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核污染的产生原因与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大全五篇)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21-82092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2 18:36: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核污染的产生原因与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环境与健康》论文

核污染的产生原因与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

新闻传播

年级班别

2013级新闻班 学号

201300052021

学生姓名吕阳

2014年 5 月 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为了增强自己国家的世界地位,相继进行核武器试验,与此同时也建立了许多核电站,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核废料使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承受了巨大苦难。核污染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如何防治核污染也成为了各国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核污染的产生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核污染进一步扩散,威胁人类安全。关键词:核污染;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国家发展核武器,开展核武器试验以保卫国家主权和合法权益,同时建立了大量的核电站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持。对核能加以正确、合理的利用,的确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但若在对核能加以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纰漏,其产生的危害和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据报载, 由于遭受“大胖子”原子弹爆炸后的大量放射性核污染影响,日本九州长崎东北外的几十个劫后余生者变成了没有生育能力、形象怪异、智力低下的“昆虫人”。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 危及居住在前苏联15×104km2的694.5万人;在受污染的俄罗斯地区, 成年人的发病率比一般水平高20%~30%, 而儿童的发病率则高出50%。核污染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损失、心理恐惧更是无法统计。本文就环境核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减小核污染发生的频率并且使其危害降到最小。

核污染的产生原因

核污染的来源主要有核武器爆炸、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及核废料、医学及科研和工业料位计及探伤机生产及应用四种。核武器爆炸

众所周知,核武器爆炸是核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当核武器被引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核爆炸时产生,爆炸的过程中这些放射性物质迅速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与此同时这些放射性物质的巨变和裂变产生的辐射又会使其周围物质活化为放射性物质。尽管大多数核污染无的半衰期比较短,但是仍会在环境中留下一些半衰期较长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持续污染几十年甚至更久。更为可怕的是,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污染并不局限于周围的几十里,污染物能够进入大气环流,在大气环流的带动下经过一段时间污染全球,也可以通过水和食物链对人造成伤害。

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和核废料

核反应堆的放射性核产物及其报废燃料是核污染第二大来源。各科研、医学及工业应用部门在运行中所需的放射性产品都交由专业工厂生产,工厂利用反应堆强中子流活化非放射元素制品使其转变为放射性核素制品, 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核废料;核电站及其它反应堆中大量裂变核废物,原则上是完全密封的,在生产过程中任何的泄漏都会造成环境核污染,反应堆在正常运行中的泄漏是严格禁止的。上述过程的任何泄漏都会成为核污染物的来源,例如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堆芯毁坏、部分厂房倒塌,导致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其周围的4300多个城镇和村庄遭受核污染,大约有9300人死于核污染引起的癌症。医学和科研

医用放射性核素包括各种短半衰期非密封放射性溶液,主要用于注人人体做功能检查疾病诊断,其分装、注人、容器清洗及病人排泄等途径均可造成环境核污染;另一类放射性核素用于治疗人体疾病,这一类放射性核素在操作工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核污染。同时,科研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主要用来做同位素示踪,在整过过程中都存在发生核污染的可能性,所以现在在科研中应使用放射源密封性较好的各种设备,如核子秤、核液面料位计、核厚度计、核密度计, 核荧光能谱仪、核辐照钙铁分析仪等。工业料位计和探伤机生产应用

料位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同位素源向探测器发送y射线,而在探伤机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у射线。虽然生产和使用料位计和探伤机的放射源密封性均较好,但在放射源的装换、运输、废源处理等方面都存在造成核污染的可能性。另外,目前工业废料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富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核污染来源。例如在石油开采和燃煤电站中,排出的废渣中放射性物质逐渐累积,如不加强管理并采取一定措施,也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核污染的危害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核污染的特点主要有持续性、稳定性、累积性、公众无感知性。持续性

核污染是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物理性污染当中最严重的一项,与其他物理性污染相比,核污染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持续性。一般的物理性污染都是即时性的,当污染源消失时,其产生的污染一般也随着污染源消失。如噪声污染等,当其声源消失时,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也立即消失。但核污染不会随着爆炸结束和反应堆的停堆而结束,放射性核素都有其固有的半衰期,不同的核素的半衰期不同,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千年不等。遵循不同核素内在的固定衰减速率,它们一旦产生短期内就不会消失。这一特性与化学污染有类似之处,即使污染源已经不存在,化学污染物也不会立即消失。稳定性

化学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被降解或者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从而使其毒性降低,但与化学污染物不同的是,对于核污染物,自然环境的阳光、温度等因素无法改变其毒性,人类目前无法通过物理手段使放射性核素失去放射性,从而达到消除核污染物毒性的目的。累积性

