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
姓
名:于洋 指导教师:周蕾
专
业:教育管理专业 年
级:201003级 层
次:专升本 学习中心:锦州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2012年 4月 23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
[摘 要] 民间游戏是来自于人们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幼儿可以通过民间游戏来培养身体、语言、数学、艺术、社会认知、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非常符合孩子游戏的需要,对幼儿教育有着很大的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现代玩具的增多,民间游戏越来越趋于没落。幼儿园应大力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有效组织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并引导教师在民间游戏活动中给予有益的指导。本文探讨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民间游戏开发和利用的观点。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幼儿教育 促进 全面发展
一、研究民间游戏的社会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他们现时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一生的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
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也值得我们珍藏与发现其中新的含义。它的材料虽然很老土,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幼儿民间游戏作为学习学前教育的我们,在不断让孩子领略到现代科技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传承中华文明之花,让我们的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泱泱中华的魅力!
二、研究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
幼儿民间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只机械地反复让幼儿走、跑、跳、钻、爬这些动作,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练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在搜集到的民间游戏中,如“站四角”、“扎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活动,幼儿的奔跑能力及反应的灵敏性得到很好的锻炼,平衡、跳跃、协调等能力得到提高,又培养了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的乐趣,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不仅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还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达到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
2、民间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及数学知识的获得(1)民间游戏提供语言表达的环境
幼儿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因为孩子们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口语表达,又因其中的内容可随时调整及安排,故孩子也就随着教师或同伴的设计而使自己的口语能力得到了训练,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2)开展民间游戏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
数学知识较抽象,而幼儿的思维较具体形象,因此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不大感兴趣。过去用传统的数学教育手段来教孩子,认为以“教”为主,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却学得并不理想。因而,我觉得幼儿早期数学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的一切活动之中,特别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各种各类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初步数学知识,幼儿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3、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韵律感、节奏感及表演能力的培养(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有一部分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其音乐性就表现在它语言的韵律美和鲜明的节奏感上。通过双声、叠韵、双关、谐音、对仗等手法,使童谣唱起来悦耳动听,具有一呼百应的同伴呼应效果。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满足了幼儿好动、好玩、好说的心理特点。
(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好模仿、好表现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儿歌是游戏中不可缺少的道具,它有渲染气氛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的功能。在游戏时,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能逼真的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并保持持久的不动,使游戏情趣颇足,同时培育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控能力,游戏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4、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游戏是幼儿人际交往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幼儿可以从游戏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通过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意见和各种矛盾进行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
其次,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
第三,民间游戏有它独特的趣味性,它对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它独特的趣味性吸引了幼儿把游戏中的等待转变成自身内在的需要。这对孩子的坚持性、自觉性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由于民间游戏,幼儿园、家庭、社区,有了共同关心的话题,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教育观念有了一致的变化,教育的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5、民间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许多民间游戏带有竞争的性质,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为了参加游戏,他们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游戏。民间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取决于幼儿的自我评价及对别人的监督,如果某幼儿在游戏中不遵守规则又想继续参加游戏,就会引来同伴的指责和不满。因此,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具体应用
1、为幼儿营造和创设有利的民间游戏环境
(1)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理环境。物理环境是民间游戏活动开展必要的引发和支持条件,主要包括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材料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在游戏活动的时间方面,在切实保证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规定的游戏时间的同时,应灵活根据每位幼儿在游戏中所选择的材料、玩伴和自发游戏的形式,对游戏时间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在游戏场地方面,各班可以根据活动室的大小做到一室多用,利用建构材料自己动手动脑,搭建轻便灵活的小矮墙、小栅栏、屏风等。在室外,可以在平整的操场上画上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格子”,铺上鹅卵石的小路等,以方便幼儿在离园时自由自主地玩上几次“跳圈”“跳海”“走平衡木”等。
游戏材料方面则应做到保持一定的新颖度和一定的连续性。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大量的废旧材料和一些半成品,鼓励和激发幼儿自由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制游戏中所需的玩具,引导幼儿参与其中,给予相应的指导,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以引发幼儿的兴趣,最后设计出新的游戏活动。
(2)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说物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静态的,那么心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动态的了,它对幼儿的学习、认知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是幼儿民间游戏的伙伴,是幼儿的引导者,应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贴心的关怀,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民间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而教师只需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宜的点拨、引导。
(3)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注意安全。首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明确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幼儿年龄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游戏,同时注意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和活动量的大小,以符合幼儿个体水平特点。其次,在改编、运用幼儿民间游戏时,对游戏动作的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应加强安全检查,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角区活动中的开展
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成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四大类,并在各区角投放相应的民间游戏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
(1)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和各种民间游戏棋等,使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一方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在科学探索区可以投放“捻捻转”“绕绕转”等游戏材料。幼儿在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
