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暑期返乡见闻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21-460930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1 15:51: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暑期返乡见闻

暑期返乡见闻----中国人的中国梦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在好奇与期待中悄悄地来临了,身为一名马上就步入大二年级的学生,我身上的社会感与使命感也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也是繁忙与收获的,在向往着计划着一个充实的暑假的同时,也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与挫折,让我逐渐成长成一个真正可以步入社会的人。今天离暑假结束还有不到十五天,回想这短暂的两个月,我相信相比与我的付出,我收获了更多,成长了更多。

暑假的第一个月我选择了留在北京上托福英语培训课和打工相结合的生活。半个多月的托福课也让我这个懒人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在小小的一个二十人左右的班里,却有着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已经工作的人的各种组合,短短的十五天,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着拼搏着。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大学课堂的懈怠与慵懒,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充满努力精神的班里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同时也一再地反思自己这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虽然很多人说学习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身为学生学习却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大一的一年里我虽然没有十分的懒散不学习,但也称不上多么用功,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二的专业课即将来了,我想暑假的这小小的经历能够真的激励我,鼓励我学好我的课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半个月的打工经历也是让我受益良多,诚心、耐心和信心是我最大的收获。

暑假的第二个月我回到了天津的家,主要是和同学聚会,看看亲戚朋友和探望一下自己的老师。走在不知道走了多少次的上学路上,在北京一年的我有非常多的感触。路两边的饭店有的已经倒闭了,学校也拆了一栋楼,正在热火朝天的建着新楼。想到自己待了七年的母校即将面目全非,心中确实有很多不舍和怀念,但是新的校园又会是一批又一批学生承载梦想的地方。

今年“中国梦”是一个很火热的词。大到国家建设,小到摆摊卖菜,“中国梦”好像一夜之间就兴起于大街小巷了。我想,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淳朴实在的,是低调坚持的,是无微不至的。当我看到我小学就吃过的早点摊,那个大叔现在已经有点发福,但是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去那吃早餐;当我看到我初一就在门卫室工作的白大爷现在依然在为学生们接着快递,为家长指路;当我看到我的老师们又战斗在高三的讲台上,年复一年,增多的不只是鲜花和掌声,也有额头的皱纹。我记得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物老师对粉笔灰过敏,但她总是写板书最一丝不苟最工整的那个人。我清楚的知道,“中国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匆匆的路人,吆喝的小贩,学校的老师,每一个在自己的岗位上笑着奋斗的人,就都是拥有中国梦的人。看那些快乐的笑容,那些为别人更好的生活而默默奉献自己的人,那些为自己家庭而奔波在外的伟大的父亲,那些为自己孩子无私奉献的伟大的母亲,那些高温天气还在外面打扫的伟大的环卫,那些身体不好却总是坚持再上一课的伟大的老师,千千万万伟大的人,拥有着千千万万伟大的“中国梦”。

所谓“中国梦”,一定不是哪个火箭又升天了,不是哪个领导又上台了,不是哪个会议有了中国了。只有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梦想,才能够完整,才能够震撼世界。

我很庆幸自己周围都是拥有梦想的人。我很庆幸自己可以看到别人拥有梦想。我很庆幸我也拥有梦想。

第二篇:返乡见闻

返乡见闻

盼啊!盼啊,看这寒假的到来,我不由得笑了起来——终于可以回家了。登上返乡的飞机,在家乡这片天空上,我自由翱翔,期待着春节的到来。

在着2010年的末尾,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齐聚在一起吃饭,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而当春节到了的那一天,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等待着新年钟声“当、当、当”的响起。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

12点准时一到,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这又是一个快乐的日子。这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在这个早上,人们都习惯睡懒觉,因为昨晚大家都是一起迎着新年的到来的,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并且这也是人们忙了一年,开始休息的时候了。而中午以后则是大家走亲访友拜的时间,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大人们变得慈祥宽容了,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了,一切都是人间天堂的表现。

