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摘编)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1-66935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1 15:46: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摘编)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摘编)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我国健康素养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维度提出居民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2008年起,我国开始开展健康素养监测,逐步建立起连续、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为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

目标

到2015年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2%、10%和8%;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4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1%、15%和20%;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18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400个,健康家庭18000个。到2020年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4%、20%和16%;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5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5%、20%和25%;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60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1400个,健康家庭60000个。

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部署了六项重点工作内容:

一是树立科学健康观。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的社会风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二是提高基本医疗素养。将基本医疗素养促进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核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辖区居民获取并利用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加强医患沟通,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居民防病就医能力。

三是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将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针对目标人群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四是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律和政策,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五是提高妇幼健康素养。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妇幼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普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和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

六是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利用提供诊疗服务时机,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二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

(2014-2020年)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不仅是衡量卫生计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我国健康素养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维度提出居民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2008年起,在全国开展健康素养监测,逐步建立起连续、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根据2012年监测结果,我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为8.80%,还处于较低水平。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倡导树立科学健康观,促进健康公平,营造健康文化,对于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一)到2015年

1.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

2.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2%、10%和8%。

3.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4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1%、15%和20%。

4.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18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400个,健康家庭18000个。

(二)到2020年

1.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

2.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4%、20%和16%。

3.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5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5%、20%和25%。

4.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60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1400个,健康家庭60000个。

二、工作内容

(一)树立科学健康观。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的社会风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二)提高基本医疗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基本医疗素养促进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核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辖区居民获取并利用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医患沟通,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居民防病就医能力。

(三)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针对目标人群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四)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律和政策,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

(五)提高妇幼健康素养。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妇幼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利用临床诊疗、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活动等时机,通过专题讲座、户外宣传、发放健康传播材料、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和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

(六)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培养中医文化科普宣传队,组织中医文化科普讲座,同时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书刊等平台,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中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利用提供诊疗服务时机,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精神卫生、地方病和职业病等领域健康教育工作。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普及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正确报告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法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要点和食源性疾病防控相关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居民自我心理调节和及时寻求专科医疗服务的能力。普及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核心信息,提高居民对正确饮水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三、主要活动

(一)大力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推广。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修订《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及其释义,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监测纠正虚假错误信息。建立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打造数字化的健康传播平台。

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系列活动。每年选择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作为活动主题。各地要与大众媒体建立长期协作机制,通过设立健康专栏和开办专题节目等方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手机等媒体的传播作用。建立一支权威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健康巡讲等活动。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素养传播活动。

推进12320、12356卫生计生服务热线建设,打造健康科普平台,传播健康知识,回应群众关切,服务百姓健康。

(二)启动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带动作用,落实基本健康教育服务,在城乡基层大力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的标准和规范。每年建设约90个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200个,每个县(区)建设100个健康家庭。建设活动每年覆盖约4000万人,预计到2020年覆盖人口数达到3.2亿。各地定期总结、推广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的建设经验,带动当地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三)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积极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落实有效的控烟措施。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努力建设无烟环境,推进全国无烟环境立法和执法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建设无烟卫生计生系统工作,发挥卫生计生系统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创新烟草控制大众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社会风气。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加强烟草流行监测与相关研究,为烟草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健全健康素养监测系统。巩固健康素养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康素养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完善试题库和数据库,推广健康素养网络学习测评系统。有条件的省(区、市)可在国家监测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省级监测系统,监测本省(区、市)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健康素养理论研究,分析不同人群和重点问题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提高监测结果的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城乡基层卫生计生机构为基础,包括医院和其他卫生计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健康促进和控烟履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委内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将健康素养促进提升到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健康素养水平作为评价深化医改和卫生计生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纳入本地区卫生计生工作绩效考核。建立健康促进和控烟履约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制订本地区规划实施方案,设立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办公室和专家组。

(二)加大经费保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加大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要积极动员更多社会资金用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

(三)注重资源整合。要以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充分整合卫生计生系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资源,利用好健康中国行、建设卫生(健康)城市和文明城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相约健康社区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平台。在制订、修订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卫生应急、医政药政、基层卫生、妇幼卫生、计划生育、老年保健、食品安全、流动人口等相关政策时,要将提高目标人群健康素养作为重点任务。要不断加大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整合力度,优化实施方案,强化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四)强化能力建设。健全覆盖国家、省、市、县级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体系。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中承担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规范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工作,为其他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原则上独立设置。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开展本业务领域内健康教育活动。医院和其他卫生计生机构要以健康素养促进为核心,面向患者、家属、机构内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依托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康教育场所和基地,完善工作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健康教育场馆和基地。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培训,每三年轮训一次。优化人员结构,到2020年,省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本科学历以上专业人员比例达到65%,市级达到50%,县级达到35%。加强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卫生计生机构和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能力培养,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五)开展督导评估。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订规划考核评估体系,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及时公布评估结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及中期、末期督导评估。注重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规划实施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第三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所属层级类别:国务院部委规章库 所属类别:

