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开发校本教材的必要性(邹琼)(5篇)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21-30943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4 16:35: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开发校本教材的必要性(邹琼)

浅谈我校开发校本教材的必要性

839114 新疆铁路中等职业学校 邹琼

我校所从事的教育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就业教育”,只有培养出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才能生存并发展壮大。职业学校只有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才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与制约教育品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材,因此,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创建品牌学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我校教材现状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教材版本众多,内容参差不齐,难以选择。目前按出版社划分,有铁道、煤矿、高教、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出版社等版本;按隶属关系划分,有劳动、职教、中专、大专等版本。各版本自成体系,内容差别较大。学校或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多数以是否用过该种教材为依据,其次才考虑教材体系的合理性、内容的实用性及超前性,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2、教材难度偏大,脱离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许多教材没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内容过多、过难,理论性太强,与实际脱节,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校矿山机电专业的《矿山机械设备电气控制》教材、线路专业的《轨道工程》教材就存在这种问题。

3、专业实践课教材欠缺,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操作技能。已有的专业实践课教材大多沿用理论课教材编写体系,虽然知识系统符合传统教学习惯,但缺少行业发展现实性和前沿性实例,不利于和现场“接轨”,学生进入现场角色慢,影响教学效果。如我校线路专业培养的线路工在检查线路时仍然是道尺加弦线,检查效率低。而一线职工是用“线路检查仪”检查线路,能方便、快速地检查出线路的轨距、水平、方向与高低。

4、多数教材内容庞杂,适用性差,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以我校为例,《德育》课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和法律、哲学与人生、民族理论与政策等内容组成;这门课程没有适用的教材,同时购买多种教材会增加学生经济负担,也不切合实际,只能靠抄笔记来弥补,占用了较多的讲解和练习时间。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英语》、《导游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只需学生掌握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学习内容,目前均使用专业教材,只学习其中的1/2或1/3,学生支出大,学习内容少,进而提出没有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质疑。

5、教材的“统编”性,削弱了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学校专业教育的特色。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由于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地域性、不平衡性,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传统、专业教育特色,对教育内容都应有特殊的要求,这些是“统编”教材无法替代的,完全照搬“统编”,就会削足适履,降低了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如我校矿山机电专业的伊吾班全是民族学生, 汉语虽然预科了一学年,但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仍存在一些偏差,学习《矿山机械》、《矿井通风与安全》等专业课时非常吃力。为此,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先学习涉煤有关的专业术语,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6、教材编写周期过长,教学内容与实用脱节。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步入发展快车道。社会已迈向知识型和创新型社会,新的职业不断涌现,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由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加入而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职业学校教材由于受编写周期影响,内容则是滞后的。在教学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将新技术,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教材开发是学校依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合作,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大纲制订、教材编写计划、教材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实施,并在校内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活动。其意义是:

1、校本教材开发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不是“白板”,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感情情绪体验。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内涵。人的个性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不能唤醒就会萎缩甚至泯灭,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个体的个性潜能。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要创新就必须关注个性,关注差异性,创新总是与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而多样性又来源于个性,正是由于个性上的差异,才使得世界缤纷多彩。无论是国家统编教材还是行业教材,大都是要求统一性,忽略了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而校本教材恰恰相反,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出发,强调的是学校和学生的特殊性,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学生的现实展开的,针对学校、学生的问题而进行的。我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发展前途,更不意味着他们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会重蹈文化学习的覆辙。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对他们而言,语言和数理化方面是其智力的弱势领域,但在动手能力等方面可能是他们智力的优势领域,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证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他们的文化基础不成正比。发展学生的智力优势领域,这样既符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符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真正体现我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

2、校本教材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

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者。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比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素养。积极参加校本教材开发是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研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和思考,一方面提高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取理论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

