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心理学案例分析整理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21-28696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2 08:36: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心理学案例分析整理

一、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二、通过平时的课堂活动和作业反馈,老教师王老师发现,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的品质特点;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用心理学原理分析甲乙两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七种基本智力,只不过,不同个体的优势智力是存在差别的。赵元任是新中国成立前清华大学的国学大师之一,他精通多种国内方言和八九种外语。在巴黎和柏林的街头,他能够分别用地道的法语和德语与当地老百姓拉家常,使别人误以为他是本地的常住居民。在国内,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甚至可以用当地方言与人们随意交谈。周舟是湖北武汉的一个弱智少年,在大多数人面前,他都显得说话木讷、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在父母老师的倾心教育、培养和影响下,周舟在乐团指挥方面显示出了自己的才能,多次在盛大的场合指挥交响乐团完成表演,其指挥才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就在全国招收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大学生都是数理化等理科学生,大多获得过全国奥赛的最高奖励,或者在理科的学习中拥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湖南省的谢彦波同学,在80年代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大的少年班。

鲁冠(化名)目前已经成为拥有数亿资产的著名商人。小时候的他并不聪明,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后就走入了社会。除了勤劳和精明之外,鲁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组织和管理,善于观察和了解周围人的性格、爱好、行为方式等,善于调动企业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的团队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他所管理的企业和公司很快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浙商。1.填空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来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学大师赵元任的优势智力是__________;周舟的优势智力是__________;谢彦波之所以能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要取决于他的优势智力,即_____;鲁冠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优势智力,即__________。此外,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的优势智力多表现为__________。

2.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谈谈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借鉴作用。

四、在语文课堂上,老教师王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而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心理学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五、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答案

一、[答案要点]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二、[答案要点] ①甲属胆汁质,乙属抑郁质。②对甲在方法上,严厉批评,触动其思想,又不激怒他们,以防骄傲反应。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骄傲。教师自己不要急躁,也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任性。③对乙方法上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具体帮助。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成绩和进步。不要公开批评、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三、1.【答案】言语智力 音乐智力 数理逻辑智力 人际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2.【答案要点】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也为我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对当前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因此,教师应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而不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②科学的智力观。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③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④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优势智力得到了合理的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四、【答案要点】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回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五、【答案要点】“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只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与深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转化成一定动力,那么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第二篇: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一、体罚事件。老师因为学生没做完作业,一气之下,打了学生,造成学生受伤。

1、原因分析:在本案例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师德问题。师德是最表象上的东西,实际上在往下研究,是被掩盖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1)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现在教师压力过大,这种压力来自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方方面面。(2)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使教师心理难以平衡。在转型期内,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理念与目前教师的实际付出与收入形成了强烈的碰撞,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3)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冲突。在传统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转型期内,随着教育教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多重。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对学生负着教育管理的责任;他们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时间内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心理治疗者,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他们又是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

2、解决方案。(1)从学校的角度讲,首先学校领导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树立为教师服务思想,多给老师一些关注。学校既要让教师有压力。又要对教师关怀备至。其次,学校应为教师设立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之间有机会相互了解,可以缓解人际关系。再次,学校应适当组织一些活动,给老师一个放松的机会,宣泄平日里紧张的心情,完全进入到另一种境界。(2)从教师的角度讲,最能够调节情绪与心理压力的人还应是教师自己。新课标、新形势下,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脚步和心理,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学习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3)目前实行的教师资格制度,是不完善的制度。在教师准入上,应该用严格的心理测试来确保教师的心理素质,建议应在《教师法》中补充相关内容。

3、小结。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人格逐步形成。教师是一些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人物。教师已经成年,在生活中是学生行为参照的对象、模仿的榜样。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对和反社会性的人格,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滥用权力,会影响学生整个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心理疏导技术,以合理、健康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二、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小时候出于好奇,解剖了一条狗,而狗的主人校长只是让他画一张狗的骨骼图,并没有惩罚他。

1、原因分析。(1)处于童年期的学生总是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他们试图用自己的视角去探索未知世界。(2)从成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行为可能带有破坏性。面对此类行为,教师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一方面教师的权威形象在学生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学生们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灵有极其脆弱,教师不经意的言行可能给他们带来终生的负面影响。

2、解决方案。(1)案例中的校长正是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采取了极其明智和宽容的教育行为。(2)他透过劳德的“违纪”行为,看到了他充满好奇、探究和勇于行为的一面。这些正是其成长为大科学家不可缺少的潜在素质。

3、小结。劳德探究自然的兴趣非但没有遭到打击,反而得到了鼓励;校长宽容的教育行为又令劳德不忍再去残害动物。如果当时校长不顾他的感受,并严厉的训斥甚至体罚他,人类今天或许少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三、青春期逆反心理。

1、原因分析。(1)——的情况是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在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父亲工作很忙长期在外,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2、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给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其次,给本人心理疏导。(1)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2)学会自我调节,而且学会接受他人意见;(3)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4)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5)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3、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老师、家长,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

