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1-98550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3 13:33: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

1.“巴蛇食象”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的(A)中流传甚广。A.巴人B.楚人C.北京人D.蜀人 2.“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前徒(一作徙)倒戈。”这则关于巴人记载出自(B)。3.从后来的文献中可以看到,(B)资源的所在,是巴人迁徙的目标以及形成巴人聚落的重要因素。4.巴族的舞蹈出现在古代史籍的记载中的是(C)。A.巫舞B.傩舞C.《巴渝舞》 D.昭武舞

5.“西南有巴国。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这段关于巴人的起源的远古神话是由(A)记载的。A.《山海经》B.《水经注》C.《太平广记》D.后汉书》

6.巴人以(C)图腾。A.虎 B.乌鬼C.蛇 D.兔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竹枝词是谁所作(B)? 8.(B)是陪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抗战文化中的主角和先锋.A.诗歌B.戏剧C.小说D.散文 9.张善子将自己在日机狂轰滥炸中创作的巨幅作品(B)赠送给罗斯福与国务卿赫尔利。10.下面这首著名的诗歌的作者是(D)。A.蔡梦慰B.刘思扬C.杨益言D.叶挺 三.多项选择题

1.融入巴族的其他部族有(ABCD)。A.板楯蛮 B.陵蛮C.濮人 D.獠人

2.古代巴人先民不但创造的《巴渝舞》,巴渝地区的歌谣同样流传了数千年。这就是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ABCD)。A.巴歌B.巴曲C.巴歈D.巴渝曲。

3.宋朝,以模仿的风格写作过《竹枝词》诗人有(ABCD)。A.苏轼B.黄庭坚C.杨万里D.范成大 4.战国后期,秦灭巴筑建江州城,置巴郡,下辖数县。蜀汉时弃江北旧城,重筑江州大城,后名称和辖区不断变换,曾曰(ABCD)。A.楚州B.巴州C.渝州D.重庆

5.抗战爆发后,中国教育机构大规模西迁,重庆与成都一起成为抗战时中国文化教育中心,除了成都的华西坝,被誉为“文化四坝”,还有(ABCD)。A.重庆的沙坪坝、B.江津的白沙坝C.北碚的夏坝,D.广阳坝

四、简述题

1、简述巴渝地区的古人类遗存。④云阳县石盘镇龙安村大地坪新石器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晚期的一些房屋遗址、墓葬、窑址,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其中陶器有丰富的色彩、文饰和品种,⑤巫山县长江瞿塘峡南岸的大溪发现了公元前约4400~3300年的人类活动遗址,这就是考古学界指称的大溪文化。

⑥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从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来看,这都是极为少见的。

⑦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duì)于、铜钲等乐器,有铜戈、铜剑、铜矛、铜镰、铜箭镞等兵器,还有铜盆、铜壶、铜镜、铜釜等生活用具和铜斤(即铜斧),铜凿等生产工具。

2、简述抗战文化精神。

1.抗战文化具有坚韧不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2.抗战文化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3.陪都文化具有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4.陪都文化具有大众化、国际化的精神。

3、简述红岩精神特点。

①崇高的思想境界。②坚定的理想信念。③巨大的人格力量。④浩然正气,以身殉真理的凛然风骨。

五、分析题 试析巴渝文化的大熔炉性和多元性教材P37-41

地域文化 尔利将军、张治中将军同机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 天的重庆谈判。

15.1939年1月16日,中共南方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局址先设在重庆 机方街 70号,与八路军、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合署办公,对外只称八路军办事处,对内办事处归南方局领导。1939年秋,局址迁到城外 红岩嘴13号,并决定在此新建办事处。

16.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18日,周恩来《新华日报》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并赋诗一首,“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7.1940年3月31日,宋美龄陪同大姐宋蔼龄、二姐宋庆龄从香港来到重庆,在此之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宋氏三姐妹在抗日救亡共同目标下,从事 收容儿童、救济妇女 工作,并经常到重庆被日机轰炸现场和伤兵医院等处视察。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巴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是(A)。A.大巴山 B.金佛山C.山 D.武陵山 2.古称阆水、渝水的是(B)A.嘉陵江 B.长江C.乌江 D.渠江

3.(A)因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高唐赋》中写楚王梦见神女使之披上神话色彩而成为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题材。A.巫山 B.南山C.金佛山 D.缙云山

4.(A)通过重庆全境,她诞育了巴渝文明,也见证了巴渝大地的盛衰变迁。

5.万盛石林位于万盛区南天乡境内,系我国

四、简述题

1、简述古代巴文化遗址

五、分析题

试述巴渝的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

1891年重庆开埠以后,新的思想观念激活巴渝人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竞相让巴渝山水增辉溢彩,并留下历史的遗迹。

① 邹容烈士纪念碑

邹容烈士纪念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南区公园内。建于民国35年(1946)。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重新修复。碑为八角形塔式石碑,通高5.5米,碑身高3.52米,斜坡形八面,其中四面镌有“邹容烈士纪念碑”竖排隶书7个大字。碑座高1.71米,八面皆镌碑文。“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虽然英年早逝,故乡人民却缅怀着他,将城中心一条干道命名为邹容路,②沧白路和张培爵烈士纪念碑

辛亥革命前后,杨沧白、张培爵等首义慷慨,沧白路和培爵烈士纪念碑长踞在嘉陵江畔洪崖洞上。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建于1945年12月,碑高8.15米,由青峡石砌成。

③刘伯承、聂荣臻元帅旧居纪念馆

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发护国战争,刘伯承于次年3月率领川东护国军

一、填空题

1.赵世炎,1901年生于重庆酉阳龙潭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2.刘伯承是重庆市开县人,1916年3月,为策应云南护国军在川南的战斗,率部攻占丰都县城,战斗中不幸头部受伤右眼致残。

3.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为己任的杰出人物。主要有(ABCD)。A.卢作孚B.吴蕴初C.吴羹梅D.古耕虞