核污染对人类及生物的影响还具有其他污染所不具有的累积性。一般性的物理和化学污染都不具有累积效应。例如,把噪声降低到一定分贝值以下,噪声不会因为声源的持续存在而累积起来产生伤害;某化学毒物摄入量降低到一定量下,对人不造成任何医学检查可发现的伤害,一般不会因接触时间延长或次数增多而使伤害又发生。最典型的例子是,吸烟者累积吸人的尼古丁量远超过一次摄入的致死剂量,但因每天吸量少,仍安然无恙。根据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核污染对人体和生物的危害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尽管人和生物自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对核污染物的抵抗力比较弱。如果人的身边或者体内长期接触核污染,即便每次接触的量处于极低水平,也极可能因为核污染物的累积效应产生危害。公众无感知性 核污染危害的第四个特点是公众无感知性,不像化学污染多数有气味、颜色,噪声振动、热、光等污染公众可以直接感知其存在。核污染的辐射,哪怕强到直接致死水平,人类的感官对它都无任何直接感受从而采取躲避防范行动,只能继续受害。例如,五十年代末某省一农民误拿了未妥善保管的报废放射性钻源带在身上致使全家甚至为其诊断的医生都遭受严重的伤害。

三、核污染的应对措施

目前,针对不用类型的核污染,人们也研究出了相应不同的污染处理措施。目前核污染去除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物理一化学联用法、微生物清除法、焚烧、超级压缩法和土壤核污染去除方法如铲土去污、深翻客土、可剥离性膜、森林修复等。与此同时,各国也致力于加强管理削减核污染源、加强现有处理方法的联用、开发微生物处理新技术和开发基因工程修复植物。各种去除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势,但仍不可避免地有其缺陷。应对核污染,最根本的措施在于防范核泄漏。

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能引起核污染的原料生产加工使用,在核生产和加工行业建立起安全有效的行业规范,最大程度地减少核污染发生几率。其次,通过立法限制核的使用和核原料的买卖、交易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具有约束效力的法律框架,才能使核能的发展利用处于可控的状态下。更为重要的是,使用核能源要确定其安全性,以安全最大化为原则,切不可为追求核能的经济效益而置民众安危于不管不顾。同时,科学家也应该加快核能的科技研究,更深入的了解其原理,以更好的掌握和利用核能;世界各国应承诺避免核战争,并约束有核国家关于核武器的研制和开发。核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这样的效益背后仍潜藏着隐患,一旦发生核污染,对于生态环境、民众心理都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也是不少人谈“核”色变的原因。发展核能是大势所趋,彻底放弃核能发展是不现实的。正如老话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核能,才能更好更安全地利用核能,造福于人类。

第二篇:核污染都有哪些危害

小岸谷磨坊

核污染有什么危害? 来源:三牛部落

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爆炸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

1986年4月25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10昼夜后反应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事故发生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这3天的时间已使很多人饱受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场事故中当场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700O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这次事故。

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

小岸谷磨坊

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当年发生事故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都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震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核污染

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更是无法统计。事故后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七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海洋被誉为“国防的前线、贸易的通道、资源的宝库、云雨的故乡、生命的摇篮”。然而,她正受到严重的污染,常见的主要有漂浮物污染和有机化合物污染及其引起的赤潮、黑潮。海 洋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环境的恶化,生物品种的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诸如海洋油污染、海洋重金属污染、海洋热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等等。受到污染的海域,会造成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的海洋生产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造成优美环境的破坏等。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

小岸谷磨坊

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定义: 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起因:

有核武器实验、使用,核电站泄露,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丢失等。危害

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很强的辐射,形成核污染。放射性沉降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发展下去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如果超剂量的放射性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典型案例: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30分,在苏联白俄罗斯-乌克兰

小岸谷磨坊

大森林地带东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发生的一次反应堆堆心毁坏、部分厂房倒塌的灾难性事故。当场造成31人死亡,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俄罗斯大约4300个城镇和村庄坐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遭受放射污染的区域。

在布良斯克和卡卢加地区,来自私人农场的蔬菜和家畜的放射性水平大约有13%不正常。外漏放射性污染不仅影响苏联大片地区,还波及瑞典、芬兰、波兰等国,成为引起世界震动的一次核电站事故。截止2006年,还有超过150万俄罗斯人住在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的土地上,其中有人还在吃受放射性污染的食物。联合国卫生机构评论说,大约9300人可能死于由放射性污染引起的癌症。放射性防护:

核电厂放射性物质泄露产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内照射上。内照射与外照射的显著差别是,即使不再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已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在体内产生有害影响。

造成内照射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吸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饮用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吃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放射性物质从皮肤、伤口进入体内。由于核素的种类不同、毒性不同,带来的危险程度也不同。

因此,根据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产生危害作用的大小和在空气中的最大容许浓度,把它们分成极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组。操作不同毒性的核素时,对操作设备和建筑物的设置地点等都有

小岸谷磨坊

不同的要求。放射性防护又可分成内照射防护和外照射防护。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采取的基本措施有: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基本防护措施是:

①空气净化,通过空气过滤、除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粉尘或放射性气溶胶的浓 度;

②换气稀释,利用通风装置不断排出被污染的空气,并换以清洁空气;

③密闭操作,把可能成为污染源的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手套箱或其他密闭容器中进行操作,使它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 ④加强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带高效过滤材料做成的口罩、医用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操作人员要带头盔或穿气衣作业。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口腔进入人体内。

