党代会

第一次(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上海→南湖)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二次(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上海)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议决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9个决议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第三次(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广州)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

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

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

第四次(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上海)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

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

5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5人组成中央局。

第五次(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武汉)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

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82人,代表着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维汉、瞿秋白、张国焘、谭平山、李立

三、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等为候补委员;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组成。第六次(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苏联 莫斯科)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

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了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六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关向应、李立

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李立

三、杨殷、徐锡根为常委会候补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

第七次(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延安 杨家岭)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第八次(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北京)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到会代表1021人,请假5人。列席代表107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大会选举了由97名委员和7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选举了由17名委员和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九次(1969年4月1日至24日 北京)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当时全国有2200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林彪作政治报告。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大会选举了由170名

委员和109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林彪为副主席。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第十次(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北京)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名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选举了由195名委员和12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主席。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第十一次(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北京)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应到大会的代表1510人,除刘伯承等8位同志因病因事请假未能出席预备会议外,实际出席会议代表1502名。代表全国党员3500多万。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没有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01名委员和13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第十二次(1982年9月1日至11日 北京)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10名委员和13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7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13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第十三次(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北京)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75名委员和11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200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69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第十四次(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 北京)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大会选举了由189名委员和13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08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第十五次(1997年9月12日至18日 北京)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93名委员和15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15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第十六次(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北京)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98名委员和15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21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吴官正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第十七次(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北京)

吴邦国宣布,十七大应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今天实到2237人。他对列席大会的党外朋友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五篇:空军历次党代会

空军历次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空军委员会历届领导

1950.7.12 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1950 0712 1956 0527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1950 0712

1956 0527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50 0712 1956 0527

常务委员 王弼(1899-1977)1950 0712 1951 05

常务委员 王秉璋(1914-2005)1950 0712 1956 0527

常务委员 杨春甫(1913-)1951 04 1953 10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1953.04

1956 0527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55.08

1956 0527

1956.5.27-6.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一届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1956 0527

1959.04

第一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6 0527

1957.05

第二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6 06 1957 05

副书记 成钧(1911-1988)1957.05

1959.04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7.05

1959.04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7 05 1959.04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57.05

1959.04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

1956 06

1959.04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56 06

1959.04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56 12 1959.04

常务委员 谭家述(1909-1987)1957 05 1959.04

常务委员 周彪(1910-1981)1957 05 1959 04

1959.4.21-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二届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1959.04

1962.09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9.04

1962.09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谭家述(1909-1987)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刘震(1915-1992)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张廷发(1918-)1960 08 1962.09

196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三届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

1962.9--1965 0507

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5.08

1966.10

第一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6.10 1969 05

第二书记 余立金(1913-1978)1966 10 1968 0322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2.9

1965.08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62.9

1969 05

副书记 成钧(1911-1988)

1962.09

1967.01

副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68.09

1969.05

副书记 余立金(1913-1978)1965 07 1966 10

副书记 罗元发(1910-)1966 10 1969 05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

1962.9 1969 05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62.9

1967.10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62.9--1969 05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62.9 1969 05

常务委员 谭家述(1909-1987)1962.9 1969 05

常务委员 刘震(1915-1992)

1962.9 1966.09

常务委员 张廷发(1918-)1962.9 1966 09

常务委员 邝任农(1912-2003)

1966.10 1969 05

常务委员 刘锦平(1918-2003)1966 10

1969 05

常务委员 曾国华(1910-1978)1966 10 1969 05

1969.5.16-6.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四届委员会。

第一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9.6

1971.09.24

第二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69.06

1971.09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69.6--1971 09

常务委员 邝任农(1912-2003)

1969.6 1971.09

常务委员 刘锦平(1918-2003)1969.6 1971 09

常务委员 曾国华(1910-1978)1969.6 1971 09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69.6 1971 09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69.6 1971 09