(1)校本教材开发可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每一所学校都希望教师素质得到提升,每一个教师都渴望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在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压力下,大规模地将教师送到校外进行脱产培训,势必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学校的财政通常紧张,教师的院校式在职培训受到时间、人力、物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仅仅依靠不定期的专家到校指导又无法满足学校和教师本人对专业发展的需求。而且,事实上教师能力的真正成长不完全在于职前培训,也不完全取决于职业生涯中的脱产培训,最能对教师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因为新的教育思想必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也只有在教学的探索中才能确定。校本教材的开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面临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气氛,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机制。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并使教师有机会在这种学习组织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校不仅仅只关注外出学习,更关注校本学习,促进学校更积极地将学校视为教师学习和研究的中心、实践与展示的平台。树立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处于这种研究氛围中,感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身对于学校工作及教学的作用,感到自己是这个学习型组织中的一员,感到自己时刻得到学校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在这种学习组织中,经验交流,成果共享,必定会带动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师不断地寻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2)校本教材开发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教材开发立足于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资源优势,将每一位教师视为具有研究潜力的创新人员,充分信任教师,实现学校自我构建。教师在不断的从教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致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解决问题,勤于思考,大量阅读书籍、文献、报刊杂志等,更新了知识结构,扩展了视野。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又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和研究能力,促使教师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继续研究、学习,在这无限的循环往复的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克服难题的喜悦,成为教师不断进取,维持饱满工作热情的动力。这样校本教材的开发就解决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教学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使教师通过时刻进行的具体教学工作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学工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从而不因教学工作占用教师的大量时间而阻碍教师专业发展。

3、校本教材开发有利于促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专业教师通过市场调研、行业咨询、现场实践等方法及时收集教学内容,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全程,他们更加熟悉市场运作和行业实际需要,以自身独特的风格完善对国家统编教材、行业教材的整合与补充,为学生提供行业发展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超前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所以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有利于学校专业水平发展,更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

总之,校本教材作为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载体,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愿我校的校本教材开发体现出我校的职业特色。因为职业特色既是校本教材本身的生命力,也是学生形成专业能力的动力和学校发展的一种潜在的推动力,进而更好地为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第二篇:校本教材开发交流稿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

交 流 稿

四川省绵阳职技术学校 唐云

目录:

一、开发校本教材的起源

二、校本教材开发与校本研修的关系

三、校本教材的基本特征

四、校本教材的构成要件

五、校本教材开发条件

六、校本教材实例

七、小组讨论与校本教材编写

八、小组校本教材展示

九、小组校本教材评价

正文:

前言:(形成讨论氛围)

讨论:你所在学校对校本教材的理解及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情况。

一、我的校本教材开发的起源

(一)“教书”与“专业教学”的区别

(讨论: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有什么区别)“教师”职业,人们习惯称为“教书”,可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由“书”牵着走的,可以看出“书”对教学的重要性。

用传主统的教学观看待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也离不开“教书”这个概念,目前中职学校绝大多数的专业老师,也是按照“教书”这个概念在完成一本本教材的内容,但我认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应该以本专业在相应的岗位上的技能要求,去寻找必要的理论,然后将这些必要的理论整理出来,编写出图文声光并茂的校本教材。

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多以“书”练“技”,而中职专业教学更多的需要以“技”寻“书”,这就有了编定校本教材的必要性。

(二)中职学校教材的发展(电子专业、汽修专业教材)讨论:你所教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审定教材还是自己编教材)展示:中职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先后用过的教材。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

1、多人编写,内容一致性差;

2、与本校实训设备、器材不配套;

3、内容与形式上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距;

3、参加高教出版与科技出版社电子专业教材研讨会的体会

所有与会人员都提到教材需要改编,所有人对如何改编找不到文向,人们一致倾向于以项目教学形式,理实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教材。

后来出了一些样本,但是“项目”性不强,总体感觉只是将以往的“章节”改为了“项目”。

(四)企业培训教材的特点

讨论:你读过哪些企业的培训教材,它们有什么特点。企业培训教材,针对性很强,技能具体,例如:长虹空调培训教材

如长虹厂的空调培训教材,针对某个型号,安装调试,检查,图文并排,很具体,按照教材的指导,学习者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安一个项目的技能。