发布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生效日期: 2014-04-15

发布文号: 国卫宣传发(2014)15号 是否有效: 现行有效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国卫宣传发〔2014〕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 为建立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健康促进工作统筹协调,我委制定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可从我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4月15日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不仅是衡量卫生计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我国健康素养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维度提出居民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2008年起,在全国开展健康素养监测,逐步建立起连续、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根据2012年监测结果,我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为8.80%,还处于较低水平。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倡导树立科学健康观,促进健康公平,营造健康文化,对于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一)到2015年

1.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

2.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2%、10%和8%。

3.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4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1%、15%和20%。

4.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18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400个,健康家庭18000个。

(二)到2020年 1.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

2.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4%、20%和16%。

3.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5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5%、20%和25%。

4.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60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1400个,健康家庭60000个。

二、工作内容

(一)树立科学健康观。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的社会风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二)提高基本医疗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基本医疗素养促进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核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辖区居民获取并利用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医患沟通,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居民防病就医能力。

(三)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针对目标人群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四)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律和政策,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

(五)提高妇幼健康素养。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妇幼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利用临床诊疗、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活动等时机,通过专题讲座、户外宣传、发放健康传播材料、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和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

(六)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培养中医文化科普宣传队,组织中医文化科普讲座,同时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书刊等平台,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中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利用提供诊疗服务时机,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精神卫生、地方病和职业病等领域健康教育工作。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普及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正确报告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法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要点和食源性疾病防控相关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居民自我心理调节和及时寻求专科医疗服务的能力。普及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核心信息,提高居民对正确饮水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三、主要活动

(一)大力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推广。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修订《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及其释义,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监测纠正虚假错误信息。建立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打造数字化的健康传播平台。

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系列活动。每年选择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作为活动主题。各地要与大众媒体建立长期协作机制,通过设立健康专栏和开办专题节目等方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手机等媒体的传播作用。建立一支权威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健康巡讲等活动。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素养传播活动。

推进12320、12356卫生计生服务热线建设,打造健康科普平台,传播健康知识,回应群众关切,服务百姓健康。

(二)启动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带动作用,落实基本健康教育服务,在城乡基层大力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配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的标准和规范。每年建设约90个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200个,每个县(区)建设100个健康家庭。建设活动每年覆盖约4000万人,预计到2020年覆盖人口数达到3.2亿。各地定期总结、推广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的建设经验,带动当地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三)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积极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落实有效的控烟措施。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努力建设无烟环境,推进全国无烟环境立法和执法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建设无烟卫生计生系统工作,发挥卫生计生系统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创新烟草控制大众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社会风气。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加强烟草流行监测与相关研究,为烟草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健全健康素养监测系统。巩固健康素养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康素养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完善试题库和数据库,推广健康素养网络学习测评系统。(向职工推广)有条件的省(区、市)可在国家监测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省级监测系统,监测本省(区、市)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健康素养理论研究,分析不同人群和重点问题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提高监测结果的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城乡基层卫生计生机构为基础,包括医院和其他卫生计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健康促进和控烟履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委内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将健康素养促进提升到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健康素养水平作为评价深化医改和卫生计生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纳入本地区卫生计生工作绩效考核。建立健康促进和控烟履约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制订本地区规划实施方案,设立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办公室和专家组。

(二)加大经费保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加大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要积极动员更多社会资金用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

(三)注重资源整合。要以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充分整合卫生计生系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资源,利用好健康中国行、建设卫生(健康)城市和文明城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相约健康社区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平台。在制订、修订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卫生应急、医政药政、基层卫生、妇幼卫生、计划生育、老年保健、食品安全、流动人口等相关政策时,要将提高目标人群健康素养作为重点任务。要不断加大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整合力度,优化实施方案,强化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四)强化能力建设。健全覆盖国家、省、市、县级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体系。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中承担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规范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工作,为其他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原则上独立设置。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开展本业务领域内健康教育活动。医院和其他卫生计生机构要以健康素养促进为核心,面向患者、家属、机构内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依托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康教育场所和基地,完善工作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健康教育场馆和基地。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培训,每三年轮训一次。优化人员结构,到2020年,省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本科学历以上专业人员比例达到65%,市级达到50%,县级达到35%。加强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卫生计生机构和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能力培养,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五)开展督导评估。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订规划考核评估体系,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及时公布评估结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及中期、末期督导评估。注重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规划实施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第四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方案的通知

Xx镇“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切实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基础,构建居民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体系,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高效、协调和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政策支持、法制保障的基本原则,全方位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

