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优化奶产业发展方式 助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21-69610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5 21:49: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优化奶产业发展方式 助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优化草畜产业发展方式 助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XX县2012年草畜产业发展思路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依据。在畜牧业里,草畜产业因为有生产附加值高、不与人类争夺粮食,饲料报酬高、草畜产品更加安全等优势,成为我县农业发展中重要的产业之一。依照对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个重要内涵,因此,我县在今后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中,要把草畜产业发展做为其中重要环节来抓,充分挖掘草畜产业发展潜力,优化草畜产业区域布局,加强良种繁育和科技进步,主攻单产和质量,促进草畜产业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上实现新的突破。为更好促进我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制定2012年我县草畜产业发展思路。

一、草畜产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县草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奶牛存栏数由2002年底的0.23万头,发展到2011年2万头,增长了近10倍,奶牛规模化率也从30%增加到95%以上;2011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3.2万头,羊饲养量21.5万只,草畜产业总产值达到4.1亿元,占畜牧业总产量的71.9%。另外我县地处典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左右,光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奇寒,干燥少雨,是西部地区少有的优质玉米产业带,特别适宜发展畜牧养殖。多年来,粮食总产一直维持在23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30万吨以上,种植饲用玉米22万亩,青贮玉米5万亩,紫花苜蓿0.8万亩,为食草家畜养殖提供了有力的饲草料资源保障,具备草畜产业健康发展的最优环境。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按照全县优势特色产业总发展规划,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特点,合理规划草畜产业发展区域布局,保证草畜产业发展规模与饲草料生产规模相适应。大力支持发展规模养殖,促进草畜产业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我县草畜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坚持注重增效。引导和扶持全县草畜产业进一步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鼓励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运用性控冻精等措施,实现快速扩量。在扩量同时,高标准要求、高起点建设,更加注重增效,在奶牛养殖场基础设施、现代化挤奶厅、粪污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上加大补贴力度,推行标准化养殖,提高养殖小区的管理水平,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格局。

(三)坚持科技支撑。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普及,通过在部分有条件的养殖场进行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开展科技推广工作,通过科技支撑,实现草畜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四)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结合,使草畜产业面向市场,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引导广大奶牛养殖户和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又要通过政策扶持,增强畜牧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促进草畜产业实现增长方式平稳转型。

(五)坚持健康养殖。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粪、尿等其他废弃物已成为污染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畜牧发展的同时,要通过养殖方式的转变,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处理还田等综合方式,建立起一种新的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畜牧养殖污染物处理、应用模式,实现健康养殖。

三、发展目标

(一)奶产业

2012年引进国内优质奶牛冻精15000支、国外优质冻精3000支,改良中低产奶牛5000头,建档立卡登记5000头,初步完成金山高产核心群建设,到2012年底实现成年母牛平均产奶量达到6700公斤,平均每头增产100公斤以上。新建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场6个,其中存栏5000头以上的2个,2000-4999头2个,1000-1999头的2个,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养殖设施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TRM)养殖等先进技术。

(二)清真牛羊肉产业

今年计划引进推广优质肉牛冻精5000支,改良肉牛2500头,推广良种肉用种公羊30只,到2012年底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增长5%,1周岁肉牛、肉羊平均胴体重分别达到170公斤和16公斤。新建年育肥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场(园区)3个、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加工和青贮调制和肉牛肉羊规范化快速育肥和肉羊“两年三胎,三胎五羔”快繁技术,建立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养殖小区,提高肉牛肉羊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四、具体措施

(一)提高奶牛良种化水平,打造全区优质高产奶牛核心区。一是加大畜禽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充分利用区、市奶牛良种补贴资金,加强奶牛良种选育;二是在未来逐步推广欧美系验证公牛精液,充分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建立高产奶牛核心区;三是进一步做好奶牛良种登记,扩大奶牛(DHI)生产性能测定范围,不断提高奶牛质量;四是进一步规范现有奶牛冷配改良点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收费、档案管理等相关规定,提高奶牛的受胎率。