第一书记 傅传作(1914-1982)1973 05 1975 10

第二书记 马宁(1922-)1973 05 1975 10

第三书记 张廷发(1918-)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73.05

1975 10

常务委员 邝任农(1912-2003)

1973.05

1975.08

常务委员 邹炎(1927-1992)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张积慧(1927-)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73 05 1975.10

常务委员 高厚良(1915-2006)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杜玉福(1930-)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75 08 1975 10

常务委员 余立金(1913-1978)1975 08 1975 10

常务委员 黄立清(1913-1988)1975 08 1975 10

第一书记 张廷发(1918-)1975 10 1978.05

第二书记 马宁(1922-)1975 10 1977 02

第二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77 04 1978.05

第三书记 曹里怀(1909-1998)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邹炎(1927-1992)1975 10

1977 02

常务委员 张积慧(1927-)1975 10

1978 04

常务委员 高厚良(1915-2006)1975 10

1977.04

常务委员 杜玉福(1930-)1975 10

1976 10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余立金(1913-1978)1975 10

1978 04

常务委员 黄立清(1913-1988)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吴富善(1912-2003)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旷伏兆(1914-1996)1975 10 1978 04

常务委员 刘世昌(1921-)1975 10 1978.05

1978.4.28-5.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五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五届委员会。

第一书记 张廷发(1918-)1978.05 1983 11

第二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78.05

1983 03

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83 03

1983 11

第三书记 曹里怀(1909-1998)1978.05

1982 11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78.05

1982.11

常务委员 黄立清(1913-1988)1978.05

1982 11

常务委员 吴富善(1912-2003)1978.05

1982 11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78.05

1983 11

常务委员 刘世昌(1921-)1978.05

1983 11

常务委员 何廷一(1916-2007)1978 05 1983 11

常务委员 叶松盛(1917-1993)1978 05 1983 11

常务委员 黄永贵

1982.01

1983 11

常务委员 王寄洋

1982.01

1983 11

常务委员 王海(1925-)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李永泰(1928-)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马占民(1932-)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毕皓(1927-)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刘钊(1924-2001)1983 06 1983 11

1983.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六届委员会。

第一书记 张廷发(1918-)1983 11

1985 07

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83 11

1985 07 书记 朱光(1922-)1985 07 1988.12

副书记 王海(1925-)1983 11 1988.12

常务委员 黄永贵

1983 11

1987.01

常务委员 王寄洋

1983 11

1985.07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83 11

1985 07

常务委员 刘世昌(1921-)1983 11

1988.02

常务委员 何廷一(1916-2007)1983 11

1985 07

常务委员 李永泰(1928-)1983 03 1988.12

常务委员 马占民(1932-)1983 03 1987 01

常务委员 毕皓(1927-)1983 11

1987 01

常务委员 刘钊(1924-2001)1983 11

1985 07

常务委员 朱维斌

1985.10

1988.12

常务委员 于振武(1931-)1985 07 1988.12

常务委员 林虎(1927-)1985 10 1988.12

常务委员 高兴民(1928-)1985 10 1988.12

常务委员 王钟琦

1987.02

1988.12

常务委员 于泽民(1932-)1987 02 1988.12

常务委员 刘志田(1928-)1987 11 1988.12

常务委员 许乐夫(1922-1997)1988 03 1988.12

常务委员 丁文昌(1933-)1988 05 1988.12

198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七届委员会。

书记 朱光(1922-)1988.12 1992 11

书记 丁文昌(1933-)1992 11 1993.12

副书记 王海(1925-)1988.12

1992 11

副书记 曹双明(1929-)1992 11 1993.12

常务委员 朱维斌

1988.12

1990.06

常务委员 王钟琦

1988.12 1990.06

常务委员 李永泰(1928-)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于振武(1931-)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林虎(1927-)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高兴民(1928-)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于泽民(1932-)1988.12