三、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与xx镇相适应的居民健康素养普及教育和监测、评价体系。通过普及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促进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形成全民参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社会氛围;通过建立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体系,掌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逐年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一)建立“xx镇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网络,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网络专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三)建立健全xx镇公民健康素养监测、评价体系。公民健康素养监测每年按要求开展1次,并完成监测报告。

结合我市实际,完善xx镇健康素养监测网络及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市民健康素养监测,动态掌握xx镇公民健康素养水平。

(四)传播健康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小册子、宣传画、巡讲等传播手段,普及健康知识,逐步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关系民生、社会和谐的大事来抓。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保证“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经费纳入本单位预算,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工作网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镇健康素养普及教育网络工作人员的健康素养理论与技能水平,建设成高素质的健康素养教育服务队伍。

(四)建立健康素养普及教育和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普及教育及监测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居民普及教育与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协商解决。

(五)加强督导,考核评估。将公民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工作内容纳入xx镇健康促进行动考核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各单位的督导、监督和评估。每对全镇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通报考核结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

主题词:卫生

健康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区爱卫办。

第五篇:钦州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计划

钦州市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

为大力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面提高我市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59号)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钦州建设的决策部署,现就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努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等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实现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为推进健康钦州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民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

-1- 平达到18%。

——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8年,小学在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0%,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5%,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到2020年,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100%。小学在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达到l8%,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健康知识传播工作扎实开展。2018年,在市层面新闻媒体办好公益性健康类栏目和节目。启动“健康钦州行”、全民健康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到2020年,全市各级各类大众媒体办好公益性健康类栏目和节目。

——公众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普及。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居民自主自律地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远离毒品和心理平衡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8%以上。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明显进步。2018年,力争将健康教育内容全面纳入全市各级各类干部职工在职培训计划;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40%,家庭医生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县区为单位,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分别达到5%;建成自治区级健康促进县区1个。到2020年,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普及健康知识;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以县区为 -2- 单位,健康促进村(社区)、健康家庭分别达到20%;建成自治区级健康促进县区2个。

三、主要行动

(一)加强学校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加强学科教育。实施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试卷行动,按规定开足开好健康教育课程,学科教学每学期安排6课时以上。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专兼职老师,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把学校实施健康教育情况列为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开发教学资源。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发健康教育课程,购买相关教学挂图、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增强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效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计委,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开展健康知识传播活动。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开展特定主题的班会、专题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板报、张贴宣传画、文化墙、广播电视、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与其年龄水平相适应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开展家校互动,把健康知识从学校向社会延伸。(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开展特定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援助。(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计委)

-3- 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以健康促进学校创建为抓手,完善学校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定期测量身高、体重等健康指标,积极推进学校卫生监督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依据《无烟学校参考标准》推进无烟学校创建,创造良好的无烟氛围。(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教育局)

(二)加强村(社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主力军作用,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把健康素养纳入基础性签约服务内容,提供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服务。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开展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将健康知识传播融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钦州“十月科普大行动”等各类科普文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讲座或健康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拓展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学校、农家书屋、青春驿站、球场(馆)等场所的健康教育功能,建设“健康文化墙”、健康教育讲堂、健康教育活动室。利用村级广播站,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广泛开展村(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农民篮球赛、气排球赛等群众体育赛事,并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体育活动当中。探索开展健康自我管理, 组建各 -4- 种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健身运动俱乐部等活动小组,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健康素养促进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对本组织成员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及组织成员到社区开展义务或有偿的健康教育活动。以镇(街道)为单位,每年组织开展各村(社区)之间的体育比赛不少于1次。以村(社区)为单位,每年开展科普文艺活动不少于1次,建立“健康文化墙”、健康教育基地各不少于1个。(责任单位:市文新广电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市科协)

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实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促进行动,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地、企业、市场等重点场所和春节农民工返乡热潮,举办形式多样的流动人口健康宣传和体育健身专项活动。将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融入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的评估体系。(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

开展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创建活动。把健康教育纳入村(社区)工作范畴,以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创建为抓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城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三)加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开展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开展健康讲座或健康主题活动2次以上。要充分利用单位网站、电子屏、宣传栏等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推行工间健身制度,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单位各项体育活动中。定期

-5- 举办本行业、本系统、本区域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开展国际性的沙滩排球、骑行、水上摩托艇、滑翔伞、徒步登山等体育竞赛,加强体育交流。组建各类健身兴趣小组,培养健身活动骨干,每千人口至少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利用各单位健身场馆,推广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大众健身项目。(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总工会)

开展预防职业损害和职业病活动。以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健康教育为主题,每年开展专题讲座和主题活动4次以上。重点行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5%以上,重点行业、企业每年定期由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职业体检至少1次。(责任单位:市安监局、市卫计委、市总工会)