2.爱国实业家胡子昂“实业救国”的举措有(ABD)。

3.唐代游历和巴渝的大诗人主要有(ABCD)。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刘禹锡 4.李白在渝州所作的诗歌作品有(CD)。

5.宋代诗人在游历和官宦渝州的诗人有(ABC)A.黄庭坚B.苏轼C.陆游D.王维

6.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郭沫若连续创作了《屈原》、、《孔雀胆》、(ABCD)等历史剧。7.在著名音乐家,铜梁县人刘雪庵创作的抗战歌曲中,,最为著名,堪称抗鼎之作的作品有(ABC)。8.重庆地区过瑞阳节习俗除了划龙船(赛龙舟)外,主要有(ABCD)。9.重庆主要的具有浓烈的民俗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传统集会有(ABC)。20.巴渝人自古以来就擅长歌舞,民间歌舞形式主要有(ABCD)。

四、简述题

1、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几类,每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禹锡在夔州三年,得三峡旖旎风光的慰籍,为三峡的竹枝词民歌所打动,采写《竹枝词》,他先作《竹枝词九首》,之后,他又作了《竹枝词二首》。综观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竹枝词”,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

4.简述重庆火锅的文化特征。

①平民性和包容性。②独特性和多样性。③广泛的参与性。④风格的多样性。⑤开放性和创新性。

五、分析题

试论巴渝人的品格特征。

①刚勇坚毅、不屈不挠。②热情豪爽、重义守信。③兼收并蓄,团结协作。④开放求新,注重实效。

地域文化 19.1097年,大理学家程颐谪居于涪陵北岩,标点并注释《易经》,完成《伊川易传》一书,遂使涪陵易学突兀而起。涪陵成为宋代易学的研究中心。

20.1938年,陶行知归国来到重庆,于次年自筹经费,在合川县草街子古圣寺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学校—-育才学校。

21.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对南开狂轰滥炸,南开高等学府化为灰烬,其中学部师生流亡到重庆,改南渝中学为重庆南开中学,张伯苓 亲任校长,严守南开“公允公能”的校训,将南开中学办成抗战时期全国5大重点中学之一。

22.抗战时期是重庆高等教育的鼎盛时期,连同原有和新办的20余所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重庆共有高等院校和专科学校60 余所。

23.《新华日报》是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惟一的共产党机关报,是宣传抗日、争取进步的战斗堡垒.24.1952年8月5日《重庆日报》创刊,社址位于解放西路66号,时任西南局首脑的 邓小平为其题写了报头。25.重庆出版的 《 电脑报》期发行量高达70万份,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科技和科普类报纸。

二、单项选择题

1.《世本》载:“廪君名务相一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争神,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其船浮者神以为君。他姓船不能浮,独君能浮因立为君。”由此可见,巴人在选举头领时,十分重视(A)。A.浮舟B.武力C.掷剑水平D.造船

2.巴渝人在异常艰辛的情况,开发和利用(B)水系,带动了巴渝经济的发展。3.(A)栈道堪称中国最完整的凹槽式栈道遗址。A.瞿塘峡B.大宁河C.金佛山D.巫峡 4.重庆最早的机场为1929年建起的(A)机场。A.广阳坝B.白市驿C.珊瑚坝D.江北 5.抗战爆发后,战时中国的航空中心是(D)。A.上海B.武汉C.昆明D.重庆 6.最富有巴渝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是(B)。A.四合院B.吊脚楼C.山寨D.会馆

7.杜甫夔州诗,最为有名的是七言律诗(C)。A.《登高》B.《瞿塘两崖》C.《白帝》D.《秋风》 8.1897年11月,维新人士宋育仁在重庆创办了重庆的 7.在1919年到1920年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中,中国有1579名学生赴法,其中重庆地区有129名爱国青年曾三批集体赴法。其中有(ABC)。A.聂荣臻B.邓希贤C.温少鹤D.张雅南

8.民国时期巴渝人创办的公立高等学校有(ABCD)。

9.202_年5月31日,由哪几所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ABC)。

10.如今,重庆拥有出版社有(ABC)。A.重庆出版社B.重庆大学出版社C.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D.青年出版社

四、简述题

1、明清巴渝书院的兴盛,对于巴渝文化的发展具有的意义。

①明清巴渝书院的兴盛推动了巴渝教育的发展,传播了文化,为巴渝地区创办了很好的文化教育氛围。②明清巴渝书院受政府和科举的影响小于官学,因而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术天地,涌现了许多热心教育的官绅和卓有眼光的教育家。

③巴渝的书院还为搜集和保存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巴渝书院藏书甚多,为提高教育质量,繁荣学术提供了条件。

④书院的兴盛,促进了重庆教育的发展。宋朝,重庆府所辖州县先后中进士208人,元朝不重科举,统治近百年间,重庆府中进士仅9人。明朝一代,重庆府科举中进士318人,举人1295人。清朝二百年间,重庆府中进士98人,举人1117人,中武进士20人,武举人336人。

2、简述重庆现代交通的发展教材P192-197

3、试比较巴渝文化与蜀文化的异同。巴渝文化与蜀文化同属一种文化系统。

蜀文化渊源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巴文化渊源于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晚期的季家湖文化(类型)。尽管巴渝文化与蜀文化各自独立,但是,从大的地缘角度看,巴蜀属于一个大的文化区。

①这一点首先可以从考古发现找到证据;

②其次,从文化间的相互影响角度看,巴蜀两地地域紧邻,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也是俗常将巴蜀合称的一个原因。

巴渝文化与蜀文化的区别:

①蜀文化重商,民风尚文;巴渝文化崇武,民风强悍

②巴渝文化受楚文化的影响较大,蜀文化受秦陇文化的影响较深。

五、分析题

试论巴渝文化与时俱进的整合教材P271-277

第二篇: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

平时作业书面成绩

参加教学活动成绩

平时考核综合成绩

第一次 作 业 第二次 作 业

第三次 作 业

第四次

作 业 面授 辅导 小组 讨论 网上 学习社会 调查

教师签名:▁▁▁▁▁▁▁▁

所属院校:

▁▁▁▁▁▁▁▁▁▁▁▁▁▁▁▁▁▁▁ 所学专业: ▁▁▁▁▁▁▁▁▁▁▁▁▁▁▁▁▁▁▁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

”),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

”),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

”),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 工业强省 ”)和(“城镇化带动 ”)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2_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2_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和(龙

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截至202_年,全省共设(9)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A)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从(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C)。

A、遵义

B、水城

C、贵阳

D、都匀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下列中的(ABCD)。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AB

CD)。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C)。

A、珙桐

B、桫椤

C、银杉

D、扇蕨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属于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下列有(ABD)。

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BC)。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BD)。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ABD)。

A、梵净山

B、赤水桫椤

C、百里杜鹃

D、威宁草海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是指(ABD)。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问答题(共50分)

1、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为什么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10分)

答: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但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其主要原因是贵州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由于封闭,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放利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能转换为商品,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财富。这就是贵州真正落后的原因。

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分)答: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原因有两个:1)、在明代,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2)在明代,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放,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试从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说明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15分)

答: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五多”的特点。A、多。大娄山耸立、梵净山雄奇、石林数不胜数„„

B、瀑布与峡谷景观多儿壮丽。其中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列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 C、D、洞穴多、数量大、洞景美。森林美景多。山奇石秀,山石景观

E、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好,景色美。

这些自然景观如宝石,五光十色,是自然旅游的宝贵资源,再加上红军长征文化、民族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等等,使贵州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

4、试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答:“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经过“三线建设”,在贵州建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技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工业体系和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使贵州的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在交通运输方面,在1959年初黔桂铁路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和一些省内支线、厂矿专用线相继建成通车,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成十字形交汇;在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一级干线微波通信系统,开通了贵阳至铜仁、兴义的12路载波长途电话。3)“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生产力布局:“三线建设”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展开,逐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集镇,从而加速了贵州城镇化进程。4)“三线建设”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较为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使贵州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第二次平时作业(第四、五章)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分)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2.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贵州的民族节日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祭祀)性节日,如“鼓社节”等;第二类是(生产)性节日,如“吃新节”等;第三类是(社交)性节日,如“姊妹节”等。(社交)性节日最多,几乎占全部节日的80%。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6.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

舞)舞。

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8.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9.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0.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2_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

11.1949~202_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13.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14.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15.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16.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A)活动而形成的。

A、迁徙

B、出生

C、战争

D、动荡

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

B、仡佬

C、水

D、瑶 3.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A)

A、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2_年的一、三、二。B、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2_年的三、二、一。C、由1949年的二、一、三变化为202_年的二、三

、一。

D、由1949年的三、一、二变化为202_年的二、一、三。4.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A、202_

B、202_

C、202_

D、202_ 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连续(D)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A、8

B、10

C、12

D、15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2_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D)。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8.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D)为主。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9.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地之一的地方是(B)。

A、百花湖

B、威宁草海

C、荔波樟江

D、万峰湖

10.202_年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出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CD)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ABC)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3.民族节日是贵州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集中体现,其中属于社交性节日的下列有(AB)。

A、姊妹节

B、查白歌节

C、鼓社节

D、吃新节

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下列(AB)。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BD)为主。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贵州产业形象鲜明、经营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明显的行业,主要是(ABCD)。

A、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

B、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C、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

D、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7.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

业主要有下列的(ABCD)行业。A、黑色冶金工业

B、有色金属工业

C、化学工业

D、建材工业 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C)

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9.截至202_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的(ABC)。

A、铜仁(凤凰)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D、兴仁机场 10.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ABCD)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四、问答题(共50分)

1、简述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10分)

答: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1)2)生产要素占有出现多元化; 生产要素利用的综合性强; 3)4)5)6)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 增长动力因素尚不均衡; 发展阶段进入跨越期;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2、简述贵州农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变化。(10分)答:贵州农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变化: 1)经营理念。形成了体制宽松、机制灵活、依靠科技、改善条件、能量转换、物质循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区域化布局、特色和开拓、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2)3)产业形态。在传统有机农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了立体农业。营销市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农家商店等流通业态已经逐渐进入农产品营销领域,广大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等实体与外部市场联结起来。

3、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5分)答: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1)2)3)4)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加快; 工业结构加快调整;

工艺特色行业持续发展;能源工业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医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5)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广。

4、试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15分)答: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归纳起来有5个方面。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既有旱地石林,又有水上石林;既有高山石林,又有洼地石林;既有灰白色石林;又有黑褐色石林„„ 2)3)瀑布与峡谷多而壮举。全省有大小瀑布和峡谷景观1000多处。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全省长度大于202_米的洞河就有1000多条,旱洞数量更多。著名的织金洞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梦幻织金洞”,被诗人赞为“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 4)森林美景多。贵州山多林茂,森林物质丰富,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森林美景齐全。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升级风景区53个;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79个„„ 第三次平时作业(第六、七章)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2.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202_年9月8日,(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

4.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

5.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现象)。6.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7.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 ”)和(“致良知 ”)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 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11.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12.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3.截至202_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

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14.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D)。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3.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A)。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4.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5.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D)。

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6.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B)传入贵州。

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C)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8.(B)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9.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A)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式

10.“十二五”时期是指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间,具体日期是()A、202_—202_年

B、202_—202_年

C、202_—202_年

D、202_—202_年

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1分,共10分)

1.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AC)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2.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ABCD)。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

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3.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AB)。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ABCD)。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5.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对应的体育项目有(BD)。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7.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BCD)。

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8.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ABC)。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BC)。

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1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ACD)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A、伤残

B、死亡

C、失业

D、遭受灾害

四、问答题(共50分)

1、简述贵州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教育系统“十二五”“12345”的主要工作思路。(10分)

答:贵州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教育系统“十二五”“12345”主要工作思路:“1”是“一优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主动地推动全省各级党政和相关部门从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工作部署、督查落实等方面真正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是“两全面”。全面推进、全面提速。教育是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事业,是公平的起点、是最大的民生,等不起、慢不得。全省教育系统要紧跟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三化同步”主战略的新形势,千方百计加快教育事业发展。“3”是“三抓好”,一抓好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率(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7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以上),实施好“4+2”工程(学前教育突破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高等教育突破