(二)大力发展优质饲草料生产。一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种植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示范推广工厂化玉米青贮、苜蓿青贮,形成与畜牧业生产配套的饲草料生产能力。二是鼓励规模养殖场流转耕地自建稳定优质的饲草料基地,鼓励养殖场,合作社以及个人建立饲草料配送中心,科学调制饲草料,扩大饲草料生产,为周边中小养殖户提供优质商品青贮饲料,提高营养水平。三是结合农机购置补贴鼓励养殖场(户)购置秸秆处理机械,更大范围的推广全混合日粮等先进饲喂技术。四是针对蛋白质饲料缺乏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建设苜蓿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利用退耕地、盐碱地等非耕地种植优质苜蓿品种,推广高产栽培和苜蓿加工技术,提高苜蓿等优质饲草的生产利用效率,增加饲料蛋白资源供给。五是建设一批以秸秆为主要粗饲料资源、配套先进适用养殖技术和粪便回田的现代化农牧循环发展基地。

(三)加强奶产业先进技术,现代化设施推广。一是及时学习掌握国内外,尤其是奶牛养殖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县奶牛生产实际加以改进,由点到面,通过试验示范向其他奶牛养殖户推广,使我县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居于全区前列。二是继续加强奶牛性控冻精改良技术、奶牛品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奶牛分阶段标准化饲养技术、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等5项提质增效技术的推广,向标准化管理要效益,实现在扩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增效。三是用现代化的奶牛养殖设备和设施提高奶牛场科技水平,推广应用奶牛自动饮水机、牛体刷,奶牛计步器、自由散栏,牛舍环境温度控制系统、TMR饲料搅拌车,全自动挤奶机等现代化设备设施,使养殖场通过应用先进设备设施,深挖奶牛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四是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对奶牛养殖场(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管理和经营水平。五是以奶牛乳房炎、蹄病、营养代谢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为重点,加强监测和综合防制,努力从源头控制奶牛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奶产业健康发展。

(四)开展县级奶牛场职业场长的培养。现代化奶牛场的经营管理与传统奶牛场的管理有着天壤之别。传统的管理仅仅是喂好牛、治好牛、管好牛,而现代化奶牛场经营管理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工时,换取优质高产奶牛群和质量合格的牛奶。为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养殖场有健全的组织构架,这一构架中,最主要的就是场长。场长不仅要熟悉奶牛饲养管理流程,更要落实奶牛场岗位责任,实现管理企业化,调动养殖场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以达到最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目前,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奶牛场场长数量较少,不能满足规模养殖场的需求,为此,我县在奶产业发展中还要注重职业奶牛场场长的培养,除在技术方面,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训,包括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与区、市业务部门衔接,由养殖场出资去外省(区)学习,通过职业化场长,带动规模场发展,进而带动全县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双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双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与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大农业进程的重大举措。开展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对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和示范作用,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整体素质,加快农业功能性开发,引导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我市“十二五”农业重点工程,按照扩大规模、提升标准、争创一流、打造亮点的基本要求,为了切实提高园区建设水平,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国家级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能为目标,以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业科技化、经营规模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机制,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率先在我市建设一处高标准、大规模、装备精良、设施齐全、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精品示范区,全力助推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

二、建设规模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标准化种植为主体的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50万亩,主要选址在农业基础较好、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的东部乡镇,形成以102国道为中轴、横纵延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布局,包括新兴乡、幸福乡、五家镇、东官镇、联兴乡、双城镇、朝阳乡、单城镇和同心乡等9个乡镇、38个行政村。

三、建设内容

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包括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烤烟、露地菜和设施观光农业七大类精品园区。重点包括七个核心示范区和两大配套服务中心。

(一)玉米模式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玉米保护地通透密植栽培、通透密植栽培和小垄密植栽培,亩保苗4500株以上。其中,保护地通透密植栽培5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通透密植栽培45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平移式喷灌;小垄密植栽培50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卷盘式喷灌。示范区平均单产900公斤,亩效益1000元。(责任部门:农业局、幸福乡)

(二)设施观光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集棚室生产、果蔬加工储藏、园艺会展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设施观光农业。其中,建设标准化温室500栋,标准化大棚500栋。(责任部门:林业局、幸福乡)

(三)烤烟标准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幸福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烤烟标准化栽培,配套软管滴灌技术。示范区单产230公斤,纯效益1200元。(责任部门:市烤烟办、幸福乡)

(四)大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展示,亩保苗2.5万株,配套应用软管滴灌技术。示范区亩产300公斤,亩效益600元。(责任部门:畜牧兽医局、幸福乡)

(五)高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双城镇中兴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色高粱模式化栽培,配套应用节水喷灌技术。示范区亩产1300斤,亩效益1200元。(责任部门:商务粮食局、双城镇)

