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度消渴病水肿诊疗方案
(2015年度)消渴病水肿诊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制定
【病名】
中医诊断:消渴病水肿 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确切的糖尿病史。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个月内连续尿检查三次UNER介于20-200ug/min(28.8-288mg/24h),且可排除其他引起UAER增加原因者,可诊断为早起糖尿病肾病。
(3)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大于0.5g/24h连续2次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引起蛋白尿增加的原因者,可诊断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上凡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糖尿病肾病。同时应注意排除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白排泄率和尿蛋白增高的原因。
2.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Mogensen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进行。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尿无蛋白尿,无病理组织学损害。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及内压均增高,其初期改变为可逆性。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加,GFR多高于正常。
Ⅲ期: 早起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尿排泄率持续在20-200ug/min或30-300mg/24小时。GBM增厚,细膜基质增加明显,出现肾小球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荒废开始出现。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UAE持续200ug/min或尿蛋白大于0.5g/24h,血压增高,水肿出现。肾小球荒废明显,GFR开始下降。
Ⅴ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GFR10ml/min。肾小球广泛荒废,血肌酐、尿素氮增高,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等。
糖尿病肾病临床上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即西医早起糖尿病肾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Ⅲ期;中期,即西医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存在肾功能损害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不全和Ⅴ期患者。
生化指标:尿常规、微量尿蛋白排泄率、尿蛋白/24小时、血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等。【证候诊断】
参照“1992年山东明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次大会通过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辩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消渴病辩证诊断参考标准》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一)脾肾气虚证:面色萎黄,颜面或四肢水肿,伴见倦怠乏力,头晕,胃脘胀满,食纳不佳,腰膝酸软,小便频或夜尿增多,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肝肾阴虚证: 颜面或四肢水肿,时有急躁易怒,伴见头晕头痛,腰酸耳鸣,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
(三)脾肾阳虚:面色萎黄,形寒怕冷,颜面或四肢水肿,腰以下为甚,脘腹胀满,食纳不香,大便溏薄,小便短少,或夜尿频,舌体胖大,舌淡或暗淡,苔白腻,脉虚细。
(四)阴阳衰竭:全身悉肿,形寒肢冷,面色晦暗,精神萎靡,神疲嗜睡,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有秽臭,大便溏泄,尿少或无尿,或舌体胖大,舌暗红,苔白腻或垢腻,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案】
一、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一)脾肾气虚证: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利水
方药:六君子汤合补肾利水汤(我科协定经验方)
党参15g、茯苓12g 半夏10g、白术10g、陈皮10g 甘草6g 黄芪45g 熟地黄15g 山萸肉15g 泽兰10g 金樱子15g芡实15g 白花蛇舌草30g 薏苡仁30g 滑石15g 蝉蜕10g 中成药:七味地黄丸、肾清片、金水宝、百令胶囊、尿毒清颗粒、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二)肝肾阴虚证: 治法:平肝潜阳,补肾利水
方药:杞菊地黄汤和补肾利水汤(我科协定经验方)加减 枸杞子15g、杭菊花10g、生地黄15g、茯苓10g、山萸肉12g、石决明24g、怀山药12g、丹皮9g、、泽兰10g 黄芪45g 熟地黄15g 山萸肉15g 金樱子15g 芡实15g白花蛇舌草30g 薏苡仁30g 滑石15g 蝉蜕10g 中成药:七味地黄丸、肾清片、尿毒清颗粒等。
(三)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阳、补肾利水
方药:实脾饮和补肾利水汤(我科协定经验方)加减
干姜6g、茯苓15g、白术15g、大腹皮15g、厚朴15g、附子6g、甘草6g 桂枝20g 黄芪45g 熟地黄15g 山萸肉15g 泽兰10g 金樱子15g 芡实15g 白花蛇舌草30g 薏苡仁30g 滑石15g 蝉蜕10g 中成药:肾清片、金水宝、百令胶囊、尿毒清颗粒、壮腰益肾丸、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
(四)阴阳衰竭:: 治法:调和阴阳,补肾利水
方药:金贵肾气丸和补肾利水汤(我科协定经验方)加减 附子6g 肉桂10g 熟地黄15g 山药15g 山萸肉12g 茯苓15 泽兰15g 益母草15g 车前子15g 黄芪45g 金樱子15g 芡实15g 白花蛇舌草30g 薏苡仁30g 滑石15g 蝉蜕10g 甘草10g 中医特色治疗:肾清片、金水宝、百令胶囊、尿毒清颗粒、壮腰益肾丸、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二、内科基础治疗