而类似的中职学校电子专教材,从物质的三态变化讲到空调,很厚一本,整本读完,也只知道“原理”,尚无法动手操作,背离了中职教学重在动手这个初衷。

原因简析:中职教材一直由老师编写,有“大纲”约束,脱不了传统教材的理念,而企业培训教材多同行业专业内专业人士编写,重在实用与动手,对于理论,编者很了解需要多少。

(五)工科专业“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材的要求

讨论:你对“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的理解,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

项目教学环节:

传统工科教学横式:理论(实验)—技能—项目; 项目教学:项目—技能的要求—必要的理论(实验);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

过程式教学:理论—实验—考试

理实一体化教学:技能需求——理论——小组讨论—实验—小组总结—再理论——再小组讨论——再实验—再小组总结„„达到技能要求。

要注意的误区:抓技能放弃了理论,然而工科专业的很多技能需要深入的理论支撑。

(六)教学科研考察中的感受

因学本人参与我校省级科研课题《整体解决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研究》的研究,走访了许多中职学校,大家有一个共识:现在的“书”需要改编。

例如:《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一书,在第一章节中,大约花了近40页讲汽车蓄电池的化学原理,结整学生如何在实际中去识别“+”“-”极还搞不清楚。

(七)2008.5.12的震撼

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让我感觉到,一个中职专业老师,有必要使自己成为专业人员,总结出真正能让学生学得懂的理论,让学生最终在“理实一体”中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这是让我这么多年来,潜心开展校本研修、编写校本教材的动力之一。

二、校本教材开发与校本研修的关系 讨论:你所在学校的开展哪些方式的校本研修

(一)涪城教研对校本研修的指导

感谢涪城进校修,市教科所等领导对我我们学校研修工作的指导与支持,给了我们方向,给了我们力量。

(二)校本研修的目的: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提高专业老师能力、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编写校本教材,最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现理,达到相应的技能,真正“学有所得”!

(三)校本教材编写与校本研修的本质关系:从属关系!校本教材的开发属于校本研修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从我校“汽修专业校本研修”实例看校本研修与校本教材编写的关系:

四川省绵阳职业技术学校 汽修专业教研实例

(涪城区政府主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2012年春伊始,试点班级:2012级汽修专业班。第一阶段:2012年秋 课程设置研究

(一)市场调研:

企业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能力需求调研;

中职汽修专业办学状况调查;往届毕业生现从业情况设查; 汽车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调查; 绵阳市场汽车销售维修现状调查。

(二)分析与研究:

汽车销售与维修行业发现状与人材需求分析 中职学生汽修行业从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中职与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结构分析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三)研究形式:

走访、请教、讨论、参观、教学班实践等。

(四)研究成果: 形成第一阶段新的课程设置

(特点:以技能项目为目标,分阶段集中形展专业课教学)

(五)提出的问题:

中职工科专业班额过大严重影响专业技能教学,建议20至25人每班; 中职工科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需2名专业老师同时授课; 中职工科专业学制过短,不能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 中职工科专业同一时段开设科目过多影响专业教学。

中职工科专业需教总结教学内容,编写适合自身情况的“校本教材”。第二阶段:2013年春至2013年秋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研究

(一)研究内容:

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解 “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形成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内容的形成 “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的形成 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设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必要作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 汽修12.1班的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实一体化”研究反馈

(二)研究成果:

在我校汽修专业形成了以技能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分类为项目的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提出的问题:

“书”引导“教”还是“教”引导“书”

第三阶段:2014年春至2014年秋

提高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与课程设置调整的研究(此项正在研究中)

(一)研究内容

教师技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提高教师技能的途径研究;

学校管理制度对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影响研究;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汽修专业文化教材与教学现状研究; 汽修专业文化课提高方法;

汽修专业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现状研究; 汽修专业专业课教学质量提高方法研究;

(二)力求获得的成果 采用校本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倒置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

“一屏四画”投影法解决演示观看问题,提高演示实训效果;

(三)提出的问题

如何实现专业教师主动提高专业技能 如何有效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第四阶段:2015年春2015年秋 汽修专业校本教材编写(计划写的校本教材)《汽车电工基础》 《汽车电工技能》 《汽车传感器原理检测》 《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

《电喷发动机电气故障分析与维修》

小结:校本研修最终目的:提高中职教学效果!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老师技能的提高;教学模式的改变;教材的改变。

需要解决的辅助问题:教学管理制度的改变;教学设备与环境的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的改变。

三、校本教材的基本特征 讨论:你认为校本教材具有哪些特征?