(六)有机水稻模式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单城镇和朝阳乡,示范区面积为5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有机水稻模式化栽培示范,配套建设育秧工厂和水稻农机合作社。示范区亩产1100斤,亩效益2000元以上。(责任部门:农机办、单城镇、朝阳乡)

(七)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同心乡同德村,示范区面积2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其中叶菜1000亩、果菜1000亩,配套应用软管滴灌设施,全部按绿色食品操作规程生产。示范区亩效益5000元以上。(责任部门:水务局、同心乡)

(八)市农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库棚(办公室)2500平方米,农机敞棚500平方米,维修保养间、零件库、培训和管理用房300平方米,油料储备库150平方米。装备大型农机具50台,配套农具200套。(责任部门:农机办)

(九)市农作物航化中心。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航站及办公室200平方米,停机坪(棚)500平方米,地下油料库30平方米,材料库50平方米,拌药池2个,水泥跑道1000平方米,引进轻型固定翼喷药飞机5台。(责任部门:农业局)

四、重点工程

按照先进性、超前性的建设要求,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装备,并在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重点加强五大工程建设。

(一)农机化工程

在示范区内整合5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3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备国内外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及全套农机装备。使示范区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装备265马力拖拉机10台,配套整地机械10套,210马力拖拉机20台,配套整地机械20套,180马力拖拉机5台,配套整地机械5套;按照新“三·三”轮耕制要求,对示范区耕地每三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达到35公分以上;配套210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械20套,180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械5套,实现玉米单粒精量点播,节约间苗定苗人工成本;装备液体追肥机5台,加油车5台,种子处理机5台。采用一次性施肥、机械覆膜、封闭灭草、机械中耕等方式,实现科学管理;示范区玉米全部采用机械化收获方式,收获过程中直接进行秸杆粉碎还田,装备玉米收获机20台。

(二)水利化工程

示范区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地下水源、地形特点和种植作物,因地制宜地选择平移、指针、卷盘和软管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全面提升示范区农田建设标准。

示范区节水灌溉面积要达到30%以上,核心区覆盖率要达到100%。玉米示范区以平移式和卷盘式为主,露地瓜菜以指针式和滴灌为主,大豆和棚室以滴灌为主。

示范区新打抗旱机电井80眼,装备平移式喷灌8套、指针式喷灌5套、卷盘式喷灌15套、滴灌设施500套。

(三)科技化工程

示范区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生物有机肥(包括沼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十项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全面推广模式化栽培技术,普及率要达到100%,其中玉米以大双覆、大双植和小垄密三种栽培模式为主,大豆以大垄密为主,瓜菜和烤烟以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为主。示范区重点普及先进的病虫害飞防技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示范区平均亩增产20%以上。

(四)规模化工程

要活化经营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协会和大户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规模经营形式。示范区全部实行集中连片经营。示范区内千亩以上规模经营比重要达到30%以上,其中核心区要实现全覆盖。

(五)产业化工程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协作力度,着力引进大型企业、大集团涉足农业领域,从事农业开发,负责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探索企乡、企村等共建模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引导农产品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业基地,开发生产专用农产品品种或特色产品,实现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示范区订单农产品覆盖率要达到60%,核心区覆盖率要达到90%。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示范区领导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多、工作难度大的示范工程。为确保农业示范区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级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由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水产局、商务粮食局、农机办、供销联社、国土资源局、农业开发办、烤烟办、气象局、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和项目区乡镇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示范区的综合协调工作。示范区建设采取市级部门包乡镇、抓重点工程,乡镇包项目、抓具体落实的办法,切实建立起上下贯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协调沟通,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具有科技引领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示范推广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

(二)整合项目资金,拓宽投资渠道

各有关部门都要以示范区建设为已任,从部门职能实际出发,大力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支持,整合各渠道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向示范区建设上投入。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做到资金早安排、早拨付,确保在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投入。二是整合现有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良种化工程、科技推广、绿色食品等方面的专项资金,集中投向示范区建设,尽可能将各级财政给予的支持政策向示范区倾斜。三是涉农金融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挥优势,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切实形成以农民投入、政策性补贴、财政资金、金融贷款等为支撑的多元投入体系。

