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网评:回应社会关切是服务更是义务(大全)
人民网评:回应社会关切是服务更是义务
今年以来,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蓬莱油田溢油事故、温州“7·23”动车事故、故宫瓷器损坏事故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质疑和批评不绝于耳。【解题、破题】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尤为值得关注,以两办名义发出意见,以中央的权威表达打造阳光政府的决心,值得肯定和期待。
而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抓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公开,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更可谓切中要害。
信息公开,回应关切,从现代政治的角度讲,体现的是一种服务精神。民众作为纳税人,授权政府行使管理权利,政府作为服务方,理应在法律的范畴内,对民众关心的问题和信息予以全面的公开。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时,尤须第一时间予以公开回应,这不仅是服务,更体现的是政府义务。
道理虽然谈起来简单,但到现实当中,这些理念和义务,却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复杂起来。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服务意识的落后,虽然我国已经走出了政府包办一切的计划经济体制,但由“包办一切”培养出的治理理念,却持续到了今天。在一些部门和地方的管理者看来,我提供什么,民众就应该接受什么,断无再提要求和抱怨的道理。
其次在于制度建设的落后。对于管理者来说,面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尤其是负面问题,出于自身形象及利益的考虑,第一反应是掩饰、回避,其实并不奇怪,这样的心理举世皆然,没有什么国情的差异。差异在于有无明确并且可行的制度约束。重大事件发生后,多长时间内对外公布信息,公布到什么程度,多久更新„„如此种种,必须以制度的名义予以确认,使信息公开有据可循,对社会关切有所交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于制度外的监督力量不足。虽然有制度约束作为前提,但在社会转型期、矛盾突发期,需要公开和回应的信息众多并且复杂,仅仅依靠制度,很难做到穷尽。而从另一方面,制度总是有漏洞可循,如果再加上执行不到位,则信息公开极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在制度之外,再引入其他力量,保障政务公开顺利进行,正如意见中所说,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代会代表的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强化社会监督。
纵观世界历史,在社会转型期,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冲突复杂化,几乎是避不开的问题。而当前,微博等新媒体的勃兴,也在倒逼政府信息公开,事后被动解释,总比不上主动公布,公信扫地。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下定决心加强服务意识、制度建设和监督力量,让“阳光政府”的理念和目标真正落在每一个管理者的心上。
第二篇:如何回应社会关切之二 警惕政府“无形资产”流失
如何回应社会关切之二 警惕政府“无形资产”流失
每一起突发事件,处理不好会成为损伤政府公信的消极因素,应对得当则可能是增加政府公信的契机。真诚回应社会关切,积极提振政府公信,自觉维护“无形资产”,是每个党政干部的政治责任。
相对于经济发展成就、社会财富积累等“有形资产”,公信力属于“无形资产”。如同有形资产的建树需要集腋成裘,无形资产的聚集也靠点滴积攒。不同的是,政府“无形资产”的流失,却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在近年来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上,各级政府的不同回应,见证了“无形资产”的消长变化。
还记得202_年成都公交大火惨剧发生之后,信息公开的主动、及时,不仅消解了种种疑问、猜想,也使公众和政府“站在一起”去共同面对。而最近的深圳大运会,面对公众对“禁止农民工集体讨薪”的质疑,住建部门追回禁令并公开道歉,不仅呈现了特区的城市精神,也有效地维护了地方的形象。
每一起突发事件,处理不好会成为损伤政府公信的消极因素,应对得当则可能是增加政府公信的契机。如果事情出现后不是衔恨披露信息者“瞎捅娄子”,而是尽力促成政府与民众的顺畅互动;事态激化后不是推卸责任,而是着力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化危为机的“双赢局面”——政府提升了公共管理的水平与公信力,百姓实现了正当的诉求和利益的公平。
我们有的干部,常误以为虚心听取批评、积极回应质疑,就会失了身份、丢了面子,甚至会削弱权威、消减威信。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正确,任何治理也不可能万无一失,出现批评质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矛盾拖延塞责,一错再错。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发酵的路线图表明,回应失当、进退失据,才是公信受损的症结所在,也才会陷入动辄得咎的“信任困境”:做好事和做坏事一样会受到批评,说真话和说假话一样会被质疑。
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我们应充分理解治国理政的各种艰难,了解地方政府承担的发展责任,体会广大领导干部面临的现实挑战。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恪守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宗旨,越需增强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越需坚定对人心向背的清醒认识:政府公信的“无形资产”,远比经济成就等“有形资产”更为重要。不能让一些地方建起了气派摩登的高楼大厦,却在违规的强拆中离散了人心;构建了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却因工程腐败蚕食了信任;创造了引以为傲的GDP,却让子孙在不断蔓延的污染中承受痛楚。一边建树“有形政绩”,一边流失“无形资产”,这样的发展,这样的行为,怎能不降低“信任指数”?