(一)校本教材的类型:

识读性校本教材,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展示);

教学指导性校本教材,如《汽车电气原理维修》(展示);

(二)校本教材的特征:

1、强烈的技能针对性:

选材先取本专业最直接且最必要的内容,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编者本专业最终的知识需求相当了解,才能编出专业指性很强的专业校本教材。(展示:技能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样本)

2、精练:

编写语言需精练,防止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现象。(展示:语言简练的校本教材样本)

3、与本校的实训设备匹配:

如电子专业的所用的示波器,品牌不一,面板结构不一,校本材需要与之配套,让学生容易将与论课本与实训结合起来。(展示)

(三)校本教材的实质:

你如何教懂了学生,就把它总结出来,归纳起来,做出适合本校情况的讲义资料,就是“校本教材”。

四、校本教材的构成要件 讨论:你理解教材由哪些项目构成

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以文本为主,逐步发展到有图,有的也配合一些光盘(动画或视频)

校本教材的构成要件:文本;图片;动画;视频。

五、校本教材开发条件

讨论:你认为开发校本教材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传统教材编写的问题:

多人编写,难于做成“项目”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观条件

1、首先是老师对中职专业与专业教学的热爱,有没有股热爱谈不上写点什么。

2、其次是负责专业教学(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的老师,要对本专业的非常了解,真正是一个专业人士,并且能在行业中,社会上应用本专业,否则,老师也不知道学了那些有什么用,只能按照别人编的“书”去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针对一门“专业”进行教学,老师就成了教书先生了。

比如汽修专业的老师,书上画着图,写着字,老师看一会,就能站上讲台去讲,但是看到实物,老师就懵,这样的课,谈不上专业课,这就需要真正搞专业的老师编出能引领这些老师的适用教材,也就是校本教材。

当前中职老师基本成了“百科教师”,一些学校安排语文老师上电子线路,历史老师上汽车维修„„这些课程老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安排老师,不知道是谁在勿悠谁。

一堂专业课,要是不知道这堂课的过去是什么,未来是什么,那么,专业课就上成了文化课,这个时候,很需要适合当前情况的校本教材。

3、三是老师本身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如文本的编写能力;图片的处理能力;视频的编辑能力;动画的制作能力等。

4、四是老师需要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中实用的东西往往又是不长钱的。这个时候,老师需要的就是“吃苦耐”,我们经常用这四个字教育学生,但真正自己“吃苦耐劳”地去做些有用的事情,却又是很难的事情。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客观条件

1、学校管理的重视与促进; 例如:我校高度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如经济上奖励;荣誉上倾斜等。

2、学校设施设备件:

如电子专业,需要做个实验,学校什么也没有,那也不好搞。

(四)现行管理制度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影响

学校来讲,诸多管理人员是普教过来的,管理模式与方式走的是普教模式,对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自己编讲义教材不够重视;

就大政而言,讲义教材涉汲“大纲”的、审定等问题,比如我们现在搞的“校本教材”,各方面也在口头上支持,但说到底可能还属于“非法教材”,这对老师们参与这个事情的积极性影响也很大。

六、校本教材实例

《模拟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图文识读性校本教材,目前用于应用电子班、佳仕焊机班等班级教学,效果很好;

《汽车概论》图文识读性校本教材,用于多界汽修专业教学,效果很好; 《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教学指导性校本教材,用于汽修专业教学,效果很好;

《汽车电工基础》图文识读性校本教材,用于汽修专业教学。

七、校本教材编实训

方案:结本本人所在学校与本人所承担的专业教学,选取一个项目,做出一个校本教材编写方案。

(一)情况分板(专业与教学环境)

