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站在巨人肩膀上继往开来的你和他们啊!
站在巨人肩膀上继往开来的你和他们啊!
(李爱)我要用什么句子作为表达敬仰“成昆精神”来开头呢,一定是因为我才疏学浅才不能经由言语表达我的心,幸好有一句古诗能表达我情感里千万分之一的沉痛:“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当所有熟知老成昆铁路的人都在歌颂成昆精神时,看着黑白纪录片里消瘦的少年跨越翻腾的江边穿梭嶙峋的悬岩,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那一刻我清楚的明白那份感情不是敬佩,而是沉甸甸的心疼,仿佛屏幕里的人影是我熟悉的朋友,仿佛某一个场景我也曾经历过,也许是因为我有一个当兵保家卫国的哥哥,所以才如此动情难抑。
“老成昆精神”是什么呢,原谅我无法对它定义,因为我不曾真实的参与它,即使在影像里震撼过在文字间感动过,但文字太狭义苍白我不能描述它的万分之一。与其说它是什么,不如说它像什么。对我而言,它像一种青春,像枝繁叶茂的大树那样鲜活的青春,每一片叶子都代表一个“成昆铁路工程人”,每一条枝桠就代表一支“铁路组织队伍”,每一勃树干也代表雄心壮志的国家鼓励和默默无闻的家人支持;它也像是一种力量,像烈火熊熊里锻造的钢铁那样的力量,每一寸构成都承载一诺希望,每一方都担当一份责任,每一面都肩负一种价值。它更像是一座灯塔,像行驶于电闪雷鸣波涛汹涌的海上黑暗无助中那样的指路明灯,远方那一丝丝光亮是前行的安全感,那一点点如豆的光芒是心翻滚的镇定剂,那灯塔所在的方向是舵手依赖的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牺牲于成昆铁路的铁道兵超过2100人,对于一条铁路来说这样的数字太庞大、太心酸,我不禁想起民间故事里为了丈夫葬于长城下的孟姜女,那数以千计的战士也无声的葬于铁道下守护着每一趟列车,我又想起朋友讲给我她奶奶讲给她关于爷爷的故事,朋友的爷爷24岁去世,临终前奶奶问他这一生后悔参军离开她吗,爷爷的回答是若为了国家必要有人死亡,再来一次我也毫不后悔。也许是我矫情,也许是朋友讲得太煽情,我竟有点泛起泪花,我在想若问那牺牲了的2000多人后不后悔,其实我宁愿听到与爷爷不一样的回答,因为不悔的付出在如今想来更让人悲伤。
如今的成昆铁路建设,安全二字首当其冲,不允许任何一个人“因公殉职”,我知道“安全”是因为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法制保证,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吸取了老成昆铁路的牺牲之故而发誓保卫每一个新的“铁道兵”。我的哥哥是一个兵,他坚强正义、勇敢拼搏、无怨无悔的守护着我们的国家,就像所有在新老成昆铁路战线上“战斗”的“铁道兵”,也许你要说劳务工人不是兵,但他们在烈日毒阳下的坚毅却只有兵才能相比,也许你要说,劳务工人是为了钱,但我们谁不是为了那五斗米而奋斗,也许你还要说,现在的劳务工人又不会再牺牲,可是,难道二十一世纪的劳务工人就不需要担风险吗,难道所有伟大的事业都要用生命来证明心甘情愿吗,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敬佩心疼每一位为成昆铁路牺牲的战士,每一个奋斗在前线的劳务工人,他们不是“铁道兵”但真正继承铁道兵精神的主力军毫无疑问是他们,日后若有人问我新成昆铁路的精神是什么,我会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继往开来的你和他们啊,劳务兵!