(3)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等材料,可以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不但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增强。
(4)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各种民间小乐器、民间表演头饰、服装、音乐等,幼儿能够从中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幼儿的情操。
(5)在体育区可以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使得幼儿在快乐中增强体质。总之,民间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更为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可行的路径。
3、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开展
(1)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集体活动中的开展。针对民间游戏如何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这一问题,我们从民间游戏区角活动的开展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第一,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做到预成和生成有机结合。第二,民间游戏的游戏形式可充当预设活动的桥梁。第三,民间游戏活动可为预设活动提供丰富的体裁。第四,民间游戏可使教育教学活动变得灵活有趣
(2)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零散间隙时间中的开展。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中,可以为其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在营造温馨温暖的环境的同时,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这样不仅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今天,民间游戏早被孩子们遗忘在角落里,随之被孩子们手中各种各样、价钱昂贵的电动玩具、新潮玩具所代之。虽然这些玩具也给幼儿带来了欢乐,但时间久了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不愿再玩,于是父母又得添置新玩具。这样一来,家里是数不尽的垃圾玩具,孩子也得不到锻炼而且又浪费了钱财。与其相比,民间游戏就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活动,它也是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活动形式。不仅丰富了幼儿户外活动,而且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由此,真诚的希望社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不断对民间游戏进行挖掘整理和继承,使我国的民间游戏这一瑰宝能发扬光大。同时把其精华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民间游戏的天地里自由的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福建幼儿教育]
2.陈云霞 《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幼教博览] 2005年第3期 3.刘婧 《民间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无价之宝》 [为了孩子] 2009年 4.王美芳 《幼儿教育中的奇葩民间游戏》 [科学大众] 2009年第1期
5.海喜莉 《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对幼儿创造作用》 [教育艺术] 2009年6月
第二篇:初探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能力的发展
初探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能力的发展
常熟市何市中心幼儿园 徐阳吉
提起自己儿时的快乐,那一首首的童谣、那一个个熟悉的游戏、就象一幅幅电影呈现在眼前,《炒豆豆》、《跳房子》、《丢手绢》、《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等一系列民间体育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如今的孩子更是一如既往的喜欢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进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
民间体育游戏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有着博大的知识容量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社会性教育价值。民间体育游戏之所以源源流传,是因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嬉戏的娱乐活动之一,与它的便捷性、随意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娱乐性强、内容生动。因此,我们将诸多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引入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让幼儿感受祖国文化丰富与优秀的同时,培养孩子爱祖国文化的民族意识。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民间体育活动应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发展,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民间游戏正以它独特的活动形式吸引着孩子的眼球。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相互合作,在宽松的氛围中,活动兴趣自然而然的被充分调动起来,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素质和个性的发展。
一、增强幼儿体质,自身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随意性强、不受场地、材料等限制的自然游戏活动,伴随着各种动作和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既能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骨骼,增强幼儿体质。又能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协调和灵敏。它的好处可归列为:
(一)、幼儿在游戏中提高了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生理机能,提高了自身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二)、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在游戏中激活了他们自身的潜能。
(三)、对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强了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五)、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道德品质、个性品质、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超越自我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控能力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民间体育游戏极大的传承和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与家庭的多向交流中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是幼儿精神生活中的巨大财富。幼儿在超越自身的同时,会充满自信,达到自我满足。
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民间游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蕴涵。丰富多彩的游戏促进了幼儿健康发展,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我们近两年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中,利用家长资源,广泛收集、整理民间体育游戏,筛选可用资源,精益求精的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合二为一。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得以顺利开展。我们还经常进行平行班教研、交流,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种类,为更深入的开展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在开展多种形式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时,想到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经常玩的《跳房子》游戏,它具有场地随意, 简单易学,运动适中,器械简单,竞技性强,不受人数及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参与等特点。当时我们常常用红砖头、白石灰块或者瓦片在地上画一座大大的房子,最上面是房顶,第二层是两个并排的格子,最下面是3个相连的单格(或者更复杂一些)。从下面往房顶单脚起跳,到并排的格子时,双脚同时落在两个格内,最后双脚跳入房顶返回,交由下一个伙伴开始。我们周而复始的百玩不厌,可以说是民间游戏伴着我们成长,直到工作了还时不时的与同事、朋友玩抓拐等游戏。现在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光,还有意犹未尽,恋恋不舍之感。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跳房子》初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多种形态的格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在格子里放入数字卡或动物卡片等,孩子在跳数字时可以分单、双数字跳。在玩跳动物房子时,要避开野兽格,否则会被野兽吃掉。为了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减少幼儿等待时间,我用废旧布料为幼儿缝制了3座活动“房子”,幼儿可以几人一组拿着活动“房子”任意选择场地,更好的、不受别人打扰的自由游戏。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学习掌握了跳房子的方法,知道跳房子时不能踩线。轻松自如地学会了单脚跳、双脚跳与双脚同时向前跳,发展了幼儿腿部肌肉力量及平衡力,增强了幼儿弹跳能力,体验了民间游戏的快乐。我还将民间游戏跳房子编成儿歌:“一二三,单脚跳;四五六,双脚跳;七八九,往回走。”幼儿在游戏时说着朗朗上口的儿歌,活动兴趣更加高涨。
幼儿在老师传授的传统民间游戏文化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很简单的单脚跳和双脚跳,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民间游戏“跳房子”,面向全体,利用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小块场地,简单的用粉笔画出房子就可以游戏了。复杂一点的就是用布缝的房子,可以随意变动地点,或者两座房子一起玩。幼儿还可以将沙包进行到游戏中来,幼儿将每格房子分为小
一、小二„„,单脚跳到格子后,将沙包踢向第二格,第三格,至之踢到最上一格。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身体素质、合作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都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为孩子提供了共同参与的平台。
三、健康第一,全面发展。