工程,优美教室工程、围墙安全工程);二抓好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从外延转向内涵,从粗放管理转为精细管理,从只重视普通高中转为普职协调发展,从单一重视学生分数转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关注少数学生升学转为关注全体学生成长成才,从只重建设转为既重建设又重管理等;三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全面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扎实实施素质教育。“4”是“四大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大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5”是“五加强”。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加强教育改革创新。

2、简述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10分)

答: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委员会是在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的基础上,于1955年2月建立的。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协贵州省委团结和动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提案、建议案、专题调研、委员视察等形式,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省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通过立法协商、执法监督等工作,对依法治省、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地方政协组织认真履行基本职能,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本级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有力地推动了贵州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促进贵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3、试述贵州构建反腐倡廉工作的“三道防线”。(15分)答:贵州构建反腐倡廉工作的“三道防线”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教导管防,构建预防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1).积极推进反腐倡廉教育。

2).改进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方法。

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4).坚持从严管理干部。

5).深入推进源头防腐工作。

二、加强察帮诫劝,构建遏制腐败的预警纠错防线。

1).建立及早发现机制。

2).建立事前提醒机制。

3).建立诫勉纠正机制。

4).建立整改跟踪机制。

三、加强惩处罚治,构建严惩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 1).加大行政监察工作力度。2).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3).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4).进一步形成办案工作合力。5).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4、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成效。(15分)答:202_年我省一季度按时足额发放离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9.3978亿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到3月底全省已有158.2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同比增加5.6万人,其中包括新增在职职工4.3万人,退休人员1.3万人;全省128.53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其中3.4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全省工伤保险登记参保人数达到了31万人。

202_年我省预计使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70万人以上,各统筹地区中小企业的参保率达到40%以上。工伤保险在去年贵阳市、六盘水两地启动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安顺、黔南和毕节地区也启动实施,其余统筹地区也分别将在二、三季度启动。

此外,我省从202_年7月1日起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工作也已顺利完成,此次参加调资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共45.7万人,人均月增加基本养老金54元。第四次作业(社会实践题)

撰写一篇有关贵州省情课程内容的调查报告。(可以是工业、农业生产情况,也可以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要求:注明调查时间、地点,有调查对象和内容,根据调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字数不限,必须手写。)贵州省情社会实践题 时间:

第三篇: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黑龙江电大在线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

1、简述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

答:一是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二是直面人生、揭示人性的作品;三是粉饰太平、美化人生的趣味性小说;四是为日伪歌功颂德的汉奸小说。

2、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龙江歌剧的特点。

答:一是题材选择更加广泛。二是这一时期的龙江歌剧在表演上说唱一体,没有舞蹈,唱腔上则是在民族化的唱法中掺杂了东北地方化的民间小调,呈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3、解放初期龙江戏剧取得的成就。

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龙江戏剧事业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臻成熟走向繁荣。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黑龙江文艺》《黑龙江艺术》这些发表戏剧作品的刊物还成立了话剧演出的专业艺术团体如黑龙江省话剧院、哈尔滨市话剧院等。这些表演团体将话剧这一艺术形式普及开来使话剧艺术不再束之高阁而成为龙江市民喜闻乐见的剧种。此外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文学创作队伍日益扩大既有来自地方话剧院、文联的专业作者如哈尔滨市话剧团的编剧丛深、黑龙江文联专业作家姜清文等。还有一批活跃在各条建设战线上的业余作家们如铁路系统作者陈桂珍、农垦战线青年作家范国栋、轴承厂业余作者徐任庄等。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在戏剧艺术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粉碎“四人帮”后,龙江戏剧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

答:一是剧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与人本意识的回归;二是对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的探索求新。三是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北疆风情。

5、简述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简述风格。

答:汇集欧式风情建筑,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

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6、列举黑龙江的名胜古迹与故居。

答:

1、昂昂溪文化遗址。

2、亚沟石刻。

3、五国城遗址。

4、萧红故居

7、列举黑龙江红色旅游景地。

答:

1、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2、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3、侵华日军东宁要塞遗址;

4、哈尔滨烈士陵园;

5、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8、黑龙江将军。

答:黑龙江将军,全称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清代黑龙江地区最高官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官阶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为从一品。萨布素是首任黑龙江将军,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行东北新政,设黑龙江行省,裁撤黑龙江将军。最后一任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改署黑龙江巡抚。除程德全是汉人外,黑龙江将军一职都由满清宗室、旗人担任。黑龙江将军是清政府设于边疆地区的最高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与清廷设于内地的驻防将军不同,黑龙江将军除了管理军政、旗务以外,还兼管地方民政、民刑等事宜。

9、呼兰教案。

答:呼兰教案的发生是帝国主义领事裁判权深入黑龙江的标志。1882年,法国传教士贡罗斯在呼兰经当地人候希春等偷买民地,建立教堂。呼兰副都统衙门判决,买契注销,土地由原主赎回。但贡罗斯坚决不允引发民愤,6月15日兵民二三百人前往阻拦,贡罗斯当场开枪打死1名副都统衙门官员,反诬旗兵滋事。清政府在法国使馆压力下,将贡罗斯交由法人处理,并惩治有关肇事者,向教堂赔款3000两。

10、寿山将军抗俄。

答:1900年1月,寿山任黑龙江将军,使黑龙江吏治、边防声威为之一振。7月11日,寿山谕令副都统凤翔,如俄军侵入境内即予迎头痛击。14日,寿山决定分三路抵御敌人,以瑷珲副都统凤翔为北路翼长、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为西路翼长、通肯副都统庆祺为东路翼长;同时命墨尔根副都统博栋阿率各族官民分防嫩江及鄂敏河源要道。8月,寿山亲自赴前线督战。因清政府主张停战议和,寿山孤立无援,抗俄失败。8月28日,俄军进攻齐齐哈尔,诱降寿山遭拒。寿山坚守不能“改隶俄籍,反颜事虏的誓言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疏,黑龙江的事情不开荒则无从下手,开荒之举不招民则无从下手,以黑龙江地之辽阔之肥沃,如果得人治不出十年必能自立。壮志未酬身先死,可见寿山对黑龙江拳拳之心,多有不甘。