(二)项目选材

(三)文本提纲

(四)图片设计

(五)动画设计

(六)视频录制

八、小组校本教材展示 邀请学员展示自己的设计

九、小组校本教材评价

邀请其他成员对展示的设计作品作评价。

——完——

第三篇: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要结合学校实际。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相结合,要注意开发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2、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校本教材开发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来进行。公共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选择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术,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3、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4、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5、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6、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7、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二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5、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7、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8、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1、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 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2、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

3、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4、每学年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已有校本课程进行积效评估,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正式教材。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

五、稿酬经费

1.经立项批准编写的教材,其印制费用由学校承担,学校对教材编著者给予稿酬。稿酬金额参照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一般预留稿酬的30%,待一届学生使用后,编者收集学生对该教材的评价信息,并对该教材进行修订,修订后再给付稿酬的剩余金额。

2.经立项批准编写的教材,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奖励。

3.对校本教材审稿人员,学校给予一定的审稿费。本校审稿人审稿金额为300~500元,校外审稿人审稿金额为500~1000元。

第四篇: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新曙光小学 王亭亭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来临了,而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本文将从校本课程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意义上来浅谈一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①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②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③基于学校,是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的影响 外部影响

从“校本”的字面含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来自于本学校的自我研究的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以及教学理念创办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独有的课程,这种课程和其他学校是不同的,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都体现着自己学校的特色,一个学校有着什么样的传统,什么样的特点,都能够从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比如我们学校的主要目标——“培养好习惯”,这是我们的特色教育,从我们“礼仪教育”“习惯教育”“感恩教育”的课堂中便能很快感受到这种好习惯的培养。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好的招牌,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

内部影响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受惠。学校提高声誉,为师生了搭建平台。教师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学生更受到加倍关注,获得知识技能,增加了展示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受益家长得意。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和学校自我更新的机会。

三、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影响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创造性地组织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反思者。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比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素养。

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的,这就要求教师全方面的去学习,尽量掌握更多的知识,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求学口味。促使教师去拓展自己的技能面,使自己变得“全能”一些,这样一来他所能开发的校本课程所选择面才会广泛,才会有喜欢他课程的孩子来学习。

再者,校本课程的上课形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换种说法可以说校本课程是“玩的课堂”,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自然而然的掌握知识,而越是“玩”就越是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如何才能让孩子又玩了又学了,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难的一项工作。这更是要求教师去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四、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改变了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的学习。

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国家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景,由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学生也会在不同的活动之中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培养和发展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拓宽了学生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

传统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没有个性可言,而校本课程就不同了,它所要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孩子喜欢什么,就教授什么,让孩子们能够全面的发展,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全才而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人。只有这样,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成长才会更加健康!

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成就感,产生学习兴趣

一个孩子在平时的常规学习中觉得自己不行了,跟不上了,如果没有他的特长的发展,他就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但是有了校本课程,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在自己感兴趣的校本课上有很出色的表现,一样会让他信心百倍,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再认为自己不行,说自己一事无成,他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信心,可以从“不行”的阴影中走出来,从而对学习部那么畏惧。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一个学校来说是一个创新教育的机遇;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锻炼更是一个提高的机会;而对学生来说校本课程更是一个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是一个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途径。

不论对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十分有利于现代教育的,而它的开发更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华东师范教育学系刊.2000.[2]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张德伟,沈英.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北京出版社.2005.[4]侯秀花.“开放性”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崔允漷,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第五篇:《陶艺》校本教材开发方案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陶艺教学由2006年冬季创办至今已有将近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中我们有过彷徨、有过疑惑,也有过思索和探讨,也学习过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但如何能拿来在我们临池中学进行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我们不断的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开展陶艺、我们如何来开展陶艺、我们将来想怎么样开展陶艺。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一下我校陶艺校本教学的发展思路。

一、我们为什么要搞陶艺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从表象看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宣传橱窗等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但它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动态中的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和深度的一种体现。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陶艺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切入点之一。陶艺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使他成为我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陶艺本身的价值使然。

陶艺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它的产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中国的陶瓷艺

