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编辑:静水流深 识别码:21-108340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9 14:17: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思茅二小振兴校区

卢永珍

摘要:要真正让教育良性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全体教育工作者思想上要改变,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已任。以德育为首,做到五育并举。做到育人教书并重。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应该怎么做,还要知道不该怎么做。

关键词: 师生 关系 方法

一、前言

新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个性发展的要求日益强烈。未来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将是研究性教学为主, 加上个性化的集体教学,人们开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但也必须看到,旧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且有它的顽固性,其主要表现为“一压、二包、三放弃”。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下面是本人几点拙浅的心得和体会。

二、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1、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本校时常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使之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水平,认真改进教育方法,真正地尊重、信任学生。同时对学生也要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理解教师的看法,这种谈话无 形中成为知心朋友之间的体己话,这就是所谓“润物细无声”之谓也。然而教师终究是教师,学生终究是学生,除了自我教育之外,还需有道德高尚、知识广博的长者的指引。因此,要重塑教师的形象,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对学生严而有格,亲而不俗。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1)导师。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既关心学生吸取知识,更注重丰富学生情感,健全学生的身心,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

(2)朋友。与学生交朋友,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一个标志。教师这个神圣庄严的词汇快要和“朋友”划上等号了。师生关系发展的趋势是合作的朋友。学生迫切要求架起与老师的友谊之桥。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 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互敞心扉,是学生决策的参谋者,是他们苦恼的倾听者,是学生依靠的良师益友。

(3)助手。教师应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帮助他们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帮助他们战胜学习知识中的种种困难,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老师要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助手。

(4)楷模。做学生的楷模,教师是学生踏进科学宝库的引路人,是传播文明,培育人才的人梯、铺路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性,是学生最直观、最生动、最重要的师表。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素质,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

(二)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趋势,多采用表扬和奖励,少一些批评和惩罚

教育理论上,主张多采用表扬和奖励,少采用批语和惩罚。这是对的,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的。这不是提倡我们老师要对学生一味地进行表扬、摒弃批评,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多角度地给予鼓励,给予关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我们的学生现在正处在思想尚未成熟、各种新颖的观点和思路都非常旺盛的黄金年龄阶段,学生的可爱之处在于他对身边事物的好奇,从而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很多学生的 3 兴趣都是从一些突发奇想的思维或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中培养出来的,如果能够加以合理、积极地引导,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思维就能被很好地调动,从而产生兴趣,甚至取得一系列为常人惊叹的成果。

(三)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转换角色,让师生间多一些理解。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核心,是积极行动的向导。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爱的魔力呢?“锅不热,饼不靠”是句俗语,说的是家长要爱子女的道理,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释放自己的爱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迷人的景象,得到爱的回报。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感染 学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对知识热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能获得尊重和爱戴,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对老师不爱甚至反感的学生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秩序、学好老师所任教的课程。只要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就能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四)教师的素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既要洋溢着迷人的才情,又要闪烁着人格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要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非靠威严的面孔、靠教师这一特定的身份,靠的应该是丰赡的学养,“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部内容丰富深刻、文笔生动细腻、装帧精美的好书。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 流常新的小溪。那么,喜之爱之观之聆之掬之饮之者必众。

(五)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时,师生情感才会交融、配合才会默契,这样就能很好地实施教育了。兴趣和求知欲是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是一切人成长的起点。爱默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他不仅可以比较轻松的学好这门课程,他还会对授课老师产生由衷的喜爱。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知道,我们曾经是那么喜欢甚至崇拜那些把课上得生动活泼的老师,我们曾经为那些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课堂而陶醉,我们曾经还刻意地去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一个教师赢得学生喜爱与尊重的主要场所在课堂,失去学生喜爱与尊重也常常在课堂。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当下大气力于课堂,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追求师 生互动。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教育的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走进课堂,将生活体验和感受与课堂学习相融合,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六)改进评价机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手段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推动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一改以往的期末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尝试采用在本班学生范围内自评加互评的方式,简洁客观地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最后互相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来,营造了一种和谐、团结、向上的评价气氛,用积极的态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时间上灵活机动,可在学期的任一阶段学习中进行,它对生生间的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式中的一种,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这一评价机制是科学有效的,它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批评,学会了听取意见,学会了承受不同的声音,学会了自我完善,学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善待他人,它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是科学、灵活的,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运用。