(一)(二)
(三)糖尿病肾病饮食治疗。
积极控制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保护肾脏药物。辩证使用中成药。
三、中医特色治疗治疗项目
(一)可选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泄浊解毒方为我科协定经验方,并通过科研证实可协助降低肌酐值,改善临床症状。
方剂组成:丹参15g大黄20g煅牡蛎30g槐花15g蒲公英15g 功效:泄浊解毒。
适应症:糖尿病肾IV-V期及透析病人。
(二)中药熏洗配合手指点穴 中药熏洗方剂组成:
桂枝20g 当归15g 熟地黄15g 干姜10g 细辛6g 补骨脂15g 芦巴子15g 玉米须20g 路路通20g 鬼箭羽15g 功效:温阳补肾,活血利水
手指点穴配穴:涌泉 太溪 三阴交 然谷等穴。
通过临床实践,中药熏洗可达补肾、活血、利水之效,配合手指点穴及滚、搓手法治疗,可加强上述疗效,使药物发挥更加充分,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艾条灸
配穴:肾俞 关元 气海 中极 外陵 滑肉门
上述穴位为培补肾精之效,加用艾条灸,可起温阳通络之效,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可促进肾脏血流,预防血栓,同时提高肾脏免疫力。【难点分析】中医中药对减轻难治性肾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指导】 1.注意保暖,避风寒。2.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3.注意调摄,起居有常,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物。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严防感冒。
5.劳逸适度,尤应节制房事,戒怒,以保护元气。【辩证施护】
一、护理评估
(一)既往饮食结构和习惯、家族史。
(二)病程长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三)并发症。
(四)心理社会状况。
(五)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脾阳不振证;脾肾阳竭、浊毒水泛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遵医嘱定期检查血糖、尿蛋白及肾功的变化。
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血压。
4、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5、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
6、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7、严格控制血糖,同时要防止出血低血糖。
8、临床蛋白尿者,积极控制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预防感冒、感染、心衰等。
9、严格控制血压,尽量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水平。
10、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口中气味、水肿、二便、舌脉,以及皮肤瘙痒等变化。
(二)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时,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并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三)饮食护理 饮食宜低盐低脂富含优质蛋白之品。
(四)情志护理 鼓励患者消除恐惧、忧虑、悲观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五)临证施护
脾肾气虚证:中药以热服,药后盖被发汗,以助药效;脾阳不振证:饮热粥或姜糖水后安卧,以助汗出;脾肾阳竭证:可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以助清热利水;浊毒水泛证:给予解表剂时,需热服。将下肢抬高,减轻水肿。【评价标准】
6.疾病判定标准:参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减轻大于或等于30%,但不足大于或等于50%,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尿蛋白定量减少大于或等于30%,但不足大于或等于50%。
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7.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大于或等于50%。有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大于或等于30%,但不足大于或等于50%。无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小于3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评价方法:采用中医症候学评价与实验室理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引入终点事件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估。
第二篇: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1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甜,或伴疲乏无力,视物模糊等主要症状;或无典型症状,但血糖水平符合西医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2.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仍按照1999年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是指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2)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状态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3)糖耐量试验(OGTT)时,2小时血糖≥11.1mmol/L,OGTT仍按WHO的要求进行。
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可诊为糖尿病。(注:以上为静脉血浆测值。如毛细血管全血测值,则空腹血糖≥6.1mmol/L(1l0mg/dL),其他标准相同。)