严禁工作人员用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食物、衣服或其他生活用具。防止放射性物质不经过处理而大量排入江河、湖泊或注入地质条件差的深井,造成地面水或地下水源的污染。

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应对工作环境和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水源和有代表性的农牧产品进行常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防护措施。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官员15日在记者会上说,当天上午在福岛

小岸谷磨坊

第一核电站正门附近监测到每小时8217微西弗的辐射,这一辐射数值相当于普通人1年从自然界遭受辐射的8倍多。??东京电力公司官员说,当地时间8时31分(北京时间7时31分)左右,福岛第一核电站正门附近辐射数值从每小时882微西弗陡增至每小时8217微西弗。

根据联合国200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引起的癌症最终会使4000人死亡。据穆苏教授介绍,大多数受污染地区的辐射水平为每小時300微西弗(microSievert),这是正常辐射水平的1200倍,胸部X光检测的15倍。他说:“长期暴露于核辐射是有害的。”真正的问题是铯、锶、钚等放射物元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3万年、2.9万年和2.4万年。这意味着在长达几万年里,它们会对土地造成长期的污染。穆苏教授说:“你需要担心的是吃下受污染的食物,因为食物消化是一个人暴露于有毒辐射物的主要途径。”穆苏表示,当地人患癌症、具有出生缺陷和寿命减少的概率非常高。他警告说:“越来越多的信息都指向人类暴露于慢性辐射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这又会对那些孩子的下一代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核污染的危害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

定义: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

小岸谷磨坊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起因有核武器实验、使用,核电站泄露,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丢失等。

危害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很强的辐射,形成核污染。

放射性沉降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发展下去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如果超剂量的放射性 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

世界重大核安全事故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3日警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面临遭遇外部氢气爆炸风险,正通过灌注海水、排气降压等措施实施降温。不过他表示,即便发生爆炸,对周边居民健康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初步确定此前核泄漏事故为4 级,即造成“局部性危害”。3号机组出现紧急状态福岛第一核电站和

小岸谷磨坊

第二核电站运营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13日早晨通报政府,第一核电 站3号机组出现“紧急状态”,但公司已经采取排气减压、灌注淡水等措施处理枝野幸男13日下午在电视新闻发布会上说:“3号机组存在发生爆炸可能,就像1号机 组的情况。” 枝野幸男说,3号机组聚集大量氢气,爆炸风险增大。不过,他说,即便发生爆炸,3号机组也可以像1号机组那样抵御住爆炸,不会发生反应堆堆芯熔化,不会对周边民众造成 影响。

第三篇: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林丹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艺技术0903 学号09126300921)

摘要:盐碱地是集聚盐类的一种现象,它严重的危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等自然因素及一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盐碱地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产生盐碱地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关键词:盐碱地 原因 防治措施

土地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盐碱地的产生,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1.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等。气候因素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地形因素对盐碱化则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为盐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育空间。1.1.1 气候因素

我国盐碱地大多分布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如我国吉林省西部平原,在强烈的季风影响下,全年降水量400~5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1206mm,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以上,而春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8~9倍[1]。新疆农二师地区因蒸发量大,决定了土壤盐分上升水流起绝对作用,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过程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土壤中可溶性盐借助毛细血管上行积聚于表层,导致表土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土。1.1.2 地形因素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地形比较开阔,坡度比较小,微地形极为复杂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阶段地貌。还有一些地势低,没有排水出入,而该地区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散开到地表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洼地,没有排水出入,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份,形成盐碱地。1.1.3 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我国有较多的江河及各支流,如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胶流河等。加上这些地方夏季降雨集中,这些地表水绝大部分不能通过河道或地下径流及时排出,而停留在地势较低的河-湖漫滩上和汇集在局部的洼地中,从而使得水分平衡主要靠蒸发来调节,水中携带的盐类积累下来,使半内流区和碧流区的地表水、地下水逐渐被矿化,土壤也逐渐盐碱化[2]。因此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的高低是决定地下水中盐分能否转变成土壤盐分和土壤能否发生盐碱化的主要条件。地下水埋深愈浅,蒸发强度愈强,上升至地面的矿化地下水就愈多。同样,在埋深一定的情况下,地下水矿化度愈高,表层土壤积盐越强烈。在B.A.科夫达在论证地下水与土壤盐碱化的关系时指出,在现代盐碱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因素中,地下水的移动、埋深和平衡最为重要[3]。

1.2 人为因素

造成我国盐碱地的人为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如下: 1.2.1 排水系统不完善

排水不畅、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是造成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加之各级排渠疏于管理,边坡滑塌、淤积情况严重,排水出路不畅,从而使灌区地下水位居高不下,造成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还有的是因为工程不配套仅修了灌溉工程未修排水工程,不能及时将灌区内多余灌溉积水排出去,促使和加剧了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发生。如松嫩平原西部 ,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工程,由于工程不配套,导致耕地中的次生盐碱化面积增加[4]。1.2.2 缺乏完善灌溉技术

