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大众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五篇模版)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21-54517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26 04:32: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众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报刊、广播、电视、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和娱乐,大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无一不和大众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众传播的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周围,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现代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众传播为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首先一个是网络和媒体利用网络利用自身优势,滥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的上位加薪等各种一己之私,引导网民进行各种网络炒作、网络暴力,哪里有暴力,哪里就有热点,事件炒热了,那么媒体和网络背后的操纵者便得益了。

陈凯歌先生在2012年所拍摄的电影《搜索》,反映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现象。《搜索》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叶蓝秋的企业白领,因一次的公车不让坐事件,引起了媒体和网络对她的各种人肉,谩骂和攻击,最终她选择了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这一场网络暴力。而最终的事实是,叶蓝秋乘坐公车时,刚刚获知自己得了癌症,而且还是末期,心情的不好导致了自己在公车上的失态;另外她也不是小三,至始至终是个清白优秀的女孩。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和网络可谓就是那个幕后的黑手,推动的整件事情进入网路暴力的白热化阶段。面对收视率、受众关注度、转发数、评论数等等这些可量化的数字,记者不断挖掘一些所谓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说白了,但凡是相关社会矛盾,都会引起极大反响,让记者功成名就,于是放大这些矛盾点并通过文字、镜头不断激化它,成了许多记者热衷的事情。有时候也不禁让人反思,每天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都是负面的新闻,大众是不是真的需要被灌输这么多反面信息,来让大众相信我们的社会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再这么下去,难不成要退回到黄色新闻时代?!

在2007年,炒得最沸沸扬扬的一件事。莫过于杨丽娟疯狂追星,其父不堪打击跳海身亡一事了。事后,人们开始反思,有人指责杨丽娟的不孝,有人把悲剧发生的根源归结为杨父杨母的过度纵容......然而,在这场悲剧中,我们的媒体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在杨丽娟事件中,媒体的做法在本质上是把杨丽娟的病态作为一个新闻卖点,以煽情的风格报道事情的真相,以满足小市民的猎奇心理,而终极目的就是趋利。在杨丽娟自己7年后的一个回忆中也提到:造成当时的悲剧自己的固执任性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媒体的推波助澜让事情更加恶化。媒体的种种行为,比如直接资助杨丽娟,企图制造新闻、错误引导舆论,助长不良之风、报道不公正,对当事人刘德华的恶意诋毁等做法,将这个悲剧一步一步地推向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这些由媒体和网媒的恶意炒作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是何其多,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个普通人,可是在经过各种媒体的恶意炒作之后,多少人的生活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多少人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像叶蓝秋和杨父那样不堪现实而选择了结束生命?大众传媒本应是作为传播的一个把关人,但眼观现金的社会,我们还能十分笃定,大众传媒是把关人而不是刽子手吗?

其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法律在很多方面还涉及不到,于是,有很多,便钻了这个空子,进行着各种人肉搜索,恶意炒作。用句话形容我们时下的网络传播:想抓小辫子?永远都有!想找源头?休想!网络时代里,我们看到集体的力量的同时,也看到了集体的暴力。

在2006年发生着这样一件真真实实的网络暴力事件。2006年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了一组虐猫视频组图,视频中的小猫被一穿着高跟鞋的女子用鞋跟践踏致死。虐猫视频公布后,网媒兴奋了,网民愤怒了。于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各大网站争相追贴,引导着一场网络暴力。网民们开始人肉,并最终查出了那个女人的底细,甚至疯狂追至当事人家中辱骂抗议。到之后央视《新闻调查》介入进行报道,才知道所谓的虐猫女人,其实就是一个跟我们一样极其普通的人,甚至她还是一个寡言勤勉的护士,她有她的生活困扰,也有我们的喜怒哀乐。而她虐猫的背后,也是有难以言述的原因的,离异,家庭困境,工作停滞,这些都让她掉入了人生最失意的一个阶段。她借小猫来发泄的确是一件很不道德,让人不能认同的事,但是,人固有错,何以如此不留余地,非要闹得全天下都知道,让全天下的人都去憎恨她,羞辱她呢?