(二)证候诊断
1.阴虚燥热证:
主症:咽干口燥,烦渴多饮,舌红苔黄。
次症:心烦畏热,喜冷饮,溲赤便秘,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2~3项,或具备主症1项,次症2项以上。2.气阴两虚证:
主症: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或下肢发软)。
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尿频或溲赤,便溏或便秘,舌红少津少苔,或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或细弦,或细弱。
夹瘀症:肢体某一部位固定疼痛或刺痛,或肢体麻木,或肌肤甲错,或口唇紫暗,或面部瘀斑,或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或脉象沉细涩。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2项主症者,或具备1项主症咽干口燥,必须同时具备1~2项次症气虚症状;或具备1项主症神疲乏力,必须同时具备1~2项次症阴虚症状。夹瘀者,只要具备1~2项瘀血症状即可。
3.阴阳两虚证:
主症:咽干口燥,神疲乏力,腰膝酸冷,手足畏寒,夜尿频多。次症: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冒,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尿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溏结不调,舌体胖大有齿痕或舌
质红绛少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本证诊断标准:同时具备主症3项以上者,或具备主症2项(其中后3项必须占1项)并同时具备次症3项
4.瘀血阻络证:
主症:口干尿多,身体某一部位固定疼痛或刺痛或夜晚疼痛明显。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明显。
次症: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涩。
本证诊断标准: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 5.肝胆湿热证
主症: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脘腹胀满,头身困重。
次症:形体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口干口苦。6.肝气郁滞证
主症: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胸胁胀痛、目眩。次症:舌边尖红、苔薄黄而于,脉弦。
本证诊断标准: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阴虚燥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白虎人参汤加味。
常用药:人参、知母、石膏、桑叶、生地、玄参、麦冬、丹皮赤芍、地骨皮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党参、黄芪、五味子、麦冬、知母、生地、玄参、丹参、赤芍等。
3.阴阳两虚证: 治法:阴阳双补
代表方:真武汤合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党参、熟地、山萸肉、山药、杜仲、当归、枸杞子、仙茅、仙灵脾、炙甘草、牛膝、车前子、防己、赤芍、白术、熟附子等。
4.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桃红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赤芍、白芍、川芎、牡丹皮、桃仁、红花、川芎、丹参、莪术、生地黄、地龙、全蝎、水蛭、葛根等。
5.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或化湿醒脾、清泄肝胆湿热 代表方:三仁汤、甘露消毒饮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草果仁、杏仁、薏苡仁、干姜、厚朴、藿香、茯苓、白术、甘草、茵陈、滑石、通草、黄芩、龙胆草、泽泻、郁金、浙贝、木香、车前子等。
6.肝气郁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
代表方:以疏肝解郁汤加减,常用药物 柴胡、白芍、郁金、枳实、茯神、百合、元参、,苍 术、川芎、合欢花、八月札、玫瑰花。
(二)中成药或中成药针剂治疗: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功能滋养肝肾,每次6-8粒,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金匮肾气丸、金水宝胶囊:功能温补肾阳,金匮肾气丸每次每次6-8粒,金水宝胶囊每次3-6粒,日3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复方血栓通胶囊: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每次2-3次,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
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通络。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银杏达莫注射液:10~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止痛。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红花注射液:20-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止痛。适用于夹瘀阻络者。
生脉注射液:10~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轻证患者。
参麦注射液10~50ml加入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养阴扶正补虚。适用于气阴两虚重证者。
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扶正固本,益气活血化 瘀。适用于气虚血瘀者。
(三)特色疗法:
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中医特色治疗。
(1)根据辨证使用针法、灸法及拔罐:每日1次,可左、右肢体交替取穴。适应证:糖尿病早、中期患者。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
辨证进行配穴。配穴:肝俞(肝郁气滞)、脾俞(脾虚湿盛)、肺俞(气阴两虚)、肾俞(阴阳两虚)。
(2)中药外治:包括中药熏洗、熏蒸治疗、蜡疗(蜡水、蜡饼)和中药沐足治疗(注意避免烫伤!)
