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21-28163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1 21:32: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

“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

“人本”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原理之一,在创新教育改革的今天,它也是“以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任何教育都必须依靠学生的内化,依靠学生的自我去发展自我,来完成人格的建树。因此,“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才是育人为本的管理。“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通过育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来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发展其潜能,锤炼其才智,使之达到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应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当家作主”,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认识、去判断,从而创造并发展自我。如果把“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比作“烹饪”的话,那学生便是“厨师”,他们主理着“烹饪”的全过程。

班级管理中,变“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学生自主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参与管理过程,评价管理结果,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治班潜能。

一、让学生自定“菜谱”――目标定向

班集体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明确一致的奋斗目标。而所确定的目标对班级管理从整体上起着定向作用,它指导、制约着管理过程,直到达到预想的结果,是意志行动的核心。因此,目标的制定和形成是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马克思曾在论述人的活动目的性时说过:“蜜蜂建筑房子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的这一段话,精辟地论述了人在从事各项活动前,确立自觉目的对活动过程和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始时,应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还“自主权”给学生,让他们当主人,通过全体学生集思广益、讨论酝酿,最后制定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的自定目标,明确而具体真实地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对于班级的努力方向,他们个个心中有“谱”。学生按“菜谱”设计“烹饪”过程和方法,在“美味佳肴”做好时,又以“菜谱”为依据,对“烹饪”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的活动都是“指向自觉目的的过程”。

二、让学生亲手“烹饪”――优化过程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只有通过自主参与,才能达成学生自主发展目的。试想,如果班级学生是一个旁观者,没有融入班级管理,没有融入班级群体,他们就不能受到感染和教育。正如盖泽尔(J.M.Getzels)和西伦(H.A.Thelen)等人在研究班级特性时指出:“班级团体的目标是儿童自身的发展,班级团体为了实现其目标,要接受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同时也要激发儿童的自觉性。” 现今的学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校也只是在老师的“包办”之下,盲目地随从,机械地操作。是学生天生獭惰吗?不是,是家长们、老师们“好心”办“坏事”,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行为,学生们不曾真正去体验,没有了劳动的权利,又怎能享受劳动的乐趣呢?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自定“菜谱”后,一定希望去亲手“烹饪”,亲身体验。他们会尽展才华,使集体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班主任应信任学生,引导他们参与到管理中来,当一回“大厨师”。同时,也应引进各种机制,来优化管理过程。

1参与机制。在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学生。充分运用“参与机制”,让全体学生全权参与管理工作。以往的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和几个干部参加,他们“包打天下”,真正参与的是少数几个有“官威”的干部,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都不小。“生本”管理扩大了参与对象,努力达到“全员全程参与”的要求。如班干部轮流制、卫生工作责任到人制、集体活动人人参与制、重大事件集体讨论表决制„„役有一个学生是配角,人人是主角。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学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自信心,加强了同伴中的交往,获得了人际间的互补与合作;正因为全员全程参与,使反馈大为活跃,而反馈的高速度、高密度和高敏感度,又大大提高了活动的传输功能,班主任能更方便、快捷而又准确地进行调节,以使管理朝最优化发展。

2选择机制。选择是人生不息的行为表现。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中,竞争空前激烈,发展不断加速,环境瞬息万变,更要求下一代具有很强的选择能力,方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而学会选择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注重选择”已成为时代的精神。在管理过程中运用选择机制,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激发兴趣,更有利于发展个性,给予其选择权,从而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长,自己选择合适的、理想的班干部工作,这对于其潜能的挖掘有百益而无一害。又如学生可自由选择班级兴趣小组,让他们沉醉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再如学生可自己选择合作伙伴,可选择兴趣相投的伙伴,也可选择互相取长补短的伙伴,自主结合,给了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权,更好地体现非组织群体的活力。