(三)出台政策,调动示范区建设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合作社及农业生产大户参与经营及服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的积极性,在市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对自愿统一耕作的,集中规模经营面积200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5元的种子补贴。二是新整合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超过1000元的,市财政给予5万元的专项补贴。三是建立大型农机服务中心,固定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市财政给予20万元的建设补贴。四是对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0亩的独立经营农户,给予20万元贷款贴息。五是对土地流转协会或农村经纪人组织土地流转2000亩以上的,给予1万元的奖励。六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户优先享受支农惠农项目支持。七是示范区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招聘示范区所在乡村劳动力。八是核心区规模经营农户,以户为单位,由市财政统一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费用。

(四)强化服务指导,提高示范区建设标准

市农技部门要结合示范区建设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玉米三大高产栽培模式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细化各项技术措施,针对不同乡镇、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确定种植模式和投入标准。在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段,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对农民实施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借助场县共建、校县共建的有利契机,依托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垦系统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对示范区的建设模式、技术标准进行探索、实践,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示范区建设水平。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建成后设备管护

建立市乡村上下沟通、协调共管的项目管理机制,成立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建设内容,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项目建成,详细制定出各项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拨付制度、现金开支制度、施工招投标制度、施工管理制度、验收检查制度、固定资产采购及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人头,明确责任人的职责。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所在的乡村都要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长期管理和设备管护。

(六)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示范区的辐射效应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推广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运用。要借助示范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为示范区周边农民提供农机、农资、病虫防治等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第三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依靠科技创新手段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益阳市科技局 洪照光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则下足,农民富则国家强。依靠科技创新手段,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的具体应用和落实。作为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益阳市,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益阳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当前,益阳农业发展正加速转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良种良法得到普及和推广,农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2008年,农林牧渔业比例调整正在向科学化方面发展。

一是由粗放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打破传统的种养模 式,实行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主推测土配方施肥、轻简栽培等节本降耗增效技术。逐步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 式,出台了《益阳市耕地耕作管理暂行办法》,促进了土地的有序流转,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全市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1970 户,20亩以上50亩以下种粮大户5575户,涌现出了卢青年、刘进良等全国种粮标兵。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强化科学饲养,实现畜牧业生产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 效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全市现有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大户1787户,5000头以上大户22户。重点打造赫山、桃江、安化、沅江百万头生猪养殖大县(市)。“优质稻米、林纸竹板、水产畜禽、棉麻纺织、油蔬果茶五大生态产业链基地建设已超过1000万亩,2008年,五大产业链总产值可望超过360亿元。

二是由数量型农业向品牌型农业转变。打破传统生产模式,由注重产品数量向商品质量转变坚持内在品质与安全质量并重、质量与品牌并举。一方面推广优质农畜品种,改进种养技术;另一方面,注重品牌建设,努力做到认证一个”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培植一个品牌,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不断放大质量和品牌的综合效应。已完成全380万亩农产品生产产地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认证达309个产量占全市农产品总量的50%以上。农产品品牌声名远扬”粒粒晶“米业、”油中王“食用油、”益鑫泰“服饰、”卢青年“大米”辣妹子“食品、”泰升“果汁、”益阳“乳猪、”青松“皮蛋、”益华“水产、”三益“茶叶、益阳黑茶160 多个优质品牌将”鱼米之乡“的益阳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三是分散加工型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型农业转变。突破单一的初级农产品种养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产品市场,拓展农业功能,拉长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由 3家国家级、23家省级(其中享受省级龙头待遇的企业3家)、12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聚集的企业集群。茶叶、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档次,焕发新的生机;益华 水产、)顺祥水产、洞庭珍珠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不断发展壮大,加工能力显著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质扩容,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46个,成员17.13万人,共带动农户38.34万户。我市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四是由手工农业向机械化农业转变。突破传统农业手工作式作业方式,普遍采用现代化工业成果来装备农业,以机械作替代手工操作,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改变了几千年”脸朝土背朝天“的农作历史。通过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以推广插秧机为重点,在全市形成了新型农机具的推广热潮。2008年,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296.1万千瓦,水田耕作机械化程度达87%,水稻收割机械化程度达到80%,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56%,三项指标均居全省之首。农机经营服务总产值突破12.5亿元。全程机械化作业正逐步在水稻、蔬菜、茶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五是由自然型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转变。突破传统农业对土 地的掠夺型经营方式,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人文资源和 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融合,促进农业的循环生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冬季农业推广”油菜、马铃薯、蔬菜、绿肥“四大作物,实现绿色过冬,培肥地力。2007年,全市秋冬种面积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分别达335万亩和435万亩。加速商品有机肥的推广,提高了耕地质量。加速推进规模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工程建设,推广以秸杆还田、秸杆气化为主要内容 的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二、建设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处于初级 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土地瓶颈。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适度规模经营但现状是土地流转难度明显加大农民惜地意识更强。