四、早恋问题。

1、原因分析。(1)特定年龄身心发展的需要。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的发展,渴求与异性的交往。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在与异性交往中难以建立自然、适度的关系,由此陷入“早恋”。(2)亲情的需要。父母忙于做生意,也无暇顾及对他思想方面的教育,所有很少关心他的心里需要,是他受到了一定的冷落。由此,渴望从其他渠道获得关爱。(3)被他人需要的需要。(4)逆反心理在作怪。由于女方母亲的不冷静,企图在短时期内扑灭已燃烧的爱情之火,反而使解决问题欲速而不达,造成两个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5)家长不能正确引导。

2、解决方案。(1)主动找他谈心。首先,使其认识早恋的危害及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其次,肯定起智力水平和曾经取得优异成绩,使其建立自信心,努力帮助他树立理想和目标。(2)从家庭方面来说,主动找家长谈话,要求父母多与儿子做思想、心灵的交流,加强情感沟通,重视他思想品质的发展;多与学校加强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

3、小结。(1)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2)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3)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

五、中学生学习困难。

1、原因分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如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有很多学生自我评价很低,自尊心、自信心及自我调控水平低,而自我知觉不良反过来会影响学业成绩,从而出现学困现象。(2)外部因素。如学校、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中学生生活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对其学习有很大影响,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睦常常使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而造成学习困难。

2、解决方案。(1)给予认知上的指导,通过特定技巧,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2)实施行为训练,帮助她增强信心边进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改善学习习惯(3)争取家长的配合,对孩子的进步满怀期望,并充满信心,能够牢记“鼓励为主”的原则。

3、小结。(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根据他们的人格特点和他们接受教育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2)平等互助,教学相长。师生平等是教与学和谐的基础。(3)唤起需要,发挥特长。家长和教师应该在学困生感兴趣的某些领域、某些方面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意义。

六、中学生厌学心理。

1、原因分析。(1)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缺失等导致厌学行为的产生。(2)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成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因。(3)学校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教育现状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

2、解决方案。(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2)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得家长认清教育孩子学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家庭。(3)与其他老师沟通。与任课教师沟通,使其配合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

3、小结。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1)立足于朋友自主性、主体性。(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3)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针对厌学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指导他们制订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行动并形成习惯。

七、学习兴趣的激发。

1、原因分析。心理因素。他的心理行为表现比同龄人幼稚,精神卫生水平低下;缺乏远大理想追求,谈不上自我人生设计、认识、规划和奋斗。(2)人格因素。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兴趣要求幼稚化。

2、解决方案。心理幼稚症严格地讲并不是心理疾病,只属于一种心理缺陷。因此,可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的方法矫治。(1)指导家长进行成人化教育和训练。首先对家长和任课教师说明本症的原理、病因、表现和矫治方法,使大家在教育方式上达到一致。然后指导家长采用成人化教育和训练法。(2)社会化教育和训练法。人的一生应该是社会化学习的一生。人的心理成熟、丰富和发展,只有参与社会实践,赋予社会内容才能实现。第一,学习内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化学习,使他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信息量,促进兴趣多样化和高尚化,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二,通过有意识的旅游来训练该生。通过这种活动,让孩子真正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与不同人群打交道,使他学会分析日常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3)大量信息刺激训练法。心理幼稚学生信息量不足,长期沉湎于低级儿童型兴趣爱好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是阅读名人传记训练法。心理幼稚型缺陷者缺乏理性追求,自我意识薄弱。因此,让他有意识地阅读名人传记,每周看一篇传记,并在老师的辅导下谈谈自己的感想。二是改变成长环境。(4)提供互帮小组。起初是起到监督的作用,两周后他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小结。(1)面对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与家长应该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自我成长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特征。(2)通过两个多月的矫治,他现在心理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对于自己的表现和未来都能客观地做出评价,也有了自己的理想,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不再出现不做作业或是少做的现象。

八、学习焦虑。

1、原因分析。情绪因素。他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考虑事情不够周全,对家长、老师、同学产生抵触心理。(2)心理因素。青少年还有一种对长辈的依赖心理。(3)家庭因素。他父母忙于工作,与该生沟通过少,而且没有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4)环境因素。少年的成长是在一个大的环境里的,其中,学习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同辈群体对个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

2、解决方案。(1)在治疗中应协助该生改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活动减少的症状。同时,减少该生对自己成绩的焦虑,使他逐步恢复到经济乐观的状态。用积极、合理的信念代替消极、歪曲的想法,最终使他能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学会理解别人,加强与别人的交流,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建议该生积极主动与同学、老师打招呼,有问题就与同学、老师交流。鼓励该生多参加社交活动,转移对自己情绪的过分关注,以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了解该生的变化和该生面临的新问题。

3、小结。(1)该生自我评估:情绪改善,对成绩的焦虑有所减弱,身体和精神状态已逐步恢复,开始参加一些学校活动。(2)社工评估:精神面貌转好,自我评价积极、肯定,自信心增强,对别人评价开始变得客观,但是对父母还是存有一些抵触情绪。总体来讲,咨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九、强迫症。

1、原因分析。(1)压力过大。到了初三后,学业竞争日渐激烈。乔害怕自己在竞争中失败,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开始特别关注自己各方面的状态。一次考试,她遇到了难题,无意之中想起了以前听过的歌曲,立刻谴责自己不够专心,告诫自己不要去想,应该集中注意力。可是,越是这样想,越是无法控制自己。(2)家庭因素。乔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希望她能考上省重点高中,而她在努力一段时间后觉得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在焦虑和自责的心情下自觉难以向父母交待,所以不自觉地选择了这种独特的逃避方式。(3)人格因素。乔承认自己遇到事情习惯于过多地思虑和牵挂。