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 会多出一批好学生。适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也是师生情感建立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学生都希望教师尊重他们、肯定他们成绩和进步。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表扬或批评某个学生时,不仅会激起这个同学的情绪反应,也会引起其他同学对教师或亲或疏的情感。教师要慎用批评,善于表扬——真诚的不做作的表扬。西谚说,温暖的阳光会比寒冷的狂风更容易让人脱去外衣。据说美国的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从不用“不”字,总是给予热情洋溢的赞许,我们教师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可以说,赞许的情感体验会比世上一切的批评更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细致、系统的工程,采用什么工作方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书育人有法而无定法,不可生搬硬套,但只要多花心思,注意积累和交流经验,工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我们不愁没有提不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他们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朱益明、秦卫东、张俐蓉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2_年4月

【2】《素质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吴敏、夏惠贤

(《上海教育》202_年9月)

【3】《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谢利民(《课程·教材·教法》202_年7月)

【4】《新时代需要新型师生关系》希望中学 王新军

第二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沁阳市外国语中学孔小利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怎样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一直是大家致力研究的课题。俗话说:情通则理通。只有关系和谐,才能彼此理解,处事顺畅。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则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实验改革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首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教师要拥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精心施教,赢得学生认可;教师要有健康的情绪,能自我控制好情绪,并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要拥有新时代特质,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现代科技的产物如智能手机、游戏、QQ通信、微信、等不能一概拒绝,不让学生接触,要正确引导。我想这样的老师学生没有理由讨厌。

其次,用心爱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皮尔逊说:“ 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任何教师喜欢的事,甚至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科目。”足可见“爱”的力量。人们还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既然师爱如此重要,那我们就来爱学生吧。

再者,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里,让每个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比如,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学生会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允许学生说不,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对症下药。

最后,研究学生,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大限度的去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情况,因材施教。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也好,个人或集体卫生也好,班级管理也好,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好与坏都由学生行为来决定的,教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我采用多个班长轮流制,班级里的事,由几个班长和大家商量决定。学科的问题由课代表结合学生、任课老师来解决。学生都动起来了,教师自然就“轻松自如”,结果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加感受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这是一种师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是需要老师精心呵护的!

愿我们大家工作愉快!

第三篇:论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和谐

岑溪市南渡镇第三中学

摘要:

渗透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和谐”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完美境界、内在动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是及其重要的,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思考、探究。

1、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江泽民主席提出21世纪要“与时俱进”,这个时代国外国内最先进的也在积极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老师要适应这个时代的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深入学生,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疑惑、苦闷和难处。沟通就成了师生之间彼此了解的桥梁,这座桥梁的架起,会形成一种息息相关的新关系。而不是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要求学生学这样、做那样,在彼此的心里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吧身份减低一点,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为学生排忧解难,赢得学生的信任,愿意和老师和谐相处。

2、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动力。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同样也适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爱不只是对事业的爱,而是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源泉。每一个学生都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导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切莫把自己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带到我们的课堂里面,这样师生的距离只有越来越远,这就是过度的自我。过度的自我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叛逆心里,这对和谐课堂也是不好的,试问学生都不与你合作了,还哪来的和谐?都说微笑的力量是强大的。假如我们教学生时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用一课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爱的的温馨。