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曾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及至我国的台湾,“陶艺”早就走进了大、中、小学课堂,而且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证明,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新基础的深入开展,“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主动健康的一代新人必定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因而,一所学校的好坏不仅仅停留在升学率的多少,一个学生的好坏也不仅仅是分数的高低,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学校的育人观也是全面的。陶艺恰恰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无比的优势。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说,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中学开设陶艺课程,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最佳选题。它以其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使学生获得快乐和满足,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四)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建设特色学校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办学的归宿。“合格+特长”已成为众多学校实施素质

教育的切入点。“合格”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特长。同时建设特色学校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品牌建设需要,是学校战略发展新的增长点。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环境等因素,选择某一或几个优势方面的工作进行积累和拓展,逐步形成学校的显著亮点,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二、我们如何来开展陶艺

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鼓励鞭策下,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校于2006年起,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从2008学起,我校逐步开设六—八年级陶艺课程,并开始把《陶艺》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逐步编写了教材。在教材的内容方面,遵循新课程标准,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融合,与人文精神相融合,逐渐向综合方面发展,使陶艺校本课程富有时代感。教材的编写还体现了对学生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构建民主、开放的课程开发组织。

建立一支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的重要因素。从2006年起,我校专门成立了课程开发组。一线教师进行陶艺教学方面的探究和实践,搜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例形式,定期汇总教研。做到边实施,边开发,边挖掘,边总结的同步进行的有效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我们先后三次改编写了教材,并逐步生成了适合我校师生的教材。同时为保证组织机构民主、顺畅运行,学校强调三个意识,即校长要有协调意识,分管领导要有服务意识,实验教师要有精品意识,为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良好的外部开发环境。

为推进陶艺教学,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配齐、开设了高标准的陶艺教室、作品陈列柜,设置了专门烧制陶器的窑炉。但由于近两年学校陶艺教室的搬迁,陈列室、窑炉、等一些设施暂时不能到位,但在新校的规划建设上,陶艺专用教室,及一些配套设施将得到更全面的配置。

(三)科学合理课时课程安排

陶艺校本重在普及,使学生在陶艺教学的大文化背景下受到教育。学校全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开展陶艺课。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陶艺教学体验,做到“人人动手,个个玩陶”。每学期每人有8次陶艺教学,每次2课时,课时安排还和美术课教学相结合。陶艺教学和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泥塑、面塑、雕塑、绘画等教学的整合,开发陶艺校本课程,构建大综合的陶艺教学特色之路。

(四)陶艺校本教材的编写

我校陶艺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是建立在老师上实验课,开展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随着陶艺课程的研究与推进,老师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厚积薄发,在专业刊物的指引下,编写了名为《陶艺》的陶艺校本教材。教材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确立课程总目标 :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陶艺发展史、陶艺技法,从经验中探索、把握基本陶艺造型语言。

2.通过作品设计与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寻求,加强空间造型能力。3.通过制陶实践过程,主动探索尝试表达新颖的设计途径与方法。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体会陶艺是人类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语言,为日后进一步体验陶艺作铺垫。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课程年级目标。低年级:

1.以培养学生喜欢玩泥巴为主,不急于要求学生塑造出作品,在游戏中体验泥巴的硬、软、干、湿等不同性质并自由自在地进行变形,以提高其兴趣及信心。

2.鼓励学生多尝试各种技法、探求陶土的可塑性。如揉、搓、切、打、挖、刮、堆等技法,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探究。

3.能够捏塑出各种简单的几何形体,如长条、球体、立方体、泥板等,并进行简单的图案刻画。中年级:

1.尝试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陶土的造型创作,如木棒、牙签、竹筷、铁丝等。

2.能够把握雕塑造型的立体感,感受陶土潜在的美感特性,并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3.尝试运用各种技法制作平面的或立体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其造型能力。

4.逐步养成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并拍摄照片,作简单的介绍,养成乐于与人共赏的习惯。高年级:

1.喜欢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发现其意义并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自主探究,有自己的心得。