在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灌溉定额过大和灌溉技术不完善,除一部分引水渗漏损失外,送入田间的大量水量渗入地下,结果抬高了地下水位。此外,水田灌区管理不善,采用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抬高,盐份上升,或在排水条件不好情况下,引起次生盐碱化。之后,不得不大量采用大水压盐的方法。1.2.3 耕作技术不当

耕作不当,土地不平整,灌水不均,造成未灌上水的部位成为干排盐地段,此地段又逐步变成盐土地段,局部高地形成盐斑。根据新疆土壤办公室调查发现,在我国新疆农二师塔里木地区灌区部分团场,临近地块土壤含盐量竟然相差4-6倍。加之部分塔里木河下游团场因无水可灌导致撂荒土地,降低了地面绿地的覆盖面积,使土壤长时间裸露,加速了土壤盐分表聚[5]。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1.2.4 过度垦殖

在我国一些地区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垦殖,如滥垦、过牧、伐薪、采药等都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不良经济行为。如1958~1984年,26年期间,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放牧、割草、烧荒、等原因,吉林西部草地盐碱化面积增加16.5万hm2平均每年增加6875 hm2 [6,7]。1.2.5 长期引用咸水进行灌溉

在我国有些地区由于灌溉高峰期间地表水不足,长期引用排水沟的排水和上游灌区排水与地下水混合进行灌溉,水矿化度一般为2L,有时高达3~4L。地越浇盐碱含量越大,土壤也越加板结,加速了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2.我国盐碱地造成的危害

盐碱地的危害造成大量低产田和农民贫困,使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伤害植物的组织,而且还影响了植物的正常营养和植物气孔关闭。如在我国的滨海地区多方面阐述了土壤盐分对作物的危害[8],它使作物的种子在土内霉烂变黑不发芽,迟迟不能变绿;还影响作物体内正常的离子平衡遭受破坏,造成作物生长衰退。且土壤盐分过多会还会发生根腐,最后导致作物脱水枯死等。

3.我国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3.1 井排井灌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对地下水位的控制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具有显著作用。在我国新疆农二师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地下水垂向排泄量较大、盐渍化程度不断增加的现实情况,农二师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开发灌区地下水,以集中开采为主、分散开采为辅,分多种形式布置水源。农二师已建成11个水源地,加上其它分散布井,现状机井数量为459眼,到2020年,在发展以上11个水源地的基础上,新建排灌井540眼[9]。

3.2 耕作措施

3.2.1 合理的土壤耕作

通过耕翻、耙地、镇压、中耕等田间作业,可创造良好的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构造,达到改善土壤透水性、通气性和温度状况,促进土壤脱盐,抑制土壤返盐,减少土壤蒸发,消灭田问杂草,为作物生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3.2.2科学整地

耕地盐碱化的发生与地表不平整有关系。据杨瑞珍,毕于运实验研究,在相同的土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盐斑的部位一般要比邻近的地面高出2到5厘米,盐碱的分布状况,从盐斑的边缘到中心,盐碱逐渐加重,所以科学整地对改良盐碱化耕地极为重要。但必须注意的是平整土地后也要留一定的坡度,以保证灌水通畅[10]。因为土地平整与否是影响灌水质量和洗盐效果的关键。据罗家雄资料[11],田地不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灌水不均,当田面高差超过8~15cm的脱盐率比平坦的低15%~52%;灌水定额因田地不平而往高处逼水,灌时延长而增大46%~60%;局部高地因受水少、干早、蒸发强,积盐量远远超过低平部位,常因此而形成盐斑。可见平整土地是改良盐碱土的一个重要条件。

3.3 盐碱地的培肥措施

3.3.1 增施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不仅使土壤营养条件变好,土壤生物和理化性质也得到改善,直接或间接地促使土壤盐分向脱盐或降低毒性的方向变化[12]。

在盐碱地上增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层结构及物理性状,减少地面蒸发,有效的控制土壤的毛细血管水的强烈上升,从而显著的减轻地表积盐[13]。据研究,我国松嫩平原地区通过向盐碱斑上施枯草以改良草地盐碱化,施枯草两年后体积质量下降,孔隙度提高,而且效果随着施枯草量的增加而增强[14]。3.3.2 种植绿肥

在我国盐碱地区种植绿肥已证明为有效措施。如常见的绿肥品种草木樨、绿豆、大豆、田菁等宜努力推广[15,16]。盐碱土种植绿肥,并实行草田轮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也可以使土壤体积质量变小,孔隙度增大,渗透性增强,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排水洗盐。

3.4 种稻洗盐

在一定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水出路条件下,种植水稻是治盐改土、争取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着换水渗水,排出田块以外,或渗到土壤底层,因而脱盐效果显著[17]。

3.5 植树造林,种植耐盐植物

植树造林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综合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一是改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善农田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有利于土壤保墒和削弱土壤返盐;二是生物排水,可降低地下水位;三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很多人研究了柽柳、木麻黄等耐盐碱树种的造林技术,对重盐土改良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18,19]王志刚等人在粗放管理模式下对12个树种进行筛选,沙枣、沙棘等适应于粗放管理模式盐碱地推广造林[20]。