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地今天,分享、服从、理解、宽容对现在独生子女来讲稍微有些欠缺,加上家长的娇惯孩子们或多或少存在诸多不良习惯。通过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为独处高楼大厦的孩子们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良好机会。幼儿克服了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孩子们在身体、心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民间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快乐而有趣的活动,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轻松有趣的教育方法。
我遵循着健康第一、多项发展的理念,游戏时给孩子宽松、自主、自由的环境,久而久之幼儿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跳跃能力、交往能力、自信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活动中让孩子探索、充分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有助于个性培养与展示,孩子自身经验的获得和总结,增强了游戏的兴趣。幼儿在没有任何干预,没有任何心里压力的环境下,放松心情,自由翱翔。孩子们在游戏中创造力得到了发展,智能、体能得到了锻炼,弹跳力及灵敏度得到了协调发展.充分展示了幼儿个性特长,保持了民族文化特色,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的、便利的渠道。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了欢乐,找到了自信,推动了民族文化发展,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体能及社会性的发展、完善了幼儿健康的人格,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时刻遵循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理念,会让孩子在以后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在民间体育游戏中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常熟市何市中心幼儿园 沈春梅
民间传统体育指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开展有民间特色的体育活动,是以现代幼儿体育及艺术教育思想和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以各民族留传的民间体育游戏、竞技(珍珠球、跳绳、拔河、爬竹竿、打陀螺、抛铁环、舞龙等等)为题材,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索。
《纲要》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利用健康向上,具有浓郁民族意蕴的体育形式,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幼儿各方面素质和个性发展,使幼儿园体育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园大力开展民间体育游戏,它贯穿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这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需要、一种新的体验。如何让幼儿在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的同时,又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呢?在实践中,我有了更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改编创新,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优秀的民间体育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积累,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对那些具有质朴、诙谐、活泼特点的深受幼儿喜爱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结合幼儿园的环境条件等选择使用,在形式与内容上尽量保持原貌外,在童谣、材料及玩法上进行了合理的改变与创新。使游戏更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如:在《老鹰抓小鸡》游戏中我们编配的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小鸡喳喳起得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做游戏。点点头,叽叽叽,踢踢腿,蹦蹦跳,发现一条小青虫,叽喳叽喳吃个饱。摇摇尾巴转个圈,我是聪明的鸡宝宝。” 儿歌的内容不但能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又能培养孩子在游戏中的坚持性。
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儿童游戏的玩具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及半成品,如:手绢、橡皮筋、铁环等。这些材料物美价廉,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代表某一物体,儿童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地将材料加以创造想象。如:在地上用笔画上一间格子房,用一块残瓦片就可以玩跳房子的游戏;用破布、废报纸、铜钱作成“毽子”踢等。还有一些游戏本身不需要玩具,如:“摇啊摇”、“拉大锯”、“捉迷藏”、“炒黄豆”等,都是利用儿童的肢体徒手进行的。
二、民间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发展幼儿运动能力 幼儿运动能力是指人体活动时,在中枢神经系统指导和支配下的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从幼儿的身心理特点出发,幼儿运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平衡能力、协调、灵敏性、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幼儿运动能力的提高,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有着极其重要的健身价值,二是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能 促使幼儿智力的发展,三是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老鹰捉小鸡”、“摇小船”、“ 跳绳”、“ 滚铁环”、“ 丢手绢”、“骑竹马”“跑风车”等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盯橄榄核”、“打弹子”、“翻翻片”、“金锁银锁”、“挑邦绑”、“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造房子”、“足踢子”、“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动作和谐发展。
民间游戏的材料简便易行,随处可见,随时可用,如:石子、棋子、用塑料绳、废纽扣、毛线做成的毽子等;有的游戏只需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如:“勾脚跳”、“推小车”、“炒黄豆”、木头人“抬新娘”等。同时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与民间文化特色,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如:男孩喜欢滚铁圈,为使铁圈持久滚动不倒就得不停地奔跑,边滚边灵活敏捷地绕开障碍,努力使铁圈滚动起来,这符合他们好动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女孩喜欢玩跳橡皮筋,边跳边念儿歌,儿歌的内容常常是诙谐逗趣的,或者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边念边跳不仅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锻炼跳跃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增加她们的肺活量。有些游戏需分组进行,并有一定的规则,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三、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指导原则
1、兴趣性原则——兴趣是运动的灵魂,是幼儿参加民间游戏活动最主要的驱动力。因此在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利用情景激发幼儿参加民间游戏活动的兴趣,包括:参与的兴趣、模仿的兴趣、交往的兴趣和表现的兴趣等。
2、有效性原则——安排设计活动时教师既要考虑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又要确立有效发展幼儿动作、运动能力的基本目的,还要渗透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品德、个性、自我保护方面的内容,实施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整体发展的目的。
3、适宜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民间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幼儿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实际发展水平,针对幼儿最近发展区,提供丰富多样的以及不同难度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安全性原则——开展民间体育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提供安全的材料和内容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以避免幼儿身心受伤害。
5、与时代相结合的原则——民间体育活动内容来自民间,具有反映传统的习俗和生活实用性特点,如将其作为现代正规教材尚有欠缺,因此我们不仅要去其糟泊、取其精华,还应鼓励教师依据《纲要》和新课程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民间体育活动器械,改编、创编游戏内容,以适应现代学前教育的需要。
四、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指导方法
除了教师以往已掌握的一系列组织幼儿教学的示范演示、动作模仿、体验、语言讲解提示、鼓励等方法还积累了如:
1、情境激趣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创设了扑灭火焰山的情景、提供了灭火的各种材料,有效激发了幼儿持物越过重重障碍前往火焰山进行灭火的兴趣,幼儿在饶有兴趣的运动中发展能力。
2、影视故事导入法——在观看《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咤闹海》、《葫芦兄弟》等电影或者是倾听了《乌鸦和水》、《金鸡冠的公鸡》等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边幻想着故事中人、事、物,边投入地进行身体活动。
五、民间体育游,有效戏促进幼儿综合运动能力的发展
首先普遍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从起先不会玩、不爱玩的甚或不敢玩的观望者发展为尝试参与、探索到饶有兴趣的、大胆的合作、努力学习的体验者;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同伴一起积极地参与各项民间体育活动,致使他们对难度较高的民间体育活动也能喜欢、乐意学、会玩了。现在我园大班幼儿98%会滚铁环,他们会每天身轻如燕地在操场上飞跑着滚,不仅单手执杆滚还会双手执双杆滚呢!有的幼儿不满足平地滚,还主动尝试在鹅卵石路上滚,或从几格台阶上滚下等等。大班幼儿中95%会抽“贱骨头”,最难的扯铃也有35%的幼儿会玩。其次,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中得到的是真正的快乐(努力付出后的那种),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形成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和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不仅如此,幼儿在活动中还提高了表达表现及合作交往等能力,普遍逐步地做到学习自主、自信,待人大方。
家长们一致反映:幼儿园积极开展了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后,孩子的饭量增大了,身体结实了,个性活泼了,感冒减少了。另外我园有30%的外省市人员子女,在民间传统游戏中,他们有机会在幼儿园学习说、听一些上海话,增强了幼儿间人际交往的良好氛围。由于我园铁栅栏大门近马路边,经常会有人停留在我园门口看幼儿玩民间游戏,他们的评价是:“这就是‘小八腊子开心来’的幼儿园,这些小孩真的是很开心的,这些小孩看上去很健康的,真不错!”