将健康教育纳入继续教育范畴。将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岗位培训和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非公需科目及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专业技能、安全生产培训的选修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扩大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覆盖面。(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开展健康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创建活动。以健康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整体水平。推进无烟机关创建,创造良好的无烟氛围。(责任单位:市机关服务中心、市卫计委、市安监局)

全民普及徒手心肺复苏自救技能知识传播内容。开展群众性公益救护知识培训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推动应急救护知识 -6- 培训“五进”-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全面铺开,向公众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的现场救护、紧急避险等自救技能知识,增强市民的急救意识,提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减少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和伤残。(责任单位:市红十字会、市卫计委)

(四)加强大众健康知识传播

开展健康素养系列宣传品牌活动。每年围绕1个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全市范围内举办“健康钦州行”系列活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建立1支权威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健康大讲堂走出教室,走进田间、走进工厂、走进机关。针对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素养传播活动。每年通过“健康钦州”微信平台组织举办1次全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文新广电局、市卫计委、市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科协)

办好健康栏目和节目。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宣传大众健康知识。在钦州日报、市广播电视台等市级新闻媒体设立健康栏目或健康专题节目,普及健康知识。县级媒体也要相应设立健康栏目或健康专题节目。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7- 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加大“健康钦州”微信平台推广力度,建设钦州12320卫生计生热线及心理咨询热线,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政策和健康保健知识的咨询服务。(责任单位:市文新广电局、市卫计委)

建立传播资源库。建立我市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构建数字化的健康传播平台。(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五)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建设

充分发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实施,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促进工作机制。选择1个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区开展自治区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推进健康促进村(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安监局、市机关服务中心)

(六)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环境

围绕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3个重点,推进有毒有害等多种污染物的协同防控。在审批存在较大人群健康潜在风险的建设项目时,要考虑影响人群健康的潜在环境风险因素和人群主要暴露途径,对违法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较大污染的单位或个人,除按规定处理外,还要在媒体上给予曝光。(责任单位:市环保 -8- 局)

四、支撑体系

(一)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以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心为龙头,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县区卫计局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的要求,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落实专职或兼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建立基层村医、公共卫生人员、计生人员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知识宣传队伍,负责做好辖区健康教育工作,并加强业务培训。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明确承担本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室和人员,协助配合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心开展工作。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激励机制,促进服务能力提升。(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人社局)

(二)健全健康素养监测网络

根据自治区健康素养监测网络设置要求,不断完善我市城镇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手段和方法,逐步扩大健康监测点覆盖面,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依托,建立“北部湾沿海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预警中心”,提高相关疾病的风险评估与预警能力和防控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9-

(三)完善健康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机制

建立健全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和传播权威健康信息。加强对媒体传播活动的监管,开展舆情监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科学理性应对健康风险因素。加大对医疗保健类广告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坚决打击虚假医药广告,惩处不实和牟利性误导宣传行为。(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站在推进健康钦州建设的高度,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到实处。市建立由市卫计委牵头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相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重大问题。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制定各项行动计划,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二)加大经费投入。市、县级财政要将健康教育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经费保障实施。各县区卫计局要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动员更多社会资金用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

-10-

(三)强化督查指导。市人民政府每年组织对各县区、各部门落实行动计划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完成重点考核指标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未完成重点考核指标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

附件:钦州市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11- 附件

钦州市全民健康素养 促进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为加强对我市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的领导,建立钦州市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总召集人:苏春华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召 集 人:陈源强

市卫计委主任 成员:黄新琼

市教育局副调研员

凌国江

市民政局副局长 戴联华

市财政局副局长 吴

市人社局副局长 王武坤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宁

市文新广电局副局长 李

市卫计委副主任 帅国华

市安监局副局长 陆

市工商局副局长

黄卫红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调研员 冯明业

市体育局副局长 黄

广

市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万凤

市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

-12- 谢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委主任

团市委副书记 黄东凤

市妇联党组成员 邹

市科协副主席 利

市残联副理事长 何有忠 市红十字会副调研员 黄春柳

灵山县副县长 梁光宁

浦北县副县长 赖廷耀

钦南区副区长 陆

钦北区副区长 肖大友

钦州港区管委副主任 容家铭

三娘湾管理区管委副调研员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计委,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李静同志兼任。成员单位安排1名科级干部为办公室联络员。

二、联席会议工作职责

联席会议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协调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完成我市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计划工作任务。

三、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一)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召开。

(二)联席会议原则上由总召集人召集召开,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由召集人召集召开。

-13-

(三)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会议的组织安排,并负责监督检查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日常工作中要与成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收集各相关单位工作情况,对联席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实行限时督办。

(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积极参加联席会议,主动落实会议决定的有关事项,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报所承担工作的完成情况。

-14-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摘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