2、解决方案。(1)帮她矫正。指导乔顺其自然地对待症状,不用刻意地禁止自己去听歌和唱歌。如果真的想听或想唱,那就大大方方地听或唱,别太勉强自己。用宽容的态度接受这种现象。(2)解决乔的心理阻抗后,找到乔强迫症产生的原因,同时分析其人格,向他说明只要她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效果会更好。(3)与她的父母取得联系,把乔的情况如实告诉了他们,并希望他们能调整对乔的要求。

3、小结。(1)在对学生心理辅导时,不能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想当然,不能轻率地对学生的情况过早下结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2)在辅导中,对学生的评估要考虑到家庭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家人的人格特征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等。(3)大多数所谓的强迫症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一种强迫倾向。就其产生原因来说,一般都与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人格特征、家庭因素已经青春期心理特征等有关。

十、注意力不集中。

1、原因分析。;(1)学习目的不正确。不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把学习当作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很多时候就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2)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同学碰到学习内容枯燥、乏味时,就对课堂学习和作业产生厌烦情绪,上课时坐不住,小动作特别多。(3)学习能力的欠缺。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是由于生理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经过一些专业的训练。(4)学习自控能力差。有的同学易受情绪的干扰,他们往往喜怒无常、感情起伏很大,严重影响注意力的集中,(5)注意力受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影响。一般来说,踏实、稳重、谨慎的学生有好的注意力,而爱慕虚荣、粗心、鲁莽的学生注意力往往很差。(6)不良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注意。学习环境不安静、嘈杂,都可能干扰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造成其学习时分心,走神。(7)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教师教学缺乏变化和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注意稳定性的条件不能满足,致使他们因疲倦而分心,或注意力转移。

2、解决方案。(1)排除无关因素干扰。无关因素干扰包括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两类干扰。排除外部干扰,做好课前物质准备。排除内部干扰,做好情绪上的准备。(2)加强课堂教学刺激。充分挖掘教材,充实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很认真地学,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让其感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增强上课的目的性。制订限时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增强教学内容的挑战性。

3、小结。注意力不集中也称注意力分散,是指无法长时间将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常把注意不由自主地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1)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东张西望,定不下心来听讲。(2)老师提问时,站起来不做反应或答非所问。(3)老师布置作业时心不在焉,极少能按时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4)学习时粗心大意,解题时错误百出,不是遗漏就是曲解。(5)自控能力差,常把注意不由自主地从一个对象移到另一个对象,听课效果差,学习效率低,并严重地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十一、抑郁。

1、原因分析。(1)目前状况:睡眠不好,无故疲劳,感到生活无意义,情绪郁闷、起伏不定等。(2)心理因素:内向性格使她不愿与别人交流,有什么事情自己想,使得很多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最后越来越压抑。(3)家庭因素:不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不融洽的家庭氛围,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4)人际交往因素:人际关系不良,没有好朋友可以倾诉心声就难以得到情感满足,从而感到孤独、寂寞。这样的不良情绪正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原因,2、解决方案。(1)针对张对现在的学习和家庭状况的不满所造成的内向冲突,向张解释认知治疗的常规,简要分析她的情况,为她心理的不满情绪逐渐减负。(2)要求张讲讲最感挫败、最心烦的事情,并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通过对这些负性想法的讨论和探讨,指导张及时在生活中意识到这些负性想法。(3)寻找其中导致抑郁的人际关系模式,并尝试做出行动。

3、小结。对待中学生抑郁可以采取下列调控手段:(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学会消除烦恼的各种方法(移情、参加运动、与人交流等)。(2)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反常情绪,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3)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应有一个合适的评价,避免过高的期望。

十二、网络成瘾。

1、原因分析。(1)过度使用电脑。通常伴有时间感的丧失或忽视基本上生存本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到与父母和同学的交往与沟通。(2)戒断综合症。当因父母干预而玩不到电脑时,会表现出愤怒、紧张或抑郁的情绪。(3)耐受性。表现出对更好的电脑设备和更多软件的需求,或者需要更多的时间使用电脑。(4)负性反应。包括争辩、撒谎、绩效差,与父母发生争执时,表现出反抗,在班级表现出高傲或不屑。

2、解决方案。(1)纠正负性认知。纠正望关于游戏是玩职业的片面认知,以及对父母偏激的认知态度,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2)网瘾行为矫正。坚持纪录每天网络使用行为情况和减少上网时间的一些负性反应,同时记录其他活动情况,并做自我评价,结合奖励强化与惩罚抑制。在发生紧张状态时候做放松训练。(3)学习动机激励。以优秀人物传记作为榜样激励。以格言警句励志,对自我形象做积极心理暗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学习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培养学习动机等。

3、小结。预防网络成瘾必须重视从网络源头环境到终端受众的全面治理,采取综合措施。这是一项系统工程。(1)治理好源头环境,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和健康的网络游戏产品时非常重要的。(2)网络文化的终端受众主要是广大青少年人群。加强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和上网引导,提高他们对网络的认识能力、利用能力、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以及网络行为的自制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主要靠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事实证明,凡是网络教育引导做得好的地方和单位,网络成瘾情况就比较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青少年的自身免疫能力是更为重要的治本方法。