总之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和运用不仅促进了幼儿身体的适应性、运动能力的发展还使幼儿在意志品质、社会性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三篇:幼儿民间游戏集锦
4.打籽: 用沙包作籽,游戏者分成两组。在场地上画两条直线,两线间隔5米。一组游戏者在两线的区域内,一组的游戏者站在两线的外面。站在区域外的游戏者用沙包打向区域内的游戏者,区域内的游戏者进行躲闪,不让沙包砸到。如果被砸中就停止游戏,如果能接住沙包就能救起被砸中的游戏者。两组可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5.捉人:
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附儿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真的假的?真的。7.“警察”捉“小偷”:
幼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偷”。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游戏开始,“小偷”出来活动,四散跑开,“警察”出来捉“小偷”,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未被捉住的“小偷”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10.跳皮筋:
两人玩时;可以分别抓住橡皮筋的两端。若三人以上,则由两人扯住皮筋,跳者边跳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唱不同的歌,跳法不同,一般在唱完一首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高度便升高一次。一般是从脚踩皮筋开始,依次为:脚腕、膝部、胯部、腰部、腋下、肩膀、耳朵、头顶、小举、大举。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时,则换人。
11.红灯、绿灯,马上开灯:
请一位幼儿背朝众幼儿做开灯者,站在场地的另一端,众幼儿朝前随意行走或做各种姿势的动作。当开灯者大声说完“红灯、绿灯,马上开灯”转回头时,众幼儿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 止站立,直至开灯者再转回头。若在此间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出。游戏反复进行,谁能坚持到最后一个则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当开灯者。
12.地雷爆炸:
游戏前先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快被捉住时,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而“地雷”只能远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一下,并喊“爆炸”,才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被捉住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13.捉“龙尾”:
幼儿中选一人当“龙头”,一人当捉“龙尾”者,其余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一位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当“龙尾”。“龙头”带着“龙身”左右移动跑,让“龙尾”躲避捉拿。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龙尾”被捉,要自动退下,倒数第二人自然成为“龙尾”。此游戏具体玩法与“老鹰捉小鸡”相似。
14.“猎人”抓“野兔”:
提供若干个纸箱或呼啦圈、竹圈、树枝圈当“山洞”,每个“洞”里藏一名幼儿做“野兔”,但是有一只“野兔”没“山洞”。另请一位幼儿当“猎人”。游戏开始,“野兔”钻出“山洞”到外面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儿歌一念完,“野人”只能抓没躲进“洞”的“野兔”。抓到“野兔”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15.“盲人”击鼓:
将鼓放置在离“盲人”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参加游戏的幼儿蒙上眼睛后就地转1~2圈,再摸索上前击鼓。
16.“盲人”捉“鱼”:
画个直径3~5米的圈做“池塘”,扮“鱼”的幼儿在“池塘”里随意走动、拍手、大笑、说话,但不能跑出“池塘”。一位幼儿用手绢蒙住眼睛当“盲人”,到池塘捉“鱼”。哪只“鱼”被捉到就与“盲人”更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17.炒豆豆:
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还原姿势。游戏反复进行。游戏者要随着童谣节奏一起侧身翻转,或转180度,或转360度。培养幼儿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
18.手推车:
三人幼儿猜拳决胜负,胜者先趴下做“车”,其余两人分别把胜者的小腿抬起,夹在身体的一侧做“推车”人,“推车”人不能过分用力,做“车”人要双手撑地走,注意要选择平整而清洁的地面进行游戏。
19.脚尖脚跟脚尖踢
幼儿双手叉腰,边念边跳。“脚尖”(右脚尖朝后点地),“脚跟”(右脚尖朝前点地),“脚尖踢”(将右脚尖朝左前方点地,接着向右前方踢)。第二遍换左脚,依次反复进行。
20.摸瞎子:
一般五六个幼儿一起游戏,只要有一片空地,一条丝巾就可以了。
在地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区域,作为游戏场地。大家站在场地内,先选出一个人当“瞎子”,用丝巾蒙住他的眼睛,确保看不到任何东西,然后推着他转三圈,就开始“摸”人了。当“瞎子”的人要努力“摸”到并抱住一个人,还需要能够通过身高、头发等特征“摸”出被捉到的人是谁。如果猜不出被捉到的人,则继续当“瞎子”,放了这个人,转三圈,再“摸”。如果猜出是谁,那么换由这个被捉到的人当“瞎子”,蒙上眼睛,转三圈,开始“摸”人。在摸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发出声音,也可以突然拍他的后背,来吸引当“瞎子”的人,但是当“瞎子” 捉到一个人开始猜的时候,就不能发出声音了。如果有人被逼出边线,那么也算这个人失败,由他来当“瞎子”。
21.“骑马”打仗:
玩时,一般由两人一组,一人作“马”,背着另一人,与其他组对阵。双方可通过拉、拽等方式,设法将对方拉下“马”为胜。
22.骑马马:
玩时先由两个幼儿将右手向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向下握住对方右手腕,形成一个四方结子形的“座坐”然后蹲下让其他幼儿坐在“座坐”上,再站起来走动,俗称“骑马马”。
23.金锁银锁:
请一名幼儿做“关锁”人,该幼儿的两手掌作“锁”,手指张开,手心向下,其余幼儿的手指触在“关锁”人的手掌中。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念儿歌,念毕,“关锁”人捏紧手掌,被捏住的幼儿站在场外。游戏重新开始。游戏时,“关锁”人必须等儿歌念完后才能把手掌关住。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
儿歌:金锁银锁,金锁银锁,咔嚓一锁,嚓啦一锁。
24.弹蚕豆:
两至三名幼儿为一游戏组,通过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列出先后顺序。游戏开始,第一名幼儿把若干蚕豆撒在桌上,随即按先易后难,用小手指在相邻的两颗蚕豆之间划一下表示可以通过,然后对准其中的一颗,用食指或中指从大拇指上弹出去击中另一颗,这样就可在这两颗豆中拿下一颗并继续再划再弹。如果失误或犯规就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此游戏锻炼幼儿手指的小肌肉。
游戏划线时小手指如碰到蚕豆,则为犯规就不能继续游戏。在弹蚕豆时,只能弹划过线的邻近两颗,击中其他蚕豆或弹不到蚕豆则为输。25.我们都是木头人:
幼儿围在一起,请出一“领导”人站于前。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边自由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静止不动,谁动了就为失败者。为提高幼儿兴趣,“领导”人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状、“小猴”状等。其余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输。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
儿歌:三、三、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
26.丢“铜 板”:
三至四人为一游戏组。每人各将一圆片(可由瓶盖取代)从砖头高坡开始往下滚,比比谁滚得最远,然后按远近分别定为①②③……①的主人拿起圆片站在①号处投准②号圆片,如果投中②号圆片,可站到②号处向③号圆片投去;如果没投中②号圆片,则由②号圆片的主人拿起圆片向⑧号圆片投去,凡投中的圆片归为己有。游戏者拿起圆片后站在该圆片处,不能前后左右移动。发展幼儿眼力及手臂力量。游戏重复进行,最后,得圆片多者为胜。
27.踢毽子 :
踢毽子多为女孩玩耍。毽子的踢法多种多样,简单的以连续踢的个数多少定胜负,复杂的则有正、左、拐、跳、打等。游戏时,边踢边唱(或数数),一般逢五遇十即将毽子停于脚面一次(称“嗯”)。清代流传三四人入局对踢,后沿为健身运动的一种方式。
28.跳绳 :
跳绳花样繁多,分单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单人跳时,双手摆绳,可前摆跳、后摆跳、双手交叉摆绳跳,也可带人跳、蹲跳、跑步快跳等。多人跳时,一般由两人摆绳,也可将绳一端系于树上由一人摆绳,其他人跳,跳法多种多样,边跳边唱数数。
29.跳房子:
跳房玩法多样。一般先在地上划一“田”字形的“房”,在“田”字一端或几端划一半圆形(俗称“馍馍头”)。游戏时,把“瓦儿”(砖块、瓦块、石块等均可)掷于“馍馍头”内,玩 者单脚跳入,并将“瓦儿”踢入下一格,依次转下一圈即可将“瓦儿”掷于第二格内,如此类推,跳完一圈便可“占房”一间。跳至自己的房内可双脚落地,别人则须跨过该“房”。玩时,不能另一脚落地、不能“压杠”(“瓦儿”压在划线上)、也不能“踩杠”(脚踩在划线上),否则都算犯规,犯规者出局等待下一轮。最后,谁占的“房”多谁为胜者。
30.磕拐:
磕拐是流行于男孩之间的一种对抗性游戏。一般是两人对抗,也有多人一起玩的。游戏时,双方单脚落地蹦行,另一只腿折攀起来,用膝盖向对方进攻。进攻方法多种多样,可磕、压、顶、砸等。游戏规则为谁被对方磕倒或双脚着地即输。
31.拾子儿 :
拾子儿多为女孩玩的一种游戏。玩时,几个人就地选若干块石子,先由一人将石子撒散开,遂将一子抛起,同时迅速抓起地面的石子,再马上接住抛起的石子。有时拾单、有时拾双,拾多者为胜。拾子时,手不准触及不该拾的子儿,否则,就失败了,改换别人拾子儿,依次轮换。也有的用布缝制的小沙袋代替石子。
32.推铁环 :
用较粗的铁丝弯一大圆环,再用铁丝弯一铁钩,铁钩的下端弯成U状,上端握手中,下端U状钩扣依铁环推其前进。也有的在铁环上套一个或若干个小铜环儿以便铁环滚动时“铃铃”作响。玩时,边走边推铁环,也有边跑边推者。比赛时,一般比谁推得远、推得快,铁环倒地为输。其他玩法,有原地转圈、拐弯、推上坡等。
33.投纸牌:
纸牌子多为硬纸叠成,其形多为长方形,也有三角形的,有单面、双面之分。玩时,一般是一方先将纸牌摆放地上,另一方寻找纸牌与地面的缝隙,又叫“窍儿”,然后用自己手中的牌用力掷地扇砸对方的牌。若将对方的牌扇翻个,则胜,对方的牌归己;若扇不翻,则轮换,直至决出胜者。
34.翻绳 :
翻绳多为女孩玩耍。玩法分一人玩和双人玩。玩时,用一线绳将绳系成圈状,套于手指上,通过手指的穿插、交错、缠绕等手法,使绳变换成各种形状,如降落伞、太阳、锯、鱼、天窗、面条、豆箕儿、牛槽、担架等。
35.剪子包袱锤 :
玩时,食指与中指同时伸出代表“剪子”,握拳代表“锤子”、五指伸开代表“包袱”。规则是:剪子胜包袱、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子。游戏人数不限,大家一起喊:剪子、包袱、锤的,喊的同时伸手决出胜负。
36.弹玻璃球:
双人玩或多人玩。玩时,先在地上画一条线,在离线3米左右挖一坑,参赛者依次向坑内掷琉璃蛋,先击坑内的开球。弹球时可用溜、点等方法,击中对方为胜,击不中,由第二人接着弹球。如此轮流,最后看谁击中的多,击中多者为胜。
38.徒手拔河 :
在地上划一线为界,两人以脚外侧相抵面对而站,然后寻机抓对方手,抓住后用力或利用技巧将对方拉过界即胜。人多时,可分两组,搂腰相连。
39.舞龙灯:
利用稻草、竹筒或雪碧瓶制一个象征性的“龙头”,再制出“龙身”(稻草“龙身”用稻草扎成大约20厘米长的草扎若干个,中间穿上一根绳子,若给小班幼儿玩可不穿绳),用小竹竿或木棍插进“龙头”、“龙身”,让幼儿举着舞,可以两条“龙”嬉戏,乐在其中。
40.转呼拉圈:
儿童、成人均可玩,玩时将一个或多个呼拉圈套在腰间,先用手发起来,然后扭腰摆臀,利用惯性,使呼拉圈旋转,是一种健身游戏。
41.赶小猪:
幼儿手持羽毛球拍子或竹竿做赶小猪者,用皮球或易拉罐做小猪。赶小猪者用羽毛球拍子或竹竿将小猪向前滚动。可以开展竞赛,比比谁的小猪先赶回家。
42.揪尾巴:
幼儿将花手绢或彩色布条系在腰间,当作尾巴。一游戏者去揪孩子另一游戏者腰后的“尾巴”,双方躲闪,不让对方揪到自己的“尾巴”。也可以多个游戏者同时揪尾巴,训练孩子躲闪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敏性。
43.挤“油渣”:
几个幼儿靠墙而立,用肩部的力量向中间挤,被挤出的人向旁边去,再向中间挤,如此反复进行。如果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更能增添情趣,并培养协作精神。
44.两人三组走:
两个幼儿并排站在一起,用绳子系住紧靠的双腿,步调一致的向前走。此游戏也可多人多足走。
45.踩高跷:
将纸管或雪碧瓶的两侧凿两个洞,用绳子穿过打结做高跷。幼儿将脚踩在高跷上,手提绳子向前走,看谁走得又稳又快。
46.堆馒头:
幼儿边念儿歌,边轮流伸出右手大拇指(其余四指呈抓握状),第一人伸出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直到最高处。
47.蚊子叮手:
幼儿随儿歌,将做捏东西状的手叠放至另一人的手背上,依次叠高,直到无法够着为止。
附儿歌:哎呀呀,怎么了?蚂蚁咬,咬哪里?快点爬上来!