3激励机制。“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是管理过程中强大的内驱力,它从主体需要出发,日积月累地熔铸一种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人格品质。以“兴趣”激励学生,能形成特长。通过自由选择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大展拳脚,在健康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特长。而有特长的学生在活动的各个方位来施展才华:“小小画家”出好板报;“小小作家”搞好宣传;”“小小博士”传播知识;“小小记者”发表新闻„„学生在活动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情感”激励学生,能形成友谊。师与生的情感交流,能消除“代沟”,生与生情感交流能消除“隔阂”,从而建立一种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情谊。如师生之间的促膝交谈,老师的一个深情眼神,一丝诚挚的微笑,一句温情的话语,如“春风化雨”般融人学生的心田;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识、互学使“皇帝”们学会了谦和礼让,关爱他人。以“成功”激励学生,形成需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实行异步指导,分层评价,使人人都能获得一些成功的机会,实质上使他们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当学生获得“成功”,满足了需要之后,这种“成功”往往又会刺激产生更高更多的需要。如在“班报设计”比赛中,设立了“最佳月意”、“最佳美编”、“最佳文章”等等奖项由大家投票,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无疑人唤起了学生对板报设计的喜爱。

4竟争机制。健康的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由此产生的奋发进取、不甘落后、勇于创造的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现代人素质。如竞选班干部,某些集体活动的分组比赛,争当三好学生、文明少年、小博士,对班级问题开展的辩论会、实话实说等等,这些竞争不仅启迪和激发了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了解竞争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培养良好的竞争精神,同时竞争意识、竞争行为和竞争结果具有极强的教育性,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检验。

三、让学生亲口“品尝”――自我评价

认知心理学认为,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舍先生认为“亲手包的饺子使自己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让学生亲口“品尝”自己“烹饪”的“美味佳肴”,不论酸甜苦辣,甜密的滋味只有自己才享受得到。学生自品自评,有对过程的评价,也有对结果的评价。当他们开始由具体性评价为主向抽象性评价为主的形式转化时,才能真正生成主体意识。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习得”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的方法是否得当。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成败得失,写下收获,让学生的主体意识日渐清晰和丰富。

“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学生是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地投人班级工作,真正地“当家作主”。正是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有兴趣、有信心、有意志、有创造地干好工作,在工作中锤炼才智,培养品质,从而“改变了一个人的气质”。总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就是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工作中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则应充分发扬民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第二篇: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为国育人

————罗书记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梁咏梅

2012年9月25日下午5点在西路小学阶梯教室认真聆听了教育局党委书记罗书琴的<<以生为本,为国育人》的专题讲座。伴随着罗书记的讲解,我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严肃思考,时而积极举手发言,整个讲座气氛轻松,学习氛围浓郁。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罗书记分别从关于教育、关于教师、关于教学、关于班主任、关于学习、关于爱与责任、关于珍惜与感恩七大板块,将她到北京参加观摩学习后的心得感受毫无保留的传达给了我们。生动详实的资料展示,发人深省的故事材料,振聋发聩的名言警句,让我们觉得收获不小。下面我就这次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的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需要有爱心

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俺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的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需要耐心

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样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之火。激发学生的斗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这样才能在“创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坚战。

五、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

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当教师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有爱心的人。当初实在不认为教书是一件让我感兴趣的事情,也并不认为它有任何伟大之处。而我却依然能沉下心来工作,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喜欢孩子丰富而纯净的内心世界,他们使我觉得我可以活在他们充满真、善、美的天地里。而且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便让我对他们的喜欢越发深沉。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作终身奋斗的目标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努力尝试和运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我们是教育人,对于我们来说,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一个饭碗,更是激情,是责任,是使命。我们要有志向,有爱心,有责任感,会倾听别人说话,要像“疯子”一样充满激情,要多读经典书籍,要有纪律,会欣赏,能宽容,能表达。每天、每时、每事都做到“松静匀乐”,充满激情,在身心愉悦中,在激情四射中,做好我们的工作,走好我们的人生。

第三篇: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课堂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在上课睡觉是老师太闷还是学生太困?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我的课堂有学生睡觉,我一定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么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要么是我们管理不严格,这都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背道而驰,肯定不是一节好课。难道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课堂?难道这就是我们未来接班人的模样?显然不是。

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完全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努力解放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每一个教学常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应该围绕我们的学生来设计,来开展。我们要把学生当人,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天性,要尊重学生生命的需求。我们还要给予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调动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老师的精力用在有效地指导学生上;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怒放。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试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提问时,我有意将最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最差的学生回答出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将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体会挑战的快乐。在我的班级里,我能熟练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知道他们每次考试的成绩。经常夸奖一下他们的进步,用温暖的话语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受重视的地位,从而不断进步。有时候,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

现在,我在教学上采用课前预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精心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效还不错呢。