人民信任方可载舟。纵观90年风雨历程,我们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向全国执政,正是因为“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这就是为什么中央一再告诫党政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前又特别提出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维护群众利益,政府才能赢得人民信任,才能获得奋发作为的价值保障。
民心是最根本的执政资源。真诚回应社会关切,积极提振政府公信,自觉维护“无形资产”,是每个党政干部的政治责任。只要从这个高度去认识并身体力行,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同心协力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第三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必须回应社会关切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必须回应社会关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在部署202_年主要工作任务时,在明显靠前的第二部分明确提出,尤其要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这在结构和基调上与以往的中纪委报告显然不同。以前的中纪委报告,在安排部署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时,基本是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不正之风、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执法监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次序和框架展开的。今年的报告,从上述项目中筛选疏理出了6项重点工作,作为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求抓紧解决,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这种改变,不单是同一类工作报告在篇章结构上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把回应社会关切摆到特别突出的位置。这对于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回应社会关切,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愿望。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大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问题力度、通过实行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整治奢靡之风、集中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推进党务公开、引入网络反腐等反腐败措施呼声很高,充满期待。同时也说明,这些方面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的环节。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工作,是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紧紧依靠广大群众支持和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充分体现。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反腐败组织领导意图与人民群众意愿的合拍共振、同力同向,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和支持反腐败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回应社会关切,有利于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统筹兼顾,把当前工作与长远部署结合起来,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都知道,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这就决定必须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堵塞漏洞,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但这是一个逐步实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抓紧解决当前多发易发、影响恶劣、危害深远的腐败问题,让全党全国人民真真切切地看到我们反腐败的实际效果。这对于增强全党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和拥护都是极其重要的。
回应社会关切,为地方和基层创造性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腐败现象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表现形式不同,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也有不同。这就需要反腐败在不同地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回应社会关切,根据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反映和强烈呼声确定反腐败工作重点,将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各地在回应社会关切中尊从人民群众愿望、汲取人民群众智慧,将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创造出许多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经总结提高推广后,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第四篇:郑州捷登:做公益是义务,更是责任
走进捷登教育之公益篇
郑州捷登:做公益是义务,更是责任
与捷登的杨校长聊起成立10多年的郑州捷登教育集团,日积月累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公益事,还真不只十件百件。别人做的他们力争做得更好,别人做不到的他们也在做。“其实,比起纯粹地提高学习实力,捷登更重视提升学生的自信及学习的能力。”杨校长说,多年来不断做好各类公益事业,就是要让学员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不断获得正能量的熏陶;在遇到各种考验的时候,更有自信及经验,更能勇敢面对。“就是想尽到一份责任。”这也是捷登致力于办类似公益讲座的初衷所在。
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积极参加各类公益爱心活动
记者了解到,捷登在做好科目辅导的同时,还积极参加针对家长和学生的各类公益爱心活动。
比如,每年都会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考、高考日各个考点设立中高考服务站,为家长和学员提供从饮水、安全、考试用具到心理疏导的各类应急服务。制作《郑州中考学习指导》《郑州小升初升学指南》《中高考核心知识点点拨》等,免费赠送孩子与家长。
同时,对所有郑州学员开放捷登自习室,并专门安排辅导老师进行作业的简要点拨;开办家长学校,定期举行家庭教育学习讲座;学生家庭延伸视频课程;举办家长家庭教育沙龙等。