以后的几天之中,我一直在拜年中度过。虽然去了很多地方,让我感觉有点累人,但是那浓浓的新年氛围吧紧紧地裹在了正中央,使我处于精神兴奋状态。时间不等人,眨眼间,8天入流水般逝去了,大人开始工作了,我也开始了辛苦的学习之旅。虽说我已经是大一的学生了,功课也没有高中时那般紧张,但是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和需要我掌握的知识。又一个8天过去了,今天是元宵节,也是我在家的最后一天,明天一大早我又要飞往我的未来之路。

家乡似乎永远都是这么温馨,这么的安全,让人永远的长不大,所以我来到了北京,这个远离家的地方,促使我长大,丰富我的人生。新的一学期,等着我来挑战你。

第三篇:返乡见闻2011.9

返乡见闻2011年9月3日

返乡见闻

——记2011上海书展

8月17日至23日,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传承经典,谱写辉煌”为主题的2011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开幕。本届书展开幕7天累计实现主会场销售收入4040万元,分会场销售收入1430万元,图书馆团购9300万元,创造了历届上海书展销售收入的最高记录。

在上海书展步入第八个年头时,这个原本属于地方性的书展 “升格”为国家级,从单纯的图书贸易、销售展会跃升为全民阅读的重要品牌和示范平台,成为全国出版单位和广大读者共同期盼的文化盛会。全国各地的写书人、出书人、发行人和读书人汇聚上海,共同分享这场“阅读盛宴”。

上海书展自创立伊始,全国出版单位便一直享有场租费、摊位费和宣传费的“三免”待遇。不仅如此,上海还主动让出展馆中最好的“黄金地段”,让全国出版业同行展示他们的成果。今年,这个传统依旧延续。正是这种诚意,吸引了全国500余家出版单位前来参展。今年上海书展的“菜单”比以往更丰盛:15万种图书、400项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110种新书首发,近300位国内文化、经济、科技、教育、艺术界知名人士和海外著名作家、学者纷纷相约上海书展。

唤起读书人的精神

今年上海书展,“文学与城市的未来”、“书香·上海之夏”一系列活动都与城市有关。对于上海书展首届国际文学周的主题“文学与城市的未来”,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这样写道,“城市,这个我们与数百万人擦身而过,却又对其完全陌生的地方,也就为小说家、为诗人提供了充沛的灵感。盯住人群中迎面而来的那个人,进入他那异样、复杂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书展“节目单”上,既有李学勤、易中天、王安忆、周国平、叶永烈、沈昌文等学界名人,也有今何在、闾丘露薇、弯弯等年轻人关注的写手、媒体人及漫画家等,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弟马克·奥巴马也出现在嘉宾名单中,他将推介自己的作品《从内罗毕到深圳》。正如上海书展新闻发言人阚宁辉所说,上海书展未来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和潜力,“给力上海书展”——绝不将书展办成一味娱乐的平台,而应更具文化品质,将成为上海书展未来的诉求。

“在民营书店纷纷倒闭的大潮中,上海书展的隆重开张,突然让人想起,纸质书是否还有人看?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阅读,是不是真的在集体疏离?”著名文学评论家夏烈的话引人深思。书展,这样一个书香浓郁的地方,也许能重新挑动阅读人的某根“敏感神经”,唤起心底潜伏的对读书美好的怀念。

“出版航母”集中亮相

今年上海书展,吸引了全国500余家出版单位前来参展。作为中国出版业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率旗下40家出版单位组团参展。围绕“汇聚原创文化经典、倾力营造书香中国”这一总体构想,集团公司组织了8000余种精品出版物参展。其中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901》《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华书局的《走向辉煌》,东方出版中心的《革命胜景图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完美教养手册》等重点图书。而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获奖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等32种出版物,也在此次书展期间集中亮相。

作为东道主的上海出版界也主动出击,新组建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首次亮相,推出了7大类方面的图书;颇具实力的上海高校出版社,以及社科文出版联合体都将展示各自的精品。高校出版板块14家大学出版社参展图书超过10000种,新书约1500种。其中包括华东师大