1993 07

常务委员 刘志田(1928-)1988.12

1992 11

常务委员 许乐夫(1922-1997)1988.12

1990 04

常务委员 丁文昌(1933-)1988.12 1992.11

常务委员 杨德春

1990.07

1993.12

常务委员 宋殿毅

1990.07

1993.02

常务委员 杨英昌(1934-)1992 12 1993.12

常务委员 张汉平(1933-)1992 12 1993 12

常务委员 杨振玉(1931-1998)1993 02 1993.12

常务委员 张志勇

1993.02

1993.12

常务委员 陈潜(1934-)1993 02 1993.12

常务委员 辛殿枫(1933-)1993 08 1993.12

1993.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八届委员会。

书记 丁文昌(1933-)1993.12

副书记 曹双明(1929-)1993.12 1994 10

副书记 于振武(1931-)1994 11 1996 11

副书记 刘顺尧(1939-2002)1996 12

常务委员 杨德春

1993.12

1995.05

常务委员 张志勇

1993.12 1995.12

常务委员 于振武(1931-)1993.12 1994 11

常务委员 林虎(1927-)1993.12 1994 10

常务委员 杨英昌(1934-)1993.12

常务委员 张汉平(1933-)1993.12 1993 12

常务委员 杨振玉(1931-1998)1993.12 1994 10

常务委员 陈潜(1934-)1993.12

常务委员 辛殿枫(1933-)1993.12 1996 12

常务委员 景学勤(1940-)1993 12

常务委员 徐承栋(1942-)1993 12

常务委员 刘顺尧(1939-2002)1993 12 1996 12

常务委员 吴光宇(1940-)1994 12

常务委员 许其亮(1950-)1994 12

常务委员 张东盛(1940-2005)1995 05

常务委员 刘凤山(-)1995 05

常务委员 王良旺(1940-)1997 01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99年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1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刘顺尧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景学勤

空军副司令员

王良旺

郑申侠

吴光宇

空军副司令员 空军副司令员 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林万海

空军副政委

空军参谋长 邓昌友

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东盛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邓铜山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常委:李永德

空军副司令员

马晓天

空军副司令员

汪超群

空军副司令员

李买富

空军副司令员

黄新

空军副政委

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何为荣

空军参谋长

孙俊哲

空军政治部主任

胡传炎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

纪委书记: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房建国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空军第十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于2009年5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委员会委员(共13人)

党委书记:

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许其亮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

何为荣

空军副司令员

景文春

空军副司令员

杨东明

空军副司令员

赵忠新

空军副司令员

陈小工

空军副司令员

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纪委书记

空军副政委

杨国海

空军参谋长

王晓龙

空军政治部主任

朱洪达

空军后勤部部长

魏 钢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林红松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空军监察委员会

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4.05 1959.04

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59.04

1969.04

副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54.05

1959.04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5 12 1959 04

副书记 谭家述(1909-1987)1957 06 1962 09

副书记 林接标(1914-1989)1959 04 1961 03

副书记 王平水(1915-1993)1961 03 1967 02

副书记 何廷一(1916-2007)1962 09 1967 01

中国共产党空军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79 01 1985 07

副书记 黄立清(1913-1988)1979 01 1982 11

副书记 何廷一(1916-2007)1979 01 1985 07

副书记 袁正元(1922-2001)1983 11 1988 07

书记 刘世昌(1921-)1985 08 1988 02

书记 许乐夫(1922-1997)1988 04 1990 04

副书记 陈潜(1934-)1988 12 1993 12

书记 高兴民(1928-)1990 12 1993 12

书记 杨英昌(1934-)1993 12

副书记 黄新(1944-)1993 12 1997 07

副书记 邓昌友(1947-)1997 07

书记 刘亚洲(1952-)2008 01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6人)

党委书记:刘亚楼

空军司令员

党委第一副书记:吴法宪

空军副政委

党委第二副书记:王秉璋

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党委常委: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徐深吉

空军副司令员

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共10人)