二是资金瓶颈。现代农业是高投入的农业,靠一家一户投入不太现实,必须有工商资本的大举进入,真正实现”以工促农“才能规模经营。但目前工商企业主对现代农业的信心不足,观望的多,介入的少。

三是技术瓶颈。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有效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不适应现代农业需求。

四是人才瓶颈。农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和大量流失,制约着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

五是组织瓶颈。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不利于形成规模、品牌和合力,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六是农业科研机构瓶颈。农业科研机构的大量瘫痪和科研机构的不健全、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一)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两 大战略性任务:一是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支撑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我市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上求突破,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地实际,走”五化“发展之路,即: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组织合作化、农业环境生态化。

(二)主要举措

1、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 产田的改造,全面提高农田标准化建设水平。实施”沃土工程“,构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加大力度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引进”三资“建设种苗设施、温室栽培、节水灌溉、集约化养殖、立体种养等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推进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业机械的配套利用水平,推动农机发展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向农林牧副渔各领域扩展。

2、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加大科技自主创新力度。整合科技资源,开发先进实用技术,发挥引智、引技优势,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力度构建一支精干、高效、稳定 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以实施”三大工程“为抓子,加大优质高效高抗 新品种和省工节本增效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提高我市农业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按照上档次上规模、产业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运行机制活、辐射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等要求以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建设的 区为基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新品种 新技术示范基地,新农民培训基地,新成果孵化基地,带动周 农民积极主动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3、强化农业功能拓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不仅更加重要地发挥-其食物供应、工业原生产的作用,而且其经济、生态、观光、科技等功能日益凸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农业文化涵,以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农展节庆为载体,展示现代农业、播农耕文化、体验乡土风情、释怀农民情节,充分发挥农业和 产、生活、生态综合功能,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道。重点是围绕”科教型、休闲型、度假型、体验型“观光农业的地位,加速我市人文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融合,逐步形成批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凸现文化、生态、科教、载体四大功能,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4、强化培育农业合作组织。一是着力推进土地的有序流 转。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在依法、自愿、有偿、合理、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土地的流转新办法,最大限度提高土地 用率及产出率,推动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龙头 业集中,突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中的土地”瓶颈“。二是全面推 农民专业化合作。按产业分类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 努力把高效农业做大做优做强。三是加强银企合作,扶持龙头 业发展。2008年上半年全市150多家龙头企业64个项目己向农发行申请贷款14.88亿元到位资金8.2亿元。四是积极探农业保险新机制。在水稻、棉花和能繁母猪的基础上进一步扩保险的种类和额度。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化抵押、农住宅抵押等农业资源资本化途径发展村镇银行。提高农业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5、强化提升农民素质。一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积极开 ”阳光工程“和”蓝色证书“等工程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搭建 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增强农民认识世界、接受新事新理念的能力。二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继续推进”科技人“工程和”五下乡“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作用,加强对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种养水平。三是提高农民的综素质。利用各种媒体积极为农民开展信息服务、法律服务、市服务、政策服务,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以适应现代农业对”智能型农民"的要求。

二OO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于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与建园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多元投资机制、土地流转机制、高效管理机制以及超前经营机制的建立,希望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建园模式;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园区可以有效地改造、提高和带动传统农业的传统技术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所以本文针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建园模式与运行机制开展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功能定位

现阶段,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主要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加工功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本质上经济实体,生产加工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孵化试验功能。这是农业科技园区最原始的功能,通过一系列要素的集成,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针对性培育;三是集聚扩散功能。农业科技园区具有区位条件优良、经济基础雄厚、政策环境较宽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进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源集聚、优化以及组合,成为产业聚焦点,通过扩散功能影响社会;四是教育示范以及休闲观光功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所应用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的运行机制等都可成为参考,而且其自然属性、现代气息、名特优新果蔬花卉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1]。