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植物可以提高盐碱化耕地的利用率,扩大盐碱化耕地的种植面积。40年代以来,对植物耐盐性、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选育耐盐植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21]。

4.结语

盐碱地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已很广泛了,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应加强对土地盐碱化的重视与关注。可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种措施的作用,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民的生活水平。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参考文献:

[1] 张殿发,王世杰.土壤盐碱化过程中的冻融作用机制以吉林省西部平原为例.水土保持通报,2000,20(6):14~17

[2] 张殿发,王世杰. 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研究.土壤通报,2002,33(2):90~93

[3] B.A.柯夫达(席承藩等译).盐渍土的发生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4] 何艳芬,张柏,马超群.松嫩平原土地盐碱化动态研究以农安县为例.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146~150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普查办公室.新疆土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6] 庞香蕊,尹秀英.通榆县土地盐碱化的成因机理及防治对策探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4):29~30

[7]郭继勋,李建东,张宝田.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地的自然恢复.农业与技术,1994,2(2):7~31

[8]刘寄陵,土壤盐分与作物生长,国外研究动向 [9]王遵清.中国盐碱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0]杨瑞珍,毕于运.我国盐碱化耕地的防治.干旱区资源鱼环境,1996,10(3):22~30 [11]罗家雄,新疆垦区盐碱地改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12]田丽萍,徐 敏,郑晓峰.盐碱地改良及造林技术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5,(2):88~89.

[13]王有华,王素霞.东北地区盐碱灾害及其治理.东北水利水电,1994(10):27~30 [14]王治富,于凤华,张树德,于洪波,龙显助.送你平原土壤盐碱化防治措施.防护林科技,2002(1):80~81

[15]郜翻身,崔志祥,樊润威,张三粉.有机物料对盐碱化土壤改良作用.土壤通报,1997,28(1):9~11

[16]汤浩,李月芬,林年丰,郭平,杨有德.应用生物技术改良退化土壤的效果-以黄花草木樨改良盐碱化土壤为例.生态环境,2004,13(1):51~53

[17]王志春,李取生,李秀军,宋长春,章光新.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对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2):161~163

[18]于雷,潘文利,郑景明,等.柽柳防护林对海堤重盐土改良作用的研究[J].辽宁林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纸

业科技,1998,(3):34~37.

[19]杨运立.海滩盐土木麻黄造林技术探讨[J].林业科技通讯,1998,(6):24~26.[20]王志刚,包耀贤.12个树种耐盐性田间比较试验[J].防护林 科技,2000,(4):9~11. [21] A.A沙霍夫著,韩国尧译.植物抗盐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第四篇:浅谈软土地基产生危害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软土地基产生危害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浅谈软土地基产生危害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摘 要: 随着我国公路与桥梁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普遍应用,对公路软土地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公路工程不可避免的要经过大量的软土地区,所以软土地基的处理与防治就成为影响工程质量与投资效益的关键一环。笔者对软土地基的成因与防治措施作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 软土地基; 下沉;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53-02

软土地基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软弱地基。软土地基极易变形,造成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陷,导致路面破坏。公路构造物也会由于软土地基失稳,造成结构物破坏、桥头错台等一系列的公路病害。

软土地基的确认是一项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工作,我们在具体施工时决定用量化的试验指标来控制和确认。在确定软土时要查明软土及与之共同存在的一般土层的成因、类别、范围、物理力学性质和必要的化学性质,以便采取经济有效的处理措施。既可降低造价,又能确保质量、缩短工期。

一、实际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挖除换填碎片石方法。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碎片石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用于换填的石料强度应不小于15MPa,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的2/3。依据规范,分层回填的碎片石应碾压合格,表面石块嵌挤紧密无松动,用镐刨不动,一般采用激震力320kN以上的压路机强震碾压无轮迹。

对于较深的软基挖除换填工程量太大,资料显示,施工方采用了粉喷桩。粉喷桩主要是以粉体物质作加固料和原状土进行搅拌,经过理化作用生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合柱体,促使整个路堤产生足够的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度。一般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最好用Po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要依据施工时间选用水泥初终凝时间合适的水泥,防止未成型即已凝固。试验室应重点对水泥剂量进行监控,重点保证均匀性。我们配制了3%~8%的水泥剂量试验,发现3%水泥几乎不能使软泥固结,6%剂量能满足要求。但是室内配比不能完全代替施工情形,因此应该跟踪检测,应对7d桩监控。对于不合格桩,应在原桩边上补桩,新桩与旧桩净距>20cm。如出现较多不合格桩应查找原因,进行改正。2.3抛石挤淤用于存在多处鱼塘和常年积水的洼地。这些地方,软土层位于水下,更换土壤较为困难,或者基底直接落在含水量极高的淤泥中,土壤稠度远超过液限,透水性差、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且这些地方大多为高填方路堤,若对软基不加任何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造成公路不能正常使用。对于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m的软土,采用抛石挤淤法效果最佳。当路堤较低且淤泥层较厚时,为增加换土高度,可用挖掘机自一端向另一端或由两端向中间逐段挖除上部3m左右的软泥并外运,挖除段落的长短,以挖掘机能够工作的最大水平距离为准,挖除一个段落后,即可进行抛石。抛挤时,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向两侧扩展。当软土地层横坡陡于1∶10时,应自高处向低侧抛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使低侧边部有2m宽的平台顶面。抛石达到地表常水位以上50mm时,在抛石回填的片石顶面上,铺10~30mm厚碎石垫层(砂砾垫层)并整平压实。整个路段铺筑碎石垫层(砂砾垫层)并平整压实达到要求后,即开始路堤的正常填筑。抛石挤淤时,由于各处沉降不一致,从而在路堤下面残留部分软土,完工后,则会产生不利的不均匀沉降,因而必须注意垫层铺筑后的压实,以使淤泥挤出,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1.原因分析