网络传播在现代告诉发展的社会里,本是一个非常方便的一个传播工具,但并不能意味着我们可以运用这些便利来发泄自己的暴力,去伤害别人。这种虚假恶性信息的泛滥,不仅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形象,更加伤害了某些社会的弱势群体,造成社会混乱,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兰州城市学院抢座引发血案事件,抢盐事件,虐猫女事件等,都应该引起网民和网络媒体的反思。

大众传播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传播形式,应当是具有组织性和法律性的,而我国的大众传播在这两方面,恰恰是相对落后的,只有建立健全的传播监督机制,明确传播过程中的法律责任,我们的大众传播才能够更彰显其优势,真正成为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利的手段。

第二篇:大众传播给人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大众传播给人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大众传播对人的正面影响:

第一.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人们传递着信息、知识、思想和观点、广告等。它具有公开性、时效性、覆盖面广等特点,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精神风貌。

第二.为我们提供大量新信息,成为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到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和我国的战略决策,小到日常生活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和更新,还有我们感兴趣的,有能力的接受各种科技知识、文学艺术、人生哲理等等,大众传播媒介都能提供。这些信息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对我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法则、定律等,是极意义的。同时,各种音、像和文字信息也丰富了文化环境。对于充实、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材料。

第三.促进我们价值观念现代化。现代人,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我们总是要与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的,它是我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在接触过程中,与社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价值观念也就能逐步形成。如对人的尊重,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竞争创造、个人发展的要求和娱乐的需求等。因此,大众传媒媒介是促使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社会是我们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并使之内化为个人行为方式的过程,随着大众传媒媒介的增多,为我们独立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也有利于我们养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化过程的加速明显的表现是,我们越发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的社会意义及对自己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渴求表现在与同辈人交往的日益加强。

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负面影响:

第一,大众传播媒介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现代社会的人们少不了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的接触,每一个人都不能离开它而单独存在,有的甚至依赖它,这种传播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这种交往方式乃至思想观念都对我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这种舆论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舆论会强化思想教育的影响,促使人们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而不良的社会舆论,这会消弱甚至抵消思想教育影响,更不利于人们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面对大众传媒给人带来的种种利与弊,我们应做到,争强科学载体观念,提高大众传媒时代个体的人文素质;树立传媒思维观念,有针对性的提高个体的媒体素质;坚持增强开放互动观念,提高个体的交往互动能力;增强辩证思维观念,进一步健全教育个体人格使得大众传媒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第三篇:浅谈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

浅谈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

摘 要:本文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了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产生的基础、发展的过程,并从大众传播的功能(新闻、宣传、教育、娱乐四个方面)概括了现代大众传播的某些负面影响,最后解释了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拟态环境的出现使大众传播产生了误导作用。

关键词:大众传媒 误导作用 拟态环境

大众传媒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关于它的定义也有种种,但是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他的全部特征,只能做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比较赞同郭庆光教授的界定: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这个界定容量很大,关于大众传播的特点都能从中找到。传播者、传播手段、传播的对象、传播的内容、传播的过程、以及由这五个特点衍生出来的传播的范围。其中传播过程的单向作用性质为大众传媒赋予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负面的。

西方早期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来。持肯定态度的有:美国政治家J.布来士围绕报刊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问题,探讨了大众传播与政治民主进程的关系;法国学者G.塔尔德注意到了报刊的社会和政治功能,认为报刊对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贡献,就是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公众;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也对大众传播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在他看来,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得某种组织性之际才能够成为现实。库利认为,近代传媒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间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另一种态度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众传播事业集中和垄断的加剧而形成的,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使大众传播成了垄断资本和少数特权人物操作舆论的工具。二次大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的加剧,进一步招致了不少学者对大众传媒的激烈批评。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扎菲尔德和著名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大众传播使现代人满足与肤浅的表层信息、具有“麻醉神经”的负功能的观点。

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上述两种观点,在当代传播学研究当中还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尤其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兴起、各种媒体的整合,使大众传播的强大功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容易使人们对它的某些负面影响放松或者懈怠,我们必须提高提高警惕,从深层意义上对其负面影响进行理性与清醒的认识。

大众传播产生社会影响根源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目前正统的说法是施拉姆总结了拉斯韦尔和赖特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的四功能说,即:(1)监视环境;(2)使社会各不同部分相互协调以适应环境;(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4)娱乐受众。简单的说,就是“新闻”、“宣传”、“教育”和“娱乐”这四大功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在产生积极影响的时候,同时也就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正负影响总是相互依存的。