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源泉。教师必须清除对学生的成见和印象定势,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应该说每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双差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容易看到好学生的优点和差学生的毛病,对好学生的缺点和差学生的优点往往有所忽视。这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以往表现所形成的印象定势造成的,要做到及时夸奖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消除这种定势。特别是对差生,在认识上,行为上所表现出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夸奖,这种夸奖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而促进其思想和行为自我优化。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脾气很倔,心里承受能力差,上课的时候也总是不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有一次,他在课堂折青蛙,被我看见了,我走过去想把他的“杰作”没收了,但看见他手里紧紧地拽着的青蛙,犹豫了,笑着说:“马明,你这般的手巧怎么不早说呢!说说看,还会些什么呀?好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手工大赛上露两手?”马明看见我的笑脸,脸上的紧张变为了不好意思:“有机会我一定不让您失望。”果不出所料,在大赛中,他获奖了,因为有了老师的肯定,他改掉了以往的坏习惯对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了。

3、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平等的待遇,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角度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没一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甘甜。

4、师生间的互动,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保障。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勇气。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教师对一些学习上比较困难、从不或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充分予以关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视。后进生也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5、师生间的彼此欣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师生心灵中的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关系和谐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情感输出是难以达成的,缺乏情感的沟通,无论教学效果还是师生交往,都是乏味的;只有师生双方都有付出,才能双方都有收获。首先是学生对老师的欣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老师在充分地展现个人的魅力的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对这位老师的评价也就逐步形成:或喜欢或厌恶或欣赏或麻木。其中最有利于教学的当然是“欣赏”。因为一旦学生欣赏老师,那么自然就希望尽量多地从其身上学到各种知识,于是这样的学习就主动了,其效果自然不会差。而“欣赏”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的往往是对特别优秀的学生的欣赏,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确超过了老师,让老师刮目相看。而更关键的是对一些普通的学生甚至是“差生”的欣赏,这样的“欣赏”即是一种发掘闪光点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之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机会得以展示,是因为它们都被表面不怎么优秀的成绩所掩盖了,于是原本可能的“闪光点”就会逐渐淡化以至于消失。相反,如果这些“闪光点”能在瞬间被老师“捕获”并加以引导,学生的一生都有可能因此而被改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与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44年1月。

3、《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202_年。

4、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2_。

第四篇:浅论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论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纲)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感念

四、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共存

(二)共生

(三)共长

(四)共创

(五)共乐

五、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打破传统“师尊生卑”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并在生活上给学生母亲般的温暖

(五)提高自身修养

1、提高思想和学识水平。

2、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六)在活动中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七)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小策略

1、换位思考

2、兴趣融合

3、灵活运用批评

4、恰当赞赏

5、及时反馈

六、小结

七、参考文献 浅论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摘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如果把教育从广义上来,就意味着中国同样有着五千多年的教育历史。然而,悠久的教育历史在带给我们丰富经验的同时也禁锢这我们的思想、教育观念。在这个民主社会,传统的“师尊生卑”已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把师生关系进步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的新型人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师生关系的质量。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新型 发展 师生关系

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春天。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共存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共同构成的双边性活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完成自己的教授任务,必须有学生的配合。同样,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否则教师就成了无观众的演员,而学生则成了没有引导的自学活动。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把师生双方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他们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凭借教育教学媒体,共同按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运行,有效地完成其任务。

(二)共生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着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自身经验与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然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存在这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年龄特征,教师应该遵循这一规律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寻找学生生长点的同时也应该刻意寻找自身进步的生长点以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满足课改需要,然后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师生共生才能使其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始终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才能萌生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三)共长

孔子的教学相长原则向我们诠释了师生关系的深刻内涵。“学然后知不足”使学生经过反思、内省懂得了知识的浩翰,明确了人生是一个不断将社会经验、人类文化遗产内化的过程,个体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知之少到知之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教然后知困”使教师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常流水”的道理,教师会暗下决心汲取更广泛的知识养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做到教学的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共创

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课改的需要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够因循守旧,教师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重组教材,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新体系,要寻找和运用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强而有实效的育人方法。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力,教师的创新能力越强,驾驭教材与课堂的效果也就越好,其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就越佳,具备创新能力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而且教师还要把自己的创新意识投射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重组已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单一的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学习。这样教师与学生就达成了“共创”的教、学活动。