48.五子棋:
在纸上或者地上划一个棋盘,用10个贝壳做棋子。贝壳的正反面可以代表两方。
第四篇:幼儿民间体育游戏集锦
幼儿民间体育游戏集锦
1.老鹰抓小鸡:
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鸡妈妈,多人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拉着鸡妈妈的衣服。老鹰去捉小鸡,鸡妈妈两臂张开护着小鸡们,不让老鹰捉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小鸡如果被老鹰捉到,就算输了。
2.拉“大锯”:
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锻炼幼儿的大臂肌肉群,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附儿歌: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看的什么戏?看的《西游记》,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去。
3.贴烧饼:
幼儿扮演烧饼围成一个圆圈。一人做贴烧饼的人,一人去追贴烧饼的人。贴烧饼的人在被追的时候可以贴在圈上的任何烧饼,被贴的烧饼必须马上逃跑,如果被抓到则交换角色继续游戏。此游戏可以做多层的烧饼进行。
4.打籽: 用沙包作籽,游戏者分成两组。在场地上画两条直线,两线间隔5米。一组游戏者在两线的区域内,一组的游戏者站在两线的外面。站在区域外的游戏者用沙包打向区域内的游戏者,区域内的游 1 戏者进行躲闪,不让沙包砸到。如果被砸中就停止游戏,如果能接住沙包就能救起被砸中的游戏者。两组可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5.捉人:
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附儿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真的假的?真的。
6.“瞎子”摸“拐子”:
可多位幼儿共同参加游戏。一人用手帕蒙住眼睛当“瞎子”,一人将左手抓住左小腿当“拐子”。游戏开始,“拐子”吹口哨,其他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开,“瞎子”听声去摸“拐子”,“拐子”被摸住,双方对换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游戏,下一轮再玩。
7.“警察”捉“小偷”:
幼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偷”。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游戏开始,“小偷”出来活动,四散跑开,“警察”出来捉“小偷”,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未被捉住的“小偷”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8.种西瓜:
四人一组站成圆圈,然后,依次把脚钩在前一个人的脚弯里,形成脚搭成的圆圈。大家一起拍手边念儿歌,单脚跳着绕圈前进(此游戏适合较大的幼儿玩)
9.切西瓜:
几位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儿做“切西瓜”,边念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并做“切西瓜”的动作,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将身边两位幼儿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被切开的位置。被切到的两位幼儿则必须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达原位者即为再次游戏的“切瓜人”。附儿歌: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
10.跳皮筋:
两人玩时;可以分别抓住橡皮筋的两端。若三人以上,则由两人扯住皮筋,跳者边跳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唱不同的歌,跳法不同,一般在唱完一首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每跳完一曲,皮筋高度便升高一次。一般是从脚踩皮筋开始,依次为:脚腕、膝部、胯部、腰部、腋下、肩膀、耳朵、头顶、小举、大举。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时,则换人。
11.红灯、绿灯,马上开灯:
请一位幼儿背朝众幼儿做开灯者,站在场地的另一端,众幼儿朝前随意行走或做各种姿势的动作。当开灯者大声说完“红灯、绿灯,马上开灯”转回头时,众幼儿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直至开灯者再转回头。若在此间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 3 出。游戏反复进行,谁能坚持到最后一个则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当开灯者。
12.地雷爆炸:
游戏前先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快被捉住时,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而“地雷”只能远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一下,并喊“爆炸”,才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被捉住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13.捉“龙尾”:
幼儿中选一人当“龙头”,一人当捉“龙尾”者,其余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一位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当“龙尾”。“龙头”带着“龙身”左右移动跑,让“龙尾”躲避捉拿。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龙尾”被捉,要自动退下,倒数第二人自然成为“龙尾”。此游戏具体玩法与“老鹰捉小鸡”相似。
14.“猎人”抓“野兔”:
提供若干个纸箱或呼啦圈、竹圈、树枝圈当“山洞”,每个“洞”里藏一名幼儿做“野兔”,但是有一只“野兔”没“山洞”。另请一位幼儿当“猎人”。游戏开始,“野兔”钻出“山洞”到外面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儿歌一念完,“野人”只能抓没躲进“洞”的“野兔”。抓到“野兔”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15.“盲人”击鼓:
将鼓放置在离“盲人”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参加游戏的幼儿蒙上眼睛后就地转1~2圈,再摸索上前击鼓。
16.“盲人”捉“鱼”:
画个直径3~5米的圈做“池塘”,扮“鱼”的幼儿在“池塘”里随意走动、拍手、大笑、说话,但不能跑出“池塘”。一位幼儿用手绢蒙住眼睛当“盲人”,到池塘捉“鱼”。哪只“鱼”被捉到就与“盲人”更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17.炒豆豆:
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还原姿势。游戏反复进行。游戏者要随着童谣节奏一起侧身翻转,或转180度,或转360度。培养幼儿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
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
18.手推车:
三人幼儿猜拳决胜负,胜者先趴下做“车”,其余两人分别把胜者的小腿抬起,夹在身体的一侧做“推车”人,“推车”人不能过分用力,做“车”人要双手撑地走,注意要选择平整而清洁的地面进行游戏。
19.脚尖脚跟脚尖踢
幼儿双手叉腰,边念边跳。“脚尖”(右脚尖朝后点地),“脚跟”(右脚尖朝前点地),“脚尖踢”(将右脚尖朝左前方点地,接着向右前方踢)。第二遍换左脚,依次反复进行。
20.摸瞎子:
一般五六个幼儿一起游戏,只要有一片空地,一条丝巾就可以了。