1.1地质原因。在工程地质不良、泥沼软基丰富的地段填筑路堤,当路堤填料不断增加时,路基产生压缩沉降或挤压位移,致使路堤随之沉降。

1.2路基填料。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中,对路基填料有以下规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2)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4)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不得直接填筑于浸水部分的路堤及冰冻地区的路床。

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是公路的天敌,对路基更是危害无穷,当水进入路基后导致路基填料含水量增大,强度稳定性降低,造成路基沉陷等一系列公路病害,设计方面,由于工程前期地质勘测资料不全、不细,未能真实反映出软土地基,或者由于设计部门设计不完善甚至未做任何地基处理措施导致填筑起的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或者工程完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

施工方面,首先进行软地基处理时,由于加载过快,未能及时进行沉降位移速率观测,当接近或超过临界填土高度时,仍快速填筑,当荷载超过地基承载能力,导致路堤失稳。其次,软土地区路堤施工计划中未考虑地基固结工期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把关不严。未能达到软基处理的设计要求,都会直接导致路基下沉。

2.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因而只要外在荷载加在土基上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现象都需对沉降进行防治处理,其目的是改善地质力学性能,增加其稳定性。软土地基防治首先要提高路基设计质量,方案要切实可行。设计部门在设计前要对沿线的地质地层情况、各类土质、路基填料进行全面调查和试验,在此基础上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案。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2.1砂(砾)垫层。砂(砾)垫层采用砂或天然级配砂砾,经分层压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对地基的压实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到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该方法适用于2m以内软弱、透水性强的黏性土地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极小的黏性土地基。

2.2抛石挤淤。在淤泥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呈流动状态,排水困难,石块易于取得的条件下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为了换填但不进行挖掘,而是靠换填材料的自重使软弱层遭受破坏后被强制挤出而进行的换填。抛投石块的顺序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然后向两侧扩展,以便淤泥向两旁挤出。片石高出软土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再用重型机械碾压,以使填石紧密,并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后再进行填土。

2.3加固土桩法。加固土桩主要是以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和原位软土进行强制搅拌,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特性和水稳性的混合柱状体。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有明显效果。

2.4土工合成材料。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松软土基路堤中,采用垫隔土工布加强路基刚度,且利于排水。在高填路堤,可适当分层垫隔。在软基上垫隔土工布时可使荷载均匀分布,从而有效地避免不均匀沉降。

2.5砂桩和袋装砂井法。砂桩处理法是在软土地基中钻成一定直径的孔眼,灌以粗砂或中砂。利用上部荷载作用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的方法。袋装砂井是事先把砂装入长条形、透水性好的编织袋内,然后用专门的机具设备打入软土地基内代替普通大直径砂井。袋装砂井既有大直径砂井的作用。又可以保证砂井的连续性,避免缩径现象。另外由于袋装砂井的直径小,材料消耗小,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设备轻型,更适应在软弱的地基中施工。

2.6碎石桩。碎石桩是利用一个产生水平向振动的管状设备,以高压水流边振边冲在软弱黏性地基中成孔,在孔内分批填入碎石加以振密制桩,与周围黏性土形成复合地基,这种加固技术称为振冲置换法或碎石桩法。与排水固结法相比,其加固期短,可以采用快速连续加载方法施工路堤,对缩短工期十分有利。

2.7塑料排水板法。塑料排水板是在纸板排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单孔过水面大,排水畅通,质量小。强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高,耐水性好。塑料排水板是由芯体和虑套组成的复合体,或是由单一材料的多孔管道板带。滤膜芯带复合结构塑料排水板有两种材料组合而成,中间为带有各种通水孔道的芯板。如口琴型、城墙型、圆孔型、双面交错凹凸乳头型等,外面包裹一层无纺土工织物滤层。目前国内生产的塑料排水板均属这一类。单一多孔管道板带一般采用两片聚乙烯(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微孔薄片黏合(或压合)而成,中同具有多孔管道。这种排水板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国内市场较少见。

2.8强夯和强夯置换法。强夯法即“强力夯实法”或称“动力固结法”。它是将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给土体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土体的压缩性。强夯置换法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软土地基的处理除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还有真空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沉管灌注桩、静压管桩等多种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减少工后沉降。为此,除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外,还要在施工中严格施工工序和规范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稳定性和沉降的动态观测,以确保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并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之内。