十三、追星。

1、原因分析。(1)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发育期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所谓的“精神断乳期”。这个时期追星,主要源于青少年心理成长中的“同一性危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不能很好地实现自我成长与自我接纳,内心感觉压抑和有分裂感,不能整合。不少青少年在自我认同不足时会试图通过对明星的崇拜来重建自我,借此渡过认同危机,获得满足感。(2)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很大,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作“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3)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4)盲目追星。一是明星成为中学生的偶像,更容易引起中学生的价值比附和认同。二是中学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很容易效仿明星们的“叛逆“人格,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三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当然更愿意选择漂亮的俊男靓女作为自己倾慕的对象,这种倾慕既包括强烈的心理激情,也不排除潜在的生理欲望。

2、解决方案。(1)父母对正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进行正确教育,严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对他们的正常行为要支持,对他们的错误想法和行为要及时制止,绝不纵容,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向正确方向发展。(2)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特征;(3)青少年不仅是家庭成员、学校成员,也是社会成员,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社会上涌现了许多选秀节目,使偶像崇拜成为一种全民运动,青少年观众被卷在里面,极尽激情和疯狂。

3、小结。客观分析与正确认识青少年的追星行为,以便给予合理有效的引导。若能恰当地因势利导,则可变阻力位动力。在纠正青少年过于狂热的追星行为时,不要抑制他们的兴趣爱好,不要损伤他们的理想目标。引导他们:(1)不盲目追星。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崇拜的,不该是徒有其表。(2)不疯狂追星。不要浪费时间和钱在追星上。(3)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别的同学特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汲取积极的人生经验。青少年的明星崇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明星崇拜所丧失的自我和亲情。

十四、社交恐惧。

1、原因分析。(1)隔代教育。对孩子过于溺爱,为孩子“全方位服务“,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予以满足,容易使孩子刁蛮任性、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日后难以与人相处。(2)适应能力差。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社会应变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困难则束手无策,不是去设法调整自己心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而是怨天尤人,内心极度不平衡,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甚至变得消沉。(3)与异性交往的错误认知。认为异性交往的方式、分寸等都应符合规范,否则就视为不道德行为。

2、解决方案。(1)徐的问题是在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人格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认知偏差和能力欠缺。(2)不适应家庭环境和学校之间的转换,再加上学校适应不良的催化是导致徐社交恐惧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转换到家庭环境后用支持心理疗法,在合适的时机使徐再回到学校,融入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3)通过认知疗法让该生认识到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虽然涉及一些道德和礼仪问题,但大多数与道德无关,尤其是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心理问题,不能做道德评价。

3、小结。如果男女同学的交往处理不当,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这些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尚处于成长阶段,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了解有很大的局限性。(2)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暗中思恋异性同学,这种心理使得双方在相处时变得紧张,胆怯,少言寡语,情绪多变。(3)有的同学由于以往的生活经历造成了对异性同学以往的偏见,从内心深处对异性没有什么好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既有利又有弊,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异性关系。只要正确处理正常的异性交往就会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促进青少年人格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十五、中学生情感受挫 原因分析:某某的情况属于情感受挫问题。经分析,某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有(1)性意识的萌发。某某正处于青年初期,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发展上接近成熟的时期。青年初期的个体在性发育方面已经成熟,并进一步意识到两性关系,身体的发育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某沉溺于单相思的情感挫折中,这反映出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之一。(2)心理的不断成熟。高中时期,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并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不仅关注外在客观世界,而且关注自己的主观世界,希望能了解和把握自己内在的心理活动,并能独立自觉地按一定标准评价自己的生活道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由于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喜欢找异性朋友来谈心交往。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女生由于学业压力,她们主要将精力放在学习上,无暇顾及男同学的感受。解决方案:(1)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向他提出早恋的危害性,以提高他对早恋的认识。(2)详细分析他目前的状况,正确引导他走出困境。(3)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帮助他走出困境。一是合理的宣泄。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敢于向老师倾诉内心痛苦,此外,还可以把自己的苦恼诉诸于日记或向自己的好朋友倾诉。二是采取自我安慰法。要想法设法的找她的缺点,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此外,还可以设想如果自己不和这名女生交往,自己的精力就会完全集中在学习上,学习成绩就会提高。三是采用转移的方法。建议把注意力从单相思分散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因此,他应多参加活动,通过丰富的生活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无聊。四是生活的方法。建议应该把一时的情绪失落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变为发奋读书、努力为班级工作的动力,使自己早日成熟起来,用高尚的理想和情操来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小结: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各种性心理和性心理反应,克服焦虑、恐惧、烦躁不安、自责、自卑的心理障碍。(2)鼓励并引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做到相互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特别注意引导女生在男女生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把握好分寸;教育男同学与女同学交往中应该学会尊重、爱护女同学,并着重向学生指出早恋的危害性。总之,中学生遇到的情感受挫问题较多的又是有早恋倾向和早恋的问题。对待问题切不可采取简单的粗暴责备、训斥、惩罚等方式处理。实践证明,对待这类问题采用斥责粗暴、简单化处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反而还会使事情走向反面。

第三篇: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 五年级数学老师吴老师上个周末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应用题并解题。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小东大胆地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在台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吴老师已经警告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

