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工作分析实验报告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21-62389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8 09:48: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工作分析实验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实验四

海 氏 三 要 素 在 工 作 评 价 中 的 运 用

1554500103 杨虹

2017年5月

目录

1.实验目的和要求..............................................................................3 2.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3 3.实验内容与步骤..............................................................................3 4.实验结果与资料数据处理...............................................................3 5.分析讨论与总结..............................................................................4

1.实验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工作评价的方法,能够运用海氏三要素对有代表性的基准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

2.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电脑

3.实验内容与步骤

3.1内容

运用海氏三要素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管理系八个基准岗位进行职位评价。3.2步骤

(1)运用海氏三要素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管理系八个基准岗位进行逐一评价

(2)确定八个基准岗位的岗位形态(3)根据评价的点数建立职位等级结构

4.实验结果与资料数据处理

4.1实验结果 系主任评价总分为808分,属于上山型,该职务的责任比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副主任评价总分为567分,属于平路型,该职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责任并重;学工主任评价总分为702分,属于上山型,该职务的责任比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教研室主任评价总分为437分,属于平路型,该职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责任并重;辅导员评价总分为376分,属于平路型,该职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责任并重;教师评价总分为379分,属于下山型,该职务的责任不及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重要;教务助理评价总分为265分,属于下山型,该职务的责任不及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重要;系务助理评价总分为264分,属于下山型,该职务的责任不及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重要。4.2资料数据处理

综上所诉,得出职位等级表

系主任>学工主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辅导员>教务助理>系务助理

5.分析讨论与总结

5.1分析讨论 5.1.1知能水平

系主任该职位在技术知识方面是熟练专门技术的,在人际关系技巧方面是关键的,在管理范围上是多样的。所以知能水平要素选择了400。

副主任该职位T因素是高等的,H因素是关键的,M因素是多样的,所以知能水平要素选择了350。

学工主任该职位T因素是专门的,H因素是重要的,M因素是多样的,所以知能水平要素选择了400。

教研室主任该职位T因素是高等的,H因素是重要的,M因素关键的,所以知能水平要素选择了304。

辅导员该职位T因素是中等的,H因素是关键的,M因素是多样的,所以知能水平要素选择了264。

教师该职位T因素是专门的,H因素是基本的,M因素是多样的,所以知能水平要素选择了350。

教务助理该职位T因素是中等的,H因素是重要的,M因素是多样的,所以知能水平要素选择了230。

系务助理该职位T因素是中等的,H因素是关键的,M因素是多样的,所以知能水平要素选择了264。5.1.2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主任该职位在环境因素方面是明确规定的,在问题难度方面是中间型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素选择了60%。

副主任该职位在环境因素方面是一般规定的,在问题难度方面是中间型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素选择了50%。

学工主任该职位在环境因素方面是标准化的,在问题难度方面是适应性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素选择了39%。

教研室主任该职位在环境因素方面是明确规定的,在问题难度方面是中间型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素选择了35%。

辅导员该职位在环境因素方面是标准化的,在问题难度方面是中间型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素选择了33%。

教师该职位在环境因素方面是半常规性的,在问题难度方面是中间型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素选择了30%。

教务助理该职位在环境因素方面是抽象规定的,在问题难度方面是重复性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素选择了29%。

系务助理该职位在环境因素方面是抽象规定的,在问题难度方面是重复性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素选择了30%。5.1.3应负责任

系主任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负责教学活动的日常检查、评估、协调和知道,强化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该职位在行动自由度,对个人及程序的控制及指导程度方面是指引的,在行为后果影响,工作任务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方面是间接主要的,在职位责任在组织内相应的组织层级或控制财务的范围方面是大量责任(金额范围),所以应负责任因素选择了920。

副主任在F因素方面是指向的,在I因素方面是间接主要的,在R因素方面是大量责任(金额范围),所以应负责任因素选择了608。

学工主任在F因素方面是指引的,在I因素方面是间接主要的,在R因素方面是大量责任,所以应负责任因素选择了800。

教研室主任在F因素方面是指向的,在I因素方面是间接分摊的,在R因素方面是中级责任(金额范围),所以应负责任因素选择了304。

辅导员在F因素方面是指导的,在I因素方面是间接主要的,在R因素方面是中级责任,所以应负责任因素选择了264。

教师在F因素方面是指向的,在I因素方面是直接咨询的,在R因素方面是大量责任,所以应负责任因素选择了350。

教务助理在F因素方面是指导的,在I因素方面是间接主要的,在R因素方面是少量责任(金额范围),所以应负责任因素选择了230.系务助理在F因素方面是指向的,在I因素方面是间接主要的,在R因素方面是少量责任,所以应负责任因素选择了264。5.2总结