第四篇: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和谐共进

——“以生为本教学研究方式的探究”第一阶段实验报告

共和路小学科研组

“以生为本教学研究方式的探究”是我校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开展的科研课题。该课题在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的指导下,依据以生为本的理论进行,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

共和路小学自1999年建好教学大楼以来,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校园文化也随着踏进教育强区的步伐得到提高。但是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成绩出现徘徊不前的现状。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我校决定实施以生为本教学研究的探讨。并用其教学体系带动全校科研,努力形成适合共和路小学的教学体系,并强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同时成为带动学校与教师发展的过程。

于是,从2002年9月我校在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研究方式的探究”这一课题的实验。实验伊始,我们遇到了很多阻力,我们不企求困难远离自己,只是尽力解决困难。因为我们深知道:不进步则退步,不发展则停留的道理。如今,经过半年努力探索,我们为以生为本教育给学校教学改革带来的生机和希望而兴奋不已,学校更呈现出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理论依据:

所谓以生为本的教育体系是: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发展,他的收获像鲜花怒放。它是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其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把教育的全部价值都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而新课程的理念是建立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观点上。以生为本的教育与新课程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相吻合的。

以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具超前性。以生为本的教育做到而且超过了“跨越式”教育实验对学生的要求。美国学生8岁学会阅读,12岁会上网,18岁上大学,而以生为本的教育能做到的是:一年级的学生入学才七八个月就开始出现了自主的阅读写作热,其文思和吸收率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以生为本教育更充满了创新的理念,它具有:

1、交付论

2、资源论

3、借力论

把教学交给学生学生是动力资源,来源搏击,借对

而不是包办论发展学生能力,学力量产生效果。

生是能动性资源。

以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追求对人本身的关照、关怀。

追求人的资源性、物资性、个性,促进学生最根本的发展。)

三、实验设计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论体系;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具独立性等特点。从目标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三方面对“以生为本”的教学研究方式进行探究。

(一)、实验目标

通过改革,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力得以激发。

通过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通过改革,使学校有自己的发展特色。

(二)、实验要求:

①教师依教材、学生设计课的程序,重在写教学感受。

②以学生活动为主,重自主参与,合作学习。

③公开课重在研讨,使教师潜力得以发挥。

④作业重在收集,拓展思维。

⑤小立课程,大立功夫。

(三)、实验对象:

一年级为“以生为本”的实验班。以“点”带面,以实验班为龙头,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辐射到全校各层面、各学科。

(四)、实验时间及方法:

1、实验准备阶段(2002年2月——2002年8月)

①学习《教育走向生本》

②实验验证(把三年(3)班的语文课文整合,分成三组,分别用三种方法教。下表是试验班的某项抽样数据)

抽50个词听写 以生为本的教法 教师为主的教法 学生完全自学

全对 12 3 8

错1---5个字 20 16 18

错6---10个字 5 10 11

错10个以上 2 7 2

错20个以上 0 3 0

全班39人以生为本的教法出现了“:对”比它法多;“错”比它法少的现象

③建立“课改”组织架构

④制定实验方案、组织教师培训

⑤确定实验班及实验教材

2、实验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3年2月)(第一阶段)

①以“点”带面、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辐射到全校各层面、学科。

②以“研”促“教”,创造和谐共进的工作环境、学术氛围,使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人人做课题、上展示课,请专家到校带动。

3、实验总结阶段(2003年2月——2003年8月)(第二阶段)。

①总结:个案研讨、论文交流。

②反思:教师不断改善不足,敢于批判自我,超越自我。

③成果展示。

四、实施的过程

1、具体安排:

① 成立学校科研组;

② 每周一次教研安排(学习理论、集备研讨、案例交流);

③ 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不给模式、不下框框;自己摸索、尝试,及时归纳感受,每学期把“感受”集成《走进课改集》。

2、教学设计:

① 教师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点作为教学活动的内核,始终保

持学生的强烈情感和兴趣。

② 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

③ 尊重儿童的认识、情感规律。

④ 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

⑤讨论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语文:阅读,围绕阅读认字、兴趣、拓展、感悟。

数学:感受、认识、熟识三步中;游戏、活动、学习。

英语:强化表现,强化 “自然”,任务带动,扩展语言。

3、主要活动: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迎接及开展了很多的活动,其中以下几轮大的教学工作使我们感受颇深:第一轮:开学不久,我们迎来了区教研室教研员的悉心指导。指导工作令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从中领悟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锲而不舍,在于激励人的潜能,在于以人为本,在于上下一心,在于百花齐放。