11、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答:安重根(1879年—1910年),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击毙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的刺客。字应七,本贯顺兴,出生于朝鲜海州。早年皈依天主教,教名多默(Thomas)。日俄战争后积极反对日本侵略,后投身朝鲜爱国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教育事业。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但与日军作战都失败了。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处安重根绞刑,于1910年3月26日在中国旅顺执行。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伊藤博文是日本政界的重臣元老,1885年起四度出任日本首相。1894年伊藤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及澎湖列岛。1904年伊藤发动日俄战争,占领了萨哈林岛、旅顺,使大连成为日租地,并使长春与大连的铁路划归日本。1905年伊藤成为首任“韩国统监”,将朝鲜变为日本的殖民地。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安重根为朝鲜,也为中国除掉了共同的敌人

12、简述李顿调查团在哈尔滨的活动。

答:李顿调查团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于1932年1月21日正式成立。团长是英国人李顿爵士,故亦称李顿调查团。国联行政院规定他们除调查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形成的满洲问题外,也调查中国的一般形势。后来由于控制调查团系列强国家,致使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及国际联合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受到制约,无法发挥更大作用。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13、李兆麟将军遇害案。

答:李兆麟于1939年4月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转战龙镇南北和讷河、拜泉等地。1941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于11月奉命率部转移到苏联,任88旅政治副旅长。日本投降之后,他率部回国,任滨江省政府副省长。1946年3月9日下午4时,在哈尔滨市水道街9号3楼,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水道街9号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激起了全市人民的愤怒。3月24日,10万市民在兆麟公园举行遗体安葬仪式和追悼大会。1945年11月17日,根据《雅尔塔协定》,我党政机关撤离哈尔滨,政权移交国民党接收大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安排李兆麟留在哈尔滨,以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身份工作。当时哈尔滨政治形势严峻,日伪残余势力和国民党军统特务无处不在。李兆麟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革命,鼓舞群众,被军统特务视为眼中钉。几次暗杀不成,最终选择了市

政府工作的职员孙格龄去接近李兆麟。1946年,“3月8日,在哈尔滨市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上,孙格龄约李兆麟下午到水道街9号,说有关推选国大代表的重要情况向他汇报。李兆麟因事拒绝。孙便在电话中说,事情紧急,务于第二天下午三四点到水道街9号。第二天虽然诸事繁忙,警卫员和司机在修车子,考虑水道街9号离驻地不远,他决定徒步赴约,在日历上写了“下午三时应邀去水道街9号商定国大代表”。赴约后,孙拿出含氰酸钾的红茶水给李兆麟喝。乘药力发作,埋伏的特务冲上前挥匕猛刺,李兆麟倒在血泊中,年仅次36岁。1946年4月28日,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调查李兆麟将军被害案。除余士豪、何士英、孙格龄在逃,其余皆落网归案。李兆麟一生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战斗。他的英雄业绩光照千古,他的英名,萝北人民永志不忘

第四篇:202_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二

平时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渔猎民族主要有(鄂伦春族)、(赫哲族)、(满族)。

2、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游牧民族主要有(蒙古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

3、黑龙江流域少数文明农耕民族有(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族)。

4、(尊长敬神)和(居住禁忌)反映了黑龙江少数民族居住文化中的社会结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

5、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为核心信仰的多神崇拜教。

6、萨满文的主要观念(气运说)、(灵魂观)、(九天三界说)。

7、物质形式存在的萨满文化遗存主要有(萨满服)、(萨满鼓)、(萨满面具)。

8、非物质形式存在的萨满文化遗存主要有(萨满神话)、(萨满神舞)、(萨满调)。

9、我国早在(3000)年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就存在“桦树皮文化”。“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人”是(郭宝林)。

10、远古时期的黑龙江的黑龙江曾是(肃慎)、(东胡)、(秽貊)三个民族先民繁衍、生息、劳作的地方。

11、在我国历史上,“流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徐无鬼》)篇。

12、(清代)是东北人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

13、黑龙江流人在历朝历代的流人历史中都存在流人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和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反抗,这些反抗主要表现在(逃亡)、(个别的报复性手段)、(集体的暴力斗争)。

14、黑龙江近代移民潮主要表现在(清政府的“移民实边”)和(民国政府支持下的移民垦荒)。

15、黑龙江历史的外侨文化主要包括(哈尔滨俄侨文化)、(哈尔滨犹太文化)、(朝鲜、日本侨民文化)。

16、俄侨文化作为哈尔滨近现代城市文化中的一种特色文化,对于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积淀和丰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新闻出版)、(建筑艺术)、(生活习俗)等方面。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黑龙江流域少数文明的三种文明形态的特征。

答:(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渔猎文明。第一,对大自然无限敬重的生存理念。第二,坚韧进取的性格与广收博纳的开放意识。第三,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态。

(二)顺从“长生天”理念的游牧文明。第一,关注草原的周而复始和物质的循环利用。第二,坚韧、顽强,尚武好战,武牧结合。第三,游牧经济对农耕经济强烈的依赖性。第四,游牧民族的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三)以人为本的农耕文明。第一,敬天但以人为本。第二,安土重迁,男耕女织。第三,随遇而安,顽强生存,知足常乐。

2、“萨满”的职能。

答:萨满的职能,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精神疗法和药物结合,达到给人治病的目的。他们通过跳神仪式来祭神、桂 病、祈福。为了博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萨满更加注重观察人的心理状态,他们试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生命形态的秘密,并以获取这些秘密和神力为终生追求和实践的内容。因而产生叫阳明上的萨满渐向叫的思想意。