记者还了解到,在汶川地震时,捷登的姜老师还以个人名义捐助5000元。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员减免学费并发放奖学助学金,还组织学员针对贫困地区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捐助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
两万多家长受益于捷登公益课堂
捷登公益课堂,是捷登教育同河南教考网战略合作,面向家长和学员推出的服务增值课程。免费咨询热线55903851,讲座特邀业内专家、名校一线教师,以教考网强大信息资源为支撑,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升学资信、学习指导、亲子沟通、重难点解析、专题分析等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已做了横跨小中高年级段200多堂各类经典捷登公益课堂。
小六公益课堂包括:六年级升学总规划、小升初目标学校考察重点解析、小升初志愿填报、小学阶段高效学习方式等。
初中的公益课堂内容有:初一学习规划、初中学习要求及高效的学习方式、青春期孩子特点及家庭沟通培养模式等;初二的家教与竞争力、青春期孩子沟通处理方式、文理分水岭、各科重点专题串讲等;初三的学习总规划、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及目标学校总析、实验体育考试应对指南、志愿填报讲座、考试商数讲座等。
高中的公益课堂有:高中学习总规划、高中阶段学习变化及应对等;成绩分水岭学习规划、家长沟通及引导方式、高中生性格特点解析等;高考趋势总解析、高三冲刺全年规划、学校选择及专业趋势、高考志愿填报等。
捷登公益课堂推出以来,深受家长及学员认可,累积有近两万名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聆听各类公益讲座,目前捷登公益讲座已经成为郑州市家长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受欢迎的课程。
“1+1”公益讲座提升学生自信及能力
“你想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进行中考备考学习规划,让孩子成绩快速提升吗?你想知道如何解决孩子学习方面的缺失,让孩子变优秀吗?你想提前准备,让孩子轻松考入重点中学吗?欢迎参加捷登教育1+1公益讲座之《初三家长公益课堂》„„”这是今年捷登举办“1+1公益讲座”的宣传内容。
在姜校长看来,捷登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更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家庭沟通的有效性,为此专门成立了“1+1”公益讲座,按照小、中、高段分成3个体系,每个体系又包含家长学考信息讲座、押题百分密卷串讲及捷登家庭教育沙龙,解决家庭教育、学生学习成长、亲子师三位一体沟通等问题,为学生、家长及学校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沟通以及升学目标辅导等。
多年来,捷登教育依托自身强大的信息情报收集体系,结合家长关注的问题,提供郑州市小升初、中高考的一线动态、内部情报和公益讲座,以及各个关键点时期的解决方案和渠道资源,为孩子的学习和升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据介绍,捷登联合河南教考网举办的考前公益讲座已有数百场,得到了家长和学员的肯定。今年,捷登已联合河南教考网举办了9场讲座,帮学员和家长做
好考前备考工作、志愿填报和中考考点的明确工作。
“其实,比起纯粹地提高学习实力,我们更重视提升学生的自信及学习动力。”姜校长说,因为不管是怎样的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如果这时拥有自信、学习动力及经验,则更能勇敢面对,这也是捷登致力于办类似公益讲座的初衷所在。(文章转自郑州晚报)
第五篇:人民网评:社会管理创新如何“与网俱进”
人民网评:社会管理创新如何“与网俱进”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开通以来,已有48位书记、省长公开回应网友留言,17个省区市制度化办理网友留言。不仅是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更有玉树地震后的留言鼓劲、安徽省委的“金点子”征集。可以说,这一沟通地方领导和群众的创新手段,已经成为寻求地方善治、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
网络早已不再是虚拟的世界,而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郭美美”事件的巨大影响到动车事故后民意的喷薄,无不显示出网络的现实影响力。而“微公益”的免费午餐、团购的“聚蕉行动”等,更显示出网络强大的行动力。可以说,网络不仅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地段,更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资源。
以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例,这是公民提出意见建议、寻求问题解决的表达渠道。表达本身就具有疏通情绪、传递信息、反馈资讯的作用,这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网民留言办理工作使网友单向的留言变成“网络—政府”的双向互动,这一方式的制度化、常态化,同样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一些人总是担心网络的力量无法控制,夸大网络非理性、情绪化的特征,认为网络只需要管,不需要用,更用不上。少数地方对网络舆论的封堵、阻截等,就是如此。应该说,这不仅是缺少了管理的智慧,更是管理的观念出现了偏差。
胡锦涛总书记谈到社会管理时,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这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生长点”。面对社会庞大的“体量”和复杂的“关系”,无论是事故的排查、个人的保障还是社会的安定,政府管理、服务的力量,都相对有限,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插到底”。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把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
从这个角度看,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很便捷地反映问题,每个问题都能得到领导的重视,这使得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提升。更何况,社会的力量还是一种“倒逼”。反映问题的网络留言板,在某种程度上也承担着社会监督的功能。表达诉求、主张权利,正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形式。
要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必须重视社会的力量、公众的力量。尤其是,政府的治理机制、管理体制都在不断变革,“无限政府”需要变成“有限政府”,“管制政府”需要变成“服务政府”,“大政府”需要变成“小政府”。在这样的职能变革中,让社会参与进来,接手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职能,是改革的必然路径。
然而,虚拟社会与传统社会有很大不同。虚拟性、便捷性、互动性等,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全新特质。更重要的是,网络也正经历着一日千里的发展。如微博,从202_年“微博元年”至今仅不到3年时间,就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空间。如何不断“与网俱进”,也是网络给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考题。
但无论“网情”如何改变,无论方法如何创新,一个基本的原则不能变,那就是:需要用“网络的方法”服务网络,需要用“网络的力量”管理网络。这或许也正是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