在地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区域,作为游戏场地。大家站在场地内,先选出一个人当“瞎子”,用丝巾蒙住他的眼睛,确保看不到任何东西,然后推着他转三圈,就开始“摸”人了。当“瞎子”的人要努力“摸”到并抱住一个人,还需要能够通过身高、头发等特征“摸”出被捉到的人是谁。如果猜不出被捉到的人,则继续当“瞎子”,放了这个人,转三圈,再“摸”。如果猜出是谁,那么换由这个被捉到的人当“瞎子”,蒙上眼睛,转三圈,开始“摸”人。在摸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发出声音,也可以突然拍他的后背,来吸引当“瞎子”的人,但是当“瞎子”捉到一个人开始猜的时候,就不能发出声音了。如果有人被逼出边线,那么也算这个人失败,由他来当“瞎子”。
21.“骑马”打仗:
玩时,一般由两人一组,一人作“马”,背着另一人,与其他组对阵。双方可通过拉、拽等方式,设法将对方拉下“马”为胜。
22.骑马马:
玩时先由两个幼儿将右手向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向下握住对方右手腕,形成一个四方结子形的“座坐”然后蹲下让其他幼儿坐在“座坐”上,再站起来走动,俗称“骑马马”。
23.金锁银锁:
请一名幼儿做“关锁”人,该幼儿的两手掌作“锁”,手指张开,手心向下,其余幼儿的手指触在“关锁”人的手掌中。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念儿歌,念毕,“关锁”人捏紧手掌,被捏住的幼儿站在场外。游戏重新开始。游戏时,“关锁”人必须等儿歌念完后才能把手掌关住。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
儿歌:金锁银锁,金锁银锁,咔嚓一锁,嚓啦一锁。
24.弹蚕豆:
两至三名幼儿为一游戏组,通过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列出先后顺序。游戏开始,第一名幼儿把若干蚕豆撒在桌上,随即按先易后难,用小手指在相邻的两颗蚕豆之间划一下表示可以通过,然后对准其中的一颗,用食指或中指从大拇指上弹出去击中另一颗,这样就可在这两颗豆中拿下一颗并继续再划再弹。如果失误或犯规就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此游戏锻炼幼儿手指的小肌肉。游戏划线时小手指如碰到蚕豆,则为犯规就不能继续游戏。在弹蚕豆时,只能弹划过线的邻近两颗,击中其他蚕豆或弹不到蚕豆则为输。
25.我们都是木头人:
幼儿围在一起,请出一“领导”人站于前。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边自由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静止不动,谁动了就为失败者。为提高幼儿兴趣,“领导”人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状、“小猴”状等。其余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输。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
儿歌:三、三、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26.丢“铜 板”:
三至四人为一游戏组。每人各将一圆片(可由瓶盖取代)从砖头高坡开始往下滚,比比谁滚得最远,然后按远近分别定为①②③„„①的主人拿起圆片站在①号处投准②号圆片,如果投中②号圆片,可站到②号处向③号圆片投去;如果没投中②号圆片,则由②号圆片的主人拿起圆片向⑧号圆片投去,凡投中的圆片归为己有。游戏者拿起圆片后站在该圆片处,不能前后左右移动。发展幼儿眼力及手臂力量。游戏重复进行,最后,得圆片多者为胜。
27.踢毽子 :
踢毽子多为女孩玩耍。毽子的踢法多种多样,简单的以连续踢的个数多少定胜负,复杂的则有正、左、拐、跳、打等。游戏时,边踢边唱(或数数),一般逢五遇十即将毽子停于脚面一次(称“嗯”)。清代流传三四人入局对踢,后沿为健身运动的一种方式。
28.跳绳 :
跳绳花样繁多,分单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单人跳时,双手摆绳,可前摆跳、后摆跳、双手交叉摆绳跳,也可带人跳、蹲跳、跑步快跳等。多人跳时,一般由两人摆绳,也可将绳一端系于树上由一人摆绳,其他人跳,跳法多种多样,边跳边唱数数。
29.跳房子:
跳房玩法多样。一般先在地上划一“田”字形的“房”,在“田”字一端或几端划一半圆形(俗称“馍馍头”)。游戏时,把“瓦儿”(砖块、瓦块、石块等均可)掷于“馍馍头”内,玩者单脚跳入,并将“瓦儿”踢入下一格,依次转下一圈即可将“瓦儿” 掷于第二格内,如此类推,跳完一圈便可“占房”一间。跳至自己的房内可双脚落地,别人则须跨过该“房”。玩时,不能另一脚落地、不能“压杠”(“瓦儿”压在划线上)、也不能“踩杠”(脚踩在划线上),否则都算犯规,犯规者出局等待下一轮。最后,谁占的“房”多谁为胜者。
30.磕拐:
磕拐是流行于男孩之间的一种对抗性游戏。一般是两人对抗,也有多人一起玩的。游戏时,双方单脚落地蹦行,另一只腿折攀起来,用膝盖向对方进攻。进攻方法多种多样,可磕、压、顶、砸等。游戏规则为谁被对方磕倒或双脚着地即输。
31.拾子儿 :
拾子儿多为女孩玩的一种游戏。玩时,几个人就地选若干块石子,先由一人将石子撒散开,遂将一子抛起,同时迅速抓起地面的石子,再马上接住抛起的石子。有时拾单、有时拾双,拾多者为胜。拾子时,手不准触及不该拾的子儿,否则,就失败了,改换别人拾子儿,依次轮换。也有的用布缝制的小沙袋代替石子。
32.推铁环 :
用较粗的铁丝弯一大圆环,再用铁丝弯一铁钩,铁钩的下端弯成U状,上端握手中,下端U状钩扣依铁环推其前进。也有的在铁环上套一个或若干个小铜环儿以便铁环滚动时“铃铃”作响。玩时,边走边推铁环,也有边跑边推者。比赛时,一般比谁推得远、推得快,铁环倒地为输。其他玩法,有原地转圈、拐弯、推上坡等。33.投纸牌:
纸牌子多为硬纸叠成,其形多为长方形,也有三角形的,有单面、双面之分。玩时,一般是一方先将纸牌摆放地上,另一方寻找纸牌与地面的缝隙,又叫“窍儿”,然后用自己手中的牌用力掷地扇砸对方的牌。若将对方的牌扇翻个,则胜,对方的牌归己;若扇不翻,则轮换,直至决出胜者。
34.翻绳 :
翻绳多为女孩玩耍。玩法分一人玩和双人玩。玩时,用一线绳将绳系成圈状,套于手指上,通过手指的穿插、交错、缠绕等手法,使绳变换成各种形状,如降落伞、太阳、锯、鱼、天窗、面条、豆箕儿、牛槽、担架等。
35.剪子包袱锤 :
玩时,食指与中指同时伸出代表“剪子”,握拳代表“锤子”、五指伸开代表“包袱”。规则是:剪子胜包袱、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子。游戏人数不限,大家一起喊:剪子、包袱、锤的,喊的同时伸手决出胜负。
36.弹玻璃球:
双人玩或多人玩。玩时,先在地上画一条线,在离线3米左右挖一坑,参赛者依次向坑内掷琉璃蛋,先击坑内的开球。弹球时可用溜、点等方法,击中对方为胜,击不中,由第二人接着弹球。如此轮流,最后看谁击中的多,击中多者为胜。
37.丢手绢:
多人围圈向内坐,选一人拿手绢在圈外绕行,边走边与众人一起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儿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行进中,悄悄将手绢丢于一人背后。如果此人发现应立即捡起手绢追逐丢手绢者。若追上,丢者需重丢;若追不上或丢者转一圈仍未被发现已将手绢丢下,则罚被丢者站在圈中唱一支歌或表演一个节目。然后,轮换再来。
38.徒手拔河 :
在地上划一线为界,两人以脚外侧相抵面对而站,然后寻机抓对方手,抓住后用力或利用技巧将对方拉过界即胜。人多时,可分两组,搂腰相连。
39.舞龙灯:
利用稻草、竹筒或雪碧瓶制一个象征性的“龙头”,再制出“龙身”(稻草“龙身”用稻草扎成大约20厘米长的草扎若干个,中间穿上一根绳子,若给小班幼儿玩可不穿绳),用小竹竿或木棍插进“龙头”、“龙身”,让幼儿举着舞,可以两条“龙”嬉戏,乐在其中。
40.转呼拉圈:
儿童、成人均可玩,玩时将一个或多个呼拉圈套在腰间,先用手发起来,然后扭腰摆臀,利用惯性,使呼拉圈旋转,是一种健身游戏。
41.赶小猪:
幼儿手持羽毛球拍子或竹竿做赶小猪者,用皮球或易拉罐做小猪。赶小猪者用羽毛球拍子或竹竿将小猪向前滚动。可以开展竞赛,比比谁的小猪先赶回家。
42.揪尾巴:
幼儿将花手绢或彩色布条系在腰间,当作尾巴。一游戏者去揪孩子另一游戏者腰后的“尾巴”,双方躲闪,不让对方揪到自己的“尾巴”。也可以多个游戏者同时揪尾巴,训练孩子躲闪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敏性。
43.挤“油渣”:
几个幼儿靠墙而立,用肩部的力量向中间挤,被挤出的人向旁边去,再向中间挤,如此反复进行。如果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更能增添情趣,并培养协作精神。
44.两人三组走:
两个幼儿并排站在一起,用绳子系住紧靠的双腿,步调一致的向前走。此游戏也可多人多足走。
45.踩高跷:
将纸管或雪碧瓶的两侧凿两个洞,用绳子穿过打结做高跷。幼儿将脚踩在高跷上,手提绳子向前走,看谁走得又稳又快。