第二,为族群主持重大祭祀活动。在其中传承与生活生产相关的知识与技艺,带领人们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争取和谐相处的权利,战胜灾难与疾病,用高歌狂舞、锵锵锣鼓, 振奋人们的精神。

第三,主持民族成员的重大人生礼仪,如生育、婚礼、寿礼、葬礼等。第四,培养新萨满,传承本氏族的祭乐、法器、神像、神谱、神服以及本氏族的族 史。每个民族萨满的传承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老萨满用神验的方式来选远,有的是族人 推选,还有的是那些生过病而被萨满治好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当萨满。

3、简述流人文化。

答:“流人文化”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中所创造与传播的一切知识(精神与物质)的总和。这种文化基汉民族中原文化与“流人”队伍中的其他民族文化、边疆固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互相碰撞、交流、融合的产物。流人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一直以来都存在于世界文化史当中,只是它一直被各时代的主流文化所包裹,因此,流人文化在人们的视野里基本是若隐若现。

4、简述“闯关东”精神。

答:“闯关东精神”则是这段悲壮的移民史所蕴涵的人类为生存与自然与社会抗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充分体现。这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闯关东精神让我们后人看到了先人们为了生存和理想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崇高品质。同时,这种精神也随着岁月的流转深深地沉积在我们这片黑土地上,成为今天黑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黑龙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乃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5、简述黑龙江移民的贡献。

答:第一,使东北人口的民族构成和主流文化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二,对东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开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三,落后民族的统治者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深层分析黑龙江少数民族图腾文化。

答:图腾即氏族的神,人们将动物或植物人格化后作为氏族的象征就成为图腾。

一、图腾标志

也许我们无法描摹黑龙江少数民族祖先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但是我们从他们极富地域 特色的图腾标志可以想象那时的自然环境是独特的。因为图腾标志的选择必然源于他们生 活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源于周围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群。

二、图腾禁忌。

因敬畏而生的图腾禁忌,最初表现为对图腾的敬重、禁捕、禁杀,甚至禁止触摸、注 视,甚至不准提图腾的名字。这种图腾禁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成为人人无条件恪守的规 则。以熊、狼、虎为图腾的氏族,他们称公熊为祖父,称母熊为祖母;对狼不叫狼,而叫 “额古德阿木嘎其”(意为“大嘴”)。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提高,这种图腾禁忌也随之变化和发展。

三、图腾神话和图腾艺术

图腾神话是原始人对自身心理 状态和生活状态的主观描述,是古代人类精神活动的智慧之果。原始的图腾观念还激发和哺育了图腾艺术,并且通过集体承传表达着古人蒙昧的心理意识以及原始审美观。这种图腾艺术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至今还常常复现在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中。比如,鄂伦春族的《斗熊舞》就是具有图腾意义的舞蹈艺术,通过模仿黑熊在激烈搏斗时的一种动作来表达对熊图腾的崇敬和希望获得图腾庇护的愿望,显示了人们向往获得像图腾那样英勇强悍的力量以战胜自然的心理渴望。

四、图腾文化深层分析

上述仅是对黑龙江少数民族图腾文化的管窥,若想解读暗含其中的民族文明的生命密码,还需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一)源于万物和自身起源的追问

对黑龙江少数民族图腾文化的梳理,让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个结论:图腾文化产生于原始人对于万物起源、特别是人类自身起源的追问,是先民按照独特的原始思维逻辑来观察岛 和思考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结果。

(二)以万物有灵的视角表达对自然的敬。远古时代自然生存竞争要比我们想象的残酷得多,用怎样的视角去看待自然和人类自尊己,是将自己凌驾于万物之首,还是将自己放在自然的对立面上,努力去征服战胜它,黑龙江少数民族祖先选择了万物有灵的信仰视角,将人和自然视为一体,将动物界以 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人格化、神圣化,将其视为提供给他们衣食、安身、繁衍的物质依托。

(三)与现代文化的渊源关系

任何现代的存在都可以寻找到历史的影子,或者说现存是对过去的承继和创新。首先,图腾文化与宗教起源是密不可分。其次,不同的图腾氏族是现代社会组织的雏形。

2、论述流人对黑龙江文化的贡献。

答:黑龙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寒的自然环境,自古就成为统治者发配流人的首选 之地。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黑龙江这块土地上就已经开始有流人出现。而且,从那个时候起,在黑龙江的发展史上就开始留下了流人们奋斗的足迹。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向前发展着。但是流人的到来却给这里带来不一样的风气、不一样的冲击。被流放到黑龙江的流人大部分来自中原地区。虽然黑龙江的一些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曾一度放马中原,先后建立过几个朝代,但中原文化却一直作为主流文化影响整个中华大地。因此,当这些来自中原地区的流人来到这里之后,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等 经济,更是把中原主流文化带到了这里,对黑龙江流域的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当时强悍的“北风”之中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的因子。

(一)史上流芳的黑龙江流人及其作品

吕留良后裔。主要著作有《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吟稿》等。方式济所著的《龙沙纪略》一书从方隅、山川、物产、经制、时令、风 俗、贡赋、屋宇、饮食九个方面,以笔记体裁详细记述了边醋的山川、民族分布、物产、资源和历史沿革等,成为清代名志,被收入《四库全书》当中。方拱乾所著的《绝域纪略》一书,是清代东北笔记中的早期作品,很有史料价值。黑龙江现存第一部山水志为《宁古塔山水记》,为张绪彦所作。黑龙江现存第一部戏剧作品为《龙沙剑传奇》,为程所作,被收入《中国戏曲志》。黑龙江现存第一部书信集《归来草堂尺牍》,是吴兆骞在科场案后被逮人狱及流放宁古塔时写给父母及朋友的信。

上述流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及作品传播了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流人文化,为边疆文化 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在偏僻的北国疆土上播种下的文明种子,结 出了影响深远的累累硕果。