总之,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取得可靠的地质资料和试验数据后,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才能使这一公路病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道路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对道路成不同程的的然害,本文以上介绍的只是工地常用的几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具体施工还要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来选用,有时几种方法可以交替或一起使用。

在勘察、设计和施工各方面把好质量关,软土地区的地质情况首先要弄清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还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以便按分区不同再区别地予以处理。在勘察设计时如地质工作做的不够深,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施工时一旦发现,可作些补充勘察及勘探工作,对地质情况作进一步了解。设计方案要经济又要合理切合当地实际情况。

所用材料数量要够、质量要保证;施工机械数量、规格、性能均要满足要求。

施工时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办事,以保证良好的质量,软土地段特别要注意控制填土速率,避免和产生路堤滑移或发生其它意外事情。

监理工作要跟上,观测仪具事先要埋置好,及时进行监理和记录。

3.表层处理的各种方法

通常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地基上。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3.1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3.2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4.粉喷桩加固处理法

4.1粉喷桩施工前应准备下列施工技术资料: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比试验报告,粉喷桩设计桩位图,原地面高程数据表,加固深度与停灰面高程以及测量资料等。

4.2场地平整、清除障碍。如场地低洼,应回填粘性土;施工场地不能满足机械行走要求时,应铺设砂土或碎石垫层。若地表过软,则应采取防止机械失稳措施。

4.3施工机具准备,进行机械组装和试运转。

4.4粉喷桩的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的配比和实测的各项施工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数通过试桩来确定。试桩一般为5根,通过试桩来确定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粉量等。

4.5粉喷桩所用的水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并经室内检验合格才能使用,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加固料。

5.竖向排水固结法

在粘性土地基中设置垂直的排水柱,以缩短排水距离,促进地基排水固结,增加抗剪强度。由于垂直排水柱所用材料不同,分为砂井和纸板排水两种。砂井排水法根据砂井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打入式、振动式、螺旋钻式、水射式及袋装式等。本法很少单独使用,多与加载法或缓速填土法并用,对层厚大,均质的粘土地质最为有效;对泥炭质地基效果稍差。地基处理范围:为了稳定,以填土坡面下为处理对象;为防止沉降,主要以路基顶面宽度下作为处理对象。设计排水砂井时,首先假定施工方法、砂井直径、排水距离和改良范围。然后进行稳定及沉降计算,若不能满足时,修正假定数据,再进行计算。

二 路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1.以时间换金钱,早在10年前,日本著名换金钱处理软土路堤的方法。即尽早用堆载预压不作深层处理软基的方法,这种以自然沉降逐渐达到路基稳定,是一种最经济也简单的方法。但我国公路基本建设的程序不能尽早拔款、征地、从容施工,而一旦工程项目付诸实施时,又往往限于工期,一般情况用自然沉降法将难以实现。

2.以金钱赢得时间,即在施工工期紧迫,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除非个别低路堤地段高度在临界高度以下,可不作地基处理。桥梁采用基础处,其余软土都需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只不过可用多种方案进行优选。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地基处理新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殷宗泽,龚晓南.地基处理工程实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3]王忠兴.谈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006,(4).[4]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5]方福森主编.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06

[6]方左英主编.路基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1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10.------------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雾霾严重威胁了人们身体健康,雾霾天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雾霾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关键词 雾霾; 形成原因; 危害; 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PM2.5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群健康,是具有区域性特征、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雾霾形成的原因

雾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化物、NOx等使大气混浊、并在雾气存在下组成的气溶胶,从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1]。李金岚[2]指出雾霾是污染物和特殊天气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PM10、硫氧化物、NOx等,尤其是PM2.5。在2013年首次雾霾天气中,北京空气中硫氧化物、NOx等污染物质浓度增加了10~20倍。城市有毒颗 粒物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焚烧垃圾道路粉尘工业污染森林火灾花粉细菌等。2011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2218万吨,工业源排放占91%;NOx排放总量为2404万吨,工业源排放占71.9%,机动车排放占26.5%。

二是气候条件的影响。雾霾的产生,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有赖于特定的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等;雾霾发展与消除也受风力降水降雪等因素影响[3].水雾不仅为气态污染物NOx、SO2迅速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粒子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而且为细颗粒物的吸湿、凝聚长大与累积提供了适宜条件。同时, 极端静稳天气形成了低空大气的“逆温层”,使空气在水平、垂直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变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空气污染的累积效应,形成了霾。高湿静稳的天气条件又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致使二次粒子迅速转化与积累,从而加重了雾霾的程度,造成本次雾霾天气出现了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4]。2 雾霾的危害

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播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雾霾天气中的 PM2.5 比重较大,其颗粒物较小,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PM2.5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雾霾中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 20 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大气中可吸入性悬浮物颗粒可随呼吸而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促发哮喘,加重老慢支和肺气肿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另外,长期生活在雾霾环境中,会提高肺癌的发病率。

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雾霾天气增加了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并影响其心脏的功能,加重心脏的负担,可导致心衰。原有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加重,严重者可促发中风。