根据上诉结果可以看出,用海氏工作评价法评价出的分数,比直觉性的主观评价要精确和合理一些,只是评价过程非常复杂,并且需要聘请专家进行,因此运用这种方法成本较高、评价分获得后,具体工作额的确定要参考外界市场情况确定。海氏方法对于不同层级和类别岗位的区分效果较好,而对同层级和类别的岗位不好区分。海氏工作评价系统所得出的结果不仅能看出职位之间的相对价值,还可以看出在一个职位中对其价值起到影响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邮址)《电路分析》实验1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内容:

1.2.三、实验总结

四、实验要求

1. 提前预习、实验前作好设计准备,并随时接受实验指导老师检查。

2. 实验结束时,完成所有实验内容,并演示说明设计要点,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并由实验指导老师检查登记。

五、思考题

1.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2.三极管的三个极的电流关系是什么样的?

3.试设计方案验证三极管的微变小信号等效电路。

【注:

1、页眉中将红色的“学号”、“姓名”和“邮址”改为你的真实学号、姓名和电邮地址。

2、按蓝字提示填入文字或插入相关图形文件,完成电子版实验报告,保存为:学号姓名电路分析实验1.doc。

3、将电子版实验报告,提交至教师指定的服务器文件夹或用电子邮件发送至:zhujin@xjau.edu.cn。】

第三篇:热分析实验报告

热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的原理及仪器装置;

2、学习使用TG-DSC综合热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照仪器了解各步具体的操作及其目的。

2、测定纯Al-TiO2升温过程中的DSC、TG曲线,分析其热效应及其反应机理。

3、运用分析工具标定热分析曲线上的反应起始温度、热焓值等数据。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

四、实验原理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 TA)技术是指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试样的物理性质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根据被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常见的热分析方法有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 TG)、差热分析(Difference Thermal Analysis,DT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ce Scanning Claorimetry,DSC)等。其内涵有三个方面:①试样要承受程序温控的作用,即以一定的速率等速升(降)温,该试样物质包括原始试样和在测量过程中因化学变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②选择一种可观测的物理量,如热学的,或光学、力学、电学及磁学等;③观测的物理量随温度而变化。

热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和分析试样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物理变化(如晶型转变、相态转变及吸附等)、化学变化(分解、氧化、还原、脱水反应等)及其力学特性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认识试样物质的内部结构,获得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为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热分析,就是在相同的热条件下利用由多个单一的热分析仪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热分析仪,见图1,对同一试样同时进行多种热分析的方法。

图1 综合热分析仪器(STA449C)

(1)、热重分析(TG)原理

热重法(TG)就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采用仪器为日本人本多光太郎于1915年制作了零位型热天平(见图2)。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加热过程中如果试样无质量变化,热天平将保持初始的平衡状态,一旦样品中有质量变化时,天平就失去平衡,并立即由传感器检测并输出天平失衡信号。这一信号经测重系统放大后,用以自动改变平衡复位器中的线圈电流,使天平又回到初时的平衡状态,即天平恢复到零位。平衡复位器中的电流与样品质量的变化成正比,因此,记录电流的变化就能得到试样质量在加热过程中连续变化的信息,而试样温度或炉膛温度由热电偶测定并记录。这样就可得到试样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即热重曲线。热天平中装有阻尼器,其作用是加速天平趋向稳定。天平摆动时,就有阻尼信号产生,经放大器放大后再反馈到阻尼器中,促使天平快速停止摆动。(2)、差热分析(DTA)原理

差热分析(DTA)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试样物质(S)与参比物(R)的温差(∆T)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见图3)。在所测温度范围内,参比物不发生任何热效应,如Al2O3在0~1700℃范围内无热效应产生,而试样却在某温度区间内发生了热效应,如放热反应(氧化反应、爆炸、吸附等)或吸热反应(熔融、蒸发、脱水等),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会使试样的温度高于或低于参比物,从而在试样与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差,且温差的大小取决于试样产生热效应的大小,由X-Y记录仪记录下温差随温度T或时间t变化的关系即为DTA曲线。(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DSC)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单位时间内输入到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或功率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按测量方法的不同,DSC仪可分为功率补偿式和热流式两种。图4即为功率补偿式示差示扫描量热仪原理示意图。样品和参比物分别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和传感器,整个仪器有两条控制电路,一条用于控制温度,使样品和参照物在预定的速率下升温或降温;另一条用于控制功率补偿器,给样品补充热量或减少热量以维持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为零。当样品发生热效应时,如放热效应,样品温度将高于参比物,在样品与参比物之间出现温差,该温差信号被转化为温差电势,再经差热放大器放大后送入功率补偿器,使样品加热器的电流Is减小,而参比物的加热器电流IR增加,从而使样品温度降低,参比物温度升高,最终导致两者温差又趋于零。因此,只要记录样品的放热速度或吸热速度(即功率),即记录下补偿给样品和参比物的功率差随温度T或时间t变化的关系,就可获得试样的DSC曲线。