2建园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开发区模式。在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密集的地区,通常情况下农业科技园区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并由管委会进行管理、建设与运行。这种模式有利于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对提高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二是农业公司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由投资业主通过土地的租赁,进行一系列的独资开发,实施的是个体经营。这种营运模式,造就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三是多方联合模式。这种模式通常由政府、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等机构或个人合作。入股方式多种多样;四是科技承包模式。由政府或集体投资进行基础创建,再由其他部门以及个人进行租赁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就是科技承包模式。

3运行机制

3.1多元投资机制

多元投资机制是农业科技园区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该机制是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所建立的融资机制,这种机制一般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设立起多元投资的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要进行投资启动,根据实际进行启动和导向资金的投入;二是采取多种形式,要利用自身优势吸纳各界投资者,优化投资环境,设置优惠规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吸引社会投资,必要时应积极进行股票债券发行的引导;三是还要注意根据国家的金融政策,努力争取贷款与援助,并尝试建立起风险投资机制,提高投资管理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3.2土地流转机制

建立起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园区运行的必要条件。土地流转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区划性调整,即以田换田。这种形式是通过思想工作而进行调整的,通过区划法的有利调整再进行一定规模的开发实施;二是租赁制,也就是农民出租土地给经营者的形式,一般情况下,租地的价格与地块的价值呈正相关;三是返租倒包制。通过园区功能小区的分割,进行再转包;四是划拨制,即政府的再次划拨。通过土地的划拨进行综合开发;五是股份制,也就是农民以地入股,在一定比例下享受年终的分红;六是竞标买断,与划拨制相似,都是由政府进行调配,不同的是竞标买断主要是针对荒滩土地的开发。

3.3高效管理机制

农业科技园区的科学持续运行,离不开高效管理机制的保障。高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一是在模式选择阶段,要注意建园模式的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管理模式的针对性选择。例如,在农业公司和多方联合模式背景下成立的农业科技园区,根据园区的特点可知,总公司管理制更适宜园区的发展。由开发总公司或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等进行管理、开发以及规范运作;二是农业科技园区要配备起相应的层次决策、责任约束、人才管理、反馈调控等一系列机制;三是孕育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风格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2]。

3.4超前经营机制

经营机制的超前性是农业科技园区的经营活动科技龙头作用的要求,而要设立超前经营机制,首先要选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奉献、有超前意识、敏锐洞察力、果断判断力、灵活应变力的经营者。其次,农业高科技企业培育要注意多种途径的采用。根据科研开发和市场开发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多途径的采用。例如,对于园区内基础应用型科研实力较强,难以一步进入市场的单位,可以通过联合、参股、兼并和收购等形式进行优势结合,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创新。最后,要切实做好生产经营的发展规划。确定研究内容与产业化方向,争取政府的支持。此外,系统人才利用机制的设立也十分重要。

4结语

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生产加工、孵化试验、集聚扩散、教育示范以及休闲观光等,建园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要实现农业科技园区的顺利运行还需要建立多种运行机制与之配合,才能全面提高园区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朱学新,张玉军.农业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09):72-76.[2]孙宏勇,刘小京,巨兆强,郭凯,董博飞.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08):1145-1150.[3]邹绅.黑龙江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4]刘丽红,李瑾.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08).[5]朱志奇.我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运行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4).

第五篇:驼奶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头台乡驼奶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驼奶素有“沙漠白金”之称,据有关资料记载,骆驼奶比牛奶更有益健康,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牛奶的三倍,100毫升骆驼奶与等量牛奶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3.8毫克与1.0毫克;1升骆驼奶含52单位的胰岛素,而等量牛奶的胰岛素含量仅为0.016单位;并且还含有丰富的铁、钙等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驼奶有益减缓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病。驼奶是最具营养价值的乳品,故而不愧为纯天然的多功能乳品。头台乡具有广阔的戈壁沙漠,生长着骆驼喜食的梭梭、骆驼刺、琵琶柴等野生植物。那里放养着800多峰骆驼,一年四季在茫茫戈壁沙漠中自由觅食。产奶的骆驼有500多峰,每天1峰骆驼产奶2公斤,每公斤17元,每年产奶期达到200天左右,每峰骆驼一年产奶的收入在7800元左右。驼奶主要在乌苏城镇和头台本地销售,产品供不应求,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仅驼奶为我乡牧民带来390万元的经济收入。

优化奶产业发展方式 助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