接下来,吴老师让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童童讲自己编的题目,以及解题的过程。童童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当走到讲台边时,全身都在发抖。童童站了好几秒钟才开始说话。但是他太紧张了,根本讲不下去。童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吴老师知道童童经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张口。但是吴老师想,童童的数学学得不错,他应该能够讲清楚他的题目。但吴老师错了,童童最终还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学也变得不敢上前说了。

吴老师决定帮助童童恢复自尊。她让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问题。她说很多学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她开始教书时也感到害怕。后来她问了童童设计的数学题是什么,童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了。吴老师说:“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么解这个题的?”童童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胆子也变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题的过程完整地向同学们演示出来了。

童童讲的过程中,吴老师发现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贴着后面的窗户认真听课,就在童童讲完后让他回到了教室。

问题:请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等理论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案例2 考试过后,试卷发下,学生们开始议论各自的成绩。“你考得怎样,小郭?”小康问道。

“很糟糕,“小郭感到有些难为情,“我不是做这个的料。我从来都不擅长写她所要求写的这种东西。我根本学不好。”

“我这次也没有考好,”小康回应说:“不过我早料到这次会考不好,因为我这段时间学习太不用功了,我就知道我这次会有麻烦了。不过我可不像这样的事情下次再发生。”

“简直难以置信!”小蓉抱怨说:“真见鬼了,我居然只得B。她到底有没有认真读我写的东西啊!” “我才得C,”小冲补充说,“不过我倒不觉得有多糟糕,我从来就没好好学过这门课,让我及格,我已经谢天谢地了。”

问题:请根据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四名学生对考试成败的归因特点。如果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如何改变案例中消极归因学生的归因倾向?

案例3 小雨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二年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童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问题:请根据小雨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具体的激发小雨学习动机的方案。

案例4 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小蓉,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约“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时,她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抓到什么科目就复习什么科目。对于小蓉来说,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很多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同学或老师,还怕别人笑话自己的问题太简单。最后,小蓉其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尤其是数学。得知成绩后,她对自己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请利用学习动机、知识分类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小蓉的学习行为。她对文理科知识的类型有和看法?对数学能力的看法又是怎样的?这些看法对她的学习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她的学习行为在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归因)、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1 小华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不太自觉,也不刻苦,常说“考前三名太累,后三名太丑,就在班上中游,蛮好!“父母用金钱刺激他读书,考100给100元,90给90元,80分以下则要挨打。

请用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分析这一现象。案例2 学生林某,上课经常打瞌睡,但下课时精神十足,喜欢打篮球,作业经常没有完成,极少预习、复习。基础较差,成绩不佳。

案例3 学生陈某,学科基础较好,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一落千丈,发展到上课无心听讲,喜欢搞一些滑稽动作或一些好笑的话引发全班同学大笑,破坏课堂纪律。

案例4 项某,18岁,男,武汉市某高级职业中学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大约半年前由该校高中部转入中专部,从此他变得更为消沉,对学习毫无兴趣,并表现出很不满意现状的情绪,在班上小打小闹不断,经常被老师批评。这个学期以来,状况更为不佳,近来,据说项某与班上一女生王某(17岁)恋爱,两人经常晚自习逃课,被学校值班老师记录有6次之多,引起政教处及班主任的注意。另外,据了解,项某自小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同住,虽然他们对项某关怀备至,但毕竟年事已高,对项某的管教无法面面俱到

分析角度: 1 成就动机 2 环境转换 该年龄期的身心特点 4 家庭教育 5 老师教育管理 案例5 王某,男,17岁,湖北某重点中学一年级学生。赶进入高中时,满怀激情,希望三年后考入自己梦想的大学。几个月后,他发现高中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他变得伤感、消沉,表现出很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原来,他在初中时是普通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同学羡慕,老师器重,他有“众星捧月”的优越感。到了重点高中,同学都是佼佼者,他的比较优势就不在了,因此感到很不自在,尤其是入学后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排在全班的中等水平,这就彻底打破了他入学时的美好幻想,情绪也一落千丈。他努力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明显提高,他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开始上课迟到,有时旷课,最后他要求退学。

分析角度: 1 环境改变 2 归因 3 学习动机 案例6 王某,男,就读于武汉市某中学,初一时学习成绩中等,进入初二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常在最后几十名徘徊,物理成绩尤其差。性格有点内向,容易冲动、反叛。常常与同年级其他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玩,与班上同学一般。家庭比较宽裕,父母文化程度一般,高中毕业。父亲个体经商,母亲在一事业单位上班。与父母沟通一般,喜欢在中午放学后去游戏机室、网吧等地方玩耍,下午上课常常迟到,还编出各种理由搪塞老师,上课总是睡觉,不完成作业。

分析角度: 1 该生性格特点 2 家庭原因 3 同辈群体影响 4 社会风气影响 5 学校老师管理 案例7 五年级数学老师吴老师上个周末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应用题并解题。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小东大胆地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在台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吴老师已经警告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

接下来,吴老师让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童童讲自己编的题目,以及解题的过程。童童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当走到讲台边时,全身都在发抖。童童站了好几秒钟才开始说话。但是他太紧张了,根本讲不下去。童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吴老师知道童童经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张口。但是吴老师想,童童的数学学得不错,他应该能够讲清楚他的题目。但吴老师错了,童童最终还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学也变得不敢上前说了。