第二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浅论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
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班2010060211阮仕书
在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一个探讨的时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经典物理学。早在十九世纪末,以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物理学家建立起了经典物理学基础,构筑了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当时的力学方面有包含牛顿力学的分析力学,电磁方面有麦克斯韦方程组,热学方面热力学三大定律,物理学家们普遍存在着乐观的感觉,认为对于物理现象已经有了基本和全面的认识。
然而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紫外灾难和黑体辐射成为漂浮在经典物理学大厦上空的两朵乌云,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这两种现象的发生。新世纪之初,W.汤姆逊即开尔文爵士在一次“十九世纪的乌云笼罩这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的报告引起了整个物理理论的变革。
首先便是 1900 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1894年,普朗克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1899年他从热力学推导出维恩的辐射定律,确信这是惟一正确的辐射定律。但在年底,他注意到德国物理学家鲁本斯等人于1899年9月发表的实验报告指出,维恩定律在短波部分同实验有偏离。于是普朗克不得不尝试修改他的理论。1900年10月7日,鲁本斯夫妇访问普朗克,告诉他,瑞利的辐射定律在长波部分同他的实验结果一致。普朗克受到启发,立即尝试去寻找新的辐射定律,使它在长波部分渐近于瑞利定律,而在短波部分则渐近于维恩定律。当天晚上他把自己1899年的公式加以修改,就得到了合乎上述要求的辐射定律。1900年10月19日他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了这一结果。鲁本斯当天晚上做实验检验,证明普朗克的新的辐射定律同实验结果完全相符。
但是,当时普朗克的辐射公式是根据实验数据凑出来的半经验定律,得不到合理的理论解释。为了寻找这个公式的理论根据,普朗克紧张地工作了两个月,终于发现,要对这个公式作出合理的解释,惟一可能的出路是假设: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以一定数量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地
变化的。也就是说,在辐射的发射或吸收过程中,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最小的单元。这个不可分的能量单元,普朗克称之为“能量子”或“量子”,它的数值是h,其中是辐射的频率,h叫做“作用量子”,是一个普适常数,以后人们称之为“普朗克常数”。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向德国物理学会报告了他的这一大胆假说,这就是量子论的诞生。
接着便是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理论。1905 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1905年,爱因斯坦继承了普朗克所提出的这一革命性的观念,用以解释当时的电磁理论所不能完全解释的光电效应,亦即在光的照射下,由金属逸出的电子的能量和光的强度无关,但和波长有关。爱因斯坦指出,如果接受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那么将能很自然地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由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光量子论的提出,意味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已被推翻了的牛顿的光的微粒说在某种意义上的复活,使当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波动论出现了对立面。不过,爱因斯坦并不是简单地回到了牛顿的微粒论,对波动论采取排斥态度,而认为两者各自反映了光的本质的一个侧面:对于统计的平均现象,光表现为波动,对于瞬时的涨落现象,光表现为粒子。换言之,爱因斯坦的粒子不同于牛顿的粒子,而是既具有能量又具有动量的粒子,这就使得的光不仅具有波动性,而且具有粒子性,是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辩证统一,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立统一。
1913 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
原子结构的研究得从汤姆逊说起。1903年J.J.汤姆逊用一个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来解释原子的各种性质。然而这一模型与粒子透过金属箔的散射分布不相符合,因为实验观测到散射角远远大于按照汤姆逊模型所作的理论预测。
1911年,卢瑟福在他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由电子绕原子核而旋转的原子模型,即有核原子模型。
1911年,玻尔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学习和工作,正好这时曼彻斯特大学的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卢瑟福也曾是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研究生。一天,卢瑟福回到卡文迪什实验室,向研究人员报告自己的新发现。玻尔很有兴趣地听了卢瑟福的报告,对卢瑟福根据实验结果大胆地作出原子有核的决断深表钦佩,也很了解卢瑟福困难的处境,于是向卢瑟福表示希望到卢瑟福所在的曼彻斯特大学当访问学者。卢瑟福欣然同意,几个月后,玻尔到卢瑟福的实验室工作了4个月,其时正值卢瑟福组织大家对有核原子模型理论进行检验。