F***14沈吕云梦

返乡见闻2011年9月3日 出版社推出的再现考古大师夏鼐传奇人生的《夏鼐日记》,37函286册的《朱子著述宋刻集成》等;上海外教社的《汉俄大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等;复旦出版社的《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等。此外,交通大学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财大出版社等都有佳作呈现。

作为今年上海书展的主宾省,重庆展团精心组织2000余种渝版优秀出版物,其中包括重庆出版集团精选的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作品《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作品《熊猫史诗》、《命运的迁徙》,西南师大出版社的《域外汉籍珍本文库》,重庆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等等。同时,他们还盛邀何建明、毕淑敏、阿来、苏童、保冬妮、张道一等诸多名家同行,全面展现“人文重庆”的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码头文化以及都市文化。

“红色阅读”引领风潮

在书展序馆,主造型建筑被打造成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的石库门,并展示数十种红色出版物原本,以凸显“传承经典,谱写辉煌”的书展主题。围绕中共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百年的出版物和活动,为今年书展增色不少。

参加书展的红色图书,最大的特点是史料性、权威性、可读性兼备,如列入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点图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撰的大型党史图集《中国共产党90年图集》、《见证辉煌——中国共产党90年文物图集》;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主编的《前辈的身影》;获“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入选中宣部、中组部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读物的《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等。

“一个时代总需要那么一些能够留得下来的好书。3年磨一剑,虽然艰辛,但很值得。”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在上海书展上畅谈创作心得。他与史学研究者厉华合著的《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由重庆出版集团推出,在本届书展上备受瞩目。除了中共党史系列图书,有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现状的图书更成为书展大热。《中国震撼》的作者张维为,《江泽民传》作者罗伯特·库恩等,都是受到此间读者追捧的明星写家。文学图书最受关注

文学类图书一直是大众出版的主流,也是书展上最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图书门类。今年上海书展的文学图书,包括著名作家格非“乌托邦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春尽江南》,诺奖得主帕慕克的最新作品《别样的色彩》,台湾当红作家骆以军“最悲伤的一部小说”《遣悲怀》,香港最重要的中生代作家董启章“自然史三部曲”之一《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台湾“男人中的叛徒”张国立首次引进大陆的《男人终于说实话》和《偷眼泪的天使》等作品一一亮相。

对于喜欢外国文学的读者,上海译文出版社无疑是最应关注的对象,他们除一如既往地为读者奉献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之外,此次书展会有新亮点呈现,其中有讲述英国达人苏珊大妈人生传奇的励志作品《天生达人》,有被称为日本第一型男的著名作家、芥川奖评委岛田雅彦的《徒然王子》,渡边淳一继《钝感力》之后推出最新力作《幸福达人》和自传体小说《魂断阿寒》,春上春树在中国推出关注现实题材作品《地下》,还有意大利80后青春小说代表作《质数的孤独》等。

此外,今年上海书展的吸引力较往届更胜一筹的原因之一,在于同期举办的“上海国际童书嘉年华”和“上海国际文学周”。这些开放给不同层次读者和作家进行“零距离”接触的平台,令书展自身变得更具国际视野,为读者了提供一顿丰盛的阅读文化大餐。

F***14沈吕云梦

F***14沈吕云梦

第四篇:暑假返乡见闻

暑假返乡见闻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地:辽宁营口 姓名:李天埴 学号:120654107

我的家乡营口,是一个慢节奏的海滨小城,四个多小时的动车从帝都到营口,回到我一个学期未见得故乡,深刻的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营口地处渤海之滨,辽东湾畔,中国八大水系之一的辽河从这里奔流入海。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吹响,营口进入了经济转型期,在农业经济结构上实现了单一型向多元型的转变;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普通型向无公害型转变;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直到2012年末,营口市GDP达到1,390.52亿元。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期,各个大型连锁商业机构纷纷入驻营口,如万达广场。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湖广场、营口老街如今都成为了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7月8号,我刚到家的那天,三干线主干路翻新工程刚刚竣工,双向八车道的柏油马路焕然一新,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城市的发展。