吴老师决定帮助童童恢复自尊。她让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问题。她说很多学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她开始教书时也感到害怕。后来她问了童童设计的数学题是什么,童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了。吴老师说:“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么解这个题的?”童童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胆子也变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题的过程完整地向同学们演示出来了。

童童讲的过程中,吴老师发现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贴着后面的窗户认真听课,就在童童讲完后让他回到了教室。

问题:请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等理论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案例8 小雨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二年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童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

问题:请根据小雨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具体的激发小雨学习动机的方案。案例9 在某班的一次英语课上,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师正在教“cock”(公鸡)这个单词,突然有个学生坐在位子上,用广东土话怪强怪调的问:“英语里有没有鸡姆(即母鸡)?”顿时,班上哄堂大笑,正常的课堂纪律给搅乱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动声色,仍然用平静的声调说:“有,而且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他把这两个单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被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那个发出怪声的同学看到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也开始感到不好意思起来,然后,这位老师又把话题一转:“**同学不错,不但想学“公鸡”这个词,还想知道“母鸡”这个词,现在全班同学都要多学两个单词,但是,你刚才提问的语调不好”。接着他又讲了英语中的语调问题。

请问这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是否得当?为什么?

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 案例10 4岁神童看课外书遭老师批评后跳池塘自杀(图)点击查看

2008-03-20 09:59:36 来源: 长江商报网友评论 3465 条的一名志愿者。长江商报3月20日报道 她2岁上学,14岁上高二,因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留下遗书校内池塘自杀;她14岁时就成为一名高二学生,并有望在15岁时成为一名大学生;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然而,就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短短的5 个月的时候,她的梦想在这个春天戛然而止。她死在校内一个约3 米深的池塘里,留下一封遗书,留下她的老师、同学,留下以泪洗面的双亲。在枝江市,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神童。

事发

看杂志被抓,老师要见家长

覃瑶,女,1994 年8 月28 日出生于枝江市百里洲镇,毕业于刘巷中学。2006 年9 月,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枝江一中,任数学科代表。

今年3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约9时30分,覃瑶所在的高二(1)班班主任李开松随机到教室外查看纪律,发现覃瑶在英语课堂阅读课外书籍——《格言》杂志。

“我清楚地记得,我就覃瑶的问题只讲了三句话”,李开松回忆,英语课上完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李开松走上讲台强调纪律。这是李开松第三次看到覃瑶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覃瑶这个星期不能‘创星’(一种激励措施,表现好的可以获得一颗星)”;要“找覃瑶的家长交流交流。”

覃瑶的父亲覃世雄是枝江五中的数学教师,与李开松彼此认识。覃世雄曾经叮嘱李开松:覃瑶年纪小,爱玩,“对她要管得严一点儿”。

“花逝”

留遗书,校内池塘自杀

上午接下来是体育等课程,覃瑶与平时一样上完了课,并无任何异样。唯一的异常就是中午吃饭时,她没有去食堂吃饭,而是叫一名要好的女同学帮她“带一包方便面上来”。

下午五六点时,李开松上完课后,发现覃瑶不在教室,从其座位上找到了写在笔记本上的绝笔信,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年级组报告,同时通知家长

由于该校学生出校门必须由班主任老师开具假条,因此,保安非常肯定地说:“孩子肯定没出校门!”当天,高二(1)班全体同学未上晚自习及第二天上午半天课,全力在校园内寻找。师生找遍了所有想得到的地方,但大家都一无所获。把学校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唯独学校的两个池塘没有找。3 月7 日,靠近校门的池塘安装好抽水机开始抽水,抽水到半夜12 点左右,抽水机吃不到水了,大家决定次日再继续抽水。

3月8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靠近校门的池塘内发现了覃瑶的遗体。“孩子的尸体已经在池塘里找到了,身体陷在淤泥里,头发在水里漂”。

成名

连跳数级,12岁保送重点高中

“覃瑶从小就十分聪明,称神童并不为过”,说起覃瑶,母亲谢凤娥一脸的骄傲。

2006 年11 月8 日,宜昌三峡商报曾以《12 岁枝江女孩的高中生活》为题报道了覃瑶,文中称覃瑶为“小神童”。该报道称:在今年(2006 年)秋季枝江市一中(当地最好的中学,编者注)保送录取的128 名学生中,有位名叫覃瑶的女孩年仅12 岁,身高1.45 米。初来乍到,一些师生和送饭菜的学生家长见到她后都以为她是一名小学生。

覃瑶出生后一直跟着当教师的妈妈谢凤娥在当时的凤良小学。覃瑶两岁那年,谢凤娥把她送进了本校的学前班。在两年的学前班里,覃瑶表现出了聪慧的天赋,她对拼音、识字、唱歌、数字等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识别生字能过目不忘,对数学百位内的加减能轻而易举地得出结果。于是,覃瑶的父母决定让她提前入学读书。“由于年龄偏小,当时她没有学籍,直到初中才补办学籍”。覃瑶上小学一年级时,年仅4岁。从上一年级开始,覃瑶一直保持超前的学习态势,她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就预习了四年级的全部课程。参加四年级考试时,“考了个四年级第一名”,顺理成章地跳入了五年级。在五年级上半学期时,她又预习完五年级全部课程,在五年级下学期时进入了六年级。小学阶段的6 年学习时间,覃瑶只用了4 年。