玻尔参加了射线散射的实验工作,帮助他们整理数据和撰写论文。玻尔就这样在关键的时刻参加到卢瑟福的工作之中,成为这个集体的理论核心人物。玻尔坚信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也很了解他的理论所面临的困难,他认为要解决原子的稳定性问题,唯有靠量子理论,即要描述原子现象,就必须对经典概念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
1912年底,玻尔已返回丹麦,他仍在研究有核原子模型的稳定性问题。正在他日夜苦思之际,他在一位朋友汉森(H.M.Hansen)向他提到氢光谱的巴耳末公式,劝他认真考虑这个事实。同时,斯塔克(J.Stark)的著作中有关价电子跃迁产生辐射的思想也对他有启发。他把这些事情联系到了一起,突然头脑里出现了一个飞跃。后来,玻尔回忆到:“当我一看到巴耳末公式,我对整个事情就豁然开朗了。”于是玻尔很快就写出了著名的“三部曲”,题名“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I、II、III的三篇论文,经卢瑟福推荐,发表在1913年《哲学杂志》上。
玻尔的原子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完满地解释了氢光谱的巴耳末公式。他阐明了光谱的发射和吸收,并且成功地解释了元素的周期表,使量子理论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理论把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论大胆而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且把原来只用于能量的量子概念加以推广,为以后各种物理量的量子化打开了大门。
但是,波尔理论也存在着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解释多电子原子的一些现象。玻尔理论只能用于氢原子这类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对于普通的氦原子(带两个电子)却困难重重。这一旧量子论在定性地解释复杂原子光谱的行为上虽然也取
得了某些成就,但是在定量上却和实验不符,甚至连两个电子的体系,如氦原子的光谱,在定量上也不能很好地解释。而且,即使对于单电子的原子,玻尔理论也只能算出谱线的频率,而无法算出各条谱线的相对强度。
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 1923年提出了物质波这一概念。认为一切微观粒子均伴随着一个波,这就是所谓的德布罗意波。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受爱因斯坦光量子论的启发,指出爱因斯坦的公式E = h不仅适用于光子,也该适用于电子。其后,在以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等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量子力学终于在1926年建立起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于1926年建立起完整理论体系后不久,又取得了两项重大进展,一项是1928年狄拉克提出的电磁场中相对论性电子运动方程;另一项是进展是量子场论的建立。
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成功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由宏观进入微观。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揭示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科学总是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也会不断前进,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正如牛顿所说的:“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感谢前人的努力,也感谢前人给了我们看的更远的舞台。我相信,后人也会在这个舞台上,看的更远更宽广。
第三篇:站在巨人肩膀上学好J2EE全攻略
站在巨人肩膀上学好J2EE全攻略
该如何学习J2EE呢?当然Java语法得先看一看的,I/O包,Util包,Lang包你都熟悉了吗?然后再从JSP学起。如果你学过HTML,那么事情要好办的多,如果没有,那你快去补一补HTML基础吧。其实JSP中的Java语法也不多,它更象一个脚本语言,有点象ASP。然后你就该学一学Servlet了。Servlet就是服务器端小程序,它负责生成发送给客户端的HTML文件。JSP在执行时,也是先转换成Servlet再运行的。虽说JSP理论上可以完全取代Servlet,这也是SUN推出JSP的本意,可是Servlet用来控制流程跳转还是挺方便的,也令程序更清晰。接下来你应该学习一下Javabean了,可能你早就看不惯JSP在HTML中嵌Java代码的混乱方式了,这种方式跟ASP又有什么区别呢?还好,SUN提供了Javabean可以把你的JSP中的Java代码封装起来,便于调用也便于重用。接着就是EJB了,EJB就是Enterprise JavaBean,看名字好象它是Javabean,可是它和Javabean还是有区别的。它是一个体系结构,你可以搭建更安全、更稳定的企业应用。它的大量代码已由中间件(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Weblogic,Websphere这些J2EE服务器)完成了,所以我们要做的程序代码量很少,大部分工作都在设计和配置中间件上。至于JDBC,就不用我多说了,你如果用java编过存取数据库的程序,就应该很熟悉。还有,如果你要用Java编发送电子邮件的程序,你就得看看JavaMail了。
好了,对Java和J2EE有了一些基本概念之后,你就应该编一些程序了,千万不要纸上谈兵哦。最好找一些有实例且带光盘的书来看,这样看到好的程序就可以直接Ctrl+C再Ctrl+V,也不用劳您老大架再亲自把它再输一遍吧,再说直接复制还不用怕出错,何乐而不为呢!还有就是要经常上一些好的Java编程文章,有好的文章要Cut下来,有问题尽管问,只要问题不是太傻,一般高手都会回答你的。
下面介绍几个好的Java方面的编程网站:
★赛迪技术社区 http://bbs.tech.ccidnet.com/ 最全面的Java技术文章,最全面的源代码下载地方。还有众多专家在线解答你的疑问。
★CSDN论坛http://?csdnIBM可是Web服务的力推者
问题1:对书中的细节要形成记忆吗? 这个要看你理解的深不深刻了,一遍不行两遍,多看几遍。问题2:下一步我该如何学习? 多写代码。
问题3:如何研读好的源代码?(需要背下来吗?)
需要你有好奇心了,想知道别人怎样实现一个功能的,如果只是为了看源码而看,那就事倍功半了。至于背下来就没必要了,把握关键的东西,毕竟编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强烈建议阅读Java宠物店的源代码
研究源代码,自己写程序,不断的实验,失败,再不断的成功,你就能够成功了.