46.堆馒头:
幼儿边念儿歌,边轮流伸出右手大拇指(其余四指呈抓握状),第一人伸出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直到最高处。
47.蚊子叮手:
幼儿随儿歌,将做捏东西状的手叠放至另一人的手背上,依次叠高,直到无法够着为止。
附儿歌:哎呀呀,怎么了?蚂蚁咬,咬哪里?快点爬上来!
48.五子棋:
在纸上或者地上划一个棋盘,用10个贝壳做棋子。贝壳的正反面可以代表两方。
第五篇: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有效作用
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有效作用
俗话说“心灵手巧”,看来智力的发展与手的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一个动手能力正有待培养,智力正在开发的幼儿来说手部运动更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手指游戏以声音和动作配合的简便形式给小班幼儿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相对其他形式的活动,手指游戏对时间、地点、场地环境,游戏规则等的要求更低,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发展见效尤为显著。
一、手指游戏灵活双手,有助于小班幼儿大脑发育
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以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小班幼儿身体稚嫩,手部控制能力弱,尤其需要锻炼。手指游戏本身具有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让孩子经常做手指活动,还能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
二、手指游戏简便易学,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小班幼儿是刚脱离父母融入集体生活,初步学习社会交往的弱势群体。他需要适合自身生活经验的形式与内容去和老师、同伴互动,从而稳定自己的情绪,适应新的环境。那么手指正是幼儿亲切熟悉而又方便探索世界的身体运动器官。手指游戏以浅显易懂,语言流畅,贴近幼儿生活情趣的手指谣配合动作的简便形式让幼儿能随时随地学做,在幼儿学一学、念一念的过程中进行自然的交往。加强幼儿与老师及集体的互动,增进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手指游戏形式多样,可以自己双手交替自娱自乐,每次孩子们都会和着集体稚嫩的歌谣声自得其乐的反复游戏。更可以找同伴合作游戏。这时,我让孩子自由选择朋友并用双手抱一抱对方,使幼儿更专注于和对方的合作,培养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游戏反复数次后,我鼓励幼儿找一个新朋友做游戏,以便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又让幼儿再去进行三人活动、小组活动。手指游戏给孩子们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也在学习手指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手指游戏歌谣丰富,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受年龄段的影响,小班孩子语言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而手指谣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节奏明朗等特色,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又因为小年龄幼儿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边做动作边说话,手指游戏也正好适应幼儿这一特点。一个动作鲜明有趣的手指游戏,配上一首朗朗上口的手指歌谣往往能比一个故事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幼儿的积极倾听、学习与模仿。手指谣内容丰富,密切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小手变变》(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蝴蝶呀,飞呀,飞呀,飞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螃蟹呀,爬呀,爬呀,爬呀)。小班幼儿对简单鲜明的动物形象有很自然的情感,也乐意参与表达对它们的认识。幼儿经常边念边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愉快表演。有些孩子还能替换歌谣的内容,创编动作,大胆表现自己。有的孩子会质问同伴某种动物的叫声不对,在这样开心轻松的环境中幼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提高。
四、手指游戏渗入生活,有助于规范小班幼儿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受生理、心理发展的限制在生活活动中常不受活动规则的约束,教师的说教收效甚微。手指游戏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比如洗手前,我教孩子做一个手指游戏。“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一搓,关掉水龙别忘记” 这首儿歌对幼儿洗手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自然地念叨。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幼儿能注意及时把水龙头关掉,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另一首手指谣:“老大睡了,老二睡了,大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这首儿歌当中的语句生动形象,我把这首儿歌放到了午睡的环节,幼儿听着听着就会静下来,特别是一些入睡有困难的孩子也在轻轻的儿歌声中不再做小动作,养成了在睡觉前安静的习惯。这些游戏可以组织在饭前、分组喝水时,离园前数分钟。这样既减少孩子无意义等待的时间,又避免幼儿一日活动的小环节中因孩子无所事事造成吵闹和混乱,也丰富了幼儿在园的生活,更有助于班级集体良好常规秩序的形成。
五、手指游戏形象有趣,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的权力和需要。手指儿歌中的拟人化的形象,使幼儿在快乐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很多手指儿歌中的形象都采用拟人的方法,较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五指歌》中的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一个家庭成员: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东东东。(我上幼儿园,棒棒棒。)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这些家庭成员,幼儿很形象地体会到了爸爸的能干、妈妈的勤劳,高高的哥哥、漂亮的姐姐也都有自己的本领。调皮的我会敲小鼓,爱玩玩具,也能独立的上幼儿园。在这样一种温暖的氛围里,积极的鼓励下,幼儿会感到很安心、自信,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动手动脑的手指游戏中舒展了幼儿的身心,增强了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语言、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活动。手指游戏作为小班幼儿的特色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都在积极的活动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手指游戏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幼儿得到心理满足,为幼儿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