书记:吴法宪

空军副政委

副书记:王秉璋

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

常委:何廷一

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朱虚之

空军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曾昭敏

空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傅平

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

陆政

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李铮

空军司令部组织动员处处长

苏林

民航局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9年4月21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0人)

党委书记:刘亚楼

空军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吴法宪

空军政委

王秉璋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刘震

空军副司令员

成均

空军副司令员

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谭家述

空军副司令员

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徐深吉

空军副司令员

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共7人)

书记: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

副书记:谭家述

空军副司令员

林接彪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任学耀

空军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李铮

空军司令部组织动员处处长

陈达明

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陆政

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2年9月1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1人)党委书记:刘亚楼

空军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吴法宪

空军政委

王秉璋

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部第5研究院院长

成均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刘震

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兼政委

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谭家述

空军副司令员

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徐深吉

空军副司令员

张廷发

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王辉球

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共7人)

书记:王辉球

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副书记:何廷一

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王平水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徐又彬

空军直属政治部主任

陆政

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沈敏

空军司令部军务部部长

张铭

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69年5月16日至6月4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8人)

党委第一书记:吴法宪

空军司令员

党委第二书记:王辉球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王秉璋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邝任农

空军副司令员

曾国华

空军副司令员

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刘锦平

民航总局政委

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78年4月28日至5月9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3人)

党委第一书记:张廷发

空军司令员

党委第二书记:高厚良

空军政委

党委第三书记: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余立金

空军第二政委

成均

空军副司令员

吴善富

空军副司令员

张积慧

空军副司令员

何廷一

空军副司令员

旷伏兆

空军副政委

黄立清

空军副政委

刘世昌

空军副政委

王定烈

空军司令部参谋长

叶松盛

空军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83年11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第一书记:张廷发

空军司令员

党委书记:高厚良

空军政委

党委常委:何廷一

空军副司令员

王定烈

空军副司令员

王海

空军副司令员

李永泰

空军副司令员

刘世昌

空军副政委

刘钊

空军副政委

马占民

空军参谋长

毕皓

空军政治部主任

黄永贵

空军后勤部部长

王寄洋

空军航空工程部部长纪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7人)

书记:高厚良

空军政委

副书记:何廷一

空军副司令员

袁正元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高德明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贾柏森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刘勋起

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高厚福

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8年12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朱光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王海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于振武

空军副司令员

李永泰

空军副司令员

林虎

空军副司令员

刘志田

空军副司令员

高兴民

空军副政委

许乐夫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专职书记

于泽民

空军参谋长

丁文昌

空军政治部主任

王钟琦

空军后勤部部长

朱维斌

空军航空工程部部长纪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7人)

书记:许乐夫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专职书记

副书记:陈潜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陈辉亭

空军副参谋长

传荣

空军后勤部政委

姚恒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葛棣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温奎

空军航空工程部副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93年12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丁文昌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曹双明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于振武

空军副司令员

林虎

空军副司令员

杨振玉

空军副司令员

景学勤

空军副司令员

杨英昌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陈潜

空军副政委

辛殿枫

空军参谋长

徐承栋

空军政治部主任

杨德春

空军后勤部部长

张志勇

空军装备技术部部长纪委书记:杨英昌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黄新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99年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1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刘顺尧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景学勤

空军副司令员

吴光宇

空军副司令员

王良旺

空军副司令员

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林万海

空军副政委

郑申侠

空军参谋长

邓昌友

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东盛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邓铜山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常委:李永德

空军副司令员

马晓天

空军副司令员

汪超群

空军副司令员

李买富

空军副司令员

黄新

空军副政委

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何为荣

空军参谋长

孙俊哲

空军政治部主任

胡传炎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房建国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空军第十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于2009年5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委员会委员(共13人)

党委书记:

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许其亮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

何为荣

空军副司令员

景文春

空军副司令员

杨东明

空军副司令员

赵忠新

空军副司令员

陈小工

空军副司令员

七大以来历次党代会对台湾问题的论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