踏下心来作几个项目。
第四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何通过模仿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何通过模仿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作者:谢狂飞 来源:网络英语文摘 收藏本页 字号:大 中 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对外“输出”(output)英语的能力反映了其英语水平的高低。这种“输出”既包括书面的,也包括口头的。而“输出”英语的能力又取决于其“输入”(input)英语的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己“输入”英语的水平呢?模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英语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语言,更是一种优美的语言。那些或意境优美、或思想深刻的经典英文篇章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汲取的营养。只有“输入”的养料足够优良,“输出”的产品才有可能优良。正如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所说:“If I have seen fu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y standing up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模仿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具体说来,模仿要经历三个阶段,笔者将其概括为3M阶段:第一个M代表“mechanical imitation”,即机械模仿;第二个M代表“meaningful and creative imitation”,即有意义的创造性模仿;第三个M代表“make it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your own life”,即将他人的东西真正融入自我,变成自己的东西,实现质的飞跃。本文就以《新概念英语》第四册(下文简称《新概念4》)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如何通过模仿的这三个阶段来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阶段一:机械模仿
机械模仿是模仿的最初阶段。在这一阶段,英语学习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地道、经典的英文篇章、段落或句子,在深入阅读的同时仔细研究其篇章结构、用词特点及语言风格等,然后老老实实地进行模仿。在这一过程中,英语学习者最需要的心态就是“空杯心态”,即先将自己倒空,让自己在海纳百川的心境中博取众家之长。有些英语学习者在一开始练习写作时,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地去写,对此笔者不太赞成,因为这样写出来的英文很可能是不地道甚至不准确的。那在初练写作时应该怎样模仿他人的语言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例1:It may also be said that rational, industrious, useful human beings are pided into two classes: first, those whose work is work and whose pleasure is pleasure;and secondly, those whose work and pleasure are one.(《新概念4》Lesson 46: Hobbies)
参考译文:也可以这样说,理智的、勤劳的、有用的人可以分为两类:对第一类人而言,工作就是工作,娱乐就是娱乐;对第二类人而言,工作和娱乐是合二为一的。
分析:《业余爱好》(Hobbies)一文出自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之笔,主要论述了培养业余爱好的重要意义。在例1的这句话中,丘吉尔使用了主语从句(It may also be said that „)、定语从句(those whose work „)以及语句连接词(first、secondly)等,表达了同一类人(rational、industrious、useful human beings)对于生活与娱乐的两种不同态度。当我们想表达同一类人对于某种事物的不同看法或态度时,就可以模仿和借鉴例1中的形式与结构。我们来看下面的模仿句。
模仿:It may also be said that successful, effective, confident English learners are pided into two classes: first, those whose English study is English study and whose life is life;and secondly, those whose English study and life are one.参考译文:也可以这样说,成功的、高效的、自信的英语学习者可以分为两类:对第一类人来说,英语学习是英语学习,生活是生活;对第二类人来说,英语学习与生活是合二为一的。
例2:It is no use doing what you like;you have got to like what you do.(《新概念4》Lesson 46: Hobbies)
参考译文: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没有用的;你必须喜欢你所做的事。
分析:这个句子同样出于《业余爱好》一文,该短句体现了丘吉尔运用语言的较高境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句中的每一个单词都很简单,但组合起来却成了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表达。句中的“It is no use doing „;you have got to „”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例如对于那些一味沉浸在过去而漠视现在的人,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一句型给以警醒。
模仿:It is no use regretting and crying over the past;you have got to cherish the present.参考译文:为过去遗憾和哭泣是没有用的;你必须学会珍惜现在。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者要有意识地模仿经典英文的形式和结构,通过模仿丰富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英文表达方式,进而提升英文写作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语学习者最初的写作水平取决于其模仿和参照的英文的水平。当英语学习者将模仿经典语言变成一种习惯时,其自身的英语水平也会在经典语言的熏陶下逐渐得以提升。
阶段二:有意义的创造性模仿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机械模仿后,英语学习者会发现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有所增强,思维也更加活跃,在进行英文写作时的主观能动性也进一步增强。到了这一阶段,英语学习者就迎来了上升至第二个阶段的时机,即开始有意义的创造性模仿阶段。在这一阶段,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在有形的层面模仿经典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且要在无形的层面加进自己的思考和创意。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模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必须加进自己独立的思考,毕竟,模仿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重复别人,而是为了塑造自我。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句来分析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模仿。