中药熏洗、熏蒸方药组成:生地、赤芍、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黄芪等。
中药沐足:取生地、赤芍、桂枝、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黄酒、陈醋等适量(约10~30g)同煎,待水温适宜时(约37度左右),盛于足浴器中沐足外洗。每次约半小时。每日1~2次。可舒经通脉、活血止痛。
(3)物理治疗:1.中频脉冲电治疗,2.微波治疗,3..红外线治疗,4.其他
(四)饮食疗法:
1.常规糖尿病餐:主要通过计算患者的标准体重来,制定全天饮食的总热卡以及糖、脂肪、蛋白质的含量。
①测身高、体重确定体型
计算方法如下:
成人标准体重计算公式: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20%者为消瘦,在±10%以内为正常。
超过或低于标准体重的百分比(%)=(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00%。②根据体型和劳动强度计算成人年所需全日总热量(千卡/公斤/日)休息或超重者:25~30千卡/公斤/日; 轻体力或正常体重者:25~35千卡/公斤/日; 中体力或消瘦者:35~40千卡/公斤/日 ③饮食中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分配
一般糖尿病病人每日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含全日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质15%左右;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60%~70%。
对蛋白质的量还要根据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类别的蛋白质。肾功能正常者以谷、豆类蛋白质为好,既有利于营养需要,又可防止血脂升高。肾功能 衰竭者选乳、蛋类蛋白为好,因其生理价高,少产生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等物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
对于脂肪的供给,要防止血脂升高,应以植物油为主,保证必需脂肪酸需要量。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也应足,食量不足,既不利于保护肾功能,久则影响细胞功能和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④安排全天的主、副食及食谱
三餐的主食量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对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病情不稳定的病人每日须进食5~6餐。加餐的食物一般是从正餐中匀出的25~50g主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常常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及夜晚临睡前需要加餐,特别上午9点和夜晚临睡前加餐十分重要。一般认为对非重体力劳动者,每日主食最好不宜超过100g,余下的主食可作为加餐用。2.特殊饮食:
包括低糖饮食、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分别适用于糖尿病血糖控制偏低和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肾病(四期和五期,未透析治疗)等情况时。
(五)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个根据病情的轻重,体力的强弱。个人的爱好及客观条件因人而异。
(六)糖尿病教育:
主管护士进行入院常规健康宣教(住院常规、一般知识如饮食、运动及常用药物知识、注意事项);主管医师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本病人为什么适合此种治疗方案)、转归及预后。
(七)监测:
1.血糖水平:包括全天血糖谱或特定时间的血糖:如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等,以及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
2.一般情况:包括P、R、BP、T、体重指数以及三多一少等症状的改变。
(八)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降糖、降压、调脂、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方案。降糖药物的选择:按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以及伴随情况进行适当用药。
1、初发的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呈急性受损者,可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胰岛功能恢复、血糖好转后,可改用口服药治疗。方案参考2。
2、胰岛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而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者,可选双胍类降糖药为 主,视病情、经济条件以及对治疗达标的要求程度,可同时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或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促泌剂等使用。
3、胰岛功能中度受损,应以上述用药为基础,血糖控制不良时可再联合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或传统磺脲类降糖药。
4、胰岛功能受损严重者,慎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传统型磺脲类降糖药,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可视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合并症的情况,联合上述各类口服药治疗。如出现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伴较重的口服药胃肠道反应则停用口服药联合治疗,以胰岛素替代治疗为主。并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降压药物的选择:
降压药物首先考虑使用ACEI或ARB,二者为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单一药有
效时,可优先选用ACEI或ARB;当需要联合用药时,也应当以其中一种为基础。如果病人不能耐受,二者可以互换。ACEI和ARB对心、肾有独特的保护作用,且有调节糖代谢的作用,一但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应使用ACEI或者ARB。合并大量白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ARB作为降血压首选。使用ARB或ACEI的患者,应当定期检查血钾和肾功能。
降脂药物的选择:
调脂治疗首选他汀类降脂药,如甘油三脂增高明显,也可单独或联合应用贝特类降脂药。
抗凝、改善微循环药:
常选肠溶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前列腺素E1制剂等。
(九)会诊
当确诊糖尿病后应请眼科会诊以早期诊断和协助治疗糖尿病眼病;合并有冠心病、心衰等应请心脏科会诊;如合并有严重的水肿和肾损害时等应请肾科会诊;如合并有严重糖尿病足病时则应请血管外科等协助诊治。必要时应紧急会诊和院外专家联合诊治。三.疗效评价