(五)共乐

教学活动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师生完成各自相应任务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学习兴趣和教学兴趣,寻找教与学的快乐并从中体会乐趣。

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共乐,就是指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共同快乐成长;在教学时相互合作,愉快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则愉悦地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打破传统“师尊生卑”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会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愿“屈身”与学生平等交流。这种固步自封的行为不但不能适应课改要求,更严重阻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决定了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应改掉一味灌输的落后方法,通过自己的巧妙设计,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特点进行教学。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学习、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去精神,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意识。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倾向和气质进行教学。当然,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不要求“一对一”教学,但应该统筹兼顾。例如:一个班有三十名学生,而这三十名学生中有“胆汁质、多血脂和抑郁质”三种气质类型,教师就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教学方式,兼顾三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没有被忽略,从而对教师产生好感,使师生关系得到稳固。(四)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并在生活上给学生母亲般的温暖

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同样的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爱之能劳乎,忠焉能勿悔乎。”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使师生感情亲密无间。其实,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有至深的感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工作的不仅仅是创收知识与技能还意义在于唤醒每一颗善良的童心。班级中集体生活中学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或是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温暖学生的心,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尤其是作为小学教师,多关心孩子更能打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唤醒他们善良的天性。

(五)提高自身修养

学生知识在不断增长,追求的目标也不断地提高。为师者如果不能始终让学生折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也会逐渐减少。教师应不断地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形成勇于进取、严谨治学的优良作风。

1、提高思想和学识水平。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坚持经常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的品德、学识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感情上接纳老师。

2、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学生的思想认识在不断提高,对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洞悉得清楚,老师的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人格魅力会使学生折服,教师应做到举止得体、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一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方能从精神上吸引学生,从而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

(六)在活动中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活动,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与学生多交流。在活动中,教师既要做活动的领导者,又要做活动的参与者,让学生感到老师既可敬,又可亲。活动搞得越好,它的吸引力就越大,班级凝聚力就越强,它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加深理解,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

(七)当然,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时教师也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小策略,以达到深入交往的目的。以下是我认为比较使用的几个:

1、换位思考

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情感、兴趣,理解学生的不成熟的态度和言行,多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

2、兴趣融合

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与学生兴趣的融合点。

3、灵活运用批评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要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批评方式。学生犯了错要批评,可在批评之后应该给予安抚,这种批评不仅学生易于接受还能不伤害师生关系。

4、恰当赞赏

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表现加以赞赏,但在赞赏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和不及,使学生产生骄傲感和沮丧感。

5、及时反馈

通过信息反馈,让学生对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利于教师教学工作改进,还利于建立教师的亲和力和加深师生感情。当然,反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面对面交谈,可以是课后提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是匿名信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语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的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施克灿等.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5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7

4、陶仁,沈雪松,周文斌,钟琦.教育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_.4

5、胡永萍.学校心里健康教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_.8

6、郭亨杰.童年期发展心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_.6

7、阴国恩,梁福成,白学军.普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1

第五篇:建立良好课堂氛围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课堂氛围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只有对自己、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什么新课程标准如此关注教学氛围呢?因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为。了人的发展。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宽松、民主、和谐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氛围,这也是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一、营造和谐氛围,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在压抑的时候,神经细胞就处于昏眠状态,思维就会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华裔教育博士黄进愈进一步指出:“能力要创新,需要鼓励,需要生长的环境。”因而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允许不的同意见存在,让学生不带任何压力地去主动参与学习;为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供广阔而自由的空间,营造有利于积极发展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宽松而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才会兴盎然,思维活跃、趣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自我表现的愉悦和获取成功的享受,于此同时,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人认知和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充分考虑到认识因素的同时,还要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充满爱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则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更加浓厚。再说,情感本身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共同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作为受学生尊敬的老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所以,教师要用尊重、平等、爱护等人类最高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