例3:An inp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small at first, narrowly contained within its banks, and rushing passionately past boulders and over waterfalls.Gradually the river grows wider, the banks recede, the waters flow more quietly, and in the end, without any visible break, they become merged in the sea, and painlessly lose their inpidual being.(《新概念4》Lesson 11: How to Grow Old)参考译文:个人的存在应该像一条河流——开始很狭窄,被紧紧地夹在两岸中间,接着热情奔放地冲过岩石,飞下瀑布。然后河面渐渐地变宽,两岸后撤,河水流得平缓起来,最后连绵不断地汇入大海,毫无痛苦地失去了自我的存在。
分析:《如何安度晚年》(How to Grow Old)一文出自20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之笔。在例3这句话中,罗素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的生命比喻成一条河流——两者同样经历从渺小到壮大再到消亡的过程——不仅生动而形象地呈现了生命的状态,而且使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英语学习者在模仿这一句式结构以及修辞手法时,首先要进行深入的思考,确立明确的本体和喻体,运用恰当的比喻方式和合适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性。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机械地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模仿句,它将人的生命比作一支白色的粉笔。
模仿:An inp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piece of long white chalk—long at first, without being polluted by the society, and writing passionately down the totally clean blackboard.Gradually the piece of chalk becomes shorter, the point becomes no longer sharp, the pieces of the chalk flow more slowly and quietly, and in the end, without any obvious signs, they become merged in the land, and painlessly turn themselves into another form of life.参考译文:个人的存在应该像一支很长的白色粉笔——刚开始很长,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充满激情地在空白的黑板上描绘着蓝图。逐渐地,这支粉笔变得越来越短,粉笔头变得不再尖锐,粉笔灰缓慢、无声地掉落,最后,没有任何明显迹象地完全融入到大地,毫无痛苦地将自己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生命。
例4:Two main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for training elephants, which we may call respectively the tough and the gentle.The former method simply consists of setting elephant to work and beating him until he does what is expected of him.„ The gentle method requires more patience in the early stages, but produces a cheerful, good-tempered elephant who will give many years of loyal services.(《新概念4》Lesson 41: Training Elephants)
参考译文:驯象有两种主要的方法,我们分别称之为强硬法和温柔法。强硬法就是驱使象去干活,把它打到顺从为止„„温柔法要求在最初阶段保持较大的耐心,但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出性情愉悦、脾气温顺、能忠实为人服务多年的大象。
分析:在这段话中,作者用“respectively”一词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驯象方法,并采用“总-分”的结构进行论述。这样的段落结构不难模仿,难的是如何模仿它的“神”,即如何恰当地描述两种对立的方法及其带来的不同结果。我们来看下面的模仿句,描述的是教育孩子的两种不同方式。
模仿:Two main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for educating the children, which we may call respectively “the way of fire” and “the way of water”.The former method simply consists of setting the children to study hard and disciplining him until he does what is expected of him;“the way of water” method requires more patience, tolerance, compassion, support and love in the early stages, but educates an optimistic, virtuous, and confident child who will turn out to be the real future talent of our country.参考译文:教育孩子有两种主要的方法,我们分别称之为“火的方法”和“水的方法”。“火的方法”就是驱使孩子去努力学习,并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直到他们变得服服帖帖。“水的方法”要求在最初阶段要具有更多的耐心、宽容、同情、支持和爱心,但这种方法能够教育出乐观的、善良的、自信的孩子,他们将会成为国家真正的栋梁之才。
综上,例3和例4中的模仿句不仅模仿了例句有形的结构,而且突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这样的模仿不仅能提升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能拓展学习者的思想深度。
阶段三:融入自我,实现飞跃