(二)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官办、私塾教青的发展

清代前期,东北的学校教育分官学和民办两种形式。早在1744年,时任黑龙江将军的傅玉,奏请朝廷并获批准在黑龙江设立满官学。这些官学的老师大多都是由流人担任。许多被流放到这里的流人都曾经是文坛精英、江南才子,有很高的学术修养。这些文化流人以开办私塾来维持生计,当时私塾的规模较小,但教师教得却很认真。他们教唐诗、宋词、百家姓以及数学等知识, 使寂寞的边塞有了朗朗的读书声。这种私塾教育便是黑龙江省早期教育的雏形。这些流人私塾先生以其丰富的学识和亲民的教授方式,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可以说,是流人发展黑龙江的私塾教育。流人文化作为一支中坚力量,对黑龙江省地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流人促进了黑龙江文化的发展。清朝时,被流放到黑龙江的流人在教育、书籍传播、著书立说、医学等方 面对当地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他们博得了当地人的颂扬。他们带来的中原文化促进了黑龙江当地文化的发展。历代流人所具有的奋斗精神、创业精神、爱国精神及其所做出的辉煌业绩,也为我们今天对全民进 行艰苦奋斗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四)流人促进了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据郭熙楞《吉林汇征》中记载,清代宁古塔地区“土人不知养蜜蜂。有采樵者采松子, 于枯树中得蜂窝,其蜜无数,汉人教以煎熬之法,始有蜜”。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商业贸易的发展,流人用从中原地区带过来的物品与当地人进行交易,把当地贵重的皮毛运往关内,而当地人也开始大量使用布及丝绸 等作为服饰的主料,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的边境安定。

作为边境地区的黑龙江,在有先进农业做坚实保障的同时,国防能力也大大加强。沙俄远征军曾多次侵人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进行烧杀抢掠。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政府利用清政府刚刚统一中原,时局还未完全稳定这一时机,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以那里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

沙俄的侵略,成了清政府边境的一个敏感问题。在反对沙俄的战争中建立起来的黑龙江水师营中水手、帮丁、匠役,以及黑龙江火器营中的营丁,都是由流人组成。

第五篇: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7)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6)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24)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石油)、(石墨)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是两座高峰。

6、202_年11月,赫哲族(依玛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三陵坟二号墓)、(贞惠公主墓)、(贞孝公主墓)。

13、(佛教)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萨满教)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散文)和(诗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金石)、(墨迹)、(文献)。

二、简答题

1、流人文化的影响。

答:遣戍到东北的“流人”,其中不乏高官犬吏、才子名流等,他们滴居在黑龙江,留下 了许多佳句名篇、趣闻逸事,对黑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原文 化的重要传播者。“流人”曾创造了黑龙江文化方面的多项第一:张结彦的《域外集》称 得上黑龙江第一部散文集;吴兆毒的《归来草堂尺牍》是黑龙江第一部书信集;程燥的 《龙沙剑传奇》是黑龙江第一部戏剧剧本;张绪彦还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第一个诗社――“七子诗会”。此外,流人还广泛参与方志与笔记的撰述,如方拱乾所著《宁古塔志》、吴振臣所著《宁古塔纪略》、张结彦所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所著《柳边纪略》、英和所著《龙沙物产咏》、《龙江纪事》等便是最好的例子,这些著作具有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多 2方面的学

术价值,为黑龙江文化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军垦文化的影响。

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黑龙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开发活动,每一次开发活动也是人口 的迁徙活动,对黑土文化也产生了一次次的触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北大荒开发中的军垦 文化与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文化。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部队转业官兵大批移民北大荒,带来了黑龙江军垦文化的繁荣发展。其中涌现的杰出代表人物有林 予、郑加真、晃帽等,创作出电影《北大荒人》、《老兵新传~,小说《雁飞塞北》、《江畔 朝阳》及北大荒版画等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他们的创作直接影响了北大荒文学 艺术创作队伍的形成,为黑龙江当代文学艺术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3、知青文化的影响。

答:

如果说军垦文化形成了黑龙江当代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第一次高峰,那么20世纪 六七十年代四五十万城市知青移民北大荒,元疑使黑龙江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进入一个新 的阶段。尽管“文化大革命”的灾难给知青的上山下乡抹上了难以消除的悲剧色彩,但从 人口流动的角度看,大批知青移民北大荒,客观上给北大荒注人了生命的活力,激活和提 升了北大荒文化又一轮新的发展。知识青年带来的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与当地文化,形成 了一种文化对流,北大荒因知青而注入了城市的文明元素,提高了垦区的人口素质,改善 或改变了北大荒的生存状况和生存质量。

4、简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的表现。

答:

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对宗教文化地影响,对电影文化的影响,对音乐及时尚文化的影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5、黑土文化对文化意识的贡献。

答:

黑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融入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黑土文化以鲜明的个性为中华文化平添色彩。一是赫哲族、鄂伦春族等世居黑龙江的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北方原住民文化。二是形成于20世纪初叶的哈尔滨外来文体经。三是形成了闻名遐迩、魅力独具的冰雪文化。四是产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和具有浓郁关东风情的文学艺术作品。

6、简述鲜卑民族的崇尚与禁忌。

答:“贵少贱老”“重兵死,耻病终”“宗武”“尚勇”“祖先崇拜”北魏时期,拓跋焘宗道教处,其余十二代皇帝都崇佛的。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原则。

7、简述渤海国的建制。

答:在官阶制上,渤海国实行品秩。渤海国实行职事官与散位并存的制度。渤海政治制度,是以国王为核心的君主集权制。在这一政治制度下,其行政建置和职官,既有相同于唐一般地方的府、州、县区划和相应的官吏设置,又有不同

于一般地方政权的各种机构。这就是,为辅佐国王统治,设有三省、六部,十二司、一台、七寺、一院、一监、一局等比照唐中央政权的办事机构;在一些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的府,仿唐五京之制设上、中、东、南、西五京。

8、简述金源文化及发展时期的表现。

答: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疆的北部,历史源远流长,白山黑水,佳气郁葱,历来是兴王之地,有着一部光荣的文明史。金源一词源出《金史·地理志》的记载:“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800年前,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他们先后征服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又伐灭了辽国和北宋。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滨的阿城称帝,定国号为金,从此,开始了历时近120年的金朝的历史。