第二轮: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曾三次到校指导,最大一次是带领由七十位校长和教师组成的香港指导团的莅临,使共和路小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辉。从十三位香港校长恳求我们把课例制成光盘给他们时的赞赏眼光中,以及当香港教师们争着要我们自己的整合拼音教法资料时,我们深感释然,更增添了成功的信心。这虽不是实验的最高潮,却激发了我们的心灵潜力。教改需要的不就是这种催人向上的鼓舞吗?我们鼓励教师,让教师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三轮:课件评比中,教师们集体合作的精神强大而有力,大家分组协作,各抒己见,出谋献策。课余在软件室、电脑室,甚至在走廊、操场上交流,那场面真叫人感动。课改甘露倾刻间溢满了共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并不断地渗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田,尽情地滋润着。一批优秀的课件也在这紧密合作的和谐中放射出熠熠之光。

如果说课改实验有高潮的话,那么第四轮的“从我的课中看新课标”的课例展示、及课后的畅所欲言式的小组交流则名副其实。以下新意无限的课堂剪影,不但会令你掩卷而思,更使人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

五、初步效果

(1)、互动课堂学生成为主角。

剪影一:六年级一节英语课,老师对课文总结用尽心思设计,想着有个美好的结尾,给听公开课的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谁料,此时一学生举起双手,大声说“老师,让我来小结,好吗?”老师愣了一下,很快微笑地点了点头。结果,学生说得好极了,他不但结合课文还连系自己到国外的见闻流利而自信的叙述着,说完,同学们的掌声整整地掩盖了下课铃声。这不正是演讲家的初次舞台吗?这不正是其他同学模仿的最好典范吗?

剪影二:三年(3)班覃老师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画来介绍自己画画的经验。其中一位学生把班上同学之间吵架的事,用一幅画表现出来:星星为同学、月亮为老师,情真意切,整幅画色彩迷人,比喻恰当。当时老师被学生的深情感动了。笑眯眯地站在一旁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同学们活跃起来了,从事说到画又从画说到事中。用先肯定后建议的模式,说得头头是道。整节课,全班同学抢着发言,抢着吐心里话,完全沉浸在情也融融之中。

剪影三: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准备好了精彩的多媒体演示小结,但正当准备小结时,发现一位学生即兴作文写得特棒,字里行间充满稚情。老师高兴异常,选择了在班上深情地读这篇短文,读完还感动得流着泪,意味深长地说:“多好的文章啊!你真像个小作家。”此时下课铃响了。全班学生虽没看到老师已准备好的精彩的多媒体演示小结,却被老师的爱深深地感染了,尤其是一颗幼小的心暗暗萌发起立志当作家的决心。这样的课堂不更精彩、更有意义吗?

剪影四:一年(1)班的同学喜欢读儿歌,梁老师想到了用儿歌教学的方法,讲课时儿歌引路,把生字组成三字经,四字句让学生读,令学生爱不释卷,家长也大为称赞。

还有,针对学生爱提问题的性格,数学科王老师研究出一种令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提问题——猜测——验证——交流——结论。每节数学课,学生上得津津有味,忘了下课。与此同时,我低年级数学尹老师以感受、认识、熟识三步教学,和学生一起游戏、活动、工作,并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一位名人说过:“学生自己发现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此言在实验中屡屡应验。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在教师、在教材;是理念问题!——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而现在新“课改”挑战着“好课”的标准——好课不必是面面俱到,调动学生积极性亦不是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就应该是一节好课,而深情的对话,深情的互动是小学生创新的潜伏条件。三维目标中,以生为本,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时,其结果意外惊人!这就是我们“以生为本教学研究”的点滴收获。

(2)、教师少教学生兴趣浓厚

实验中,如下的对比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以往教师抄教案,应付检查,苦不堪言。如今,教师依教材、学生设计课的程序,重在写教学感受,轻松而有收获,劲头颇高。

以往上课满堂灌,废话多,或一问一答式。如今,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以往公开课表演者居多,苦了老师,害了孩子。如今,公开课重在研讨,教师潜力得以发挥。以往作业盲目布置,机械抄写。如今作业重在收集,拓展思维。