一、在新闻报道方面的负面影响。在新闻报道中,与社会公德和公

认的善良风格不相符合的内容;不适宜宣扬或公开提倡的内容;可能导致受众不适当的模仿的内容;以及其他可能误导受众或导致不良后果的传播内容,如果堂而皇之出现在媒体上,尽管具有一定的可看性,但总整体而言,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比如:不尊重报道当事人的隐私权的内容,对无辜当事人或受害者的个人资料不适当的公布,这固然使新闻的内容 1 更为详尽,同时也可能导致事件的受害者受到更为强烈和持久的再度伤害。

二、在宣传方面的负面影响。正面宣传中因宣传手法、内容、传播

方式不当产生与宣传初衷相左的效果,使正面宣传的作用被削弱、甚至抵消。比如正面宣传过头,就会产生虚假的现象,有些宣传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有些内容本身存在一定的争议,如果宣传只注重一个方面,以偏概全,从而导致内容被错误理解或引起歧义。

三、教育方面的负面影响。网络有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教育,并且在

众多的信息产品中,教育类占了绝对多数,利用网络教学或者说是多媒体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问题在于,依靠这种教学环境成长的孩子,知识积累更加迅速,情感教育明显缺乏。记忆效果趋于强化,思考引导明显淡化。技术支持不断发展,伦理约束明显滞后。这一项负面功能在网络世界中表现得尤突出。整日对着机器在游戏中学习,没有真实环境里的情感交流,会使孩子产生人格分裂。另一方面,制作者太重视将技术性的东西突出,思考的空间却很少,除了眼花缭乱与查找方便之外,很难本带给读者思考引导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收获。

四、在娱乐方面的负面影响。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决定了大众传播所呈现的多层次的特点,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突出世俗化、平民化、娱乐化的价值取向。世俗化传播为受众提供一个宽松合理的感官享乐空间的同时,又过分注重感性欲望的满足,从世俗单纯意义上来理解生活和人生,将享乐、娱乐视为生命价值的重要组成。媒介一味注重和迎合大众口味,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了传播文化的庸俗化、媚俗化。突出表现在大众娱乐节目的雷同、低俗。拉扎菲尔德和默顿认为,过度沉湎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在给受众带来瞬间感官愉悦的同时,也导致了心灵的空虚与麻木。

事实上,大众传播既能监视环境又能歪曲环境,既能整合社会又可引起社会动荡,既能教育人又能造出一披庸人,既能娱乐人又可能毒害人的身心健康;大众传播只要发挥社会功能,必然产生两方面的影响,换言之,大众传播固然可以有效地引导受众,但也会误导受众。

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的产生是因为大众传播的误导作用,使受众不能知晓事实真相或传播者的真实意图。大众传播的误导,不是具体的传播制度、传播者、传播过程引起的,而是由大众传播的本质决定的。大众传播在现实的个人和现实的环境之间横插入一个“拟态环境”,这一媒介环境就构成了大众传播误导的主情境。随着历史的发展,误导和正确引导在不断转化。人类文明是在传播对误导的扬弃中曲折前进和扩散的。

因此,我们对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性质都不能简单地作出结论,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信息系统,我们研究大众传播积极功能的同时,必须对它的负面影响有足够的认识,及早防范,尽可能地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传播媒介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民.《我国大众传播的价值取向及其世俗化倾向》.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 朱 亚.《浅谈现代大众传播的某些负面影响》.新闻记者

[4] 赵 民.《大众传播中的反面示范作用及其对策》.探索与争鸣

第四篇:商业贿赂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商业贿赂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答:商业贿赂具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方面尤为严重。

第一,商业贿赂背离了市场经济对公平竞争的要求,破坏了正常的交易秩序口商业贿赂使诚信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第二,商业贿赂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商业贿赂不仅使交易的天平向行贿者一方倾斜,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技术、生产的进步,还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销售方便之门,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商业贿赂特别是医院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中的贿赂行为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冲击。目前我国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普遍虚高,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用来支付医院采购主管人员的高额回扣,提高了医疗费用成本,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造成很大的冲击。

第四,商业贿赂已成为滋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温床,诱发了仇富、仇官心理,严重地损害了社会和谐。

第五,商业贿赂将直接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环境瓶颈。许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就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不行贿很有可能失去市场;另一方面,受贿又要受到美国《海外反腐败法》等法规的制裁,投资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第六,商业贿赂损害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演变为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依靠商业贿赂发展壮大的企业是不可能打造出真实的竞争力的,漠视正常市场游戏规则的公司也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长远发展。