1.疗效判断标准
包括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主要指标疗效评价,证侯疗效判定标准。①疾病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定方法。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7.0%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空腹及餐后2 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无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
②主要检测指标(血糖)疗效判定标准:按前述《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方法。
显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正常6.5%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
有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
无效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或略有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无或略有下降,但未达到有效标准。
③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按前述《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医证候的疗效判定方法。
临床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四.转归预后
消渴病常病及多个脏腑,病变影响广泛,未及时医治以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可并发多种病证,如肺失滋养,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濡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脉络瘀阻,蕴毒成脓,则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炼液成痰,以及血脉瘀滞,痰瘀阻络,蒙蔽心窍,则发为中风偏瘫;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发为水肿。综观消渴病的自然发病过程,常以阴虚燥热为始,病程日久,可导致阴损及阳,血行瘀滞,而形成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并伴血脉瘀阻的重证,且常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消渴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尤以中老年发病较多。“三多”和消瘦的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早期发现、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规律、饮食控制的患者,其预后较好。儿童患本病者,大多病情较重。并发症是影 7 响病情、损伤患者劳动力和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故应十分注意及早防治各种并发症。五.预防与调摄
本病除药物治疗外,注意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说:“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其中,尤其是节制饮食,具有基础治疗的重要作用。在保证机体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应限制粮食、油脂的摄人,忌食糖类,饮食宜以适量米、麦、杂粮,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定时定量进餐。戒烟酒、浓茶及咖啡等。保持情志平和,制订并实施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制度。
第三篇:消渴诊疗方案的优化
2012年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规范优化总结
本科室对消渴病(糖尿病)诊疗规范进行总结及修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及时修改诊疗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总结诊疗过程中新经验,优化诊疗方案,为该病提供更为合理、规范的治疗指导方案。2012年,本科室对消渴病(糖尿病)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和总结,对诊疗规范进行局部修订及优化。
一、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总结
(一)临床疗效评价
2012年1-12月份消渴病(糖尿病)共收住院病人32例,病人选择性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中医特色疗法(体针、穴位注射、艾灸等)以及西医西药等综合治疗。收入住院的患者32例,治愈28例,治愈率87.5%,好转4例,好转率12.5%,无效0例,无效率0%。平均住院日为10天。所有患者基本都应用中医中药以及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其中采用配合中药汤剂治疗30例,达到93.75%,非药物治疗以外治法25例,达到78.125%,包括膳食与药膳调配、运动治疗、针灸疗法。中医分型为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
(二)总结
自从拟定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后,科室医务人员均能自觉运用方案指导临床,提高了中药利用率,使疗效得到提高。对于消渴病(糖尿病)患者,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优势。但是消渴病(糖尿病)中后期久病入络阴阳俱虚兼证复杂,并发症繁多,其症型的复杂、变化多端给临床辨证带来困难,现有的证型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中医辨证分型有待进一步优化;消渴病(糖尿病)中后期久病入络阴阳俱虚兼证复杂,并发症繁多,西医西药单一降糖无法控制并发症的发展,中医中药在治疗消渴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中医治疗难点与优化
(一)难点:
1、消渴病(糖尿病)中后期久病入络阴阳俱虚兼证复杂,并发症繁多,其症型的复杂、变化多端给临床辨证带来困难,现有的证型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
2、消渴病(糖尿病)中后期久病入络阴阳俱虚兼证复杂,并发症繁多,西医西药单一降糖无法控制并发症的发展。
(二)优化
1、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优化