由女真族建立的大金国,其疆域北起外兴安岭以北,南以淮河为界,与南宋对峙,占据了大半个中国。虽然算不上是全国政权,但是周边国家,包括南宋在内,都已向金朝称臣纳贡。因此,金代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形成与发展,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9、简述满族文化。

答:满族又称满洲(满语意为“吉祥”的意思),1911年辛亥革命后,官方将“满洲族”改为“满族”。

一、不循汉制,别具风流。

1、八旗制度与旗民二重制。2、骑射与国语3、服饰与饮食。4、崇信萨满

二、以文治汉,满汉一家。1、重视文教,尊孔崇儒。2、重视文艺,成就辉煌。满族文化对于汉家文明的汲取还体现在清以来文学、艺术创作所取得的灿烂成就。

三、论述题

1、“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答:“闯关东”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动,对黑龙江乃至东北社会产生了深远 影响。他们的迁人,改变了黑龙江长期以来以牧业和渔猎为主的生产结构,带来了关内的 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作物的品种,将北疆荒原变为世界瞩目的大粮仓,同时也促进了黑龙江 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其次“,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内涵。关内移民带来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原礼 仪传统、道德观念及风俗信仰,构筑了黑土文化的骨髓。关内民间艺人的到来催生了鲜活 的东北民间艺术,典型的就要数二人转和东北大秧歌。最后“,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方言是“南腔”与“北调”相互融合 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而这种“融合”是各地移民与原住民共同生产、生活的需要。东 北方言质朴而纯真,不矫揉造作,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2、黑土文化的特征。

答:多元文化的共生,促成了黑龙江厚重性、包容性多元性与边缘性的地域文化特征。黑龙江流域崛起的古代民族在中国历史格局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及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近现代历史上黑龙江人民抵御沙俄、抗击日寇、建立东北解放区的光荣历史。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建筑的多元。宗教信仰的多元。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

3、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答:以“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代表的“爱国奋斗、艰苦创业,求实务实、开拓进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黑龙江精神,集中体现了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1、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一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自觉性;二是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空前广泛性;三是为了民族尊严而绝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

2、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一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二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3、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一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二是淡泊名利,忘我工作。三是不计得失,勇于牺牲。4、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一是扶持,同甘共苦。二是共赴国难,生死相依。三是爱岗敬业,视企为家。

4、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答:1、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2、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二是对制度的贡献。辽朝独特的北南面官制、“因俗而治”等制度都源于捺钵。这一制度,不仅对辽,论 而且对金、元、清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女真和金的猛安谋克制度也是对金及后世历史发展具有影响的制度。猛安谋克是女真 的基本社会组织,又是军事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这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对金社会发展起 了重要作用。猛安谋克制度对后来的元、明、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4、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墨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融入中华文化过程中,黑土文化以鲜明的个性为中华文化平添了色彩。

5、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答:黑土文化在精神气质方面给予中华文化以强烈影响。南人、北人气质方面的差异,前人早已注意到。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五次人主中原证明,在军事较量 啊,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汉民族在体质与心理素质方面,明显要弱于北方民族,而且占据统 渝地位后的封建王朝在若干年后都不可避免地腐化堕落,走向衰亡(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 也同样未能幸免)。北方虎视中原之时,往往是中原王朝歌舞升平之日。北宋如此,大明 亦然,终难逃脱覆灭的命运。而在不断碰撞融合中走出的黑龙江流域诸民族,人主中原后在与汉族的进一步融合过程中,其阳刚之气对中原汉族的精神气质会施以强势的影响,进 而改变了中原汉人的柔弱。历史上鲜卑族、契丹族都是在融合中消失了踪迹。北方民族与汉民族融合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实际就是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所起的作用。

6、试述渤海国的教育文化。

答:

渤海国虽然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权,但是由于广泛学习和吸收中唐文明, 其经济、政治都十分发达,因此,原始民族的蒙昧与落后并未在这个国家留下多少痕迹。相反,渤海国在借鉴盛唐教育文化的基础上,普及儒学,广开民智,其民族教育发展极其迅速。

在体制上,渤海国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教育系统。设“胄子监”为主管教育的最高 行政机构,并设监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胄子监下设诸如司业、丞、主簿、录事等教育官职。在办学类型上,渤海国教育分为国学、地方官学和私学三种。国学乃中央所设, 施以儒家思想教育。据资料显现,清代在黑龙江的宁古塔尚有渤海国遗留下来的“国学 碑”,碑文已证当时国学学生数量众多“,盛于东观”。除中央国学外,地方各州、府、县 所设之官学自大钦茂执政以来,逐渐兴盛起来。需要提及的是,地方官学中专科学校众多, 其中既有专门培养歌舞伎人、医生药师的学校,也不乏教授天文气象、航海技术的专门学 府。无论是中央国学的创制,还是地方官学的兴盛,都是渤海国仿效唐朝教育形式所设置的,再次证明

了当时的海东盛国与中原唐朝的密切关系。另外,渤海国的私学也很发达, 且已经普及到庶民百姓。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渤海国贵族女子可以同男子一样接受教育。贞惠公主墓、贞孝公主墓中“早受女师之教,克比思齐”的碑志记载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女师”据考证 是指以教书为业的妇女。看来,渤海国的女子不仅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还拥有从事高 尚职业的机会。这不仅在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史上,即使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也具有特殊的意义。而那些接受“女师”教导的渤海贵族女子,不仅接受封建教化,遵守封 建礼教,而且也会以结拜的方式联合起来捍卫女'性的正当权益,共同抵制和惩罚丈夫的 不轨行径。这是妇女受教育后自身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是渤海族在北方诸族封建化历程 中最为进步的标志。

渤海国教育体制和内容的全面唐化为其治理国家培养了诸多贤能之士,也促进了民族的文化繁荣,使渤海文化既具有民族色彩,亦不乏中原风姿。

参考文献:黑土文化教材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