2003 年,因妈妈工作调动,刚满9 岁的覃瑶到百里洲刘巷中学读书。刘巷中学校长吴朝元回忆:覃瑶是一名既注重发展、又极富个性的孩子,她除学习成绩优异外,还能歌善舞、弹琴,爱好体育和电脑。因此,该校对她综合素质评定为5A,完全符合保送重点高中的条件。时去北京当志愿者。”,谢凤娥不无惋惜地说,现在,覃瑶走了,还谈什么梦想?!“之所以连连跳级,是缘于覃瑶的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 班主任

“她是十分开朗的小孩”

“意外!”、“震惊!”、“真是没想到!”覃瑶自杀后,认识覃瑶的老师、同学都觉得十分意外。“覃瑶是个性格外向,十分开朗的小孩!”李开松昨日说,覃瑶既是他的学生,同时又是他所任数学课的课代表,由此可见对这个孩子的偏爱程度。他声音嘶哑地说:覃瑶平时十分活泼,蹦蹦跳跳十分讨人喜欢!坐在覃瑶后一排的刘雯和姚国胜说:覃瑶年纪虽小,但学习成绩还可以,在班上有三四名很要好的同学。覃瑶所在的高二(1)班班长陶明轩也认为:以覃瑶的脾气,竟然会自杀,非常让人意外。

“我曾与覃瑶交流过三次,她很开朗活泼,但也许她的内心是孤独的。教育孩子循序渐进,尊重教育规律很重要”,昨日,枝江一中的校长董云意味深长地说。

父母

“我们没有拔苗助长”

“我认为孩子愿意跟我交流,主要是她觉得我懂她。我的女儿曾说:只要有妈在,天都不会塌!”昨日,覃世雄、谢凤娥说:孩子出事后,他们面对了来自各界的太多指责,但这并不是事实。

覃瑶死后,社会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的人说:“这个神童是被逼出来的,学习成绩下滑,她妈妈也打,而且比一般人打得凶”。

谢凤娥昨日对这些说法十分愤怒和无奈。她说,自己作为老师,在教育孩子上,注重言传身教,以及尊重孩子,他们很少打孩子。初中以前可能打过,但上高中之后就没有打骂过孩子,这些说法纯属误传 “女儿都悄悄问我,将来她生小孩,希望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呢?”谢凤娥昨日愤怒地说,覃瑶连这么隐私的问题都和母亲交流,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母女感情之深吗? 据谢凤娥介绍,覃瑶也有好玩的天性,每年假期的作业,她都是先玩后做。覃瑶还有另一种“玩”法,就是坚持读课外书籍,至今她除通读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外,还阅读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

“在整个枝江毕竟12 岁能保送上一中的只有覃瑶一个!”昨日,谢凤娥掩饰不住对女儿的思念。记者了解到,覃瑶的遗体于3月9 日上午7 点火化,随后就运往百里洲下葬。

接下来,覃瑶家属经过与校方的协商,达成了补偿协议,目前,校方已先行支付了8 万元补偿金。枝江一中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覃瑶的绝笔信 爸妈:

请原谅我做出这不孝的决定。

我知道你们会很伤心。但是,请不要为我而损害你们的健康。否则,我会心(此处有一个心形图案)疼的。

我记得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有一个跳楼自杀的(同学)。当时,您还问我会不会自杀,我还笑着说不会。但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累、很累,我要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我知道,我一直是我们(笔误,应为你们)这一辈子唯一的女孩子。哥哥(指覃瑶的姨爹黄小华的儿子),弟弟,这也许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这么叫点儿(覃瑶的舅舅的儿子唐点)了,还有王宜都是男孩子。你们对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我在学校里其实一直受着巨大的压力,老师特别是李开松一直都对我看得很紧。他说不能看课外书籍,但你们都知道,我不看书是不可能的。于是,在第三次被他看到之后,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你们。

爸、妈,我不知道我还能说什么,但请暂时不要告诉唐点,好吗? 女儿

2008.3.6绝笔

附:请代我把那本《欧也妮·葛朗台》》交给王念(覃瑶的好朋友),多谢了!作者:刘渐飞)(本文来源:长江商报

请分析此案例中的“神童”的特点以及她的压力和苦恼? 家庭和学校应该如何对超常儿童进行教育? 过早开发对儿童发展有哪些消极影响?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怎样才能使儿童像儿童? 怎样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

第四篇: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看电影迟到的人

• 心理学家以去电影院迟到为例,对人的几种典型的气质作了说明。假如电影已经放映了,门卫又不让迟到的人进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

• 一种人匆匆赶来之后对门卫十分热情,又是问好又是感谢,急中生智想出许多令人同情的理由。如果门卫坚持不让他进门,他也会笑哈哈地离开。

• 另一种人赶来之后,对于自己的迟到带着怒气,想要进去看电影的心情十分迫切,向门卫解释迟到的原因时,让人感到有些生硬。如果门卫坚持不让他进门,也会带着怒气而去。• 第三种人来了之后,犹犹豫豫地想进去又怕门卫不让进,微笑而又平静地向门卫解释迟到的原因,好象不在乎这电影早看一会或迟看一会儿。门卫一定 不让他进去的话,也很平静地走开。