对眼鼻喉的影响 可吸入性悬浮物颗粒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会使眼产生干、涩、痒、流泪、畏光等症状,发生结膜炎 ;可出现流涕、喷嚏症状,发生过敏性鼻炎 ;咽喉部可出现咽干、咽痒、咽痛或嗓子不舒服等症状。

对皮肤的影响 皮肤可出现搔痒、红斑、丘疹,发生过敏性皮炎。

对情绪的影响 在雾霾天,终日雾霾缭绕,太阳光弱,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它使得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减少。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人就显得没精打采。

我国大气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急性病死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分别增加0.40%、1.43%和0.53%。而在西安的研究中,PM2.5浓度每升高100μg/m3,人群总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卒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的病死率分别增加4.1%,8.3%、6.2%、8.3%、5.1%和7.3%,表明大气PM2.5浓度的升高会引起相应疾病病死率的增加[5]。

在雾霾天气发生时,受空气污染物影响的人群范围也迅速扩大。国外多项研究显示,灰霾期间人群呼吸道症状明显增加,如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咳嗽、呼吸困难等,甚至导致心血管系统紊乱[6]。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指出,东南亚受灰霾污染最严重的地区,2003年住院死亡率前10位的疾病中,哮喘、上 呼吸道感染均与较差的空气质量有关。而我国对于雾霾的人群健康影响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多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在分析空气污染物对门诊人次的影响时,需考虑滞后性,殷永文[7]等分析了上海市PM10、PM2.5的日均浓度和气象资料与当地6所大中型医院呼吸科和儿呼吸科的逐日门诊人次的相关性,并分析了滞后期为0~7 d的大气污染效应,结果表明PM2.5、PM10。污染对日门诊人数影响的累积效应大于当日效应,且在霾污染暴发6 d时达到最大化。

二是雾霾通过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减弱与日照时数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会造成农业减产、绿地生态系统生长受阻等;

三是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3 应对措施

应对雾霾和PM2.5的健康危害,根本措施是降低环境空气中的PM2.5污染水平,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做到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全民治理。这是一个需要作出长期努力的过程。

第一,加强环境与健康立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解决我国包括PM2.5在内的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根本出路。针对频出的环境与健康问题,部分国家已制定专门的《环境与健康法》。我国环保部门在推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的同时,如果能出台专门针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法律法规,这将对持续加强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有重要意义。

第二,降低单位 GDP 的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清洁能源,有效利用水能、电能、风能和生物能; 扩大绿化面积,提升环境品质。

第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公众也应改变生活方式,低碳生活,选择环保产品,摈弃过度消费,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又大量废弃的经济运行模式。经济的发展,使得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尾气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提倡公共出行方式;公众作为大气污染的受害者、社会监督力量,应提高意识,监督环境执法及企业违法排放,积极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除去钢铁煤炭,还有水泥、造纸、化工、纺织、印刷、材料等等行业,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8]。第五,在出现雾霾天气或大气PM2.5浓度较高时,居民尽量呆在室内,减少出行的时间或强度,关紧门窗。有文献报道,通过颗粒物的沉降作用,门窗紧闭可减少PM2.5,从室外到室内的渗透速率、降低室内PM2.5浓度[9]。

第六,可适当佩戴有颗粒物防护作用的口罩。北京此前开展的一项针对心血管患者的研究表明,科学合理地佩戴口罩,可降低居民个体暴露于颗粒物的浓度水平,改善心血管系统症状指标。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口罩防护PM2.5作用有限[10]。

第七,雾霾天气污染严重,各种有害物质侵蚀我们的身体,因此要善用食物排毒,多喝水,选择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豆腐牛奶黄花鱼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11]。参考文献

[1] 李希宏,廖 健.雾霾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石油石化,2013, 3: 1-5.[2] 李金岚.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13: 146.[3] 王珏,孟雏宸,张奇漪,等. 南京市灰霾期间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影响源[J].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4): 6-12.[4] 彭应登.北京近期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5(3): 233-239.[5] 谢 鹏,等.我国人群大气颗粒物污染暴露-反应关系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0):1034-1040.5 [6] 王秦, 李湉湉, 陈晨, 等.我国雾霾天气PM2.5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34): 2691-2694.[7] 殷永文, 程金平,段玉森, 等.上海市霾期间PM2.5、PM10污染与呼吸科、儿呼吸科门诊人数的相关分析[J].环境科学,2011, 32(7):1894-1898.[8] 王新, 何茜.雾霾天气引反思[J].生态经济, 2013, 4: 18-23.[9] Chen R,Wang X,Meng X,et al.Communicating air pollution-related health risks to the public:all application of the Air Quality Health Index in Shanghai,China.Environ Int,2013, 51:168-173.

[10] Stieb DM,Burnett RT,Smith-Doiron M,et a1.A new muhipollutant,no-threshold air quality health index based on short-term associations observed in daily time-series analyses.J Air Waste Manag Assoc,2008,58(3):435-450.

[11] 高俊喜.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与防御[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3(4): 60-61.

核污染的产生原因与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大全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