本科室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消渴病(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将消渴病(糖尿病)分为主症和兼症两个证型,使之更适合临床应用治疗。辨证分型中主症分为七型型: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兼症分为瘀证、痰证、湿证、浊证四种类型。这一优化突出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特色,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疗效。
2、消渴病(糖尿病)分型后临床用药和并发症用药的优化
本科室根据消渴病(糖尿病)新的分型进一步制定新的诊疗方案,主症七型继续应用原诊疗方案的辨证论治用药,兼症四型: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加减;痰证:治法:行气化痰,二陈汤加减;湿证:治法:健脾燥湿,三仁汤加减;浊证:治法:消膏降浊,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
第四篇:消渴病的护理查房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 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糖素。
第五篇:2014腰痛病诊疗方案宣威市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2014)
一、中西病名
1、中医病名:腰痛(TCD编码:BNS:150)
2、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临床诊断与分型
(一)、临床诊断 本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多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合并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并呈典型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或伴有麻木。X线片、脊髓造影、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肌电图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4、病变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患侧下肢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屈踝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力可减弱。
6、腰椎X线片:部分患者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一些间接征象,如生理前凸平浅或消失,甚至后凸,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证:患者腰腿痛如刺,日轻夜重,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阻络证:患者腰腿冷痛,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喜暖怕冷,舌质淡,苔白滑或腻,脉沉紧或沉迟。
3、湿热痹阻证:患者腰腿疼痛,肢体烦热,遇热或雨天痛增,恶热,口舌干,小便短赤,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患者腰腿痛缠绵不愈,劳累更甚,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偏阳虚者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淡苔白滑;偏阴虚者面色潮红,咽干口渴,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
(1)处方:腰夹脊、委中、承山、阿是穴。气滞血瘀型加血海、膈腧;
寒湿阻络型加腰阳关、阴陵泉、足三里; 湿热痹阻型加大椎、阴陵泉、内庭; 肝肾亏虚加肾俞、肝俞。
(2)治疗以局部取穴、远端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每次取6—9穴,随证补泻,每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2、牵引治疗:一般采用坐位或仰卧位,从小量开始牵引治疗。
3、推拿治疗:推拿手法治疗适用于各型腰腿痛病。脱出型忌用斜扳法,且手法以轻柔手法为主。
4、其他中医外治法:
(1)小针刀治疗:适用于疼痛部位固定且病程较长的腰腿痛病。取与椎间盘突出相对应的棘突间隙两侧旁开1.5寸为进针点,进针约3-5cm,行提插、切割等手法。
(2)穴位注射:适用于各型腰腿痛病,可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B6或当归、红花、丹参、祖师麻等注射液,取与椎间盘突出相对应的足太阳经腧穴及患侧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承山等穴,每次取2-4穴,每穴注射1-2ml。
(3)中药熏洗:适用于疼痛较剧且疼痛范围局限的腰腿痛病,采用活血化瘀止痛类方,药用如川牛膝、羌活、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乳香、没药、桂枝等达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的功效。
(4)拔罐疗法:适用于遇寒加重或因受凉发作的腰腿痛病。于腰、骶部局部行闪罐、走罐、留罐等治疗。
(5)平衡针灸:适用于各型腰腿痛病,可选用腰痛穴、肩痛穴、臀痛穴等穴位。
(6)热敏灸疗法:适用于各型腰腿痛病。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
5、口服中药:(1)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牛膝、地龙、甘草等。
(2)寒湿阻络证
治疗:散寒祛湿,温经止痛。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甘草、干姜、茯苓、白术等。(3)湿热痹阻证
治疗:清热利湿,舒经止痛。
方药:四妙散加减: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木瓜等。(4)肝肾亏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止痛为主。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6、西药治疗:急性水肿期应用脱水剂、消炎止痛药等。
7、手术治疗:严格把握手术治疗适应症。马尾神经综合症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四、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五、难点分析及应对思路
根据2013年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估与总结,发现腰腿痛病的治疗难点——急性水肿期的治疗,在采用平衡针灸技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能快速缓解,然而因平衡针灸突出的是及时效应,作用时效有限,患者疼痛的痛势虽有所缓解,但仍要持续2-3天,因此我科引进新型
针灸技术——热敏灸技术进行治疗。热敏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等功效。在治疗腰腿痛病时,能够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活血止痛、扶正祛邪等功效,从而有效巩固前期治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