当有意义的创造性模仿到了一定程度,英语学习者就会渐入佳境,上升到模仿的第三个阶段—将他人的东西真正融入自我,实现质的飞跃。当然,要真正达到这一阶段非一日之功,长期的积累和创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模仿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行为,更是一种本能。20世纪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曾说过:“Those who do not want to imitate anything, produce nothing.”(那些从不想模仿任何东西的人,也无法创造出任何东西。)所谓“推陈出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即使是最伟大的)创造其实都只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模仿。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想使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那就从模仿经典的作品开始吧。就像牛顿说的那样: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第五篇:读《扶阳讲记》有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读《扶阳讲记》有感
郑婧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火神派”这个词,而当时仅仅知道它是中医各个学派中的一支。很多人都不提倡立派,但是为什么“火神派”能在中医的没落阶段中兴起并延续,而后又促进中医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这本《扶阳讲记》正是对“火神派”的一个陈述,将一个真正的有实际存在意义的“火神派”展现在我们眼前。而这本书也正是围绕它的“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指导思想和“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治病立法原则展开的。
1扶阳之理
在《扶阳讲记》这本书中,卢崇汉老师谈了自己的业医感悟,更多的谈的是一种扶阳理路。而在他的业医感悟中描写的也是自己对扶阳理路的认识、思维及实践探讨的过程。
卢崇汉老师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从小就受中医文化的熏陶,甚至认字也是从认识中医名词开始的。从十一二岁就开始读中医经典,祖父辈们为他讲解,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十六七岁就能自己在临床上开方治病了。
与其说是一个家庭成就了卢崇汉,不如说是扶阳理路造就了一代名医。卢氏强调“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卢氏一生治学行医执鞭诲人从不离此理路。
1.1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
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即强调阳的重要性。无论是人体自身还是在自然界中都体现着一种阳主阴从的现象。《周易》的根本核心,始终强调了“动”的一面,认为没有“动”就无所谓一切事物的生生化化,这同样也是在强调了阳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提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说明了阴阳互根的关系中必须以阳为主。人以火立极即以阳为本,阳气在人体中的推动调控精气血津液的运行,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自然界中,太阳的存在对宇宙所有行星的运行,对地理、天文、历法、气象以及万物的生长化收藏无不存在着直接影响。
1.2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
治病在于以火消阴,也就是用温热药来消阴。同时这句话也印证了火神派的治病方法原则“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为什么人们把卢氏学说称为火神派?因为他们以阳为宗,善用姜附,且出神入化。他们真正探讨明白了什么是人体的最根本需要,这也正是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当生病时,其发病的根本其实就是阳出了问题。把握好了这一点,他们才能对姜附应用的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1.3组方用药以温热为主
温热药中首先想到的就是附子。附子“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补不足之真阴”,所以附子不但可以补阳,还有助于滋补真阴,这正是在卢氏方子中,无论是阳病还是阴病都会有附子存在的原因。
2虚实之治在于阳
在书中谈到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伤寒论》少阴篇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它是用来治疗人体在阳气虚的状态下,感受到了外邪,出现了邪正相争而导致的发热,这个方子具有极其强大的宣肺散寒、温通肾阳、开窍启闭的功力。书中列举了三个病例,分别是暴哑、暴聋、暴盲,而且这三个病例都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受寒之后突然发生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虚证发病往往缓慢,实证发病往往急剧。所以病例都属实证。而且卢氏的治疗是从肾这个角度入手的,肾藏五脏六腑之精,而五脏六腑之精都上注于目而为精;肾又开窍于耳;足少阴肾经又贯膈、入肺、循喉咙到舌根,而这些正好与发音、听力、视力有密切关系。对这三个病的治疗使用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涉及到了姜、桂、附,所扶振添加的仍是一身之本——阳,但病理路也是遵循了“阳主阴从”的思想。
另外还提到小便癃闭与失约、大便泄泻与秘结。从《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为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是谓五虚”可知,小便的失约和大便的泄泻,在病机上都是虚的。而大便的秘结、小便的癃闭在病机上是属实的,但这只是局部的属实,其本质从人体整体状态上来说是虚的。所以对于小便癃闭与失约用了苓桂术甘汤加砂仁、白豆蔻仁;对于大便泄泻与秘结用了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砂仁、半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无论是实证还是虚证,只要抓住阳这个根本,一切问题就不难解决。但关键就在于对阳的理解与把握,就在于对阳辨证,这种对阳的理解把握和辨证要靠我们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
卢崇汉老师说“中医讲究传承,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现在中医开始振兴,巨人也开始不断地涌现,如果我们把握好机会,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来我们也一定会成为另一个巨人!
我认为派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给我们指出一个正确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一个建立正确思维的理论,能够让我们真正掌握中医的真谛。而卢氏正为我们指出了“阳”这个真谛,我们可以以阳为梯攀上巨人的肩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发现更多!
读完这本书,自感受益匪浅,如醍醐灌顶,思维上建立了一套基本的以阳为本的治病理念和以阳立极的整体观念,打开了一扇中医之门。我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真谛,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将来也成为一个中医界的巨人,去振兴中医,去疗苦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