第七,有可能使中国经济“拉美化”。拉美国家曾创造了经济奇迹,但因其经济领域腐败盛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出口、投资和消费都受到抑制。如不遏制商业贿赂所导致的市场腐败,极有可能使中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拉美化”。

第八,引起国际舆论对我国商务环境的消极评价,影响国际形象。

其实,商业贿赂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它对消费者和守法商家的损害是有形的,可以计算的;而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是无形的,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破坏是无法计算的。商业贿赂的本质是不正当竞争,是对正常、公平的竞争秩序的破坏。一个盛行商业贿赂的社会,绝不是一个规范的、有秩序的社会。在商业贿赂下形成的“奸商文化”更是对我国传统美德的践踏。

本文载于:杭州刑事律师http://

第五篇: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起伏震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更是逐步恶化并发展成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事实上,历史上曾出现了七次比较大的经济危机,如1637年郁金香狂热、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经济大恐慌、1907年经济危机、1929年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这次危机索罗斯认为是“30年代以来从未遭遇过的严重金融危机,并将终结从里根时代开始的超级大泡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承认,他针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想法和做法存在缺陷,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

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首先,次贷危机引起的动荡已经影响了实体经济,体现在房地产业、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等领域,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尤为严重。其次,次贷危机现在已迅速深化为一场全方位的金融和信用危机,也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迅速影响国家最多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极为深远,全球最初都低估了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以我们中国为例,我国宏观经济在实施原“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明显通货膨胀”方针指导下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过程中,突然加入了这个外部冲击,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周期显示出由高涨向低迷的阶段转换的危险,一些加

工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也遇到了明显的困难。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危机的深化将会继续影响到各个行业。首先,可以看到,在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经营不佳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恶化甚至破产。银行的破产使得危机已经延伸到房屋贷款以外的领域,同时房价下跌导致信誉危机的进一步恶化。逾期不付钱的信用卡持有者的人数急剧上升,银行将会出现更多的呆账坏账,影响到银行的利润水平和其他服务项目的业绩。其次,金融危机使全球股市下跌,加上通货膨胀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导致对未来的预期降低,影响到消费信心和购买能力、内需紧缩。第三,金融信誉下降导致银行紧缩银根,致使企业在短期内出现资金短缺。对那些特别依赖资金流的企业的影响尤为重大,他们能够得到资本的几率下降,企业现金流越来越少,加上消费不景气,导致实业萧条。第四,外贸企业出口下降,美国经济下滑,购买力降低,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美国企业、股市、政府债券上的巨额投资遭到重大损失。经济下滑、政府救市导致美元进一步疲软,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些发展对于依赖外国消费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说,维持生存愈加艰难。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经济明显具有对外依赖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非常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影响到中国商品的市场。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已出现明显的下降,包括对跨国公司和本土出口企业均影响甚大。在沿海地区,很多中小企业已经破产

或面临破产的威胁。其次,会影响到中国的原料进口。美国是世界大宗商品的主要定价中心,美元是世界主要的计价货币。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影响到了主要商品期货市场的资金供求和美元币值,从而造成了原油等主要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中国是世界上的原材料进口大国,对于那些以这些进口原材料为加工对象的企业来说,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再次,会影响到中国的投资及投机市场。美国是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美国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其自身的流动性异常紧张,这必然会影响到美国对中国的投资,据粗略估算,即使不算外汇储备减少的量,近两月流出我国的资金超过了800亿美元。例如,一些以中国的房地产为主要投机对象的资金撤离中国市场,造成一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下降。

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的金融资产和实体经济都受到冲击,市场的信心面临挑战。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生自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内涵,心理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信心危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应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同样需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坚强的信心。沉着应对,采取对策,克服困难,不仅可以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还会通过战胜危机使我国的经济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温总理多次强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并持续蔓延。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产品的外需急剧减少,出口增速明显下滑。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中央确立了一个重要方针,就是把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将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上。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果断出台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兼顾,把扩大内需与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在经济危机中,中国最需要救助的是企业,企业良好的运营能够促进就业,保证民生。政府和银行机构大力救助了发生资金困难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民营中小企业。救企业就是救那些提供就业岗位的载体,保障就业,就可以稳定人心,提高信心。银行同步改革信贷体系,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加大资助力度,这是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经济危机中我国采取了有效措施来抵御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拥有了很好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资本。经过改革开放,我们改变了过去用市场换技术的办法,在各行业积累了丰富的优势资源;在对外合作中,要利用综合资源展开合作,提升对外合作的层次,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好。

大众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五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