2.培养学生有计划性的工作能力,在实际创作之前,能根据构想草图,预想必须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以及制作步骤,有顺序地进行创作。能注意到特体量感与动势的表现,并逐步接触拉坯,学习简单的釉色法。

(二)教材编写的原则:要求教材要适合12岁以上年龄段的学生。遵循以“玩”为主宗旨,以感受陶艺,享受玩泥的快乐为主线,以人文性的语言贯穿整个教材。本教材突出“两个易”:

1、陶艺技巧和知识学生易接受,要与中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相适应。

2、学生的材料容易搜集,如课余练习黄泥和橡皮泥均可成为陶泥的代用品。

(三)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与多学科的整合,是突出了“六个结合”:音乐与陶艺的融合,语文文学与陶艺的融合,历史与陶艺的融合,生活与陶艺的融合,民间艺术与陶艺的融合。陶艺和综合实践相融合。例如:音乐与陶艺,由音乐欣赏到乐器的触摸了解再到我做的乐器,学生听觉、视觉、手觉、感知、了解、创造。一堂校本涉及多个认知领域。又比如历史与陶艺的融合,有一课叫《我做的兵马俑》,我先让学生网上了解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让学生进行描述,想象。最 6

后假设自己是考古工作者,请他复原当年的兵马俑原貌。学生对这样的课非常感兴趣。其作品呈现出来的创造性常常让我们感到惊奇。

(四)过程性评价在三册教材中得以体现。低年级是“快乐的陶艺学期”,中年级是“发展的陶艺学期”,高年级是“收获的陶艺学期”,每册对学生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更新。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遵循评价的趣味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原则,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还加入了家长的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学期结束后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收获,使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一体化。

三、探索陶艺校本的进一步发展之路

虽然我校陶艺校本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觉得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尤其是教师在持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迫切需要明确校本进一步发展目标,制定是陶艺发展的近三年规划,寻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我们将增加和完善以下措施。

(一)开展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的理论培训。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关键在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新课程的热情与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准备进行以课题研究为支撑,通过校本科研、校本教研加强培训。要求老师业余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的自学,并寻找机会向陶艺家请教有关陶艺专业知识,使我校的课程开发既有课程理论方面的支持,也有专业知识上的引领。老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做到有课题,从实际教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写出相关的论文与案例。老师科研意识的形成,提高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校本重在普及,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校本的开展能让更多的具有陶艺天赋的学生被发现从而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1)、课外陶艺兴趣小组 就能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需求,学校要更好的组织陶艺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玩陶。课外兴趣小组人员和时间,以各年级喜爱陶艺的学生组成,限全校20-30名学生。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兴趣小组重在提高,学生制作出一件件充满艺术气息,富有生活气息的精美作品就是成果。

(三)方法和措施: a.档案记录:兴趣小组每人都有档案,记录其学习陶艺的心得感受、个人看法的文字资料和他们的陶艺作品图片数据库,注重收集学生的个体成长资料。b.作品宣传:每人作品用数码相机采集,文字用电脑存盘。发布于学校网页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社会知名度。c.陶艺活动:可以让学生成立陶艺公司,开展作品收藏、馈赠亲友、精品拍卖等艺术活动。以提高学生陶艺制作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四)加强陶艺教学的横向联系,走出去,请进来。以区域研讨,观摩课,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教学交流,拓宽思路,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五)成立教师陶吧,让每一个教师体验制陶的乐趣。在陶吧里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营造全校师生玩陶氛围。

(六)设立陶艺教室家长和学生开放日,陶艺教室家长和学生开放日可以在陶艺实验中得到体现。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

1.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通过边实践边开发的策略过程,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水平。陶艺课程的成功开发,有利于学校课程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及课程资源的优置化,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成为了学校的品牌课程,凸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2.陶艺课程的有效实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发展感知能力和三维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总之陶艺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玩泥巴中培养了审美情趣,享受到了成功和快乐,真正落实了“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结语:艺无止境,所以从事艺术的人是快乐的。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你的付出使他人得到快乐。陶艺教学是快乐的。

临池镇初级中学美术教研组

2010年3月

开发校本教材的必要性(邹琼)(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