五、实验步骤

(一)、操作条件:

1、环境安静,尽量避免人员走动。

2、保护气体(protective):Ar、He、N2等。目的用于操作过程中对仪器和天平进行保护,以防止受到样品在受热时产生的毒性及腐蚀性气体的侵害。压力:0.05MPa,流速<30ml/min,一般为15ml/min,该开关始终为开启状态。

3、吹扫气体(purge1/purge2):在样品测试过程中用作气氛或反应气,一般为惰性气体,也可氧化性气体(空气、氧气等),或还原性气体(H2、CO等)。但对氧化性或还原性气体应慎重选择,特别士还原性气体会缩短机架的使用寿命,腐蚀仪器的零部件。压力:0.05MPa,流速<100ml/min,一般为20ml/min。

4、恒温水浴:保证天平在恒温下工作,一般调整为比环境温度高2~3℃。

5、空气泵:保证测量空间具有一定的真空度,可以反复进行,一般抽三次即可。

(二)、样品准备

1、检查并核实样品及其分解产物不会与坩锅、支架、热电偶或吹扫气体进行反应。

2、对测量所用的坩锅及参比坩锅预先进行高于测量温度的热处理,以提高测量精度。

3、试样可以是液体、固体、粉体等形态,但须保证试样与坩锅底部的接触良好,样品适量(坩锅1/3或15mg),以减小样品中的温度梯度,确保测量精度。

4、对热反应激烈的试样或会产生气泡的试样,应减少用量。同时坩锅加盖,以防飞溅,损伤仪器。

5、用仪器内部天平称量是,需等天平稳定,及出现mg字样时,读数方可精确。

6、测试必须样品温度达到室温及天平稳定后才能开始。

(三)、开机

1、开机过程无先后顺序。为保证仪器稳定精确的测试,STA449C的天平主机应一直处于带电开机状态,除长期不使用外,应避免频繁开关机。恒温水浴及其他仪器应至少提前1h打开。

2、开机后,首先调整保护气体及吹扫气体的输出压力和流量大小至合理值,并等其稳定。

(四)、样品的称重

1、击weigh进入称重窗口,待TG稳定后钦Tare。

2、称重窗口中的Crucible mass栏变为0.000mg。

3、打开装置,将样品置入试样坩锅。

4、将坩锅置入支架,关闭装置。

5、称重窗口中将显示样品质量。

6、待质量稳定后,按store将样品质量存入。

7、点击OK退出称重窗口。

(五)、基线的测量

过程:打开电脑进入STA449C工具栏新建修整编号继续206599点击206599打开勾上吹扫气2和保护气设定升温参数:终点温度,升温速率,等结束设定等待参数:等待温度,升温速率,最长等待时间等点击进入降温参数设定提交继续保存设定完成进行基线测定。

(六)、样品的测试

过程:进入基线选样品+修正测量程序测试完成时自动记录所测文件。导出图元文件和数据即可。

(七)、结果分析

1、TG曲线结果分析

点击工具栏上的“mass change”按钮,进入TG分析状态,并在屏幕上出现两条竖线。根据一次微分曲线和DSC(or DTA)曲线确定出质量开始变化的起点和终点,用鼠标分别拖动该两条竖线,确定出TG曲线的质量变化区间,然后点击“apply”按钮,电脑自动算出该区间质量变化率;如果试样在整过测试温度区间有多个质量变化的分区间,依次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操作,直至全部算出各个质量变化区间的质量变化率,然后点击“OK”按钮,即完成TG分析。