• 第四种人来到的时候,首先可能看一看迟到的人能不能进去,如果看到别人能够进去,也跟着进去。如果门卫不让他进,也不愿意解释迟到的原因,默默地的走开,最多只是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来。• 问题:

1、上述四种人分别属于哪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

2、如果上述四种人到商店进行购物,其表现是怎样? •

3、如果你看电影迟到的话,遇到上述情况,会如何表现

第五篇:心理学案例分析

“孩子该不该惩罚”的心理学基础分析

1541394 前几天,老师通知孩子在学校做作业太拖拉了。建议我在家执行拖拉了就惩罚,不拖拉就表扬的策略。这一策略道出了中国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奉行的“不打不成器”、“棒子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我们暂且不来评论这一策略是否科学正确,首先先来分析我们生活中这一常见情景中蕴含的心理学理论——条件反射理论。

说到条件反射,首先想到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巴浦洛夫所做的著名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经典条件反射案例中包含四个要素:1.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如提供给狗的食物;2.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sponse),这一反射是动物无需学习就能自发产生的行为,是一种根植于实验对象神经系统中的反射,如狗看到食物以后分泌唾液;3.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本身不能引发实验动物非条件反射的外界刺激,如摇铃铛,但是将其与非条件刺激关联后(关联的过程被称为Conditioning),两种刺激同时发生并引发实验体的非条件反射,如摇铃铛的同时提供狗粮,则狗分泌唾液,但分泌唾液的行为仍是由狗粮引起的;4.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sponse),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在经过多次的关联配对以后,条件刺激单独发生时也可以引起反射,如狗听到铃铛声就开始分泌唾液,这种反射虽然仍是自动的,但区别于非条件反射,是学习的结果。经典条件反射很好理解,它就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除了经典条件发射,此外还有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提到操作条件反射,就必须提及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B.F.Skinner)与他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斯金纳箱内设有一杠杆或按键,箱体构造尽可能地排除了一切外部刺激,将一只白鼠(或鸽子)放入箱中后,如果动物按压杠杆或按键,就会有食物掉入箱中或者箱底原本通电的金属网会断电,动物的行为会被箱外的记录装置所记录下来。在斯金纳的实验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它们按压杠杆或按键的行为有自发性,找不到具体的非条件刺激物(不像狗分泌唾液是由食物所引发),实验动物有意识地操作自身行为,代表有机体对环境主动适应的过程,因此这种条件反射被称为操作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一般有四种情况:1.正效增强(Positive Reinforcement),指的是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其所期望的刺激来增强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如白鼠按压杠杆后,箱内掉落食物,则白鼠会更频繁地按压杠杆;2.负效增强(Negative Reinforcement),指消除实验动物所厌恶或恐惧的刺激来增强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如箱内原本通电,当白鼠按压杠杆后则断电,那么白鼠会频繁地按压杠杆;3.正效惩罚(Positive Punishment),通过给予实验体不期望的刺激来减少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如按压杠杆后箱内通电,则白鼠放弃按压行为;4.负效惩罚(Negative Punishment),撤销实验体期望的刺激以减少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如按压杠杆后也不向箱内投放食物,则白鼠明显减少按压杠杆的次数。操作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都是实验动物反应和刺激物间的联系,多次刺激可以对反应起到强化作用,但是经典条件反射中,是先有刺激再有反应,而操作条件反射中,则是先有某种反应再获得不同的刺激,其余如实验动物受不受活动限制以及非条件刺激明确与否等区别已在前文中提到。

依据这些区别,我们可以发现“小孩做的好就表扬,做的不好就批评”这一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其实蕴含着心理学中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小孩就“相当”斯金纳试验中的白鼠,而不是巴普洛夫的狗;通过小孩所期望的表扬、奖励等刺激来达到增加其大人所认为的好的行为的频率,即正效增强;与此相反,通过给予小孩不期望的刺激来减少大人所认为的不好行为发生的频率,就是正效惩罚。

行文至此,大家可能觉得说这么看来,被中国人奉为良言的“不打不成器”果然有其科学依据,以后需要对小孩的不良行为多加惩罚让其形成好的习惯与行为。但是,在斯金纳箱实验的负效增强情况中,白鼠为了逃避电击会很快学会按压杠杆来让箱底金属网断电,说明了惩罚这种手段的短期有效性,但是如果人为切断箱体供电以后,白鼠就再也不去触碰杠杆了。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明惩罚小孩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不听话的孩子会遭受家长的打骂,“打骂”就相当于“电击”,是一种惩罚行为,之后孩子就会很快学会去做家长希望他们做的事情。但是一旦打骂消失,孩子的“不良行为”便会死灰复燃,短期内养成的“良好习惯”即刻消失,这样的孩子无疑是缺乏自我管控能力的,不利于长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更何况,人类与动物也有很大的区别,不能简单粗暴的对比动物的身心发展。

因此,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奖励好的行为要比惩罚坏的行为更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合适的惩罚可能会让好习惯的形成更加困难,并且伴随产生心理疾病的风险。这段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儿童教育中完全摒弃任何形式的处罚,而是旨在说明许多中国家长所迷信的“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针可能存在的负面效果。科学的鼓励孩子的方式可能才是王道。

心理学案例分析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