但是,营口作为一准三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弊端,发展过快导致营口在“鬼城”榜上有名。市民的工资待遇不高购买力有限,人口规模不够大,大批房源面临销售困境。如何拉动需求,如何吸引人才入住都是营口如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大学生 返乡见闻(定稿)

返乡见闻

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看着窗外的一切飞速得向后退去。惊讶地发现火车越往南方行进,路边的积雪居然有渐长的趋势。本以为可以逃开上海这个对我而言的苦寒之地,不曾想今年的冬天居然如此给力,不自觉地紧一紧衣袖。回家的路总是显得很长。

下了火车发现外面早已被夜幕笼罩并伴随着零星的小雨稀稀落落。虽然是看着那一路的积雪回来的,但是家乡还是这般不见寒意,和上海不同,虽然下着雨却没有丝毫的凛冽,风吹在脸上也是很柔和的感觉。不得不说只有这块土地才给我一种很释然的感觉。无论是那略带泥土气味的小雨,还是那略有盐味的海风,一切还是如此的熟悉。坐上车摇下窗透过夜幕隐隐约约看到许许多多陌生而又精致的建筑,才发现原本人烟罕至的地方居然也开发得热闹起来,不得不说,每次回来都有一种到了另一个城市的感觉。回到家,重新又躺在软软的、久违的床上本来想好好回想一下这过去的几个月发生的一切。不过真的很累,很快便熟睡过去了,只记得睡得很香,只是那些可爱的梦境倒一个也不记得了。

时间过得飞快,好像睡着睡着就过年了。晚上出门的时候看见游神的队伍从宁川路游过,颇为壮观。回到家里吃过饭,竖起耳朵听鞭炮声判断游神的队伍到何处了,带上照相机寻声音而去,亲眼看看游神的情景。

游神是宁德蕉城本地的一种习俗,春节期间经常会看到有一队人马敲锣打鼓,放着鞭炮,抬着满是彩灯的神像在街上游走。一起的还有一桌桌的贡品和大大的香炉。前些年每到春节,街上到处贴着禁止游神的告示,因此游神转入地下,特别是“七爷”、“八爷”,只能在深夜出来,但这样更是吓人,因为他们的形象就是传说中的黑白无常。记得小时候每到游神时便害怕地钻进爷爷奶奶的怀里,生怕叫这两位爷们给捉去了,只敢偷偷地望上几眼。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的诞生,让官员们知道原来他们一直打压的东西是个很好的噱头,于是今年把游神公开化、组织化了,当然不能叫“游神”,而叫民俗踩街活动。“七爷”、“八爷”被包装为“傩戏”,可能以前演“七爷”“八爷”的人都不认识“傩”这个字呢,但总是好,虽然高高的帽子、长长的舌头下,宽大的裤管下露出两个木质的高跷腿。现在看着还是觉得多多少有些令人生畏。高大的身子上还斜披了一条授带样的彩条,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这也体现着导向,给围观的人看,这不是封建迷信啊,这是文化遗产哦。让人赞叹的还有“铁技”,这可以看作一种花车巡游,有一人站在高处扮仙女,没有其它,唯不怕高不怕累令我佩服。其中一车中还有一人站在底下,但肩担两个小孩,这份力气和毅力也是非常人可比。妈祖的花车较为隆重,毕竟是此间的主神,想不到还看到戚家军的花车,一男子手持大刀扮作戚继光,身前有四名侍卫,前面两个脖子上还挂着一串光饼,挺幽默的。

不断的嘈杂鞭炮声中,游神的队伍远去了。而我的寒假生活也如此一般漫漫离我远去,恍惚间已经到了返校的时候。和回来时一样是雨天,不过雨下得有些大了,不像那时的雨下得那般含蓄。难得晚点的火车似乎还在提醒我再回首看看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撩起我不舍的心。有一种感觉叫做不舍。。

F0903001

钟扬波

5090309139

暑期返乡见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