2、DTA或DSC曲线分析 ①反应开始温度分析

点击工具栏中的“onset”按钮,进入分析状态,并在屏幕上显示两条竖线。根据一次微分曲线和DSC(or DTA)曲线,确定出曲线开始偏离基线的点和峰值点,用鼠标分别拖动该两条竖线,至确定的两条曲线上,点击“apply”按钮,自动算出反应的开始温度,质量开始变化的起点和终点,然后点击“OK”按钮,即完成分析操作。②峰值温度分析

点击工具栏中的“peak”按钮,进入分析状态,并在屏幕上显示两条竖线。根据一次微分曲线和DSC(or DTA)曲线,确定出曲线的热反应峰点,用鼠标分别拖动该两条竖线,至曲线上峰点的两侧,确定的两条曲线上,点击“apply”按钮,自动标出峰值温度,然后点击“OK”按钮,完成操作分析。③热焓分析

点击工具栏中的“aera”按钮,进入分析状态,并在屏幕上显示两条竖线。根据一次微分曲线和DSC曲线,确定出曲线的热反应峰及其曲线开始偏离基线的点和反应结束后回到基线的点,用鼠标分别拖动该两条竖线至曲线上两个确定的点上,点击“apply”按钮,自动算出反应热焓,然后点击“OK”按钮,完成分析操作。

完成以上全部内容后,打印输出,测试分析操作结束。

六、DSC曲线

DSC曲线、不同初始条件下的 DSC曲线下图所示。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或功率差)随温度的变化,从而清楚反应的进程。

曲线的上升代表着吸热反应,曲线的下降代表着正在进行放热反应,所以最开始一般要吸收热量进行反应,之后放热,当曲线的纵坐标和初始高度差不多高时,表示反应基本完成了。

七、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环境的安静,否则影响曲线的质量;

2、样品的用量尽量一致;

3、合理选择保护气氛。

八、思考题

(1)、比较DSC、DTA、TG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热重法(TG)就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到试样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即热重曲线。

差热分析(DTA)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试样物质(S)与参比物(R)的温差(∆T)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在所测温度范围内,参比物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由X-Y记录仪记录下温差随温度T或时间t变化的关系即为DTA曲线。

差示扫描量热(DSC)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单位时间内输入到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或功率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只要记录样品的放热速度或吸热速度(即功率),即记录下补偿给样品和参比物的功率差随温度T或时间t变化的关系,就可获得试样的DSC曲线。区别:

①曲线的纵坐标含义不同,测量对象也不同。TG:试样的质量;DTA: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差;DSC:热流量。

②DSC的定量水平高于DTA。试样的热效应可直接通过DSC曲线的放热 峰或吸热峰与基线所包围的面积来度量,不过由于试样和参比物与补偿加热丝之间总存在热阻,使补偿的热量或多或少产生损耗,因此峰面积得乘以一修正常数(又称仪器常数)方为热效应值。仪器常数可通过标准样品来测定,即为标准样品的焓变与仪器测得的峰面积之比,它不随温度、操作条件而变化,是一个恒定值。

③DSC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均高于DTA。DSC中曲线是以热流或功率差直接表征热效应的,而DTA则是用∆T间接表征热效应的,因而DSC对热效应的相应更快、更灵敏,峰的分辨率也更高。

④温度范围不一样。TG:20℃~1000℃;DTA:20℃~1600℃;DSC:-120℃~1650℃。

联系:

三种热分析方法,都是是指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试样的物理性质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虽然从不同侧面,但都是反映物质变化过程,从而进行分析和判断。

①试样都要承受程序温控的作用,即以一定的速率等速升(降)温,该试样物质包括原始试样和在测量过程中因化学变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②都是选择一种可观测的物理量,如热学的,或光学、力学、电学及磁学等; ③观测的物理量随温度而变化。

(2)、简述热分析曲线在化学反应机理分析中作用。

通过热分析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温度和物质的量的实时变化,通过研究这些变化,可以获得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为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第四篇:挡土墙分析实验报告

《工程力学A2》小组作业报告

挡土墙分析

院 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组 名:第三组 组 长:侯森磊

成 员:侯森磊 符维滨 孙铭锴 日 期:20151212

摘要:灵活运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里的力学知识分析本报告通过分析一道经典的挡土墙问题,得到其荷载应力状态,得出相应的结论,解决相应的问题,并进行的一系列讨论和总结,最终理解挡土墙问题。

一、简介

图示一混凝土挡土墙,墙高4m,已知墙背承受的土压力F=137kN,并且与铅垂线成角,混凝土的密度为2.35×103kg/m3,其他尺寸如图所示。取1m长墙体作为研究对象,试计算作用在截面AB上点A和点B处的正应力。又砌体的许用压应力为3.5MPa,需用拉应力为0.14MPa,(1)试作强度校核。