以往课文内容规得过死。如今是小立课程,大立功夫。

实验中,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的备课三言两语,学生的提问连绵不已;教师的随笔洋洋洒洒,学生的学习轻轻松松;教师以教为乐,学生以学为趣。

让我们倾听一线的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一(1)班的梁老师说:“真没想到,我只教到第五课,学生便自己读到了十几课,喜欢读到了不愿放手的地步”。这个班在期末的识字、朗读调查中,有几个学生已认字一千多字,会读一百多篇文章。大多数能认七百字以上,大大超过了课本上的认字量、读书量。有的学生还写了很多的日记,个别已达到三年级水平。

一年级数学尹老师说:“想不到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常常进入忘我的境界,学习效果却很好”。一年(2)班戴老师在教学随笔中写道:自创意义识字教学使学生的小脑袋充满好奇,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总令我不禁失笑,有时他们简直成了我的小老师。

六年(1)班班主任訾老师在学校总课题下定出自己的子课题:“指导学生搜索、分析与运用信息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做的报告有两百篇之多,字数大约一万字。本班校内出书三本。

(3)、良好口碑社会地位提升

在实验实施的过程中,看到实验班学生爱读会读的情景,不少非实验班的家长纷纷到校购买实验班教材,并对实验班学生称赞不已。

一(1)班的李然原本打算读一年便转回其它学校,但三个月后他说:“我喜欢上共和的实验班,我不转学了”。而另外四个在其它学校就读的共和路生源半年后均转回共和小学一年级。

共和路桃园书店的售货员告诉我们:很奇怪,其他学校的学生(从校服看)买书多数买同步训练之类,共和路小学的学生多数买课外书籍(童话、中国名著及故事书)。我们听了非常高兴,试

想:有什么的字词,什么好句好段,什么修辞手法,书上是没有的?学生多看书远比多做题收获大。

(4)、点滴汗水汇集宝贵经验

实验开展已半年了,我校就“以生为本的教学研究方式的探究”这一总课题下开展了23个子课题,全部由教师个人负责,都各自写出中段总结,并汇集成《走进课改集》。其中包括《百舸争流》——论文篇;《思絮》——设计篇;《求索》——随笔(反思)篇;《腾飞》——课件篇;《感悟》——学生作品篇;《未来》——图画制作篇;《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活动篇。

改革不是翻天覆地的,应该是渐进的。我们在教育中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了。课改路漫漫,崎岖吾求索。我们会谨记邓小平同志说的话: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

第五篇: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及时的给予学生“福利”

发表时间:2012-10-11 13:06:00

日志内容: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个班级是由学生做成的。人是社会的根本。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取决于学生的集体表现。那要看这样的一个班级,班主任如何管理。所以,在此倡导一下《以生为本,及时的给予学生“福利”》的想法。

“福利”就是一句话。我们老师想一想,自己每天说没说过赞美学生的话。我们是不是有点吝啬自己的话,甚至有时会想,说不说都一样。其实不然,我们知道自己在做工作的时候都希望做好,领导在开会的时候都会说:哪个班的做的怎么怎么样。这样其实就是在表扬这个班的班主任。学生也是这样,每个学生其实都想表现的最好,只不过因为个体差异的不同,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眼里只有那些优等生,其实我们的眼光更多的要放在中等偏差的学生身上,哪怕是小小的赞美,这个学生,也会开心一天。

“福利”就是一个手势。我们在教学时,常常会倡导使用肢体语言,又在提倡使用肢体语言会是如何的好。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甚至是自觉地帮老师做点事情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可以说句谢谢的话语,还可以摸摸学生的头。表示老师对自己的赞美,老师在夸我做的好。一个小小的动作,会觉得这个老师和好相处,于是会时时在你面前表现,为的只是老师小小的动作。

“福利”就是一颗星星。我在教学的时候,每节课上完,我总是会对表现突出的,或者是有一点点进步的学生,在他们的书上画上一颗小星星,等到攒满10颗小星星的时候,就会和我换一个本子。这样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节课都要挣着上台表演。这就是一颗星星的魅力。

“福利”就是一张奖状。每学期结束学校总会给每个班一定的名额,选三好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礼仪之星,劳动之星等等。这也是学生的一种福利,这也是学生一学期表现得来的成果。这种福利,涉及到了每一个学生,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福利,学生怎不欣喜。

如此可见,“福利”是一种教学手段,能不能给予学生适当的“福利”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适当的“福利”会让你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
TOP