(2)如果以点A作为转动轴,试验算坝体是否会倾覆

(3)如果坝体后面有地下水,地下水面距坝顶2m,此时由于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墙背承受的土压力变小,变为,并且与铅垂线成角,试计算分析此时坝体底面AB截面的应力分布情况。(提示,需要考虑水压力)

二、解决思路与方法

解决思路:

(1)强度校核:先分析1m长的挡土墙上承受的外力,然后分析AB截面上的轴力和弯矩最后进行强度校核(2)可以先求出A轴的力矩,判断其大小和方向,可以试验算坝体是否 倾覆

(3)水的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一样且水的压强垂直作用在坝上,其余求解过程如(1)

具体过程 <1>(1)1m长的挡土墙上承受的外力[图(b)]为

F1x=F1sin45.7°=137kN×0.716=98.1kN

F1y=F1cos45.7°=137kN×0.698=95.6kN

F2=1m×4m×0.6m×2.35×103kg/m3×9.8N/kg=55.3kN

(2)AB截面上的轴力和弯矩分别为

FN=F1y+F2+F3=224.6kN

M=F1x×1m+F2×0.8m-F3×0.033m-F1y×0.7m

=73.0kN·m

故A点和B点处的正应力分别为

(3)强度校核 因为

所以 强度合格 <2> MA = F1x ×1m-F2×0.3m-F3×(1.1+0.033)m-F1y×(1.1+0.7)m

=-174.1kN·m

(顺时针)因为MA 为顺时针 所以不会倾覆 <3> 水的压强: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一样 ,水的压强垂直作用在坝上,如图(c)所示。

图(C)

F1x=F1sin41.7°=110kN×0.665=73.2kN F1y=F1cos41.7°=110kN×0.747=82.2kN

F2=1m×4m×0.6m×2.35×103kg/m3×9.8N/kg=55.3kN

F4x=F4sin68.2=26.1kN F4y=F4cos68.2=10.4kN FN=F1y+F2+F3+F4y=212.6kN M=F1x1m+F20.8m-F30.033m-F1y0.7m-F4y×1.3m+

F4x×0.7m=62.2kN·m

故A点和B点处的正应力分别为

三、结论与讨论

图示的混凝土挡土墙设计合理,无论是否存在地下水,该挡土墙的强度都符合要求。而且,不会倾覆。

前两问考察的是《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结合,只要对力学知识掌握熟练,便可轻易解出。第三问主要是加入了水的压力,只要了解到水的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一样,便可理解为多了一个已知力,很容易解出答案

四、总结

本实验报告主要是通过灵活运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里的力学知识分析一道经典的挡土墙问题,得到其荷载应力状态,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解决相应的问题,即该挡土墙符合强度要求,不会倾覆。而且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和总结,还有解决大作业的心得和体会。

五、心得与体会

解决大作业时,各成员没有进行好交流和沟通。刚开始没有确定好分工,导致大作业进展缓慢,后来又有小组成员不与其他成员沟通,到后期直接退出,打乱了大作业的进展。总之,无论是做任何事,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很重要。

通过本次大作业,小组全体成员既加强了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运用,同时也使小组成员对《土力学》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使以后对《土力学》的学习更加轻松。

第五篇:中国建设银行实验报告分析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当时行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3月26日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在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二。简称建设银行或建行。2011年9月9日,建行发行首张公益理念联名借记卡。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股份制造业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银行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如基本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在中国银行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在“2010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排行榜中,位列第5位,公司董秘陈彩虹荣膺“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秘”大奖。建设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设有13600多家分支机构。

2010年5月24日,建行正式启用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MIS)。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上线,在满足全面推进新资本协议以及银监会监管合规要求的基础上,对建行持续提升操作风险基础管理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起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建设银行实际的操作风险的全面识别、监控、评估、控制、计量、缓释、报告机制和工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的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流动性风险。 其中信用风险主要由银行信贷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操作性风险由银行

各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管理; 风险管理系统主要管理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

 市场风险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

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挤兑”即是流动性风险爆发的一种表现。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建立严格的人员访问授权、数据接触控制、操作流程规则和职责体系,以避免信息系统故障,保留IT审计线索,杜绝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贪污、舞

弊的行为。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建行风险系统功能结构图

个人网上银行是建行众多业务的其中之一,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劵、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申 请 网 银 流 程 图网 银 功 能 结 构 图、

工作分析实验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